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光膜的製造裝置製造方法
2023-10-07 03:43:39 4
偏光膜的製造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能夠使原料膜的拉伸穩定化的偏光膜的製造裝置。沿原料膜輸送方向在實施拉伸處理的浴槽外設置有第一夾持輥和第二夾持輥,該第一和第二夾持輥旋轉速度不同;沿原料膜輸送方向在實施拉伸處理的浴槽內設置有第三夾持輥和第四夾持輥,該第三和第四夾持輥旋轉速度不同。第三與第一夾持輥旋轉速度相同,第四夾持輥的旋轉速度大於第三夾持輥的旋轉速度,第二夾持輥的旋轉速度大於或等於第四夾持輥的旋轉速度,原料膜由驅動輥驅動,在實施拉伸處理的浴槽中,經由第一至第四夾持輥,通過第三和第四夾持輥的速度差而被拉伸、輸送,將第三和第四夾持輥設置在實施拉伸處理的浴槽中距液面相同距離的位置,且使原料膜在第三和第四夾持輥之間在水平方向被拉伸、輸送。
【專利說明】偏光膜的製造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偏光膜的製造裝置。特別涉及在染色溼式拉伸方式下製造偏光膜的製造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目前,作為在液晶顯示裝置等中使用的偏光膜,用碘、二色性染料等將聚乙烯醇薄膜染色、並單軸拉伸而形成的吸收二色性偏光膜被廣為使用。
[0003]偏光膜的製造可大致分為聚乙烯醇薄膜的膨潤工序、染色工序、交聯工序、拉伸工序及調整工序。實際上,在膨潤工序、染色工序、交聯工序的所有工序中大多都同時進行拉伸,很多情況下無法區分拉伸工序和其他各工序。通常會採用溼式拉伸方法,所謂溼式拉伸方法是將原料膜浸潰在處理液中的同時進行拉伸的製造方法,使用驅動輥和多個導向輥將原料膜向各處理工序進行輸送。
[0004]以往,在製造偏光膜時,在偏光膜的染色拉伸裝置中,通常在處理槽外前後分別設置有夾持輥1和夾持輥2,該夾持輥1和夾持輥2的旋轉速度被設置為不同的速度。另外,在處理槽的處理液中還設置有導向輥。原料膜由驅動輥驅動,在所述處理槽中經由導向輥的導向,通過設置於處理槽外前後的夾持輥1和夾持輥2的旋轉速度差,而被拉伸、輸送。由此,原料膜在處理槽外的夾持輥1與處理槽內的導向輥3』之間的部分ml、均在處理槽內的導向棍3』與導向棍4』之間的部分η、以及處理槽內的導向棍4』與處理槽外的夾持棍2之間的部分m2,被拉伸。
[0005]然而,在處理槽外的夾持輥與導向輥之間的部分ml和m2處的拉伸中,一部分原料膜浸潰在處理液中,一部分原料膜沒有浸潰在處理液中。而在兩導向輥之間的部分η的拉伸中,原料膜全部浸潰在處理液中。由此,在處理槽外的夾持棍和導向棍之間(ml、m2)的拉伸與導向輥之間(η)的拉伸會產生差異,從而成為原料膜拉伸的不穩定因素。例如,專利文獻1的裝置。
[0006]現有技術文獻
[0007]專利文獻
[0008]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8-249766實用新型內容
[0009]實用新型要解決的問題
[0010]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使原料膜的拉伸穩定化的偏光膜的製造裝置。
[001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偏光膜的製造裝置,其具備對原料膜實施膨潤處理的浴槽、實施染色處理的浴槽、實施交聯處理的浴槽、以及實施拉伸處理的浴槽,在實施拉伸處理的浴槽中,對所述原料膜進行拉伸,所述偏光膜的製造裝置的特徵在於,
