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洪應明的《菜根譚》讀後感

2023-10-15 16:20:50 2

  《菜根譚》博大精深,妙處難以言傳。讀完這本書後你有什麼感想呢?下面是整理的讀後感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菜根譚》讀後感一

  近期抽空簡單的閱讀了明朝末年隱士洪應明所著的《菜根潭》。菜根潭三個字說明了「咬得菜根,百事可做」。它講述了作者對人生的的領悟,是一種以人生經驗的沉澱和累積,有超脫、有感慨、有體會,是集儒家思想和佛家義理的一本書。

  它包含很多的哲理,讓你讀過後會豁然開朗。無論你身陷人際困局還是職場是非中,它都會給你一把鑰匙讓你開啟煩惱之門。不僅如此,它還能讓你開闊思想、修養身心、讓你成為一個懂事理、懂大義的人。

  君子之心事,青天白日,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華,玉隱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這就說明了,做人要光明磊落,如青天白日一樣,人們都說「君子坦蕩蕩」、「明人不做暗事」。對於才能來說呢,就不急於展示自己的才華,以免遭人嫉妒。在剖析自我的同時,我們是要帶面具的,帶不同的面具去面對形形色色的人,當然我們帶面具的目的要建立在真誠的基礎之上。展現才華的時候不要不分時間,不分場合。這樣不僅僅不能讓你矚目,還可能遭到嫉恨的眼光。因而要低調些,大海之所以能成為大海,那是因為他比所有的河流都要低!

  做人無甚高遠事業,擺脫俗情便入名流,為學無甚增益工夫,減除得物累,便臻聖境。

  做人不是非要成就一番偉大事業,只要擺脫世俗的功名利祿,就能躋身於名流,做學問也沒有什麼訣竅,只要擯除外物的誘惑,便可以達到至高無上的境界了。如果我們沒有被名利所左右,便專心致力與一項事業,只要能擺脫俗情物慾。做到淡泊明智,志存高遠。如果追求華服美食,這些貪圖物質享受的做法還在繼續,那我們就是真的活著沒什麼意義了。真的沒有必要去屈膝奉承,一切隨遇而安。

  青天白日的節義,自暗室漏屋中培來,旋乾轉坤的經綸,自臨身履薄處出。

  想青天白日般的光明磊落的節操,是從貧困艱難的環境中培養出來的,而扭轉大局的雄才偉略是從謹慎的行事態度中磨練出來的,我明白了「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並且要有「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謹慎態度來行事。

  從事教育崗位數年,深知自己的一言一行對於學生成長的影響,深知自己在崗位上的態度、做事的嚴謹與否與學生的利益密切相關,深知公平、公正、公開的嚴格的制度執行對於學院的發展和聲譽的重要性。正是母校傳承的一種精神,正是黨員身份的不斷激勵,正是工作中的努力和學習,我得到了成長和歷練,也更是這樣的經歷,我更加成熟,對於學生工作更加盡心,每每學生的喜悅,也時常撥動我內心的自豪之弦。

  《菜根譚》讀後感二

  學而時習之,讀了一些內容之後,我仍會經常翻讀過去的東西,有些句子很喜歡,所以讀幾遍有幾遍的讚嘆。

  昨天讀到這句,不可乘喜而輕諾,不可因醉而生嗔,不可乘快而多事,不可因倦而鮮終。這前三句使我想起前些日子看央視一檔普法節目,一男司機與公司女總成婚,婚後小人得志升為副總。蜜月中男帶女回老家,男弟想去其本部做司機,男乘醉應之。女因無空職不應,遭男人耳光,此後因此事扯出矛盾若干,最終女將男起訴,二人以家庭暴力離婚。所以看到這前三句,我就聯繫到這個悲劇。

