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黑色大麥的選育方法
2023-10-05 05:39:19 1
專利名稱:一種黑色大麥的選育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黑色大麥的選育方法,屬於農作物育種技術領域。它專用於黑色大麥的生產。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食品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化,黑色大麥食品近年來在市場上非常暢銷,價格是黃色大麥食品的2倍。但是生產上應用的黑色大麥的品種是「奧比」,其株高太高,不抗倒伏,產量較低,所以通過選育高產抗倒黑色大麥新品種,可以滿足人們對黑色大麥食品的需求。三
發明內容
1、技術問題
本發明是針對國內黑色大麥產量不高,抗倒性不強的問題提出的一種黑色大麥育種方法,所育成的黑色大麥品種不但產量高,抗倒性強,而且籽粒大,適宜加工。2、技術方案
本發明所提供的黑色大麥育種方法包括
以二稜大麥花30為母本,以黑色大麥新品系96717為父本,人工雜交配組,以Fl代植株為母本,以花30為輪迴父本,進行多次回交,在回交過程中注意選擇黑色單株,獲得黑色大麥雜交種。由於大麥黑色性狀是由單基因控制,黑色為顯性,黃色大麥與黑色大麥的雜種一代成熟時,籽粒是黑色,其後代會有黃色植株與黑色植株的分離,以雜種後代為母本做雜交,以黃色大麥花30做輪迴父本,在做雜交過程中,在去雄時,植株都是青綠色,分不出黃色植株與黑色植株,所以去雄時每個植株只做1個穗,要多做一些穗子,一般做10個穗子以上,可以確保收穫到不少於3個黑色大麥雜交穗子,當籽粒成熟時,可以分辨出黑色植株和黃色植株。收穫時,只收黑色籽粒的雜交種,丟棄黃色籽粒的雜交種。每個黑色大麥雜交穗子單獨種植成穗行,用作雜交母本,以花30為輪迴父本,進行回交,在第二次回交後代中選擇株高80-90cm、抗倒、每穗粒數15至22粒、千粒重42克以上、黑色籽粒的單株,在選擇過程中只收黑色籽粒的植株,丟棄黃色籽粒植株,獲得一批黑色大麥株系。多個黑色大麥株系經過1-2代自交選擇,可以培育成株高80-90cm、抗倒、每穗粒數15至22粒、千粒重42克以上的黑色大麥新品種。3、有益效果
本發明採用回交方法培育黑色大麥新品種,具有速度快,易選擇等積極效果。①回交方法育種,農藝性狀穩定快,容易快速選育成新品種。②由於大麥黑色性狀是由單基因控制,黑色為顯性,黃色是隱性,黃色大麥與黑色大麥的雜種一代成熟時,籽粒是黑色,代後分離時,黑色性狀容易再現,不易丟失。③花30是矮稈、穗多、穗小、粒大的高產品種。以花30為親本進行回交,育成農藝性狀與花30相近的黑色大麥新品種,在生產中由於黑色大麥新品種穗小粒大,所長葉片產生的光合產物轉運到籽粒中,容易形成大粒。大粒的黑色大麥便於加工,受市場歡迎。育成品系具有矮稈、抗倒、產量高、千粒重高、適應性廣等特點。在江蘇沿海地區表現較好,其千粒重高達42g以上,適合加工麥仁、麥片的需求,即將在江蘇省沿海地區推廣種植。
具體實施例方式育種過程和育種方法,包括系譜、培育過程和所使用的親本或其他繁殖材料來源與名稱的詳細說明
(一)96717 (黑色大麥的利用價值及其發展對策,張明生等,大麥科學,P. 9,NO . 1, 2001)的選育過程是江蘇沿海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選育的穩定品系,親本組合是以(奧比大麥X蘇啤1號)為母本,環境不育材料為父本,1992年春配組,1993年秋取雜種二代幹種子用鈷60輻射,計量是3萬倫琴,其目的是選育早熟,矮稈,高產,黑殼大麥,1996年育成穩定品系,表現黑殼,矮稈,高產,千粒重低,不抗大麥黃花葉病。1、奧比大麥由品種資源中選出,黑殼,高稈,粒大,易倒伏,產量低,不抗大麥黃花葉病,是生產上應用的品種。2、蘇啤1號是江蘇沿海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育成,黃殼,高產,不抗大麥黃花葉病,是生產上應用的品種。3、環境不育材料是江蘇沿海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選育的中間材料,黃殼,矮稈, 不抗大麥黃花葉病。(二)花30 原名94A—30,是浙江省嘉興農科所與上海市農科院合作通過花培選育而成的春性二稜皮大麥,該品種1998年鹽城農墾農科所引到江蘇省種植,表現黃殼,矮稈, 抗倒,早熟,高產,千粒重高,抗大麥黃花葉病,是生產上應用的品種(大麥新品種花30特徵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姜立勳等,大麥科學,P. 23-24,NO · 1,2002)。(三)選育過程
