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紅茶葉包裝的製造方法
2023-10-07 05:27:49 1
一種紅茶葉包裝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紅茶葉包裝機,它包括機臺,茶葉稱重機構、茶葉袋儲存機構、茶葉袋傳輸和張口機構、茶葉傳輸機構、茶葉壓緊及下推機構以及茶葉袋封口機構,茶葉稱重機構、茶葉袋儲存機構、茶葉袋傳輸和張口機構、茶葉傳輸機構、茶葉壓緊及下推機構以及茶葉袋封口機構均裝接在機臺,茶葉傳輸機構位於茶葉稱重機構和茶葉袋封口機構之間,茶葉袋傳輸和張口機構位於茶葉傳輸機構和茶葉袋封口機構之間,所述茶葉壓緊及下推機構與茶葉傳輸機構相滑動配合。整個包裝機結構緊湊且簡單,包裝效率高,適合大規模生產使用。
【專利說明】 一種紅茶葉包裝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紅茶葉包裝機。
【背景技術】
[0002]為了便於泡茶與存儲的方便和包裝的美觀,大多數紅茶葉採用重量為5-10克的小包裝,且僅一層外袋包裝。而現有的對紅茶葉的包裝主要採用人工方式進行,或者,雖然現有技術中存在對紅茶葉的包裝機,但是其結構複雜,使用不便,且工作效率低,成本高。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紅茶葉包裝機,其克服了【背景技術】所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紅茶葉包裝機,其特徵在於:它包括機臺(100),用於將茶葉進行稱重的茶葉稱重機構(200)、用於存儲茶葉袋(10)的茶葉袋儲存機構、用於將茶葉袋(10)從茶葉袋儲存機構移出且將茶葉袋(10)之開口張開的茶葉袋傳輸和張口機構、用於將茶葉從稱重機構傳送至茶葉袋(10)內的茶葉傳輸機構、用於將茶葉袋
(10)內的茶葉進行壓緊且向下推移茶葉袋的茶葉壓緊及下推機構以及用於將茶葉袋(10)進行封口的茶葉袋封口機構,茶葉稱重機構(200)、茶葉袋儲存機構、茶葉袋傳輸和張口機構、茶葉傳輸機構、茶葉壓緊及下推機構以及茶葉袋封口機構均裝接在機臺(100),茶葉傳輸機構位於茶葉稱重機構(200)和茶葉袋封口機構之間,所述茶葉袋傳輸和張口機構位於茶葉傳輸機構和茶葉袋封口機構之間,所述茶葉壓緊及下推機構與茶葉傳輸機構相滑動配口 ο
[0004]—較佳實施例之中:所述茶葉傳輸機構包括茶葉傳輸電機和傳動連接茶葉傳輸電機的傳輸筒(300),傳輸筒(300)上下滑動裝接在機臺(100),所述傳輸筒(300)包括相互連接且上下布置的敞口部(310)和縮口部(320),敞口部(310)具有上開口(311),縮口部(320)具有與上開口(311)相接通的下開口(321)且縮口部(320)能伸入茶葉袋(10)內,上開口(311)之尺寸大於下開口(321)之尺寸,所述茶葉稱重機構(200)位於敞口部(310)之上方且對應上開口(311)。
[0005]一較佳實施例之中:所述縮口部(320)為方形體且縮口部(320)之形狀與茶葉袋
(10)之開口張開時的形狀相適配。
[0006]—較佳實施例之中:所述茶葉壓緊及下推機構包括推動氣缸和傳動連接推動氣缸的推塊(400),推塊(400)與傳輸筒(300)相滑動配合且推塊(400)能穿過傳輸筒之上開口(311)和下開口(321)並伸出下開口(321)。
[0007]一較佳實施例之中:所述茶葉袋傳輸和張口機構包括轉動電機、傳動連接轉動電機的轉動架(510)、裝接在轉動架(510)的活動氣缸、傳動連接活動氣缸且活動裝接在轉動架(510)的活動架(520),活動架(520)設置有第一吸盤(521),機臺(100)活動設置有第二吸盤(110),轉動架(51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轉動,位於第一位置時第一吸盤(521)對應茶葉袋儲存機構內的茶葉袋(10),位於第二位置時第一吸盤(521)與第二吸盤(110)相對應。
[0008]一較佳實施例之中:所述茶葉袋儲存機構包括包括上下開口的儲存盒(600),該儲存盒(600)還設有開槽(610),該開槽(610)沿儲存盒(600)長度方向延伸且與上下開口相接通,儲存盒(600)之內壁底端設有用於對茶葉袋(10)進行限位的限位機構。