[0012]沿所述原料膜的輸送方向,在所述實施拉伸處理的浴槽外,在進入該實施拉伸處理的浴槽前的上遊側設置有第一夾持輥,在離開該實施拉伸處理的浴槽後的下遊側設置有第二夾持輥,所述第一夾持輥和所述第二夾持輥分別為一對,且所述第一夾持輥和所述第二夾持輥的旋轉速度設定為不同,
[0013]沿所述原料膜的輸送方向,在所述實施拉伸處理的浴槽內,在進入該實施拉伸處理的浴槽的處理液後的上遊側設置有第三夾持輥,在離開該實施拉伸處理的浴槽的處理液前的下遊側設置有第四夾持輥,所述第三夾持輥和所述第四夾持輥分別為一對,且所述第三夾持輥和所述第四夾持輥的旋轉速度設定為不同,
[0014]並且,將所述第一夾持輥至所述第四夾持輥的旋轉速度設定為:所述第三夾持輥與所述第一夾持輥的旋轉速度相同,所述第四夾持輥的旋轉速度大於所述第三夾持輥的旋轉速度,所述第二夾持輥的旋轉速度大於或等於所述第四夾持輥的旋轉速度,所述原料膜由驅動輥驅動,在所述實施拉伸處理的浴槽中,經由所述第一夾持輥至所述第四夾持輥這四對夾持輥,通過設置於所述處理液中的所述第三夾持輥和所述第四夾持輥的速度差而被拉伸、輸送,
[0015]將所述第三夾持輥和所述第四夾持輥設置在所述實施拉伸處理的浴槽中距液面相同距離的位置,且使所述原料膜在所述第三夾持輥和所述第四夾持輥之間在水平方向被拉伸、輸送。
[0016]本實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偏光膜的製造裝置,優選所述第四夾持輥的旋轉速度為所述第三夾持輥的旋轉速度的2?5倍。
[0017]本實用新型第三方面的偏光膜的製造裝置,優選在所述第三夾持輥和所述第四夾持輥之間還具有一對以上的夾持輥。
[0018]本實用新型第四方面的偏光膜的製造裝置,優選所述第一夾持輥至所述第四夾持輥為由彈性體構成的夾持輥。
[0019]本實用新型第五方面的偏光膜的製造裝置,優選所述第三夾持輥和所述第四夾持輥之間所具有的一對以上的夾持輥為由彈性體構成的夾持輥。
[0020]技術效果
[0021 ]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在該偏光膜的製造裝置中,沿原料膜的輸送方向,在實施拉伸處理的浴槽外,在進入該浴槽前的上遊側設置有第一夾持輥,在離開該浴槽後的下遊側設置有第二夾持輥,該第一夾持輥和第二夾持輥的旋轉速度不同;沿原料膜的輸送方向,在實施拉伸處理的浴槽內,在進入該浴槽的處理液後的上遊側設置有第三夾持輥,在離開該浴槽的處理液前的下遊側設置有第四夾持輥,該第三夾持輥和第四夾持輥的旋轉速度不同。將所述第一夾持輥至所述第四夾持輥的旋轉速度設定為:所述第三夾持輥與所述第一夾持輥的旋轉速度相同,所述第四夾持輥的旋轉速度大於所述第三夾持輥的旋轉速度,所述第二夾持輥的旋轉速度大於或等於所述第四夾持輥的旋轉速度。所述原料膜由驅動輥驅動,在實施拉伸處理的浴槽中,經由所述第一夾持輥至所述第四夾持輥這四對夾持輥,通過設置於所述處理液中的第三夾持輥和第四夾持輥的速度差而被拉伸、輸送。因此,能夠在浴槽內的處理液中,在浸潰在相同溫度、相同濃度的處理液中的情況下,對原料膜進行拉伸處理,而不會出現以往那樣的部分原料膜浸潰在處理液中、而部分原料膜未浸潰在處理液中而被拉伸的情況。使得拉伸均勻,能夠實現原料膜的拉伸的穩定化。並且,由於使所述第二夾持輥的旋轉速度大於或等於所述第四夾持輥的旋轉速度,即相對於第四夾持輥提高了第二夾持輥的速度,因此,還能夠抑制在偏光膜上產生褶皺。由於將所述第三夾持輥和所述第四夾持輥設置在所述實施拉伸處理的浴槽中距液面相同距離的位置,且使所述原料膜在所述第三夾持輥和所述第四夾持輥之間在水平方向被拉伸、輸送,因此,能夠進一步使原料膜在浴槽中處理液的相同高度下、在水平方向上進行拉伸,使得拉伸更加均勻,進一步實現原料膜的拉伸的穩定化。
