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尾魚不演化之謎 4億年前存活至今的\"活化石\"
2023-03-31 00:37:55 1
矛尾魚,體長2米左右,是世界上唯一一種還存在的總鰭魚類,從4億年前出現至今為止依然存活,大部分的生物學家都認為在7000萬年前的白堊紀就已經滅絕了,但是在1938年第一條矛尾魚時震驚了全世界,生物學家發現矛尾魚4億年來幾乎沒怎麼演化過,矛尾魚不演化之謎是怎麼回事呢?
矛尾魚介紹:
矛尾魚,體長2米,是腔棘魚目矛尾魚科的唯一種,是唯一現生的總鰭魚類。原以為總鰭魚已經全面滅絕,但於1938年漁民捕魚時竟發現了活體,後又多次在同一海域成功捕獲,故被稱為「活化石」。目前主要分布於南部非洲東南沿海。矛尾魚一般生活在200-400米深的海水中。肉食性,以衝刺方式捕食,專吃烏賊和魚類。根據其內耳石年輪估計,矛尾魚壽命為80-100歲。
矛尾魚外形特徵:
矛尾魚體呈長梭形,軀體粗,頭大,口寬,牙齒銳利。顱骨具特殊的顱間關節。在頭下下頜間有1對很大的喉板。軀體覆蓋大而薄的橢圓形圓鱗,鱗片露出部分具很多小嵴或疣突,因而體表粗糙,體後部和鰭基部鱗較小。側線完全。背鰭2個:第一背鰭鰭條強度骨化,具嵴,呈棘狀;第二背鰭與胸鰭、腹鰭、臀鰭外形相似,呈柄狀,鰭條著生在很厚的肉質鰭柄上。偶鰭內骨骼排列分節為非對稱式。尾鰭外形近似矛狀,3葉,由一個中心小葉將整個尾鰭平分上下兩部。脊索終生存在,其上、下方有小塊硬骨。腸內具螺旋瓣。鰾很小,無呼吸功能,只起調節魚體在水中比重的作用。
矛尾魚不演化之謎:
總鰭魚類的其他類群已全部在地球上絕滅,矛尾魚為經歷漫長地質年代而殘留的活化石,過去只能從化石了解它們。通過對矛尾魚的比較解剖研究,有助於探索最初兩棲動物是由哪種魚演化來的。矛尾魚背鰭2個,偶鰭長,並具有肉葉,外有鱗片,內骨骼的排列近似陸生脊椎動物的肢骨。有八個肉質的鰭,胸鰭和下側的第二對鰭特別發達,而且能做出各種姿勢,有時還出現陸生四足動物的動作。矛尾魚的這種奇特行為,為陸生動物的四肢由鰭演變而來的理論提供了較有力的證據。
矛尾魚不同於其他魚的特徵,普通魚的腦重佔身體的0.1%~1%,而矛尾魚不到0.01%,但腦中高分子蛋白卻多於其他魚,而且矛尾魚有內鼻孔的雛形,這也是魚類上陸進化的證明。最奇怪的鰭普通的魚鰭裡都沒有肌肉,更沒有骨骼,而在矛尾魚的鰭裡卻有很厚的肌肉,特別奇怪的是在它的一對強大的胸鰭和一對腹鰭裡還有一段管狀的骨骼。有肌肉就可以運動,這就說明了矛尾魚的鰭已經在向可以運動的「手」和「腳」轉化了,而鰭中的管狀骨骼正是它們登陸所必須的「支撐架」。
矛尾魚因尾鰭中間葉狀突出呈矛狀而得名,身上所具有的從魚鰭產生肌肉、骨骼並向四肢轉變的特點,為陸地上的生物是從水裡進化的理論提供了活的佐證。在遠古時代,地球上因種種原因發生了驚人的變化,水體在逐漸減少、乾涸,魚類的生命受到了空前的威脅,一些勇敢的魚類嘗試著離水登岸,雖無數的魚類前赴後繼地倒下了,但一部分總鰭魚還是揮動著還不太協調的鰭,頑強地向氣候溫暖潮溼、樹木蔥鬱茂盛的地方走去生存了下來,成為了兩棲類的祖先。而另一部分總鰭魚則選擇了更深處的海洋,繁衍生息了下來,即矛尾魚。
矛尾魚現在還有嗎?
矛尾魚曾經被科學家認為已經完全滅絕了,但是在1938年在東非沿海捕捉到第一條矛尾魚打破了先前的所有想法,震驚了所有科學家,引起了關於傳統生物進化理論的大辯論,從捕撈上第一條矛尾魚以來,迄今為止已在靠近非洲的印度洋中捕撈上至少80多條矛尾魚。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在大海深處依然有矛尾魚的存在,矛尾魚現在已經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列為極度瀕危的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