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生物晶片檢測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10-11 14:30:54 1

本發明涉及生物晶片檢測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生物晶片檢測系統。
背景技術:
生物晶片(biochip或bioarray)是根據生物分子間特異相互作用的原理,將生化分析過程集成於晶片表面,從而實現對DNA、RNA、多肽、蛋白質以及其他生物成分的高通量快速檢測。狹義的生物晶片概念是指通過不同方法將生物分子(寡核苷酸、cDNA、genomic DNA、多肽、抗體、抗原等)固著於矽片、玻璃片(珠)、塑料片(珠)、凝膠、尼龍膜等固相遞質上形成的生物分子點陣。晶片的概念取之於集成的概念,生物晶片是生物材料的集成。像實驗室檢測一樣,在生物晶片上檢查血糖、蛋白、酶活性等,是基於同樣的生物反應原理。所以生物晶片就是一個載體平臺,是一個載體,是將生命科學領域中不連續的分析過程集成於基片表面的微型生物化學分析系統,以實現對細胞、蛋白質、基因及其它生物組分的準確、快速、大信息量的檢測。生物晶片具備的技術優勢使檢測更加快速、靈敏和準確。常規的生物晶片檢測需要用到核酸擴增儀、晶片雜交儀、晶片清洗機和檢測儀等設備。目前市場上的上述整套相關儀器設備不僅價格昂貴,且體積大而笨重,不宜經常移動,且移動困難較大。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體積小且便於移動的生物晶片檢測系統。
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生物晶片檢測系統,包括生物晶片檢測裝置和用於生物樣本採集的富集裝置,所述的生物晶片檢測裝置包括支架,所述的支架上設置有圖像捕獲機構、生物晶片裝載機構和光源機構,所述的圖像捕獲機構設置在所述的生物晶片裝載機構之前,所述的光源機構設置在所述的生物晶片裝載機構之後;所述的富集裝置包括富集盒,所述的富集盒可拆卸地設置在所述的支架上,所述的富集盒內設置有置物腔,所述的置物腔內收納設置有雜交試劑、雜交盒和生物晶片。
所述的支架包括豎向設置的上擱置板和下擱置板,所述的上擱置板可上下調節地設置在所述的下擱置板的上方,所述的上擱置板的前端面與所述的下擱置板的前端面齊平,所述的上擱置板的兩邊分別設置有向前延伸的上側擋板,所述的下擱置板的兩邊分別向前延伸設置有下側擋板,所述的上側擋板和所述的下側擋板位置上下相對且所述的上側擋板的內側端面與所述的下側擋板的內側端面齊平,所述的下擱置板的下部向前延伸設置有橫向的下定位板,所述的上側擋板、下側擋板、上擱置板、下擱置板和所述的下定位板之間圍設成一個擱置腔。上述支架結構簡單,製造方便,上擱置板可上下調節地設置在下擱置板上,使得該支架能夠適配不同長度的手機,下定位板對手機起到下定位的作用,保證手機能夠穩定地置放在支架上。
所述的上側擋板內設置有豎向的第一導向滑槽,所述的第一導向滑槽內可上下滑動地設置有第一導向柱,所述的第一導向柱的下方連接有高度調節杆,所述的上側擋板的下端面設置有高度調節孔,所述的高度調節孔的豎向中心線與所述的第一導向滑槽的豎向中心線相重合,且所述的高度調節孔與所述的第一導向滑槽相連通,所述的高度調節杆的下部伸出所述的高度調節孔且固定設置在所述的下側擋板上。通過第一導向滑槽和第一導向柱的配合,對高度調節杆的運動起導向作用。
所述的高度調節孔的內徑大於所述的高度調節杆的外徑且小於所述的第一導向柱的外徑。高度調節孔的內徑大於高度調節杆的外徑小於第一導向柱的外徑,保證高度調節杆能夠順暢地上下活動並能夠穩定安裝在上擱置板上。
所述的上側擋板的前端面設置有內螺紋孔,所述的內螺紋孔與所述的第一導向滑槽相連通,所述的內螺紋孔上螺接有鎖緊螺釘,通過鎖緊螺釘將所述的高度調節杆的位置鎖緊固定。上側擋板的前端面設置有內螺紋孔,內螺紋孔中螺接有鎖緊螺釘,上擱置板的高度調節完成後,通過擰緊鎖緊螺釘將高度調節杆的位置固定住。
