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協作發送點的選擇方法及選擇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2-11 19:26:57
專利名稱:一種協作發送點的選擇方法及選擇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數字通信領域,特別是涉及寬帶無線通信系統的演進系統中的一種協作發送點的選擇方法及選擇裝置。
背景技術:
IMT-Advanced關鍵技術和概念的研究從20世紀末3G技術完成標準化之時就開始進行,下一代寬帶無線通信代表了信息技術的主要發展方向,未來10 15年,無線移動通信市場需求將持續快速增長。根據IMT-Advanced制定的技術需要和目標,IMT advanced 與現有的系統相比,將實現更高的數據率和更大的系統容量,目標峰值速率為低速移動、 熱點覆蓋場景下lGbit/s以上,高速移動、廣域覆蓋場景下100Mbit/S。弓I入(CoMP,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reception) 的初衷是為了解決OFDM系統中小區間幹擾問題,提高小區邊緣移動用戶的吞吐量,如多個演進型基站(eNB, Evolved Node Base)協作消除子載波間幹擾(ICI,InterCarrier Interference,),甚至將幹擾信號變成期望信號。隨著研究的深入,發現在寬帶無線通訊系統中應用CoMP,可以提高數據傳輸速率、小區邊緣移動用戶吞吐量、和系統吞吐量,成為提高系統頻譜利用率的重要技術。3GPP已經接受CoMP為LTE-Advanced技術之一。對於小區邊緣移動用戶,由於信道衰落,鄰小區幹擾等會導致服務質量(QoS, Quality of Service)、相比中心用戶吞吐率下降。CoMP是指當UE處於多個小區邊緣時,由多個小區聯合對UE進行多點數據傳送/ 接收,或通過多個小區間的協調、調度,從而達到消除小區間幹擾,提高信號質量和數據吞吐率的目的。在目前36. 814框架描述中,CoMP分為以下兩類(1)聯合處理(JP,Joint processing)用戶數據在每個協作集中的基站都可以被使用。(2)協作調度 / 波束賦形(CS/CB,Coordinated Scheduling/ CoordinatedBeamforming)用戶數據僅在服務基站可用。對協作集進行了以下定義CoMP協作小區集是網絡根據小區的地理分布,設定的一組發送點直接或間接參與對UE發生PDSCH。CoMP測量小區集用戶根據網絡要求進行周期或非周期進行測量上報相關的信道狀態和統計信息的小區。服務小區向移動臺發送PDCCH的小區,在通訊過程中只有一個服務小區。根據CoMP的特點,選入CoMP集合的小區應具有這樣幾個特點=CoMP小區使用相同頻帶;CoMP小區空中接口的子幀、符號基本對齊;CoMP集合內的小區隸屬於不同的基站時可以通過X2接口互聯進行消息傳遞。現有技術中,僅僅是根據用戶共享情況將基站分為JP,CS/CB模式,大部分將協作集設定為靜態或半靜態模式,並沒有提供確定下行協作發送點的具體流程。
發明內容
本 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協作發送點的選擇方法及選擇裝置,以解決現有技術未提供協作發送點的具體選擇流程的技術問題。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協作發送點的選擇方法,用於在下行多點協作通信中選擇協作發送點,其中,包括如下步驟步驟A,服務基站接收移動臺上報的協作小區的測量信息,所述測量信息為所述移動臺對預定的、服務小區的第一協作小區列表中的協作小區進行測量後獲得的信息,並根據所述上報的測量信息建立服務小區的第二協作小區列表,所述第二協作小區列表中的協作小區為所述第一協作小區列表中、信號強度大於預定的第一門限值的協作小區;步驟B,所述服務基站將所述第二協作小區列表中、滿足預設協作條件的協作小區確定為所述服務小區協作發送點。優選地,所述的選擇方法,其中,所述步驟A中,所述移動臺對所述第一協作小區列表中的協作小區進行的測量是在所述移動臺移動至服務小區的邊緣或服務小區的服務質量不能滿足預定的用戶需求時,由所述服務基站或由所述移動臺自身觸發的測量。優選地,所述的選擇方法,其中,所述步驟B中,當所述第二協作小區列表存在所屬基站與所述服務基站是同一基站的第一協作小區時,將所述第一協作小區確定為協作發送點,並確定所述第一協作小區的工作模式為聯合處理模式。優選地,所述的選擇方法,其中,所述步驟B中,當所述第二協作小區列表存在所屬基站與所述服務基站不相同的第二協作小區時,還包括所述服務基站與所述第二協作小區所屬的基站進行信息交互,並當所述交互的信息表明所述第二協作小區滿足預設的協作條件時,將所述第二協作小區確定為協作發送
