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麗妃韓氏

2023-04-01 20:26:05

康惠莊淑麗妃(?-1424年) 名失考,又稱"韓麗妃",本貫清州韓氏,中國古代明朝妃嬪,出身於朝鮮王朝。

父韓永碇,弟韓確。她的侄女是朝鮮德宗之王妃昭惠王后(仁粹大妃),妹妹韓桂蘭是明宣宗的女官,封恭慎夫人。永樂十五年,因美貌出眾,奉朝鮮國王李芳遠之命入明後宮為明成祖朱棣妃。

來到明朝後,朱棣得知和韓氏一起被選送來的美女黃氏並非處女並曾經墮胎,嚴加審問,黃氏招供曾與姊夫金德章、鄰人皂隸等私通。朱棣遷怒於朝鮮,韓氏為朝鮮國王求情。朱棣又命韓氏責罰黃氏,韓氏遂抽打黃氏的面頰。但此後黃氏依然被留在明朝皇宮。永樂十九年(1421年),後宮爆出牽涉多名妃嬪宮女的風化案呂魚之案,韓氏受到牽連,曾被關進冷宮並斷絕飲食多日。守門太監可憐她,偷偷送來食物,她才沒有被餓死。韓氏的婢女們都被殺害。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十八日,明成祖朱棣去世。明初制度,皇帝去世以活人殉葬,此次共殉葬30多人,韓氏也被列入殉葬之列。臨殉葬前,韓氏跪地苦求新皇帝明仁宗放她回朝鮮贍養老母,但不獲準,最終慘遭吊死殉葬,諡號"康惠莊淑"。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麗妃韓氏

別名

康惠莊淑麗妃

國籍

明朝朝鮮王國

民族

朝鮮

逝世日期

明永樂22年(1424年)

職業

麗妃

出生地

朝鮮

韓永碇

義城金氏

明成祖朱棣

韓確

恭慎夫人韓桂蘭

侄女

仁粹大妃

目錄

1家族

2入宮經歷

3殉葬身死

4人物關係

5成祖後宮

6影視形象

7其它內容

摺疊編輯本段家族

韓氏出身於朝鮮李氏王朝中一個官宦家庭,弟弟韓確是朝鮮初期的一個文臣,而在他自己的政治生涯之中,他的姊妹和他的女兒都成為了明朝皇帝和朝鮮李氏王朝後宮妃嬪這件事,對於他的人生是至關重要的--韓確本籍貫為清川,在其姐出嫁於明朝的聖祚作後宮之後,曾多次往來故國圓滑了倆國關係。在癸酉靖難時,他協助首陽大君而在1456年以謝恩使的身份去燕京說服明朝出兵相助,由此以靖難功臣1等去西城府院君成為右議政,然後以左議功身1等去西城府院君。但在從明朝回來的途中,於沙河浦去世,死後配享在致宗廟裡。

韓氏之外,她的妹妹韓桂蘭(1410年-1483年)進入明宣宗的宮廷做宮人,號恭慎夫人。而她的侄女,也就是韓確的女兒,就是朝鮮歷史上大名鼎鼎的仁粹大妃。

直系親屬之外,韓氏家族也有多位女性成為朝鮮後宮中的妃子。仁粹大妃的妯娌章順王后與安順王后、兒媳恭惠王后,以及她的婆婆貞熹王后都是韓氏家族的遠房親戚。

摺疊編輯本段入宮經歷

在明朝初期,保留了很多元朝留下來的慣例,其一就是皇宮要到朝鮮去選妃,選美女,選秀女。在元朝的宮廷裡頭有很多的朝鮮女子,元順帝的生母就是朝鮮人。所以,到明朝洪武年間、永樂年間仍然沿襲這個習慣,每年到朝鮮選取女子入宮。永樂15年四月,朝鮮國王李芳遠令"禁中外婚嫁",8月,韓氏、黃氏前往大明,約9、10月進宮。