所述的圖像捕獲機構包括帶攝像功能的手機和圖像捕獲板,所述的手機擱置在所述的擱置腔內,所述的上擱置板上設置有前後貫通的圖像捕獲窗口,所述的圖像捕獲板可左右滑動地設置在所述的圖像捕獲窗口上,所述的圖像捕獲板的前端面與所述的下擱置板的前端面齊平,所述的圖像捕獲板上設置有前後貫通的圖像捕獲孔,所述的生物晶片裝載機構位於在所述的圖像捕獲孔的後方。上述圖像捕獲機構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在上擱置板上設置前後貫通的圖像捕獲窗口,在圖像捕獲窗口上可左右滑動地設置一帶有圖像捕獲孔的圖像捕獲板,通過左右調節圖像捕獲板的位置適配攝像頭設置在不同位置的手機,具體使用時,將手機置擱置在擱置腔內,調整圖像捕獲板的左右位置以及上擱置板的上下位置,使手機上的攝像頭能夠對準圖像捕獲孔,且手機的下部能夠穩定擱置在下定位板上,然後通過帶有攝影功能的手機捕獲生物晶片裝載機構上裝載的生物晶片上的生物信息。
所述的圖像捕獲窗口的上下兩個內端面設置有與所述的圖像捕獲板厚度相配合的滑槽,所述的圖像捕獲板可滑動地設置在所述的滑槽中,所述的上擱置板的上端面設置有豎向的鎖緊孔,所述的鎖緊孔與所述的圖像捕獲窗口上部內端面上的滑槽相連通,所述的鎖緊孔上螺接有一鎖緊螺釘,通過所述的鎖緊螺釘將所述的圖像捕獲板的位置固定住。通過與圖像捕獲板厚度相配合的滑槽實現圖像捕獲板的左右滑動,可適配不同攝像頭位置的手機,結構簡單,操作方便。
所述的下擱置板上設置有用於將手機夾緊固定的夾緊機構,所述的夾緊機構包括寬度調節杆和夾緊板,所述的上擱置板的前端面設置有向後凹陷的凹槽,所述的下擱置板內設置有橫向的第二導向滑槽,所述的第二導向滑槽內可左右滑動地設置有第二導向柱,所述的第二導向柱與所述的第二導向滑槽側端面之間設置有橫向的復位彈簧,所述的凹槽的側端面上設置有寬度調節孔,所述的寬度調節孔的橫向中心線與所述的第二導向滑槽的橫向中心線重合,所述的寬度調節孔與所述的第二導向滑槽相連通,所述的寬度調節杆的一端伸入所述的寬度調節孔與所述的第二導向柱相連接,所述的夾緊板固定設置在所述的寬度調節杆的另一端。上述夾緊機構使得手機擱置在擱置腔內時,左右位置也能夠得到準確定位,通過第二導向滑槽和第二導向柱對寬度調節杆的運動起到導向作用,復位彈簧給夾緊板一個拉緊力,結構簡單,操作方便,且夾緊穩定。
所述的寬度調節孔的內徑大於所述的寬度調節杆的外徑且小於所述的第二導向柱的外徑。寬度調節孔的內徑大於寬度調節杆的外徑且小於第二導向柱的外徑,使得寬度調節杆能夠順暢地左右滑動並具有一個穩定的定位。
與所述的夾緊板向外拉出方向一致的所述的下側擋板上設置有與所述的夾緊板相配合的開口,與所述的夾緊板向外拉出方向相反的所述的下側擋板的內端面設置有保護墊。在與夾緊板向外拉出方向一致的下側擋板上設置開口,該開口方便了夾緊機構的操作,而在與夾緊板向外拉出方向相反的下側擋板的內端面設置保護墊,該保護墊則對手機的側部起保護作用。
所述的生物晶片裝載機構包括裝載框架和裝載框架安裝座,所述的裝載框架上設置有前後貫通的長方形的觀察窗口,所述的裝載框架上豎向設置有與生物晶片相配合的第一插槽,所述的生物晶片插入設置在所述的第一插槽內且所述的生物晶片上的檢測試樣位於所述的觀察窗口內;所述的裝載框架安裝座上設置有前後貫通的圓筒狀內腔,所述的裝載框架安裝座上設置有上下貫通的與所述的裝載框架相配合的第二插槽,所述的裝載框架插入設置在所述的第二插槽內;所述的裝載框架安裝座安裝在所述的圖像捕獲板的後端面上,所述的圓筒狀內腔與所述的圖像捕獲孔同軸,所述的圖像捕獲孔與所述的圓筒狀內腔之間設置有透鏡。裝載框架結構簡單,第一插槽用於使生物晶片插入其內,給生物晶片提供一個穩定的安裝定位,觀察窗口便於觀察;裝載框架安裝座上設置的第二插槽用於插入裝載框架,圓筒狀內腔與圖像捕獲孔同軸,確保通過圖像捕獲孔能夠準確觀察到生物晶片上的生物信息,在圖像捕獲孔與圓筒狀內腔之間設置透鏡,通過透鏡將生物晶片上的生物信息放大,便於手機能夠捕獲到較為清楚的生物圖像。
所述的裝載框架安裝座的前端面設置有用於安裝透鏡的圓筒狀的安裝凹腔,所述的安裝凹腔與所述的圓筒狀內腔同軸且所述的安裝凹腔的內徑大於所述的圓筒狀內腔的內徑,所述的透鏡的尺寸與所述的安裝凹腔的尺寸相配合。裝載框架安裝座上設置的安裝凹腔用於給透鏡提供一個穩定的安裝定位,安裝凹腔與圓筒狀內腔同軸,使得透鏡能夠較好地發揮放大生物晶片上的生物信息的作用,安裝凹腔的內徑大於圓筒狀內腔的內徑,透鏡的尺寸與安裝凹腔的尺寸相配合,使得透鏡能夠穩定安裝在安裝凹腔內,避免透鏡掉入到圓筒狀內腔中影響正常使用。
所述的裝載框架安裝座上設置有用於調節裝載框架上下位置的位置調節機構。通過位置調節機構調節裝載框架在裝載框架安裝座上的上下位置,從而使得生物晶片上的生物信息能夠得到完整的捕獲。