點ο優選地,所述的選擇方法,其中,當所述交互的信息表明所述第二協作小區滿足如下協作條件中的至少一項時,將所述第二協作小區確定為協作發送點a,所述第二協作小區的負載小於預定的第二門限值;b,所述第二協作小區佔用的資源與所述服務基站分配給所述移動臺的資源不衝突;C,所述第二協作小區的負載大於預定的第三門限值並小於預定的第四門限值;d,所述第二協作小區的測量功率大於預定的功率閾值;e,所述第二協作小區的測量功率為所述第二協作小區列表中測量功率最強或次強的協作小區。優選地,所述的選擇方法,其中,所述步驟B中,對於所屬基站與所述服務基站不同的協作發送點,還包括如下步驟中的至少一項將佔用的資源與所述服務小區分配資源衝突的協作發送點的工作模式確定為協作調度或波束賦形模式;當協作發送點和服務小區都是單天線或虛擬單天線時,將所述協作發送點的工作模式確定為聯合處理模式;將無法滿足用戶吞吐率的需求服務基站的協作發送點的工作模式確定為聯合處理模式;將負載大於預定的第三門限值並小於預定的第四門限值的協作發送點的工作模式確定為協作調度或波束賦形模式。優選地,所述的選擇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驟B之後,還包括所述服務基站通知所述移動臺測量所述協作發送點的信道信息;所述服務基站根據所述協作發送點的信道測量信息,確定出所述協作發送點的初始工作參數,並將所述初始工作參數發送至所述協作發送點。優選地,所述的選擇方法,其中,所述協作發送點的信道信息由所述協作發送點根據所述移動臺發送的偵測信號後,通過所述協作發送點測量得到。另一方面,提供一種協作發送點的選擇裝置,用於在下行多點協作通信中選擇協作發送點,其中,包括服務基站,所述服務基站包括第一處理模塊,用於接收移動臺上報的協作小區的測量信息,所述測量信息為所述移動臺對預定的、服務小區的第一協作小區列表中的協作小區進行測量後獲得的信息, 並根據所述上報的測量信息建立服務小區的第二協作小區列表,所述第二協作小區列表中的協作小區為所述第一協作小區列表中、信號強度大於預定的第一門限值的協作小區;確定模塊,用於將所述第二協作小區列表中、滿足預設協作條件的協作小區確定為協作發送點。優選地,所述的選擇裝置,其中,所述確定模塊包括第一確定模塊,用於當所述第二協作小區列表存在所屬基站與所述服務基站是同一基站的第一協作小區時,將所述第一協作小區確定為協作發送點,並確定所述第一協作小區的工作模式為聯合處理模式。優選地,所述的選擇裝置,其中,所述確定模塊包括交互模塊,用於當所述第二協作小區列表存在所屬基站與所述服務基站不相同的第二協作小區時,與所述第二協作小區所屬的基站進行信息交互;第二確定模塊,用於當所述交互的信息表明所述第二協作小區滿足預設的協作條件時,將所屬第二協作小區確定為協作發送點。優選地,所述的選擇裝置,其中,所述第二確定模塊,進一步用於當所述交互的信息表明所述第二協作小區滿足如下協作條件中的至少一項時,將所述第二協作小區確定為協作發送點a,所述第二協作小區的負載小於預定的第二門限值;b,所述第二協作小區佔用的資源與所述服務基站分配給所述移動臺的資源不衝突;C,所述第二協作小區的負載大於預定的第三門限值並小於預定的第四門限值;d,所述第二協作小區的測量功率大於預定的功率閾值;e,所述第二協作小區的測量功率為所述第一協作小區列表中測量功率最強或次強的協作小區。優選地,所述的選擇裝置,其中,所述第二確定模塊,進一步用於按照如下方式中的至少一種確定協作發送點的工作模式
將佔用的資源與所述服務小區分配資源衝突的協作發送點的工作模式確定為協作調度或波束賦形模式;