摺疊編輯本段殉葬身死

"帝崩,後宮殉葬者30餘人 。當死之日,皆餉之於庭。餉撤,俱引升堂。哭聲震殿閣。堂上置大小床,使立其上。掛繩圈於上 ,以頭納圈中。遂去其床,皆雉頸而死。韓氏臨死,顧謂金黑曰:'娘,吾去!娘,吾去!'語未竟,旁有宦者去床,乃與崔氏俱死。褚死者之初升堂也,仁宗親入辭決。韓氏泣,謂仁宗曰:'吾母年老,願規本國。'仁宗許之。"(《李朝實錄》)

以上歷史記載中的金黑,是韓氏的乳母,當初隨年幼的韓氏從朝鮮而來。據明人王世楨《山堂別集》記載,韓氏來華至多十二三歲,殉葬的時候也就二十二三歲。韓氏死後金黑又在中國生活了二三十年,後來回國,上面的記載,就是她回國後的回憶。

摺疊編輯本段人物關係

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漢族,安徽鳳陽人,生於當時稱作應天府的南京。洪武三年(1370年),受封燕王。曾居老家鳳陽,對民情頗有所知。

十三年就藩北平(今北京),多次受命參預北方軍事活動,兩次率師北徵,加強了他在北方軍隊中的影響。朱元璋晚年,太子朱標、秦王朱樉、晉王朱棡先後死去,朱棣不僅在軍事實力上,而且在家族尊序上都成為諸王之首。 朱元璋去世後,繼位的建文帝朱允炆實行削藩,朱棣遂於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發動靖難之役,四年六月攻入南京,奪取了皇位。次年改元永樂(1403~1424年)。

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自稱"靖難"。四年,破京師(今江蘇南京),奪取帝位,殺方孝孺等人。他統治期間社會安定、國家富強,由於成祖年號為"永樂",後世稱這一時期為"永樂盛世"。諡號"啟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原廟號為"太宗",百多年後由明世宗朱厚熜改為"成祖"。

摺疊編輯本段成祖後宮

摺疊編制

明朝后妃制度:自皇后以下,先為貴妃,其後的妃按"賢、淑、莊、敬、惠、順、康、寧"這樣的順序排列。

摺疊后妃

以王世貞的《弇山堂別集》中的記載為準,除仁孝慈懿誠明莊獻配天齊聖文皇后徐氏外,在成祖的嬪妃裡有諡號的大概是這麼幾位:

忠敬昭順賢妃 喻氏

昭獻貴妃 王氏

恭獻賢妃 權氏

惠穆順妃 郭氏

恭和榮順賢妃 王氏

恭順榮穆麗妃 陳氏

昭肅靖惠賢妃 王氏

惠穆昭敬順妃 錢氏

昭惠恭懿順妃 王氏

康惠莊淑麗妃 韓氏

康穆懿恭惠妃 吳氏

景惠美人 盧氏

恭榮美人 王氏

莊惠美人 王氏

這些人加諡的時間都十分確切的標明了永樂,也就是說,在洪熙元年之前,這些人全都已經死了。

這裡面有3位賢妃,3位順妃,2位麗妃,從其他幾朝的制度來看,同時間出現相同的封號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這些人應該是先後出現的。

在賢妃一類,首先出現的應該是恭獻賢妃權氏,然後是忠敬昭順賢妃喻氏,而恭和榮順賢妃王氏可能是殉葬後的封號。

而這三個順妃就比較複雜,首先永樂7年出現過一個任順妃,這位順妃是沒有諡號的,她估計死於某此宮亂,惠穆順妃郭氏的可能性有兩種,一是她在永樂7年前就存在,但永樂7年已經死了,第二,她在任順妃被殺被廢後出現,但之後死了。而惠穆昭敬順妃錢氏和昭惠恭懿順妃王氏可能一個是在郭氏死後冊封,一個是殉葬後冊封,兩人應該都是殉葬了。

