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拭機構、擦拭裝置及注液設備的製作方法
2024-04-16 00:12:05
1.本技術涉及鋰電池注液後殘液清潔機構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擦拭機構、擦拭裝置及注液設備。
背景技術:
2.隨著電動汽車和智慧型手機等設備的大力發展,鋰離子電池用量需求得到不斷提升,反過來也促進了鋰離子電池技術的進步和發展。注液工藝是鋰離子電池製作過程的重要工序,其中,注液段工藝的下料段經常需要使用無紡布來清潔注液後殘餘在注液口表面的電解液,但此過程中涉及到對軟料(例如各類清潔布)的機械操作、定位以及物料的形態改變(例如卷料裁切),本身具有較大難度。現行的各類注液設備所安裝於注液機臺的清潔擦拭組件還具有較大的局限性。尤其是在取料時,現有技術通常採用真空吸附軟料的操作,導致取料穩定性差,導致擦拭清潔效果不理想,容易掉料。
技術實現要素:
3.有鑑於此,本技術提供一種擦拭機構、擦拭裝置及注液設備,目的在於,解決以上技術問題。
4.第一方面,本技術提供一種擦拭機構,所述擦拭機構包括擦拭組件,所述擦拭組件包括:
5.施力構件,所述施力構件包括施力平面和與施力平面連接的側表面,所述施力構件被配置為使得所述施力平面能夠在所述施力平面所在的平面內運動;
6.第一定位構件和第二定位構件,所述第一定位構件和所述第二定位構件均設置於所述側表面的外側,所述第一定位構件和所述第二定位構件被配置為能夠向所述側表面運動,以抵接於所述側表面,使得所述施力構件被所述第一定位構件和所述第二定位構件夾持。
7.優選地,所述擦拭組件還包括:
8.第一驅動組件,用於帶動所述施力構件,使得所述施力平面能夠在所述施力平面所在的平面內運動;
9.緩衝組件,所述施力構件經由所述緩衝組件與所述第一驅動組件連接,所述緩衝組件用於緩衝所述施力構件承受的在垂直於所述施力平面的方向上的力。
10.優選地,所述第一定位構件和所述第二定位構件均包括面向所述側表面設置的第一配合部,所述施力構件包括與所述第一配合部相配合的第二配合部,
11.其中,所述第一配合部與所述第二配合部在所述第一定位構件和所述第二定位構件抵接於所述側表面時彼此配合,以阻止所述第一定位構件和所述第二定位構件相對於所述側表面的滑動。
12.優選地,所述擦拭機構包括偶數個擦拭組件,所述擦拭機構還包括旋轉組件,所述旋轉組件被配置為能夠繞著旋轉軸線旋轉,所述偶數個擦拭組件的一半與所述偶數個擦拭
組件的另一半彼此相對地設置於所述旋轉組件。
13.優選地,所述擦拭組件還包括第二驅動組件,所述第二驅動組件與所述旋轉組件連接,所述第二驅動組件用於驅動所述擦拭組件沿著垂直於所述施力平面的方向運動。
14.優選地,所述旋轉組件包括:
15.軸構件和套設於所述軸構件的保持組件;
16.殼組件,套設於所述保持組件的外側部,所述殼組件用於與所述偶數個擦拭組件連接;
17.其中,所述殼組件被構造為向所述保持組件施加朝向所述偶數個擦拭組件的力,所述軸構件被構造為向所述保持組件施加背離所述偶數個擦拭組件的力,所述保持組件用於保持所述殼組件相對於所述軸構件的繞著所述旋轉軸線的旋轉運動。
18.優選地,所述擦拭機構還包括第一調整組件,所述第一調整組件與所述旋轉組件連接,所述第一調整組件用於沿著預定方向調整所述旋轉組件的位置,所述預定方向與所述施力平面平行。
19.優選地,所述施力構件包括:
20.第一施力部和第二施力部,所述第二施力部設置於所述第一施力部的外側部,所述第二施力部用於提供所述施力平面以及所述側表面的至少部分,所述第二施力部具有小於所述第一施力部的剛度,所述第二施力部具有柔性。
21.優選地,所述擦拭機構還包括:
22.受力構件,所述受力構件包括凹部,所述凹部的開口用於覆蓋片料,所述凹部與所述施力構件相對設置,以使得所述施力構件的部分能夠進入所述凹部內。
23.優選地,所述擦拭機構還包括:
24.感應構件和吸附構件,所述感應構件設置於所述凹部,所述感應構件用於感應所述片料,所述吸附構件與所述受力構件連接,所述吸附構件用於吸附所述片料;
25.控制機構,與所述感應構件和所述吸附構件電連接,所述控制機構被配置為在確認所述片料被所述感應構件感應到後,控制所述吸附構件吸附所述片料。
26.第二方面,本技術提供一種擦拭裝置,所述擦拭裝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擦拭機構。
27.優選地,所述擦拭裝置還包括:
28.上料機構,所述上料機構用於可旋轉地安裝卷料;
29.牽引機構,用於與所述卷料的末端連接,所述牽引機構用於牽引所述卷料,以從所述卷料中牽引出帶料;
30.裁剪機構,設置於所述上料機構與所述牽引機構之間,所述裁剪機構用於裁剪所述帶料,以獲得用於向所述擦拭機構提供的片料。
31.優選地,所述擦拭裝置還包括壓料機構,所述壓料機構設置於所述裁剪機構與所述上料機構之間,所述壓料機構用於沿著垂直於所述帶料的側面的方向壓緊所述帶料。
32.優選地,所述壓料機構包括:
33.彼此活動連接的第一壓料構件和第二壓料構件,所述第一壓料構件被配置為在未壓緊所述帶料時相對於所述第二壓料構件更為靠近所述帶料,所述第一壓料構件還被配置為在垂直於所述帶料的側面的方向上具有可活動行程,以與所述第二壓料構件共同壓緊所述帶料,
34.其中,所述第二壓料構件被配置為為所述帶料提供相對於所述第一壓料構件更大的摩擦力。
35.優選地,所述裁剪機構包括:
36.裁剪組件,所述裁剪組件用於裁剪所述帶料;
37.第二驅動組件,所述第二驅動組件與所述裁剪組件連接,所述第二驅動組件用於驅動所述裁剪組件沿著第二方向運動,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於所述帶料的延伸方向,並且與所述帶料的側面平行。
38.優選地,所述上料機構包括:
39.料盤組件,用於安裝所述卷料;
40.制動構件,設置於所述料盤組件,所述制動構件用於控制所述卷料的旋轉速度。
41.優選地,所述擦拭裝置還包括廢料收集機構,所述廢料收集機構包括:
42.第一收集組件,所述第一收集組件被配置為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往復移動,所述第一收集組件還被配置為在所述第二位置時避讓所述擦拭機構的動作,所述第一收集組件包括入口和可開閉的出口,所述第一收集組件用於在所述第一位置處收集所述擦拭機構使用後的片料;
43.第二收集組件,對應所述第一收集組件的第二位置設置,第二收集組件包括導向開口,在所述第一收集組件位於所述第二位置時,所述導向開口面向所述出口,所述第二收集組件用於導出使用後的片料。
44.優選地,所述廢料收集機構還包括防粘構件,所述防粘構件設置於所述第一收集組件的所述出口的外緣,所述防粘構件被構造為使得在所述第一收集組件位於所述第二位置時,所述防粘構件跨越所述出口與所述導向開口之間的間隙。
45.優選地,所述擦拭裝置還包括機架和第二調整組件,所述上料機構、所述裁剪機構以及所述牽引機構均設置於所述機架,所述第二調整組件與所述機架連接,所述第二調整組件用於調整所述機架的位置,以使得所述機架靠近所述擦拭機構,並使得所述機架遠離所述擦拭裝置。
46.第三方面,本技術提供一種注液設備,所述注液設備包括如上所述的擦拭機構或者如上所述的擦拭裝置。
47.根據本技術提供的擦拭機構,在針對片料(例如用於擦拭電解液的片狀無紡布)時,能夠通過施力構件的施力平面抵住片料,然後在片料的兩側包覆在施力構件側表面後,分別利用第一定位構件和第二定位構件將片料的兩側夾持於施力構件的側表面,以此將片料有效地定位,而由於片料被有效地定位,可以允許片料對電解液的擦拭具有更高的擦拭頻率和更大的擦拭力度,有利於提高擦拭效果以及節約用料。
48.為使本技術的上述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
附圖說明
49.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應當理解,以下附圖僅示出了本技術的某些實施例,因此不應被看作是對範圍的限定,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
張緊惰輪;830-張緊輥;840-避讓位置;850-第二滑動模組;860-手輪;900-電池;910-注液嘴;920-載具;g-片料;h-帶料;i-卷料;j-上料段;k-裁剪段;l-來料段。
具體實施方式
72.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技術保護的範圍。
73.根據本技術實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種擦拭機構100,以下將結合圖1至圖8具體描述擦拭機構100的結構和工作原理。
74.在實施例中,擦拭機構100包括擦拭組件110,擦拭組件110包括施力構件117、第一定位構件118和第二定位構件119。其中,施力構件117包括施力平面117a和與施力平面117a連接的側表面117b,施力構件117被配置為使得施力平面117a能夠在施力平面117a所在的平面內運動。第一定位構件118和第二定位構件119均設置於側表面117b的外側,第一定位構件118和第二定位構件119被配置為能夠向側表面117b運動,以抵接於側表面117b,使得施力構件117被第一定位構件118和第二定位構件119夾持。
75.如此,根據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擦拭機構100,在針對片料g(例如用於擦拭電解液的片狀無紡布)時,能夠通過施力構件117的施力平面117a抵住片料g,然後在片料g的兩側包覆在施力構件117的側表面117b後,分別利用第一定位構件118和第二定位構件119將片料g的兩側夾持於施力構件117的側表面117b,以此將片料g有效地定位,而由於片料g被有效地定位,可以允許片料g對電解液的擦拭具有更高的擦拭頻率和更大的擦拭力度,有利於提高擦拭效果以及節約用料。
