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巴爾扎克的《高老頭》讀後感600字

2023-10-12 02:14:09

  《高老頭》,這部小說出自19世紀法國偉大的批評現實主義作家巴爾扎克,這部小說也屬於批評現實小說類型。下面是整理提供的讀後感範文,供大家參考。

  《高老頭》讀後感_篇1

  讀完《高老頭》這本書,我的第一感觸是:多麼可憐的父親啊,多麼可悲的現實啊!而書後的幾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是——「人間的真情,美好的愛情,父母的親情……這一切的一切在赤裸裸的金錢面前顯得是那樣蒼白無力。」是的,在19世紀上半期的巴黎社會中,人與人的那種金錢關係實在是太普遍了。這令我們感到多麼的悲哀啊!

  《高老頭》這本書,以巴黎社會為背景描繪出一幅資本主義的金錢社會百醜圖,是資本階級的真實寫照。書中寫出了這麼一個故事——一個父親(高老頭)高裡奧把畢生的心血傾注在了兩個女兒身上,但最終卻因為貧窮,被女兒拋棄,直到臨死兩個女兒誰也不願來看自己的父親,帶著遺憾病死在醫院黑暗的病房裡。在父親下葬那天,連塊埤也是兩個大學生當了手錶資助的。他以前是那麼富有,可結局卻如此的悲慘。

  高老頭的父愛,讓兩個女兒踏入上流社會,卻也正是由於他的溺愛,使兩個女兒拋棄了他。「6點鐘,高老頭遺體下了墓穴,周圍站著女兒家中的管事。拉斯蒂涅出錢買來的簡短祈禱詞剛念完,那些關事便與神父消失得無影無蹤。」即使在高老頭的葬禮上,他的女兒也沒來看他一眼。可憐的高老頭!還有他那可憐的父愛,在燦爛奪目的金錢面前,實在是太微不足道了,最終也只能折服在金錢腳下。

  有人說,高老頭的女兒太可惡了。但我認為,如果高老頭對女兒的愛轉化為教育而不是寵愛,那么女兒現在應該懂得珍惜父愛,應該懂得如何善良、真誠待人。然而,許多人忽視了一點,那就是一個心地善良、毫無城府的人能在上流社會中立住足嗎?

  高老頭的遭遇是許多當時社會中人們的一個最真實的縮影。他的結局是法國貴族社會失去人性的一種殺戳。他生前的光輝帶著痛苦與回憶,永遠藏在那座孤獨的墳墓中……

  而文章的另一位主人公,高老頭唯一的朋友,那個原本正直善良的拉斯蒂涅,後來也因禁不住上流社會和金錢的誘惑,蛻化成不顧一切去弄錢的野心家。「他看著墳墓,灑下了年輕人最後一滴眼淚。這是神聖的感情在一個純潔心中逼出來的眼淚,一滴剛落地便立即飛到天上的眼淚。」這滴眼淚在那個金錢社會中是多麼難能可貴。可是在這滴真誠的眼淚過後,「他貪婪的目光停留在旺多姆廣場的柱子和安伐裡特宮的穹頂之間,那裡便是上流社會的區域。面對這個喧囂的蜂窩,他眼中熠熠放光,似乎要把那裡的蜜汁一口吮盡。」即將上演的又是金錢之間的交易和為了金錢不顧一切出賣自己的種種悲劇。對於現在,過去的那個巴黎社會已不復存在。但其實,它那時種種的一切,仍潛伏在現在這個社會中。對於拉斯蒂涅,我不禁感嘆:人啊,為什麼那麼經不起誘惑呢?我想這與人的本性有關吧!

  《高老頭》這本書使我真正了解到:擁有權力獲得利益只能帶來片刻的歡愉,不是永久。我們應該學會主宰金錢而不是被金錢主宰。並且,在做每一件事前,都問問自己的良心,因為如果你一不小心出賣了他,那麼良心的譴責將讓你得不到好下場。再者,作為父母,對兒女的愛要適當,不能過分寵愛。

  《高老頭》讀後感_篇2

  這些天,我與父母共同閱讀了19世紀的法國現實主義作家巴爾扎克所著的《高老頭》,感觸很大。這部偉大的作品深刻揭示了當時法國社會的黑暗現實以及人與人之冷酷的金錢關係,讀來讓人震撼,同時也為巴爾扎克對社會的深刻揭露而慨嘆。