而兩個麗妃比較明了,恭順榮穆麗妃陳氏是皇帝生前冊封,而康惠莊淑麗妃韓氏是殉葬冊封。兩人都殉葬。

康穆懿恭惠妃吳氏,殉葬。

李朝實錄裡還記載有一位和韓氏一起殉葬的崔氏,生前是美人,王世貞的書裡沒有她的諡號,但明書中有一個康靖莊和惠妃崔氏,不知道是否就是這位。如果她是死後冊封的話,那吳氏可能生前就是惠妃了。但兩人應該都殉葬了。

景惠美人 盧氏,恭榮美人 王氏,莊惠美人 王氏,這三位應該是都是皇帝生前去世了,如果殉葬的話,是會追贈一個妃號的吧。不過永樂朝也是唯一記載美人有諡號的一朝,大概這三個美人生前立了什麼功勞?

總之有一點很明確,永樂朝的嬪妃沒有一個活到了洪熙元年,當然還包括那些存在,但沒有諡號,莫名的人間蒸發的張氏等等。

摺疊朝鮮妃入宮

朱棣的母親據說也是一位朝鮮妃--碩妃,這一說法雖不確實,但也說明明朝初期有不少來自朝鮮的女子進入皇帝的後宮。並且朱棣自己也曾經非常寵愛一位來自朝鮮的女子--賢妃權氏。

永樂6年11月,黃儼等人陪伴五名"貢女"到明國。這些"貢女"都是來自官宦家庭:"工曹典書權執中女、仁寧府左尹任添年女、恭安府判官李文命女、護軍呂真女、中軍副司正崔得霏女。"

永樂7年正月,【明太宗實錄】中有一句"朝鮮國王李芳遠遣陪臣李伯剛等奉表、貢方物",可見朝鮮進貢的美人們是永樂7年正月進宮,隨後在二月被冊封為妃的為妃,命為美人的為美人。

永樂8年10月,權氏病故。

同年即永樂8年10月,朝鮮國王禁止國內婚嫁遴選了鄭氏。鄭氏應該是永樂8年12月入宮在【明太宗實錄】中有記載"永樂八年十二月丙辰(12月底),朝鮮國王李芳遠遣陪臣林整,琉球國中山王思紹遣侄三吳良亹,貢方物賀明年正旦,命禮部宴賚之。"

關於這個鄭氏實錄並沒有記載她是什麼,可見應該是較低的妃位。但是應該容貌不錯,皇帝還是很滿意的。她的父親,實錄記載在"永樂九年春,正月命鄭允厚為光祿寺少卿。允厚,朝鮮人,掖庭之親。因其來朝,特授是職而不任事。"並且在"永樂九年二月,賜光祿寺卿權永均少卿鄭允厚誥命。"

永樂15年四月,李芳遠又"禁中外婚嫁",8月,韓氏、黃氏前往大明,大概9、10月進宮。實錄有記載為"永樂十五年十一月甲寅,上嘉朝鮮國王李芳遠,勤修職貢遣使齎敕及白金二千兩文,綺表裡二百疋,紗羅絨錦五十疋,馬二十匹,賜芳遠。仍賜其妃文綺表裡八十疋。"

摺疊結局

永樂年間,曾經發生過兩次嚴重的宮廷喋血事件,其一是永樂12年的權妃毒殺案,另一件,就是在永樂19年遷都後發生的一件血腥宮亂--呂魚之案。在權妃毒殺案中,與權妃同時受封的朝鮮妃呂婕妤被殺,同時牽連宮人無數;而在呂魚之案中,朝鮮妃呂氏、喻氏牽涉其中,喻氏在永樂19年的3月自縊身亡。而在之前與權妃及呂妃同時受封的順妃任氏,也有可能因這個事件而自殺。自此,朝鮮來的女人們,有的自縊,有的被殺,有的被打入冷宮。