所述的位置調節機構包括相互配合的調節內齒輪和調節外齒輪,所述的裝載框架安裝座包括同軸設置的圓柱狀的前基座和後基座,所述的前基座的外徑大於所述的後基座的外徑,所述的第二插槽設置在所述的前基座上,所述的裝載框架安裝座的側部沿圓周均布設置有至少兩個凹陷部,所述的凹陷部與所述的圓筒狀內腔相連通,所述的調節外齒輪可轉動地設置在所述的凹陷部內,所述的裝載框架的兩個外側面設置有與所述的調節外齒輪相配合的齒條,所述的調節內齒輪套設在所述的後基座上且與所述的調節外齒輪相嚙合,所述的裝載框架插入設置在所述的第二插槽內且所述的齒條與所述的調節外齒輪相嚙合,所述的後基座的後部同軸設置有限位環。上述位置調節機構,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後基座用於安裝調節外齒輪,通過前基座和限位環給調節內齒輪的安裝提供一個前限位和後限位,確保調節內齒輪的穩定安裝,調節時轉動調節內齒輪,帶動與之相嚙合的調節外齒輪轉動,帶動與該調節外齒輪相嚙合的齒條上下運動,從而使得裝載框架沿著第二插槽上下運動,實現裝載框架的上下位置調節。
所述的後基座的側部設置有貫通的第三插槽,所述的第三插槽內插入設置有散光片。在第三插槽內插入散光片,能夠將光源機構發射出來的光線均勻化,便於對生物晶片進行清楚地觀察。
所述的限位環的外徑大於所述的後基座的外徑。限位環的外徑大於後基座的外徑,確保限位環起到穩定的後限位作用。
所述的調節內齒輪的外側壁上均布設置有防滑齒。防滑齒的設置可增加調節內齒輪外側壁的摩擦力,便於對其進行轉動操作。
所述的光源機構包括光源、驅動電源、光源安裝座和驅動電源安裝座,所述的光源安裝座固定安裝在所述的限位環的後端,所述的光源安裝座上設置有前後貫通的且與所述的圓筒狀內腔同軸的透光腔,所述的光源安裝在所述的透光腔內,所述的光源的後端設置有與所述的光源電連接的電源導通板,所述的驅動電源安裝在所述的驅動電源安裝座內,所述的驅動電源安裝座設置在所述的光源安裝座的後方,所述的驅動電源上設置有觸發板,所述的觸發板正對所述的電源導通板,當所述的觸發板與所述的電源導通板接觸時電源導通使所述的光源發光。上述光源機構結構簡單,通過光源安裝座和驅動電源安裝座分別給光源和驅動電源提供一個穩定的安裝空間,通過電源導通板和觸發板之間的分離和接觸實現光源的關閉和打開,操作簡單,使用方便。
所述的光源安裝座的後端設置有帶外螺紋的安裝環,未使用狀態下,所述的驅動電源安裝座部分螺接在所述的安裝環上,所述的觸發板與所述的電源導通板相分離,使用時,旋緊所述的驅動電源安裝座使所述的觸發板與所述的電源導通板相接觸,所述的光源發光。上述結構不僅能夠將驅動電源安裝座穩定安裝在光源安裝座上,同時可快速實現電源導通板與觸發板之間的分離和接觸,結構簡單,操作方便。
所述的驅動電源安裝座的外側部均布設置有防滑齒。防滑齒的設置可增加驅動電源安裝座外側壁的摩擦力,便於對其進行轉動操作。
所述的下側擋板向後延伸設置有延伸臂。延伸臂對整個支架起到支撐作用。
所述的延伸臂上設置有用於支撐所述的支架的支撐腳。在延伸臂上設置有支撐腳進一步起到對整個支架的支撐作用,使得整個支架得以穩定支撐。
所述的支撐腳支撐角度可調且可沿所述的延伸臂上下運動。支撐腳角度可調且可沿延伸臂上下運動,使得支架的支撐角度可調,便於對擱置在支架上的手機進行操作。
所述的富集裝置還包括富集試管,所述的富集盒包括底板、頂板、背板和兩個側板,所述的底板水平設置,兩個所述的側板分別豎向設置在所述的底板的兩邊,所述的背板豎向設置在所述的底板上且所述的背板的兩側分別與兩個所述的側板相連接,所述的頂板的兩側分別可抽拉地設置在兩個所述的側板的內側端面上,所述的底板、頂板、背板和兩個側板之間圍設成一個前端開口的空腔,所述的空腔內橫向設置有一擱置板,所述的擱置板的兩側分別與兩個所述的側板相連接,所述的擱置板與所述的底板之間通過一豎向設置的支撐板相連接,所述的擱置板上設置有多個與所述的富集試管相配合的擱置通孔,所述的富集試管擱置在所述的擱置通孔內,所述的富集試管內設置有免疫磁珠,所述的支撐板上設置有磁鐵。該富集裝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通過擱置板、支撐板和底板構成一個富集架,支撐板內設置磁鐵,富集架上擱置帶有免疫磁珠的富集試管,使用時將生物試樣倒入裝有免疫磁珠的富集試管內,與該免疫磁珠相匹配的生物被免疫磁珠吸附,然後將裝有生物試樣的富集試管擱置在富集架上,通過支撐板上的磁鐵將吸附有檢測生物的免疫磁珠吸附到試管壁上,然後操作整個富集盒將剩餘的生物試樣倒出,便能有效地富集到需要檢測的生物樣本;另外通過底板、頂板、背板和兩個側板圍設成一個前端開口的空腔,該開口的設置便於對生物樣本的富集情況進行觀察;頂板兩側分別可抽拉地設置在兩個側板的內側端面上,通過抽拉操作調整頂板的位置,便於富集試管的取放和操作。
