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長安區什麼時候撤縣設區(西安長安區撤縣設區20周年)
2023-10-16 13:06:52 2
西安市長安區撤縣設區二十年來,歷屆區委、區政府團結帶領全區人民銳意進取、開拓創新,走過了與時俱進的崢嶸歲月,開闢了波瀾壯闊的奮鬥徵程,譜寫了氣勢恢宏的絢麗華章。全區各項事業在深化改革中砥礪前行。為表彰先進,樹立典型,激勵全區上下建功立業、奮勇爭先,凝聚起加快建設西部強區的磅礴偉力。組委會授予部分單位及個人多項榮譽。
交警長安大隊獲得榮譽
*優秀駐區單位
西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隊長安大隊
*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個人
鄭廣利 交警支隊長安大隊執勤二中隊中隊長
*優秀城市工作者
魏 寧 交警支隊長安大隊執勤一中隊副中隊長
*民主法治建設先進個人
喬明友(已故) 原公安長安分局交警大隊秦嶺中隊中隊長
美好長安
作為西安高校教育稟賦最聚集的區域之一,大學高校聚集帶來無可比擬的人才優勢,32所高校的30餘萬名師生的生活學習,為長安區快速發展,奠定了更好的人口基礎。
同時,發揮教育資源稟賦,亦利於長安區打好科創牌,藉助秦創原平臺,進行產學研協同創新,打造具有吸引力的創業創新環境。
未來,長安區仍會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以建設教育強區為目標,聚力打造城鄉一體、協調均衡、優質多元的科教文化首善區,把大學城建成國內一流的創新創業樂園,一座宜業之城呼之欲出。
「長安區發展太快了,現在和我剛來那會兒比,簡直是翻天覆地的變化。」在西安長安區生活了12年的李元感慨道。
50歲的李元祖籍寶雞,2010年定居長安區,當時長安區給李元的印象是,城市規模不大,休閒的公園少,周邊大商場和超市比較少,生活不是很方便,公交車很擠,線路也不是很多。
而現在到處都是高樓大廈,生活很方便。交通也便利,30分鐘一趟車,即使錯過也馬上會有下一班,地鐵公交直通西安市中心,家門口的公園多起來了,隨著時間的推移,李元清晰地感受到了長安區城市的巨變。
李元生活的變化和感受,是長安區城市變遷的一個縮影。自2002撤縣設區後,20年來,長安區作為西安極具優勢的郊區縣,城市建設飛速發展,城區繁華、城鄉融合、宜業宜居等,成為長安區新的標籤,一座美好的「未來之城」正在崛起。#西安頭條#
宜業之城
西安高等教育「半壁江山」
長安原為長安縣,漢高祖五年設縣,取「長治久安」之意,長安縣2002年撤縣設區,正式與西安融為一體。長安區在西安具有明顯的地域特色和區位優勢,地處關中平原腹地,北靠雁塔區、灞橋區和未央區,靠近西安主城區,2021年GDP為1269.45億元,GDP增量僅次於雁塔區,增速是4個千億經濟強區中最快的。2002年撤縣設區後,眾多高校湧入長安。在長安區學府大街沿線上,西北大學、陝西師範大學、西安郵電大學、西北政法大學、西京學院等高校林立。以此聚集而成的大學城,成為長安區廣為人知的標籤,也是其最明顯的優勢之一。教育部發布的最新《2021年度全國高等學校名單》中,西安有63所高校,而在長安區設有校區的有32所。可以說,「西安才共一石,長安獨佔5鬥。」
而藉助大學城教育資源輻射,長安區基礎教育亦迎來發力期,中小學校持續補強。今年以來,長安區完成西北大學附屬學校等11所學校及幼兒園改擴建,新增學位1350個。作為西安高校教育稟賦最聚集的區域之一,大學高校聚集帶來無可比擬的人才優勢,32所高校的30餘萬名師生的生活學習,為長安區快速發展,奠定了更好的人口基礎。同時,發揮教育資源稟賦,亦利於長安區打好科創牌,藉助秦創原平臺,進行產學研協同創新,打造具有吸引力的創業創新環境。據了解,長安區力推國家校地融合的示範區,持續深化校地合作,推進高校科技成果就地轉化。過去五年,建立「1 11」校地融合聯席會議制度,與14所駐區高校合作,8個「雙一流」建設學科、33個國家重點學科,9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建成眾創載體74個,入駐創業團隊500餘個。未來,長安區仍會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以建設教育強區為目標,聚力打造城鄉一體、協調均衡、優質多元的科教文化首善區,把大學城建成國內一流的創新創業樂園,一座宜業之城呼之欲出。