而在明成祖朱棣死後,韓氏等後宮妃嬪及宮女30餘人,為成祖皇帝殉葬而死。

摺疊編輯本段影視形象

韓國KBS電視劇《大王世宗》鄭柔美 飾 韓多燕

摺疊編輯本段其它內容

關於權妃

權妃,朝鮮人,父親權永鈞(一說為其兄),朝鮮國工曹典書。永樂6年11月入宮,永樂7年2月受封為賢妃,為妃位冊之首。權永鈞亦升為光祿卿。史載其"資質穠粹,善吹玉簫。帝愛憐之。"永樂8年10月,隨明成祖朱棣北徵,於歸途中意外薨逝,葬於嶧縣。據說權妃的意外去世令朱棣非常悲痛,當時他把權氏的哥哥請來,見到權氏哥哥的時候就悲痛地說不出話來。

有文章稱權氏在永樂七年被封為貴妃,是錯誤的。《明史·后妃傳》載:"太祖鑑於前代女禍,立綱陳紀。"因此,對諸妃位號的冊命很有分寸,貴妃之名號從不輕易予人。據明代中葉沈德符的統計,明太祖時,貴妃之名僅孫氏一人得到,明成祖(最初廟號為太宗)時亦只有張氏、王氏得之。(見《萬曆野獲編》)《明太宗實錄》永樂七年二月條明確記載朝鮮權氏得封賢妃,同時被冊命的有:任氏為順妃、呂氏為婕妤、崔氏為美人、李氏為昭儀。清代學者毛奇齡的《彤史拾遺妃》的結論也相同。毛氏之書據稱是考宮中女官所記獲得,其說當為可信。權氏得貴妃之說,可能見於王世貞《弁山堂別集》或查繼佐《罪惟錄》,不足為據。而朝鮮實錄則說權妃得封顯仁妃,亦不足論。權氏在明朝宮廷受封,當據《明實錄》為是。

有文章稱永均為權妃之父,也值得討論。查《明實錄》確實稱永均是權妃之父,國中諸史自然以此為藍本。但朝鮮《李朝實錄》記"太宗九年(永樂七年)四月條記:'本國所進處女權氏被召先入,封顯仁妃,其兄永均除光祿卿。'太宗九年閏四月條記:'帝(成祖)待永均特厚,引入內殿謂曰:除汝崇班,欲令近侍。然爾妹在此,爾亦不還,老母有不豫之情矣。'世宗六年(永樂二十二年)十二月條:'光祿寺卿權永均卒,太宗顯仁妃之兄也。'"永均是朝鮮人,是兄是父以《李朝實錄》為據更可靠些。