所述的支撐板設置在所述的空腔的中間位置將所述的底板分隔為前底板和後底板,所述的支撐板的兩側分別與兩個所述的側板相連接,所述的擱置板位於所述的前底板的上方,所述的後底板、支撐板、背板和兩個側板之間圍設成所述的置物腔,所述的前底板、擱置板、支撐板和兩個側板之間圍設成一個富集腔。支撐板設置在空腔的中間位置,使得空腔被分隔成置物腔和富集腔兩個腔室,置物腔可用於置放與生物樣本採集相關的物品,如載玻片、採樣試劑等,使得該富集裝置同時具備儲物功能,功能多樣。
所述的富集腔內豎向均布間隔設置有多個隔板,相鄰的兩個所述的隔板之間形成一個獨立的富集室,每個所述的富集室上對應設置有一個所述的擱置通孔,每個所述的富集室內設置有一擱置座,所述的擱置座固定設置在所述的前底板上,所述的擱置座上設置有擱置凹腔,所述的擱置凹腔位於所述的擱置通孔的正下方。通過隔板將整個富集腔分隔成多個獨立的富集室,每個富集室可進行獨立的富集操作,便於觀察和區分。擱置座的設置使得富集試管的擱置更加穩定,富集試管的底部擱置在擱置凹腔內,避免當富集盒受到外力作用時富集試管左右晃動,從而影響富集效果,且擱置凹腔位於擱置通孔的正下方,保證富集試管的擱置為垂直擱置,保證富集效果。
磁鐵嵌入設置在支撐板的內部,避免磁鐵長期暴露在空氣中發生化學反應影響吸附效果。
兩個所述的側板的上部內端面設置有與所述的頂板厚度相配合的滑槽,所述的頂板的兩側可滑動地設置在所述的滑槽內。通過滑槽實現頂板的前後抽拉,便於進行富集和取放物品的操作,結構簡單,操作方便。
所述的擱置板上設置有豎向的擋板。該擋板用於防止置物腔內的物件掉出。
所述的頂板上設置有向上凸起的防滑條。防滑條便於用手操作頂板的抽拉。
所述的頂板上設置有用於指示抽拉方向的指示箭頭。指示箭頭用於指示頂板的抽拉方向,避免誤操作。
兩個所述的側板上設置有豎向的安裝滑槽,所述的下擱置板的後端面相對設置有兩個支撐臂,兩個所述的支撐臂的內端面上設置有與所述的安裝滑槽相配合的安裝滑塊,所述的安裝滑槽與安裝滑塊的配合實現所述的富集盒的拆卸和安裝。通過安裝滑槽與安裝滑塊的配合實現富集盒的拆卸和安裝,結構簡單,操作方便。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優點在於:用於生物樣品採集的富集盒可拆卸地設置在支架上,且富集盒內設置有置物腔,置物腔內放置與檢測相關的雜交試劑、雜交盒和生物晶片,將檢測的各個設備整合在一起,整齊且體積小,便於移動,結構簡單,使用方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中生物晶片檢測裝置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中支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拆去寬度調節杆和夾緊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中高度調節板與上側擋板相配合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中下擱置板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中生物晶片檢測裝置拆去支架和手機的爆炸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中生物晶片檢測裝置拆去支架和手機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中富集試管的結構示意圖;
圖9為本發明中富集盒的結構示意圖;
圖10為本發明中富集盒拆去頂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11為本發明中生物晶片檢測裝置的仰視結構示意圖;
