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電子設備及其控制方法與流程

2023-08-10 06:20:51


本發明涉及一種電子設備及其控制方法,尤其涉及包括第一部分、連接部分以及第二部分,該第二部分能夠通過所述連接部分相對於所述第一部分運動,從而能夠在各種姿態之間進行切換的電子設備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諸如手機和平板電腦的各種顯示單元和觸控單元的電子設備日益流行。在現有的電子設備中,大部分的電子設備的產品形態為剛性的,例如目前市面上的大部分平板電腦或者智慧型手機都是平板狀的,其(觸摸)顯示單元不能彎曲或摺疊。即便目前出現了所謂的柔性屏,也僅是在所述電子設備的一個表面設置,其產品形態較為單一。同時,傳統的電子設備以及配備柔性屏的操控方式也是單一的,最常見的是在電子設備的規定區域設置觸控螢幕,該觸控螢幕採集用戶的觸摸操作而執行相應的處理。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鑑於以上課題完成,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電子設備及其控制方法,電子設備包括第一部分、連接部分以及第二部分,該第二部分能夠通過所述連接部分相對於所述第一部分運動,因此電子設備能夠根據不同的使用場合在各種姿態之間切換。本發明還可以通過位於連接部分的連接子輸入單元採集輸入操作,使得電子設備在各種姿態下都能有效利用空間而對電子設備進行靈活的控制。

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提供一種電子設備,其中包括;第一部分,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連接部分,具有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三端與所述第二端連接;第二部分,具有第五端和第六端,所述第五端與所述第四端連接,所述第二部分能夠通過所述連接部分相對於所述第一部分運動,所述連接部分包括連接子輸入單元,配置來採集輸入操作。

本發明的實施例還提供一種電子設備的控制方法,所述電子設備包括第 一部分,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連接部分,具有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三端與所述第二端連接;第二部分,具有第五端和第六端,所述第五端與所述第四端連接,所述連接部分包括轉軸,所述第二部分能夠通過所述轉軸相對於所述第一部分轉動,所述連接部分包括連接子輸入單元,配置來採集輸入操作,所述電子設備至少具有第三姿態和第四姿態,在所述第三姿態下,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面、所述連接部分的第一面以及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一面近似成為同一平面,在所述第四姿態下,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二面與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二面相對,其中包括:當所述電子設備處於所述第三姿態時,依據第三指令集中的指令響應連接子輸入單元採集的輸入,當所述電子設備處於所述第四姿態時,依據第四指令集中的指令響應連接子輸入單元採集的輸入,其中,所述第三指令集與所述第四指令集至少部分不同。

根據本發明的電子設備及其控制方法,可以在包括第一部分、連接部分以及第二部分並且第二部分能夠通過所述連接部分相對於所述第一部分運動,從而能夠在各種姿態之間進行切換的電子設備中,通過位於連接部分的連接子輸入單元採集輸入操作,由此子設備在各種姿態下都能有效利用空間而對電子設備進行靈活的控制。

