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設施的木質支撐柱的連接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12-10 19:40:42 3
專利名稱:戶外設施的木質支撐柱的連接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戶外設施的木質支撐柱的連接結構,具體地說涉及在普通木 材和硬木的連接部位加工榫頭和卯眼連接後,還在連接部位形成接合槽,以 在連接部位用金屬連接件連接的戶外設施的木質支撐柱的連接結構。
背景技術:
近來,小區環境和城市綠化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在小區和市中心處處 分布著大大小小的綠地、公園,設置了諸如遊藝設施、綠廊等戶外設施供人 娛樂小憩。
當前使用的戶外設施中,如綠廊和遊藝設施等使用鐵質或木質的主支撐
柱,經過5 10年使用後,和地面接觸的部位會發生嚴重腐蝕,這不僅嚴重 影響美觀,而且易誘發安全事故。
另外,戶外設施主要由赤松和黃松等軟木製造,露天的風吹雨淋和季節 變換會造成繩索和鋼管結合部位鬆弛,影響美觀,產生安全隱患。並且由於 完全廢棄並重新設置新的戶外設施,將造成經濟上的負擔,因此使用安全性 和耐久性也是不容忽視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戶外設施的木質支撐柱的連接結構,以克服 上述問題。即在普通木材和硬木的連接部位加工榫卯相連,並在連接處形成 接合槽,在接合槽處使用連接件連接固定上下支撐柱,從而增強木質支撐柱 的結合力,並防止因為熱脹冷縮而造成的變形,提高接合緊密性和耐久性。 並且下支撐柱使用硬木,以防止與地面接觸部分的腐蝕。本發明另一目的在於提供在木質支撐柱的上部和下部都套入了保護帽 的戶外設施的木質支撐柱的連接結構,以保護和防止木質支撐柱的邊角和表 面因開裂而造成的損壞。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特徵在於包括下支撐柱,該下支撐柱由 硬木製成,其形狀為方形或圓形,且設置固定於地面上,其上端中央沿豎直 方向具有卯眼,且上端外邊緣具有方形或圓形的接合槽;上支撐柱,該上支 撐柱為木質的,其形狀為方形或圓形,其底面中央具有突出榫頭,以與上述 下支撐柱的卯眼相連;連接件,該連接件為金屬或合成樹脂材質的方形或圓 形帶狀,連接在上述下支撐柱的接合槽部位,用於連接固定上述下支撐柱和 上支撐柱;上保護帽,該上保護帽由金屬或合成樹脂製成,套裝在上述上支 撐柱的上端固定;以及下保護帽,該下保護帽由金屬或合成樹脂材質製成, 套裝在上述下支撐柱的下端固定。
在這裡,在上述下支撐柱的接合槽部位具有水平貫通的第1鋼絲繩通孔, 對應於該第1鋼絲繩通孔,在上述上支撐柱的榫頭上具有第2鋼絲繩通孔, 並具有用於貫穿第1鋼絲繩通孔和第2鋼絲繩通孔的鋼絲繩。
另外,在上述下支撐柱和上支撐柱是方形的情況下,上述帶狀連接件具 有連接件本體和連接件對板。上述連接件本體呈"c"字形,且具有在連 接件本體的兩端部向內直角彎曲的兩端連接板;形成在每個兩端連接板上的 多個第1螺栓孔;沿所述連接件本體的寬度方向以相同間隔分布的多個半球 形的第l筋肋;以及適於貫穿上述鋼絲繩的第3鋼絲繩孔。上述連接件對板 呈四方形板狀,且具有沿連接件對板的寬度方向以相同間隔分布的多個半 球形的第2筋肋;形成在連接件對板兩端的多個第2螺栓孔,以與上述連接 件本體的兩端連接板相連;以及適於貫穿上述鋼絲繩的第4鋼絲繩孔。