[0022]根據本實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偏光膜的製造裝置,由於所述第四夾持輥的旋轉速度為所述第三夾持輥的旋轉速度的2?5倍,使得拉伸均勻,能夠實現原料膜的拉伸的穩定化。
[0023]根據本實用新型第三方面的偏光膜的製造裝置,由於在所述第三夾持輥和所述第四夾持輥之間還具有一對以上的夾持輥,使得拉伸更加均勻,進一步實現原料膜的拉伸的穩定化。
[0024]根據本實用新型第四方面的偏光膜的製造裝置,由於所述第一夾持輥至所述第四夾持輥為由彈性體構成的夾持輥,能夠使拉伸均勻,實現原料膜的拉伸的穩定化。
[0025]根據本實用新型第五方面的偏光膜的製造裝置,由於所述第三夾持輥和所述第四夾持輥之間所具有的一對以上的夾持輥為由彈性體構成的夾持輥,也能夠使拉伸均勻,實現原料膜的拉伸的穩定化。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6]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偏光膜的製造裝置的示意圖,
[0027]圖2為現有技術中的實施拉伸處理的浴槽的結構示意圖,
[0028]圖3為本實施方式的實施拉伸處理的浴槽的結構示意圖。
[0029]附圖標記說明
[0030]1:第一夾持輥(夾持輥)
[0031]2:第二夾持輥(夾持輥)
[0032]3:第三夾持輥(夾持輥)
[0033]4:第四夾持輥(夾持輥)
[0034]3』:導向輥
[0035]4』:導向輥
[0036]11:原料膜
[0037]12:驅動輥
[0038]15:乾燥室
[0039]16:處理液
[0040]101:膨潤槽(浴槽)
[0041]102:染色槽(浴槽)
[0042]103:交聯槽(浴槽)
[0043]104:拉伸槽(浴槽)
[0044]105:調整槽(浴槽)
[0045]ml:原料膜在處理槽外的夾持輥1與處理槽內的導向輥3』之間的部分
[0046]η:原料膜在處理槽內的導向輥3』與導向輥4』之間的部分
[0047]m2:原料膜在處理槽內的導向棍4』與處理槽外的夾持棍2之間的部分
【具體實施方式】
[0048]以下,參照附圖,對偏光膜的製造裝置進行說明。
[0049]在本實用新型的附圖中,箭頭方向是原料膜被輸送的輸送方向。
[0050]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偏光膜的製造裝置的示意圖。該偏光膜的製造裝置可以包括膨潤槽101、染色槽102、交聯槽103、拉伸槽104、調整槽105等浴槽。同時,上述浴槽可以根據需要而進行增減。
[0051]利用該偏光膜的製造裝置製造偏光膜時,如圖1所示,首先通過驅動輥12將原料膜11放出,原料膜11由導向輥引導至膨潤槽101中。
[0052]在膨潤槽101中,原料膜11由多個導向輥引導,通過具有以水為主要成分的膨潤劑的膨潤槽101,並與該膨潤劑(處理液)接觸而被膨潤。
[0053]之後,經過膨潤處理的原料膜11被驅動輥驅動,進入染色槽102。在染色槽102中,仍由多個導向輥引導,通過含有碘的染色劑的染色槽102而被染色處理。
