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黨員依靠群眾求勝利發言稿範文

2023-12-11 10:49:42

  堅持群眾路線,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於其他任何政黨的顯著標誌。小編收集黨員依靠群眾求勝利發言稿,歡迎閱讀。

  黨員依靠群眾求勝利發言稿一

  黨在自己的工作中實行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

  群眾路線是黨的根本工作路線。密切聯繫群眾是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脫離群眾是我們黨執政後的最大危險。

  相信群眾,就是要從思想上牢固樹立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群眾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眾是歷史發展真正動力的觀念,從而自覺地放下架子,走進群眾,同群眾交朋友,虛心向群眾學習,老老實實拜群眾為師。相信群眾,還要支持群眾的積極性和首創精神,凡是群眾能辦的事情都要放手讓群眾去辦,堅決破除和摒棄束縛群眾手腳的各種條條框框。依靠群眾就是要在實際工作中,想問題、辦事情、作決策,都要聽取群眾的意見,集中群眾的智慧,使形成的決策、部署充分體現群眾的意願和利益;實施決策、完成任務,要做好動員群眾、組織群眾的工作,使廣大群眾積極參與完成黨委、政府的中心任務,形成幹群齊努力,凝心謀發展的生動局面。

  相信群眾、依靠群眾,是認識與行動、知與行的統一。依靠群眾首先要相信群眾,只有相信群眾,才能尊重群眾、自覺依靠群眾。群眾看一個幹部是否相信和依靠群眾,不是只聽他說得怎麼樣,更重要的是看他做得怎麼樣。在現實生活中,有的領導幹部,口頭上相信群眾,實際上相信自己,高高在上,發號施令,憑經驗辦事、拍腦袋決策,結果脫離實際、脫離群眾。有的只對上負責,不對下負責,只求領導滿意,不顧群眾意願,損害了群眾利益。還有的對群眾的建議、要求充耳不聞,漠然置之,甚至堵塞言路,壓制群眾意見。

  是否相信和依靠群眾,直接關係到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能否落實到基層,關係到黨的各項工作能否得到有效開展。因此,堅持群眾路線,根本問題是樹立正確的群眾觀點,切實解決好對群眾態度和群眾感情問題。各級黨員幹部一定要擺正人民公僕的位置,把群眾當親人,時刻把群眾放在心上,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解群眾所難,問需於民,問計於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贏得群眾的信賴。我們也只有真正做到思想上相信群眾,感情上貼近群眾,工作上依靠群眾,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我們的工作才能獲得最廣泛、最牢固的群眾基礎和力量源泉。

  堅持群眾路線,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於其他任何政黨的顯著標誌。歷史和現實都充分證明,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是執政黨的根基,直接關係到政黨的盛衰興亡。中國共產黨作為長期執政的黨,只有深深紮根於人民群眾之中,同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才能不斷鞏固執政地位,黨領導的事業才能永遠興旺發達。

  黨員依靠群眾求勝利發言稿二

  馬克思主義群眾觀,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對待人民群眾的根本立場和態度以及正確處理與人民群眾關係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把馬克思主義群眾觀貫徹到黨的各項工作中,融入到黨的全部奮鬥實踐中,團結帶領著全國各族人民克服了重重艱難險阻,取得了世人矚目的輝煌成就。前不久,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從國家、社會和個人三個層面概括和提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每一個層面所反映出來的最核心的價值理念就是我們黨牢固樹立和自覺踐行的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這既是黨在長期執政條件下維護好與人民群眾血肉聯繫的永恆主題,又是黨凝聚強大正能量,繼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根本保證。

  (一)馬克思主義群眾觀是唯物史觀的理論基石

  馬克思主義群眾觀是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創立中逐漸形成的,其核心內涵即「人民群眾主體論」。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在論證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社會歷史發展規律基礎上,第一次把對人的關注從抽象的人轉到直接從事物質生產活動的廣大勞動者方面來,從而形成了正確認識人民群眾的歷史地位和作用的理論觀點。概括地說,就是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是社會歷史的創造者。

  在馬克思主義誕生以前,佔統治地位的思想從未表露出「人民主體地位」的價值理念,剝削階級的政黨更是從未關注過這個真理,僅僅把人作為「會說話的工具」而已。馬克思主義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點上向人們揭示出了社會發展史就是物質資料生產者本身發展的歷史這一最簡單最不容否定的事實,「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後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質的生活資料的生產,從而一個民族或一個時代的一定的經濟發展階段,便構成基礎,人們的國家設施、法的觀點、藝術以至宗教觀念,就是從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而,也必須由這個基礎來解釋,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做得相反。」終於找到了打開人類歷史發展之謎的鑰匙——離開了物質資料的生產,就沒有人類社會的生存和發展。正如馬克思恩格斯在160多年前所指出的,「歷史活動是群眾的事業,隨著歷史活動的深入,必將是群眾隊伍的擴大。」這徹底顛覆了以往哲學家把物質世界的一切變化,甚至人本身的一切活動都視為神靈、上帝的產物的謬論;有力駁斥了資產階級思想家既主張「天賦人權」,又把人民群眾看作低俗、愚昧、缺乏理性的代名詞,故需要通過契約把權力讓渡出來,交給所謂社會精英的怪論。馬克思主義群眾觀正是在對歷史唯心主義進行徹底批判的基礎上向人們證明了這個顛撲不破的真理,即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是推動社會歷史發展的真正動力。