圖12為本發明中富集盒安裝到支架上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實施例一:如圖1至圖12所示,一種生物晶片檢測系統,包括生物晶片檢測裝置和用於生物樣本採集的富集裝置,生物晶片檢測裝置包括支架A,支架A上設置有圖像捕獲機構B、生物晶片裝載機構C和光源機構D,圖像捕獲機構B設置在生物晶片裝載機構C之前,光源機構D設置在生物晶片裝載機構C之後;富集裝置包括富集盒H,富集盒H可拆卸地設置在支架A上,富集盒H內設置有置物腔H5,置物腔H5內收納設置有雜交試劑(圖中未顯示)、雜交盒(圖中未顯示)和生物晶片G。
在此具體實施例中,支架A包括豎向設置的上擱置板A1和下擱置板A2,上擱置板A1可上下調節地設置在下擱置板A2的上方,上擱置板A1的前端面與下擱置板A2的前端面齊平,上擱置板A1的兩邊分別設置有向前延伸的上側擋板A11,下擱置板A2的兩邊分別向前延伸設置有下側擋板A21,上側擋板A11和下側擋板A21位置上下相對且上側擋板A11的內側端面與下側擋板A21的內側端面齊平,下擱置板A2的下部向前延伸設置有橫向的下定位板A22,上側擋板A11、下側擋板A21、上擱置板A1、下擱置板A2和下定位板A22之間圍設成一個擱置腔E。上述支架結構簡單,製造方便,上擱置板A1可上下調節地設置在下擱置板A2上,使得該支架A能夠適配不同長度的手機B1,下定位板A22對手機B1起到下定位的作用,保證手機B1能夠穩定地置放在支架A上。
在此具體實施例中,上側擋板A11內設置有豎向的第一導向滑槽A111,第一導向滑槽A111內可上下滑動地設置有第一導向柱A112,第一導向柱A112的下方連接有高度調節杆A3,上側擋板A11的下端面設置有高度調節孔A113,高度調節孔A113的豎向中心線與第一導向滑槽A111的豎向中心線相重合,且高度調節孔A113與第一導向滑槽A111相連通,高度調節杆A3的下部伸出高度調節孔A113且固定設置在下側擋板A21上。通過第一導向滑槽A111和第一導向柱A112的配合,對高度調節杆A3的運動起導向作用。
在此具體實施例中,高度調節孔A113的內徑大於高度調節杆A3的外徑且小於第一導向柱A112的外徑。高度調節孔A113的內徑大於高度調節杆A3的外徑小於第一導向柱A112的外徑,保證高度調節杆A3能夠順暢地上下活動並能夠穩定安裝在上擱置板A1上。
在此具體實施例中,上側擋板A11的前端面設置有內螺紋孔A114,內螺紋孔A114與第一導向滑槽A111相連通,內螺紋孔A114上螺接有鎖緊螺釘F,通過鎖緊螺釘F將高度調節杆A3的位置鎖緊固定。上側擋板A11的前端面設置有內螺紋孔A114,內螺紋孔A114中螺接有鎖緊螺釘F,上擱置板A1的高度調節完成後,通過擰緊鎖緊螺釘F將高度調節杆A3的位置固定住。
在此具體實施例中,圖像捕獲機構B包括帶攝像功能的手機B1和圖像捕獲板B2,手機B1擱置在擱置腔E內,上擱置板A1上設置有前後貫通的圖像捕獲窗口A12,圖像捕獲板B2可左右滑動地設置在圖像捕獲窗口A12上,圖像捕獲板B2的前端面與下擱置板A2的前端面齊平,圖像捕獲板B2上設置有前後貫通的圖像捕獲孔B21,生物晶片裝載機構C位於在圖像捕獲孔B21的後方。上述圖像捕獲機構B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在上擱置板A1上設置前後貫通的圖像捕獲窗口A12,在圖像捕獲窗口A12上可左右滑動地設置一帶有圖像捕獲孔B21的圖像捕獲板B2,通過左右調節圖像捕獲板B2的位置適配攝像頭設置在不同位置的手機B1,具體使用時,將手機B1置擱置在擱置腔E內,調整圖像捕獲板B2的左右位置以及上擱置板A1的上下位置,使手機B1上的攝像頭能夠對準圖像捕獲孔B21,且手機B1的下部能夠穩定擱置在下定位板A22上,然後通過帶有攝影功能的手機B1捕獲生物晶片裝載機構C上裝載的生物晶片G上的生物信息。
在此具體實施例中,圖像捕獲窗口A12的上下兩個內端面設置有與圖像捕獲板B2厚度相配合的滑槽A121,圖像捕獲板B2可滑動地設置在滑槽A121中,上擱置板A1的上端面設置有豎向的鎖緊孔(圖中未顯示),鎖緊孔與圖像捕獲窗口A12上部內端面上的滑槽A121相連通,鎖緊孔上螺接有一鎖緊螺釘F,通過鎖緊螺釘F將圖像捕獲板B2的位置固定住。通過與圖像捕獲板B2厚度相配合的滑槽A121實現圖像捕獲板B2的左右滑動,可適配不同攝像頭位置的手機B1,結構簡單,操作方便。