將佔用的資源與所述服務小區分配資源不衝突的協作發送點的工作模式確定為聯合處理模式;當協作發送點和服務小區都是單天線或虛擬單天線時,將所述協作發送點的工作模式確定為聯合處理模式;將無法滿足用戶吞吐率的需求的服務基站的協作發送點的工作模式確定為聯合處理模式;將負載大於預定的第三門限值並小於預定的第四門限值的協作發送點的工作模式確定為協作調度或波束賦形模式。優選地,所述的選擇裝置,其中,所述服務基站還包括第二處理模塊,用於通知所述移動臺測量所述協作發送點的信道信息;參數確定模塊,用於根據所述協作發送點的信道測量信息,確定出所述協作發送點的初始工作參數,並將所述初始工作參數發送至所述協作發送點。本發明的技術效果在於服務基站接收移動臺上報的協作小區的測量信息,所述測量信息為所述移動臺對預定的、服務小區的第一協作小區列表中的協作小區進行測量後獲得的信息,並根據所述上報的測量信息建立服務小區的第二協作小區列表,並將所述第二協作小區列表中、滿足預設協作條件的協作小區確定為協作發送點,提供了一種由正常工作模式進入下行多點協作模式的多點協作實現方式,使得位於小區邊緣的移動臺能獲得更好的服務質量和用戶吞吐率。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協作發送點的選擇方法的流程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協作發送點的選擇方法的流程示意圖;圖3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中,觸發協作測量選擇的功率範圍示意圖;圖4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中基站協作的示意圖;圖5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下行多點協作基站間交互及實施過程示意圖;圖6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協作發送點的選擇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描述。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的協作發送點的選擇方法的流程示意圖。如圖1,該實施例的實現多點協作通信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步驟101,服務基站接收移動臺上報的協作小區的測量信息,所述測量信息為所述移動臺對預定的、服務小區的第一協作小區列表中的協作小區進行測量後獲得的信息, 並根據所述上報的測量信息建立服務小區的第二協作小區列表,所述第二協作小區列表中的協作小區為所述第一協作小區列表中、信號強度大於預定的第一門限值的協作小區;
示例性地,該步驟101中,所述移動臺上報的協作小區測量信息為所述第一協作小區列表中、信號強度大於預定的第一門限值的協作小區的信號強度測量信息,或所述第一協作小區列表中所有協作小區的測量信息。對於前一種情況,信號強度大於預定的第一門限值的協作小區由移動臺選出,並將協作小區的測量信息上報給服務基站;對於第二種情況,信號強度大於預定的第一門限值的協作小區由服務基站根據移動臺上報的測量信息進行選擇;示例性地,上述第一協作小區列表可由系統如服務基站根據周圍小區的地理位置預先設置。進一步地,上述第一協作小區列表可為靜態或半靜態的,並可以由服務基站通過廣播消息或控制消息通知服務小區的移動臺UE。示例性地,上述步驟101中,所述移動臺對預定的第一協作小區列表中 的協作小區進行的測量是在所述移動臺移動至服務小區的邊緣或服務小區的服務質量不能滿足預定的用戶需求時,由所述服務基站或由所述移動臺自身觸發的測量;示例性地,上述服務質量是否滿足預定的用戶需求可通過服務質量值即QoS值或誤碼率的值與對應門限值的比對來確定;步驟102,所述服務基站將所述第二協作小區列表中、滿足預設協作條件的協作小區確定為服務小區的協作發送點。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步驟102中,當所述第二協作小區列表存在所屬基站與所述服務基站是同一基站的第一協作小區時,將所述第一協作小區確定為協作發送點,並確定所述第一協作小區的工作模式為聯合處理模式。優選地,步驟102中,當所述第一協作小區列表存在所屬基站與所述服務基站不相同的第二協作小區時,還包括所述服務基站與所述第二協作小區所屬的基站進行信息交互,並當所述交互的信息表明所述第二協作小區滿足預設的協作條件時,將所屬第二協作小區確定為協作發送點。該步驟中,示例性地,服務基站和協作小區所屬的基站之間通過 X2接口交互信息。