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的別稱有哪些(清明的來歷與別稱)
2023-10-20 19:55:19 1
清明的別稱有哪些?[閩南網]清明節,全國性、多民族祭祀節日俗稱「三月節、三月三、思親節、掃墓節、踏青節、真清明、大清明、做清明、清明祭、掛號節、墓祭、烏飯節」等除中原漢區外,還廣布壯、布依、朝鮮、侗、瑤、白、黎、土家、傈僳、拉祜、納西、土、布朗、撒拉、阿昌、普米、達斡爾、仫佬族、俄羅斯族等二十餘個少數民族地區,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於清明的別稱有哪些?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清明的別稱有哪些
[閩南網]
清明節,全國性、多民族祭祀節日。俗稱「三月節、三月三、思親節、掃墓節、踏青節、真清明、大清明、做清明、清明祭、掛號節、墓祭、烏飯節」等。除中原漢區外,還廣布壯、布依、朝鮮、侗、瑤、白、黎、土家、傈僳、拉祜、納西、土、布朗、撒拉、阿昌、普米、達斡爾、仫佬族、俄羅斯族等二十餘個少數民族地區。
清明節源起2500年前的周代,始於明物候、促春耕。《歲時百問》云:「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流行中,與節期甚近的「上巳、寒食」兩節合一。
2007年12月14日,國務院公布《關於修改的決定》,將「清明節」納入國家法定節假日,旋於2008年起實施。
我國節日眾多,「清明」唯「節氣」兼「節日」,共融悲思、歡娛,凝聚祭祖掃墓與親和自然兩大主題。具體表現為四大節俗:1、掃墓祭祖。千百年間,賡續不輟。唐代杜牧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活畫出沐雨掃墓孤行者的複雜心境。而今,人們已從拜墳塋、除荊草、供祭品、焚紙錢祭祖,擴展到祭祀先烈英傑、先賢名士,豐富了宏揚傳統文化、建設精神文明的社會功能。2、趨吉闢邪。隋唐盛行寒食「贈畫蛋」;繼而出現「戴柳」,頭戴柳枝圈或柳帽,或徑插柳枝於簷、窗,祈吉祥。3、踏青遊玩。鬥雞、蕩鞦韆、蹋蹴、作假花、放風箏、踢毽子、拔河……4、植樹造林。「清明不插柳,紅顏成皓首。」春陽、春雨更利「插柳成蔭」。1915年,在孫中山先生的倡導下,北洋政府定「清明」為「植樹節」;1928年4月17日,國民政府定孫中山逝世日3月12日為「植樹節」;1979年2月23日,全國人大復定3月12日為「植樹節」;此後,每逢清明,國家領導人皆引領「全民義務植樹」,為國更添新綠。
鑑「三節」合一等因,節期因地有異:雲南蘭坪、維西普米族於二月二十五;山東榮城於春分後十五日;廣西羅城仫佬族「清明祭」三天。浙江溫州於清明前一日;俄羅斯族於清明前兩日;朝鮮族於清明之日或四月初五;北京昔有清明「十日前八日後」及「十日前十日後」兩說;白族於清明前後十天中自擇某日;貴州羅甸布依族、黎族、畲族、青海海東土族等,於三月初三;鄂倫春族於三月十二,僅祭三年內亡靈;雲南麗江傈僳族於三四月間不與祖先忌日衝突之日;東北滿族於三月初(或四月上旬)某日;保山施甸縣布朗族於潑水節前七日;甘肅積石山撒拉族於四、五月間某日;廣東嘉應八月初一過「大清明節」。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編:《守望中國節——中國民協2012年傳統節日系列活動回眸》,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13年11月第1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