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對盧綰講的話(如果你是燕王盧綰)
2023-04-15 03:25:28 2
盧綰之父與劉邦之父就稱兄道弟,盧綰與劉邦都是豐縣中陽裡人,都是士大夫家庭出身,而且同年同月同日生。他們從小一起讀書,年輕時一起遊山玩水,劉邦去魏國祭拜信陵君,盧綰就跟隨左右。劉邦去沛縣當亭長,經常外出公幹,盧綰有時候也會跟隨。劉邦在鹹陽看到秦始皇,說出那句經典的話:「大丈夫當如此!」 盧綰就在旁邊,點頭應和。
劉邦因押送犯人失敗躲入芒碭山裡,盧綰立即回豐縣帶著家丁追隨。項羽封劉邦為漢王,盧綰就成了漢國的太尉,進出劉邦臥室,從不避諱劉邦與戚夫人同床,就算蕭何曹參等人,都沒有如此待遇。
劉邦雖然離開豐縣到沛縣任職多年,但劉太公和整個家族都留在豐縣,劉氏在豐縣仍是地方豪族。盧綰在豐縣,幫著劉氏網羅人才,其中有後來封侯的薛歐、王吸等。
劉邦暗渡陳倉進入關中後,曾拜王吸與薛歐兩位將軍,率兵出武關,去豐縣和沛縣迎接劉太公、呂雉和一雙兒女。不過兩位豐縣將軍顯然沒有完成任務,劉邦一對子女是彭城之戰才找到的,劉太公和呂雉則被項羽所俘。
薛歐一直跟隨劉邦左右,戰功不大,在楚漢戰爭末期垓下之戰中,薛歐的軍隊遭遇項羽大將鍾離眜軍。此戰是項羽最後一戰,韓信導演漢軍大勝,薛歐也跟著立了戰功,封廣平侯,食邑4500戶,在漢初十八功侯中排第十五。
王吸也是在垓下之戰才立有戰功,封清陽侯,食邑3100戶。
豐縣是劉太公所在,劉氏宗親封王侯者,劉邦長兄(已故)之子劉信封羹頡侯;劉邦二哥劉喜封代王,其長子劉濞封吳王,次子劉廣封德侯;劉邦四弟劉交封楚王,七個兒子除了一個夭折,其他六個全部封侯;劉邦遠房堂兄劉賈封荊王;劉邦遠房堂弟劉澤封琅琊王。
豐縣幫當中,除了劉氏宗親,外姓就是以盧綰為首,薛歐與王吸為輔,千戶侯十幾個,幾百戶的關內侯比比皆是。
劉邦滅了燕王臧荼後,立即封盧綰為燕王,南面稱孤。此前劉邦所封燕王臧荼、韓王信、趙王張敖、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楚王韓信等,都是垓下之戰前手握重兵,劉邦順水推舟封王,唯有盧綰在項羽死後裂土封王。
在平定代相陳豨的戰爭中,長城以北出現了一支烏桓軍,前燕王臧荼之子臧衍就在此軍中,對燕國構成極大威脅。
盧綰率騎兵數千,步兵兩萬,北上抵禦烏桓。
盧綰派使臣張勝去對方陣中談判,臧衍卻反勸張勝,如果保持目前的格局,大家都沒事。如果陳豨和韓王信都死了,燕王盧綰也不可能獨善其身。此時匈奴冒頓單于正好在南單于庭,張勝便求見冒頓,並希望冒頓節制烏桓人,令其不要越過漢長城。
早在幾年前的白登之圍,匈奴與漢朝就和親了。張勝求見冒頓,並無什麼不妥。不過此事傳到長安,呂后一黨便大做文章,說燕王盧綰通敵,希望藉機除掉趙王劉如意最大的支柱。
盧綰從劉邦沛縣起兵,就擔任太尉,掌兵事。劉邦的許多軍令,是盧綰直接下達的,他有先斬後奏、李代桃僵的權力。現在盧綰不在其位,也知道呂雉及手下這幫人的意圖,便將一個死囚梟首,對外宣稱殺了張勝。
天下誰都可能反劉邦,唯獨盧綰不會,劉邦心如明鏡。但呂雉怎會放過這個機會,樊噲在朝堂上大罵盧綰叛國,並提議派闢陽侯審食其去燕國明察暗訪。