示例性地,上述服務基站和協作小區所屬的基站即協作基站之間交互的信息可以是基站負載信息、資源佔用信息、和/或功率分配信息等。示例性地,當所述交互的信息表明所述第二協作小區所屬的基站的負載、所佔用的資源、和/或測量功率滿足預定協作條件時,將所述第二協作小區確定為協作發送點。示例性地,當所述交互的信息表明所述第二協作小區滿足如下協作條件中的至少一項時,將所述第二協作小區確定為協作發送點a,所述第二協作小區的負載小於預定的第二門限值;b,所述第二協作小區佔用的資源與所述服務基站分配給所述移動臺的資源不衝突;C,所述第二協作小區的負載大於預定的第三門限值並小於預定的第四門限值;d,所述第二協作小區的測量功率大於預定的功率閾值;e,所述第二協作小區的測量功率為所述第一協作小區列表中測量功率最強或次強的協作小區。在本發明實施例的下行多點協作通信中選擇協作發送點方法的實現中,第一協作小區列表中的協作小區所屬基站的地理位置與服務基站的地理位置不同的情況下,要求第一協作小區列表的協作小區所屬的基站工作在與服務基站相同的頻帶、且同步。
示例性地,本發明的實施例的上述步驟101中,當滿足如下條件的至少一個時,確定出所述移動臺移動至服務小區的邊緣條件1,所述服務小區的如下參數中的至少一項低於對應的第五門限值參考信號接收功率RSRP、參考信號接收質量RSRQ、信噪功率比SNR、信幹噪聲功率比SINR ;
條件2,所述第一協作小區列表中的至少一個協作小區的如下參數中的至少一項高於對應的第六門限值參考信號接收功率、參考信號接收質量、信噪功率比、信幹噪聲功率比。具體實現中,協作小區測量的觸發機制可以是在UE周期測量本小區的RSRP, RSRQ, SINR, SNR小於預定的門限時,觸發協作小區測量。示例性地,可以通過RRC測量配置IE要求移動至小區邊緣的用戶進行協作小區測量,要求的測量的信號強度信息可以是RSRP、RSRQ、RSSI, SINR, SNR等;也可以根據鄰小區列表的測量結果,選擇符合協作小區列表要求的小區,更新協作小區測量信息。優選地,移動臺根據無線資源控制器RRC(Radic) Resource Control)測量配置信息單元(IEdnformation element)要求進行協作小區測量,測量結果由移動臺選擇上報或全部上報。選擇上報的條件可以是按功率大小排列的所有協作鄰區信息中具有最強接收功率、次強接收功率的協作小區,或超過預定門限的協作鄰區的測量值。示例性地,移動臺可以根據系統配置消息,在周期測量服務小區信道質量接近小區邊緣時,自動發起協作小區測量。示例性地,服務小區根據移動至小區邊緣的移動臺或服務質量未滿足預定用戶需求的移動臺的測量信息建立第二協作小區列表即移動臺候選協作小區發送點列表。其中, 上報協作小區測量信息的移動臺可以是一個或地理位置幾乎相同的一組移動臺。優選地,本發明實施例方法的步驟102中,對於所屬基站與所述服務基站不同的協作發送點,還包括如下步驟中的至少一項將佔用的資源與所述服務小區分配資源衝突的協作發送點的工作模式確定為協作調度或波束賦形模式;將佔用的資源與所述服務小區分配資源不衝突的協作發送點的工作模式確定為聯合處理模式;當協作發送點和服務小區都是單天線或虛擬單天線時,將所述協作發送點的工作模式確定為聯合處理模式;將無法滿足用戶吞吐率的需求的協作發送點的工作模式確定為聯合處理模式;將負載大於預定的第三門限值並小於預定的第四門限值的協作發送點的工作模式確定為協作調度或波束賦形模式。優選地,協作發送點和協作發送點的工作模式確定後,通常根據工作模式的不同要求進行進一步輔助測量。進一步地,服務基站和協作小區所屬的基站進行信息交互後,還可確定協作發送點的測量導頻配置及發送模式、發送周期,和/或移動臺發送的、或用於通知協作小區所屬基站進行輔助測量的特定的偵測(Sounding)信號,這些信息可用於對協作發送點的信道進行進一步輔助測量。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由正常工作模式進入多點協作模式的多點協作實現方式;利用本發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使得位於小區邊緣的移動臺可以獲得更好的服務質量 (QoS, Quality of Service)和用戶吞吐率。進一步地,由於本發明的實施例中,協作發送點的小區及協作發送點的工作模式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可根據實際的無線信道環境變化的,從而可使小區以較優的方式協同工作,有利於提高小區邊緣的用戶速率和可靠性。