[0009]—較佳實施例之中:所述茶葉袋封口機構包括封口氣缸、均傳動連接封口氣缸的第一加熱塊(710)和第二加熱塊(720),第一加熱塊(710)與第二加熱塊(720)左右間隔布置且在封口氣缸的作用下相面向或相背向移動。
[0010]一較佳實施例之中:還包括茶葉袋移送機構和用於放置已封口的茶葉袋的茶葉袋放置框(20),茶葉袋移送機構包括裝接在機臺(100)的移送氣缸(30)、傳動連接移送氣缸
(30)的移送塊(31)以及設置於機臺(100)的過渡槽(120),過渡槽(120)位於茶葉袋封口機構之下方,移送塊(31)與過渡槽(120)相滑動配合,茶葉袋放置框(20)位於機臺(100)之前側且與過渡槽(120)相對應。
[0011]一較佳實施例之中:所述茶葉稱重機構(200)包括大料鬥(210)、稱重料鬥(220)、過渡料鬥(230),大料鬥(210)之出口對應稱重料鬥(220)之進口,稱重料鬥(220)之出口對應過渡料鬥(230)之進口,過渡料鬥(230)之出口對應傳輸筒(300)之上開口。
[0012]一較佳實施例之中:所述稱重料鬥(220)個數設為兩個,大料鬥(210)之出口個數設為兩個且與兩個稱重料鬥(220)之進口一一對應,過渡料鬥(230)個數設為一個,兩個稱重料鬥(220)之出口均對應過渡料鬥(230)之進口。
[0013]一較佳實施例之中:還包括用於防止茶葉堵塞的防堵機構,防堵機構包括裝接在過渡料鬥的防堵電機(40)、傳動連接防堵電機(40)且橫向轉動裝接在過渡料鬥(230)內的轉軸(50),轉軸(50)之外周向外凸設有凸柱(51)。
[0014]本技術方案與【背景技術】相比,它具有如下優點:
[0015]1.該紅茶葉包裝機的工作原理為:茶葉稱重機構對茶葉進行稱重後待用;茶葉袋傳輸和張口機構將茶葉袋儲存機構中的茶葉袋取出並將茶葉袋移送至茶葉傳輸機構下方且將茶葉袋之開口張開,以使茶葉袋之開口對應茶葉傳輸機構之底端部;茶葉從茶葉稱重機構處經過茶葉傳輸機構進入茶葉袋內,且茶葉壓緊及下推機構將落入茶葉袋內的茶葉壓緊直至茶葉均位於茶葉袋之底部、再向下推移茶葉袋以使茶葉袋位於茶葉袋封口機構處;通過茶葉袋封口機構將茶葉袋進行封口,便完成了一包茶葉的包裝。整個包裝機結構緊湊且簡單,包裝效率高,適合大規模生產使用。
[0016]2.傳輸筒包括敞口部和縮口部,縮口部能伸入茶葉袋內,使得當茶葉傳輸機構之底端對應茶葉袋之開口時,整個傳輸筒向下移動以使縮口部伸入茶葉袋內,包裝茶葉稱重機構的每份茶葉量能完全進入茶葉袋內,包裝每一包茶葉的茶葉量相同。
[0017]3.縮口部為方形體且縮口部之形狀與茶葉袋之開口張開時的形狀相適配,使得縮口部正好能伸入茶葉袋內。
[0018]4.推塊與傳輸筒相滑動配合且推塊能,當茶葉從茶葉傳輸機構進入茶葉袋內時,推塊在推動氣缸的作用下穿過傳輸筒之上開口和下開口並伸出下開口且伸入茶葉袋內,並將茶葉袋內的茶葉向下壓以使茶葉位於茶葉袋的底端,推塊繼續向下移動能帶動茶葉袋整體向下移動以使茶葉袋之上端部對應茶葉袋封口機構以便進行封口操作。
[0019]5.需要茶葉袋時,只需轉動電機帶動轉動轉動架轉動以使轉動架位於第一位置,此時第一吸盤對應茶葉袋儲存機構內的茶葉袋,活動架在活動氣缸的作用下向茶葉袋方向活動以使第一吸盤吸住茶葉袋,活動架在活動氣缸的作用下相反方向移動,此時茶葉袋被第一吸盤從茶葉袋儲存機構中吸出,再轉動轉動架以使轉動架位於第二位置,轉動架轉動過程中帶動茶葉袋轉動,轉動架位於第二位置時茶葉袋之開口正對應傳輸筒之下開口,且第二吸盤向茶葉袋方向移動直至吸住茶葉袋之一側,此時茶葉袋之二側分別被第一吸盤和第二吸盤吸住,第一吸盤和第二吸盤分別向遠離茶葉袋的方向移動以完成茶葉袋之開口張開,方便縮口部伸入茶葉袋內。
[0020]6.儲存盒設有開槽,方便工作人員看清儲存盒內茶葉袋的數量,當茶葉袋不夠時可及時補充;且儲存盒之內壁底端設有用於對茶葉袋進行限位的限位機構,保證茶葉袋不會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掉落且能在茶葉袋傳輸和張口機構的作用下從儲存盒內移出。
[0021]7.稱重料鬥個數設為兩個可同時對茶葉進行稱重,當其中一個稱重料鬥的茶葉落入振動料鬥後,由於稱重過程比較緩慢,另一個稱重料鬥可將其內的茶葉繼續通過振動料鬥對下一個茶葉袋裝入茶葉,提高整個包裝機的包裝效率。