此時劉邦已經得知審食其與呂后的姦情,聞言臉上閃過一絲殺氣,隨即便轉圜過來,心中竊喜,除掉情敵的機會來了,假裝不情願道:「我派人跟闢陽侯同去。」
劉邦派身邊頗為信任的江邑侯趙堯,與審食其一道去燕國,趙堯是御史大夫周昌的下屬,食邑600戶,擔任符璽御史,代替天子執掌兵符、使節,官小權大。劉邦口授趙堯,密令讓燕王殺掉審食其,事關重大,劉邦拜趙堯為御史大夫,至於周昌便只擔任趙相了。
趙堯心領神會,劉邦恨不得手撕審食其,此番便借刀殺人,在燕國解決問題。不但能殺情敵,還去掉呂雉一條臂膀,方便日後改立趙王劉如意。
趙堯這人,年少多智,出主意沒問題,但辦事是力有未逮、不勝其任。
在一個驛館,審食其支走侍衛,笑嘻嘻問趙堯:「趙御史,可知趙相(周昌)與太子的關係?」
趙堯故作鎮定道:「不知也,請侯爺賜教。」
審食其悠然道:「明為趙相,實為太子少傅也。」
趙堯聞言膽戰心驚,要是周昌投靠了太子,趙王劉如意自然毫無機會。劉邦受傷後身體每況愈下,趙堯清楚太子即位恐怕是不久後的事情。
審食其臉色一沉道:「趙御史可知,楚王(韓信)和梁王(彭越)是怎麼死的?」
韓信處以五刑(文面,割鼻,砍斷左右趾,用荊條抽打致死,梟首示眾,將屍體剁成肉醬),並誅三族;彭越梟首,屍身處以醢刑(剁成肉醬),分賜其他王侯,並誅三族。
趙堯心膽俱裂,跪拜道:「請侯爺指教。」
審食其不愧是老狐狸,在呂后身邊呆久了,一身心狠手辣的手段,收服趙堯都不用拿出真本事,幾句話就行。
審食其和趙堯到了燕國,燕王盧綰卻是軟硬不吃,他早就收到劉邦的密信,令其保趙王劉如意為太子。盧綰捲入了劉邦繼承權之爭,他本來就對審食其嗤之以鼻,這下與呂后徹底決裂。
隨後審食其大搖大擺回到長安,趙堯已經成了雙面間諜。趙堯先秘見劉邦,說盧綰不想捲入奪嫡之爭,只想封妻蔭子。
劉邦明白燕王的難處,也越發害怕日後呂后殺趙王劉如意,便將戚夫人之父戚鰓從都尉提升到中尉。戚鰓這個臨轅侯,是外戚侯,非功臣侯。都尉是中級軍官,中尉可是手握兵權的大將,掌管長安城防和治安、三輔地區防禦、北軍五校,帳下都尉、校尉就有十幾個,光是北軍就有數萬。
不過漢初幾個中尉並存,軍職最高的是護軍中尉陳平(食邑5000戶),普通中尉有陽羨侯靈常(食邑2000戶)、汾陽侯靳彊(食邑1800戶)、高苑侯丙倩(食邑1600戶)、斥丘侯唐厲(食邑1000戶)、柏至侯許溫(食邑1000戶)、臨轅侯戚鰓(食邑500戶)。從食邑戶數可以看出來,前六個中尉因戰功封列侯,只有戚鰓靠外戚身份封了個關內侯,即使勉強做個中尉,也沒有多少兵權。
中尉兵權太大,多人擔任還可分權,若一人擔任則對皇權威脅太大,後來並不常設,拆分為數個官職。
朝堂之上,審食其說燕王通敵,樊噲也在一旁鼓譟,要率兵興師問罪。
可能樊噲也沒料到,劉邦居然拿出虎符,親手交給樊噲,並叮囑道:「二十萬大軍,糧草要先行,不可輕進。」
樊噲領命,昂首闊步而去,劉邦遠遠看著,眼神說不盡的憂傷,似乎雄獅看一頭將死的同類。劉邦定陶稱天子後,樊噲明顯倒向呂雉一方,劉邦與他的關係也急轉直下。
劉邦討伐英布時中了一箭,近期箭瘡迸裂,好不容易用藥搽敷,將血止住,但瘡痕未愈,痛終難忍,輾轉榻中,仍沒忘記招來周勃和陳平。
劉邦令太尉周勃前去取代樊噲為將,再令護軍中尉陳平將樊噲斬首。周勃和呂后、樊噲本來就是沛縣幫的,陳平雖然不是沛縣人,卻也早就投靠呂后。