附圖說明

圖1是用於說明根據本發明的電子設備的基本結構的示意圖。

圖2是用於說明根據本發明的電子設備的結構的側視圖。

圖3是根據本發明的電子設備的連接部分的立體圖。

圖4是根據本發明的電子設備的第一姿態的立體圖。

圖5是根據本發明的電子設備的第二姿態的立體圖。

圖6是根據本發明的電子設備的第三姿態的立體圖。

圖7是根據本發明的電子設備的第四姿態的立體圖。

圖8是根據本發明的電子設備的各部分的子輸入單元的立體圖。

圖9是根據本發明的電子設備的第二輸入單元的立體圖。

圖10是根據本發明的電子設備的各部分的子顯示單元的立體圖。

圖11是根據本發明的電子設備的第一顯示單元的立體圖

圖12是根據本發明的電子設備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圖。

圖13是根據本發明的電子設備的連接子輸入單元的立體圖。

圖14是示意性圖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電子設備的結構的框圖。

圖15A和圖15B是圖示本發明實施例的電子設備的顯示示意圖。

圖16是圖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顯示處理方法的主要步驟的流程圖。

圖17是示意性圖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電子設備的結構的框圖。

圖18A和圖18B是圖示本發明實施例的電子設備在不同姿態下的顯示示意圖。

圖19是圖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信息處理方法的主要步驟的流程圖。

圖20A-圖20B是圖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電子設備的示意性結構框圖。

圖21A到21C是圖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電子設備的第一姿態和第二姿態之間切換過程的示意圖。

圖22是進一步圖示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連接部分的示意圖。

圖23A到23C是圖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電子設備的第一姿態和第二姿態之間切換過程的示意圖。

圖24是進一步圖示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連接部分的示意圖。

圖25A和圖25B是圖示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和第二實施例的電子設備的第三姿態的示意圖。

圖26A和圖26B是進一步圖示配置有顯示單元的電子設備的示意圖。

圖27A和圖27B是進一步圖示配置有傳感單元的電子設備的示意圖。

圖28是圖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模式切換方法的流程圖。

圖29是示意性示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電子設備的俯視圖。

圖30是示意性示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電子設備的側視圖。

圖31是示意性示出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電子設備的第一姿態的側視圖。

圖32是示意性示出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電子設備的第一姿態的俯視圖。

圖33是示意性示出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電子設備的第二姿態的側視圖。

圖34是示意性示出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電子設備的第二姿態的俯視圖。

圖35是示意性示出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電子設備的連接部分的示意圖。

圖36A至圖36C是示意性示出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電子設備的第一姿態與第二姿態之間切換過程的示圖。

圖37A和37B是示意性示出配置有傳感單元的電子設備的示圖。

圖38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電子設備的連接部分的示意圖。

圖39A至39C是示意性示出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電子設備的第一姿態與第二姿態之間切換過程的示圖。

圖40是示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模式切換方法的流程圖。

圖41是圖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電子設備的示意圖。

圖42A到42C是圖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電子設備的第一姿態和第二姿態之間切換過程的示意圖。

圖43是進一步圖示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連接部分的示意圖。

圖44A到44C是圖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電子設備的第一姿態和第二姿態之間切換過程的示意圖。

圖45是進一步圖示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連接部分的示意圖。

圖46A和圖46B是圖示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和第二實施例的電子設備的第三姿態的示意圖。

圖47A到47C是圖示本發明實施例的電子設備的第一姿態和第三姿態之間切換過程的示意圖。

圖48A和48B是進一步圖示配置有顯示單元的電子設備的示意圖。

圖49A和49B是進一步圖示配置有傳感單元的電子設備的示意圖。

圖50A示出了當顯示單元的外露區域(即未被覆蓋部分)大時顯示內容的示例,圖50B示出了當顯示單元的外露區域(即未被覆蓋部分)小時顯示內容的示例,而圖50C示出了當顯示單元的外露區域(即未被覆蓋部分)小時顯示內容的另一示例。

圖51是圖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模式切換方法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能夠更好地理解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的電子設備及其控制方法的具體實施方式。當然,本發明不限於此,在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發明保護的範圍。

下面,結合附圖來詳細說明本發明的電子設備。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電子設備可以是諸如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個人數字助理、智能可穿戴設備等這樣的電子設備。在下文中,為了便於描述,將以智慧型手機作為電子設備的例子進行說明。

【第一實施方式】

圖1是用於說明根據本發明的電子設備的基本結構的示意圖。如圖1所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電子設備1包括第一部分10、第二部分20和連接部分30。換句話說,電子設備1中除了第一部分10和第二部分20之外的其他部分為連接部分30。

