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挖鑽機車架油缸支座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10-11 04:18:34
專利名稱:旋挖鑽機車架油缸支座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履帶式旋挖鑽機底盤,通過改變油缸的行程實現履帶跨度改變的結構,尤其適用於含H形車架結構工程機械的底盤。
背景技術:
目前,為了確保旋挖鑽機作業期間整機的穩定性,大多數履帶式旋挖鑽機都採用履帶橫向跨度可調整的結構。設備處於運輸狀態,左右履帶外側寬度縮回到最小尺寸,欲進入施工狀態則要把履帶全部伸出,確保其橫向寬度達最大。履帶跨度的改變是通過安裝在車架中的液壓油缸,其活塞杆端推動縱梁上的支架實現所需跨度的改變,而缸筒端固定在車架中部的支座上,該結構目前已廣泛被各鑽機生產企業所採用。所述的支座與車架之間使用螺紋連接,油缸頻繁往復的作用力通過銷軸傳遞給該支座。在長期的使用過程中,其螺紋連接結構極易發生鬆動現象,如果不能及時進行維護保養,不久即會發生螺紋損壞,導致其結構失效;油缸與該支座之間,也大都採用端部帶螺紋的銷軸連接結構,這些零部件都被安裝在空間狹小的H形車架內部,無論是日常檢查還是維護保養,都帶來極大的不便,該結構螺紋損壞的現象經常發生。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可靠實用,可廣泛應用於各種含H形車架的工程機械底盤中,且履帶橫向跨度需要頻繁改變的旋挖鑽機車架油缸支座結構。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該結構由H形車架、底板、銷軸、主立板、副板、 油缸、螺栓等零件組成。由底板、主立板及副板組成的部件焊接在H形車架的內部,油缸缸筒端的支耳通過銷軸與主立板、副板連接成一體。其銷軸為一結構件,通過其端部耳板下方的圓孔固定在主立板上,耳板上還留有專用來拆卸該銷軸,且對稱分布的兩個螺紋孔,從而確保各零部件日常維護保養的便利。所述結構中的主立板是在矩形鋼板上,分別加工出兩個大小完全相同的圓孔和螺紋孔而形成,其斷面高度充滿H形車架內襠的上下空間,與該車架的上、下蓋板等零件焊接成一體。所述結構中的H形車架,對稱分布懸臂梁的斷面為封閉的矩形結構,主要由車架的上、下蓋板(各一件)以及兩件外立板和四件內立板構成,而靠近主立板位置的內立板端為半封閉結構,採取彎形措施確保內立板同時與車架的上蓋板、主立板之間的焊縫連接,其下部留出油缸安裝、維護的空間,方便底盤的日常維護及保養。安裝時,首先按照要求把底板、主立板、副板焊接成小部件,經過相應的機械加工後,再把該部件放置在H形車架支腿內部的中間位置上,接著完成該部件與H形車架各零件之間的焊縫連接;再將油缸缸筒的支耳置於主立板、副板中間的位置,繼而安裝銷軸、螺栓。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從根本上解決現有旋挖鑽機含履帶伸縮(跨度調節)結構的底盤,車架與油缸支架之間連接螺紋頻繁損壞的現象,以及油缸缸筒端連接銷軸拆卸不便的難題,確保該結構性能可靠、結構簡單、維護方便。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結構圖。圖2是圖1中A-A剖視圖。圖3是圖1中B-B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按照要求把主立板C3)、副板(7)和底板(8)焊接成一部件,經過適當的機械加工後,再把該部件放進H形車架(4)懸臂結構內部中間位置的下蓋板上,實施此部件與H形車架(4)相關零件之間的焊縫連接。將油缸(1)缸筒一端的支耳放在主立板( 和副板(7) 所形成的內襠中,並確保三者圓孔的同軸度,繼而安裝銷軸O)、墊圈(5)與螺栓(6)。
權利要求1.一種廣泛應用於大中型旋挖鑽機的底盤結構中,通過改變油缸行程實現履帶最大寬度調整的旋挖鑽機車架油缸支座結構,該結構由H形車架、底板、主立板、副板、銷軸、油缸、 螺栓、墊圈組成,其特徵是所述結構中的底板、主立板、副板焊接在H形車架內部的下蓋板上,油缸缸筒端的支耳安裝在主立板與副板之間,通過銷軸實現定位,銷軸與主立板之間通過螺栓固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旋挖鑽機車架油缸支座結構,其特徵是銷軸帶有耳板結構, 該耳板設計有對稱分布的兩個螺紋孔,靠近其下端還有一個可穿過螺栓的圓孔。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旋挖鑽機車架油缸支座結構,其特徵是H形車架中的內立板, 在靠近主立板的位置含有彎形及半封閉的結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各種大中型旋挖鑽機,履帶寬度可調的底盤設計中,通過改變油缸行實現履帶最大寬度調整的旋挖鑽機車架油缸支座結構。該結構由H形車架、銷軸、油缸、主立板等零件組成。組裝時,首先把主立板、副板、底板焊接成部件,經過機加工後再把該部件放置在H形車架中部的下蓋板上,完成與上、下蓋板和內立板之間的焊縫連接,此處車架的剛度得到極大加強。油缸的支耳放在主立板與副板之間,使用銷軸連接。對稱分布H形車架的懸臂梁,其斷面為封閉的矩形結構,由上、下蓋板以及外立板和內立板圍成,靠近主立板位置的內立板端為半封閉結構,採取彎形工藝確保內立板同時與上蓋板及主立板焊縫連接,其下部留出油缸安裝及維護的空間。
文檔編號E21B3/00GK202125245SQ20112018575
公開日2012年1月25日 申請日期2011年5月26日 優先權日2011年5月26日
發明者何仁春, 吳兆成, 朱海港, 李寒菊 申請人:徐州徐工基礎工程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