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殺真菌組合物的製作方法

2023-10-04 07:06:14 2

本發明涉及用於治療有用植物的致植物病的疾病、尤其是致植物病的真菌的新穎的殺真菌組合物,並且涉及控制有用植物上的致植物病的疾病的一種方法。

從WO 2008/148570、WO 2010/063700、WO 2010/084078以及WO 2008/151828中已知某些吡唑基-甲醯胺衍生物具有針對致植物病的真菌的生物活性。另一方面,不同化學類別的不同殺真菌化合物作為用於在栽培植物的不同作物上施用的植物殺真菌劑是眾所周知的。然而,針對致植物病的植物真菌的作物耐受性和活性並不總是滿足在許多事件和方面中的農業實踐的需要。為了克服這個問題,在WO 2012/041874中提供了吡唑基-甲醯胺與具有某些殺真菌劑的二元混合物。

現在已經發現向包括披露於WO 2012/041874中的二元混合物的組合物中添加一種特異的另外的殺真菌劑導致具有有利特性的新穎的三元殺真菌組合物。

因此根據本發明提出一種適合於控制由植物病原菌引起的疾病的新穎的組合物,該組合物包括

作為組分(A)的具有化學式I的化合物

其中

R是氫或甲氧基;

Q是

其中

R1是氫、滷素或C1-C6烷基;

R2是氫、滷素、C1-C6烷基、C2-C6烯基、C3-C6炔基、C3-C6環烷基-C3-C6炔基、滷代苯氧基、滷代苯基-C3-C6炔基、C(C1-C4烷基)=NO-C1-C4烷基、C1-C6滷代烷基、

C1-C6滷代烷氧基、C2-C6滷代烯基、或C2-C6滷代烯氧基;

R3是氫、滷素或C1-C6烷基;其條件是R1、R2和R3中的至少一個與氫不同;

R4、R5和R6彼此獨立地是氫、滷素或-≡-R7;其條件是R4、R5和R6中的至少一個與氫不同;

R7是氫,C1-C6烷基,C1-C6滷代烷基或C1-C4烷氧基烷基;並且

R8是氫或甲氧基;

以及那些化合物的農藥學上可接受的鹽、立體異構體、非對映異構體、對映異構體和互變異構體;

作為組分(B)的一種選自下組的化合物,該組由以下各項組成

嘧菌酯(47)、醚菌胺(226)、氟嘧菌酯(382)、醚菌酯(485)、苯氧菌胺(551)、肟醚菌胺、啶氧菌酯(647)、唑菌胺酯(690)、肟菌酯(832)、一種具有化學式B-1.1的化合物

阿扎康唑(40)、糠菌唑(96)、環唑醇(207)、苯醚甲環唑(247)、烯唑醇(267)、烯唑醇-M(267)、氧唑菌(298)、腈苯唑(329)、氟喹唑(385)、氟矽唑(393)、粉唑醇(397)、己唑醇(435)、抑黴唑(449)、亞胺唑(457)、種菌唑(468)、葉菌唑(525)、腈菌唑(564)、惡咪唑(607)、稻瘟酯(618)、戊菌唑(619)、丙氯靈(659)、丙環唑(675)、丙硫菌唑(685)、矽氟唑(731)、戊唑醇(761)、氟醚唑(778)、三唑酮(814)、三唑醇(815)、氟菌唑(834)、滅菌唑(842)、苄氯三唑醇(1068)、乙環唑(1129)、呋菌唑(1198)、呋醚唑(1199)和唑喹菌酮(quinconazole)(1378);

4-十二烷基-2,6-二甲基嗎啉(CAS登記號91315-15-0)、十二環嗎啉(288)、丁苯嗎啉(344)、十三嗎啉(830)、苯鏽啶(343)、螺環菌胺(740)、粉病靈(648)、一種具有化學式B-3.1的化合物

嘧菌環胺(208)、嘧菌胺(508)、嘧黴胺(705)、敵菌靈(878)、苯霜靈(56)、精苯霜靈、鄰碘醯苯胺(896)、苯菌靈(62)、苯噻菌胺、苯噻菌胺-異丙基(68)、聯二苯(81)、聯苯三唑醇(84)、滅瘟素(85)、波爾多液(87)、啶醯菌胺(88)、磺酸丁嘧啶(98)、氯化鎘、敵菌丹(113)、克菌丹(114)、多菌靈(116)、二硫化碳(945)、萎鏽靈(120)、環丙醯菌胺(122)、雪松葉油、滅蟎猛(126)、地茂散(139)、百菌清(142)、乙菌利(149)、桂皮醛、銅、碳酸銅銨、氫氧化銅(169)、辛酸銅(170)、油酸銅、硫酸銅(87)、氰霜唑(185)、環己亞胺(1022)、霜脲氰(200)、苯氟磺胺(230)、二氯萘醌(1052)、二氯丙烯(233)、雙氯氰菌胺(237)、噠菌酮(239)、二氯硝基苯胺(240)、乙黴威(245)、二氟林(253)、二甲嘧酚(1082)、烯醯嗎啉(263)、敵蟎普(270)、二噻農(279)、多果定(289)、克瘟散(290)、噻唑菌胺(304)、乙嘧酚(1133)、土菌靈(321)、惡唑菌酮(322)、咪唑菌酮(325)、敵磺鈉(1144)、苯線磷(326)、氯苯嘧啶醇(327)、甲呋醯苯胺(333)、環醯菌胺(334)、氰菌胺(338)、拌種咯(341)、乙酸三苯基錫(347)、三苯錫氯、毒菌錫(347)、福美鐵(350)、嘧菌腙(351)、氟啶胺(363)、咯菌腈(368)、磺菌胺(394)、氟醯胺(396)、滅菌丹(400)、甲醛(404)、三乙膦酸鋁(407)、四氯苯酞(643)、麥穗寧(419)、呋霜靈(410)、福拉比(411)、flyodin(1205)、fuazatine(422)、六氯苯(434)、惡黴靈、雙胍辛胺三(albesliate)(CAS登記號:99257-43-9)、iodocarb(3-碘-2-丙炔基丁基氨基甲酸酯)、異稻瘟淨(IBP)(469)、異菌脲(470)、丙森鋅(471)、稻瘟靈(474)、春雷黴素(483)、代森錳鋅(496)、代森錳(497)、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錳、精甲霜靈(甲霜靈-M)(517)、滅鏽胺(510)、氯化汞(511)、汞、甲霜靈(516)、磺菌威(528)、代森聯(546)、苯菌酮、代森鈉(566)、印度楝樹油(疏水提取物)、氟苯嘧啶醇(587)、辛異噻啉酮(590)、甲呋醯胺(592)、噁霜靈(601)、喹啉銅(605)、奧索利酸(606)、氧化萎鏽靈(608)、土黴素(611)、多效唑(612)、石蠟油(628)、多聚甲醛、戊菌隆(620)、五氯硝基苯(716)、五氯酚(623)、吡噻菌胺、稻痕酯(perfurazoate)、磷酸、多氧黴素(654)、多氧黴素D鋅鹽(654)、碳酸氫鉀、噻菌靈(658)、腐黴利(660)、霜黴威(668)、丙森鋅(676)、丙氧喹啉(682)、胺丙威(1361)、定菌磷(693)、啶斑肟(703)、咯喹酮(710)、喹氧靈(715)、五氯硝基苯(PCN(B)(716)、硫矽菌胺(729)、碳酸氫鈉、二乙酸鈉、丙酸鈉、鏈黴素(744)、硫(754)、TCMTB、葉枯酞、四氯硝基苯(TCN(B)(767)、噻苯達唑(790)、噻呋菌胺(796)、硫菌靈(1435)、甲基硫菌靈(802)、福美雙(804)、甲基立枯磷(808)、甲苯氟磺胺(810)、唑菌嗪(821)、哈茨木黴(825)、三環唑(828)、嗪氨靈(838)、氫氧化三苯錫(347)、井崗黴素(846)、烯菌酮(849)、代森鋅(855)、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鋅(856)、苯醯菌胺(857)、1,1-雙(4-氯苯基)-2-乙氧乙醇(IUPAC-名稱)(910)、2,4-苯磺酸二氯苯基酯(IUPAC-/化學文摘-名稱)(1059)、2-氟-N-甲基-N-1-萘乙醯胺(IUPAC-名稱)(1295)、4-氯二苯碸(IUPAC-名稱)(981),

一種具有化學式B-5.1的化合物

一種具有化學式B-5.2的化合物

一種具有化學式B-5.3的化合物

一種具有化學式B-5.4的化合物

一種具有化學式B-5.5的化合物

一種具有化學式B-5.6的化合物

一種具有化學式B-5.7的化合物

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羧酸(2-二環丙基-2-基-苯基)-醯胺(化合物B-5.8)、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羧酸(9-異丙基-1,2,3,4-四氫-1,4-橋亞甲基-萘-5-基)-醯胺(化合物B-5.9)、1,3-二甲基-5-氟-1H-吡唑-4-羧酸[2-(1,3-二甲基丁基)苯基]-醯胺(化合物B-5.10)、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羧酸(3』,4』-二氯-5-氟-1,1』-聯二苯-2-基)-醯胺(化合物B-5.11,聯苯吡菌胺(bixafen))、N-{2-[3-氯-5-(三氟甲基)吡啶-2-基]乙基}-2-(三氟甲基)苯甲醯胺(化合物B-5.12,氟吡菌醯胺)、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羧酸N-[2-(1,1,2,2-四氟乙氧基)苯基]-醯胺(化合物B-5.13)、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羧酸N-[2-(1,1,2,3,3,3-六氟丙氧基)苯基]-醯胺(化合物B-5.14)、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羧酸N-[2-(2-氯-1,1,2-三氟乙氧基)苯基]-醯胺(化合物B-5.15)、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羧酸N-(4』-三氟甲基-聯苯-2-基)-醯胺(化合物B-5.16)、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羧酸N-(2』-三氟甲基-聯苯-2-基)-醯胺(化合物B-5.17)和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羧酸N-(2』-三氟甲基-聯苯-2-基)-醯胺(化合物B-5.18),

阿拉酸式苯-S-甲基(6)、矮壯素(137)、乙烯利(307)、縮節胺(509)和抗倒酯乙酯(841)、阿巴美丁(1)、噻蟲胺(165)、因滅汀-苯甲酸鹽(291)、吡蟲啉(458)、七氟菊酯(769)、噻蟲嗪(792)、草甘膦(419),

一種具有化學式V的化合物

氟磺胺草醚、異哌拉贊、塞達斯恩、具有化學式(VI)的化合物

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

1-[4-[4-[(5S)5-(2,6-二氟苯基)-4,5-二氫-1,2-噁唑-3-基]-1,3-噻唑-2-基]哌啶-1-基]-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酮、1-[4-[4-[5-(2,6-二氟苯基)-4,5-二氫-1,2-噁唑-3-基]-1,3-噻唑-2-基]哌啶-1-基]-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酮、氟苯吡菌胺(fluxapyroxad)、亞磷酸、亞磷酸鈉鹽以及亞磷酸銨鹽;

以及作為組分(C)的一種選自下組的化合物,該組由以下各項組成

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氟苯吡菌胺(fluxapyroxad)、聯苯吡菌胺(bixafen)、吡噻菌胺、氟吡菌醯胺、啶醯菌胺、異哌拉贊、丙環唑、環唑醇、苯醚甲環唑、丙硫菌唑、噻苯達唑嘧菌酯、甲基硫菌靈、雙胍辛胺三(albesilate)、戊唑醇、唑菌胺酯、肟菌酯、咯菌腈、嘧菌環胺以及氟啶胺;除包括具有化學式I的化合物+嘧菌酯+環唑醇的混合物之外並且

其條件是在每種組合物中組分(B)與組分(C)不同。

根據本發明,草甘膦的優選鹽類是鉀鹽、異丙基銨鹽、鈉鹽、三甲基硫鹽、銨鹽以及二銨鹽。草丁膦的優選鹽類披露於US-A-4,168,963中,一種優選鹽是銨鹽。

具有化學式I的化合物(其中R8是氫)可以以具有化學式Ia和Ib的兩種對映異構體形式出現:

本發明包括具有化學式I的化合物的兩種對映異構體形式。具有化學式I的化合物和它們的製備描述於WO 2010/063700、WO 2010/084078和WO 2008/151828中。

已經發現,與組分(A)組合使用組分(B)和(C)出人意料地並且大量地可以增強組分(A)針對真菌的效果,反之亦然。此外,本發明的方法針對更寬的這樣的真菌的譜是有效的,當單獨使用時,這一方法的活性成分可以對抗這些真菌。

通常,組分(A)與組分(B)和(C)的混合物的重量比是從1000:1至1:1000,尤其是從50:1至1:50,更尤其是以從20:1至1:20的比率,甚至更尤其是從10:1至1:10,非常尤其是從5:1與1:5,尤其優選項是從2:1至1:2的比率給出的,並且從4:1至2:1的比率同樣是優選的,最重要的是1:1、或5:1、或5:2、或5:3、或5:4、或4:1、或4:2、或4:3、或3:1、或3:2、或2:1、或1:5、或2:5、或3:5、或4:5、或1:4、或2:4、或3:4、或1:3、或2:3、或1:2、或1:600、或1:300、或1:150、或1:35、或2:35、或4:35、或1:75、或2:75、或4:75、或1:6000、或1:3000、或1:1500、或1:350、或2:350、或4:350、或1:750、或2:750、或4:750的比率。那些混合比率被理解為包括,一方面是重量比,並且還有另一方面是摩爾比。

在本發明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中,組分(A)與組分(B)和(C)的混合物的按重量計的比率是4:1至1:4。

在本發明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中,組分(B)與組分(C)的按重量計的比率是從2:1至1:6。