[0054]接著,被染色過的原料膜11被驅動輥驅動,進入交聯槽103。在交聯槽103中,由多個導向輥引導,通過含有硼酸水溶液的交聯槽103而進行交聯處理。
[0055]另外,本實用新型的偏光膜的製造裝置在具有上述各浴槽的同時還具有拉伸槽104。該拉伸槽104將在後面具體描述。
[0056]並且,也可以具有調整槽105。
[0057]在經過調整槽105後,該原料膜11
[0058]被驅動輥驅動,進入乾燥室15,在乾燥室15被乾燥。
[0059]之後進入下遊側的透明保護膜的貼合工序。
[0060]上述各處理的順序和進行的次數並無特別限制。如:交聯處理可與拉伸處理一同進行。交聯處理可進行多次。上述染色處理、拉伸處理、及交聯處理的各處理可僅在一個槽中進行,也可在多個槽中進行。另外,各處理可獨立地進行各處理,也可同時進行。即,各處理可以有各種變更。
[0061]圖2為現有技術中的實施拉伸處理的浴槽的結構示意圖。
[0062]以往,在製造偏光膜時,在偏光膜的染色拉伸裝置中,通常在實施拉伸處理的浴槽104外的前後分別設置有第一夾持輥1和第二夾持輥2,該第一夾持輥1和第二夾持輥2的旋轉速度被設置為不同的速度。另外,在實施拉伸處理的浴槽104的處理液16中還設置有導向輥3』、4』。原料膜11由驅動輥驅動,在所述實施拉伸處理的浴槽104中經由導向輥3』、4』的導向,通過設置於實施拉伸處理的浴槽104外前後的第一夾持輥1和第二夾持輥2的旋轉速度差,而被拉伸、輸送。由此,原料膜11在實施拉伸處理的浴槽104外的第一夾持輥1與實施拉伸處理的浴槽104內的導向輥3』之間的部分ml、均在實施拉伸處理的浴槽104內的導向輥3』與導向輥4』之間的部分η、以及實施拉伸處理的浴槽104內的導向輥4』與實施拉伸處理的浴槽104外的第二夾持輥2之間的部分m2,被拉伸。
[0063]然而,在實施拉伸處理的浴槽104外的第一夾持輥1與導向輥3』之間的部分ml和導向輥4』與第二夾持輥2之間的部分m2處的拉伸中,一部分原料膜11浸潰在處理液16中,一部分原料膜11沒有浸潰在處理液16中。而在兩導向棍3』、4』之間的部分η的拉伸中,原料膜11全部浸潰在處理液16中。
[0064]由此,在實施拉伸處理的浴槽104外的第一夾持輥1與導向輥3』之間的部分ml和導向輥4』與第二夾持輥2之間的部分m2處的拉伸、與在實施拉伸處理的浴槽104內的導向輥3』與導向輥4』之間的部分η的拉伸會產生差異,從而成為導致原料膜11拉伸不穩定的不穩定因素。
[0065]以下,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
[0066]圖3為本實施方式的實施拉伸處理的浴槽的結構示意圖。
[0067]在本實施方式的偏光膜的製造裝置中,對於實施拉伸處理的浴槽104(以下稱為「拉伸槽104」),具有第一夾持輥1、第二夾持輥2、第三夾持輥3和第四第夾持輥4。
[0068]沿所述原料膜11的輸送方向(圖3中黑色箭頭方向),在所述拉伸槽104外,在進入該拉伸槽104前的上遊側(入口側),設置有第一夾持輥1,在離開該拉伸槽104後的下遊側(出口側),設置有第二夾持輥2,所述第一夾持輥1和所述第二夾持輥2分別為一對,且所述第一夾持輥1和所述第二夾持輥2的旋轉速度設定為不同。
[0069]沿所述原料膜11的輸送方向,在所述拉伸槽104內,在進入該拉伸槽104的處理液16後的上遊側設置有第三夾持輥3,在離開該拉伸槽104的處理液16前的下遊側設置有第四夾持輥4,所述第三夾持輥3和所述第四夾持輥4分別為一對,且所述第三夾持輥3和所述第四夾持輥4的旋轉速度設定為不同。