76.結合圖1和圖2,並尤其參見圖2,在圖2中示出了施力構件117抵住片料g,但片料g尚未被第一定位構件118和第二定位構件119夾持時的情況。在實施例中,作為示例,第一定位構件118和第二定位構件119二者可以彼此相對地設置,例如,沿著圖1中的水平方向相對地設置,該方向這裡定義為第一方向(在隨後的描述中,會提及其餘與第一方向有關的設置)。也就是說,當第一定位構件118和第二定位構件119夾持於施力構件117的側表面117b時,第一定位構件118和第二定位構件119是彼此相對的。這樣設置有利於確保施力構件117和被夾持的片料g的平衡性,有利於確保片料g被穩定地夾持。
77.如圖2所示,在實施例中,作為示例,施力構件117的下端面可以為施力平面117a,優選地,在實施例中,施力平面117a是水平的,這樣有利於施力平面117a與片料g均勻地貼合。因此,施力平面117a所在的平面為水平面,有關施力構件117的示例性動作方式將在隨後的描述中說明。在實施例中,施力構件117的側表面117b應被理解為包括以下含義,即施力構件117的與施力平面117a連接的外表面,也就是說,這裡用「側表面117b」來表述,並不意在限定側表面117b的方位和形狀,而是為了與施力平面117a進行區分。
78.參見圖4、圖5和圖7,其中,圖4和圖5給出了施力構件117一軸測視角的視圖,圖7則給出了施力構件117的主視視角的視圖,圖4、圖5和圖7區別於圖2給出的施力構件117的側視視角,以下的描述中將結合圖4、圖5和圖7對施力構件117的結構進行進一步地描述。
79.結合圖4、圖5和圖7,並尤其參見作為放大圖示出的圖5。施力構件117可以包括彼此連接的兩部分,其中,第一部分用於與供第一定位構件118和第二定位構件119夾持,第二
部分的遠離第一部分的端面可以充當上述施力平面117a。作為示例,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可以均形成為矩形塊狀,其中,第一部分可以設置於第二部分的上方,並且第一部分可以在垂直於上述第一方向的方向上(下稱第二方向)具有更大的尺寸,以便於為下述連接梁114的安裝提供空間。
80.仍然參見圖5並結合圖7,根據以上的描述,在實施例中,施力構件117形成為實質上的臺階狀結構。在實施例中,施力構件117還設置有第二配合部,第一定位構件118和第二定位構件119還均設置有用於與第二配合部彼此配合的第一配合部,目的在於,進一步有效地定位片料g。關於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在圖5中,以省略示出包覆在施力構件117外側的片料g的方式而示出。其中,施力構件117的第二配合部可以設置於臺階狀結構的施力構件117的側表面117b中的兩個平面上,這將在以下的描述中詳細說明。
81.如圖5所示,在實施例中,由於施力構件117的上述構造,施力構件117的側表面117b包括彼此相對的兩個平面(二者在第一方向上彼此相對)以及彼此相對的兩個階梯面(二者在第二方向上彼此相對),上述第二配合部正是設置於這裡的兩個平面。具體來說,第二配合部可以為定位凹部117c,作為示例,每個平面可以設置有例如兩個定位凹部117c(當然數量並不限於此,也可以是三個、四個甚至更多)。
82.與之相對應地,第一定位構件118的朝向施力構件117的側部可以設置與每個平面上的定位凹部117c數量相等的定位凸起118a,即兩個定位凸起118a,同理,第二定位構件119的朝向施力構件117的側部也可以設置兩個定位凸起118a。由此,在第一定位構件118和第二定位構件119夾持於施力構件117時,每一定位凸起118a均能夠與和該定位凸起118a對應的那個定位凹部117c配合,從而以阻止第一定位構件118和第二定位構件119相對於側表面117b,即各自分別對應的平面的滑動,進而能夠阻止片料g可能出現的滑動,進一步增加片料g定位的可靠性。
83.進一步地,在實施例中,施力構件117可以包括第一施力部和第二施力部,第二施力部可以設置於第一施力部的外側部,第二施力部可以用於提供施力平面117a以及側表面117b的至少部分,第二施力部具有小於第一施力部的剛度,第二施力部具有柔性。在實施例中,為了保護由擦拭機構100所擦拭的電池,施力構件117在內外結構的設置上可以為具有柔性的第二施力部在外,而剛度較大的第一施力部在內,作為示例,第二施力部可以由三元乙丙或者pp(聚丙烯)形成,而第一施力部可以由鋁或者鐵等金屬材料形成。
84.在實施例中,第一定位構件118和第二定位構件119可以具有相同的結構。參見圖1,在實施例中,以第一定位構件118為例,第一定位構件118可以包括彼此垂直的兩部分,其中一部分可以水平布置以用於與下述的第一手指氣缸112連接,另一部分豎直布置,另一部分的朝向施力構件117的側部可以被設置為平面,以便夾持片料g。
85.正如以上描述中提到的,由於片料g被有效定位,片料g在使用過程中,可以允許片料g具有更高的擦拭頻率和更大的擦拭力度。在實施例中,擦拭組件110還包括第一驅動組件,以用於帶動施力構件117,使得施力平面117a能夠在施力平面117a所在的平面內運動,以進行擦拭運動。優選地,第一驅動組件被配置為帶動施力構件117繞著軸線旋轉,以進行旋轉擦拭,以此提供更高的擦拭頻率。
