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動物50年,比《荒野求生》更刺激的真實探險之旅
2023-03-31 11:32:51
在所有以前的飛機事故中,除了已知的惡劣天氣,還有一個主要原因是飛機和鳥之間的碰撞。
據統計,美國每年有1000多起鳥撞事件。空如果一架中速或高速飛行的飛機與一隻鳥相撞,它將產生巨大的衝擊力。即使是一隻麻雀也可能毀壞飛機的引擎,導致飛機被毀壞和人員死亡。為此,國際民用航空組織成立了「世界鳥擊委員會」,負責收集世界範圍內的鳥擊信息並進行分析,以找到解決辦法。
避免此類事件的方法之一是了解鳥類遷徙的路線和規律,降低鳥-機碰撞的概率。然後問題出現了,如何追蹤這些鳥的遷徙路線?這個問題,這個「探索動物50年」將告訴你答案。
首先,你如何跟蹤每年成千上萬隻鳥的飛行路線?有人說使用了衛星跟蹤。我們確實經常在英國廣播公司的紀錄片中看到科學家利用衛星追蹤野生動物的活動。然而,這種方法過於昂貴,難以推廣。
目前,研究鳥類遷徙最經濟有效的方法是圓環法。這個方法是由丹麥鳥類學家馬爾·藤森發明的。具體的方法是在鳥腿上夾一個帶有號碼和地址的金屬環,就像我們攜帶的身份證一樣。當帶有「識別卡」的鳥在別處被捕獲時,通過金屬環可以知道鳥的遷徙路線。
我們需要提醒你,當我們研究鳥類的遷徙時,我們指的是候鳥的遷徙路線。候鳥是根據季節周期性遷徙的鳥。發達國家的鳥環工作比中國領先100多年。我們的國家直到1980年才開始工作。這本書的兩位作者被任命為當時的主要領導人。
一切都從零開始,首先要做的是找出這個國家有多少種候鳥,它們的體形、腿的大小和其他信息。其次,根據候鳥的信息,應該製作不同大小的環形圈。第三,應該建立一個信息網絡系統來收集和存儲這些鳥類的所有信息。
作者花了近一年的時間收集鳥類信息,最終確定了中國565種候鳥。鳥環分為12種類型,用於不同形狀的鳥。一切準備就緒。1983年7月,作者帶領一個五人小組來到青海湖,開始了中國第一個鳥環工作。
青海湖是中國最大的高原湖泊之一,海拔3000多米。在湖的西北部有一個島,叫做鳥島,是大量候鳥的家園。七月的小鳥,它的飛羽還沒有長滿,不會飛。成年鳥即使換羽毛也不會飛,這是一個捕捉鳥類的好機會。
然而,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鳥飛回來。我們怎樣才能在不傷害鳥類的情況下抓住它們呢?
在鳥島的西邊,有一條流入青海湖的河流,叫做布哈河。在布哈河口,有許多水鳥聚集。作者和他的同伴們想出了一個方法,用一個400米長的網在布哈河口建立一個漏鬥形的攔河壩。然後,帶人們去乘皮艇把湖裡的鳥趕進塞納河。這隻鳥順從地進入塞納河後,每個人都立刻封住了網。
這時,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數十隻鳥受到驚嚇,潛入水下試圖衝出塞納河。這真的嚇壞了每個人。因為這幾十隻鳥被困在水下網的眼睛裡。如果他們沒有獲救,他們很快就會淹死。
在海拔3000多米的地方,湖水的溫度只有5度左右,研究人員不脫衣服就跳入水中,一隻只地把鳥兒從網裡拉出來。著陸後,他在裡面脫下衣服,穿上內衣,在外面穿上外套。然後他開始了他的下一個工作。
捕捉鳥類並不總是一帆風順,尤其是捕捉猛禽。有一次,為了抓住一隻撞進網中的麻雀鷹,作者和他的同伴不小心碰了它的爪子。雀鷹的爪子瞬間穿過牛皮手套,刺穿了提交人的拇指,並突然將他的手指刺穿兩個洞。
幸運的是,青海省第一次沒有猛禽,捕鳥工作進展順利。接下來,開始一個接一個地測量他們的基本信息,包括身體長度、翅膀長度、體重等。,並在記錄前記錄這些信息。
然而,高原上的天氣就像一個孩子的臉,說話時會變。過了一會兒有雷電,過了一會兒有大雨。暴雨過後不到20分鐘,又開始下大雪了。地上剛剛積了兩三釐米厚的雪,太陽突然出現了。每個人都像蒸籠裡剛剛揭開的饅頭一樣冒著熱氣。
在這樣的環境下,幾名研究人員已經忙碌了幾天,收集了1000多隻候鳥。就這樣,刻有「中華人民共和國鳥類」英文縮寫的第一批候鳥及其型號和數量在青海湖成功發布。
這些被放生的鳥給我們帶來了豐富的遷徙信息。例如,印度和孟加拉國在一年前已經找到了三隻環繞青海湖的候鳥。這證明,每年都有一些候鳥從青海內陸向南遷徙到中國南方,越過8000多米的喜馬拉雅山,飛往南方過冬。
從1983年到1993年,由於國家環境記錄工作者的努力,我國釋放了10多萬隻候鳥。根據收集到的信息統計,中國候鳥的遷徙路線主要有三條,呈「四川」狀排列。
了解候鳥的遷徙路線不僅可以避免鳥和飛機的碰撞,而且還有許多其他重要的意義。例如,它有助於密切跟蹤稀有鳥類並保護它們的數量。通過鳥類環,禽流感和其他流行病的情況是可以預測和預防的。對於跨境遷徙的鳥類來說,環境保護工作對國防也很重要。
除了對鳥類環境工作的詳細描述,《探索神秘動物50年》還從第一人稱的角度描述了100多種驚險和危險的真實科學研究經歷。
你知道鴛鴦不是終身配偶制嗎?你知道嗎,除了人類之外,世界上還有另一種動物,海狸,它們也建造水壩。你知道嗎,中國最大的猛禽胡兀鷲在3000米的高度上能看到一個只有6釐米長的子彈殼?來吧,翻開這「探索動物50年」,更多有趣的故事將與你相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