第一部分10具有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連接部分30具有第三端31和第四端32;所述第二部分20具有第五端21和第六端22。其中,第一端11至第六端22可以是各個部分的端面,也可以是端面的至少一部分。在本發明中,第三端31與第二端12之間連接,由此第一部分10能夠與連接部分30連接在一起;第五端21與第四端32之間連接,由此連接部分30能夠與第二部分20連接在一起,從而第一部分10、連接部分30以及第二部分20能夠連接為一個整體。

圖2是用於說明根據本發明的電子設備的結構的側視圖。如圖2所示,第一部分10、第二部分20以及連接部分30分別具有互為相反的第一面和第二面。具體而言,第一部分10具有第一面10-1和第二面10-2;第二部分20具有第一面20-1和第二面20-2;連接部分30具有第一面30-1和第二面30-2。由此,第一部分10的第一面10-1、第二部分20的第一面20-1以及連接部分30的第一面30-1構成電子設備1的第一外表面(正面);第一部分10的第二面10-2、第二部分20的第二面20-2以及連接部分30的第二面30-2構成電子設備1的第二外表面(背面)。應當注意,在本發明中,由於連接部分30是可形變的,因此第二部分20至少能基於連接部分30相對於第一部分10運動(例如向圖2所示的A的方向或者B的方向轉動),從而電子設備1能夠在各種姿態之間切換。

下面,將參照附圖進一步詳細描述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電子設備1的連接部分30。圖3是根據本發明的電子設備的連接部分的立體圖。如圖3所示,連接部分30可以包括至少三個轉動部件301-30n(n為大於等於3的整數)。所述至少三個轉動部件301-30n的每一個具有一條自身轉動軸311-31n,所述 至少三個轉動部件301-30n的各個自身轉動軸311-31n相互平行。例如,在一個轉動部件301上施加的外力在垂直於所述自身轉動軸311、且與所述一個轉動部件301的外表面相切的方向上的分量大小滿足第二預定條件時,所述一個轉動部件301能夠圍繞所述自身轉動軸311轉動。在此,所述第二預定條件與所述至少三個轉動部件301-30n的製造材料、製造工藝等條件相關。此外,當在所述至少三個轉動部件301-30n的每一個上都不存在滿足第二預定條件的外力時,所述至少三個轉動部件301-30n相互之間可能由於阻尼存在而保持相互的穩定,從而保證所述電子設備1的所述第一部分10、所述第二部分20和所述連接部分30之間的相對穩定狀態。

更進一步地,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連接部分30可以僅由所述至少三個轉動部件301-30n構成。此外,在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一個示例中,在一個轉動部件(例如,轉動部件301)轉動時,其他轉動部件(轉動部件302-30n)相應地轉動。例如,所述至少三個轉動部件301-30n為相互嚙合的齒輪部件,當一個齒輪部件轉動時,將帶動所有嚙合的其他齒輪部件以相同的線速度(在為相同半徑的情況下,以相同的角速度)聯動。可替代地,當所有的轉動部件聯動時,可能由於各個轉動部件之前的接合方式以及摩擦損耗的不同,導致各個轉動部件的轉動速度(線速度和/或角速度)並不相同。此外,在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另一個示例中,在一個轉動部件(例如,轉動部件301)轉動時,其他轉動部件的至少一個不轉動,即不是所有的轉動部件聯動,而是存在至少一個非聯動的轉動部件。

下面,結合附圖說明本發明的電子設備的各個姿態。

圖4是根據本發明的電子設備的第一姿態的立體圖。如圖4所示,在所述第一姿態下,所述第一部分10的第一面10-1被所述連接部分30和所述第二部分20覆蓋。

圖5是根據本發明的電子設備的第二姿態的立體圖。如圖5所示,在所述第二姿態下,由所述第一部分10的所述第一面10-1和所述連接部分30的第一面30-1組成的面被所述第二部分20覆蓋。

圖6是根據本發明的電子設備的第三姿態的立體圖。如圖6所示,當電子設備1處於第三姿態時,第一部分10的第一面10-1、連接部分30的第一面30-1以及第二部分20的第一面20-10近似成為同一平面。