[0022]8.防堵機構通過防堵電機帶動轉軸轉動進而帶動凸柱轉動,由於紅茶葉比較蓬鬆,容易堵塞,在凸柱的作用下紅茶葉被打散並從上至下進行推送,保證紅茶葉不會堵塞。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3]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24]圖1繪示了一較佳實施例的一種紅茶葉包裝機的整體示意圖。
[0025]圖2繪示了一較佳實施例的一種紅茶葉包裝機未設置機臺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0026]圖3繪示了一較佳實施例的防堵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7]請查閱圖1至圖3,一種紅茶葉包裝機的一較佳實施例,所述的一種紅茶葉包裝機,它包括機臺100、茶葉稱重機構200、茶葉袋儲存機構、茶葉袋傳輸和張口機構、茶葉傳輸機構、茶葉壓緊及下推機構以及茶葉袋封口機構。
[0028]茶葉稱重機構200用於將茶葉進行稱重,它裝接在機臺100。
[0029]本實施例中,所述茶葉稱重機構200包括大料鬥210、稱重料鬥220、過渡料鬥230,大料鬥210之出口對應稱重料鬥220之進口,稱重料鬥220之出口對應過渡料鬥230之進口,過渡料鬥230之出口對應傳輸筒300之上開口。
[0030]本實施例中,所述稱重料鬥220個數設為兩個,大料鬥210之出口個數設為兩個且與兩個稱重料鬥220之進口——對應,過渡料鬥230個數設為一個,兩個稱重料鬥220之出口均對應過渡料鬥230之進口。
[0031]茶葉袋儲存機構用於存儲茶葉袋10,它裝接在機臺100。
[0032]本實施例中,所述茶葉袋儲存機構包括包括上下開口的儲存盒600,該儲存盒600還設有開槽610,該開槽610沿儲存盒600長度方向延伸且與上下開口相接通,儲存盒600之內壁底端設有用於對茶葉袋10進行限位的限位機構。該限位機構可以為銷釘與彈性件的配合,或者,也可為在儲存盒600之內壁凸設的凸環,茶葉袋10靠抵在凸環上。
[0033]茶葉袋傳輸和張口機構用於將茶葉袋10從茶葉袋儲存機構移出且將茶葉袋10之開口張開,它裝接在機臺100。所述茶葉袋傳輸和張口機構位於茶葉傳輸機構和茶葉袋封口機構之間。
[0034]本實施例中,所述茶葉袋傳輸和張口機構包括轉動電機、傳動連接轉動電機的轉動架510、裝接在轉動架510的活動氣缸、傳動連接活動氣缸且活動裝接在轉動架510的活動架520,活動架520設置有第一吸盤521,機臺100活動設置有第二吸盤110,轉動架51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轉動,位於第一位置時第一吸盤521對應茶葉袋儲存機構內的茶葉袋10,位於第二位置時第一吸盤521與第二吸盤110相對應。
[0035]茶葉傳輸機構用於將茶葉從稱重機構傳送至茶葉袋10內,它裝接在機臺100。茶葉傳輸機構位於茶葉稱重機構200和茶葉袋封口機構之間。
[0036]本實施例中,所述茶葉傳輸機構包括茶葉傳輸電機和傳動連接茶葉傳輸電機的傳輸筒300,傳輸筒300上下滑動裝接在機臺100,所述傳輸筒300包括相互連接且上下布置的敞口部310和縮口部320,敞口部310具有上開口 311,縮口部320具有與上開口 311相接通的下開口 321且縮口部320能伸入茶葉袋10內,上開口 311之尺寸大於下開口 321之尺寸,所述茶葉稱重機構200位於敞口部310之上方且對應上開口 311。
[0037]本實施例中,所述縮口部320為方形體且縮口部320之形狀與茶葉袋10之開口張開時的形狀相適配。
[0038]茶葉壓緊及下推機構用於將茶葉袋10內的茶葉進行壓緊且向下推移茶葉袋,它裝接在機臺100。所述茶葉壓緊及下推機構與茶葉傳輸機構相滑動配合。
[0039]本實施例中,所述茶葉壓緊及下推機構包括推動氣缸和傳動連接推動氣缸的推塊400,推塊400與傳輸筒300相滑動配合且推塊400能穿過傳輸筒之上開口 311和下開口321並伸出下開口 321。
[0040]茶葉袋封口機構用於將茶葉袋10進行封口,它裝接在機臺100。
[0041]本實施例中,所述茶葉袋封口機構包括封口氣缸、均傳動連接封口氣缸的第一加熱塊710和第二加熱塊720,第一加熱塊710與第二加熱塊720左右間隔布置且在封口氣缸的作用下相面向或相背向移動。
