新四季網

大胃的宰相,小心眼的臣

2023-10-14 07:12:04 1

    1
    北宋初年,有個叫張齊賢的人,特別能吃。他一個人的飯量,竟能抵得上五個人。
    有一回,他實在太餓了,看到別人殺牛,就坐著不走,人家同情他,把剝下來的牛皮給了他,他回去就將其全部吃了。
    這天,正趕上宋太祖趙匡胤出巡西京洛陽。
    正當宋太祖巡視的時候,張齊賢跑過來擋了駕。隨從官員問其原因,他說要向皇上提一些合理化建議。趙匡胤聽說此人是要為國家建言獻策,就讓隨從將張齊賢帶到宮裡再談。
    到宮裡已時值中午,張齊賢並沒急著匯報方案,而是吸著鼻子到處找吃的。宋太祖就讓他和侍衛們一起吃飯。
    此時張齊賢看到廚房有一大盤子熟牛肉,抓起來就吃,三口兩口,就把一盤牛肉吃完了。
    宋太祖頗感吃驚,招手對侍衛說:「再給他端些肉,看他能吃多少。」
    又一盤牛肉端上,張齊賢並不搭話,低頭便吃。
    這樣吃了一盤又一盤,宋太祖看張齊賢吃起來沒完,走過來敲敲他的頭,說:「停一下,停一下,我問你幾個問題,看能不能回答上來?」
    張齊賢連頭也不抬,一邊往嘴裡塞牛肉一邊說:「皇上您問吧,我邊吃邊答。」
    於是宋太祖一連問了十個問題,張齊賢邊吃邊答,甚至用腳畫地,進行「圖解」,總之是不耽誤吃肉。
    宋太祖對他的回答很滿意,問他還能吃嗎?
    張齊賢有點不好意思,低聲說道:「就看皇上讓不讓我吃了。要讓我吃,還能吃三大盤。」
    宋太祖笑著轉身對還沒吃上飯的侍衛說:「你們乾脆也別吃了,把熟牛肉都給他帶上,讓他回家再吃。再給他一些金銀,讓他安心讀書,來年好去應試。」
    2
    宋太祖回到京城汴梁,對他的弟弟趙光義說:「我這次巡視西京,最大的收穫是發現了一個奇人,名叫張齊賢,他將來可以做你的宰相。但這個人我現在還不能用,讓他再瀆些書,再歷練歷練。」


    其實,張齊賢飯量大,都是因為窮,從來吃不飽的緣故。張齊賢人仕前,雖然貧窮,但很灑脫,從來不計較別人的看法,就那樣身穿布衣站在洛陽道上,等待路人施捨。
    一日,十來個盜賊在酒館大吃海喝,人皆避諱,唯獨張齊賢徑直向前,拱手道:「我實在貧困,想向諸位求一醉飽,不知可否?」
    群盜大喜,其中一廝說:「秀才能屈尊入席,有啥不可!只是我輩粗魯,恐為秀才所笑。」
    張齊賢說不妨不妨,於是入席。席間談到世象人倫,盜賊中有人自卑,說:「我等為盜為賊,不過是沒有辦法的事,其實內心不安,終日惶惶。」
    張齊賢說:「為盜之人,也並非碌碌無能之輩,只是一時無奈,走向歧路罷了。我也是慷慨之士,與諸位有什麼可見外的呢?」於是取來大碗,篩滿酒,一飲而盡。
    群盜大為感慨,都說一個讀書人,能如此放下架子,實在難得。
    張齊賢也真是餓極,又取來豬腿,狼吞虎咽,群盜見了,更為驚駭:「真是宰相之才啊!不然的話,怎能這樣不拘小節呢!你將來當了宰相,必定會顧念我們為盜之不得已,我等願意與您結為朋友。」臨別,群盜以金帛相贈,張齊賢也不推辭,重負而歸。
    3
    張齊賢由於早年家貧,沒有肉吃,所以做官後特別喜歡吃肉。
    他到安州任知州,當地廚師中有好事者,聽說他能吃,想搞清他飯量到底有多大,就在他請客人吃飯時,專門提來一個金漆大桶。見他吃什麼,就照樣向桶內放上一份。宴會結束,大家過來一看,「酒漿浸漬,漲溢滿桶」。