86.如圖1所示,在實施例中,第一驅動組件可以包括步進電機111和安裝構件113。其中,安裝構件113可以用於與步進電機111連接,以支撐步進電機111。此外,安裝構件113還
可以用於與下述升降模組120連接,以使得步進電機111能夠升降,這將在隨後的描述中說明。這裡,仍然參見圖1,安裝構件113可以包括兩塊垂直設置的板件,其中一塊板件水平,用於承載倒置的步進電機111,步進電機111的輸出端可以貫穿水平布置的板件,以暴露於水平布置的板件的下方。
87.如圖1所示,擦拭組件110還可以包括用於驅動第一定位構件118和第二定位構件119彼此靠近,並用於驅動第一定位構件118和第二定位構件119彼此遠離的驅動件。作為示例,第一定位構件118和第二定位構件119的驅動可以是同步的,優選地,第一定位構件118和第二定位構件119可以由同一驅動件驅動,以進一步確保兩者對片料g的有效夾持,並使得擦拭機構100結構緊湊。優選地,在實施例中,前面的驅動件可以由第一手指氣缸112充當,第一定位構件118和第二定位構件119二者可以分別與第一手指氣缸112的兩個輸出端連接,從而能夠在第一手指氣缸112的驅動下靠近和遠離。
88.進一步地,在實施例中,第一手指氣缸112可以與步進電機111的輸出端連接,也就是說,步進電機111的輸出端旋轉時,第一手指氣缸112、第一定位構件118和第二定位構件119三者隨著輸出端共同旋轉。進一步地,在實施例中,擦拭組件110還可以包括緩衝組件,其中,施力構件117可以經由緩衝組件與第一驅動組件的安裝構件113連接,緩衝組件可以用於緩衝施力構件117承受的在垂直於施力平面117a的方向上的力,也就是豎直方向上的力,從而對施力構件117進行保護,也能夠在擦拭電解液時對電池進行保護。因此,施力構件117、第一手指氣缸112、第一定位構件118和第二定位構件119四者均能夠隨著輸出端共同旋轉。
89.在實施例中,緩衝組件可以包括連接梁114、第一安裝螺釘116、第一彈簧115以及限位凸起112a。首先參見圖5,在實施例中,連接梁114的數量可以為兩根,兩根連接梁114可以分別對應施力構件117的兩個階梯面設置。具體來說,對於每根連接梁114,連接梁114的一端(在圖中給出的示例中,為下端)可以設置於階梯面的對應於施力構件117的第一部分的位置。連接梁114的另一端(在圖中給出的示例中,為上端)可以折彎以形成折彎部,從而用於與第一安裝螺釘116配合,這將在隨後的描述中說明。
90.結合圖7和圖8,圖8以放大圖的形式示出的了上述連接梁114的折彎部與第一安裝螺釘116的配合方式。具體來說,第一安裝螺釘116可以設置於第一手指氣缸112,例如第一手指氣缸112的上端。第一安裝螺釘116包括具有更大直徑的頭部和相對來說更小直徑的杆部,連接梁114的折彎部可以設置有供杆部貫穿的通孔,該通孔的直徑可以小於頭部的直徑,這使得折彎部能夠沿著杆部上下滑動。
91.仍然參見圖8,在實施例中,緩衝作用是通過能夠儲能的構件來實現的,這裡為第一彈簧115。其中,第一彈簧115可以為螺旋彈簧,第一彈簧115的下部分套設於第一安裝螺釘116的杆部,第一彈簧115的上端可以設置於安裝構件113。結合圖7和圖8,並參見圖8,在圖8給出的示例中,連接梁114處於最為靠近安裝構件113(圖7中示出了安裝構件113)的位置。在實施例中,安裝構件113設置於連接梁114的上方,因此,此時,連接梁114位於連接梁114所能夠升降的行程的最高位置,在該位置,第一彈簧115是壓縮的。雖然在圖中並未示出,但連接梁114最為遠離安裝構件113,也就是連接梁114位於連接梁114所能夠升降的行程的最低位置時,第一彈簧115也被設置為是壓縮的。因此,第一彈簧115始終提供迫使連接梁114向下運動的力,這樣在連接梁114上升時,利用第一彈簧115將施力構件117的在豎直
方向上所承受的力緩衝。
92.在實施例中,連接梁114能夠升降的行程由限位凸起112a來限定。如圖8所示,限位凸起112a可以設置於第一手指氣缸112的外側部,與之相對應的,連接梁114可以設置有沿著豎直方向延伸的條形孔114a,限位凸起112a位於條形孔114a內,從而當限位凸起112a抵接條形孔114a的兩端時,便分別限定了連接梁114的升降行程上的兩個端點。在實施例中,從圖8的視角是觀察不到條形孔114a和限位凸起112a的,這裡在圖8中進行了處理,用虛線來表示出條形孔114a和限位凸起112a的位置。其中,最高處的虛線和最低處的虛線分別為條形孔114a的最高處和最低處,由中部的虛線和最低處的虛線所共同限定的部件為限位凸起112a,這時,限位凸起112a正抵接於條形孔114a的最低處,阻止連接梁114進一步上升。
93.在一些未示出的示例中,第一安裝螺釘116和第一彈簧115還可以由其他部件來替代,例如直接由一些儲能構件來替代,如油壓緩衝器,即連接梁114可以通過油壓緩衝器而與安裝構件113連接,從而也能夠起到對施力構件117的緩衝作用。