本發明實施例的方法,在確定出協作發送點之後,優選地,在確定出協作發送點及協作工作點的工作模式之後,還包括步驟103,所述服務基站通知所述移動臺測量所述協作發送點的信道信息,該信道測量為輔助的測量;示例性地,測量的信道信息包括如下測量參數中的至少一項協作小區的信道矩陣、信道的協方差、幹擾強度、幹擾波束指向等;步驟104,所述服務基站根據所述協作發送點的信道測量信息,確定出所述協作發送點的初始工作參數,並將所述初始工作參數發送至所述協作發送點。利用上述輔助測量的測量結果,可以根據協作小區的工作模式反饋不同的信道狀態。優選地,服務基站還可以配置協作小區的測量導頻,由移動臺進行協作發送點的信道測量。示例性地,測量導頻在服務基站的小區和協作基站的小區保持正交,由移動臺測量信道信息,並反饋到服務基站,用於對下行協作權值進行調整。優選地,服務基站還可以要求移動臺發送特定的偵測信號(Sounding),以由協作小區所屬的基站進行協作發送點的信道測量。示例性地,該偵測信號可由服務基站預先配置好後,通知移動臺,由移動臺發送。示例性地,協作發送點的信道信息由所述協作發送點根據所述移動臺發送的偵測信號後,通過協作小區的測量移動臺的Sounding得到。其中, 移動臺發送所述預定的偵測信號至所述協作發送點所屬的基站,協作小區所屬的基站即協作基站根據移動臺發送的Sounding信號進行協作發送點信道測量,可獲得協作小區的上行信道矩陣等信道參數,該獲得的上行信道矩陣等信道參數可用於對下行協作權值進行調整。協作基站將所述協作發送點的信道信息發送至所述服務基站;所述服務基站根據所述協作發送點的信道信息確定出所述協作發送點的初始工作參數,並將所述初始工作參數發送至所述協作發送點。上述初始工作參數示例性地,包括協作基站的發送權值。服務基站根據上述輔助測量的結果,選擇協作基站,進行與協作基站之間的信息交互,確定協作發送點的初始工作參數,並按照協作要求進行發送,然後協作發送點間按照確定的初始工作參數可開始協同工作。示例性的,對於工作模式為JP模式的協作發送點, 確定的初始工作參數包括資源調度、協作小區所屬基站即協作基站的發送權值、和/或協作移動臺的數據;對於工作模式為CS/CB模式的協作發送點,確定的初始工作參數包括資源調度、和/或協作基站的發送權值。本發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進行了多小區優化,通過多選工作模式不僅降低了系統級幹擾,還可進一步提高小區邊緣的用戶速率和可靠性。本發明實施例的具體實現中,要求移動臺工作在無線資源控制器RRC的連接狀態,並移動到小區邊緣,協作小區工作在相同頻帶,小區間保持同步。下面對本發明實施例的CoMP工作方式進行舉例說明。本發明實施例的CoMP系統中,在協作區域內配置協作小區工作模式的方法主要包括四個步驟步驟201,移動臺根據系統即服務基站配置測量方式及測量內容進行協作小區測量並上報測量信息;步驟202,基站間的信息交互,確定協作發送點;步驟203,通知協作基站進行進一步輔助測量;步驟204,確定協作發送點的協作模式和工作參數。其中, 當協作小區所屬的基站與服務基站是同一個eNodeB時,無需在基站間進行信息交互。 其中,對於測量過程,現有R8版本的測量中,LTE中連接狀態測量過程包括 E-UTRAN發送RRC的重配置IE,該重配置IE包括測量ID和類型、測量對象、測量數量、測量上報數量、上報判據等;UE根據收到RRC發送的測量配置IE要求進行測量,根據測量上報標準判斷是否需要上報。本發明實施例的LTE中的協作小區測量過程中,主要測量的內容包括參考信號接收功率(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參考信號接收質量(RSRQ, 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接收信號強度指示(RSSI, Receiver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其中 RSRQ = NXRSRP/ (E-UTRA RSSI),其中 E-UTRA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 carrier)為載波。