已經發現,出人意料地,組分(A)與組分(B)和(C)的混合物的特定重量比能夠產生協同活性。因此,本發明的一個另外的方面是以下組合物,其中組分(A)與組分(B)和(C)的混合物以產生協同效應的量存在於該組合物中。該協同活性從以下事實中是明顯的:包括組分(A)與組分(B)和(C)的混合物的組合物的殺真菌活性大於組分(A)與組分(B)和(C)的混合物的殺真菌活性之和。該協同活性以兩種方式延伸了組分(A)與組分(B)和(C)的混合物的作用範圍。首先,組分(A)與組分(B)和(C)的混合物的施用比率降低了,同時其作用保持同樣地好,這意味著甚至在這樣一種低施用比率範圍中,這兩種單獨的組分已經變得完全無效的情況下,該活性成分混合物仍達到高度的植物病原菌控制。其次,存在可以被控制的植物病原菌譜的實質性擴展。

每當活性成分組合的作用大於單獨組分的作用之和時,存在一種協同效應。對於給定的活性成分組合,預期的作用E服從所謂的科爾比(COLBY)公式並且可以按以下進行計算(COLBY(科爾比),S.R.,「Calculating synergistic and antagonistic responses of herbicide combination」(「計算除草劑組合的協同和拮抗反應」)。Weeds(《雜草》),Vol.(卷)15,pages(頁)20-22;1967):

ppm=每升噴灑混合物的活性成分(=a.i.)的毫克數

X=活性成分(A)的%作用,使用活性成分的p ppm

Y=活性成分(B+C)的%作用,使用活性成分的q ppm。

或:

X=活性成分(A+B)的%作用,使用活性成分的p ppm

Y=活性成分(C)的%作用,使用活性成分的q ppm。

或:

X=活性成分(A+C)的%作用,使用活性成分的p ppm

Y=活性成分(B)的%作用,使用活性成分的q ppm。

根據科爾比(COLBY),使用活性成分的p+q ppm,活性成分(A)+(B+C)或(A+B)+(C)或(A+C)+(B)的預期的(加性的)作用是

如果實際觀察到的(O)大於預期的作用(E),那麼該組合的作用是超級加性的,即存在一種協同效應。在數學方面,協同作用對應於(O-E)的差的正值。在活性(預期活性)的純互補性相加的情況下,所述差(O-E)為零。所述差(O-E)的負值標誌著與預期活性相比,活性的損失。

協同作用也可以通過使用下面的公式進行計算:

E(預期的值)=X+Y+Z-[(X Y)+(X Z)+(Y Z)/100]+[X Y Z/10000]

X、Y、Z=單獨的活性成分(A)、(B)和(C)的%作用,使用活性成分的p ppm。

然而,除了相對於殺真菌活性的實際協同作用外,根據本發明的組合物還可以具有另外的出人意料的有利特性。可以提及的此類有利的特性的實例是:更有利的可降解性;改進的毒理學的和/或生態毒理學行為;或有用的植物的改進的特徵,包括:出苗、作物產量、根系統更發達、分櫱增加、株高增加、葉片更大、基部葉片死亡更少、分櫱更強、葉子顏色更綠、所需肥料更少、所需種子更少、分櫱更多產、開花更早、穀粒成熟早、植物倒伏(伏倒(lodging))更少、芽生長增強、改進的植物活力以及發芽早。

根據本發明的一些組合物具有一種內吸作用並且可以被用作葉、土壤、以及種子處理的殺真菌劑。

使用根據本發明的組合物,有可能抑制或破壞致植物病的微生物,這些微生物發生於多種不同的有用植物中的植物或植物部分(果實、花、葉子、莖、塊莖、根),同時還保護了稍後生長的植物部分免於被致植物病的微生物攻擊。

根據本發明的組合物可以被施用至致植物病的微生物、有用植物、其場所、其繁殖材料、受微生物攻擊威脅的儲存貨物或工業材料。

可以在有用植物、其繁殖材料、儲存貨物或工業材料被微生物感染之前或之後施用根據本發明的組合物。

本發明的一個另外方面是控制在有用植物上或在其繁殖材料上由植物病原菌引起的疾病的方法,該方法包括將根據本發明的組合物施用至這些有用植物、其場所或其繁殖材料。優選的是以下方法,該方法包括將根據本發明的組合物施用至這些有用植物或至其場所,更優選地是施用至這些有用植物。另外優選的是以下方法,它包括將根據本發明的組合物施用至這些有用植物的繁殖材料。

組分(B)和(C)是已知的。其中組分(B)和(C)被包括在「The Pesticide Manual(農藥手冊)」[The Pesticide Manual(農藥手冊)-A World Compendium(全球綱要);第十三版;編者:C.D.S.TomLin(託姆林);The British Crop Protection Council(英國農作物保護委員會)],它們在上文對於具體組分(B)和(C)在圓括號內給定的條目編號之下描述於其中;例如,化合物「阿巴美丁」在條目編號(1)之下進行描述。大多數的組分(B)和(C)在上文是通過一種所謂的「通用名稱」、相關的「ISO通用名稱」或在個別情況下使用的另一個「通用名稱」來提及的。如果該名稱並非「通用名稱」,替代使用的名稱的性質對於具體組分(B)和(C)而言在圓括號中分別給出;在這種情況下,使用IUPAC名稱、IUPAC/化學文摘名稱、「化學名稱」、「傳統名稱」、「化合物名稱」或「開發代號」,或者,如果那些名稱之一或「通用名稱」都沒有使用,則採用「替代名稱」。

以下組分(B)和(C)在CAS-登記號下註冊

4-十二烷基-2,6-二甲基嗎啉(CAS 91315-15-0);砷酸鹽(CAS 1327-53-3);精苯霜靈(CAS 98243-83-5);苯噻菌胺(CAS 413615-35-7);氯化鎘(CAS 10108-64-2);雪松葉油(CAS 8007-20-3);桂皮醛(CAS:104-55-2);碳酸銅銨(CAS 33113-08-5);油酸銅(CAS 1120-44-1);iodocarb(3-碘-2-丙炔基丁基氨基甲酸酯)(CAS 55406-53-6);惡黴靈(CAS 10004-44-1);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錳(CAS 15339-36-3);汞(CAS 7487-94-7;21908-53-2;7546-30-7);苯菌酮(CAS 220899-03-6);印度楝樹油(疏水提取物)(CAS 8002-65-1);肟醚菌胺(CAS 248593-16-0);多聚甲醛(CAS 30525-89-4);吡噻菌胺(CAS 183675-82-3);磷酸(CAS 7664-38-2);碳酸氫鉀(CAS 298-14-6);碳酸氫鈉(CAS 144-55-8);二乙酸鈉(CAS 127-09-3);丙酸鈉(CAS 137-40-6);TCMTB(CAS 21564-17-0);以及甲苯氟磺胺(CAS 731-27-1)。

在EP-0-936-213中說明了化合物B-1.1(「烯肟菌酯」);在US-6,020,332、CN-1-167-568、CN-1-155-977中以及在EP-0-860-438中的化合物B-3.1(「氟嗎啉」);在WO 01/87822的化合物B-5.1(「雙炔醯菌胺」);在WO 98/46607中的化合物B-5.2;在WO 99/42447中的化合物B-5.3(「氟吡菌胺」);在WO 96/19442中的化合物B-5.4(「環氟菌胺」);在WO 99/14187中的化合物B-5.5;在CAS-登記號325156-49-8下註冊了化合物B-5.6(「吡菌苯威(pyribencarb)」);在CAS-登記號348635-87-0下註冊了化合物B-5.7(「吲唑磺菌胺」或「ambromdole(一種農藥)」);在WO 03/74491中說明了化合物B-5.8(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羧酸(2-二環丙基-2-基-苯基)-醯胺);在WO 04/35589中以及在WO 06/37632中說明了化合物B-5.9(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羧酸(9-異丙基-1,2,3,4-四氫-1,4-橋亞甲基-萘-5-基)-醯胺);在WO 03/10149中說明了化合物B-5.10(1,3-二甲基-5-氟-1H-吡唑-4-羧酸[2-(1,3-二甲基丁基)苯基]-醯胺);在CAS-登記號581809-46-3下註冊並且在WO 03/70705中說明了化合物B-5.11(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羧酸(3』,4』-二氯-5-氟-1,1』-聯二苯-2-基)-醯胺;「聯苯吡菌胺(bixafen)」);在CAS-登記號658066-35-4下註冊並且在WO 04/16088中說明了化合物B-5.12(N-{2-[3-氯-5-(三氟甲基)吡啶-2-基]乙基}-2-(三氟甲基)苯甲醯胺;「氟吡菌醯胺」);在WO 2007/17450中說明了化合物B-5.13、B-5.14和B-5.15;在WO 2006/120219中說明了化合物B-5.16、B-5.17和B-5.18。在WO 03/015519中說明了具有化學式B-7.1的化合物,在WO 2004/067528中說明了具有化學式B-7.2的化合物,在WO 2007/115644中說明了具有化學式B-7.3的化合物。在WO 2001/094339中說明了具有化學式V的化合物。在WO 2004/035589中、在WO 2006/037632中以及在EP 1556385中說明了,並且在CAS-登記號881685-58-1下註冊了異哌拉贊(3-(二氟甲基)-1-甲基-N-[1,2,3,4-四氫-9-(1-甲基乙基)-1,4-橋亞甲基萘-5-基]-1H-吡唑-4-甲醯胺)。在WO 2003/074491中說明了、並且在CAS-登記號874967-67-6下註冊了塞達斯恩(Sedaxane)(N-[2-[1,1』-二環丙基]-2-基苯基]-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甲醯胺);在WO 2008/014870說明了具有化學式(VI)的化合物;並且在WO 2007/048556中說明了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solatenol,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羧酸(9-二氯亞甲基-1,2,3,4-四氫-1,4-橋亞甲基-萘-5-基)-醯胺)。在CAS-登記號72178-02-0下註冊了氟磺胺草醚。在WO 2010/123791、WO 2008/013925、WO 2008/013622以及WO 2011/051243(第20頁)中披露了1-[4-[4-[(5S)5-(2,6-二氟苯基)-4,5-二氫-1,2-噁唑-3-基]-1,3-噻唑-2-基]哌啶-1-基]-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酮和1-[4-[4-[5-(2,6-二氟苯基)-4,5-二氫-1,2-噁唑-3-基]-1,3-噻唑-2-基]哌啶-1-基]-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酮(CAS-登記號:1003318-67-9)兩者,在WO 2006/087343中披露了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羧酸(3',4',5'-三氟-聯二苯-2-基)醯胺(氟苯吡菌胺(fluxapyroxad))。

貫穿本文件,表述「組合物」代表組分(A)與(B)和(C)的混合物的不同混合物或組合,例如以一種單一的「摻水即用」的形式,以組合的噴灑混合物(該混合物由這些單一活性成分的單獨配製品構成)(例如一種「桶混製劑」),並且當以一種順序的方式(即,一個在另一個的適當短的時期之後,例如幾小時或幾天)施用時,以這些單一活性成分的組合使用。施用組分(A)與(B)和(C)的順序對於實施本發明並不是至關重要的。

具有化學式I的化合物作為組分(A)是優選的,其中Q是Q1,其中R1、R2和R3優選地是滷素,特別是氯;R是甲氧基並且R8是氫。

優選的組分(A)列於下表1中:

表1:具有化學式Ic的化合物:

其中

Q是

另外優選的組分(A)列於下表2中:

表2:具有化學式Id的化合物:

其中

Q是

以下的組分(A)與組分(B)的二元混合物是優選的並且被定義為組P的成員(縮寫「TX」是指:「一種選自由具體地描述於本發明的表1和2中的化合物組成的組的化合物」):

組P:

嘧菌酯(47)+TX、醚菌胺(226)+TX、氟嘧菌酯(382)+TX、醚菌酯(485)+TX、苯氧菌胺(551)+TX、肟醚菌胺+TX、啶氧菌酯(647)+TX、唑菌胺酯(690)、肟菌酯(832)+TX、一種具有化學式B-1.1的化合物+TX

阿扎康唑(40)+TX、糠菌唑(96)+TX、環唑醇(207)+TX、苯醚甲環唑(247)+TX、烯唑醇(267)+TX、烯唑醇-M(267)+TX、氧唑菌(298)+TX、腈苯唑(329)+TX、氟喹唑(385)+TX、氟矽唑(393)+TX、粉唑醇(397)+TX、己唑醇(435)+TX、抑黴唑(449)+TX、亞胺唑(457)+TX、種菌唑(468)+TX、葉菌唑(525)+TX、腈菌唑(564)+TX、惡咪唑(607)+TX、稻瘟酯(618)+TX、戊菌唑(619)+TX、丙氯靈(659)+TX、丙環唑(675)+TX、丙硫菌唑(685)+TX、矽氟唑(731)+TX、戊唑醇(761)+TX、氟醚唑(778)+TX、三唑酮(814)+TX、三唑醇(815)+TX、氟菌唑(834)+TX、滅菌唑(842)+TX、苄氯三唑醇(1068)+TX、乙環唑(1129)+TX、呋菌唑(1198)+TX、呋醚唑(1199)和唑喹菌酮(quinconazole)(1378)+TX、4-十二烷基-2,6-二甲基嗎啉+TX、十二環嗎啉(288)+TX、丁苯嗎啉(344)+TX、十三嗎啉(830)+TX、苯鏽啶(343)+TX、螺環菌胺(740)+TX、粉病靈(648)+TX、和一種具有化學式B-3.1的化合物

嘧菌環胺(208)+TX、嘧菌胺(508)+TX、嘧黴胺(705)+TX;

敵菌靈(878)+TX、砷酸鹽+TX、苯霜靈(56)+TX、精苯霜靈+TX、鄰碘醯苯胺(896)+TX、苯菌靈(62)+TX、苯噻菌胺+TX、苯噻菌胺-異丙基(68)+TX、聯二苯(81)+TX、聯苯三唑醇(84)+TX、滅瘟素(85)+TX、波爾多液(87)+TX、啶醯菌胺(88)+TX、磺酸丁嘧啶(98)+TX、氯化鎘+TX、敵菌丹(113)+TX,