    但張齊賢並非「酒囊飯袋」。
    宋太祖趙匡胤駕崩後,其弟趙光義繼位,是為宋太宗。
    宋太宗上任伊始,四下裡搜羅人才,突然想起哥哥交代的話,就開始提拔張齊賢。時任宰相趙普,也向朝廷推薦張齊賢。
    張齊賢任事,敢於擔當,頗有政績。
    雍熙三年,北宋大將曹彬、潘美率軍北伐攻遼,結果大敗而歸,名將楊業戰死在朔州。張齊賢主動請纓,去接管代州軍務,結果旗開得勝,宋軍攻遼戰役中,僅此一勝。所以幾年後,張齊賢就頻頻升官,當了宰相。
    4
    張齊賢的母親孫氏,已80多歲了,被封晉國太夫人,老太太去世後,張齊賢七天不吃飯,直到守喪結束。
    「肚量」驚人的張齊賢,「度量」卻不大。
    有一天,在舉行禮佛儀式的行香所,他對副宰相溫仲舒說了一些粗俗的話,御史中丞張詠認為他有失大臣風度,就上表彈劾他。
    張齊賢深以為恨。
    張詠的親家王禹偁是個詩人,也寫文譏諷張齊賢,張就給他安了個罪名,貶謫到地方上去了。王禹偁詩文好,人人皆知,張齊賢就向宋太宗打小報告:「張詠本來不會寫文章,他的那些奏章都是親家王禹偁代筆。」
    張詠聽說後,跑到宋太宗面前辯白張齊賢誣衊他。
    太宗皇帝讓張詠把平生著述呈上,坐在龍圖閣裡翻看,還沒看完,就下令賜坐,又吩咐黃門太監把自己常用的一把紅綃金龍扇賜給張詠驅暑。這等於間接批評張齊賢。
    5
    張齊賢當了宰相,過去為他服務的僕役,都得到了提拔,唯獨有個名叫王富生的,始終沒有升賞。
    王富生向張齊賢哭訴,問其緣由。
    張齊賢臉一沉,說:「你記得在江南的時候,一次宴會上,你偷了幾隻銀杯的事嗎?這件事我藏在心中三十年了!我是宰相,任免百官,自然要提拔德才兼備之人。而你是小偷,怎能讓你做官呢?」他接著又說,「我今天指出你的行為,你自然覺得羞慚,這樣一來,你留在我身邊也不合適了。現在給你一筆錢,另謀生計吧!」
    張齊賢退休後回到洛陽,住在唐代宰相裴度留下的午橋莊,此地風景優美。到了72歲,張齊賢病死洛陽,這位能吃的宰相,臨終前還喝了滿滿一碗人參湯。

同类文章

傅恆後代是誰?傅恆我們被稱為傅六爺?乾隆明相傅恆的個人成就

  傅恆為沙濟地方富察氏,乾隆一朝重臣,深受乾隆帝寵信,步入仕途之後,出將入相,活躍在乾隆朝堂。他不到三十歲就成為首輔,在乾隆一朝權傾一時,分量極重。  傅恆為名門出生,先祖旺吉努在努爾哈赤起兵時,便率族人歸附,為清太祖心腹。曾祖哈什屯在太宗與世祖兩朝位列議政大臣,祖父米思涵為康熙帝戶部尚書、議政大

乾隆名將兆惠是個什麼樣的人?兆惠將軍的優缺點

  人物檔案  姓名:烏雅·兆惠  諡號:文襄  國家:中國  民族:滿族  旗籍:正黃旗  所處朝代:清朝乾隆時期  出生時間:公元1708年  去世時間:公元1764年  職業:都統  爵位:一等武毅謀勇公  主要成就:平準部、回部  兆惠是清朝乾隆年間著名戰將,曾經參與過平定大小金川之亂、平定

兆惠是誰?兆惠是怎麼死的?

