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沼氣池的攪拌方法及攪拌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0-04 19:45:44 3
專利名稱:一種沼氣池的攪拌方法及攪拌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到一種沼氣池攪拌的方法及裝置,特別是農村家用沼氣池的攪拌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在能源日趨緊張、環境汙染嚴重的今天,農村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顯的尤為重要。大力開發和利用沼氣,對於保護森林植被,增加土壤肥力,減少常規能源消耗,減輕農業環境汙染,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質量,促進農業循環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在沼氣池的建設過程中,人們為解決物料結殼的問題採用了多種方法,一是用人工進行攪拌或清除,這種方式費時費力,物料利用率也低;另外就是在沼氣主池內安裝攪拌器進行攪拌,這種方式對攪拌器的要求高,而且容易腐蝕,使用期限短,不方便維護,效率也不高。這些方式都增大了單位成本。從而挫傷了農民發展沼氣池的積極性,影響了沼氣事業的發展。發明人通過三十多年的摸索和實踐,發明了一種利用水壓衝射來解決攪拌問題的方法,既提高了產氣率,減少了單位成本,又方便使用和維護。同時促進了物料中物質的分解,減少了生糞的臭味,提高了沼肥的利用率,並在出渣時也帶來方便和安全。
發明內容
為解決沼氣池中更好的攪拌問題,發明人通過自己的努力,發明了一種隔離式水壓衝射辦法,去年縣選舉時在本縣農壩做出了兩口池子,使用效果很好,在今年4月24日詢問重慶市來雲陽縣培訓沼氣建池班的專家教授,建議推廣並申請專利,本發明的原理為在主沼氣池1的底部中央向上伸出一噴射器2,噴射器2的高度低於主沼氣池中的水液面,噴射器2為圓柱形的空管,大小與所建主沼氣池1相配,噴射器2的頂部為平面或曲面,上面開有一個或多個射孔7,空管側壁上開有不同角度的射孔7,空管的下部與一水管3相連,水管3通過底部伸出到出料間6,水管3的入口可以在出料間6浸出的物料液中,也可以伸出浸出液面,在水管3的入口處接有一可拆卸的水泵5。當水管3的入口在浸出液中時,就可循環利用浸出液對物料進行噴射攪拌;當水管3的入口在浸出液外時,可以接外界的水源對物料進行噴射攪拌。其工作過程為當物料從進料口8中進入主沼氣池1中時,根據加入物料的多少,調整水泵5的壓力,通過噴射器2的射孔7,快速對物料進行攪拌,由於噴射器2上下都開有不同角度的射孔7,在一定的壓力作用下,水力推動物料運動,使物料得到均勻的混合,不產生結殼現象,提高物料的利用率,同時,噴射器2下部的射孔7噴出的水液,對主沼氣池1的底部沉積的物料進行攪拌混合,使所有的物料都能得到充分的混合,增加池內的氧氣,使微生物能充分發揮作用,從而產生更多的甲烷。
噴射器2可用不同的材料製作,所採用的形狀也可以是各種樣式。其他按此方法製作的噴射器都在本專利保護範圍內。
1、圖1為整個沼氣池的主視圖;2、圖2為噴射器的主視圖;3、圖3為噴射器的俯視圖。
最佳實施方式主沼氣池1最好建成為圓柱形,可以便於物料的更好攪拌,不留死角;噴射器2安置的主沼氣池1底部的中間,噴射器2最好採用PVC圓柱形的空管做成,頂部做成球面,上面開3-5個射孔,空管靠頂部的地方開3-4排射孔7,中間的射孔7與空管壁垂直,偏上的射孔7與空管壁成銳角,偏下的射孔7與空管壁成鈍角,與噴射器2相連的水管3最好也採用相同的PVC管,中間用彎頭4相連,在彎頭4的上部有1-2排與空管成不同鈍角的射孔7,水管3伸出到出料間6與水泵5相連,水泵5最好選用潛水泵,當物料加入後,啟動水泵5,根據物料加入的多少調節水壓,上面的水柱推動物料流動,下面的水柱推動底部沉積的物料流動,從而使物料充分混合,使其有機成分得到分解,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提高產氣量1/5-1/4,並且使出料間6的浸出液和沼肥中無生糞臭味。
這種方式對其他類型的沼氣池也有很好的效果。
權利要求
1.一種沼氣池的攪拌方法,其特徵在於是按以下步驟進行的a、在沼氣池(1)的底部中央有一向上伸出的噴射器(2);b、噴射器(2)連接有一水管(3);c、水管(3)安放在出料間(6)內,和一水泵(5)相連;d、通過水泵(5)對噴射器(2)中的水加壓,促進沼氣池(1)中的物料翻動,加速有機物質的分解,提高產氣量。
2.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噴射器(2),其特徵在於它是圓柱形空心管體,管身上有不同角度的射孔(7),管體的一端呈封閉的平面或曲面,上面開有射孔(7),管體的另一端與水管(3)相連,在與水管(3)的連接處(4)附近有射孔(7)。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農村家用沼氣池的攪拌方法及裝置。通過水泵(5)加壓,使噴射器(2)中的水從射孔(7)中快速射出,帶動物料流動並有效地混合,解決沼氣池(1)中因物料結殼而影響物料利用等問題,從而提高物料的產氣率。
文檔編號C12M1/02GK101070519SQ20071010360
公開日2007年11月14日 申請日期2007年5月10日 優先權日2007年5月10日
發明者曾以進 申請人:曾以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