圖7是根據本發明的電子設備的第四姿態的立體圖。如圖7所示,在第 四姿態下,第一部分10的第二面10-2與第二部分20的第二面20-2相對。具體而言,第四姿態可以是第二部分20的第二面20-2與第一部分10的第二面10-2接觸的狀態,也可以是第二部分20的第二面20-2與第一部分10的第二面10-2的距離小於規定閾值的狀態。

下面,將參照附圖詳細描述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電子設備的各個輸入單元。圖8是根據本發明的電子設備的各部分的子輸入單元的立體圖。如圖8所示,在連接部分30上包括連接子輸入單元230,用於採集用戶的輸入操作。優選地,在第一部分10和第二部分20上也可以分別具有第一子輸入單元210和第二子輸入單元220。這樣,電子設備1的處理單元(未圖示)可以根據在各個子輸入單元採集的輸入操作,執行相應的處理。這些各個子輸入單元優選是觸摸傳感器,但也可以是物理鍵或者其他任何形式的輸入單元,只要能夠採集用戶的輸入操作即可。典型地,第一子輸入單元210、第二子輸入單元220以及連接子輸入單元230可以設置在電子設備1的同一個外表面上。圖8中示出了各子輸入單元設置在電子設備1的第一外表面上的例子,即第一子輸入單元210設置在第一部分10的第一面10-1,第二子輸入單元230設置在第二部分20的第一面20-1,並且連接子輸入單元230設置在連接部分30的第一面30-1。然而,本發明不限於上述情況,至少一個子輸入單元也可以設置在相應部分的第二面上,例如在連接部分30的第二面設置連接子輸入單元230。此外,至少一個子輸入單元還可以設置在相應部分的第一面以及第二面上,例如在第二部分20的第一面20-1以及第二面20-2分別設置第二子輸入單元220。

下面,結合附圖詳細描述電子設備1的輸入單元的優選實施例。圖9是根據本發明的電子設備的第二輸入單元的立體圖。如圖9所示,電子設備1還可以在第一外表面上具有第二輸入單元200,用於採集整個第一外表面上的輸入操作。在這種情況下,第一子輸入單元210、連接子輸入單元230以及第二子輸入單元220分別構成第二輸入單元上的第一區域、第二區域以及第三區域。通過上述結構,可以在第一外表面上整體地採集來自用戶的輸入,從而用戶能夠在更大空間內輸入指令,實現更加強大的功能。

根據本實施例的電子設備1在具有採集用戶的輸入的功能外,還可以同時具有顯示功能。圖10是根據本發明的電子設備的各部分的子顯示單元的立體圖。如圖10所示,第一部分10的第一面10-1可以包括第一子顯示單元310, 連接部分30的第一面30-1可以包括連接子顯示單元330,第二部分20的第一面20-1也可以包括第二子顯示單元320。這樣,各個子顯示單元可以顯示與電子設備1的處理單元執行的處理相關的內容。然而,本發明不限於上述情況,至少一個子顯示單元也可以設置在相應部分的第二面上,例如在連接部分30的第二面30-2設置連接子顯示單元330。此外,至少一個子顯示單元還可以設置在相應部分的第一面以及第二面上,例如在第二部分20的第一面20-1以及第二面20-2分別設置第二子顯示單元320。另一方面,本發明的電子設備1也可以僅包括第一子顯示單元、連接子顯示單元、第二子顯示單元中的一個或者兩個。例如,本發明的電子設備可以不在第二部分的第一面設置第二子顯示單元。

在一種實施例中,可以使得第一子顯示單元310、第二子顯示單元320以及連接子顯示單元330分別與第一子輸入單元210、第二子輸入單元220以及連接子輸入單元330的至少一部分重合,從而實現第一部分10、第二部分20以及連接部分30的觸控螢幕的功能。