  故事發生在波旁王朝復闢時期的巴黎。主人公就是高裡奧老頭和拉斯蒂涅,此外還包括伏脫和鮑賽昂夫人。這四個人各自有著不同的經歷,卻從不同角度反映出一個共同的社會現象——金錢對社會的決定性作用,它誘人墮落,它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冷酷無情,它導演出一幕又一幕的人間悲劇。高裡奧原是麵粉商。大革命時期,他趁災荒年搞囤積,大發了一筆橫財。為了讓兩個女兒攀上一門好親事,他把自己大部分財產分給了她們。可是,兩個女兒眼裡只有錢,不過兩年,就把父親從自家趕出來,可憐的高老頭不得不去租住破舊的公寓。20年間,他把自己的心血和財產都給了兩個女兒,可最終卻像被榨乾了的檸檬殼一樣被女兒們丟棄。直到死,兩個女兒為參加舞會都不願見自己父親最後一面,讓他含恨而終。這樣的社會,哪兒還存在道德理想?金錢才是全社會的統治者,得之者勝,失之者敗。而作品另一個主人公拉斯蒂涅,更是經歷了一個墮落的過程。在上層社會和下層社會生活所形成的強烈對比之下,他的性格慢慢發生了變化,貧富差距不斷刺激著他的欲望,最後抵不住金錢的誘惑,走上了資產階級野心家的道路。作品中所描寫的這些世態炎涼,讓人驚嘆,促人深思。

  誰能夠說當今社會不存在這樣的事實?多少人一旦走向社會,就禁不起金錢和各種利益的引誘,最終充當了金錢的奴隸。貪汙受賄,敲詐勒索,偷盜搶劫……不都是為了錢嗎?可是最後落得什麼下場呢?不過是整天的恐慌,度日如年,最終還要面對陰暗的牢籠,遭世人唾罵。為什麼我們總是如此不小心,落入了金錢的圈套呢?為什麼要被它牽著鼻子走呢?難道我們就不能主宰錢財嗎?能!當然能。「錢不是萬惡之源,只有當你過分地,自私地,貪婪地愛它時,它才是萬惡之源。」可見只要堅持正確的人生觀,正視錢財,堂堂正正地做人,就不會陷入金錢的泥沼。

  我們不應當對生活過於苛求,應該珍惜好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對於錢,更應該有清醒的認識,其實我們擁有的最大財富在於擁有絢麗多彩的生命,認識到這點,我們才會活得更加坦蕩,更加快樂。

  《高老頭》讀後感_篇3

  最近幾天,品讀了巴爾扎克的《高老頭》。跟大部分人一樣,我對高老頭的遭遇表示深切的同情,對其兩個女兒的所作所為痛恨不已!可憐的高老頭,傾其所有的愛於其女,最終卻落個分文不剩,連入殮的屍衣的錢都沒有的悲劇下場!多麼可笑!這些,讓我難以忘記。

  大革命時期,依靠大饑荒成為暴發戶的高老頭,在妻子死後,把全部的愛傾注到了兩個女兒身上,想方設法滿足她們的一切欲望。後來,他把財產平分成兩份,給了每人八十萬法郎的嫁資。金錢換來了如意的婚事:大女兒阿娜斯大齊嫁給特•雷斯多伯爵,進入了貴族社會;小女兒但斐娜找了銀行家紐沁根作丈夫,成了闊太太。結婚之初,高老頭還是女兒家的座上客,但後來竟被女婿們攆出家門,只好住進了破破爛爛的伏蓋公寓。

  兩個女兒偶爾也會光顧父親的居所,可目的是利用父女關係,不斷榨取父親僅有的財產。在兩個女兒的輪番搜刮下,高老頭當盡賣絕,一文不值,從公寓裡最好的二樓搬到了最破敗的四樓,並在那裡貧病交加。

  高老頭之死正是這幕家庭慘劇的高潮。他臨死時想見女兒最後一面,然而,不管他怎樣哭天喊地,女兒還是沒來。這時,高老頭才悟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殘酷真理:「錢可以買到一切,買到女兒。」他終於含恨而死。

  讀完《高老頭》,我掩書而思......

  世界上有多少個阿娜斯大齊和但斐娜,有多少棄父母於不顧的不孝子女!如:八旬老母在母親節被養女驅逐出門;臺灣一名60多歲的老翁遭棄養,窩居在一個3平米的小棚屋裡。當他撥通女兒的電話時,女兒的語氣裡滿是不耐煩,一直強調自己是已嫁之人,又有小孩要撫養,不願看望自己的父親。由於老翁行動不便,吃喝拉撒都在那個僅有3平米的小棚屋裡解決,所以屋內充滿一股難聞的味道;諸如此類的不孝事件數不勝數。

  中國向來注重孝道,關於孝這個話題的名言更是比比皆是。如「百善孝為先」,百孝經,還有一些關於孝順的歌曲。

  另外,《史記》中也說:「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父母是我們的生命之源,是人生的啟蒙老師,是天下最疼愛自己的人。倘若沒有父母的撫養,自己能從一棵幼苗成長為參天大樹嗎?世間最可報答的人是誰?依我看就是父母親。自己本事再大,官職再高,也不能忘本,不能過河拆橋。正如一首詩中寫到:「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生兒育女循環理,世代相傳自古今。為人子女要孝順,不孝之人罪逆天。家貧才能出孝子,鳥獸尚知哺乳恩。養育之恩不圖報,望子成龍白費心。」一個連自己父母都不尊重的人,怎能承望他愛別人呢?