關於權妃毒殺案與呂魚之案

關於呂婕妤毒殺權賢妃一案,自《李朝世宗實錄》,此案便成為冤案。事實上,《李朝實錄》有兩處記載此事,並且不相一致。

據《李朝太宗實錄》十四年(永樂十二年)九月條記,呂氏因妒權氏之寵,勾結官宦,從一銀匠家裡借得砒霜,摻進茶裡毒殺權氏。此事本無人知,到永樂十一年,呂氏與權氏兩家宮婢吵嘴洩漏出來,經審是實,成祖便盡殺呂氏及宮中之人。這裡結論很清楚:呂氏嫉妒權氏,暗下毒手。另一處見《李朝世宗實錄》六年(永樂二十二年)十月條,"賈人子呂氏入皇帝宮中,與本國呂氏以同姓結好,呂氏不從。賈呂畜憾,及權妃卒,誣告呂氏點毒於茶進之。帝怒,誅呂氏及宮人數百餘人。"後一種結論是:商人出身的呂氏為洩私憤,誣告朝鮮呂氏投毒,而朝鮮呂氏實際上是清白的。兩處記載截然不同,取何種結論更為可信呢?因缺乏旁證材料,我們只能作一些可能性的分析。首先,《李朝太宗實錄》記呂氏毒殺權氏一事,與《明實錄》記權妃以疾去世的說法並不矛盾。慢性砒霜中毒死亡與病死不易區別,若權氏是因持續飲用有砒霜的茶致死,在隨徵途中是很難被查出的,實錄也只能記其得疾身亡。其次,《李朝太宗實錄》記該事時間是永樂十二年,距呂氏案發僅一年之隔。事後由明朝太監尹鳳及通事元閔生向朝鮮國王匯報,此時正值永均在明朝,明成祖召見他並告知呂氏案的情況,永均歸朝鮮後,亦向國王證實了元閔生的報告。相比之下《李朝世宗實錄》所載時間是永樂二十二年,時成祖已崩,且不說前已定案,就其源自韓妃乳母金黑之口述,也值得懷疑。如果金黑出於對呂氏的同情,隱瞞真相,信口只說呂氏被害是因為商人出身呂氏的誣告(這種可能性不能排除),那麼,呂氏造成的謀殺案就要被說成是成祖製造的冤案。因此,我們更有理由相信第一種說法,這樣,權妃案件的始末就很明了。

永樂七年二月,朝鮮諸女入明廷得封,權氏被冊為賢妃。因她善吹玉簫、品貌不俗,深為明成祖鍾愛。此處有女官王司彩宮詞為證:"瓊花移入大明宮,旖旎濃香韻晚風;贏得君王留步輦,玉簫嘹亮月明中。"(見《明宮詞》)與權妃同來中國的呂氏,雖得封婕好,但仍忌權氏之寵,伺機投毒於其所飲茶中,遂有永樂八年十日隨徵歸至臨城的不幸變故。永樂十一年因兩家宮婢吵嘴洩密,真相大白,明成祖對呂氏及其宮人宦官進行了殘酷的報復,權氏案到此基本了結。

永樂十九年,商人出身的呂氏、宮人魚氏因私通宦者,畏罪自殺。明成祖在審訊知情者時,大家相互誣指,誅連甚廣,再次造成宮廷喋血。然此事與權氏、呂氏案已沒有瓜葛。這次慘案,究其原委,有兩個情況值得參考。一是明成祖晚年寵愛蘇州王貴妃,本想立她為後,但她紅顏薄命,於永樂十八年去世,"帝甚痛悼,遂病風喪心。自後處事錯謬,用刑慘酷。"(見《李朝世宗實錄》)無疑,這是一次沉重打擊,過份的傷感,已使他身心俱損,克制能力相當差。其二是明朝宮禁極嚴,稍有出格便必咎無宥,而宮妃犯禁,一般又與宮人宦官相勾結,故宮妃出事,其宮人宦者亦在劫難逃。更何況重刑逼供,豈能不殃及無辜!

關於明代的殉葬

在明代初期,皇帝死後由妃嬪殉葬的情況很多,自明太祖朱元璋開始,到明宣宗朱瞻基,6任皇帝,前後60年,均以後宮活人殉葬。活人殉葬之後,新皇帝就會給這些死去的宮女追贈一些頭銜,表彰她們的行為,並下發一道通知:"茲委身而蹈義,隨龍馭以上賓,宜薦徽稱,用彰節行"(《明史》113卷 )

有人認為,明成祖的殉葬妃嬪可能沒有30人那麼多,但事實上,明宣宗的嬪妃在明朝皇帝裡算是比較少的,但他死後有10人殉葬,而且這10人裡大部分是級別比較低的嬪妃和宮女,只有一位何氏是冊封過的妃子,像淑妃劉氏這種冊封過但無子的嬪妃都沒有殉葬。而根據現存的史料,成祖的嬪妃應該是全部殉葬了,有像陳氏這樣的妃子,也有級別比較低的昭容,美人,再加上宮女,所以,可以說30人並不誇張。