  開始時,兩人未必不是以相愛開始,但此後因為男人一躍升為女上司的老公,就因裙帶關係升職,這本身就很危險。再者,傳統的中國男人從心裡不是很能接受女人的能力高於自已,這就為這場婚姻悲劇埋下了伏筆。升得快往往會飄飄然,一下子找不到北也未可知。新婚蜜月,男人以為這下子女人連同公司都屬自已囊中之物,可以任意操縱之,但女人是個有手腕的女人,一個百依百順的女人想當然也做不好公司一把手,主觀的女人是不會任這個沒有定好位的男人為所欲為的。關鍵是他們婚前都以為愛情可以高於一切,但婚後都以為對方可以無條件為自已著想,但事實是他們都高估了愛情,也高估了對方。

  乘喜而輕諾,人的本質發揮了根本的作用,高興時一切好商量,人們總會乘著合適的時機談條件,合適就是高興的時候,高興起來平時繃緊的神經會放鬆,掌握的度就和緩許多,規矩靠邊站了,事情往往就好辦。因醉生嗔,酒後,人就容易趁著酒勁做些平時打死也不做的事,其實是以酒蓋臉而已,情緒不加控制,或以酒削弱了控制情緒的能力,虛榮嫉妒狂妄偏激這些惡劣的本質大概誰都或多或少有一點,但當它們毫無節制的釋放時,就是一股恐怖的力量,它能於瞬間以催枯拉朽之勢,摧毀一個人積攢了N年的光輝形象,甚至苦心經營的人際關係,這很可怕,也使所有人大跌眼鏡,基於這種狀況,個人認為還不如素麵朝天,平時就呈現一個基本真實的自我,別太繃著的好。乘快而多事,大概與第一句雷同,春風得意之時,就難以檢點,惹事生非就是必然了。

  當然這一切還是基於一個人最根本的人性,本質使然。如果故事中是個天性懂得憐香惜玉的儒雅男人,絕不會出現這若干次家庭暴力,而如果故事中的女人不是隨便原諒了他的第一記耳光,也就沒有此後的一次次遭遇,女人請記得,男人的第一記耳光絕不僅僅是唯一的一記,而它僅僅是第一記而已,如果想原諒他,那麼就等於默認了接受他的第N次施暴,這也貌似男人的出軌,如果你打算原諒不忠的男人,那麼就請做好「下半生即將面對自已N次照一個變形了的破鏡子」的準備。

  《菜根譚》讀後感三

  讀明人洪應明《菜根譚》,間有一語,道是「風來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來而心始現,事去而心隨空。」良多感慨。亦而想起與此類似之說的那出於泰戈爾手筆的早已膾炙人口的名句「天空不曾留下鳥的痕跡,而我已飛過」。雖不同之說,然生異曲同工之妙。可悲可嘆的是,歷覽古往今昔,能知曉其間要理者,怕是少之又少;而能以此力行者,恐更是寥寥無幾,屈指可數。豈不悲哉?雖曰有範蠡、張良之徒,尚明激流勇退之術,明哲保身,得一世逍遙,千世瞻仰。然終鳳毛麟角,不足為佐耳。

  俗語有云∶世世熙熙,皆為利來,世世攘攘,皆為利往。此字當頭,好不厲害!功名利祿,粟米錢財,紅顏妙玉,金錯瓊瑤,怎不氣魄!然終虛化迷幻耳,飄然之至,有甚圖哉?可惜眾人何曉?世裡事外忙煞了腿,空攜皮囊卜錯了卦,枉拋心力走錯了路!利令智閽,好生在理!可惜了,可惜了。一身枯骨轉身休,不圖實至,卻求名歸,錯堪了這生計。有憾無憾?笑看榮枯,靜觀生期,俯首思之,當如範張是耳。只恐學也不來,求也不得,怕只似那「蜀道之難」!老子有言「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生」。禍福相生,看似是福,卻也指不定禍生其間,貪求一世榮華,徒勞而已矣,真明智之舉?恐多生禍端罷了。

  故此,生還當如是∶來,就來得轟轟烈烈,走,就走得徹徹底底。不留下他一似的痕跡,無聲也還無影。­

同类文章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讀後感

  【範例1】  在一個美好的下午,我閒著沒事就看了一本書,書名是《「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我很奇怪:為什麼要用這樣的兩句話作為文章的題目呢?  我靜下心來慢慢的欣賞著這篇文章,原來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就寫了第一首詩,我很吃驚,這不可能吧!一個只有七八歲的小孩子就會寫這樣好的詩?真的很難