[0042]本實施例中,該包裝機還包括茶葉袋移送機構和用於放置已封口的茶葉袋的茶葉袋放置框20,茶葉袋移送機構包括裝接在機臺100的移送氣缸30、傳動連接移送氣缸30的移送塊31以及設置於機臺100的過渡槽120,過渡槽120位於茶葉袋封口機構之下方,移送塊31與過渡槽120相滑動配合,茶葉袋放置框20位於機臺100之前側且與過渡槽120相對應。
[0043]本實施例中,該包裝機還包括用於防止茶葉堵塞的防堵機構,防堵機構包括裝接在過渡料鬥的防堵電機40、傳動連接防堵電機40且橫向轉動裝接在過渡料鬥230內的轉軸50,轉軸50之外周向外凸設有凸柱51。
[0044]該包裝機之工作原理為:
[0045]茶葉稱重機構通過稱重料鬥220對茶葉進行稱重後待用;
[0046]轉動電機帶動轉動架510轉動至第一位置,第一吸盤521對應茶葉袋儲存機構內的茶葉袋10,活動氣缸帶動活動架520向茶葉袋的方向移動以使第一吸盤521吸住茶葉袋;轉動電機繼續帶動轉動架510轉動至第二位置,此時第一吸盤521與第二吸盤110相對應且第二吸盤110吸住茶葉袋之另一側,第一吸盤521與第二吸盤110分別向相反的方向移動以使茶葉袋之開口張開,以使茶葉袋之開口對應傳輸筒300之底端部;
[0047]傳輸筒300在傳輸電機的作用下向下移動以使縮口部320伸入茶葉袋內;
[0048]茶葉從茶葉稱重機構處經過傳輸筒300進入茶葉袋內,推塊400在推動氣缸的作用下沿著傳輸筒300向下滑動直至推塊400伸入茶葉袋內且將落入茶葉袋內的茶葉壓緊直至茶葉均位於茶葉袋之底部,推動氣缸繼續活動帶動推塊400繼續向下移動,該推塊再向下推移茶葉袋以使茶葉袋位於茶葉袋封口機構處;
[0049]茶葉袋位於第一加熱塊710和第二加熱塊720之間,第一加熱塊710和第二加熱塊720在封口氣缸的作用下相面向移動以將茶葉袋進行封口 ;第一加熱塊710與第二加熱塊720相背向移動以使封口的茶葉袋掉入過渡槽120內;
[0050]移送氣缸帶動移送塊31在過渡槽120內移動以使掉入過渡槽120內的茶葉袋推送至茶葉袋放置框20內。
[0051]完成了一小袋茶葉袋的包裝。整個包裝機結構緊湊且簡單,包裝效率高,適合大規模生產使用。
[0052]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實用新型實施的範圍,即依本實用新型專利範圍及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實用新型涵蓋的範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紅茶葉包裝機,其特徵在於:它包括機臺(100),用於將茶葉進行稱重的茶葉稱重機構(200)、用於存儲茶葉袋(10)的茶葉袋儲存機構、用於將茶葉袋(10)從茶葉袋儲存機構移出且將茶葉袋(10)之開口張開的茶葉袋傳輸和張口機構、用於將茶葉從稱重機構傳送至茶葉袋(10)內的茶葉傳輸機構、用於將茶葉袋(10)內的茶葉進行壓緊且向下推移茶葉袋的茶葉壓緊及下推機構以及用於將茶葉袋(10)進行封口的茶葉袋封口機構,茶葉稱重機構(200)、茶葉袋儲存機構、茶葉袋傳輸和張口機構、茶葉傳輸機構、茶葉壓緊及下推機構以及茶葉袋封口機構均裝接在機臺(100),茶葉傳輸機構位於茶葉稱重機構(200)和茶葉袋封口機構之間,所述茶葉袋傳輸和張口機構位於茶葉傳輸機構和茶葉袋封口機構之間,所述茶葉壓緊及下推機構與茶葉傳輸機構相滑動配合。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紅茶葉包裝機,其特徵在於:所述茶葉傳輸機構包括茶葉傳輸電機和傳動連接茶葉傳輸電機的傳輸筒(300),傳輸筒(300)上下滑動裝接在機臺(100),所述傳輸筒(300)包括相互連接且上下布置的敞口部(310)和縮口部(320),敞口部(310)具有上開口(311),縮口部(320)具有與上開口(311)相接通的下開口(321)且縮口部(320)能伸入茶葉袋(10)內,上開口(311)之尺寸大於下開口(321)之尺寸,所述茶葉稱重機構(200)位於敞口部(310)之上方且對應上開口(311)。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紅茶葉包裝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縮口部(320)為方形體且縮口部(320)之形狀與茶葉袋(10)之開口張開時的形狀相適配。