94.在實施例中,施力構件117在豎直方向上的運動可以由升降模組120來實現。參見圖1,在實施例中,升降模組120可以沿著豎直方向布置,擦拭組件110的安裝構件113可以與升降模組120連接,從而擦拭組件110能夠升降來調整自身高度。這種升降運動有利於擦拭機構100到達片料g所在位置,便於針對不同的片料g所在高度來調整自身高度,此外,這種升降運動對於適配不同高度的待擦拭的電池也是同樣有利的。
95.在實施例中,升降模組120可以為絲槓螺母模組。擦拭機構100還可以包括伺服電機130,伺服電機130可以設置於升降模組120的上方,並且伺服電機130的輸出端可以與絲槓連接,從而驅動模組。而升降模組120的螺母可以與安裝構件113連接,以帶動擦拭組件110升降。優選地,在實施例中,升降模組120可以設置有兩個,兩個升降模組120可以例如在第一方向上相對設置,這兩個升降模組120可以均與下述的轉盤構件180連接,從而利用轉盤構件180驅動,兩者可以互換位置(這將在隨後的描述中說明),使得這兩個升降模組120所帶動的擦拭組件110分別執行不同的操作,進而實現旋轉切換雙工位,提高了擦拭機構100的工作效率。
96.在實施例中,每一升降模組120可以連接有多個擦拭組件110,兩個升降模組120所分別連接的擦拭組件110的數量可以相等。即擦拭組件110的數量有偶數個,偶數個擦拭組件110的一半(在圖中給出的示例中,偶數個為四個)與偶數個擦拭組件110的另一半彼此相對地分別設置於兩個升降模組120。需要說明的是,設置於同一升降模組120的擦拭組件110的安裝構件113可以形成為一體,例如採用同一塊水平布置的板件和採用同一塊豎直布置的板件,以簡化擦拭機構100的結構。
97.如圖1所示,在實施例中,轉盤構件180可以設置兩個升降模組120的下方,轉盤構件180可以與兩個升降模組120連接,轉盤構件180可以由軸承保持,並由另一伺服電機驅動以旋轉,從而帶動兩個升降模組120旋轉。出於增加兩個升降模組120旋轉時的穩定性的需要,擦拭機構100還設置有吊掛軸組件160。其中,吊掛軸組件160可以用於與兩個升降模組120的上方連接,吊掛軸組件160與轉盤構件180可以同軸設置。
98.吊掛軸組件160可以包括軸構件170和套設於軸構件170的保持組件以及殼組件。其中,殼組件套設於保持組件的外側部,殼組件用於與偶數個擦拭組件110連接,殼組件被構造為向保持組件施加朝向偶數個擦拭組件110的力,軸構件170被構造為向保持組件施加
背離偶數個擦拭組件110的力,保持組件用於保持殼組件相對於軸構件170的軸線的旋轉運動。
99.參見圖3,圖3示出了採用垂直於第一方向的平面剖切吊掛軸組件160獲得的視圖。在實施例中,保持組件可以包括兩個角接觸球軸承173,殼組件可以包括軸承套172和支撐板150。其中,軸構件170包括設置於軸構件170的下端的軸肩171,軸肩171的上方沿著軸構件170的軸向即豎直方向依次定位了兩個角接觸球軸承173,兩個角接觸球軸承173的上方由套設在兩個角接觸球軸承173的外側部的軸承套172限位,呈環狀的支撐板150套設於軸承套172的外側部,並與軸承套172連接,如此設置,利用軸構件170、角接觸球軸承173、軸承套172和支撐板150的彼此配合,來減輕轉盤構件180的負擔,提高升降模組120的穩定性。
100.此外,在實施例中,結合圖1,支撐板150用於與升降模組120連接,具體來說,擦拭機構100設置有分別設置於兩個升降模組120的立板140,支撐板150與兩塊立板140連接,從而實現與升降模組120的連接。
101.此外,在實施例中,擦拭機構100還可以包括第一調整組件,第一調整組件可以與旋轉組件連接,第一調整組件可以用於沿著第一方向調整旋轉組件的位置。具體來說,第一調整組件在圖9中示出,第一調整組件可以包括設置於吊掛軸組件160的上端的第二滑動模組850,其包括彼此配合的滑塊和滑軌,滑塊可以設置於吊掛軸組件160的上端,滑軌則可以設置於吊裝面,以此便於調整擦拭機構100的位置,以提高擦拭機構100的適用性。
102.在實施例中,擦拭機構100還可以包括受力構件190,受力構件190可以用於與施力構件117配合,以快速地完成將片料g夾持於施力構件117這一操作。受力構件190可以包括凹部,凹部的開口可以用於覆蓋片料g,凹部可以與施力構件117相對設置,以使得施力構件117的部分能夠進入凹部內。
103.具體地,參見圖2,在實施例中,受力構件190可以形成為長方體或者大致長方體的形狀,其長向可以沿著第二方向延伸。在實施例中,受力構件190被配置為能夠升降,從而能夠調整受力構件190的高度來使得受力構件190具有不同的工作高度。此外,具有升降功能的受力構件190還可以用於避讓下述擦拭裝置中的其餘部件,例如擦拭裝置的牽引機構300。具體來說,可以設置於受力構件190連接的調整氣缸194,通過調整氣缸194的活塞杆伸縮來控制受力構件190的升降。在實施例中,調整氣缸194可以設置於下述升降平臺810的下方(可參照圖16和圖18)。作為示例,凹部可以形成為槽部191,槽部191可以設置於受力構件190的上端面,這裡槽部191是沿著長向也就是第二方向延伸的,其具有的長度允許設置於同一升降模組120的兩個擦拭組件110所分別包括的兩個施力構件117同時完成取片料g的操作。