本發明實施例的LTE中觸發的協作小區測量過程的一個示例包括如下步驟,該例中,以測量RSRP為例步驟一,檢測服務小區的RSRP < I觸發協作小區測量,I為服務小區預先配置的門限;步驟二,E-UTRAN發送RRC重配消息,配置測量信息單元(IE);步驟三,移動臺在測量時隙到通知下行物理層(DLPHY)根據測量配置IE的配置發起對相鄰小區的測量;步驟四,移動臺進行測量結果判別及上報移動臺的RRC消息;步驟五,移動臺RRC將測量結果封裝成RRC消息上報給服務基站eNB。該例中,與R8版本不同的地方在於選擇測量的不是鄰小區列表而是協作小區列表;該例中,通過現有技術的R8周期測量的是RSRP等用於觸發協作小區測量的信息。如果是同頻同步網絡,可以認為鄰小區列表和協作小區列表相同,協作小區列表可以和鄰小區列表有部分重合,當有重合時,可以根據鄰小區測量結果更新測量結果,減少協作小區測量數量,通過配置RRC IE指出沒有與鄰小區重合的協作小區測量。該例中的,觸發協作小區測量的條件,可以是服務小區的RSRP和/或RSRQ低於配置門限或作為協作小區的鄰小區的RSRP和/或RSRQ高於一定門限。對於CoMP,基站之間通過X2接口交互的信息包括R8版本現有的信息和協作基站新增的交換IE。其中,R8版本現有的信息包括相對窄帶發送功率指示(Relative Narrowband Tx Power,RNTP) IE,用於指示每個物理資源塊(PRB)的發射功率是否低於RNTP 的門限;負載指示信息單元(Loadlndicator Information Element),用於指示負載狀態; 無線資源狀態信息單元(Radio Resource Status IE),用於指示上行和下行PRB的使用情況;容量值信息單元(Capacity Value IE),用於指示E-UTRAN所有資源中可以使用資源的數目。本發明實施例中,協作基站新增加的交互信息包括移動臺數據信息單元(UE data IE),用於指示協作基站交互協作UE的數據,以共同調度提高UE的吞吐率,可靠性,在JP模式下使用;移動臺資源信息單元(UE Resource IE),用於指示服務基站對協作UE的資源佔用情況,使協作基站根據自身負載情況決定採用JP方式還是CS/CB方式;移動臺 信道狀態信息(UE CSI IE),用於指示協作基站交互的信道測量數據,以用於計算協作基站的發送權值。本發明實施例中,服務基站可以根據協作基站測量結果和X2接口的交互結果進一步輔助測量。在具體實現中,可選擇進入協作發送點列表中的小區信號強度大的基站,根據初步確定的協作模式進行下一步測量;示例性的,各協作基站通過配置協作小區的測量導頻進行輔助測量,也可以由配置UE的特定sounding由協作小區進行測量,測量內容可以是信道矩陣、信道的協方差、幹擾強度、和/或幹擾波束指向;其中,測量的內容可根據協作基站工作模式、協作的配置模式而不同。本發明的實施例中,在進行協作發送點的工作模式配置和協作發送點的初始工作參數配置時,服務基站根據上述輔助測量的結果和協作調度的結果,優先選擇與服務基站同站點的協作基站進行JP協作,其它非同站點的協作基站作為CS/CB調度,這樣可減少基站間的X2接口的交互量。具體實現中,示例性地,服務基站根據X2接口的交互結果優先選擇負載輕的協作基站進行協作;優先選擇幹擾強的基站進行協作;根據用戶調度的數據緩存(buffer)和服務質量(Qos)選擇協作模式;根據進一步信道測量結果,選擇協作基站作為JP協作基站,並通過基站間接口交互協作數據、協作工作參數及進行協作調度。根據進一步信道測量結果,選擇協作基站作為CS/CB協作基站,通過基站間的接口進行協作調度, 交互協作工作參數。下面舉兩個具體的例子對本發明實施例的方法進行說明。實施例1第一步目標服務小區所屬的基站(eNodeB)通過下行控制信道向移動臺發送測試命令, 要求移動臺按要求對配置的小區進行測量,示例性地,該配置的小區為預先配置的第一協作小區列表中的小區。測量的內容包括RSRP、RSRQ等。如圖3,該例中,當服務小區cellO 的RSRP位於IOdB到-IOdB之間時,確定出cellO移動至小區邊緣,並啟動協作小區的周期測量。以服務小區cellO的RSRP = IOdB為例,cellO移動至小區邊緣,啟動協作小區的周期測量。圖3所示起到協作小區RSRP測量的功率範圍時示例性地,並不用於作為對本發明的限制。觸發協作小區測量的RSRP範圍可有多種變化,其範圍選取依賴於小區的應用場景,如宏小區、微小區、微微小區等。該例中,測得作為協作小區的鄰小區的信號強度如下表 1所示。