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紅茶葉包裝機,其特徵在於:所述茶葉壓緊及下推機構包括推動氣缸和傳動連接推動氣缸的推塊(400),推塊(400)與傳輸筒(300)相滑動配合且推塊(400)能穿過傳輸筒之上開口(311)和下開口(321)並伸出下開口(321)。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紅茶葉包裝機,其特徵在於:所述茶葉袋傳輸和張口機構包括轉動電機、傳動連接轉動電機的轉動架(510)、裝接在轉動架(510)的活動氣缸、傳動連接活動氣缸且活動裝接在轉動架(510)的活動架(520),活動架(520)設置有第一吸盤(521),機臺(100)活動設置有第二吸盤(110),轉動架(51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轉動,位於第一位置時第一吸盤(521)對應茶葉袋儲存機構內的茶葉袋(10),位於第二位置時第一吸盤(521)與第二吸盤(110)相對應。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紅茶葉包裝機,其特徵在於:所述茶葉袋儲存機構包括包括上下開口的儲存盒(600),該儲存盒(600)還設有開槽(610),該開槽(610)沿儲存盒(600)長度方向延伸且與上下開口相接通,儲存盒(600)之內壁底端設有用於對茶葉袋(10)進行限位的限位機構。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紅茶葉包裝機,其特徵在於:所述茶葉袋封口機構包括封口氣缸、均傳動連接封口氣缸的第一加熱塊(710)和第二加熱塊(720),第一加熱塊(710)與第二加熱塊(720)左右間隔布置且在封口氣缸的作用下相面向或相背向移動。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紅茶葉包裝機,其特徵在於:還包括茶葉袋移送機構和用於放置已封口的茶葉袋的茶葉袋放置框(20),茶葉袋移送機構包括裝接在機臺(100)的移送氣缸(30)、傳動連接移送氣缸(30)的移送塊(31)以及設置於機臺(100)的過渡槽(120),過渡槽(120)位於茶葉袋封口機構之下方,移送塊(31)與過渡槽(120)相滑動配合,茶葉袋放置框(20)位於機臺(100)之前側且與過渡槽(120)相對應。
9.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紅茶葉包裝機,其特徵在於:所述茶葉稱重機構(200)包括大料鬥(210)、稱重料鬥(220)、過渡料鬥(230),大料鬥(210)之出口對應稱重料鬥(220)之進口,稱重料鬥(220)之出口對應過渡料鬥(230)之進口,過渡料鬥(230)之出口對應傳輸筒(300)之上開口。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一種紅茶葉包裝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稱重料鬥(220)個數設為兩個,大料鬥(210)之出口個數設為兩個且與兩個稱重料鬥(220)之進口——對應,過渡料鬥(230)個數設為一個,兩個稱重料鬥(220)之出口均對應過渡料鬥(230)之進口。
11.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一種紅茶葉包裝機,其特徵在於:還包括用於防止茶葉堵塞的防堵機構,防堵機構包括裝接在過渡料鬥的防堵電機(40)、傳動連接防堵電機(40)且橫向轉動裝接在過渡料鬥(230)內的轉軸(50),轉軸(50)之外周向外凸設有凸柱(51)。
【文檔編號】B65B43/18GK203937868SQ201420243199
【公開日】2014年11月12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13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13日
【發明者】黃亞平 申請人:福建鑫天宏電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