104.仍然參見圖2,當片料g覆蓋於槽部191的開口時,施力構件117下降到槽部191內,會將片料g一同帶入到槽部191內,而隨著施力構件117的下降,片料g的兩側會翹起,這時由第一定位構件118和第二定位構件119對片料g的兩側進行夾持,使片料g的兩側貼合於施力構件117的側表面117b,然後施力構件117上升離開槽部191,從而完成取片料g的過程。
105.結合圖2和圖5以及圖6,並尤其參見圖6,在實施例中,擦拭機構100還可以包括感應構件和吸附構件。其中,感應構件可以設置於槽部191的底部,其中,槽部191的底部可以設置有感應孔195,感應孔195用於設置感應構件,感應構件可以例如為光電傳感器,用於感應片料g是否存在。吸附構件可以設置於受力構件190,受力構件190的面向片料g的端面,即
上端面可以開設有多個吸附孔193,這些吸附孔193可以與受力構件190側面的安裝腔192連通,吸附構件可以例如為真空泵,真空泵可以與安裝腔192連通,從而在片料g覆蓋於槽部191的開口時吸附片料g,以確保擦拭機構100穩定取料。
106.在實施例中,擦拭機構100還包括控制機構,控制機構可以與感應構件和吸附構件電連接,控制機構被配置為在確認片料g被感應構件感應到後,控制吸附構件吸附片料g,從而避免真空泵常開,這能夠起到節約能源的作用。
107.根據本技術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種擦拭裝置,擦拭裝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擦拭機構100,也包括如上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贅述,以下將結合圖9至圖21具體描述擦拭裝置的結構和工作原理。
108.在實施例中,擦拭裝置還可以包括上料機構200、牽引機構300以及裁剪機構400。其中,上料機構200可以用於可旋轉地安裝卷料i,牽引機構300可以用於與卷料i的末端連接,牽引機構300可以用於牽引卷料i,以從卷料i中牽引出帶料h。裁剪機構400可以設置於上料機構200與牽引機構300之間,裁剪機構400可以用於裁剪帶料h,以獲得用於向擦拭機構100提供的片料g,即以上描述中所提及的片料g。因此,在本實施例中,在上料時可以直接上卷料i,即成卷卷收的料,因此上料快速便捷。
109.不同於現有技術中的卷料i式擦拭設備,現有設備在運作時卷料i布帶橫亙於電池的注液嘴上方,布帶是以一定的壓力壓住注液嘴,然後收卷部分收拉布料從而起到一個擦拭的作用,此種形式的清潔擦拭結構擦拭的效果不理想,且對於清潔布有較大浪費,需要頻繁換料。這種設備雖然也出現於各注液機臺上,但其大多處於擱置狀態,清潔工位仍然使用人工擦拭。
110.進一步地,在實施例中,擦拭裝置包括機架800,其中,機架800包括架體和設置於架體的平臺810,上述上料機構200、裁剪機構400和牽引機構300均可以設置於平臺810的上端面,而擦拭機構100可以與架體連接,設置於上料機構200的相對側。
111.在實施例中,進一步地,擦拭裝置還包括壓料機構500,壓料機構500設置於裁剪機構400與上料機構200之間,壓料機構500用於沿著垂直於帶料h的側面的方向壓緊帶料h,這裡,一部分帶料h的側面可以被布置為水平,壓料機構500可以沿著豎直方向壓緊帶料h。以下將對上述機構的結構分別進行描述。
112.在實施例中,壓料機構500可以包括彼此活動連接的第一壓料構件和第二壓料構件。具體來說,第一壓料構件可以被配置為在未壓緊帶料h時相對於第二壓料構件更為靠近帶料h,第一壓料構件還可以被配置為在垂直於帶料h的側面的方向上具有可活動行程,以與第二壓料構件共同壓緊帶料h。
113.其中,第二壓料構件被配置為為帶料h提供相對於第一壓料構件更大的摩擦力,如此,在第一壓料構件抵接帶料h時,帶料h尚可以進一步被牽引機構300牽引,而當第一壓料構件和第二壓料構件共同抵接帶料h時,帶料h承受更大的摩擦力,這種情況下,帶料h可以被固定不動,從而供裁剪機構400進行裁剪。
114.結合圖12至圖17並尤其參見圖15和圖17,其中,第一壓料構件可以為壓料輪520,第二壓料構件可以為壓料板510。在實施例中,壓料機構500還可以包括浮動接頭550、第二安裝螺釘530、第二彈簧540、連接件570、來料導向件580和承載件590。其中,壓料板510可以包括兩個缺口部,在每一缺口部處各設置一個壓料輪520。具體來說,壓料輪520的兩端可以
經由呈「l」狀的連接件570分別與兩個第二安裝螺釘530連接。
115.在實施例中,連接件570的部分向下延伸,使得壓料輪520具有低於壓料板510的下述板舌511的高度(圖17),即壓料輪520更為靠近帶料h。在實施例中,每一第二安裝螺釘530設置於壓料板510的上端面,連接件570開設通孔,以套設於第二安裝螺釘530,並可以沿著第二安裝螺釘530的杆部滑動。第二彈簧540的數量可以與第二安裝螺釘530的數量相同,每一第二彈簧540均設置於對應的連接件570的上端面與對應的得如安裝螺釘的頭部之間,第二彈簧540還被設置為始終是壓縮的。