《明史》(113卷)說 ,初,太祖崩,宮人多從死者。建文、永樂時,相繼優恤。若張鳳、李衡、趙福、張璧、汪賓諸家 ,皆自錦衣衛所試百戶、散騎帶刀舍人,進為千百戶,帶俸世襲,人謂之"朝天女戶"。這段的意思是,朱元璋死時以活人宮女殉葬,他們的父兄因此受到優恤和恩眷。《明史》(113卷)還說,"歷成祖,仁、宣,亦皆用殉"。

在明朝,不但最高統治者的皇帝死了要用活人殉葬,而且皇帝的兒孫們,即諸侯王死了,也要用活人殉葬。《明史》(113卷)還記載說:"景帝以郕王薨,猶用其制,蓋當時王府皆然 "。

結束明朝活人殉葬歷史的是明英宗。

明英宗朱祁鎮的父親朱瞻基死的時候,強迫從死的妃子"哭聲震殿閣"的場面強烈刺激了這位當初才是9歲的孩子朱祁鎮,這段經歷成為他一生的夢魘。他即位後的13歲那年,他的哥哥周王朱有燉死了,明英宗寫信給另一個哥哥朱有爝,要求不要讓活人殉葬。但是,朱有燉的妃子鞏氏、夫人施氏、歐氏、陳氏、張氏、韓氏、李氏,皆殉死(《明史》120卷)。王世楨《山堂別集》也記錄了此事。

明英宗貴為皇帝,甚至也沒有能夠阻止自己的哥哥將大量活人殉葬的做法。他雖然不能禁止他的哥哥,但他自己還是親自立遺囑禁絕了自己身後活人殉葬的事。他的遺囑說:"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而止"。

至此,明代宮廷中的殉葬制度終結了。

同类文章
 霍金承認有鬼神,並給出科學依據解釋

霍金承認有鬼神,並給出科學依據解釋

人們對鬼神總是有各種各樣的爭論,有的人相信鬼神的存在,並對此深信不疑,害怕獨自行走於黑暗之中,有什麼奇怪的風吹草動,他們都會覺得是鬼在作祟。但在如今的二十一世紀,很多人都開始相信科學,認為鬼神一說實乃封建迷信。但是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霍金,卻發表言論說其實是有鬼神的存在的。關於霍金史蒂芬·威廉·霍金,
 唐玄宗簡介,李隆基怎麼死的,和武則天是什麼關係?

唐玄宗簡介,李隆基怎麼死的,和武則天是什麼關係?

強大的唐朝,雄圖大略的唐玄宗!唐朝,是中國最強大的朝代之一,因此中國人也被世界各國成為唐人!而唐朝之所以是中國最強大的時代之一,其中之一就是唐朝的統治者有很多都是勵精圖治,雄圖大略的君主,其中就包括唐玄宗,李隆基!唐玄宗治下的開元盛世,是唐朝最強盛的時候,而唐玄宗本人和擁有「政啟開元,治宏貞觀」成就
 五色旗是中國國旗嗎?孫中山為什麼要換國旗呢

五色旗是中國國旗嗎?孫中山為什麼要換國旗呢

中國成立的時候一共有3面國旗,第一面是五色旗第二面是晴天白日旗,第三面是現在的五星旗.在推翻清朝的時候使用的五色旗為什麼國父孫中山卻不喜歡呢,而用了青天白日旗來代替呢小編來為你們說說民國的那些事.五色旗的來歷1912年1月3日到10日,新建立的民國各省代表會議與臨時參議院先後通過以五色旗為中華民國國
 隆裕太后和袁世凱是什麼關係?臨死之前對溥儀說什麼了?

隆裕太后和袁世凱是什麼關係?臨死之前對溥儀說什麼了?