兩隻螞蟻讀後感400字(優秀)

  【範例1】  今天,我在語文課本上讀了一篇文章——《兩隻螞蟻》。主要寫的是兩隻螞蟻要去完成一項任務,但是有一塊大石頭擋住了它們的去路。一隻螞蟻毫不猶豫地往上爬,一次,兩次,三次........累得氣喘籲籲,最後,他終於爬了過去。另一隻螞蟻試了一次,兩次,爬不上去,便繞道而行,也完成了任務

《落花生》讀後感500字

  【範例1】  今天,我讀了《落花生》後,受到了很大的教育。這篇文章是通過一家人收花生時議論花生的好處,並以花生的可貴之處——藏而不露,向人們闡明一個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的確,一個人如果處處想著自己,而不顧別人的利益,那麼他就不會受到大家的尊敬。

名著《茶花女》讀後感500字

  【範例1】  自古以來愛情是一個永恆的文學主題,每一個人都盼望領有一份純潔的愛情,可是在殘暴的道德觀點和虛假的殘害之下,那一段高貴純潔的愛情卻幻滅了,那段愛情就是出自《茶花女》這本書中。書中講述的是,一個漂亮仁慈的煙花女子,瑪格麗特與誕生名門的男子阿芒彼此相愛,可終極卻陰陽永隔,天各一方

輸贏讀後感(精選)

  【範例1】  《輸贏》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是文學上的享受,更多的是對即將參加工作的我心靈的啟迪和知識的學習積累,與其去評價其文學價值,倒不如去研究它的實用價值,特別是對我這個即將在銷售領域裡摸爬滾打的在校學生。  在內憂外患的環境下,主人公周銳臨危不懼,選擇了忍辱負重,接受重任。成為了低靡

小學生綠野仙蹤讀後感300字

  【範例1】  初次翻開這本帶著油墨香氣的的書時,就被一個稀奇古怪的小題目所吸引住了。「空中旅行」。咦?空中怎麼會旅行呢?作者該不會腦子壞掉了吧?空中「旅行」這簡直是天方夜譚。就是這一個疑惑,使我走進了《綠野仙蹤》······  《綠野仙蹤》這本書是由美國作家萊曼·弗蘭克·鮑母撰寫的。這本

課文《烏塔》讀後感400字

  【範例1】  烏塔,你真勇敢,你都敢自己去遊歐洲。烏塔,你真細心,,旅遊前都準備了三年,在家裡都設計好了旅行路線,還閱讀了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烏塔,你真懂事,為了掙旅費,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裡陪小孩玩,但你也不問爸爸媽媽要一分錢,到一個地方就給家裡打個電

關於稻草人讀後感400字【精編】

  【範例1】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讀了葉聖陶爺爺的《稻草人》,我很喜歡這個故事。  我知道了稻草人的骨架是用竹子做的,肌肉是用黃稻草做的,帽子是用荷葉做的。他站在田裡,用來趕走那些飛來的小雀。  一天晚上,稻草人遇見了三件讓人傷心的事。第一件事是:一位眼睛模糊的老太太八九年前死了丈夫,她只

愛的藝術讀後感【經典】

  篇一:  讀完了弗洛姆的《愛的藝術》,很好的一本薄薄的書。  人的孤獨感是無法迴避的事情,克服的辦法一是創造,主動去改造自然,實現自我和外部世界直接的聯通;另一個就是愛,分享自己的生命力,實現自我和人群之間的聯通。無論是創造還是愛,都是主動性的行為;所以弗洛姆提倡「創造性的人格」。  通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讀後感

  【第1篇】  周恩來從小就熱愛學習,所以他的成績在班裡一直名列前茅。有一天,校長問他們:「你們為什麼而讀書?」有的說為父母而讀書,有的說為做官而讀書,有的說為掙錢而讀書,有的說為明理而讀書。輪到周恩來時,他大聲的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校長聽後大為滿意,後來實踐證明,這是他長期以來樹立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