克菌丹(114)+TX、多菌靈(116)+TX、二硫化碳(945)+TX、萎鏽靈(120)+TX、環丙醯菌胺(122)+TX、雪松葉油+TX、滅蟎猛(126)+TX、地茂散(139)+TX、百菌清(142)+TX、乙菌利(149)+TX、桂皮醛+TX、銅+TX、碳酸銅銨+TX、氫氧化銅(169)+TX、辛酸銅(170)+TX、油酸銅+TX、硫酸銅(87)+TX、氰霜唑(185)+TX、環己亞胺(1022)+TX、霜脲氰(200)+TX、苯氟磺胺(230)+TX、二氯萘醌(1052)+TX、二氯丙烯(233)+TX、雙氯氰菌胺(237)+TX、噠菌酮(239)+TX、二氯硝基苯胺(240)+TX、乙黴威(245)+TX、二氟林(253)+TX、二甲嘧酚(1082)+TX、烯醯嗎啉(263)+TX、敵蟎普(270)+TX、二噻農(279)+TX、多果定(289)+TX、克瘟散(290)+TX、噻唑菌胺(304)+TX、乙嘧酚(1133)+TX、土菌靈(321)+TX、惡唑菌酮(322)+TX、咪唑菌酮(325)+TX、敵磺鈉(1144)+TX、苯線磷(326)+TX、氯苯嘧啶醇(327)+TX、甲呋醯苯胺(333)+TX、環醯菌胺(334)+TX、氰菌胺(338)+TX、拌種咯(341)+TX、乙酸三苯基錫(347)+TX、三苯錫氯+TX、毒菌錫(347)+TX、福美鐵(350)+TX、嘧菌腙(351)+TX、氟啶胺(363)+TX、咯菌腈(368)+TX、磺菌胺(394)+TX、氟醯胺(396)+TX、滅菌丹(400)+TX、甲醛(404)+TX、三乙膦酸鋁(407)+TX、四氯苯酞(643)+TX、麥穗寧(419)+TX、呋霜靈(410)+TX、福拉比(411)+TX、flyodin(1205)+TX、fuazatine(422)+TX、六氯苯(434)+TX、惡黴靈+TX、雙胍辛胺三(albesliate)[99257-43-9]+TX、iodocarb(3-碘-2-丙炔基丁基氨基甲酸酯)+TX、異稻瘟淨(IBP)(469)+TX、異菌脲(470)+TX、丙森鋅(471)+TX、稻瘟靈(474)+TX、春雷黴素(483)+TX、代森錳鋅(496)+TX、代森錳(497)+TX、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錳+TX、精甲霜靈(甲霜靈-M)(517)+TX、滅鏽胺(510)+TX、氯化汞(511)+TX、汞+TX、甲霜靈(516)+TX、磺菌威(528)+TX、代森聯(546)+TX、苯菌酮+TX、代森鈉(566)+TX、印度楝樹油(疏水提取物)+TX、氟苯嘧啶醇(587)+TX、辛異噻啉酮(590)+TX、甲呋醯胺(592)+TX、噁霜靈(601)+TX、喹啉銅(605)+TX、奧索利酸(606)+TX、氧化萎鏽靈(608)+TX、土黴素(611)+TX、多效唑(612)+TX、石蠟油(628)+TX、多聚甲醛+TX、戊菌隆(620)+TX、五氯硝基苯(716)+TX、五氯酚(623)+TX、吡噻菌胺+TX、稻痕酯(perfurazoate)+TX、磷酸+TX、多氧黴素(654)+TX、多氧黴素D鋅鹽(654)+TX、碳酸氫鉀+TX、噻菌靈(658)+TX、腐黴利(660)+TX、霜黴威(668)+TX、丙森鋅(676)+TX、丙氧喹啉(682)+TX、胺丙威(1361)+TX、定菌磷(693)+TX、啶斑肟(703)+TX、咯喹酮(710)+TX、喹氧靈(715)+TX、五氯硝基苯(PCNB)(716)+TX、硫矽菌胺(729)+TX、碳酸氫鈉+TX、二乙酸鈉+TX、丙酸鈉+TX、鏈黴素(744)+TX、硫(754)+TX、TCMTB+TX、葉枯酞+TX、四氯硝基苯(TCNB)(767)+TX、噻苯達唑(790)+TX、噻呋菌胺(796)+TX、硫菌靈(1435)+TX、甲基硫菌靈(802)+TX、福美雙(804)+TX、甲基立枯磷(808)+TX、甲苯氟磺胺(810)+TX、唑菌嗪(821)+TX、哈茨木黴(825)+TX、三環唑(828)+TX、嗪氨靈(838)+TX、氫氧化三苯錫(347)+TX、井崗黴素(846)+TX、烯菌酮(849)+TX、代森鋅(855)+TX、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鋅(856)+TX、苯醯菌胺(857)+TX、1+TX、1-雙(4-氯苯基)-2-乙氧乙醇(IUPAC-名稱)(910)+TX、2,4-苯磺酸二氯苯基酯(IUPAC-/化學文摘-名稱)(1059)+TX、2-氟-N-甲基-N-1-萘乙醯胺(IUPAC-名稱)(1295)+TX、4-氯二苯碸(IUPAC-名稱)(981)+TX、一種具有化學式B-5.1的化合物+TX、一種具有化學式B-5.2的化合物+TX、一種具有化學式B-5.3的化合物+TX、一種具有化學式B-5.4的化合物+TX、一種具有化學式B-5.5的化合物+TX、一種具有化學式B-5.6的化合物+TX、一種具有化學式B-5.7的化合物+TX、化合物B-5.8+TX、化合物B-5.9+TX、化合物B-5.10+TX、聯苯吡菌胺(bixafen)+TX、氟吡菌醯胺+TX、化合物B-5.13+TX、化合物B-5.14+TX、化合物B-5.15+TX、化合物B-5.16+TX、化合物B-5.17+TX and化合物B-5.18+TX,

阿拉酸式苯-S-甲基(6)+TX、矮壯素(137)+TX、乙烯利(307)+TX、縮節胺(509)+TX、抗倒酯乙酯(841)+TX、阿巴美丁(1)+TX、噻蟲胺(165)+TX、因滅汀-苯甲酸鹽(291)+TX、吡蟲啉(458)+TX、七氟菊酯(769)+TX、噻蟲嗪(792)+TX、和草甘膦(419)+TX、一種具有化學式V的化合物

氟磺胺草醚+TX、異哌拉贊+TX、塞達斯恩+TX,

具有化學式(VI)的化合物+TX

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TX

1-[4-[4-[(5S)5-(2,6-二氟苯基)-4,5-二氫-1,2-噁唑-3-基]-1,3-噻唑-2-基]哌啶-1-基]-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酮+TX、1-[4-[4-[5-(2,6-二氟苯基)-4,5-二氫-1,2-噁唑-3-基]-1,3-噻唑-2-基]哌啶-1-基]-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酮+TX、氟苯吡菌胺(fluxapyroxad)+TX、亞磷酸+TX、亞磷酸鈉鹽+TX以及亞磷酸銨鹽+TX。

根據本發明的尤其優選的組合物作為實施例E1至E21定義於下表3中。術語TX1是指「一種選自組P的混合物」。其中來自組P的組分(B)與組分(C)相同的組合物除外。包括根據表1和2的具有化學式I的化合物+嘧菌酯+環唑醇的組合物除外。

表3:根據本發明的優選的混合物:

例如,實施例E1由以下的三元混合物組成:

嘧菌酯(47)+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醚菌胺(226)+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氟嘧菌酯(382)+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醚菌酯(485)+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苯氧菌胺(551)+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肟醚菌胺+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啶氧菌酯(647)+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唑菌胺酯(690);肟菌酯(832)+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一種具有化學式B-1.1的化合物

+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阿扎康唑(40)+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糠菌唑(96)+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環唑醇(207)+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苯醚甲環唑(247)+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烯唑醇(267)+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烯唑醇-M(267)+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氧唑菌(298)+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腈苯唑(329)+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氟喹唑(385)+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氟矽唑(393)+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粉唑醇(397)+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己唑醇(435)+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抑黴唑(449)+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亞胺唑(457)+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種菌唑(468)+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葉菌唑(525)+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腈菌唑(564)+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惡咪唑(607)+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稻瘟酯(618)+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戊菌唑(619)+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丙氯靈(659)+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丙環唑(675)+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丙硫菌唑(685)+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矽氟唑(731)+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戊唑醇(761)+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氟醚唑(778)+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三唑酮(814)+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三唑醇(815)+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氟菌唑(834)+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滅菌唑(842)+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苄氯三唑醇(1068)+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乙環唑(1129)+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呋菌唑(1198)+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呋醚唑(1199)+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唑喹菌酮(quinconazole)(1378)+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4-十二烷基-2,6-二甲基嗎啉+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十二環嗎啉(288)+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丁苯嗎啉(344)+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十三嗎啉(830)+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苯鏽啶(343)+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螺環菌胺(740)+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粉病靈(648)+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一種具有化學式B-3.1的化合物

+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嘧菌環胺(208)+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嘧菌胺(508)+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嘧黴胺(705)+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敵菌靈(878)+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砷酸鹽+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苯霜靈(56)+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精苯霜靈+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鄰碘醯苯胺(896)+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苯菌靈(62)+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苯噻菌胺+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苯噻菌胺-異丙基(68)+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聯二苯(81)+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聯苯三唑醇(84)+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滅瘟素(85)+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波爾多液(87)+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啶醯菌胺(88)+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磺酸丁嘧啶(98)+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氯化鎘+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敵菌丹(113)+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克菌丹(114)+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多菌靈(116)+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二硫化碳(945)+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萎鏽靈(120)+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環丙醯菌胺(122)+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雪松葉油+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滅蟎猛(126)+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地茂散(139)+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百菌清(142)+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乙菌利(149)+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桂皮醛+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銅+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碳酸銅銨+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氫氧化銅(169)+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辛酸銅(170)+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油酸銅+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硫酸銅(87)+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氰霜唑(185)+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環己亞胺(1022)+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霜脲氰(200)+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苯氟磺胺(230)+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二氯萘醌(1052)+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二氯丙烯(233)+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雙氯氰菌胺(237)+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噠菌酮(239)+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二氯硝基苯胺(240)+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乙黴威(245)+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二氟林(253)+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二甲嘧酚(1082)+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烯醯嗎啉(263)+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敵蟎普(270)+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二噻農(279)+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多果定(289)+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克瘟散(290)+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噻唑菌胺(304)+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乙嘧酚(1133)+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土菌靈(321)+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惡唑菌酮(322)+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咪唑菌酮(325)+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敵磺鈉(1144)+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苯線磷(326)+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氯苯嘧啶醇(327)+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甲呋醯苯胺(333)+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環醯菌胺(334)+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氰菌胺(338)+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拌種咯(341)+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乙酸三苯基錫(347)+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三苯錫氯+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毒菌錫(347)+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福美鐵(350)+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嘧菌腙(351)+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氟啶胺(363)+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咯菌腈(368)+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磺菌胺(394)+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氟醯胺(396)+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滅菌丹(400)+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甲醛(404)+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三乙膦酸鋁(407)+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四氯苯酞(643)+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麥穗寧(419)+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呋霜靈(410)+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福拉比(411)+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flyodin(1205)+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fuazatine(422)+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六氯苯(434)+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惡黴靈+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雙胍辛胺三(albesliate)(CAS登記號99257-43-9)+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iodocarb(3-碘-2-丙炔基丁基氨基甲酸酯)+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異稻瘟淨(IBP)(469)+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異菌脲(470)+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丙森鋅(471)+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稻瘟靈(474)+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春雷黴素(483)+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代森錳鋅(496)+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代森錳(497)+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錳+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精甲霜靈(甲霜靈-M)(517)+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滅鏽胺(510)+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氯化汞(511)+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汞+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甲霜靈(516)+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磺菌威(528)+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代森聯(546)+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苯菌酮+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代森鈉(566)+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印度楝樹油(疏水提取物)+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氟苯嘧啶醇(587)+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辛異噻啉酮(590)+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甲呋醯胺(592)+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噁霜靈(601)+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喹啉銅(605)+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奧索利酸(606)+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氧化萎鏽靈(608)+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土黴素(611)+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多效唑(612)+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石蠟油(628)+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多聚甲醛+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戊菌隆(620)+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五氯硝基苯(716)+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五氯酚(623)+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吡噻菌胺+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稻痕酯(perfurazoate)+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磷酸+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多氧黴素(654)+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多氧黴素D鋅鹽(654)+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碳酸氫鉀+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噻菌靈(658)+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腐黴利(660)+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霜黴威(668)+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丙森鋅(676)+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丙氧喹啉(682)+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胺丙威(1361)+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定菌磷(693)+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啶斑肟(703)+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咯喹酮(710)+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喹氧靈(715)+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五氯硝基苯(PCN(B)(716)+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硫矽菌胺(729)+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碳酸氫鈉+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二乙酸鈉+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丙酸鈉+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鏈黴素(744)+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硫(754)+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TCMTB+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葉枯酞+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四氯硝基苯(TCN(B)(767)+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噻苯達唑(790)+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噻呋菌胺(796)+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硫菌靈(1435)+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甲基硫菌靈(802)+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福美雙(804)+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甲基立枯磷(808)+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甲苯氟磺胺(810)+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唑菌嗪(821)+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哈茨木黴(825)+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三環唑(828)+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嗪氨靈(838)+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氫氧化三苯錫(347)+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井崗黴素(846)+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烯菌酮(849)+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代森鋅(855)+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鋅(856)+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苯醯菌胺(857)+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1,1-雙(4-氯苯基)-2-乙氧乙醇(IUPAC-名稱)(910)+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2+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2,4-苯磺酸二氯苯基酯(IUPAC-/化學文摘-名稱)(1059)+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2-氟-N-甲基-N-1-萘乙醯胺(IUPAC-名稱)(1295)+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4-氯二苯碸(IUPAC-名稱)(981)+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一種具有化學式B-5.1的化合物+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一種具有化學式B-5.2的化合物+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一種具有化學式B-5.3的化合物+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一種具有化學式B-5.4的化合物+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一種具有化學式B-5.5的化合物+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一種具有化學式B-5.6的化合物+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一種具有化學式B-5.7的化合物+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化合物B-5.8+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化合物B-5.9+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化合物B-5.10+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聯苯吡菌胺(bixafen)+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氟吡菌醯胺+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化合物B-5.13+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化合物B-5.14+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化合物B-5.15+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化合物B-5.16+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化合物B-5.17+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化合物B-5.18+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阿拉酸式苯-S-甲基(6)+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矮壯素(137)+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乙烯利(307)+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縮節胺(509)+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抗倒酯乙酯(841)+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阿巴美丁(1)+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噻蟲胺(165)+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因滅汀-苯甲酸鹽(291)+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吡蟲啉(458)+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七氟菊酯(769)+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噻蟲嗪(792)+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草甘磷(419)+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一種具有化學式V的化合物(V)+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