[0070]優選將所述第一夾持輥1至所述第四夾持輥4的旋轉速度設定為:所述第三夾持輥3與所述第一夾持輥1的旋轉速度相同,所述第四夾持輥4的旋轉速度大於所述第三夾持輥3的旋轉速度,所述第二夾持輥2的旋轉速度大於或等於所述第四夾持輥4的旋轉速度,
[0071]其中,更優選所述第四夾持輥4的旋轉速度為所述第三夾持輥3的旋轉速度的約2?5倍。
[0072]下面舉例說明第一夾持輥1?第四夾持輥4的速度範圍。在本實施方式中,優選第一夾持輥1的旋轉速度約為4?8m/min,第三夾持輥3的旋轉速度也約為4?8m/min,即,優選使第一夾持輥1和第三夾持輥3的速度相同。另外,優選第四夾持輥4的旋轉速度約為13?19m/min,第二夾持輥2的旋轉速度約為15?20m/min。
[0073]作為本實施方式的第一夾持輥1?第四夾持輥4的旋轉速度,可以舉出如下例子:
[0074]例1:
[0075]第一夾持輥1的旋轉速度為4m/min,
[0076]第三夾持輥3的旋轉速度為4m/min,
[0077]第四夾持輥4的旋轉速度為14m/min,
[0078]第二夾持輥2的旋轉速度為15m/min。
[0079]例2:
[0080]第一夾持輥1的旋轉速度為7m/min,
[0081]第三夾持輥3的旋轉速度為7m/min,
[0082]第四夾持輥4的旋轉速度為18m/min,
[0083]第二夾持輥2的旋轉速度為20m/min。
[0084]所述原料膜11由驅動輥12驅動,在所述拉伸槽104中,經由所述第一夾持輥1至所述第四夾持輥4這四對夾持輥,通過設置於所述處理液16中的所述第三夾持輥3和所述第四夾持輥4的速度差而被拉伸、輸送。所述第一夾持輥1至所述第四夾持輥4分別為由一對彈性體構成的夾持輥。各一對夾持輥中,位於下側的夾持輥通過電機(未圖示)驅動而旋轉,而位於上側的夾持輥跟隨該下側的夾持輥而自由旋轉。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為了應對原料膜11的輸送條件或原料膜11發生褶皺時的情況而可能需要對夾持輥進行調整,因此驅動第一夾持輥1和第三夾持輥3的電機,分別單獨設置。同樣地,驅動第二夾持輥2和第四夾持輥4的電機,也分別單獨設置。
[0085]雖然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夾持輥3具有與所述第一夾持輥1相同的旋轉速度,但是,如前所述,為了應對發生褶皺等特殊情況,可以以第一夾持輥1為基準,微調第二夾持輥2的旋轉速度。另外,還可以根據第三夾持輥3的旋轉速度,微調第四夾持輥4的旋轉速度。
[0086]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拉伸槽104的全長約為10?13m,寬度約為1?4m。在經過所述拉伸槽104的拉伸後,所述原料膜11優選被拉伸約為原來的4倍左右。
[0087]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拉伸槽104的深度約為0.3?1.0m。由於是原料膜通過的操作加工,因此,優選使用比較淺的浴槽。
[0088]在本實施方式的偏光膜的製造裝置中,優選將所述第三夾持輥3和所述第四夾持輥4設置在所述拉伸槽104中距液面相同距離的位置,且使所述原料膜11在所述第三夾持輥3和所述第四夾持輥4之間在水平方向被拉伸、輸送。由此,能夠在所述拉伸槽104中,在所述處理液16中僅在水平方向上進行所述原料膜11的拉伸。優選將所述第三夾持輥3和所述第四夾持輥4設置在浴槽中距液面約0.3m深處的位置上。