在此具體實施例中,下擱置板A2上設置有用於將手機夾緊固定的夾緊機構,夾緊機構包括寬度調節杆A23和夾緊板A24,上擱置板A2的前端面設置有向後凹陷的凹槽A25,下擱置板A2內設置有橫向的第二導向滑槽A26,第二導向滑槽A26內可左右滑動地設置有第二導向柱A27,第二導向柱A27與第二導向滑槽A26側端面之間設置有橫向的復位彈簧A28,凹槽A25的側端面上設置有寬度調節孔A251,寬度調節孔A251的橫向中心線與第二導向滑槽A26的橫向中心線重合,寬度調節孔A251與第二導向滑槽A26相連通,寬度調節杆A23的一端伸入寬度調節孔A251與第二導向柱A27相連接,夾緊板A24固定設置在寬度調節杆A23的另一端。上述夾緊機構使得手機B1擱置在擱置腔E內時,左右位置也能夠得到準確定位,通過第二導向滑槽A26和第二導向柱A27對寬度調節杆A23的運動起到導向作用,復位彈簧A28給夾緊板A24一個拉緊力,結構簡單,操作方便,且夾緊穩定。
在此具體實施例中,寬度調節孔A251的內徑大於寬度調節杆A23的外徑且小於第二導向柱A27的外徑。寬度調節孔A251的內徑大於寬度調節杆A23的外徑且小於第二導向柱A27的外徑,使得寬度調節杆A251能夠順暢地左右滑動並具有一個穩定的定位。
在此具體實施例中,與夾緊板A24向外拉出方向一致的下側擋板A21上設置有與夾緊板A24相配合的開口A212,與夾緊板A24向外拉出方向相反的下側擋板A21的內側端面設置有保護墊A211。在與夾緊板A24向外拉出方向一致的下側擋板A21上設置開口A212,該開口A212方便了夾緊機構的操作,而在與夾緊板A24向外拉出方向相反的下側擋板A21的內端面設置保護墊A211,該保護墊A211則對手機B1的側部起保護作用。
在此具體實施例中,生物晶片裝載機構C包括裝載框架C1和裝載框架安裝座C2,裝載框架C1上設置有前後貫通的長方形的觀察窗口C11,裝載框架C1上豎向設置有與生物晶片G相配合的第一插槽C12,生物晶片G插入設置在第一插槽C12內且生物晶片G上的檢測試樣位於觀察窗口C11內;裝載框架安裝座C2上設置有前後貫通的圓筒狀內腔C21,裝載框架安裝座C2上設置有上下貫通的與裝載框架C1相配合的第二插槽C22,裝載框架C1插入設置在第二插槽C22內;裝載框架安裝座C2安裝在圖像捕獲板B2的後端面上,圓筒狀內腔C21與圖像捕獲孔B21同軸,圖像捕獲孔B21與圓筒狀內腔C21之間設置有透鏡C3。裝載框架C1結構簡單,第一插槽C12用於使生物晶片G插入其內,給生物晶片G提供一個穩定的安裝定位,觀察窗口C11便於觀察;裝載框架安裝座C2上設置的第二插槽C22用於插入裝載框架C1,圓筒狀內腔C21與圖像捕獲孔B21同軸,確保通過圖像捕獲孔B21能夠準確觀察到生物晶片G上的生物信息,在圖像捕獲孔B21與圓筒狀內腔C21之間設置透鏡C3,通過透鏡C3將生物晶片G上的生物信息放大,便於手機B1能夠捕獲到較為清楚的生物圖像。
在此具體實施例中,裝載框架安裝座C2的前端面設置有用於安裝透鏡C3的圓筒狀的安裝凹腔C23,安裝凹腔C23與圓筒狀內腔C21同軸且安裝凹腔C23的內徑大於圓筒狀內腔C21的內徑,透鏡C3的尺寸與安裝凹腔C23的尺寸相配合。裝載框架安裝座C2上設置的安裝凹腔C23用於給透鏡C3提供一個穩定的安裝定位,安裝凹腔C23與圓筒狀內腔C21同軸,使得透鏡C3能夠較好地發揮放大生物晶片G上的生物信息的作用,安裝凹腔C23的內徑大於圓筒狀內腔C21的內徑,透鏡C3的尺寸與安裝凹腔C23的尺寸相配合,使得透鏡C3能夠穩定安裝在安裝凹腔C23內,避免透鏡C3掉入到圓筒狀內腔C21中影響正常使用。
在此具體實施例中,裝載框架安裝座C2上設置有用於調節裝載框架C1上下位置的位置調節機構。通過位置調節機構調節裝載框架C1在裝載框架安裝座C2上的上下位置,從而使得生物晶片G上的生物信息能夠得到完整的捕獲。