氟磺胺草醚+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異哌拉贊+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塞達斯恩+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

具有化學式(VI)的化合物

+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1-[4-[4-[(5S)5-(2,6-二氟苯基)-4,5-二氫-1,2-噁唑-3-基]-1,3-噻唑-2-基]哌啶-1-基]-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酮+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1-[4-[4-[5-(2,6-二氟苯基)-4,5-二氫-1,2-噁唑-3-基]-1,3-噻唑-2-基]哌啶-1-基]-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酮+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氟苯吡菌胺(fluxapyroxad)+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亞磷酸+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亞磷酸鈉鹽+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以及亞磷酸銨鹽+TX+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

活性成分組合(A)+(B)+(C)可以另外地包含亞磷酸(IUPAC名稱膦酸)和亞磷酸鹽,特別是鈉鹽、鉀鹽以及銨鹽。亞磷酸和亞磷酸鹽(特別是鈉鹽、鉀鹽以及銨鹽)還可以與組分(A)+(B)以及(A)+(C)進行混合。組分(A)+(B)+(C)與亞磷酸和亞磷酸鹽(特別是鈉鹽、鉀鹽以及銨鹽)的混合物表示本發明的一個另外的實施例。

一種優選的組分(A)是化合物編號1.001(3-(二氟甲基)-N-甲氧基-1-甲基-N-[1-甲基-2-(2,4,6-三氯苯基)乙基]吡唑-4-甲醯胺)。優選的包括準備與組分(C)混合的組分(A)和組分(B)的預混合物選自下組,該組由以下各項組成

化合物編號1.001+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

化合物編號1.001+異哌拉贊

化合物編號1.001+苯醚甲環唑

化合物編號1.001+嘧菌酯

化合物編號1.001+丙硫菌唑

化合物編號1.001+戊唑醇

化合物編號1.001+唑菌胺酯

化合物編號1.001+肟菌酯

化合物編號1.001+咯菌腈以及

化合物編號1.001+嘧菌環胺。

用於與上述組分(A)和(B)的預混合物混合的優選的組分(C)選自下組,該組由以下各項組成: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氟苯吡菌胺(fluxapyroxad)、聯苯吡菌胺(bixafen)、吡噻菌胺、氟吡菌醯胺、啶醯菌胺、異哌拉贊、丙環唑、環唑醇、苯醚甲環唑、丙硫菌唑、噻苯達唑嘧菌酯、甲基硫菌靈以及雙胍辛胺三(albesilate),其條件是在每種組合物中組分(B)與組分(C)不同。

用於與上述組分(A)和(B)的預混合物混合的尤其優選的組分(C)選自下組,該組由以下各項組成:異哌拉贊、苯醚甲環唑、嘧菌酯、丙硫菌唑、戊唑醇、唑菌胺酯、肟菌酯、咯菌腈、嘧菌環胺以及氟啶胺,其條件是在每種組合物中組分(B)與組分(C)不同。

本發明的尤其優選的實施例選自以下活性成分的混合物:

化合物編號1.001+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異哌拉贊;

化合物編號1.001+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苯醚甲環唑;

化合物編號1.001+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嘧菌酯;

化合物編號1.001+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丙硫菌唑;

化合物編號1.001+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戊唑醇;

化合物編號1.001+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唑菌胺酯;

化合物編號1.001+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肟菌酯;

化合物編號1.001+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咯菌腈;

化合物編號1.001+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嘧菌環胺;

化合物編號1.001+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氟啶胺;

化合物編號1.001+異哌拉贊+苯醚甲環唑;

化合物編號1.001+異哌拉贊+嘧菌酯;

化合物編號1.001+異哌拉贊+丙硫菌唑;

化合物編號1.001+異哌拉贊+戊唑醇;

化合物編號1.001+異哌拉贊+唑菌胺酯;

化合物編號1.001+異哌拉贊+肟菌酯;

化合物編號1.001+異哌拉贊+咯菌腈;

化合物編號1.001+異哌拉贊+嘧菌環胺;

化合物編號1.001+異哌拉贊+氟啶胺;

化合物編號1.001+苯醚甲環唑+嘧菌酯;

化合物編號1.001+苯醚甲環唑+丙硫菌唑;

化合物編號1.001+苯醚甲環唑+戊唑醇;

化合物編號1.001+苯醚甲環唑+唑菌胺酯;

化合物編號1.001+苯醚甲環唑+肟菌酯;

化合物編號1.001+苯醚甲環唑+咯菌腈;

化合物編號1.001+苯醚甲環唑+嘧菌環胺;

化合物編號1.001+苯醚甲環唑+氟啶胺;

化合物編號1.001+嘧菌酯+丙硫菌唑;

化合物編號1.001+嘧菌酯+戊唑醇;

化合物編號1.001+嘧菌酯+唑菌胺酯;

化合物編號1.001+嘧菌酯+肟菌酯;

化合物編號1.001+嘧菌酯+咯菌腈;

化合物編號1.001+嘧菌酯+嘧菌環胺;

化合物編號1.001+嘧菌酯+氟啶胺;

化合物編號1.001+丙硫菌唑+戊唑醇;

化合物編號1.001+丙硫菌唑+唑菌胺酯;

化合物編號1.001+丙硫菌唑+肟菌酯;

化合物編號1.001+丙硫菌唑+咯菌腈;

化合物編號1.001+丙硫菌唑+嘧菌環胺;

化合物編號1.001+丙硫菌唑+氟啶胺;

化合物編號1.001+戊唑醇+唑菌胺酯;

化合物編號1.001+戊唑醇+肟菌酯;

化合物編號1.001+戊唑醇+咯菌腈;

化合物編號1.001+戊唑醇+嘧菌環胺;

化合物編號1.001+戊唑醇+氟啶胺;

化合物編號1.001+唑菌胺酯+肟菌酯;

化合物編號1.001+唑菌胺酯+咯菌腈;

化合物編號1.001+唑菌胺酯+嘧菌環胺;

化合物編號1.001+唑菌胺酯+氟啶胺;

化合物編號1.001+肟菌酯+咯菌腈;

化合物編號1.001+肟菌酯+嘧菌環胺;

化合物編號1.001+肟菌酯+氟啶胺;

化合物編號1.001+咯菌腈+嘧菌環胺;

化合物編號1.001+咯菌腈+氟啶胺;以及

化合物編號1.001+嘧菌環胺+氟啶胺。

這些活性成分組合針對引起致植物病的疾病的有害微生物(例如微生物),特別是針對致植物病的真菌和細菌是有效的。

這些活性成分組合尤其針對屬於以下類別的致植物病的真菌是有效的:子囊菌綱(例如黑星菌、叉絲單囊殼屬、白粉菌屬、鏈核盤菌屬、球腔菌屬、鉤絲殼屬);擔子菌綱(例如銹病菌屬、絲核菌屬、層鏽菌屬、柄鏽菌屬、黑粉菌屬、腥黑粉菌屬);不完全菌綱(也被稱為半知菌綱;例如葡萄孢屬、長蠕孢屬、喙孢屬、鐮刀菌屬、殼針孢屬、尾孢屬、鏈格孢屬、梨孢屬以及假小尾孢屬);卵菌綱(例如疫黴屬、霜黴屬、假霜黴屬、白鏽屬、盤霜黴屬、腐黴屬、假指梗黴屬、單軸黴屬)。

根據本發明,「有用植物」典型地包括以下植物種類:葡萄藤;穀類(例如小麥、大麥、黑麥或燕麥);甜菜(比如糖用甜菜或飼用甜菜);水果(比如梨果、核果或漿果,例如蘋果、梨、李子、桃、扁桃、櫻桃、草莓、覆盆子或黑莓);如豆科植物(比如蠶豆、濱豆、豌豆或大豆);油料植物(比如油菜、芥菜、罌粟、橄欖、向日葵、椰子、蓖麻油植物、可可豆或落花生);瓜類植物(比如嫩葫蘆、黃瓜或甜瓜);纖維植物(比如棉花、亞麻、大麻或黃麻);柑橘類水果(比如桔、檸檬、葡萄柚或橘);蔬菜(比如菠菜、萵苣、蘆筍、捲心菜、胡蘿蔔、洋蔥、番茄、馬鈴薯、瓜類蔬菜或紅辣椒);樟科(比如鱷梨、肉桂或樟腦);玉米;菸草;堅果;咖啡;甘蔗;茶;藤本植物;啤酒花;榴槤;香蕉;天然橡膠植物;草皮或觀賞植物(比如花卉、灌木、闊葉樹或常綠植物例如針葉樹)。該清單不代表任何限制。

術語「有用植物」理解為還包括由於常規育種方法或基因工程已經使之耐受除草劑如溴苯腈或多種除草劑類別(如,例如HPPD抑制劑、ALS抑制劑,例如氟嚓磺隆、氟磺隆和三氟啶磺隆、EPSPS(5-烯醇-丙酮醯-莽草酸-3-磷酸-合酶)抑制劑、GS(穀氨醯胺合成酶)抑制劑)的有用植物。通過常規的育種(誘變)方法已經致使其對於咪唑啉酮(例如,甲氧咪草煙)耐受的作物的實例是夏季油菜(卡諾拉(Canola))。已經通過基因工程方法致使其對於多種除草劑或除草劑類別耐受的作物的實例包括抗草甘膦和草丁膦的玉米品種,這些品種在Herculex和商標名下是可商購的。

術語「有用植物」應當理解為還包括已經通過使用重組DNA技術而被這樣轉化使其能夠合成一種或多種選擇性作用毒素的有用植物,這些毒素如已知例如來自於產毒素細菌,尤其是芽孢桿菌屬的那些細菌。

可以被這樣的轉基因植物表達的毒素包括,例如殺昆蟲蛋白,例如來自蠟樣芽胞桿菌或Bacillus popliae的殺昆蟲蛋白;或來自蘇芸金芽胞桿菌的殺昆蟲蛋白,如δ-內毒素,例如CryIA(b)、CryIA(c)、CryIF、CryIF(a2)、CryIIA(b)、CryIIIA、CryIIIB(b1)或Cry9c,或植物性殺昆蟲蛋白(VIP),例如VIP1,VIP2,VIP3或VIP3A;或細菌定植線蟲的殺昆蟲蛋白,例如光杆狀菌屬或致病桿菌屬,如發光光杆狀菌、嗜線蟲致病桿菌;動物產生的毒素,如蠍毒素、蜘蛛毒素、蜂毒素和其它的昆蟲特異性神經毒素;真菌產生的毒素,如鏈黴菌毒素,植物凝集素,如豌豆凝集素、大麥凝集素或雪花蓮凝集素;凝集素類;蛋白酶抑制劑,如胰蛋白酶抑制劑、絲氨酸蛋白酶抑制劑、馬鈴薯塊莖特異蛋白、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木瓜蛋白酶抑制劑;核糖體失活蛋白(RIP),如蓖麻毒素、玉米-RIP、相思豆毒蛋白、絲瓜籽毒蛋白、皂草毒素蛋白或異株腹瀉毒蛋白;類固醇代謝酶,如3-羥基類固醇氧化酶、蛻皮類固醇-UDP-糖基-轉移酶、膽固醇氧化酶、蛻皮素抑制劑、HMG-COA-還原酶、離子通道阻斷劑如鈉或鈣通道的阻斷劑、保幼激素酯酶、利尿激素受體、芪合酶、聯苄合酶、幾丁質酶和葡聚糖酶。

在本發明的上下文中,這樣理解δ-內毒素,例如CryIA(b)、CryIA(c)、CryIF、CryIF(a2)、CryIIA(b)、CryIIIA、CryIIIB(b1)或Cry9c、或者植物性殺昆蟲的蛋白質(VIP),例如VIP1、VIP2、VIP3或VIP3A,還表達為混合型毒素、截短型毒素和經修飾的毒素。混合型毒素是通過那些蛋白的不同結構域的新組合重組而產生的(參見,例如WO 02/15701)。截短型毒素的實例是截短的CryIA(b),它是以如下所述,在來自Syngenta Seeds SAS(先正達種子公司)的Bt11玉米中表達。在該經修飾的毒素的情況下,天然存在的毒素的一個或多個胺基酸被置換。在這樣的胺基酸的置換中,優選將非天然存在的蛋白酶識別序列插入該毒素,比如,例如在CryIIIA055的情況下,組織蛋白酶-D-識別序列被插入CryIIIA毒素(參見WO 03/018810)

這樣的毒素或能夠合成這樣的毒素的轉基因植物的實例披露於例如EP-A-0 374 753、WO 93/07278、WO 95/34656、EP-A-0 427 529、EP-A-451 878以及WO 03/052073中。

用於製備這樣的轉基因植物的方法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是已知的並且描述在例如以上提及的公開物中。CryI-型脫氧核糖核酸及其製備已知於例如WO 95/34656、EP-A-0 367 474、EP-A-0 401 979以及WO 90/13651。