  馬克思主義群眾觀始終把人作為現實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人,把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作為最高的價值目標。這既是遵循唯物史觀的必然結果,又與無產階級政黨終身為之奮鬥的崇高理想完全一致,為無產階級政黨更好地領導人民群眾,發揮出創造歷史的作用,肩負起推動人類社會最終走向「自由人的聯合體」的歷史重任提供了根本的精神支撐。

  (二)馬克思主義群眾觀彰顯中國共產黨奮勇前行的鮮明立場

  相信誰、依靠誰、為了誰,是否始終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是區分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的分水嶺,也是判斷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試金石。我們黨之所以能夠在長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奮鬥實踐中得到最廣大人民的擁護和支持,根本原因就在於始終站穩了群眾立場,代表著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踐行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對社會發展規律的科學把握,生動呈現了對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自覺追求,深刻詮釋了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的價值理念。

  中國共產黨自建黨之初就牢固樹立了馬克思主義群眾觀,始終把「人民主體地位」作為自己堅守的理想信念,並以此為核心把實現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我們黨最鮮明的政治立場,發出了「為天下勞苦大眾謀幸福」的錚錚誓言。在戰火紛飛的革命戰爭年代,毛澤東曾深刻指出:「共產黨員在民眾運動中,應該是民眾的朋友,而不是民眾的上司,是誨人不倦的教師,而不是官僚主義的政客。共產黨員無論何時何地都不應以個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應以個人利益服從於民族的和人民群眾的利益。」我們黨正是堅定地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才能以「星星之火」嘹亮整個神州大地,建立了新中國。在波瀾壯闊的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新時期,也正是始終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我們黨才能夠帶領著全國各族人民譜寫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頑強奮進的壯麗篇章,不僅創造了經濟騰飛的「中國奇蹟」,還交出了人民滿意的「中國答卷」,書寫了人民幸福的「中國故事」,邁上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新徵程。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習近平總書記同樣始終要求全黨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立場不能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能忘,群眾是真正英雄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不能丟,始終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雄辯證明,雖然時空適時變遷,但亙古不變的則是根植於中國共產黨人心中的「馬克思主義群眾觀」。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意。馬克思主義群眾觀作為決定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的核心價值理念,關乎人心向背,關乎黨和國家事業的興衰成敗。只有牢固樹立群眾觀點、站穩群眾立場,時刻牢記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始終堅持以滿足最廣大人民的需求為中心來成就黨的事業,才能衝破前進道路上的藩籬,不斷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

  (三)馬克思主義群眾觀匯聚起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力量源泉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深刻闡述了「中國夢」的重大戰略思想,吹響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軍號角。習近平同志強調指出的,「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把追求人民幸福作為實現「中國夢」的重要價值目標,這本身就充分體現了人民性的本質,蘊含著「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與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的價值理念一脈相承。只有人民,才是美好未來的創造者,才是最終實現「中國夢」的主體力量。

  無論是從我們黨的歷史發展經驗看,還是從長期執政的現實經驗看,背離了馬克思主義群眾觀,不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不發揮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所有美好的目標和夢想都無從談起。當前,我國正向開放、多元的現代社會急速遷徙,已進入到全面深化改革的「深水區」和「攻堅期」。隨著經濟體制的深刻變革,社會結構的深刻變動,利益格局的深刻調整以及生活方式的深刻變化,我們面臨著各種思想文化交融、交鋒、較量的新態勢;面臨著廣大人民群眾對過上幸福生活的新期待;面臨著利益多元化背景下價值觀念多元多變的新特點;可以說,只有使廣大人民群眾在思想認識上達成對全面深化改革的價值認同,才能夠贏得改革的最終成功。那麼,我們究竟要用什麼樣的價值理念來實現這種認同和共識呢?對此,習近平同志明確指出,「生活在我們偉大祖國和偉大時代的中國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這三個「共享」把個人夢想融入到國家民族的最終夢想之中,將個人利益與國家民族的整體利益辯證地統一起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的價值理念,涵蓋了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利益,找到了當今時代協調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約數——「中國夢」。「中國夢」是團結凝聚人民群眾共同奮鬥的精神旗幟,而人民群眾則是最終實現「中國夢」的主體力量。我們只有更加清醒地認識到牢固樹立和自覺踐行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的極端重要性,運用實踐的標準,反映人民的願望,最大限度地激發出人民群眾的活力和創造力,才能積聚起推動改革、攻堅克難、成就夢想的強大正能量。