以二稜大麥花30為母本,以黑色大麥新品系96717為父本,人工雜交配組,以Fl代植株為母本,以花30為輪迴父本,進行2次回交,在回交後代中選擇黑色單株,獲得黑色大麥雜交品種。在做雜交過程中,去雄時每個植株只做1個穗,要做10個穗子以上,當籽粒成熟時,分辨出黑色大麥植株和黃色大麥植株,收穫時,只收黑色籽粒的雜交種,丟棄黃色籽粒的雜交種。每個黑色大麥雜交穗子單獨種植成穗行,用作雜交母本,以花30為輪迴父本,進行回交,在第二次回交後代中選擇株高80-90cm、抗倒、每穗粒數15至22粒、千粒重42克以上、黑色籽粒的單株,在選擇過程中只收黑色籽粒的植株,丟棄黃色籽粒植株。獲得一批黑色大麥株系。一批黑色大麥株系經過1-2代自交選擇,培育成高產、抗倒、大粒的黑色大麥新品種。其中品7是江蘇沿海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選育的新品種,表現黑殼,矮稈,抗倒,高產,千粒重高,每穗粒數少,抗大麥黃花葉病。親本組合是〔(花30X96717) X花 30〕X花30。選育過程為
品7選育經過是1999年春配組花30X96717,1999年秋播田間編號H56 (Fl) ;2000年春配組H56X花30,2000年夏收收穫雜交種(黑殼);2000年秋播田間編號H10(黑殼雜交種),2001年春配組HlO X花30,2001年夏收收穫黑殼雜交種,丟棄黃殼雜交種;2001年秋播田間編號H53 (黑殼雜交種),2002年夏收表現殼色分離,2002年夏收混收黑殼穗,丟棄黃殼穗,2002年秋播編號H887 ;2003年夏收收取黑殼單株56株,丟棄黃殼單株;2003年秋播56個株行,其中田間編號H652的株行農藝性新狀表現與花30相近,黑殼,無黃殼株,稈硬,矮稈,抗倒,株高80-90cm、每穗粒數15至22粒、千粒重高(43-46克),2004年夏收編號 H652全行麥,待擴繁;2004年秋播對H652進行品比鑑定,田間編號品7 ;2005年至2010年對品7進行產量鑑定、提純復狀,2011年即將在生產上推廣應用。
選育經過
權利要求
1.一種黑色大麥的選育方法,包括以二稜大麥花30為母本,以黑色大麥新品系96717為父本,人工雜交配組,以Fl代植株為母本,以花30為輪迴父本,進行2次回交,在回交後代中選擇黑色單株,獲得黑色大麥雜交品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黑色大麥的選育方法,其特徵在於在做雜交過程中,去雄時每個植株只做1個穗,要做10個穗子以上,當籽粒成熟時,分辨出黑色大麥植株和黃色大麥植株,收穫時,只收黑色籽粒的雜交種,丟棄黃色籽粒的雜交種。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一種黑色大麥的選育方法,其特徵在於每個黑色大麥雜交穗子單獨種植成穗行,用作雜交母本,以花30為輪迴父本,進行回交,在第二次回交後代中選擇株高80-90cm、抗倒、每穗粒數15至22粒、千粒重42克以上、 黑色籽粒的單株,在選擇過程中只收黑色籽粒的植株,丟棄黃色籽粒的植株,獲得一批黑色大麥穩定株系。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一種黑色大麥的選育方法,其特徵在於一批黑色大麥株系經過1-2代自交選育出株高80-90釐米、抗倒、每穗粒數15至22粒、 千粒重42克以上的黑色大麥新品種。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黑色大麥的選育方法,屬於農作物育種技術領域。它專用於黑色大麥的生產。以二稜大麥花30為母本,以黑色大麥新品系96717為父本,人工雜交配組,以F1代植株為母本,以花30為輪迴父本,進行2次回交,在回交後代中選擇黑色單株,獲得黑色大麥雜交品種。育成品系具有矮稈、抗倒、產量高、千粒重高等特點。在江蘇沿海地區表現較好,其千粒重高達42g以上,適合加工麥仁、麥片的需求,即將在江蘇沿海地區推廣種植。
文檔編號A01H1/02GK102217526SQ20111012219
公開日2011年10月19日 申請日期2011年5月12日 優先權日2011年5月12日
發明者張明生 申請人:江蘇沿海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