長樂宮,劉邦疼痛難忍,便作楚歌低聲唱道:「鴻鵠高飛,一舉千裡。羽翼已就,橫絕四海。橫絕四海,當可奈何!雖有繒繳,尚安所施!」
戚姬飄揚翠袖,輕盈跳起楚舞。
歌罷復歌,音調悽愴。戚夫人因想念趙如意,悲從中來,不能成舞,索性掩面痛哭,泣下如雨。
燕王盧綰聞樊噲率軍前來,卻完全不設防,令帳下將領一切如常,不必集結軍隊。
燕國大殿之上,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卻掩飾不住慌亂,跪地詢問對策。
盧綰意味深長地說:「我沒猜錯的話,樊噲還能蹦躂最後幾天,面對要死的人,有什麼好怕的。」
此時周勃與陳平到了軍營,周勃接替兵權,陳平卻不敢殺樊噲,反而三人坐在一起商量對策。如果趙王劉如意即位,周勃恐怕難保太尉之位,至於陳平,毫無軍功支撐,卻是5000戶的侯爵,退出權力中心是肯定的,而且下場難測。
劉邦還是高估了周勃和陳平的忠誠度,周勃在沛縣是以織帘子和演奏喪樂為生的,與呂氏豪族及沛縣官場都沒有瓜葛。但劉邦得天下後,周勃作為沛縣人,與呂雉的利益就捆綁到了一起。
三人商議後,決定周勃留下整頓軍備,做好撤兵準備。陳平帶著樊噲回去,先入宮稟報呂后,再請商山四皓去給劉邦說情,走一步看一步。
事情的發展如盧綰所料,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公元前195年六月,劉邦箭瘡迸裂,忽然駕崩。
劉邦一死,呂雉秘不發喪,召入宮的第一個人是闢陽侯審食其,其次才召其兄呂釋之。
幾個人一致認為,燕王盧綰乃趙王劉如意最大支柱,必須趁周勃兵權在手,一舉解除燕國的威脅。
當周勃看到呂澤之的密信,知道劉邦已經駕崩,立即整軍北上,兵臨薊都城下。
盧綰本打算等劉邦病癒,便入朝謝罪說明情況,即使降為侯也是富貴人生,完全可以接受。
盧綰的親兵將領,也多是豐縣人,都是劉邦的老鄉,真沒人想反劉邦。
盧綰經營燕國幾年,也進行了一些布局,不過主要是針對匈奴。
燕相林摯本是蜀郡太守,沒有參與楚漢戰爭,劉邦為了制衡盧綰,拜為燕相。
盧綰重組了三公,分別是丞相偃、相國林摯、太尉弱以及御史大夫施。還任命上將軍衛滿、將軍抵、郡守陘等重要人物。這些人除了相國林摯為劉邦所拜,其他人都是跟隨盧綰出生入死的豐縣人,戰功赫赫,都是千戶侯以上。平日盧綰坐鎮薊都,心腹愛將衛滿鎮守漁陽,共同抵禦烏桓。
盧綰卻不知劉邦已死,就算全天下都敵對劉邦,他盧綰也可能背叛劉邦。盧綰不想與漢軍開戰,便率數千騎兵和家眷躲避鋒芒,留下三公班子和將軍抵、郡守陘等率步兵守薊都。
當盧綰得知劉邦駕崩,如晴天霹靂,只好率眾投奔匈奴,冒頓單于封其為東胡盧王。
鎮守漁陽的衛滿,率千餘騎兵,遠走遼東,進入朝鮮半島。早在西周時,商朝後裔箕子建立箕子朝鮮,西周封為朝鮮國君。衛滿殺朝鮮王箕準,建都王險城,徵服近旁小邑,地方數千裡。
漢惠帝和呂后之時,衛滿強盛,漢朝與之立約,使為外臣,禁約塞外蠻夷,勿得侵犯漢朝邊境。蠻夷君長欲入見天子者,不得阻止。
盧綰的燕國滅亡了,為了穩定局勢,呂雉封劉邦最小的第八子劉建為燕王。不過劉建並未就國,呆在長樂宮,牢牢在呂后的掌控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