  歷史是客觀規律性與主體創造性的統一。展望未來,美好的光明前景與現實的發展憂患並存,改革發展的持續動力與前行道路的困難阻力並存。如何化解矛盾、規避風險,引領當代中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創造億萬人民群眾的美好未來?歸根到底還是要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群眾觀,始終堅守共產黨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家園,在新的發展實踐中傳承和運用我們所積累的寶貴經驗,真正把馬克思主義群眾觀融入到自己的肌體裡,真正把黨的事業融入進自己的血脈中,才能凝聚起億萬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匯集起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磅礴力量!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

同类文章

學會勞動,熱愛勞動演講稿600字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講的題目是學會勞動,熱愛勞動。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現在我們吃的米飯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頂著大太陽為我們種下的,裡面有他們的辛勤汗水,這是他們用自己雙手的勞動換來的,所以我們不能浪費糧食,還要學會熱愛勞動。現在有很多的人不

勿忘國恥振興中華演講稿(優秀篇)

  小學生勿忘國恥,振興中華演講稿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講的題目是「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今天那輝煌的歷史,就是因為像狼牙山五壯士、毛澤東、周恩來……這些英雄用智慧和血汗爭回來的!在抗日時期,有多少志士任人,多少革命先輩拋頭顱,撒熱血,以鋼鐵般的意志和無所畏懼的

我的高中,我的夢

  時光如流水一般一去不復返,現在的我們不是無知的孩子了,我想大家應該都有一個夢。  在這裡我要告訴大家我的夢不是當個醫生,當個領導,當個老師,我的夢只是一個簡簡單的那的高中。  當我還是一個懵懵懂懂的小學生,對於我來說高中是一個很陌生的名詞,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地方,到了現在,我知道看似不遠但

祝我們的祖國65周歲生日快樂

  「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這熟悉的歌聲,把我們帶回了那戰火紛飛的年代,帶回了六十五年來風雨飄搖的歲月。在那個時代,做一名共產黨員不是為了索取,而是隨時準備犧牲。這是多麼的神聖!多麼的偉大啊!  血雨腥風之中倒下了無數的英雄,擊碎了許多無價的生命輝煌,他們以五千年長夜中亙古未有的榮

新學期,新徵程-900字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我是中一會計(1)班的姚馨怡。  今天我國旗下演講的題目是《新學期,新徵程》。  六月,告示著一個裡程的結束,九月,象徵著一個新的開始,新的徵程。從我們呱呱墜地開始,我們的人生之路也隨之拉開了序幕。人生之路曲折盤桓、錯綜複雜,看似一條路的終點亦是另一

長大後我就成了您

  敬愛的老師:  你們好!今年9月10日就是第30個教師節了,我以最真摯的內心,祝老師們教師節快樂!  有對聯寫道:三尺講臺迎冬夏,一支粉筆寫春秋。這就是老師們的陣地,在這不太大的沙場之上,書寫著自己的人生;以粉筆做鋼槍,盡情揮灑皚皚白雪,終成天下桃李之美;人間冷暖、天地方圓、茫茫天空、無

為心插上翅膀

  大家好!  演講就是說出自己的想法。今天,我們就來談談現在站著的這個地方——學校!全稱涉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  人們都說高中生活是最令人難忘的一段生活。高中裡喜歡你的人會衝你笑;高中裡幾句話就是哥們,下次一起玩就會叫你;高中裡男生有了矛盾會打架,和了之後仍是好朋友;高中裡每天課很多,但仍

我的夢,我的中國夢

  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好!  談到夢想,從古至今,無論平凡的你我還是一代偉人都在酸甜苦辣中編制自己的夢想。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的閉幕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講話中擲地有聲地13次提出「中國夢」一詞。是啊,有夢才有追求,有追求才有激情去行動。每個人的心底都有屬於自己的

放飛希望,放飛夢想

  我從小就有一個夢想,那就是讓那些和我同一年齡,但卻因為家境問題而上不起學的孩子重回學校,尤其是生活在西部的孩子。  在西部,很多孩子無法享受到九年義務教育,原因很簡單:那裡的氣候十分寒冷,而且經濟狀況也十分不好,所以沒有幾個人願意前去支教。儘管有人曾經嘗試過在那裡生活,但是,惡劣的氣候環

志願者心得

  有一種精神叫奉獻,有一種責任叫志願。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的悠久文明和燦爛文化,從「樂善好施」的千年古訓到「助人為樂」的雷鋒精神,都傳遞出一種奉獻、互助的志願精神。把自己的「快樂」融入到服務過程中,用自己微笑和活力去感染並幫助他人。  暑假裡登入志願者網站投發了幾份簡歷,意向有上海市兒童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