權利要求
1.一種協作發送點的選擇方法,用於在下行多點協作通信中選擇協作發送點,其特徵在於,包括如下步驟步驟A,服務基站接收移動臺上報的協作小區的測量信息,所述測量信息為所述移動臺對預定的、服務小區的第一協作小區列表中的協作小區進行測量後獲得的信息,並根據所述上報的測量信息建立服務小區的第二協作小區列表,所述第二協作小區列表中的協作小區為所述第一協作小區列表中、信號強度大於預定的第一門限值的協作小區;步驟B,所述服務基站將所述第二協作小區列表中、滿足預設協作條件的協作小區確定為所述服務小區協作發送點。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選擇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步驟A中,所述移動臺對所述第一協作小區列表中的協作小區進行的測量是在所述移動臺移動至服務小區的邊緣或服務小區的服務質量不能滿足預定的用戶需求時,由所述服務基站或由所述移動臺自身觸發的測量。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選擇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步驟B中,當所述第二協作小區列表存在所屬基站與所述服務基站是同一基站的第一協作小區時,將所述第一協作小區確定為協作發送點,並確定所述第一協作小區的工作模式為聯合處理模式。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選擇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步驟B中,當所述第二協作小區列表存在所屬基站與所述服務基站不相同的第二協作小區時,還包括所述服務基站與所述第二協作小區所屬的基站進行信息交互,並當所述交互的信息表明所述第二協作小區滿足預設的協作條件時,將所述第二協作小區確定為協作發送點。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選擇方法,其特徵在於,當所述交互的信息表明所述第二協作小區滿足如下協作條件中的至少一項時,將所述第二協作小區確定為協作發送點a,所述第二協作小區的負載小於預定的第二門限值;b,所述第二協作小區佔用的資源與所述服務基站分配給所述移動臺的資源不衝突; c,所述第二協作小區的負載大於預定的第三門限值並小於預定的第四門限值; d,所述第二協作小區的測量功率大於預定的功率閾值;e,所述第二協作小區的測量功率為所述第二協作小區列表中測量功率最強或次強的協作小區。
6.根據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選擇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步驟B中,對於所屬基站與所述服務基站不同的協作發送點,還包括如下步驟中的至少一項將佔用的資源與所述服務小區分配資源衝突的協作發送點的工作模式確定為協作調度或波束賦形模式;當協作發送點和服務小區都是單天線或虛擬單天線時,將所述協作發送點的工作模式確定為聯合處理模式;將無法滿足用戶吞吐率的需求服務基站的協作發送點的工作模式確定為聯合處理模式;將負載大於預定的第三門限值並小於預定的第四門限值的協作發送點的工作模式確定為協作調度或波束賦形模式。
7.根據權利要求1-5中任一項所述的選擇方法,其特徵在於,在所述步驟B之後,還包括所述服務基站通知所述移動臺測量所述協作發送點的信道信息; 所述服務基站根據所述協作發送點的信道測量信息,確定出所述協作發送點的初始工作參數,並將所述初始工作參數發送至所述協作發送點。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選擇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協作發送點的信道信息由所述協作發送點根據所述移動臺發送的偵測信號後,通過所述協作發送點測量得到。
