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鹹豐時期的一則趣聞,一老頭因為鳥而喪了命
2023-04-01 20:43:42 3
清朝鹹豐六年(公元1856年),廣東一帶的太平軍先後三次攻陷揚州,前兩次,揚州城食物殆盡,餓死了許多人,百姓接受兩次失陷的經驗,傳聞太平軍就要到了,男人們就領著妻兒老小,紛紛逃離郊外,不敢做片刻的逗留。
有個老頭兒卻捨不得脫離,他有啥割捨不下的東西呢?
《清稗類鈔》記載:「某翁服務鹺[cuó鹽]局,家小康,先一日,送其眷避於鄉,己又返裡……」
某老翁在鹺局當差,「鹺局」便是後期的鹽務局,古時候食鹽專賣,在這裡當差可謂肥差,因而,老翁家境殷實,飽暖不成問題。
太平軍第三次攻城的前一天,老翁把家眷都送到鄉下逃避戰亂,然後單獨回來揚州城。
老翁把金銀細緻柔軟藏在瓦片下,餘下的白銀藏在了暗溝裡。「翁平素好畜籠鳥,若百靈,若晝眉,若竹葉青等,鹹馴而善鳴,愛之如拱璧……」
除了捨不得身外之財,老翁更捨不得幾隻鳥,他平常就以拎著籠子養鳥為樂事,養了百靈、晝眉、竹葉青等許多種類的鳥,長於鳴叫。
老翁整天享受著鳥兒們的獨唱、小合唱、大合唱、抖音翻唱,醉心其間,不能自拔。
老翁也想找個當地逃避一下,回頭望著一排排的鳥籠子,愈加「戀戀不能舍」,他思來想去,絞盡腦汁,累死了很多腦細胞,琢磨出一個「妙計」(其實用腳趾頭都能想出來)。
老翁決議「棄其劣者,擇佳禽而寘諸衷衣之間」,拋棄那些品相欠好的鳥,挑選幾隻品相極佳的鳥,藏在了自己的內衣內褲裡邊。
老翁「倉皇出門,舉動多不便」,你想那內衣裡藏著幾隻鳥,內褲裡也藏著不止一隻鳥,舉動起來能便利嗎?
加之鳥在裡邊叫個不停,老翁一路上不僅舉動緩慢,還身心不得安寧,結果在半路上遇到幾個太平軍的戰士。
戰士問老翁:「你誰呀?大街上人都沒了,咋就你敢在這兒瞎散步呢?說!你是從哪兒來的,要去哪裡?」
老翁胡亂應對,讓人一聽便是在說謊。
老翁憂慮幾隻鳥被太平軍戰士發現,因而神色愈加緊張,目光閃爍不定,讓人覺得他藏著什麼隱秘。
幾個戰士置疑老翁是「清妖」,太平軍把清廷的官吏統稱為「清妖」。
戰士所以對老翁的盤查愈加嚴厲了,老翁一向不肯說出自己終究從哪兒來,要去哪兒,最為憂慮的仍是身上藏著的那幾隻鳥被戰士搶走。
戰士大怒,把老翁綁縛起來,「持其脛而裂之,屍分為二」,分別捉住老翁的雙足,生生將其扯成兩半。
老翁悽慘地死去,「禽乃飛去,寇顧而大笑」。
內衣褲裡邊的鳥兒都飛向了天空,太平軍戰士看到這場景,這才意識到老頭所藏的隱秘,本來便是這幾隻鳥,幾個人不由得縱聲狂笑起來,丟下老頭的屍體,拂袖而去。
有個姓顧的人,傳聞這件事之後,譏諷老翁說:「是真人不如鳥也,人之不可以有嗜好也,有如是乎!」
這可真是人不如鳥啊!為了幾隻鳥,連「繩命」都不顧,人不應該玩物喪志,遊手好閒,不然的話,下場會很可悲,說的不便是這位玩鳥喪命的荒唐老頭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