116.這樣,當壓料板510下降時,由於連接件570沿著第二安裝螺釘530滑動,使得壓料輪520即使是在壓料板510下降的情況下也能夠持續抵接帶料h,而不至於幹涉壓料板510下降。待壓料板510上升後,壓料輪520仍能夠在第二彈簧540的作用下持續抵接帶料h。
117.在實施例中,來料導向件580與壓料輪520相對地設置,其末端向下彎曲以引導帶料h,壓料輪520將帶料h抵接於來料導向件580的上端面。進一步地,來料導向件580與承載件590連接,承載件590可以設置於平臺810,承載件590與壓料板510的下述板舌511的位置對應,板舌511將帶料h抵接於承載件590。
118.在實施例中,壓料板510包括從與壓料板510的缺口部對側的邊部凸出的板舌511,板舌511相對於壓料輪520提供更大的摩擦力,以固定帶料h,以便裁剪機構400從帶料h上剪取片料g,在實施例中,板舌511對應同一升降模組120上的兩個擦拭組件110而設置有兩個,即兩個板舌511用於抵接兩條帶料h。優選地,板舌511的下表面設置有多道凹槽,以形成粗糙面511a,從而增加摩擦力。
119.此外,在實施例中,壓料板510的在第二方向上的兩端可以設置有兩個直線軸承560,直線軸承560可以支撐於平臺810,用於提高壓料板510運動的穩定性。壓料板510的中部可以與浮動接頭550連接,浮動接頭550可以貫穿平臺810,並與設置於平臺810下方的迷你氣缸551連接,以驅動壓料板510升降。
120.在實施例中,裁剪機構400可以包括裁剪組件和第二驅動組件。其中,裁剪組件用於裁剪帶料h,第二驅動組件可以與裁剪組件連接,第二驅動組件用於驅動裁剪組件沿著上述第二方向運動。在實施例中,裁剪組件可以採用氣剪,第二驅動組件可以為第一滑動模組410。其中,第一滑動模組410可以設置於平臺810的下方,其例如包括設置於平臺810下方的滑軌,和與滑軌配合的滑塊,滑塊可以與氣缸連接,氣缸則可以與氣剪連接。這使得在完成對帶料h的裁剪後,可以通過第一滑動模組410向平臺810外驅動氣剪避讓,以留出擦拭機構100的動作空間。
121.在實施例中,上料機構200可以包括料盤組件和制動構件。其中,料盤組件可以用於安裝卷料i。制動構件可以設置於料盤組件,制動構件可以用於控制卷料i的旋轉速度。在實施例中,料盤組件的軸向可以沿著第二方向延伸,其軸向上的兩個端面均可以用於上一卷卷料i。在實施例中,制動構件可以為制動器210,例如磁粉制動器,該制動器210可以設置於料盤組件的轉軸,以用於控制卷料i的出料速度。
122.在實施例中,牽引機構300可以包括兩個第二手指氣缸320,兩個第二手指氣缸320分別設置有兩個夾爪330,用於分別夾住兩個卷料i的末端,兩個手指氣缸彼此連接,並可以與牽引機構300所包括的無杆氣缸310連接,無杆氣缸310可以被設置為沿著第一方向運動,從而將卷料i中的帶料h牽引出來。
123.在實施例中,擦拭裝置還可以包括廢料收集機構600,廢料收集機構600可以包括第一收集組件和第二收集組件。其中,第一收集組件可以被配置為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往復移動,第一收集組件還可以被配置為在第二位置(即避讓位置840)時避讓擦拭機構100的動作,第一收集組件可以包括入口和可開閉的出口,第一收集組可以件用於在第一位置處收集擦拭機構100使用後的片料g。第二收集組件可以對應第一收集組件的第二位置設置,例如設置於平臺810,第二收集組件包括導向開口,在第一收集組件位於第二位置時,導向開口面向出口,第二收集組件用於導出使用後的片料g。
124.在實施例中,第一收集組件可以為收集盒610,第二收集組件可以為收集鬥620。其中,收集盒610內設置有傾斜的鈑金,從而形成導向斜面611,以引導使用後的片料g向收集盒610底部運動。收集盒610的底部設置有底板613,底板613與連接板614連接,而連接板614與設置於收集盒610的開合氣缸612連接,當開合氣缸612(例如迷你氣缸)動作時,底板613能夠平移開啟收集盒610的底部開口,即出口,將使用後的片料g倒入收集鬥620內。
125.雖然圖中未示出,但廢料收集機構600還包括防粘構件,防粘構件設置於收集盒610的出口的外緣,防粘構件被構造為使得在第一收集組件位於第二位置時,防粘構件跨越出口與導向開口之間的間隙。作為示例,防粘構件可以為條狀的具有例如鋸齒結構的塑膠條,用於避免片料g受到間隙影響而無法進入收集鬥620。
126.此外,在實施例中,擦拭裝置還設置有多個張緊惰輪820,例如兩個張緊惰輪820,張緊惰輪820可以設置於支撐上料機構200的架體上。在張緊惰輪820的下遊還可以設置多個例如兩個張緊輥830,以共同確保帶料h經過張緊惰輪820和張緊輥830來保持張緊。
127.此外,在實施例中,擦拭裝置還包括控制器700,控制器700可以設置於平臺810,其設置有按鈕面板,用於啟動或者急停擦拭裝置。
128.此外,機架800的下方還可以設置多條例如四條第二滑動模組850(例如為重型導軌,提高承載能力),這四條第二滑動模組850與設置於吊掛軸組件160的第二滑動模組850設置方式相同,機架800的下方還可以設置手輪860,以及未示出的與手輪860連接的絲槓和與絲槓配合的螺母,藉由調節手輪860,可以調整機架800對地的位置,以提高擦拭裝置的適用性。