包含在轉基因植物中的毒素使得植物對有害昆蟲具有耐受性。這些昆蟲可以存在於任何昆蟲分類群,但尤其是通常在甲蟲(鞘翅目)、雙翅昆蟲(雙翅目)以及蝴蝶(鱗翅目)中發現。

包含一種或多種編碼殺蟲劑抗性並且表達一種或多種毒素的基因的轉基因植物是已知的並且其中一些是可商購的。這樣的植物的實例是:(玉米品種,表達一種CryIA(b)毒素);YieldGard(玉米品種,表達一種CryIIIB(b1)毒素);YieldGard(玉米品種,表達一種CryIA(b)以及一種CryIIIB(b1)毒素);(玉米品種,表達一種Cry9(c)毒素);Herculex(玉米品種,表達一種CryIF(a2)毒素以及實現對除草劑草丁膦銨的耐受性的酶膦絲菌素N-乙醯轉移酶(PAT));NuCOTN(棉花品種,表達一種CryIA(c)毒素);Bollgard(棉花品種,表達一種CryIA(c)毒素);Bollgard(棉花品種,表達一種CryIA(c)和一種CryIIA(b)毒素);(棉花品種,表達一種VIP毒素);(馬鈴薯品種,表達一種CryIIIA毒素);和

這樣的轉基因作物的其他實例是:

1.Bt11玉米,來自先正達種子公司(Syngenta Seeds SAS),Chemin de l'Hobit 27,F-31 790St.Sauveur,法國,登記號C/FR/96/05/10。遺傳修飾的玉蜀黍,通過轉基因表達截短的Cry1A(b)毒素,使之能抵抗歐洲玉米螟(玉米螟和粉莖螟)的侵襲。Bt11玉米還轉基因地表達PAT酶以達到對除草劑草丁膦銨鹽的耐受性。

2.Bt176玉米,來自先正達種子公司(Syngenta Seeds SAS),Chemin de l'Hobit 27,F-31 790St.Sauveur,法國,登記號C/FR/96/05/10。遺傳修飾的玉蜀黍,通過轉基因表達Cry1A(b)毒素,使之能抵抗歐洲玉米螟(玉米螟和粉莖螟)的侵襲。Bt176玉米還轉基因地表達PAT酶以達到對除草劑草丁膦銨鹽的耐受性。

3.MIR604玉米,來自先正達種子公司(Syngenta Seeds SAS),Chemin de l'Hobit 27,F-31 790St.Sauveur,法國,登記號C/FR/96/05/10。通過轉基因表達修飾的CryIIIA毒素而被賦予昆蟲抗性的玉米。此毒素是通過插入組織蛋白酶-D-蛋白酶識別序列而修飾的Cry3A055。這樣的轉基因玉米植物的製備描述於WO 03/018810中。

4.MON 863玉米,來自孟山都公司(Monsanto Europe S.A.),270-272Avenue de Tervuren,B-1150布魯塞爾,比利時,登記號C/DE/02/9。MON 863表達CryIIIB(b1)毒素,並且對某些鞘翅目昆蟲有抗性。

5.IPC 531棉花,來自孟山都公司(Monsanto Europe S.A.),270-272Avenue de Tervuren,B-1150布魯塞爾,比利時,登記號C/ES/96/02。

6.1507玉米,來自先鋒環球公司(Pioneer Overseas Corporation),Avenue Tedesco,7B-1160布魯塞爾,比利時,登記號C/NL/00/10。遺傳修飾的玉米,表達蛋白質Cry1F以達到對某些鱗翅目昆蟲的抗性和表達PAT蛋白質以達到對除草劑草丁膦銨鹽的耐受性。

7.NK 603×MON 810玉米,來自孟山都公司(Monsanto Europe S.A.),270-272Avenue de Tervuren,B-1150布魯塞爾,比利時,登記號C/GB/02/M3/03。通過將遺傳修飾的品種NK 603和MON 810雜交,由常規育種的雜交玉米品種構成。NK 603×MON 810玉米轉基因表達從農桿菌屬菌株CP4獲得的CP4EPSPS蛋白質,該蛋白使該玉米耐除草劑(含有草甘膦),以及還有從蘇雲金芽孢桿菌庫爾斯塔克亞種獲得的CryIA(b)毒素,該毒素使該玉米耐受某些鱗翅目昆蟲,包括歐洲玉米螟。

抗昆蟲的植物的轉基因作物還描述於BATS(瑞士,巴塞爾(Basel)4058,克拉斯崔舍(Clarastrasse)13,Zentrum für Biosicherheit und Nachhaltigkeit,Zentrum BATS)報告2003中(http://bats.ch)。

術語「有用植物」應當被理解為還包括已經通過使用重組DNA技術而被這樣轉化使其能夠合成具有選擇性作用的抗病原物質的有用作物,這些抗病原物質例如所謂的「病程相關蛋白」(PRPs,參見例如EP-A-0 392 225)。此類抗病原物質以及能夠合成此類抗病原物質的轉基因植物的實例例如從EP-A-0 392 225、WO 95/33818、和EP-A-0 353 191是已知的。生產此類轉基因植物的方法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通常是已知的並且描述於例如以上提及的公開物中。

可以由此類轉基因植物表達的抗病原物質包括例如,離子通道阻斷劑,例如鈉通道或鈣通道阻斷劑,例如病毒的KP1、KP4或KP6毒素;茋合酶;聯苄合酶;幾丁酶;葡聚糖酶;所謂的「病程相關蛋白」(PRPs,參見例如EP-A-0 392 225);由微生物產生的抗病原物質,例如肽類抗生素或雜環類抗生素(參見例如WO 95/33818)或涉及植物病原菌防禦的蛋白質或多肽因子(所謂的「植物疾病抗性基因」,如描述於WO 03/000906中的)。

與本發明有關的更有興趣的有用植物為穀物;大豆;稻;油菜;梨果;核果;花生;咖啡;茶;草莓;草皮;藤本植物及蔬菜,例如番茄、馬鈴薯、瓜類蔬菜及萵苣。

如在此使用的,有用植物的術語「場所」旨在包括這些植物在其上生長的地方,在這些地方這些有用植物的植物繁殖材料被播種或者在這些地方這些有用植物的植物繁殖材料將被置於土壤中。這樣的場所的一個實例是作物植物在其上生長的田地。

術語「植物繁殖材料」應被理解為是指植物的生殖部分(例如種子,這些部分可以被用於該植物的繁殖),以及植物性材料,例如插條或塊莖(例如馬鈴薯)。可以提及的是例如種子(在嚴格意義上)、根、果實、塊莖、球莖、根莖以及植物的部分。還可以提及的是在發芽後或破土後將有待移植的發芽植物和幼小植物。這些幼小植物可以通過浸漬進行完全或部分處理而在移植之前進行保護。優選地,「植物繁殖材料」應當理解為表示種子。

本發明的另一個方面是一種保護取自天然生命周期的植物和/或動物源的天然物質和/或其經加工的形式免受真菌攻擊的方法,該方法包括將協同有效量的組分(A)與(B)和(C)的組合施用至所述植物和/或動物源的天然物質或其經加工的形式。

根據本發明,術語「取自天然生命周期的植物源的天然物質」是指從天然生命周期所收穫並且處於新鮮收穫形式的植物或其部分。這樣的植物源的天然物質的實例為莖、葉、塊莖、種子、果實或穀粒。根據本發明,術語「植物源的天然物質的經加工的形式」被理解為是指修飾加工產生的植物源的天然物質的形式。這樣的修飾加工可以用於將植物源的天然物質轉換成這樣的物質的一種更可儲存的形式(存儲貨物)。這樣修飾加工的實例為預乾燥、溼潤、壓碎、粉碎、研磨、壓縮或焙燒。也落在植物源的天然物質的經加工的形式定義下的是木材,無論為原木形式,例如建築木材、輸電塔和柵欄,或為製成品形式,例如從木材製造的家具或物體。

根據本發明,術語「取自天然生命周期的動物源的天然物質和/或其經加工的形式」被理解為是指動物源的材料例如皮膚、獸皮、革、毛皮、毛髮及類似物。

根據本發明的組合可以預防不利的作用,例如腐敗、褪色或發黴。

一個優選的實施例是一種保護取自天然生命周期的植物源的天然物質和/或其經加工的形式免受真菌攻擊的方法,該方法包括將協同有效量的組分(A)與(B)和(C)的組合施用至所述植物和/或動物源的天然物質或其經加工的形式。

另一個優選實施例是一種保護取自天然生命周期的果實(優選為梨果、核果、漿果和柑橘類水果)和/或它們的經加工的形式的方法,該方法包括將協同有效量的組分(A)與(B)和(C)的組合施用至所述果實和/或它們的經加工的形式。

本發明的這些組合還可以在保護工業材料免受真菌攻擊的領域中使用。根據本發明,術語「工業材料」表示為了在工業上使用而製備的非生命材料。例如,旨在保護其免受真菌攻擊的工業材料可以是膠、漿料(sizes)、紙、板、紡織品、地毯、皮革、木材、建築、漆料、塑料物品、冷卻潤滑劑、水性液壓液以及其他可以被微生物侵染或者分解的材料。可以被微生物的繁殖損害的冷卻和加熱系統、通風和空調系統以及生產設備的部分(例如冷卻水線路)也可以在有待保護的材料之中提及。根據本發明的組合可以預防不利的作用,例如腐敗、褪色或發黴。

本發明的這些組合還可以在保護工藝材料(technical material)免受真菌攻擊的領域中使用。根據本發明,術語「工藝材料」包括紙;地毯;建築;冷卻和加熱系統;通風和空調系統等等。根據本發明的組合可以預防不利的作用,例如腐敗、褪色或發黴。

根據本發明的組合針對以下項是特別有效的:白粉病;銹病;葉斑病類;早疫病和發黴;尤其針對穀類中的殼針孢屬、柄鏽菌屬、白粉菌屬、核腔菌屬以及Tapesia;大豆中的層鏽菌屬;咖啡中的銹病菌屬;玫瑰中的多胞鏽菌屬;馬鈴薯、番茄和瓜類蔬菜中的鏈格孢屬;草皮、蔬菜、向日葵和油菜中的核盤菌屬;藤本植物中的黑腐病、紅火病(red fire)、白粉病、灰黴病以及枯藤病;水果中的灰葡萄孢菌;水果中的鏈核盤菌屬以及水果中的青黴菌屬。

此外,根據本發明的組合針對種子傳播的(seedborne)和土壤傳播(soilborne)的疾病是特別有效的,例如鏈格孢屬、殼二孢屬、灰葡萄孢菌、尾孢屬、麥角菌、禾旋孢腔菌、炭疽菌屬、附球菌屬、禾穀鐮刀菌、串珠鐮刀菌、尖孢鐮刀菌、層出鐮刀菌、茄病鐮刀菌、膠孢鐮刀菌、小麥全蝕病菌(graminis)、長蠕孢屬、雪黴葉枯菌、莖點黴屬、麥類核腔菌、稻梨孢、立枯絲核菌、禾穀絲核菌、核盤菌屬、殼針孢屬、絲黑穗病菌、腥黑粉菌屬、肉孢核瑚菌、隱匿條黑粉菌(Urocystis occulta)、黑粉菌屬或輪枝孢屬;特別是針對穀類,例如小麥、大麥、黑麥或燕麥;玉米;稻;棉花;大豆;草皮;甜菜;油菜;馬鈴薯;豆類作物,例如豌豆、濱豆或鷹嘴豆;以及向日葵的病原菌。

此外,根據本發明的組合針對以下收穫後疾病是特別有效的,例如灰葡萄孢菌、香蕉炭疽菌、新月彎孢黴、半裸鐮刀菌(Fusarium semitecum)、白地黴、褐腐病菌、蘋果褐腐菌、核果鏈核盤菌、梨形毛黴、義大利青黴、離生青黴、指狀青黴或擴展青黴;特別是針對水果,例如梨果(例如蘋果和梨)、核果(例如桃和李子)、柑橘、甜瓜、木瓜、獼猴桃、芒果、漿果(例如草莓)、鱷梨、石榴和香蕉,以及堅果的病原菌。

有待施用的本發明的組合的量將取決於不同因素,例如所使用的化合物;處理的目標(例如像植物、土壤或種子);處理類型(例如像噴灑、灑粉或拌種);處理目的(例如像預防或治療);要控制的真菌類型或施用時間。

已經發現,與具有化學式I的化合物組合使用組分(B)和(C)出人意料地並且大量地可以增強具有化學式I的化合物針對真菌的效果,反之亦然。此外,本發明的方法針對更寬的這樣的真菌的譜是有效的,當單獨使用時,這一方法的活性成分可以對抗這些真菌。

選自表1和表2的具有化學式I的化合物與上述活性成分(B+C)的活性成分混合物包括一種選自表1和表2的化合物以及一種上述活性成分,優選地是處於從1000:1至1:1000的混合比率,尤其是從50:1至1:50,更尤其是處於從20:1至1:20的比率,甚至更尤其從10:1至1:10,非常尤其是從5:1和1:5,尤其優選項是從2:1至1:2的比率給出的,並且從4:1至2:1的比率同樣是優選的,最重要的是處於1:1,或5:1,或5:2,或5:3,或5:4,或4:1,或4:2,或4:3,或3:1,或3:2,或2:1,或1:5,或2:5,或3:5,或4:5,或1:4,或2:4,或3:4,或1:3,或2:3,或1:2,或1:600,或1:300,或1:150,或1:35,或2:35,或4:35,或1:75,或2:75,或4:75,或1:6000,或1:3000,或1:1500,或1:350,或2:350,或4:350,或1:750,或2:750,或4:750的比率。那些混合比率被理解為包括,一方面是重量比,並且還有另一方面是摩爾比。

在本發明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中,選自表1和表2的組分(A)與組分(B)和(C)的混合物的按重量計的比率是4:1至1:4。

