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鎖和工程機械的製作方法
2023-10-18 12:13:14 2
專利名稱:碰鎖和工程機械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碰鎖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碰鎖和一種工程機械。
背景技術:
碰鎖具有結構簡單,開關方便的特性。目前,在工程機械駕駛室中,特別是骨架覆板式駕駛室,如壓路機駕駛室,為保證駕駛室的通風,以及操作人員操作時有將頭伸出駕駛室觀察工況的需要,通常駕駛室上都設計有能開啟的活動玻璃窗,為保證玻璃窗開啟後能可靠固定,需要關閉時能方便快捷地脫離固定裝置,這就牽涉到應用車窗碰鎖的問題。隨著市場需求的進步,顧客越來越趨向於要求工程機械駕駛室擁有全方位大範圍玻璃覆蓋,以保證視野最大化,通常導致活動玻璃窗開啟後只能選擇固定在駕駛室側面玻璃上,這就要求碰鎖鎖體和鎖頭全部都裝配在玻璃上。目前,市場上已有的碰鎖,一種為全鋼鐵結構,碰鎖剛性太強,在碰鎖鎖頭碰入瞬間和工程機械工作時,無法緩衝玻璃上的震蕩,活動玻璃易碎;另一種內部結構原理複雜, 需多次利用斜面轉換內部構件的運動方向來實現開啟,容易出現卡滯導致無法自動回位的故障。因此,需要一種新的碰鎖,可以使碰鎖的結構更為簡單、可靠、安全,開啟和回位順暢。
發明內容
本發明正是為了解決相關技術中的碰鎖安全性低、結構複雜、可靠性低的問題,提出了一種新的碰鎖,可以使碰鎖的結構更為簡單、可靠、安全,開啟和回位順暢。有鑑於此,本發明提出了一種碰鎖,包括鎖芯、殼體和鎖柱,其中,所述鎖芯包括 軸套、卡柱、至少一個彈性元件和限位機構;所述軸套為管狀結構,所述軸套上開有卡槽,且所述軸套上設置有頂出結構;所述卡柱設置在所述殼體與所述軸套之間,所述卡柱的本體上設置有第一凸起結構,所述第一凸起結構可插入所述卡槽、以鎖止插入所述軸套中的鎖柱,且所述卡柱的本體可在所述軸套旋轉時被所述頂出結構頂起、使所述第一凸起結構鬆開所述鎖柱;所述至少一個彈性元件設置在所述殼體與所述卡柱之間、使所述卡柱保持與所述軸套貼緊的趨勢;所述限位機構套設在所述軸套上,可阻止所述卡柱軸向旋轉。在該技術方案中,將軸套的軸向旋轉轉化為卡柱的直線往復運動,以鎖止或鬆開鎖柱。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鎖柱的一端插入所述軸套中,且另一端設置在緩衝結構上;所述殼體外側設置有第二凸起結構,使所述鎖柱被所述卡柱鎖止時,所述第二凸起結構可與所述緩衝結構接觸。在該技術方案中,對鎖柱與軸套的插入、鎖止過程進行緩衝,避免用戶用力過度時,造成如安裝該碰鎖的玻璃窗發生損壞。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頂出結構的截面的外輪廓線由多段圓心不重合的圓弧構成。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鎖芯包括多個所述卡柱,且多個所述卡柱均勻設置於所述軸套的外側。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限位機構包括第一端蓋,所述第一端蓋上設置有第一凹槽,通過將所述卡柱嵌入所述第一凹槽可阻止所述卡柱軸向旋轉。在該技術方案中, 通過第一端蓋上的第一凹槽,對卡柱的運動方向進行限制,使其能夠完成直線往復運動。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限位機構還包括第二端蓋,所述第二端蓋上設置有第二凹槽,通過將所述卡柱嵌入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可阻止所述卡柱軸向旋轉。在該技術方案中,通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對卡柱的運動方向進行限制,使得該限制更可靠。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殼體向內凸出形成鎖柱容納結構,所述鎖柱容納結構位於所述軸套內部、可容納所述鎖柱。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還包括旋鈕,所述軸套的一端穿過所述殼體後與所述旋鈕連接。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旋鈕與所述軸套上分別設置有對應的銷孔,且所述旋鈕與所述軸套通過貫穿所述銷孔的銷軸相連接。根據本發明的又一方面,還提出了一種工程機械,包括上述技術方案中任一項所述的碰鎖。通過以上技術方案,可以使碰鎖的結構更為簡單、可靠、安全,開啟和回位順暢。