129.參見圖21,圖21中,按照來料高度將卷料i所處的高度稱為上料段j,將帶料h所處的高度稱為裁剪段k,將片料g所處的高度稱為來料段l。在該工位的對側,設置有電池,電池900的注液嘴910處由擦拭組件110進行擦拭,電池設置於載具920內,如此在轉盤構件180旋轉時,實現上料、擦拭雙工位工作。同時擦拭裝置結構緊湊,將裁切、清潔以及回收三工位集成單工位,集成率高,體積小,動作更高效。在實施例中,上料段、裁剪段以及來料段的高度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在實施例中,平臺810的下方設置有與受力構件190連接的調整氣缸194,以用於調整受力構件190的高度,其餘部件的高度則可以通過調整安裝它們的支撐結構來調整。
130.根據以上所描述的技術特徵,以下將具體描述擦拭裝置的工作過程。
131.首先,由操作人員人工從卷料i中拉出第一節帶料h,將帶料h依次繞過張緊惰輪820和張緊輥830,並將帶料h的末端依次從壓料輪520與來料導向件580之間、壓料板510的板舌511與承載件590之間經過,隨後,拉動帶料h跨過受力構件190的上方。啟動牽引機構300,牽引機構300的無杆氣缸310帶動第二手指氣缸320向上料機構200所在側運動,第二手
指氣缸320驅動兩個夾爪將帶料h的末端夾住。然後,無杆氣缸310帶動第二手指氣缸320拉動帶料。
132.在帶料被牽引機構300拉動的過程中,上料機構200的制動器210控制上料機構200的轉速,以控制帶料h被拉出的速度,並且連同壓料輪520、張緊惰輪820和張緊輥830共同使得帶料h緊繃。帶料h被拉出到位後,壓料機構500的迷你氣缸551驅動浮動接頭550下降,使得壓料板510的板舌511壓緊帶料h,為帶料h的裁剪做準備。
133.然後,受力構件190在調整氣缸194的驅動下上升,使得受力構件190的吸附孔193在安裝腔192內的真空泵的作用下,將帶料吸附於受力構件190的上端,避免帶料在裁剪過程中被裁剪機構400的氣剪打歪。裁剪機構400的氣剪在第一滑動模組410的驅動下向帶料h運動,並將帶料h裁剪斷。隨後,氣剪和壓料板510復位。
134.帶料裁剪斷後,從帶料h上裁剪下片料。伺服電機驅動轉盤構件180旋轉,使得一側的擦拭組件110旋轉到受力構件190的上方,然後,該側的擦拭組件110的第一定位構件118、第二定位構件119以及施力構件117下降夾取片料g,然後再攜帶片料g上升。接著,伺服電機驅動轉盤構件180旋轉180度,夾取片料g的擦拭組件旋轉到對側,也就是電池900所在側。擦拭組件110的第一定位構件118、第二定位構件119以及施力構件117攜帶所夾取的片料下降,步進電機111驅動的第一定位構件118、第二定位構件119以及施力構件117旋轉,從而使得片料對電池900的注液嘴910進行旋轉擦拭。
135.在片料從受力構件190中取走之後,受力構件190可以下降復位,以避讓牽引機構300。隨後由牽引機構300再次動作來夾住帶料的末端,進而再次重複以上的拉料和裁剪過程,從而獲得新的片料g。
136.用於擦拭電池900的注液嘴910的擦拭組件110完成擦拭後,伺服電機驅動轉盤構件180旋轉180度,回到受力構件190所在的取料側。此時,擦拭組件110夾取著完成擦拭電解液工作的廢棄的片料g。廢棄的片料g由廢料收集機構600來收集,收集盒610可以通過設置帶軸承的無杆氣缸而向著擦拭組件110移動。收集盒610位於擦拭組件110所在位置下方時,第一定位構件118和第二定位構件119張開,釋放廢棄的片料g,廢棄的片料g落入到收集盒610當中。
137.隨後,收集盒610在廢料收集機構的無杆氣缸的作用下回到避讓位置。待擦拭組件110再次取料後,收集盒610再次回到擦拭組件110的下方,等待對側的擦拭組件110旋轉到取料側後釋放廢棄的片料g。收集盒610中的廢棄的片料g囤積一定量時,收集盒610可以在避讓位置開啟,將廢棄片料g倒入到收集鬥620中。由此,擦拭裝置能夠實現上料、擦拭雙工位工作,在一側擦拭組件110進行擦拭時,另一側擦拭組件110可以釋放廢棄的片料g,並完成夾取片料g的操作,動作更為高效。
138.根據本技術實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種注液設備,用於為電池注入電解液,注液設備包括如上的擦拭機構100或者如上的擦拭裝置,也包括如上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贅述。
139.以上僅為本技術的優選實施例,並非因此限制本技術的保護範圍,凡是在本技術的創新構思下,利用本技術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變換,或直接/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包括在本技術的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