優選地,可以在電子設備的第一外表面上設置可形變的第一顯示單元300。圖11是根據本發明的電子設備的第一顯示單元的立體圖。如圖11所示,第一子顯示單元310、連接子顯示單元330以及第二子顯示單元320分別構成第一顯示單元300的第一區域、第二區域以及第三區域。應當注意,本發明不限於此,第一顯示單元300也可以僅僅覆蓋各個子顯示單元中的一個或者兩個,例如第一子顯示單元310、連接子顯示單元330作為第一顯示單元300的第一區域和第二區域,並且第二子顯示單元320獨立於第一顯示單元300。此時,第一顯示單元300能夠隨著連接部分30的發生形變,由此能夠適應電子設備1的各種姿態。通過在第一外表面上設置第一顯示單元300,能夠在電子設備1的第一外表面上大面積地顯示相關的內容,例如播放視頻等。另外,可以將第一顯示單元300與第二輸入單元200的至少一部分重合,可以在電子設備的第一外表面上整體實現觸控螢幕的功能。

電子設備1可以在存儲單元(未圖示)中多種不同的指令集,並且每一種指令集中的指令表示用戶輸入以及處理單元(未圖示)執行的相應的處理內容的映射關係。在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中,處理單元可以根據電子設備1的不同姿態,依據不同的指令集中的指令響應第一子輸入單元210、連接子輸入單元230以及第二子輸入單元220各自所採集的(或者第二輸入單元200 整體採集的)輸入操作。下面,以第三姿態以及第四姿態為例進行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詳細說明電子設備1的處理單元的動作,這些步驟將構成本發明中的電子設備的控制方法。應當注意,下面以電子設備1的第三姿態以及第四姿態為例進行說明,但事實上不限於此,本發明也可以適用於電子設備1的其他姿態。圖12是根據本發明的電子設備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圖。如圖12所示:

首先,判斷電子設備1正在處於的姿態(步驟S1210)。正如上面所述,由於連接部分30是可形變的,因此第二部分20至少能基於連接部分30相對於第一部分10運動(例如向圖2所示的A的方向或者B的方向轉動),從而電子設備1能夠在各種姿態之間切換。因此,可以在電子設備1的連接部分30上設置傳感器,並且根據連接部分30的形變狀態判斷電子設備1正在處於的姿態。

當所述電子設備處於所述第三姿態時,依據第三指令集中的指令響應連接子輸入單元採集的輸入(步驟S1220)。此時,電子設備1給用戶呈現的是整個第一外表面,因此第三指令集可以是使得連接子輸入單元與第一子輸入單元、第二子輸入單元共同作為輸入(或者使得第二輸入單元作為輸入)進行相應的處理。這樣,可以從整個第一外表面採集用戶的輸入,實現各種寬範圍的功能。

當所述電子設備處於所述第四姿態時,依據第四指令集中的指令響應連接子輸入單元採集的輸入(步驟S1230)。第四指令集可以是使得連接子輸入單元230獨立於第一子輸入單元210和第二子輸入單元220採集指令。作為一個示例,可以響應於連接子輸入單元230採集的輸入控制第一子顯示單元310和/或第二子顯示單元329的顯示。例如,電子設備1在進行視頻播放功能時,可以通過對連接子輸入單元230的滑動調節音量;在進行圖像顯示功能時,可以通過對連接子輸入單元230的滑動控制圖片的縮放;在進行電子書閱讀功能時,可以通過對連接子輸入單元230的滑動控制翻頁等。圖13是根據本發明的電子設備1的連接子輸入單元的立體圖。如圖13所示,電子設備1在第四姿態時,連接部分被彎曲,從而面向用戶的第一面會形成沿轉軸方向的細條區域。此時,連接輸入單元230優選包括觸摸傳感器,並且電子設備的處理單元判斷所述觸摸感應單元的輸入,當判斷結果表明輸入為沿轉軸方向的滑動輸入時,執行上述的各種處理。這樣,可以僅識別沿轉軸方向 的滑動輸入,從而能夠避免誤操作。