在本發明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中,組分(B)與組分(C)的按重量計的比率是從2:1至1:6。

包含選自表1和表2的具有化學式I的化合物以及一種或多種如上所述的活性成分的混合物可以例如以一種單一的「摻水即用」的形式施用,以組合的噴灑混合物(該混合物由這些單一活性成分的單獨配製品構成)(例如一種「桶混製劑」)施用,並且當以一種順序的方式(即,一個在另一個適度短的時期之後,例如幾小時或幾天)施用時組合使用這些單一活性成分來施用。施用選自表1的具有化學式I的化合物和如上所述活性成分的順序對於實施本發明並不是至關重要的。

這種組合的協同活性從以下事實中是明顯的:(A)+(B)+(C)的組合物的殺真菌活性大於(A+B的混合物)與(C)、或(A+C的混合物)與(B)或(A)與(B)與(C)的殺真菌活性之和。

本發明的方法包括將組分(A)與組分(B)與組分(C)的協同有效總量以摻合物或分開地施用至有用植物、其場所或其繁殖材料。

根據本發明的所述組合中的一些具有內吸作用並且可以被用作葉、土壤和種子處理的殺真菌劑。

使用根據本發明的組合,有可能抑制或破壞致植物病的微生物,這些微生物發生於不同有用植物的植物或植物部分(水果、花、葉子、莖、塊莖、根),同時還保護了稍後生長的植物部分免於被致植物病的微生物侵襲。

本發明的組合對於控制在不同的有用植物或其種子中的許多真菌是特別有意義的,尤其是大田作物中,例如馬鈴薯、菸草和甜菜以及小麥、黑麥、大麥、燕麥、稻、玉米、菌苔、棉花、大豆、油菜、豆類作物、向日葵、咖啡、甘蔗、園藝和葡萄種植中的果實以及觀賞植物,在蔬菜(例如黃瓜、豆和葫蘆)中的真菌。

根據本發明的組合是通過優選地以協同有效量的組分(A)與(B)和(C)的組合處理真菌、被真菌攻擊威脅的有用植物、其場所、其繁殖材料、取自天然生命周期的植物和/或動物源的天然物質和/或其經加工的形式、或工業材料而施用。

根據本發明的組合可以在有用植物、其繁殖材料、取自天然生命周期的植物和/或動物源的天然物質和/或其經加工的形式,或工業材料被真菌侵染之前或之後施用。

根據本發明的組合用於控制以下植物疾病是特別有用的:

水果和蔬菜中的鏈格孢屬物種,

豆類作物中的殼二孢屬物種,

草莓、番茄、向日葵、豆類作物、蔬菜以及葡萄中的灰葡萄孢菌,

花生中的花生褐斑病菌,

穀類中的禾旋孢腔菌,

豆類作物中的炭疽菌屬物種,

穀類中的白粉菌屬物種,

瓜類蔬菜中的菊科白粉菌和黃瓜白粉病菌,

穀類和玉米中的鐮刀菌屬物種,

穀類和菌苔中的小麥全蝕病菌(graminis),

玉米、稻和馬鈴薯中的長蠕孢屬物種,

咖啡中的咖啡駝孢鏽菌,

小麥和黑麥中的雪黴葉枯菌物種,

大豆中的層鏽菌屬物種,

穀類、闊葉作物和多年生植物中的柄鏽菌屬物種,

穀類中的假小尾孢屬物種,

玫瑰中的墨西哥多胞鏽菌(Phragmidium mucronatum),

水果中的叉絲單囊殼屬物種,

大麥中的核腔菌屬物種,

稻中的稻梨孢,

大麥中的天鵝膠柱隔孢,

棉花、大豆、穀類、玉米、馬鈴薯、稻以及菌苔中的絲核菌屬物種,

大麥和黑麥中的黑麥喙孢,

菌苔、萵苣、蔬菜以及油菜中的核盤菌屬物種,

穀類、大豆以及蔬菜中的殼針孢屬物種,

玉米中的絲黑穗病菌,

穀類中的腥黑粉菌屬物種,

藤本植物中的葡萄鉤絲殼、葡萄球座菌以及葡萄生擬莖點黴,

黑麥中的條黑粉菌屬,

穀類和玉米中的黑粉菌屬物種,

水果中的黑星菌屬物種,

水果中的鏈核盤菌屬物種,

柑橘和蘋果中的青黴菌物種。

根據本發明的組合在有害生物控制領域中是有預防和/或治療價值的活性成分,即使是以低的施用量施用,它們具有非常有利的殺生物譜並且是溫血物種、魚和植物良好耐受的。根據本發明的這些活性成分(它們的殺昆蟲作用是部分已知的)作用於正常敏感的以及抗性的動物有害生物(例如昆蟲或蜱蟎目的代表)的所有的或個別的發育階段。根據本發明的這些組合的殺昆蟲的或殺蟎的活性可以直接地表現自身,即:例如在蛻皮期間有害生物的破壞,其立即或者在一段時間之後發生;或間接地表現自身,例如減少的產卵和/或孵化率,良好的活性相應於至少50%至60%的破壞率(死亡率)。

上述動物有害生物的實例是:

來自蟎目,例如,

粗腳粉蟎、柑橘癌癭蟎、蘋果鏽蟎、鈍眼蜱屬、銳緣蜱屬、牛蜱屬、短鬚蟎屬、苜蓿苔蟎、上三節癭蟎屬(Calipitrimerus spp.)、皮蟎屬、雞皮刺蟎、鵝耳櫪東方葉蟎、癭蟎屬、璃眼蜱屬、硬蜱屬、草地小爪蟎、鈍緣蜱屬、紅蜘蛛蟎、桔芸鏽蟎、側多食跗線蟎、癢蟎屬、扇頭蜱屬、根嗜蟎屬、疥蟎屬、跗線屬以及四爪蟎屬;

來自蝨目,例如,

血蝨屬、長顎蝨屬、人蝨屬、癭綿蚜屬和根瘤蚜屬;

來自鞘翅目,例如,

金針蟲屬、棉鈴象甲屬、甜菜隱食甲、甜菜脛跳甲、根頸象甲屬、象蟲屬、皮蠹屬、根螢葉甲屬、食植瓢蟲屬、Eremnus spp.(某個屬的昆蟲物種)、馬鈴薯甲蟲、稻水象甲屬、金龜屬、鋸谷盜屬、耳喙象屬(Otiorhynchus spp.)、斑象屬、弧麗金龜屬、蚤跳甲屬、劫根蠹屬、金龜子科、米象屬、麥蛾屬、擬步行蟲屬、擬谷盜屬和斑皮蠹屬;

來自雙翅目,例如,

伊蚊屬、高梁芒蠅、花園毛蚊、紅頭麗蠅、小條實蠅屬、金蠅屬、庫蚊屬、黃蠅屬、寡鬃實蠅屬、黑腹果蠅、廁蠅屬、胃蠅屬、舌蠅屬、皮蠅屬、蝨蠅屬(Hyppobosca spp.)、斑潛蠅屬、綠蠅屬、黑潛蠅屬、家蠅屬、狂蠅屬、癭蚊屬、瑞典麥稈蠅、藜泉蠅、草種蠅屬、蘋果實蠅、蕈蚊屬、螫蠅屬、虻屬、絛蟲屬及大蚊屬;

來自半翅目,例如,

臭蟲屬、可可瘤盲蝽、棉紅蝽屬、美洲蝽屬(Euchistus spp.)、扁盾蝽屬、稻緣蝽屬、綠蝽屬、皮蝽屬(Piesma spp.)、長紅獵蝽屬、可可斑褐盲蝽、黑蝽屬和錐鼻蟲屬;

來自同翅目,例如,

軟毛粉蝨、菜粉蝨、腎圓盾蚧屬、蚜科、蚜屬、圓盾蚧屬、煙粉蝨、蠟蚧屬、褐圓蚧、網籽草葉圓蚧、褐軟蚧、小綠葉蟬屬、蘋果綿蚜、斑葉蟬屬、蠟蛤屬(Gascardia spp.)、灰飛蝨屬、球堅蚧、蠣盾蚧屬、長管蚜屬、瘤蚜屬、黑尾葉蟬屬、褐飛蝨屬、片盾蚧屬、癭綿蚜屬、動性球菌屬、白盾蚧屬、粉蚧屬、木蝨屬、棉蚧(Pulvinaria aethiopica)、笠圓盾蚧屬、縊管蚜屬、黑盔蚧屬、帶葉蟬屬、二叉蚜屬、麥蚜屬(Sitobion spp.)、溫室粉蝨、非洲木蝨和桔矢尖蚧;

來自膜翅目,例如,

頂切葉蟻屬、布切葉白蟻屬、莖葉蜂屬、松葉蜂屬、鋸角葉蜂科、松葉蜂(Gilpinia polytoma)、實葉蜂屬、毛蟻屬、小黃家蟻、新松葉蜂屬、水蟻屬和胡蜂屬;

來自等翅目,例如,

散白蟻屬;

來自鱗翅目,例如,

長翅卷蛾屬、褐帶卷蛾屬、透翅蛾屬(Aegeria spp.)、地夜蛾屬、棉葉蟲、Amylois spp.、黎豆夜蛾、黃卷蛾屬、帶卷蛾屬、丫紋夜蛾屬、玉米楷夜蛾、粉斑螟蛾、桃蛀果蛾、禾草螟屬、捲葉蛾屬、葡萄果蠹蛾、卷葉螟屬、雲卷蛾屬、紋卷蛾屬、鞘蛾屬、大菜螟、蘋果異形小卷蛾、小卷蛾屬、杆草螟屬、蘇丹棉鈴蟲、金剛鑽屬、粉螟屬、花小卷蛾屬、環針單紋蛾、黃毒蛾屬、切夜蛾屬、小食心蟲屬、綠青蟲蛾、實夜蛾屬、菜螟、美國白蛾、番茄蠹蛾、旋紋潛葉蛾、潛葉細蛾屬、葡萄花翅小卷蛾、毒蛾屬、潛蛾屬、幕枯葉蛾屬、甘藍夜蛾、菸草天蛾、秋尺蛾屬、歐洲玉米螟、超小卷蛾屬、褐卷蛾屬、小眼夜蛾、棉紅鈴蟲、馬鈴薯麥蛾、菜粉蝶、粉蝶屬、小菜蛾、芽蛾屬、白禾螟屬、蛀莖夜蛾屬、長鬚卷蛾屬、灰翅夜蛾屬、興透翅蛾屬、異舟蛾屬、捲葉蛾屬、粉紋夜蛾以及巢蛾屬;

來自食毛目,例如,

畜蝨屬(Damalinea spp.)和齧毛蝨屬;

來自直翅目,例如,

蠊屬、小蠊屬、螻蛄屬、馬德拉蜚蠊、飛蝗屬、大蠊屬以及沙漠蝗屬;

來自囓蟲目,例如,

書蝨屬;

來自蚤目,例如,

角葉蚤屬、櫛頭蚤屬和開皇客蚤;

來自纓翅目,例如,

花薊馬屬,褐帶薊馬屬,南非柑桔薊馬,帶薊馬屬,棕櫚薊馬和煙薊馬;

來自纓尾目,例如,

衣魚;

線蟲,例如根結線蟲、莖線蟲以及葉面線蟲;

尤其是異皮線蟲屬,例如甜菜異皮線蟲、燕麥異皮線蟲和三葉草異皮線蟲;球異皮線蟲屬,例如馬鈴薯金線蟲;根結線蟲屬,例如南方根結瘤線蟲和爪哇根結線蟲;穿孔線蟲屬,例如相似穿孔線蟲;短體線蟲屬,例如落選短體線蟲(Pratylenchus neglectans)和穿刺短體線蟲;穿刺線蟲屬,例如半穿刺線蟲(Tylenchulus semipenetrans);長針線蟲屬,毛刺線蟲屬,劍線蟲屬,雙墊刃屬,滑刃線蟲屬和粒線蟲屬;

十字花科植物跳甲(條跳甲屬);

根蛆(地種蠅屬)以及

捲心菜心皮象鼻蟲(莖象甲屬)。

根據本發明的組合可以用於控制,即限制或破壞,出現在農業、園藝和森林中的有用植物上,或在有用植物的器官例如果實、花、葉、莖、塊莖或根上的上述類型的動物有害生物,並且在一些情況下,甚至在較晚的時間點形成的有用植物器官上保持針對這些動物有害生物的保護。

當施用至這些有用植物時,取決於用作組分(B)和(C)的化學品的類別,具有化學式I的化合物是以5g a.i./ha至2000g a.i./ha,特別是10g a.i./ha至1000g a.i./ha,例如50g a.i./ha、75g a.i./ha、100g a.i./ha或200g a.i./ha的比率與1g a.i./ha至5000g a.i./ha,特別是2至2000g a.i./ha,例如100g a.i./ha、250g a.i./ha、500g a.i./ha、800g a.i./ha、1000g a.i./ha、1500g a.i./ha的組分(B)和(C)聯合施用。

在農業實踐中,根據本發明的組合的施用比率取決於所希望的作用的類型,並且典型地是在每公頃從20g至4000g的總組合的範圍內。

當本發明的組合用於處理種子時,每kg種子0.001g至50g的具有化學式I的化合物的比率、優選每kg種子從0.01g至10g,以及每kg種子0.001g至50g的組分(B)的化合物、優選每kg種子從0.01g至10g,這一般是足夠的。

本發明還提供殺真菌組合物,其包括如以上提及的協同有效量的組分(A)與(B)和(C)以及農業上可接受的載體以及任選地一種表面活性劑的組合。在所述組合物中,(A)與(B+C)的重量比優選地是在1000:1與1:1000之間。在本發明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中,在所述組合物中的組分(A)與組分(B)和(C)的混合物的按重量計的比率是4:1至1:4。在本發明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中,在所述組合物中的組分(B)與組分(C)的按重量計的比率是從2:1至1:6。