  兆惠,烏雅氏,全名烏雅·兆惠,字和甫,滿洲正黃旗人,生於公元1708年,去世於公元1764年,是清朝乾隆時期的著名將領。兆惠在乾隆時代曾經多次鎮壓叛亂,阻攔外族進攻,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和領土安全,是乾隆朝非常重要的一位將領。  雍正九年,已經二十四歲的兆惠以筆帖式的身分入值軍機處,授軍機章京,算是

清朝將領和琳簡介 和琳是怎麼死的?

  雖然文章開頭就已經給和琳添加了標籤,說他是清朝時期著名將領,但實際上今天知道和琳到底是誰的卻並不多。歷史上姓和的官員不少,但是說到清朝姓和的官員,大家第一個想到的絕對是「和珅」!添上乾隆朝著名權臣、貪官標籤的和珅,加上今日各類影視劇對其的刻畫傳播,和珅絕對算的上是家喻戶曉的一位歷史人物。  在往

和琳與和珅、紀曉嵐的關係如何?和琳為什麼能戴三眼花翎?

  和琳,清朝乾隆時期著名將領,滿洲正紅旗人,生於公元1753年,去世於公元1796年,鈕祜祿氏,字希齋。和琳,又是鈕祜祿氏,想來大家心裡都有數了。沒錯!和琳除了是清朝乾隆時代的著名將領之外,同時也是清朝著名權臣和珅的親弟弟。因為有和珅的幫助,和琳自從入仕開始,官路可以說是一路暢通,歷任兵部侍郎、工

王輔臣是誰?王輔臣是怎麼死的?

  王輔臣是明末清初之時的一位軍閥,曾經兩次反清也兩次降清,是一位首鼠兩端之人。  王輔臣為山西大同人氏,原本是明朝一官宦人家僕傭的孩子,生年不詳。他本姓李。,後來給王進朝當誼子,此後便改姓王。  明朝末年,內憂外患,天下大亂,群雄並起,王輔臣後來跟隨姐夫劉某參加農民軍。王輔臣非常好賭,常常一擲千金

清朝將領王輔臣是個什麼樣的人?他為什麼自殺?如何評價王輔臣?

  王輔臣是明末清初的一位地方軍閥,曾經先後在明朝和清朝為官為將。他多次加入反清勢力,也曾多次投降清朝,後來在投靠吳三桂反清,隨後再次降清之後,畏罪自盡而亡。  王輔臣是一位能幹的將領,這一點小編並不否認。雖然他在今天名聲並不大,但是卻非常能打。早在明末之時,他跟隨大同守將姜瓖麾下就曾經屢建奇功。當

王輔臣與吳三桂有沒有關係?王輔臣的故事

  王輔臣山西大同人,原本是明朝宦官奴僕的兒子,後來硝煙四起,天下大亂,王輔臣跟隨姐夫一起參加起義農民軍。後來他又投靠在山西大同守將姜瓖麾下,跟隨姜瓖一起投靠大清。多爾袞去世,順治帝親政之後,王輔臣受到重用,此後青雲直上,步步高升。  王輔臣原本前途無量,可惜一步錯步步錯,後來他參加吳三桂反清勢力,

河西四漢將趙良棟簡介 趙良棟是怎麼死的?趙良棟歷史評價

  人物檔案  姓名:趙良棟  字:擎之  號:西華  諡號:襄忠  國家:中國  民族:漢族  所處時代:清朝  出生地:甘肅寧夏  出生時間:公元1621年  去世時間:公元1697年  官職:勇略將軍、雲貴總督  爵位:一等伯爵  主要成就:平定三藩之亂  主要作品:《趙忠襄奏疏存稿》  趙良

甘龍是誰?他為何反對商鞅變法?

  甘龍是秦孝公時代的臣子,他的後代甘茂、甘羅都成為了秦國的國相,得到了秦國君主的重用。他是秦國有名的世家貴族,也是反對派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反對商鞅變法,可是並沒有什麼用,但是他為何要反對呢?  商鞅變法在中國古代歷史中很有名,經過變法圖強,秦國從一個邊陲小國,一躍而躋身春秋戰國四大強國之一。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