通過上述處理,可以在包括第一部分、連接部分以及第二部分並且第二部分能夠通過所述連接部分相對於所述第一部分運動從而能夠在各種姿態之間進行切換的電子設備中,通過位於連接部分的連接子輸入單元採集輸入操作,由此子設備在各種姿態下都能有效利用空間而對電子設備進行靈活的控制。

【第二實施方式】

首先,參照圖14描述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電子設備。

如圖14所示,本發明實施例的電子設備包括:第一部分10,具有相反的第一面和第二面;連接部分30,具有相反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二部分20,通過所述連接部分與所述第一部分連接,具有相反的第一面和第二面;其中,所述電子設備包括第一外表面和第二外表面,所述第一外表面包括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面、所述連接部分的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一面,所述第二外表面包括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二面、所述連接部分的第二面和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二面。

此外,如圖14所示,本發明此實施例的電子設備還包括:第一顯示單元40,設置在所述電子設備的第一外表面的至少部分區域,在圖14中以實線框示出。

具體地,在第一示例中,所述第一顯示單元可以設置在整個第一外表面,也就是說,跨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面、所述連接部分的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一面這三部分而設置。在第二示例中,所述第一顯示單元可設置在第一外表面的一部分區域上,例如,跨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面、以及所述連接部分的第一面中的至少一部分而設置。當然,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所述第一顯示單元也可以僅設置在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面上。

需要指出的是,在跨兩個部分或三個部分設置所述第一顯示單元的情況下,在第一示例中,所述第一顯示單元可以包括相應的兩塊或三塊顯示屏。各顯示屏之間緊密相鄰地布置。在第二示例中,所述第一顯示單元可以僅包括一整塊顯示屏。

此外,本發明此實施例的電子設備具有至少兩種姿態,以下分別描述為第二姿態和第三姿態。在第二姿態下,所述第一顯示單元的第二區域能被觀看者感知。在第三姿態下,所述第一顯示單元的第三區域能被觀看者感知。 所述第三區域大於所述第二區域。

具體地,在所述第二姿態下,由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第一面和所述連接部分的第一面組成的面被所述第二部分覆蓋,並且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二未被遮蓋部分對應於所述第二區域。也就是說,能被觀看者所感知的所述第二區域即所述第一顯示單元此時的外露區域。在所述第三姿態下,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第一面未被遮蓋。所述第一部分與所述第二部分之間的夾角大於閾值。所述閾值可以由本領域技術人員根據需要任意設置,在此不作限定。作為一示例,所述閾值大於120度。作為又一示例,所述閾值大於150度。也就是說,在所述第三姿態下,所述第一部分與所述第二部分之間形成一鈍角,甚至接近180度,即,所述第一部分與所述第二部分所形成的面近似於平面。此外,所述第一外表面對應於所述第三區域。同樣,能被觀看者所感知的所述第三區域即所述第一顯示單元此時的外露區域。

此外,所述電子設備還可具有第一姿態。在第一姿態下,所述第一顯示單元的第一區域能被觀看者感知,並且由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第一面和所述連接部分的第一面組成的面被所述第二部分覆蓋,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未被遮蓋部分對應於所述第一區域。如下所述的顯示控制單元用於在所述第一姿態下,控制所述第一區域上顯示第一界面。

此外,所述第一姿態和所述第二姿態之間能夠通過保持所述第六端與所述第一面的距離小於第一預定閾值的方式切換。

此外,如圖14所示,本發明此實施例的電子設備還包括顯示控制單元(未示出)。所述顯示控制單元可以設置在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連接部分的任何一個中。具體地,所述顯示控制單元用於在所述第三姿態下,控制所述第三區域上顯示第三界面。所述第三界面至少包括第一子界面和第二子界面。此外,所述顯示控制單元還可以用於在所述第二姿態下控制所述第二區域上顯示第二界面,所述第二界面只包括第三子界面。換言之,與包含至少兩個子界面的第三界面不同,所述第二界面僅由單個子界面組成。稍後還將結合具體示例詳細描述第二界面和第三界面。