另外,在上述下支撐柱和上支撐柱是圓形的情況下,上述帶狀連接件具 有第1連接件本體和第2連接件本體。上述第1連接件本體呈半圓環形,且具有形成在第1連接件本體兩端的多個第1螺栓孔;沿第1連接件本體的
寬度方向以相同間隔分布的多個半球形的第1筋肋;以及適於貫穿上述鋼絲繩的第3鋼絲繩孔。上述第2連接件本體呈半圓環形且適於與第1連接件本體連接後成為圓形連接件,第2連接件本體具有形成在第2連接件本體兩端的多個第2螺栓孔;沿第2連接件本體的寬度方向以相同間隔分布的多個半球形的第2筋肋;以及適於貫穿上述鋼絲繩的第4鋼絲繩孔。
圖1是本發明一個實施方式涉及的戶外設施的木質支撐柱的連接結構的分解立體示意圖。
圖2是圖1的連接狀態的立體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另一個實施方式涉及的戶外設施的木質支撐柱的連接結構
的分解立體示意圖。
圖4是圖3的連接狀態的立體示意圖。
圖5是圖2和圖4的正截面圖。
附圖標記說明
110:下支撐柱120:上支撐柱130:連接件140:上保護帽150:下保護帽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明涉及的戶外設施的木質支撐柱的連接結構進行詳細說明。
本發明下述說明中相關的公知技能和構成的具體說明,如跟本發明的要旨有不必要的混淆的情況,將省略對其的詳細說明。而且,後述的術語隨著使用者和運用者的意圖和慣例不同也有所不同。因此,本發明中使用的術語
6要在本發明全部內容的基礎上予以理解。
圖1為本發明一個實施方式涉及的戶外設施的木質支撐柱的連接結構的
分解立體示意圖,圖2為圖1的連接狀態的立體示意圖,圖3為本發明另一個實施方式涉及的戶外設施的木質支撐柱的連接結構的分解立體示意圖,圖4為圖3的連接狀態的立體示意圖,圖5為圖2和圖4的正截面圖。
參照圖1至圖5,本發明涉及的戶外設施的木質支撐柱的連接結構100包括下支撐柱110、上支撐柱120、連接件130、上保護帽140、下保護帽150、和鋼絲繩160。
首先,下支撐柱110為方形或圓形的硬木,設置固定於地面上,其上端中央豎直方向具有卯眼111,上端外邊緣具有方形或圓形接合槽113。在這裡,下支撐柱110的接合槽113部位具有水平貫通的第1鋼絲繩通孔115。
另外,上支撐柱120為方形或圓形軟木,底面中央具有突出榫頭121,所述榫頭121與上述下支撐柱IIO上的卯眼111相連接。在這裡,對應於第1鋼絲繩通孔115,在上支撐柱120的榫頭121上具有第2鋼絲繩通孔123。
此外,連接件130為金屬或合成樹脂材質的方形或圓形的帶狀,連接在上述下支撐柱110的接合槽113部位,用於連接固定上述下支撐柱110和上支撐柱120。
在這裡,如圖1和圖2所示,在下支撐柱IIO和上支撐柱120是方形的情況下,上述帶狀連接件130具有連接件本體131和連接件對板133。上述連接件本體131呈"c"字形,且具有在連接件本體131的兩端部向內直角彎曲的兩端連接板131—2;形成在每個兩端連接板131—2上的多個第1螺栓孔131 — 1;沿所述連接件本體131的寬度方向以相同間隔分布的多個半球形的第1筋肋131—3,用於對由木材製成的下支撐柱110和上支撐柱120的收縮/膨脹起緩衝作用;以及適於貫穿上述鋼絲繩160的第3鋼絲繩孔131一4。上述連接件對板133呈四方形板狀,且具有沿連接件對板133的寬度方向以相同間隔分布的多個半球形的第2筋肋133_1,用於對由木材製成的下支撐柱110和上支撐柱120的收縮/膨脹起緩衝作用;形成在連接件對板133兩端的多個第2螺栓孔133—2,以與上述連接件本體131的兩端連接板131—2相連;以及適於貫穿上述鋼絲繩160的第4鋼絲繩孔133 — 3。