在此具體實施例中,位置調節機構包括相互配合的調節內齒輪1和調節外齒輪2,裝載框架安裝座C2包括同軸設置的圓柱狀的前基座3和後基座4,前基座3的外徑大於後基座4的外徑,第二插槽C22設置在前基座3上,裝載框架安裝座C2的側部沿圓周均布設置有至少兩個凹陷部C24,凹陷部C24與圓筒狀內腔C21相連通,調節外齒輪2可轉動地設置在凹陷部C24內,裝載框架C1的兩個外側面設置有與調節外齒輪2相配合的齒條C13,調節內齒輪1套設在後基座4上且與調節外齒輪2相嚙合,裝載框架C1插入設置在第二插槽C22內且齒條C13與調節外齒輪2相嚙合,後基座4的後部同軸設置有限位環5。上述位置調節機構,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後基座4用於安裝調節外齒輪1,通過前基座3和限位環5給調節內齒輪1的安裝提供一個前限位和後限位,確保調節內齒輪1的穩定安裝,調節時轉動調節內齒輪1,帶動與之相嚙合的調節外齒輪2轉動,帶動與該調節外齒輪2相嚙合的齒條C13上下運動,從而使得裝載框架C1沿著第二插槽C22上下運動,實現裝載框架C1的上下位置調節。
在此具體實施例中,後基座4的側部設置有貫通的第三插槽41,第三插槽41內插入設置有散光片6。在第三插槽41內插入散光片6,能夠將光源機構D發射出來的光線均勻化,便於對生物晶片G進行清楚地觀察。
在此具體實施例中,限位環5的外徑大於後基座4的外徑。限位環5的外徑大於後基座4的外徑,確保限位環5起到穩定的後限位作用。
在此具體實施例中,調節內齒輪1的外側壁上均布設置有防滑齒11。防滑齒11的設置可增加調節內齒輪1外側壁的摩擦力,便於對其進行轉動操作。
在此具體實施例中,光源機構D包括光源D1、驅動電源D2、光源安裝座D3和驅動電源安裝座D4,光源安裝座D3固定安裝在限位環5的後端,光源安裝座D3上設置有前後貫通的且與圓筒狀內腔C21同軸的透光腔D31,光源D1安裝在透光腔D31內,光源D1的後端設置有與光源D1電連接的電源導通板D11,驅動電源D2安裝在驅動電源安裝座D4內,驅動電源安裝座D4設置在光源安裝座D3的後方,驅動電源D2上設置有觸發板D21,觸發板D21正對電源導通板D11,當觸發板D21與電源導通板D11接觸時電源導通使光源D1發光。上述光源機構D結構簡單,通過光源安裝座D3和驅動電源安裝座D4分別給光源D1和驅動電源D2提供一個穩定的安裝空間,通過電源導通板D11和觸發板D21之間的分離和接觸實現光源D1的關閉和打開,操作簡單,使用方便。
在此具體實施例中,光源安裝座D3的後端設置有帶外螺紋的安裝環D32,未使用狀態下,驅動電源安裝座D4部分螺接在安裝環D32上,觸發板D21與電源導通板D11相分離,使用時,旋緊驅動電源安裝座D4使觸發板D21與電源導通板D11相接觸,光源D1發光。上述結構不僅能夠將驅動電源安裝座D4穩定安裝在光源安裝座D3上,同時可快速實現電源導通板D11與觸發板D21之間的分離和接觸,結構簡單,操作方便。
在此具體實施例中,驅動電源安裝座D4的外側部均布設置有防滑齒D41。防滑齒D41的設置可增加驅動電源安裝座D4外側壁的摩擦力,便於對其進行轉動操作。
在此具體實施例中,下側擋板A21向後延伸設置有延伸臂A29。延伸臂A29對整個支架A起到支撐作用。
具體使用上述生物晶片檢測裝置時,將手機B1擱置在支架A的擱置腔E內,調節上擱置板A1和圖像捕獲板B2的位置,使手機B1上的攝像頭對準圖像捕獲孔B21,將帶有檢測試樣的生物晶片G插入到裝載框架C1中,使檢測試樣位於觀察窗口C11中,將該裝載框架C1插入到裝載框架安裝座C2上的第二插槽C22中,轉動驅動電源安裝座D4,使電源導通板D11與觸發板D21相接觸,光源電路導通,光源D1發光,打開手機B1的攝像功能,此時便能夠看到通過透鏡C3放大的生物晶片G上的檢測試樣的生物信息,通過位置調節機構調節裝載框架C1的上下位置,如此手機B1便能夠捕獲不同位置上的檢測試樣的生物信息,通過手機B1對不同位置上的檢測試樣的生物信息進行拍照,便能夠得到清楚的生物圖像信息。
在此具體實施例中,富集裝置還包括富集試管K,富集盒H包括底板H11、頂板H12、背板H13和兩個側板H14,底板H11水平設置,兩個側板H14分別豎向設置在底板H11的兩邊,背板H13豎向設置在底板H11上且背板H13的兩側分別與兩個側板H14相連接,頂板H12的兩側分別可抽拉地設置在兩個側板H14的內側端面上,底板H11、頂板H12、背板H13和兩個側板H14之間圍設成一個前端開口的空腔,空腔內橫向設置有一擱置板H3,擱置板H3的兩側分別與兩個側板H14相連接,擱置板H3與底板H11之間通過一豎向設置的支撐板H4相連接,擱置板H3上設置有多個與富集試管K相配合的擱置通孔H31,富集試管K擱置在擱置通孔H31內,富集試管K內設置有免疫磁珠K21,支撐板H3上設置有磁鐵(圖中未顯示)。