此外,本發明此實施例的電子設備還可包括第一傳感單元(未示出)。所述第一傳感單元用於感測表示所述電子設備的姿態的參數,以生成相應的觸發信號。具體地,在第一示例中,所述第一傳感單元包括:感光單元,包括與所述第一顯示單元的發光單元陣列對應設置的光線檢測陣列,用於檢測所 述光線檢測陣列中滿足亮度閾值的區域,作為表示所述電子設備的姿態的參數。在第二示例中,所述第一傳感單元包括:彎曲檢測單元,設置在所述連接部分,用於檢測所述連接部分的彎曲狀態作為表示所述電子設備的姿態的參數。

由此,所述顯示控制單元響應於所述第一傳感單元所生成的表示所述電子設備從第二姿態改變為第三姿態的觸發信號而將所述第二界面切換為所述第三界面,或響應於表示所述電子設備從第三姿態改變為第二姿態的觸發信號而將所述第三界面切換為第二界面。

以下,將詳細描述本發明實施例的電子設備的不同應用場景。

在第一場景中,所述電子設備處於第二姿態下,並且所述第一顯示單元的第二區域上顯示第二界面。所述第二界面為聊天應用的聊天界面。當所述第一傳感單元感測到所述電子設備從第二姿態改變為第三姿態時,所述顯示控制單元相應地將所述第二界面切換為第三界面。所述第三界面為所述聊天應用的與聊天界面不同的另一界面,例如顯示地圖並進行位置共享的共享界面。所述共享界面可具有第一子界面和第二子界面。所述第一子界面例如為用於加入共享和退出共享的操作區域。所述第二子界面例如為顯示共享內容的共享區域。也就是說,在此第一場景中,在所述第二姿態下,顯示某一應用的第一調用界面。當所述電子設備從所述第二姿態切換為所述第三姿態時,顯示同一應用的與所述第一調用界面不同的第二調用界面。由此,用戶能夠方便地在應用的多個界面之間進行切換,充分利用應用的多種功能,改進了用戶體驗。

在第二場景中,所述電子設備處於第二姿態下,並且所述第一顯示單元的第二區域上顯示第二界面。所述第二界面為聊天應用的聊天界面。當所述第一傳感單元感測到所述電子設備從第二姿態改變為第三姿態時,所述顯示控制單元相應地將所述第二界面切換為第三界面。所述第三界面為所述聊天應用的另一界面,例如擴展聊天界面。所述擴展聊天界面可具有第一子界面和第二子界面。所述第一子界面例如對應於所述第二姿態下的聊天界面。所述第二子界面例如為用於進行共享的共享界面。也就是說,在此第一場景中,在所述第二姿態下,顯示某一應用的第一調用界面。當所述電子設備從所述第二姿態切換為所述第三姿態時,顯示同一應用的第二調用界面,並且所述第二調用界面中的第一子界面對應於所述第一調用界面。由此,用戶能夠方 便地在應用的多個界面之間進行切換,且切換前後的界面之間具有功能上的連續性,改進了用戶體驗。

在第三場景中,所述電子設備處於第二姿態下,並且所述第一顯示單元的第二區域上顯示第二界面。所述第二界面為聊天應用的聊天界面。當所述第一傳感單元感測到所述電子設備從第二姿態改變為第三姿態時,所述顯示控制單元相應地將所述第二界面切換為第三界面。所述第三界面為與所述聊天應用不同的另一應用的界面,例如導航應用的界面。所述導航應用的界面可具有第一子界面和第二子界面。所述第一子界面例如為實景導航界面。所述第二子界面例如為平面地圖導航界面。也就是說,在此第一場景中,在所述第二姿態下,顯示某一應用的第一調用界面。當所述電子設備從所述第二姿態切換為所述第三姿態時,顯示與此應用不同的另一應用的第二調用界面。由此,用戶無需退出應用就能夠方便地在多個應用之間進行切換,改進了用戶體驗。