宜居之城
西安居民的「大花園
撤縣設區20年來,長安區另一巨大的城市變化,也是長安區的比較優勢,以城市生態改善帶來的宜居環境,以秦嶺山水為依託,打造的西安「大花園」。目前,長安區完成3個城中村、142個老舊小區、5條背街小巷改造工作。秦嶺清水歷史性進入長安城區。長安區完成區內水系130公裡河流堤防的建設及皂河長安段8.9公裡河道綜合治理,64.5公裡「三河一山」綠道長安段、54公裡「山水文旅體驗線」同步貫通,建成公園30餘個。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城市公園結合了長安區的現有生態景觀,每個公園均有獨具的自然風貌,城市公園的密集建設,讓長安區成為有山有水、適合宜居的公園城市。「我經常去的還有樊川公園、常寧公園、中央公園,都是咱長安人家門口的公園,環境特別好」長安公園裡,一位帶著小孫子來公園散步的大伯對長安區的環境讚不絕口。另一方面,長安區擁有西安其他區縣所不具備的優越生態資源。秦嶺七十二峪,長安獨佔二十四峪,秦嶺長安境內面積876平方公裡,森林覆蓋率達到36%。「八水繞長安」中的灃、滈、潏、滻四條河流源自或流經長安,河道全長297.52公裡。
依靠獨特的生態資源,長安區生態旅遊火爆出圈,成為西安居民周邊遊和微度假的「後花園」。
疫情大背景下,短途遊、本地遊熱度攀升。其中,以露營為代表的「微旅遊」大行其道,成為人們遠離喧囂、親近自然的一種快捷方式。而長安區依託優越的生態環境,自然成為西安人露營去處的首選。未來,長安區將延續一貫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基本原則,爭取在2035年,實現「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廣泛形成」的目標。
鄉村振興
城鄉融合的「長安方案」
20年來,長安區亦蹚出一條城市鄉村自然融合的發展新路,美麗鄉村成為長安區城市建設的又一名片。
據了解,為了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長安區的打法是,因地制宜加快產業發展,培育村集體經濟增長點,搞活「一村一品」,傾力打造新業態,推進產業更新。
目前,長安區已培養出一批美麗宜居的「花園鄉村」,基本實現花園鄉村全覆蓋,24個花園鄉村被評為「2A級景區」。過去五年間,帶動了超過500億元的旅遊消費。
其中,王曲街道南堡寨村通過「引水進村、引水入園」,著力建設水系公園重現綠色景觀的水系生態帶,打造村水相依、人水相親、水清岸綠、樂水宜居的鄉村生活環境。
昔日的空心村,在經過古村落修復保護與文旅組合建設之後,變成了「在山和城之間可以安放鄉愁」的唐村。
村落中的老舊土坯房在保留了原有風貌的基礎上進行了現代化改造,細分出了古寨區、文創區、藝術區、梅園、二十四節氣園等區域。
在古村落修復保護的基礎上,將廢棄荒村打造成了都市人心中的「桃花源」,使人眼前浮現出一幅唐時「詩酒花茶」的愜意生活畫卷。
同樣小峪村依託王莽青山綠水、花園鄉村等優勢資源,探索新型業態發展模式。小峪口非遺鄉集是長安區首次提出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集市」概念,形成集合非遺、文創、特產、旅遊、體驗、住宿於一體的長安旅遊新生態鏈。
未來,長安區將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深入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加快推進城市鄉村自然深度融合、協調推進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將長安區建成國家中心城市城鄉深度融合發展先行區。
未來可期
西安公安交警長安大隊全體人員作為美好長安參與者、建設者,我們備感榮幸。我們會將此項榮譽化為前進的動力,一如既往、全力以赴為長安區交通平安有序再創佳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