另外,在這裡,如圖3和圖4所示,在上述下支撐柱110和上支撐柱120是圓形的情況下,上述帶狀連接件130具有第1連接件本體135和第2連接件本體137。上述第1連接件本體135呈半圓環形,且具有形成在第l連接件本體135兩端的多個第1螺栓孔135 — 1;沿第1連接件本體135的寬度方向以相同間隔分布的多個半球形的第l筋肋135 — 2,用於對由木材製成的下支撐柱110和上支撐柱120的收縮/膨脹起緩衝作用;以及適於貫穿上述鋼絲繩160的第3鋼絲繩孔135—3。上述第2連接件本體137呈半圓環形且適於與第1連接件本體135連接後成為圓形連接件,第2連接件本體137具有形成在第2連接件本體137兩端的多個第2螺栓孔137—1;沿第2連接件本體137的寬度方向以相同間隔分布的多個半球形的第2筋肋137—2,用於對由木材製成的下支撐柱110和上支撐柱120的收縮/膨脹起緩衝作用;以及適於貫穿上述鋼絲繩160的第4鋼絲繩孔137 — 3。
此外,上保護帽140由金屬或合成樹脂製成,套裝在上述上支撐柱120的上端固定。在這裡,上保護帽140以壓入配合的方式固定較為理想,也可採用螺栓等固定。
另一方面,下保護帽150由金屬或合成樹脂製成,套裝在上述下支撐柱110的下端固定。在這裡,下保護帽150以壓入配合的方式固定較為理想,也可採用螺栓等固定。
另外,鋼絲繩160貫穿下支撐柱110的第1鋼絲繩通孔115和上支撐柱120的第2鋼絲繩通孔123,經連接件130的第3鋼絲繩孔131—4, 135 — 3和第4鋼絲繩孔133 — 3, 137 — 3穿出,以使下支撐柱110和上支撐柱120
8與其它支撐柱相連,從而實現娛樂設施的設置或隔斷的設置。
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明涉及的戶外設施的木質支撐柱的連接結構的設
置過程進行詳細說明。
首先,將下保護帽150套入下支撐柱110後,插入到基坑基槽中固定。
然後,將上支撐柱120的突出的榫頭121插入下支撐柱110的卯眼111中,在下支撐柱110的接合槽113處用帶狀連接件130連接上下支撐柱。
採用同上的方式,可以在連接上支撐柱IIO和下支撐柱120後,利用連接好的支撐柱設置各種構造物件。
因此,本發明不僅克服了因軟木易腐蝕和損壞而造成的影響美觀和易誘發安全事故等的弱點,以將安全事故防患於未然,從而創造出舒適美觀的周邊環境。而且,本發明的使用壽命可比現有的產品提高5倍以上,因此促進了資源的有效利用,提高了經濟效益。
如上所述,根據本發明的戶外設施的木質支撐柱的連接結構,在普通木材(軟木)和硬木的連接部位加工榫頭和卯眼實現相互連接後,還在連接部位形成接合槽,以採用連接件連接上下支撐柱,因此這種連接結構不僅增大了木質支撐柱之間的結合緊密性和結合力,而且防止了木材伸縮造成的變形,提高了耐久性。並且由於下支撐柱使用了硬木,因此防止了木材和地面接觸部位的腐蝕。此外,套裝在木質支撐柱上端和下端的保護帽防止了木質支撐柱的邊角和外表面因開裂等原因而造成的破損。
本發明的木質支撐柱的連接結構可進行多種變形,得到各種形態。上述對本發明的詳細說明只是對特定的實施方式進行了描述。必須要指出的是,本發明不僅僅局限於具體實施方式
中所述的特例,還包括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內的所有變形物、均等物和替代物。
9
權利要求
