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牛的移動存儲產品 U盤10年曆程回顧
2025-04-26 18:03:24
98年至今,USB快閃記憶體式存儲產品已經伴隨我們整整走過10年。在10年間,快閃記憶體產品鋪天蓋地的蓬勃發展,不光乾死了軟盤,也威脅到光碟等一系列的移動存儲介質。IT產業沒有傳統行業30年河東30年河西、60年一甲子這樣的輪迴,或許明年的明年,快閃記憶體產品就會被某種更方便、廉價的產品所代替,並從此消失,因此我們覺得有必要在U盤出現10周年後為它寫一篇祭:U盤走過10年了,你擁有過幾個?
在寫此文前,小編曾想從什麼產品開始起筆然後延伸到現在的U盤呢?是記載文字的甲骨、是描述事件的壁畫、還是瑪雅人的水晶頭骨?雖然它們都是存儲「數據」的介質,但它們實在是太遙遠,又有點虛無縹緲。乾脆放棄這個怪異的想法,從現實出發。
幻想家認為:水晶頭骨就是瑪雅人的U盤
剛上大學的時候,軟盤曾是我們拷貝數據唯一的移動存儲介質,從機房拷貝的文件、課件去列印社,3.5吋1.44MB的軟盤是最好的幫手。雖然當年CD刻錄機也已經問世,不過其售價昂貴,按比例貌似就像現在的U盤和藍光一樣,存在但沒有實際運用意義。但是接下來的一年,U盤就開始迅速膨脹,我能清晰的記得在國內那一年2001年,因為當年我也擁有一個U盤,16MB,並至今服役!
U盤的結構那是相對簡單
通常我們說的U盤由三個部份組成,Type-A USB插頭,USB大量儲存設備控制器和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USB作為I/O接口連接電腦,控制器提供USB設備和快閃記憶體溝通的界面,當然它們之間還需要一個石英振蕩器,提供設備運作所需的12MHz時序信號,並且控制設備的數據輸出。
不論是控制器還是振蕩器,或者說是NAND,早在U盤問世前很長時間就已經被發明,所以有個清晰的問題擺在眼前,U盤的誕生很大程度上是USB標準確立的產品,它也是最簡單的USB擴展產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