圖I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碰鎖的剖視示意圖;圖2是圖I所示的碰鎖的爆炸示意圖;圖3是圖I所示的碰鎖的鎖芯組裝示意圖;圖4是碰鎖鎖止時去掉限位機構、旋鈕和鎖銷後的殼體內部構件的左端向視圖;圖5是碰鎖打開時去掉限位機構、旋鈕和鎖銷後的殼體內部構件的左端向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能夠更清楚地理解本發明的上述目的、特徵和優點,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的詳細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闡述了很多具體細節以便於充分理解本發明,但是,本發明還可以採用其他不同於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來實施,因此,本發明並不限於下面公開的具體實施例的限制。下面結合圖I至圖3,對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碰鎖進行詳細說明。如圖所不,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碰鎖,包括鎖芯102、殼體5和鎖柱9,其中,鎖芯102包括軸套I、卡柱2、至少一個彈性元件3和限位機構406 ;軸套I為管狀結構, 軸套I上開有卡槽12,且軸套I上設置有頂出結構11 ;卡柱2設置在殼體5與軸套I之間, 卡柱2的本體21上設置有第一凸起結構22,第一凸起結構22可插入卡槽12、以鎖止插入軸套I中的鎖柱9,且卡柱2的本體可在軸套I旋轉時被頂出結構11頂起、使第一凸起結構 22鬆開鎖柱;至少一個彈性元件3設置在殼體8與卡柱2之間、使卡柱2保持與軸套I貼緊的趨勢;限位機構406套設在軸套I上,可阻止卡柱2軸向旋轉。
4
在該技術方案中,鎖柱9插入軸套I的時候,可被卡柱2鎖止,具體可以通過將卡柱2插入鎖柱9上開的凹槽中來實現。軸套I可進行旋轉運動,在軸套I進行旋轉的過程中,利用其頂出結構11,可以使得卡柱2的本體21被頂起,從而整個卡柱2發生直線上的往復運動,進而使卡柱2鬆開鎖柱9,比如使其第一凸起結構22離開鎖柱9上的凹槽,則鎖柱 9可以離開軸套I。在軸套I的旋轉過程中,為了確保卡柱2能夠進行鬆開鎖柱9的直線往復運動,在軸套I上套設了限位機構406,可以對卡柱2在軸套I的軸向旋轉上進行限制,使其無法進行軸向旋轉,或是即使能夠旋轉,也至少能夠保證其能夠進行鬆開鎖柱9的直線往復運動。此外,當卡柱2鬆開鎖柱9後,該碰鎖被打開,鎖柱9脫離;當需要再次鎖止鎖柱9 時,需要卡柱2依然能夠鎖止鎖柱9,因此,在殼體5上對應於卡柱2的部位安裝彈性元件 3,可以使得卡柱2在直線方向上進行往復運動,在本體21被頂出結構11頂起時,第一凸起結構22能夠鬆開鎖柱9,當旋轉軸套1,使得頂出結構11無法頂起本體21時,第一凸起結構22在彈性元件3的作用下,再次回復到能夠鎖止鎖柱9的位置,即可以理解為通過彈性元件3使得卡柱2保持緊貼軸套I的趨勢。在上述技術方案中,鎖芯102可以包括多個卡柱2,且多個卡柱2均勻設置於軸套 I的外側。比如可以對稱地設置兩個卡柱2,以更為可靠地鎖止鎖柱9。對於每個卡柱2,均可以設置一個或多個彈性元件3,以確保其在鎖止或鬆開鎖柱9時的直線往復運動能夠順利進行。在一種情況下,可以將彈性元件3的一端置於殼體5上開有的凹槽53中,並將另一端與卡柱2接觸,以使其能夠實現復位,並再次鎖止鎖柱9。頂出結構11是軸套I的一部分,其截面的外輪廓線呈現非圓形的、不規則的形狀, 從而使得軸套I在旋轉的過程中,頂出結構11的外表面上距離軸套I的軸線較遠的部分能夠與卡柱2的本體21接觸,並將其頂起,使得第一凸起結構22能夠一併移動,以鬆開鎖柱 9。