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發動機水箱後置消聲器的製作方法
2023-10-11 22:11:39

本實用新型涉及發動機排氣降噪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發動機水箱後置消聲器。
背景技術:
如圖1所示為目前現有技術中用於發動機的消聲器, 1ˊ為進氣口,2ˊ為出氣口,採用一側端板上設置進氣口、另一側端板上設置出氣口的直進直出式,正因採用這種結構導致其尺寸、體積較大,只能安裝於發動機的上方空間,而在對於有些對高度、空間有限制的項目時,消聲器的尺寸、體積過大會發生無法安裝的情況,為了匹配受限制的狹小安裝空間而改變消聲器的尺寸進行製造,卻會降低消聲器的降噪性能。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以上提到的問題,本申請提供一種安裝方便和降噪效果好的發動機水箱後置消聲器,其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發動機水箱後置消聲器,包括筒體,所述筒體的內腔通過隔板分割為第一消音室和第二消音室,所述筒體的一側端板上設有連通第一消音室的排氣口,在排氣口的同一側的筒體上設有連通第一消音室的進氣口,所述筒體的內腔內還設有貫穿第一消音室並連接排氣口和第二消音室的內管,所述隔板上設有多個環繞內管的連通第一消音室和第二消音室的透氣管。
作為優選,所述透氣管為在同一圓周上等距排列環繞內管設置。
作為優選,所述筒體的內壁和內管的外壁上還設有吸音裝置,所述吸音裝置為吸音塗層或吸音棉。
作為優選,所述的進氣口、排氣口分別連接有法蘭。
作為優選,所述筒體上還設有連通第二消音室的排水堵頭。
依據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改變現有的直進直出式消聲器結構,將消聲器設計成端進直出式結構,排氣口設於筒體的一側端板,進氣口設於靠近排氣口的筒體上,發動機的尾氣從消聲器的進氣口直接進入,在消聲器的內部通過第一消音室、第二消音室進行消聲,並最終將氣流引回至同側的排氣口進行尾氣排放,當遇到有些對高度、空間有限制的項目時,可將消聲器豎直安裝於發動機的水箱後,大大降低了因為空間限制而帶來安裝不便和降噪要求不達標的困擾。
附圖說明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為現有技術的發動機消聲器;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3的A-A向剖面圖。
其中,1ˊ、進氣口;2ˊ、出氣口;1、筒體;11、端板;2、隔板;3、第一消音室;4、第二消音室;5、排氣口;6、進氣口;7、內管;8、透氣管;9、吸音裝置;10、法蘭;12、排水堵頭。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圖2、圖3所示,一種發動機水箱後置消聲器,包括筒體1,所述筒體1的內腔通過隔板2分割為第一消音室3和第二消音室4,所述筒體1的一側端板11上設有連通第一消音室3的排氣口5,在排氣口5的同一側的筒體1上設有連通第一消音室3的進氣口6,所述筒體1的內腔內還設有貫穿第一消音室3並連接排氣口5和第二消音室4的內管7,所述隔板2上設有多個環繞內管7且連通第一消音室3和第二消音室4的透氣管8。每個透氣管8都有自己的固有頻率,當包含各種頻率成分的聲波通過進氣口6進入第一消音室3後,只有在透氣管8固有頻率附近的聲波才能通過透氣管8,不能通過透氣管8的聲波只能在第一消音室3中來回反射直至衰弱消失,通過透氣管8達到空間瞬間增大的第二消音室4的剩下聲波在第二消音室4內發生各種幹涉、衝擊、反射等,聲波能量大大減弱,最終通過內管7、排氣口5而排出,其降噪效果明顯,另外本消聲器採用排氣口5設於筒體1的一側端板11、進氣口6設於靠近排氣口5的筒體1上的端進直出式結構,當遇到有些對高度、空間有限制的項目時,可通過進氣口6連接發動機的方式將消聲器豎直安裝於發動機的水箱後,大大降低了空間限制而解決不能安裝的問題。
如圖4所示,作為優選,所述透氣管8為在同一圓周上等距排列環繞內管7設置。
作為優選,所述筒體1的內壁和內管7的外壁上還設有吸音裝置9,所述吸音裝置9為吸音塗層或吸音棉。通過設置吸音棉或吸音塗層等吸音裝置9,可輔助第一消音室3、第二消音室4增強消聲器的吸音降噪效果,吸音降噪效果更好。
如圖2所示,作為優選,所述的進氣口6、排氣口5分別連接有法蘭10。在進氣口6、排氣口5分別設置法蘭10方便本消聲器與發動機或其他設備固定連接。
如圖3所示,作為優選,所述筒體1上還設有連通第二消音室4的排水堵頭12。長期使用,會有發動機排氣中的冷凝水和從排氣口5進入消聲器的水蒸氣堆積在第二消音室4內,從而影響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效果,通過排水堵頭12可及時排出第二消音室4內的積水。
以上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闡述,只是用於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並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對於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思想,還可以做出若干簡單推演、變形或替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