1、一種戶外設施的木質支撐柱的連接結構,其特徵在於,該連接結構包括下支撐柱,該下支撐柱由硬木製成,形狀為方形或圓形,且固定設置於地面上,該下支撐柱的上端面中央沿豎直方向具有卯眼,且上端外邊緣具有方形或圓形的接合槽;上支撐柱,該上支撐柱為木質的,且形狀為方形或圓形,該上支撐柱的底面中央具有突出榫頭,以與所述下支撐柱的卯眼連接;連接件,該連接件為金屬或合成樹脂材質的方形或圓形帶狀,且連接在所述下支撐柱的接合槽部位,用於固定連接所述下支撐柱和上支撐柱;上保護帽,該上保護帽由金屬或合成樹脂製成,且固定套裝在所述上支撐柱的上端;以及下保護帽,該下保護帽由金屬或合成樹脂材質製成,且固定套裝在所述下支撐柱的下端。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戶外設施的木質支撐柱的連接結構,其特徵 在於在所述下支撐柱的接合槽部位具有水平貫通的第1鋼絲繩通孔,對應 於該第l鋼絲繩通孔,在所述上支撐柱的榫頭上具有第2鋼絲繩通孔,並且 所述連接結構還具有用於貫穿所述第1鋼絲繩通孔和第2鋼絲繩通孔的鋼絲 繩。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戶外設施的木質支撐柱的連接結構,其 特徵在於所述下支撐柱和上支撐柱是方形的,所述帶狀的連接件具有連接 件本體和連接件對板,其中,所述連接件本體呈"C"字形,且具有在所述連接件本體的兩端部向內直角彎曲的兩端連接板,形成在每個兩端連接板 上的多個第1螺栓孔,沿所述連接件本體的寬度方向以相同間隔分布的多個半球形的第1筋肋,以及用於貫穿鋼絲繩的第3鋼絲繩孔;所述連接件對板 呈四方形板狀,且具有沿所述連接件對板的寬度方向以相同間隔分布的多個半球形的第2筋肋,形成在所述連接件對板兩端的多個第2螺栓孔,以與所述連接件本體的兩端連接板相連,以及用於貫穿鋼絲繩的第4鋼絲繩孔。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戶外設施的木質支撐柱的連接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下支撐柱和上支撐柱是圓形的,所述帶狀的連接件具有第1連接件本體和第2連接件本體,其中,所述第1連接件本體呈半圓環形,且具有形成在所述第1連接件本體兩端的多個第1螺栓孔,沿所述第1連接 件本體的寬度方向以相同間隔分布的多個半球形的第1筋肋,以及用於貫穿 鋼絲繩的第3鋼絲繩孔;所述第2連接件本體呈半圓環形且適於與所述第1 連接件本體連接後成為圓形連接件,所述第2連接件本體具有形成在所述 第2連接件本體兩端的多個第2螺栓孔,沿所述第2連接件本體的寬度方向 以相同間隔分布的多個半球形的第2筋肋,以及用於貫穿鋼絲繩的第4鋼絲 繩孔。
全文摘要
本發明的戶外設施的木質支撐柱的連接結構包括設置於地面且上端面中央沿豎直方向具有卯眼,並且上端外邊緣具有接合槽的方形或圓形的硬木下支撐柱;底面中央具有突出榫頭且與上述下支撐柱的卯眼連接的方形或圓形木質上支撐柱;在上述下支撐柱的接合槽部位用以連接下支撐柱和上支撐柱,且為金屬或合成樹脂材質的方形或圓形的帶狀連接件;套裝在上支撐柱上端的金屬或合成樹脂的上保護帽;以及套裝在下支撐柱下端的金屬或合成樹脂材質的下保護帽。根據本發明可以增大木質支撐柱之間的結合力和結合緊密性,防止因木材伸縮造成的變形,提高耐久性,並且能夠防止木材和地面接觸部位的腐蝕以及木質支撐柱的邊角和外表面因開裂等原因造成的破損。
文檔編號E04F11/18GK101498179SQ200810006418
公開日2009年8月5日 申請日期2008年2月3日 優先權日2008年2月3日
發明者樸柄壎 申請人:伊麗特家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