在一種具體的實施例中,頂出結構11的截面的外輪廓線可以由多段圓心不重合的圓弧構成,則半徑較大的圓弧對應的頂出結構11的外表面部分,可以將卡柱2頂起,以鬆開鎖柱9。在上述技術方案中,限位機構406可以採用多種形式,比如在一種情況下,限位機構406可以包括第一端蓋4,第一端蓋4上設置有第一凹槽41,通過將卡柱2嵌入第一凹槽 41可阻止卡柱2軸向旋轉。第一凹槽41為卡柱2限定了直線往復運動的路徑,使其能夠沿該路徑進行運動,以鬆開鎖柱9。在另一種情況下,限位機構406還包括第二端蓋6,第二端蓋6上設置有第二凹槽 61,通過將卡柱2嵌入第一凹槽41和第二凹槽61可阻止卡柱2軸向旋轉。由第一凹槽41 和第二凹槽61為卡柱2提供了一個運動空間,則卡柱2能夠在該空間中進行直線往復運動,以鬆開鎖柱9。當鎖柱9插入軸套I之後,若其直徑與軸套I的內徑相差較大,可能導致整個結構鬆動,影響整體的可靠性。因此,在一種情況下,可以將軸套I的內徑縮小或將鎖柱9的直徑增大,使得兩者能夠相互配合;另一種情況下,可以由殼體5向內凸出形成鎖柱容納結構 51,鎖柱容納結構51位於軸套I內部、可容納鎖柱9,避免其在軸套I中發生過大的擺動。在一種具體的實施例中,鎖柱9的一端插入軸套I中,且另一端設置在緩衝結構10 上;殼體5外側設置有第二凸起結構52,使鎖柱9被卡柱2鎖止時,第二凸起結構52可與緩衝結構10接觸。由於碰鎖往往安裝在玻璃上,如果直接將鎖柱9插入軸套I也能夠實現對其鎖止, 但如果用戶使用的力度過大,則極易造成玻璃損壞。因此,需要使用緩衝結構10,使得在需要鎖止鎖柱10時,對該過程中可能產生的衝擊進行緩衝。這裡的緩衝結構10可以使用彈性元件,比如彈簧等,也可以使用彈性材料,比如橡膠。為了便於對軸套I進行旋轉,可以使軸套I的一端穿過殼體5後與旋鈕7連接。在一種具體情況下,其連接方式可以採用在旋鈕7上設置銷孔71,以及在軸套I上設置對應的銷孔13,且旋鈕7與軸套I通過貫穿銷孔71和銷孔13的銷軸8相連接,則用戶可以通過旋轉旋鈕7來對軸套I的旋轉進行控制。下面結合圖4和圖5,對上述實施例中的碰鎖的鎖止和鬆開的控制過程進行說明。如圖所示,軸套I上包括頂出結構11,該頂出結構11的外輪廓線由多段圓心不重合的圓弧構成,使頂出結構11的不同位置的外表面距離軸套I的軸線的距離也不相同。在圖4中,頂出結構11上距離軸套I的軸線的距離較小的部分與卡柱2相對應, 則卡柱2可以較深地插入軸套上對應的凹槽(相當於圖2中的凹槽12),以鎖止插入的鎖柱 (相當於圖I中的鎖柱9)。如圖5所示,軸套I被旋轉後,使得頂出結構11上距離軸套I的軸線的距離較大的部分與卡柱2相接觸,則卡柱2被隨之頂起,以鬆開插入的鎖柱。由於彈性元件3使得卡柱2保持有緊貼軸套I的趨勢,因而當頂出結構11被再次旋轉時,卡柱2將繼續隨之進行直線往復運動,從而實現對鎖柱的鎖止和鬆開動作。在一些具體情況下,可以將上述任一實施例的碰鎖使用在工程機械上,比如安裝在壓路機駕駛室的活動玻璃窗上,從而滿足用戶在開啟玻璃窗後,將該玻璃窗進行暫時固定,便於對外界進行觀察。以上結合附圖詳細說明了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考慮到相關技術中的碰鎖安全性低、結構複雜、可靠性低,本發明提出了一種碰鎖和一種工程機械,可以使碰鎖的結構更為簡單、可靠、安全,開啟和回位順暢。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並不用於限制本發明,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發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碰鎖,其特徵在於,包括鎖芯(102)、殼體(5)和鎖柱(9),其中,所述鎖芯(102)包括軸套(I)、卡柱(2)、至少一個彈性元件(3)和限位機構(406);所述軸套(I)為管狀結構,所述軸套(I)上開有卡槽(12),且所述軸套(I)上設置有頂出結構(11);所述卡柱(2)設置在所述殼體(5)與所述軸套(I)之間,所述卡柱(2)的本體(21)上設置有第一凸起結構(22),所述第一凸起結構(22)可插入所述卡槽(12)、以鎖止插入所述軸套(I)中的鎖柱(9),且所述卡柱(2)的本體(21)可在所述軸套(I)旋轉時被所述頂出結構(11)頂起、使所述第一凸起結構(22)鬆開所述鎖柱(9);所述至少一個彈性元件(3)設置在所述殼體(5)與所述卡柱(2)之間、使所述卡柱(2) 保持與所述軸套(I)貼緊的趨勢;所述限位機構(406)套設在所述軸套(I)上,可阻止所述卡柱(2)軸向旋轉。