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射頻腕帶的製作方法
2023-10-16 23:49:09 3

本實用新型涉及智慧卡領域,特別是指一種射頻腕帶。
背景技術:
非接觸卡是通過無線傳輸的方式與設備進行通訊進行數據交換,如公交卡或地鐵卡,通過與刷卡機進行數據交換控制扣費等操作;
隨著發展,非接觸卡越來越便捷,現有技術中已經通過技術的整合,將非接觸卡置於腕帶中,形成可穿戴的設備,這樣,便能夠更為便捷的攜帶,並更好的進行相應的數據交換操作,而現有技術中的腕帶式非接觸卡,由於其結構的限制,其數據交換部分為硬體結構,在穿戴的過程中如受力則會出現變形,造成非接觸卡的損壞。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射頻腕帶,解決了現有技術中數據交換部分易出現變形,造成非接觸卡損壞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射頻腕帶,包括:
用於佩戴者穿戴的穿戴體,包括固定體及第一帶體和第二帶體;固定體兩端分別設置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
鎖緊裝置,設置在第一帶體上;若干鎖緊孔設置在第二帶體上;
柔性通訊裝置,設置在固定體上;包括柔性通訊模塊和控制裝置,控制裝置與柔性通訊模塊連接;
第一卡體和第二卡體,分別設置在柔性通訊裝置兩端;並置於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中。
作為進一步的技術方案,還包括:
用於進行柔性通訊裝置密封的封蓋,卡接在固定體上。
作為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柔性通訊模塊包括:
柔性板,設置在固定體上;
用於與外部設備進行通訊的通訊天線,設置在柔性板上。
作為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控制模塊包括:
固定板,設置在固定體上;
晶元和電容,設置在固定板的一面上;
用於與柔性通訊模塊連接的連接區,設置在固定板另一面上,並通過過孔與電容連接。
作為進一步的技術方案,第一卡體包括:
第一卡柱,穿設在第一卡槽中;
第一操作點,設置在第一卡柱一端。
作為進一步的技術方案,第二卡體包括:
第二卡柱,穿設在第二卡槽中;
第二操作點,設置在第二卡柱一端。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通過第一卡槽、第二卡槽、第一卡體和第二卡體的配合,柔性通訊裝置置於固定體內,並配合第一帶體、第二帶體和鎖緊裝置進行佩戴;且在使用的過程中,如與硬物接觸或變形時,柔性通訊裝置可以適應硬物和變形,避免其出現損壞;且通過第一卡槽、第二卡槽、第一卡體和第二卡體的配合,能夠將柔性通訊裝置自固定體取出,進而能夠實現對柔性通訊裝置的快速拆裝。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射頻腕帶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固定體與封蓋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柔性通訊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控制裝置一面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控制裝置另一面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第一卡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
11、固定體;12、第一帶體;13、第二帶體;14、第一卡槽;15、第二卡槽;2、鎖緊裝置;3、柔性通訊裝置;31、柔性通訊模塊;311、柔性板;312、通訊天線;32、控制裝置;321、固定板;322、晶元;323、電容;324、連接區;4、第一卡體;41、第一卡柱;42、第一操作點;5、第二卡體;6、封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如圖1-6所示,本實用新型體出的一種射頻腕帶,包括:
穿戴體,佩戴者就愛那個穿戴體置於所需位置(手腕上),進行攜帶;其中,穿戴體包括:固定體11及第一帶體12和第二帶體13;固定體11兩端分別設置有第一卡槽14和第二卡槽15;
鎖緊裝置2設置在第一帶體12上;若干鎖緊孔設置在第二帶體13上;這樣在通過鎖緊裝置2和鎖緊孔的配合實現將固定體11置於所需位置,本實用新型中鎖緊裝置2為鎖緊金屬扣,這樣配合若干鎖緊孔能夠調整第一帶體12和第二帶體13的長度,進而適應不同的佩戴者;
柔性通訊裝置3設置在固定體11上;這樣當與硬物接觸或受力時柔性通訊裝置3可以受力變形;其中,柔性通訊裝置3包括柔性通訊模塊31和控制裝置32,控制裝置32與柔性通訊模塊31連接;其中,
柔性通訊模塊31包括:柔性板311和通訊天線312,該柔性板311設置在固定體11上;優選的,柔性板311為FPC柔性板311;通訊天線312設置在柔性板311上;這樣在使用的過程中通過柔性板311的變形適應不同外力,進而避免損整體的硬性損壞;優選的,通訊天線312為壓延銅,且壓延銅的厚度為1 Oz(35μm);
控制模塊包括固定板321、晶元322、電容323和連接區324,該固定板321設置在固定體11上;晶元322和電容323,均設置在固定板321的一面上;連接區324設置在固定板321另一面上,並通過過孔與電容323連接;
這樣在使用的過程中,通過晶元322、電容323、連接區324和通訊天線312的連接即配合,實現與外部設備之間的通訊;
第一卡體4和第二卡體5分別設置在柔性通訊裝置3兩端;並置於第一卡槽14和第二卡槽15中;通過第一卡體4和第二卡體5的配合,將柔性通訊裝置3置於固定體11中,且第一卡體4置於第一卡槽14中,第二卡體5置於第二卡槽15中,這樣銅鼓第一卡槽14卡緊第一卡體4,第二卡槽15卡緊第二卡體5,實現柔性通訊裝置3置於固定體11中;
其中,
第一卡體4包括第一卡住和第一操作點42,該第一卡柱41穿設在第一卡槽14中;第一操作點42設置在第一卡柱41一端。
第二卡體5包括第二卡住和第二操作點,該第二卡柱穿設在第二卡槽15中;第二操作點設置在第二卡柱一端;
這樣進行柔性通訊裝置3安裝時,可以通過對第一操作點42和第二操作點的操作進行,進而實現快速的拆裝;
當然,在本實用新型中,為更好的進行柔性通訊裝置3的保護,優選的設置有封蓋6,該封蓋6卡接在固定體11上;且為保證封蓋6的正常使用,在本實用新型中封蓋6優選為可變形封蓋6,如通過橡膠製成的封蓋6,這樣在使用的過程中可以伴隨固定體11受力而變形,在本實用新型中封蓋6卡接在固定體11上。
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