隆裕太后,葉赫那拉氏,滿洲鑲黃旗人,是慈禧的侄女,後來被欽定成婚第二年成為皇后,裕隆太后雖然沒有慈禧太后的政治天賦,但也絕不是一無是處的人,在最後還是權力保存了清皇室的威嚴退位讓國,之後便成為了袁世凱的妾,這裡面還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下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隆裕太后個人簡介:隆裕太后,葉赫那拉氏,
 1998年印尼屠華事件的傷亡是多少,華裔婦女遭遇了什麼?

1998年印尼屠華事件的傷亡是多少,華裔婦女遭遇了什麼?

大家還記得98年的那場印尼事件嗎?那個被稱為「黑色五月暴動」的事情還有人知道了解嗎?這是我們國家建國以來華人受到最嚴重的傷害的事件。你知道當時我國政府是什麼放應嗎?當時的華裔婦女遭遇了什麼?傷亡有多少?下面一起喝小編來了解一下吧!1998印尼屠華事件在1998年的5月13日,印度尼西亞這個國家中的棉
 清朝歷史上最悲催的一個皇帝\"光緒\"

清朝歷史上最悲催的一個皇帝\"光緒\"

大清朝統治了中國上百年,其中不乏出現了一些一代明君.比如什麼康熙乾隆之類的.不過在清末的時候.有一個清國皇帝是一個悲劇,他就是被後世熟知的光緒皇帝.清朝歷史上最悲催的一個皇帝光緒光緒帝,愛新覺羅·載湉,清德宗,光緒皇帝,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四歲登基,起初由慈安、慈禧兩宮太后垂簾聽政,光緒七年慈安太后崩
 司馬懿怎麼死的?墓地在哪裡

司馬懿怎麼死的?墓地在哪裡

說起司馬懿評論大多是包含著貶義,因為 本人城府太深,又善於心計。並且極能隱忍。所以才會成就他卓著的一生。那麼這樣一位擁有豐功偉績的人物關於他的死因歷史上是如何記載的呢!是真實的麼?司馬懿怎麼死的?民間傳說他是被報復致死的。這就和諸葛亮很有關係了,因為他是唯一能與諸葛亮抗衡的人,並且唐唐孔明都被他氣死
 尼布楚條約是中國得第一個不平定條約你可知道?

尼布楚條約是中國得第一個不平定條約你可知道?

大清朝在康熙皇帝手中可以說是蒸蒸日上飛速發展,開啟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代王朝,以大清朝當時的實力可以說沒有一個國家能匹敵,但就是這樣一個國家卻籤訂了一份中國第一個不平等的條約。什麼是尼布楚條約?尼布楚條約是清朝和俄羅斯帝國之間籤訂的第一份邊界條約,由領事為內大臣索額圖、佟國綱等人同俄羅斯使團籤訂,內容
 我國保存最完整的東漢墓,塵封千年,謎團仍未解開。

我國保存最完整的東漢墓,塵封千年,謎團仍未解開。

在中國考古的歷史裡,海昏侯墓,是目前為止,保存最完整的東漢墓,墓主的身份,是漢代的一位君王,他叫劉賀。他可以說是歷史上幾個在位最短的皇帝之一,僅僅在位27天,就因荒淫和無作為被廢,看來作為漢武大帝的孫子,後世之臣仍然不會留些情面,史稱劉賀為漢廢帝,海昏侯,這些字眼真的含有一些貶義。不管怎麼說,海昏侯
 諸葛亮墓在哪?劉伯溫為何不敢挖諸葛亮墓?

諸葛亮墓在哪?劉伯溫為何不敢挖諸葛亮墓?

諸葛亮一生可以說是富有傳奇色彩,也為蜀漢政權的確立立下不小的功勞,而諸葛亮生前神機妙算,死後也早就猜到了定會有人來挖他的墳,諸葛亮墓到底在哪,有沒有被挖過呢,下面跟著小編一起去看看吧。諸葛亮墓傳聞:在諸葛亮死後曾留下三個計謀,一是斬魏延、二是退司馬、三是隱藏自己的墓,諸葛亮讓姜維找來11個人為他挖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