[0089]在本實施方式的偏光膜的製造裝置中,構成為在所述處理液16中設置有所述第三夾持輥3和所述第四夾持輥4這兩對夾持輥的結構。但是,只要在所述處理液16中為至少設置所述第三夾持輥3和所述第四夾持輥4這樣兩對夾持輥即可,當然也可以設置有多對夾持輥。可以在所述第三夾持輥3和所述第四夾持輥4之間還具有一對以上的夾持輥,且也使所述原料膜11在所述第三夾持輥3和所述第四夾持輥4之間以及上述一對以上的夾持輥之間,在水平方向被拉伸、輸送。
[0090]在本實施方式的偏光膜的製造裝置中,優選所述第一夾持輥1至所述第四夾持輥4為由彈性體構成的夾持輥。
[0091]在本實施方式的偏光膜的製造裝置中,優選所述第三夾持輥3和所述第四夾持輥4之間所具有的一對以上的夾持輥也為由彈性體構成的夾持輥。
[0092]本實用新型的偏光膜的製造裝置如上所述,但是並不局限於此,在本實用新型的意圖範圍內,能夠進行適當的變更。
[0093]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在該偏光膜的製造裝置中,沿原料膜的輸送方向,在實施拉伸處理的浴槽外,在進入該浴槽前的上遊側設置有第一夾持輥,在離開該浴槽後的下遊側設置有第二夾持輥,該第一夾持輥和第二夾持輥的旋轉速度不同;沿原料膜的輸送方向,在實施拉伸處理的浴槽內,在進入該浴槽的處理液後的上遊側設置有第三夾持輥,在離開該浴槽的處理液前的下遊側設置有第四夾持輥,該第三夾持輥和第四夾持輥的旋轉速度不同。將所述第一夾持輥至所述第四夾持輥的旋轉速度設定為:所述第三夾持輥與所述第一夾持輥的旋轉速度相同,所述第四夾持輥的旋轉速度大於所述第三夾持輥的旋轉速度,所述第二夾持輥的旋轉速度大於或等於所述第四夾持輥的旋轉速度。所述原料膜由驅動輥驅動,在實施拉伸處理的浴槽中,經由所述第一夾持輥至所述第四夾持輥這四對夾持輥,通過設置於所述處理液中的第三夾持輥和第四夾持輥的速度差而被拉伸、輸送,將所述第三夾持輥和所述第四夾持輥設置在所述實施拉伸處理的浴槽中距液面相同距離的位置,且使所述原料膜在所述第三夾持輥和所述第四夾持輥之間在水平方向被拉伸、輸送。因此,能夠在浴槽內的處理液中,在浸潰在相同溫度、相同濃度的處理液中的情況下,對原料膜進行拉伸處理,而不會出現以往那樣的部分原料膜浸潰在處理液中、而部分原料膜未浸潰在處理液中而被拉伸的情況。使得拉伸均勻,能夠實現原料膜的拉伸的穩定化。
[0094]並且,由於使所述第二夾持輥的旋轉速度大於或等於所述第四夾持輥的旋轉速度,即相對於第四夾持輥提高了第二夾持輥的速度,因此,還能夠抑制在偏光膜上產生褶皺。
[0095]由於將所述第三夾持輥和所述第四夾持輥設置在所述實施拉伸處理的浴槽中距液面相同距離的位置,且使所述原料膜在所述第三夾持輥和所述第四夾持輥之間在水平方向被拉伸、輸送,因此,能夠進一步使原料膜在浴槽中處理液的相同高度下、在水平方向上進行拉伸,使得拉伸更加均勻,進一步實現原料膜的拉伸的穩定化。
[0096]根據本實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偏光膜的製造裝置,由於所述第四夾持輥的旋轉速度為所述第三夾持輥的旋轉速度的約2?5倍,使得拉伸均勻,能夠實現原料膜的拉伸的穩定化。
[0097]根據本實用新型第三方面的偏光膜的製造裝置,由於在所述第三夾持輥和所述第四夾持輥之間還具有一對以上的夾持輥,使得拉伸更加均勻,進一步實現原料膜的拉伸的穩定化。
[0098]根據本實用新型第四方面的偏光膜的製造裝置,由於所述第一夾持輥至所述第四夾持輥為由彈性體構成的夾持輥,能夠使拉伸均勻,實現原料膜的拉伸的穩定化。