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碰鎖,其特徵在於,所述鎖柱(9)的一端插入所述軸套(I)中,且另一端設置在緩衝結構(10)上;所述殼體(5)外側設置有第二凸起結構(52),使所述鎖柱(9)被所述卡柱(2)鎖止時, 所述第二凸起結構(52)可與所述緩衝結構(10)接觸。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碰鎖,其特徵在於,所述頂出結構(11)的截面的外輪廓線由多段圓心不重合的圓弧構成。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碰鎖,其特徵在於,所述鎖芯(102)包括多個所述卡柱(2), 且多個所述卡柱(2)均勻設置於所述軸套(I)的外側。
5.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碰鎖,其特徵在於,所述限位機構(406)包括第一端蓋(4),所述第一端蓋(4)上設置有第一凹槽(41),通過將所述卡柱(2)嵌入所述第一凹槽 (41)可阻止所述卡柱(2)軸向旋轉。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碰鎖,其特徵在於,所述限位機構(406)還包括第二端蓋(6),所述第二端蓋(6)上設置有第二凹槽(61),通過將所述卡柱(2)嵌入所述第一凹槽(41)和所述第二凹槽¢1)可阻止所述卡柱(2)軸向旋轉。
7.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碰鎖,其特徵在於,所述殼體(5)向內凸出形成鎖柱容納結構(51),所述鎖柱容納結構(51)位於所述軸套(I)內部、可容納所述鎖柱(9)。
8.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碰鎖,其特徵在於,還包括旋鈕(7),所述軸套(I)的一端穿過所述殼體(5)後與所述旋鈕(7)連接。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碰鎖,其特徵在於,所述旋鈕(7)與所述軸套(I)上分別設置有對應的銷孔(71、13),且所述旋鈕(7)與所述軸套(I)通過貫穿所述銷孔(71、13)的銷軸 ⑶相連接。
10.一種工程機械,其特徵在於,包括如權利要求I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碰鎖。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碰鎖,包括鎖芯、殼體和鎖柱,其中,鎖芯包括軸套、卡柱、至少一個彈性元件和限位機構;軸套為管狀結構,軸套上開有卡槽,且設置有頂出結構;卡柱設置在殼體與軸套之間,卡柱的本體上設置有凸起結構,可插入卡槽、以鎖止插入軸套中的鎖柱,且卡柱的本體可在軸套旋轉時被頂出結構頂起、使凸起結構鬆開鎖柱;至少一個彈性元件設置在殼體與卡柱之間、使卡柱保持與軸套貼緊的趨勢;限位機構套設在軸套上,可阻止卡柱軸向旋轉。本發明還提出了一種工程機械。通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可以使碰鎖的結構更為簡單、可靠、安全,開啟和回位順暢。
文檔編號E05C19/00GK102606013SQ20121007935
公開日2012年7月25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23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23日
發明者馮國慶, 徐俊, 王志山 申請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