  既然如此,我們更應該從這些不孝的故事中反省自己,在這些至理名言中學習孝順父母。須知道,能跟父母一起生活是件多麼幸福的事情。要記得:生養之恩大於天!從現在開始吧,珍惜陪伴父母的一分一秒,莫讓:「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上演!

同类文章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讀後感

  【範例1】  在一個美好的下午,我閒著沒事就看了一本書,書名是《「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我很奇怪:為什麼要用這樣的兩句話作為文章的題目呢?  我靜下心來慢慢的欣賞著這篇文章,原來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就寫了第一首詩,我很吃驚,這不可能吧!一個只有七八歲的小孩子就會寫這樣好的詩?真的很難

兩隻螞蟻讀後感400字(優秀)

  【範例1】  今天,我在語文課本上讀了一篇文章——《兩隻螞蟻》。主要寫的是兩隻螞蟻要去完成一項任務,但是有一塊大石頭擋住了它們的去路。一隻螞蟻毫不猶豫地往上爬,一次,兩次,三次........累得氣喘籲籲,最後,他終於爬了過去。另一隻螞蟻試了一次,兩次,爬不上去,便繞道而行,也完成了任務

《落花生》讀後感500字

  【範例1】  今天,我讀了《落花生》後,受到了很大的教育。這篇文章是通過一家人收花生時議論花生的好處,並以花生的可貴之處——藏而不露,向人們闡明一個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的確,一個人如果處處想著自己,而不顧別人的利益,那麼他就不會受到大家的尊敬。

名著《茶花女》讀後感500字

  【範例1】  自古以來愛情是一個永恆的文學主題,每一個人都盼望領有一份純潔的愛情,可是在殘暴的道德觀點和虛假的殘害之下,那一段高貴純潔的愛情卻幻滅了,那段愛情就是出自《茶花女》這本書中。書中講述的是,一個漂亮仁慈的煙花女子,瑪格麗特與誕生名門的男子阿芒彼此相愛,可終極卻陰陽永隔,天各一方

輸贏讀後感(精選)

  【範例1】  《輸贏》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是文學上的享受,更多的是對即將參加工作的我心靈的啟迪和知識的學習積累,與其去評價其文學價值,倒不如去研究它的實用價值,特別是對我這個即將在銷售領域裡摸爬滾打的在校學生。  在內憂外患的環境下,主人公周銳臨危不懼,選擇了忍辱負重,接受重任。成為了低靡

小學生綠野仙蹤讀後感300字

  【範例1】  初次翻開這本帶著油墨香氣的的書時,就被一個稀奇古怪的小題目所吸引住了。「空中旅行」。咦?空中怎麼會旅行呢?作者該不會腦子壞掉了吧?空中「旅行」這簡直是天方夜譚。就是這一個疑惑,使我走進了《綠野仙蹤》······  《綠野仙蹤》這本書是由美國作家萊曼·弗蘭克·鮑母撰寫的。這本

課文《烏塔》讀後感400字

  【範例1】  烏塔,你真勇敢,你都敢自己去遊歐洲。烏塔,你真細心,,旅遊前都準備了三年,在家裡都設計好了旅行路線,還閱讀了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烏塔,你真懂事,為了掙旅費,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裡陪小孩玩,但你也不問爸爸媽媽要一分錢,到一個地方就給家裡打個電

關於稻草人讀後感400字【精編】

  【範例1】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讀了葉聖陶爺爺的《稻草人》,我很喜歡這個故事。  我知道了稻草人的骨架是用竹子做的,肌肉是用黃稻草做的,帽子是用荷葉做的。他站在田裡,用來趕走那些飛來的小雀。  一天晚上,稻草人遇見了三件讓人傷心的事。第一件事是:一位眼睛模糊的老太太八九年前死了丈夫,她只

愛的藝術讀後感【經典】

  篇一:  讀完了弗洛姆的《愛的藝術》,很好的一本薄薄的書。  人的孤獨感是無法迴避的事情,克服的辦法一是創造,主動去改造自然,實現自我和外部世界直接的聯通;另一個就是愛,分享自己的生命力,實現自我和人群之間的聯通。無論是創造還是愛,都是主動性的行為;所以弗洛姆提倡「創造性的人格」。  通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讀後感

  【第1篇】  周恩來從小就熱愛學習,所以他的成績在班裡一直名列前茅。有一天,校長問他們:「你們為什麼而讀書?」有的說為父母而讀書,有的說為做官而讀書,有的說為掙錢而讀書,有的說為明理而讀書。輪到周恩來時,他大聲的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校長聽後大為滿意,後來實踐證明,這是他長期以來樹立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