[0099]根據本實用新型第五方面的偏光膜的製造裝置,由於所述第三夾持輥和所述第四夾持輥之間所具有的一對以上的夾持輥為由彈性體構成的夾持輥,也能夠使拉伸均勻,實現原料膜的拉伸的穩定化。
[0100]工業實用性
[0101]本實用新型的偏光膜的製造裝置能夠廣泛應用到偏光膜的製造過程中。
【權利要求】
1.一種偏光膜的製造裝置,其具備對原料膜實施膨潤處理的浴槽、實施染色處理的浴槽、實施交聯處理的浴槽、以及實施拉伸處理的浴槽,在實施拉伸處理的浴槽中,對所述原料膜進行拉伸,所述偏光膜的製造裝置的特徵在於, 沿所述原料膜的輸送方向,在所述實施拉伸處理的浴槽外,在進入該實施拉伸處理的浴槽前的上遊側設置有第一夾持輥,在離開該實施拉伸處理的浴槽後的下遊側設置有第二夾持輥,所述第一夾持輥和所述第二夾持輥分別為一對,且所述第一夾持輥和所述第二夾持輥的旋轉速度設定為不同, 沿所述原料膜的輸送方向,在所述實施拉伸處理的浴槽內,在進入該實施拉伸處理的浴槽的處理液後的上遊側設置有第三夾持輥,在離開該實施拉伸處理的浴槽的處理液前的下遊側設置有第四夾持輥,所述第三夾持輥和所述第四夾持輥分別為一對,且所述第三夾持輥和所述第四夾持輥的旋轉速度設定為不同, 並且,將所述第一夾持輥至所述第四夾持輥的旋轉速度設定為:所述第三夾持輥與所述第一夾持輥的旋轉速度相同,所述第四夾持輥的旋轉速度大於所述第三夾持輥的旋轉速度,所述第二夾持輥的旋轉速度大於或等於所述第四夾持輥的旋轉速度, 所述原料膜由驅動輥驅動,在所述實施拉伸處理的浴槽中,經由所述第一夾持輥至所述第四夾持輥這四對夾持輥,通過設置於所述處理液中的所述第三夾持輥和所述第四夾持輥的速度差而被拉伸、輸送, 將所述第三夾持輥和所述第四夾持輥設置在所述實施拉伸處理的浴槽中距液面相同距離的位置,且使所述原料膜在所述第三夾持輥和所述第四夾持輥之間在水平方向被拉伸、輸送。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偏光膜的製造裝置,其特徵在於, 所述第四夾持輥的旋轉速度為所述第三夾持輥的旋轉速度的2?5倍。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偏光膜的製造裝置,其特徵在於, 在所述第三夾持輥和所述第四夾持輥之間還具有一對以上的夾持輥。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偏光膜的製造裝置,其特徵在於, 在所述第三夾持輥和所述第四夾持輥之間還具有一對以上的夾持輥。
5.如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偏光膜的製造裝置,其特徵在於, 所述第一夾持輥至所述第四夾持輥為由彈性體構成的夾持輥。
6.如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偏光膜的製造裝置,其特徵在於, 所述第三夾持輥和所述第四夾持輥之間所具有的一對以上的夾持輥為由彈性體構成的夾持輥。
【文檔編號】G02B5/30GK204142989SQ201420549206
【公開日】2015年2月4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23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23日
【發明者】桑木清和, 宮崎真, 芝田祥司 申請人:日東電工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