該富集裝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通過擱置板H3、支撐板H4和底板H11構成一個富集架,支撐板H4內設置磁鐵,富集架上擱置帶有免疫磁珠K21的富集試管K,使用時將生物試樣倒入裝有免疫磁珠K21的富集試管K內,與該免疫磁珠K21相匹配的生物被免疫磁珠K21吸附,然後將裝有生物試樣的富集試管K擱置在富集架上,通過支撐板H4上的磁鐵將吸附有檢測生物的免疫磁珠K21吸附到試管壁上,然後操作整個富集盒H將剩餘的生物試樣倒出,便能有效地富集到需要檢測的生物樣本;另外通過底板H11、頂板H12、背板H13和兩個側板H14圍設成一個前端開口的空腔,該開口的設置便於對生物樣本的富集情況進行觀察;頂板H12兩側分別可抽拉地設置在兩個側板H14的內側端面上,通過抽拉操作調整頂板的位置,便於富集試管K的取放和操作。
在此具體實施例中,支撐板H4設置在空腔的中間位置將底板H11分隔為前底板和後底板,支撐板H4的兩側分別與兩個側板H14相連接,擱置板H3位於前底板的上方,後底板、支撐板H4、背板H13和兩個側板H14之間圍設成置物腔H5,前底板、擱置板H3、支撐板H4和兩個側板H14之間圍設成一個富集腔。支撐板H4設置在空腔的中間位置,使得空腔被分隔成置物腔H5和富集腔兩個腔室,置物腔H5可用於置放與生物樣本採集相關的物品,如載玻片、採樣試劑等,使得該富集裝置同時具備儲物功能,功能多樣。
在此具體實施例中,富集腔內豎向均布間隔設置有多個隔板H7,相鄰的兩個隔板H7之間形成一個獨立的富集室H61,每個富集室H61上對應設置有一個擱置通孔H31。通過隔板H7將整個富集腔分隔成多個獨立的富集室H61,每個富集室H61可進行獨立的富集操作,便於觀察和區分。
在此具體實施例中,每個富集室H61內設置有一擱置座H8,擱置座H8固定設置在前底板上,擱置座H8上設置有擱置凹腔H81,擱置凹腔H81位於擱置通孔H31的正下方。擱置座H8的設置使得富集試管K的擱置更加穩定,富集試管K的底部擱置在擱置凹腔H81內,避免當富集盒H受到外力作用時富集試管K左右晃動,從而影響富集效果,且擱置凹腔H81位於擱置通孔H31的正下方,保證富集試管K的擱置為垂直擱置,保證富集效果。
在此具體實施例中,磁鐵嵌入設置在支撐板H4內。磁鐵嵌入設置在支撐板H4的內部,避免磁鐵長期暴露在空氣中發生化學反應影響吸附效果。
在此具體實施例中,兩個側板H14的上部內端面設置有與頂板H12厚度相配合的滑槽H141,頂板H12的兩側可滑動地設置在滑槽H141內。通過滑槽H141實現頂板H12的前後抽拉,便於進行富集和取放物品的操作,結構簡單,操作方便。
在此具體實施例中,擱置板H3上設置有豎向的擋板H32。該擋板H32用於防止置物腔H5內的物件掉出。
在此具體實施例中,頂板H12上設置有向上凸起的防滑條H121。防滑條H121便於用手操作頂板H12的抽拉。
在此具體實施例中,頂板H12上設置有用於指示抽拉方向的指示箭頭H122。指示箭頭H122用於指示頂板H12的抽拉方向,避免誤操作。
具體操作上述富集試管時,在富集試管K中放入與待提取生物樣本相匹配的免疫磁珠K21,然後將生物試樣倒入富集試管K內,與該免疫磁珠K21相匹配的生物被免疫磁珠K21吸附,然後將裝有生物試樣的富集試管K擱置在富集架上,通過支撐板H4上的磁鐵將吸附有檢測生物的免疫磁珠K21吸附到試管壁上,然後將富集盒H傾斜,使富集試管K中液體倒出,便能有效地富集到需要檢測的生物樣本。
在此具體實施例中,兩個側板H14上設置有豎向的安裝滑槽H142,下擱置板A2的後端面相對設置有兩個支撐臂A20,兩個支撐臂A20的內端面上設置有與安裝滑槽H142相配合的安裝滑塊A201,安裝滑槽A201與安裝滑塊H142的配合實現富集盒H的拆卸和安裝。
上述生物晶片檢測系統採用手機獲取生物圖像,因此整個裝置可以製造地體積較小,適於在掌上使用,操作方便。
實施例二:其他部分與實施例一相同,其不同之處在於延伸臂A29上設置有用於支撐支架A的支撐腳9。在延伸臂A29上設置有支撐腳9進一步起到對整個支架A的支撐作用,使得整個支架A得以穩定支撐。
在此具體實施例中,支撐腳9支撐角度可調且可沿延伸臂A29上下運動。支撐腳9角度可調且可沿延伸臂A29上下運動,使得支架A的支撐角度可調,便於對擱置在支架A上的手機B1進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