本發明的組合物可以按任何常規形式使用,例如,以雙包裝(twin pack)的形式、幹種子處理用的粉劑(DS)、種子處理用的乳液(ES)、種子處理用的可流動性濃縮劑(FS)、種子處理用的溶液(LS)、種子處理用的水分散性粉劑(WS)、種子處理用的膠囊懸浮劑(CF)、種子處理用的凝膠(GF)、乳液濃縮劑(EC)、懸浮濃縮劑(SC)、懸浮乳液(SE)、膠囊懸浮劑(CS)、水分散性粒劑(WG)、可乳化性粒劑(EG)、油包水型乳液(EO)、水包油型乳液(EW)、微乳液(ME)、油分散劑(OD)、油溶性流動劑(OF)、油溶性液劑(OL)、可溶性濃縮劑(SL)、超低容量懸浮劑(SU)、超低容量液劑(UL)、母藥(TK)、可分散性濃縮劑(DC)、可溼性粉劑(WP)或與農業上可接受的輔助劑組合的任何技術上可行的配製品形式。

可以常規方式製備這樣的組合物,例如通過混合活性成分與適當的配製惰性劑(稀釋劑、溶劑、填充劑及任選地其他配製成分,例如表面活性劑、殺生物劑、防凍劑、黏著劑、增稠劑及提供輔佐效果的化合物)。還可以在意欲達成長期持續藥效的情況下使用常規緩釋配製品。特別地,有待以噴灑形式,如水分散性濃縮物(例如EC、SC、DC、OD、SE、EW、EO和類似物)、可溼性粉劑及粒劑施用的配製品,可包含表面活性劑例如溼潤劑和分散劑及其他提供輔佐效果的化合物,例如甲醛與萘磺酸鹽、烷芳基磺酸鹽、木質素磺酸鹽、脂肪烷基硫酸鹽及乙氧基化烷基酚和乙氧基化脂肪醇的縮合產物。

使用本發明的組合及稀釋劑,以適合的拌種配製品形式,例如具有對種子的良好黏著性的水性懸浮液或乾粉劑形式,用自身已知的方式將拌種配製品施用至種子。在本領域這樣的拌種配製品是已知的。拌種配製品可以包含單一活性成分或包囊形式的活性成分的組合,例如為緩釋膠囊或微膠囊。

通常,配製品包括按重量計從0.01%至90%的活性成分,從0至20%的農業上可接受的表面活性劑及10%至99.99%的固體或液體配製惰性劑和一種或多種輔助劑,該活性劑是由至少具有化學式I的化合物與組分(B)和(C)一起,以及任選地其他活性劑(特別是殺微生物劑或防腐劑或類似物)組成的。按重量計,組合物的濃縮形式通常包含在約2%與80%之間,優選在約5%與70%之間的活性劑。按重量計,配製品的施用形式可以例如包含從0.01%至20%,優選從0.01%至5%的活性劑。而商用產品將優選被配製為濃縮物,最終使用者將通常使用稀釋的配製品。

接下來的為說明本發明服務的實例中,「活性成分」表示處於特定混合比率的化合物I和組分(B+C)的化合物的混合物。

配製品實例

將該活性成分與這些輔助劑充分混合併且將混合物在一個適當的研磨機中充分研磨,從而獲得了可以用水稀釋而給出所希望的濃度的懸浮液的可溼性粉劑。

將該活性成分與這些輔助劑充分混合併且將混合物在一個適當的研磨機中充分研磨,從而獲得了可以直接用於種子處理的粉劑。

可乳化的濃縮劑

在植物保護中可以使用的具有任何所要求的稀釋的乳液可以通過用水稀釋從這種濃縮劑中獲得。

通過將活性成分與載體混合併且將該混合物在一個合適的研磨機中研磨而獲得即用型塵劑。此類粉劑還可以用於種子的幹敷。

擠出機粒劑

將該活性成分與這些輔助劑混合併且研磨,並且將該混合物用水溼潤。將該混合物擠出並且然後在空氣流中乾燥。

塗覆的粒劑

活性成分(I:化合物(B+C)=1:10) 8%

聚乙二醇(mol.wt.200) 3%

高嶺土 89%

將該精細研磨的活性成分在一個混合器中均勻地施用到用聚乙二醇溼潤的高嶺土上。非塵劑的塗覆粒劑是以這種方式獲得的。

懸浮濃縮劑

將這種精細研磨的活性成分與這些輔助劑充分混合,從而給出一種懸浮濃縮劑,通過用水稀釋可以從該懸浮濃縮劑獲得任何所希望的稀釋度的懸浮液。使用這樣的稀釋物,可以通過噴灑、傾倒或浸漬對活的植物連同植物繁殖材料進行處理並且保護它們免受微生物侵染。

種子處理用的可流動性濃縮劑

將這種精細研磨的活性成分與這些輔助劑充分混合,從而給出一種懸浮濃縮劑,通過用水稀釋可以從該懸浮濃縮劑獲得任何所希望的稀釋度的懸浮液。使用這樣的稀釋物,可以通過噴灑、傾倒或浸漬對活的植物連同植物繁殖材料進行處理並且保護它們免受微生物侵染。

緩釋的膠囊懸浮劑

將具有化學式I的化合物和組分(B+C)的化合物的組合(28份)或這些化合物各自分開地與2份的芳香族溶劑和7份的甲苯二異氰酸酯/聚亞甲基-聚苯基異氰酸酯-混合物(8:1)進行混合。將該混合物在1.2份的聚乙烯醇、0.05份的消泡劑以及51.6份的水的混合物中進行乳化直至達到所希望的顆粒尺寸。向這一乳液中添加2.8份的1,6-己二胺在5.3份的水中的混合物。將該混合物攪拌直至聚合反應完成。

將獲得的膠囊懸浮劑通過添加0.25份的增稠劑以及3份的分散劑進行穩定。該膠囊懸浮劑配製品包含28%的活性成分。該介質膠囊的直徑是8微米-15微米。

在適合用於此目的的一種裝置中將產生的配製品作為水性懸浮劑施用到種子。

生物學實例

在孔板中的液體培養試驗:

將一種真菌的菌絲體片段或分生孢子懸浮液(從該真菌的液體培養物新鮮製備或從低溫儲存物製備)直接混入營養肉湯中。將試驗化合物的DMSO溶液(max.10mg/ml)用0.025%的吐溫20稀釋50倍,並且將10μl的這種溶液用移液管移到一個微量滴定板(96孔規格)中。然後將包含該真菌孢子/菌絲體片段的營養肉湯添加到其中,從而給出該試驗化合物的終濃度。將這些試驗板在黑暗中在24℃和96%rh進行孵育。取決於病害系統,2-4天之後通過光度法和觀察法測定真菌生長的抑制,並且計算相對於未處理對照的抗真菌活性百分比。

茄鏈格孢菌/液體培養:

將來自低溫儲存物的真菌分生孢子直接混入營養肉湯(PDB(馬鈴薯葡萄糖肉湯))中。在將測試化合物的(DMSO)溶液置於微量滴定板(96孔規格)中以後,添加含有真菌孢子的營養肉湯。將這些測試板在24℃培育並且在施用之後2-3天通過光度法和觀察法測定對生長的抑制。

灰葡萄孢菌(Botryotinia fuckelian,Botrytis cinerea)/液體培養:

將來自低溫儲存物的真菌分生孢子直接混入營養肉湯(Vogels(沃格爾)肉湯)中。在將測試化合物的(DMSO)溶液置於微量滴定板(96孔規格)中以後,添加含有真菌孢子的營養肉湯。將這些測試板在24℃培育並且在施用之後3天通過光度法和觀察法測定對生長的抑制。

大刀鐮刀菌/液體培養:

將來自低溫儲存物的真菌分生孢子直接混入營養肉湯(PDB(馬鈴薯葡萄糖肉湯))中。在將測試化合物的(DMSO)溶液置於微量滴定板(96孔規格)中以後,添加含有真菌孢子的營養肉湯。將這些測試板在24℃培育並且在施用之後3天通過光度法和觀察法測定對生長的抑制。

小麥全蝕病菌/液體培養:

將來自低溫儲存物的菌絲體片段直接混入營養肉湯(PDB(馬鈴薯葡萄糖肉湯))中。在將測試化合物的(DMSO)溶液置於微量滴定板(96孔規格)中以後,添加含有真菌孢子的營養肉湯。將這些測試板在24℃培育並且在施用之後3-4天通過光度法和觀察法測定對生長的抑制。

雪腐明梭孢(雪黴葉枯菌)/液體培養:

將來自低溫儲存物的真菌分生孢子直接混入營養肉湯(PDB(馬鈴薯葡萄糖肉湯))中。在將測試化合物的(DMSO)溶液置於微量滴定板(96孔規格)中以後,添加含有真菌孢子的營養肉湯。將這些測試板在24℃培育並且在施用之後3-4天通過光度法和觀察法測定對生長的抑制。

禾生球腔菌(小麥殼針孢)/液體培養:

將來自低溫儲存物的真菌分生孢子直接混入營養肉湯(PDB(馬鈴薯葡萄糖肉湯))中。在將測試化合物的(DMSO)溶液置於微量滴定板(96孔規格)中以後,添加含有真菌孢子的營養肉湯。將這些測試板在24℃培育並且在施用之後4天通過光度法和觀察法測定對生長的抑制。

水稻枯紋病菌(立枯絲核菌)/液體培養:

將新培養的真菌液體培養物中的菌絲體片段直接混入營養肉湯(PDB(馬鈴薯葡萄糖肉湯))中。在將測試化合物的(DMSO)溶液置於微量滴定板(96孔規格)中以後,添加含有真菌材料的營養肉湯。將這些測試板在24℃培育並且在施用之後3-4天通過光度法和觀察法測定對生長的抑制。

在下表中示出了結果。

表B1:

這些縮寫定義如下:

1.001=化合物編號1.001

STL=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

IZM=異哌拉贊

B1.1:小麥全蝕病菌:

B1.2:茄鏈格孢菌:

B1.3:雪腐明梭孢:

表B1.4:立枯絲核菌:

表B1.5:小麥殼針孢:

表B2:

這些縮寫定義如下:

1.001=化合物編號1.001

STL=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

DFZ=苯醚甲環唑

B2.1:小麥全蝕病菌

B2.2:茄鏈格孢菌:

B2.3:雪腐明梭孢:

表B3:

這些縮寫定義如下:

1.001=化合物編號1.001

STL=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

AZ=嘧菌酯

B3.1:小麥全蝕病菌

B3.2:茄鏈格孢菌:

B3.3:大刀鐮刀菌:

B3.4:雪腐明梭孢:

B3.5:小麥殼針孢:

表B4:

這些縮寫定義如下:

1.001=化合物編號1.001

STL=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

PTC=丙硫菌唑

B4.1:小麥全蝕病菌

B4.2:茄鏈格孢菌:

B4.3:雪腐明梭孢:

表B5:

這些縮寫定義如下:

1.001=化合物編號1.001

STL=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

TCZ=戊唑醇

B5.1:小麥全蝕病菌

B5.2:茄鏈格孢菌:

B5.3:大刀鐮刀菌:

B5.4:雪腐明梭孢:

B5.5:立枯絲核菌:

B5.6:小麥殼針孢:

表B6:

這些縮寫定義如下:

1.001=化合物編號1.001

STL=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

PYS=唑菌胺酯

B6.1:小麥全蝕病菌

B6.2:茄鏈格孢菌:

B6.3:雪腐明梭孢:

B6.4:小麥殼針孢:

表B7:

這些縮寫定義如下:

1.001=化合物編號1.001

STL=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

TFS=肟菌酯

B7.1:小麥全蝕病菌

B7.2:茄鏈格孢菌:

B7.3:大刀鐮刀菌:

B7.4:立枯絲核菌:

B7.5:小麥殼針孢:

表B8:

這些縮寫定義如下:

1.001=化合物編號1.001

STL=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

FDL=咯菌腈

B8.1:小麥全蝕病菌

B8.2:茄鏈格孢菌:

B8.3:大刀鐮刀菌:

表B9:

這些縮寫定義如下:

1.001=化合物編號1.001

STL=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

CPL=嘧菌環胺

B9.1:小麥全蝕病菌

B9.2:茄鏈格孢菌:

B9.3:立枯絲核菌:

表B10:

這些縮寫定義如下:

1.001=化合物編號1.001

STL=具有化學式VII的化合物

FLN=氟啶胺

B10.1:小麥全蝕病菌

B10.2:茄鏈格孢菌:

B10.3:雪腐明梭孢:

B10.4:立枯絲核菌:

表B11:

這些縮寫定義如下:

1.001=化合物編號1.001

IZM=異哌拉贊

DFZ:苯醚甲環唑

B11.1:小麥全蝕病菌:

B11.2:茄鏈格孢菌:

B11.3:雪腐明梭孢:

B11.4:立枯絲核菌:

表B12:

這些縮寫定義如下:

1.001=化合物編號1.001

IZM=異哌拉贊

AZO:嘧菌酯

B12.1:小麥全蝕病菌:

B12.2:茄鏈格孢菌:

B12.3:雪腐明梭孢:

B12.4:立枯絲核菌:

表B13:

這些縮寫定義如下:

1.001=化合物編號1.001

IZM=異哌拉贊

PTC:丙硫菌唑

B13.1:茄鏈格孢菌:

B13.2:雪腐明梭孢:

B13.3:立枯絲核菌:

表B14:

這些縮寫定義如下:

1.001=化合物編號1.001

IZM=異哌拉贊

TCZ:戊唑醇

B14.1:小麥全蝕病菌:

B14.2:茄鏈格孢菌:

B14.3:雪腐明梭孢:

B14.4:立枯絲核菌:

表B15:

這些縮寫定義如下:

1.001=化合物編號1.001

IZM=異哌拉贊

PYS:唑菌胺酯

B15.1:茄鏈格孢菌:

B15.2:雪腐明梭孢:

B15.3:立枯絲核菌:

表B16:

這些縮寫定義如下:

1.001=化合物編號1.001

IZM=異哌拉贊

TFS:肟菌酯

B16.1:小麥全蝕病菌:

B16.2:茄鏈格孢菌:

B16.3:大刀鐮刀菌:

B16.4:雪腐明梭孢:

B16.5:立枯絲核菌:

表B17:

這些縮寫定義如下:

1.001=化合物編號1.001

IZM=異哌拉贊

FDL:咯菌腈

B17.1:茄鏈格孢菌

B17.2:大刀鐮刀菌:

B17.3:雪腐明梭孢:

B17.4:立枯絲核菌:

表B18:

這些縮寫定義如下:

1.001=化合物編號1.001

IZM=異哌拉贊

CPL:嘧菌環胺

B18.1:茄鏈格孢菌

B18.2:雪腐明梭孢:

B18.3:立枯絲核菌:

B18.4:小麥殼針孢:

表B19:

這些縮寫定義如下:

1.001=化合物編號1.001

IZM=異哌拉贊

FLN:氟啶胺

B19.1:小麥全蝕病菌:

B19.2:茄鏈格孢菌:

B19.3:雪腐明梭孢:

表B20:

這些縮寫定義如下:

1.001=化合物編號1.001

DFZ=苯醚甲環唑

AZO:嘧菌酯

B20.1:小麥全蝕病菌:

B20.2:雪腐明梭孢:

B20.3:立枯絲核菌:

B20.4:小麥殼針孢:

表B21:

這些縮寫定義如下:

1.001=化合物編號1.001

DFZ=苯醚甲環唑

PTC=丙硫菌唑

B21.1:立枯絲核菌:

表B22:

這些縮寫定義如下:

1.001=化合物編號1.001

DFZ=苯醚甲環唑

TCZ=戊唑醇

B22.1:雪腐明梭孢:

表B23:

這些縮寫定義如下:

1.001=化合物編號1.001

DFZ=苯醚甲環唑

PYS=唑菌胺酯

B23.1:雪腐明梭孢:

表B24:

這些縮寫定義如下:

1.001=化合物編號1.001

DFZ=苯醚甲環唑

TFS=肟菌酯

B24.1:茄鏈格孢菌

B24.2:雪腐明梭孢:

B24.3:灰葡萄孢菌:

表B25:

這些縮寫定義如下:

1.001=化合物編號1.001

DFZ=苯醚甲環唑

FDL=咯菌腈

B25.1:大刀鐮刀菌

B25.2:灰葡萄孢菌

表B26:

這些縮寫定義如下:

1.001=化合物編號1.001

DFZ=苯醚甲環唑

CPL=嘧菌環胺

B26.1:茄鏈格孢菌

B26.2:大刀鐮刀菌

表B27:

這些縮寫定義如下:

1.001=化合物編號1.001

DFZ=苯醚甲環唑

FLN=氟啶胺

B27.1:大刀鐮刀菌

B27.2:雪腐明梭孢

B27.3:灰葡萄孢菌

表B28:

這些縮寫定義如下:

1.001=化合物編號1.001

AZ=嘧菌酯

PTC=丙硫菌唑

B28.1:小麥全蝕病菌(graminis)

B28.2:茄鏈格孢菌

B28.3:大刀鐮刀菌

B28.4:雪腐明梭孢

表B29:

這些縮寫定義如下:

1.001=化合物編號1.001

AZ=嘧菌酯

TCZ=戊唑醇

B29.1:小麥全蝕病菌(graminis)

B29.2:雪腐明梭孢

B29.3:小麥殼針孢

表B30:

這些縮寫定義如下:

1.001=化合物編號1.001

AZ=嘧菌酯

PYS=唑菌胺酯

B30.1:小麥全蝕病菌(graminis)

B30.2:茄鏈格孢菌

B30.3:大刀鐮刀菌

B30.4:雪腐明梭孢

表B31:

這些縮寫定義如下:

1.001=化合物編號1.001

AZ=嘧菌酯

TFS=肟菌酯

B31.1:小麥全蝕病菌(graminis)

B31.2:茄鏈格孢菌

B31.3:大刀鐮刀菌

B31.4:雪腐明梭孢

B31.5:小麥殼針孢

B31.6:灰葡萄孢菌

表B32:

這些縮寫定義如下:

1.001=化合物編號1.001

AZ=嘧菌酯

FDL=咯菌腈

B32.1:小麥全蝕病菌(graminis)

B32.2:茄鏈格孢菌

B32.3:大刀鐮刀菌

B32.4:立枯絲核菌

B32.5:灰葡萄孢菌

表B33:

這些縮寫定義如下:

1.001=化合物編號1.001

AZ=嘧菌酯

CPL=嘧菌環胺

B33.1:小麥全蝕病菌(graminis)

B33.2:茄鏈格孢菌

B33.3:雪腐明梭孢

表B34:

這些縮寫定義如下:

1.001=化合物編號1.001

AZ=嘧菌酯

FLN=氟啶胺

B34.1:小麥全蝕病菌(graminis)

B34.2:雪腐明梭孢

B34.3:小麥殼針孢

B34.4:灰葡萄孢菌

表B35:

這些縮寫定義如下:

1.001=化合物編號1.001

PTC=丙硫菌唑

TCZ=戊唑醇

B35.1:小麥全蝕病菌(graminis)

B35.2:茄鏈格孢菌

B35.3:大刀鐮刀菌

B35.4:雪腐明梭孢

表B36:

這些縮寫定義如下:

1.001=化合物編號1.001

PTC=丙硫菌唑

PYS=唑菌胺酯

B36.1:小麥全蝕病菌(graminis)

B36.2:大刀鐮刀菌

B36.3:雪腐明梭孢

表B37:

這些縮寫定義如下:

1.001=化合物編號1.001

PTC=丙硫菌唑

TFS=肟菌酯

B37.1:大刀鐮刀菌

B37.2:雪腐明梭孢

表B38:

這些縮寫定義如下:

1.001=化合物編號1.001

PTC=丙硫菌唑

FDL=咯菌腈

B38.1:茄鏈格孢菌

B38.2:大刀鐮刀菌

B38.3:灰葡萄孢菌

表B39:

這些縮寫定義如下:

1.001=化合物編號1.001

PTC=丙硫菌唑

CPL=嘧菌環胺

B39.1:雪腐明梭孢

B39.2:小麥殼針孢

B39.3:灰葡萄孢菌

表B40:

這些縮寫定義如下:

1.001=化合物編號1.001

PTC=丙硫菌唑

FLN=氟啶胺

B40.1:茄鏈格孢菌

B40.2:雪腐明梭孢

B40.3:小麥殼針孢

B40.4:灰葡萄孢菌

表B41:

這些縮寫定義如下:

1.001=化合物編號1.001

TCZ=戊唑醇

PYS=唑菌胺酯

B41.1:茄鏈格孢菌

B41.2:雪腐明梭孢

B41.3:灰葡萄孢菌

表B42:

這些縮寫定義如下:

1.001=化合物編號1.001

TCZ=戊唑醇

TFS=肟菌酯

B42.1:茄鏈格孢菌

B42.2:大刀鐮刀菌

B42.3:立枯絲核菌

B42.4:小麥殼針孢

B42.5:灰葡萄孢菌

表B43:

這些縮寫定義如下:

1.001=化合物編號1.001

TCZ=戊唑醇

FDL=咯菌腈

B43.1:茄鏈格孢菌

B43.2:大刀鐮刀菌

B43.3:雪腐明梭孢

B43.4:灰葡萄孢菌

表B44:

這些縮寫定義如下:

1.001=化合物編號1.001

TCZ=戊唑醇

CPL=嘧菌環胺

B44.1:茄鏈格孢菌

B44.2:雪腐明梭孢

表B45:

這些縮寫定義如下:

1.001=化合物編號1.001

TCZ=戊唑醇

FLN=氟啶胺

B45.1:茄鏈格孢菌

B45.2:雪腐明梭孢

B45.3:灰葡萄孢菌

表B46:

這些縮寫定義如下:

1.001=化合物編號1.001

PYS=唑菌胺酯

TFS=肟菌酯

B46.1:茄鏈格孢菌

B46.2:雪腐明梭孢

B46.3:小麥殼針孢

B46.4:灰葡萄孢菌

表B47:

這些縮寫定義如下:

1.001=化合物編號1.001

PYS=唑菌胺酯

FDL=咯菌腈

B47.1:茄鏈格孢菌

B47.2:小麥殼針孢

B47.3:灰葡萄孢菌

表B48:

這些縮寫定義如下:

1.001=化合物編號1.001

PYS=唑菌胺酯

CPL=嘧菌環胺

B48.1:茄鏈格孢菌

B48.2:大刀鐮刀菌

B48.3:雪腐明梭孢

B48.4:立枯絲核菌

B48.5:小麥殼針孢

B48.6:灰葡萄孢菌

表B49:

這些縮寫定義如下:

1.001=化合物編號1.001

PYS=唑菌胺酯

FLN=氟啶胺

B49.1:雪腐明梭孢

B49.2:灰葡萄孢菌

表B50:

這些縮寫定義如下:

1.001=化合物編號1.001

TFS=肟菌酯

FDL=咯菌腈

B50.1:大刀鐮刀菌

B50.2:雪腐明梭孢

B50.3:立枯絲核菌

B50.4:小麥殼針孢

B50.5:灰葡萄孢菌

表B51:

這些縮寫定義如下:

1.001=化合物編號1.001

TFS=肟菌酯

CPL=嘧菌環胺

B51.1:大刀鐮刀菌

B51.2:雪腐明梭孢

B51.3:小麥殼針孢

表B52:

這些縮寫定義如下:

1.001=化合物編號1.001

TFS=肟菌酯

FLN=氟啶胺

B52.1:茄鏈格孢菌

B52.2:大刀鐮刀菌

B52.3:雪腐明梭孢

B52.4:灰葡萄孢菌

表B53:

這些縮寫定義如下:

1.001=化合物編號1.001

FDL=咯菌腈

CPL=嘧菌環胺

B53.1:大刀鐮刀菌

B53.2:雪腐明梭孢

B53.3:灰葡萄孢菌

表B54:

這些縮寫定義如下:

1.001=化合物編號1.001

FDL=咯菌腈

FLN=氟啶胺

B54.1:茄鏈格孢菌

B54.2:大刀鐮刀菌

B54.3:雪腐明梭孢

B54.4:灰葡萄孢菌

表B55:

這些縮寫定義如下:

1.001=化合物編號1.001

CPL=嘧菌環胺

FLN=氟啶胺

B55.1:茄鏈格孢菌

B55.2:大刀鐮刀菌

B55.3:雪腐明梭孢

B55.4:小麥殼針孢

B55.5:灰葡萄孢菌

同类文章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包括敞開式箱體和前攝影蓋,在箱體頂部設有移動式光源盒,在箱體底部設有LED脫影板,LED脫影板放置在底板上;移動式光源盒包括上蓋,上蓋內設有光源,上蓋部設有磨沙透光片,磨沙透光片將光源封閉在上蓋內;所述LED脫影

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與流程

本發明涉及通信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背景技術:在寬帶碼分多址(WCDMA,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系統頻分復用(FDD,FrequencyDivisionDuplex)模式下,為了進行異頻硬切換、FDD到時分復用(TDD,Ti

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檯曆,尤其涉及一種既顯示月曆、又能插入照片的個性化檯曆,屬於生活文化藝術用品領域。背景技術::公知的立式檯曆每頁皆由月曆和畫面兩部分構成,這兩部分都是事先印刷好,固定而不能更換的。畫面或為風景,或為模特、明星。功能單一局限性較大。特別是畫

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視頻信號處理領域,特別是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背景技術: Mpeg標準是由運動圖像專家組(Moving Picture Expert Group,MPEG)開發的用於視頻和音頻壓縮的一系列演進的標準。按照Mpeg標準,視頻圖像壓縮編碼後包

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的製作方法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背景技術:熱塑性複合材料與傳統熱固性複合材料相比其具有較好的韌性和抗衝擊性能,此外其還具有可回收利用等優點。熱塑性塑料在液態時流動能力差,使得其與纖維結合浸潤困難。環狀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bt)是一種環狀預聚物,該材料力學性能差不適合做纖

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一種PE滾塑儲槽一、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PE滾塑儲槽,主要用於化工、染料、醫藥、農藥、冶金、稀土、機械、電子、電力、環保、紡織、釀造、釀造、食品、給水、排水等行業儲存液體使用。二、 背景技術 目前,化工液體耐腐蝕貯運設備,普遍使用傳統的玻璃鋼容

釘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釘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釘,尤其涉及一種可提供方便拔除的鐵(鋼)釘。背景技術:考慮到廢木材回收後再加工利用作業的方便性與安全性,根據環保規定,廢木材的回收是必須將釘於廢木材上的鐵(鋼)釘拔除。如圖1、圖2所示,目前用以釘入木材的鐵(鋼)釘10主要是在一釘體11的一端形成一尖

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醫療器械,具體地說是ー種直流氧噴裝置。背景技術:臨床上的放療過程極易造成患者的局部皮膚損傷和炎症,被稱為「放射性皮炎」。目前對於放射性皮炎的主要治療措施是塗抹藥膏,而放射性皮炎患者多伴有局部疼痛,對於止痛,多是通過ロ服或靜脈注射進行止痛治療

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屬於機械領域。背景技術::閥門作為流體控制裝置應用廣泛,手輪傳動的閥門使用比例佔90%以上。國家標準中提及手輪所起作用為傳動功能,不作為閥門的運輸、起吊裝置,不承受軸向力。現有閥門

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背景技術:1-本發明所屬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其中的管狀容器被放在循環於配送鏈上的文檔匣或託架裝置中。本發明特別適用於,然而並非僅僅專用於,對引入自動分析系統的血液樣本試管之類的自動識別。本發明還涉及專為實現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