9.一種協作發送點的選擇裝置,用於在下行多點協作通信中選擇協作發送點,其特徵在於,包括服務基站,所述服務基站包括第一處理模塊,用於接收移動臺上報的協作小區的測量信息,所述測量信息為所述移動臺對預定的、服務小區的第一協作小區列表中的協作小區進行測量後獲得的信息,並根據所述上報的測量信息建立服務小區的第二協作小區列表,所述第二協作小區列表中的協作小區為所述第一協作小區列表中、信號強度大於預定的第一門限值的協作小區;確定模塊,用於將所述第二協作小區列表中、滿足預設協作條件的協作小區確定為協作發送點。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選擇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確定模塊包括第一確定模塊,用於當所述第二協作小區列表存在所屬基站與所述服務基站是同一基站的第一協作小區時,將所述第一協作小區確定為協作發送點,並確定所述第一協作小區的工作模式為聯合處理模式。
11.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選擇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確定模塊包括交互模塊,用於當所述第二協作小區列表存在所屬基站與所述服務基站不相同的第二協作小區時,與所述第二協作小區所屬的基站進行信息交互;第二確定模塊,用於當所述交互的信息表明所述第二協作小區滿足預設的協作條件時,將所屬第二協作小區確定為協作發送點。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選擇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確定模塊,進一步用於當所述交互的信息表明所述第二協作小區滿足如下協作條件中的至少一項時,將所述第二協作小區確定為協作發送點a,所述第二協作小區的負載小於預定的第二門限值;b,所述第二協作小區佔用的資源與所述服務基站分配給所述移動臺的資源不衝突; c,所述第二協作小區的負載大於預定的第三門限值並小於預定的第四門限值; d,所述第二協作小區的測量功率大於預定的功率閾值;e,所述第二協作小區的測量功率為所述第一協作小區列表中測量功率最強或次強的協作小區。
13.根據權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選擇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確定模塊,進一步用於按照如下方式中的至少一種確定協作發送點的工作模式將佔用的資源與所述服務小區分配資源衝突的協作發送點的工作模式確定為協作調度或波束賦形模式;將佔用的資源與所述服務小區分配資源不衝突的協作發送點的工作模式確定為聯合處理模式;當協作發送點和服務小區都是單天線或虛擬單天線時,將所述協作發送點的工作模式確定為聯合處理模式;將無法滿足用戶吞吐率的需求的服務基站的協作發送點的工作模式確定為聯合處理模式;將負載大於預定的第三門限值並小於預定的第四門限值的協作發送點的工作模式確定為協作調度或波束賦形模式。
14.根據權利要求9-12中任一項所述的選擇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服務基站還包括 第二處理模塊,用於通知所述移動臺測量所述協作發送點的信道信息; 參數確定模塊,用於根據所述協作發送點的信道測量信息,確定出所述協作發送點的初始工作參數,並將所述初始工作參數發送至所述協作發送點。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協作發送點的選擇方法及選擇裝置,該方法包括步驟A,服務基站接收移動臺上報的協作小區的測量信息,並根據上報的測量信息建立服務小區的第二協作小區列表,第二協作小區列表中的協作小區為第一協作小區列表中、信號強度大於預定的第一門限值的協作小區;步驟B,服務基站將第二協作小區列表中、滿足預設協作條件的協作小區確定為服務小區協作發送點。上述技術方案提供了一種由正常工作模式進入多點協作模式的實現方式,使得位於小區邊緣的移動臺能獲得更好的服務質量和用戶吞吐率。
文檔編號H04W28/02GK102316510SQ201010222848
公開日2012年1月11日 申請日期2010年6月30日 優先權日2010年6月30日
發明者劉敏, 姚珂, 王文煥 申請人: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