在第四場景中,所述電子設備處於第二姿態下,並且所述第一顯示單元的第二區域上顯示第二界面。所述第二界面為聊天應用的聊天界面。當所述第一傳感單元感測到所述電子設備從第二姿態改變為第三姿態時,所述顯示控制單元相應地將所述第二界面切換為第三界面。所述第三界面包含第一子界面和第二子界面。所述第一子界面為與所述聊天應用不同的另一應用的界面,例如導航應用的界面。所述第二子界面為與所述聊天應用不同的又一應用的界面,例如備忘錄界面。也就是說,在此第一場景中,在所述第二姿態下,顯示某一應用的第一調用界面。當所述電子設備從所述第二姿態切換為所述第三姿態時,顯示包含與此應用不同的另外兩個應用的應用界面的第二調用界面。由此,用戶無需退出應用就能夠方便地在多個應用之間進行切換,改進了用戶體驗。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以從所述第二姿態切換至所述第三姿態為例描述了上述幾種場景。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理解,上述場景也可以同樣地應用於從第三姿態切換至第二姿態的情況。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在上面描述的各種場景中,可以以各種方式設計各個界面的布局、顯示方向和尺寸。

在第一示例中,可以如下設計第一子界面與第二子界面之間的布局。具體地,當所述電子設備從所述第二姿態切換到第三姿態時,所述顯示控制單 元可以控制在所述第二姿態所對應的第二區域內顯示所述第一子界面,並在所述第三區域中除所述第二區域之外的區域內顯示第二子界面。這對於如上所述的第二場景尤為有利。也就是說,不僅能夠使得切換前後的界面之間具有功能上的連續性,而且能夠使得切換前後的界面之間具有顯示上的連續性,從而進一步改進了用戶體驗。

在第二示例中,可以參考所述電子設備的姿態而確定顯示界面的顯示方向。也就是說,即便所述電子設備包括諸如重力傳感器的傳感單元並具有自適應改變顯示方向的功能,也可根據所述電子設備的姿態而確定是否啟用此功能。具體地,在此示例中,所述電子設備還可包括用於感測所述電子設備的空間運動參數的第二傳感單元。所述第二傳感單元例如為重力傳感器、加速度傳感器等的傳感器。所述空間運動參數例如為所述電子設備的加速度等的參數。當所述電子設備處於第二姿態下時,所述顯示控制單元不響應所述空間運動參數改變所述第二界面的顯示方向。另一方面,當所述電子設備處於第三姿態下時,所述顯示控制單元響應於所述空間運動參數改變所述第三界面的顯示方向。也就是說,在此示例中,當所述電子設備處於第二姿態下時,所述電子設備的顯示方向被「鎖定」,也可以理解為所述電子設備根據空間運動參數自適應改變顯示方向的功能被禁用。當所述電子設備處於第三姿態下時,所述電子設備的顯示方向不被「鎖定」,也可以理解為所述電子設備根據空間運動參數自適應改變顯示方向的功能被啟用。

在第三示例中,在如上所述的第二示例的基礎之上,所述電子設備可以進一步根據空間運動參數確定所述第三姿態下第一子界面和第二子界面的布局。具體地,在此示例中,在所述第三姿態下,所述處理單元響應於表示所述電子設備豎直的第一空間運動參數,將所述第一子界面和所述第二子界面顯示為垂直排列;響應於表示所述電子設備水平的第二空間運動參數,將所述第一子界面和所述第二子界面顯示為水平排列。由此,在第三姿態下可以根據電子設備的空間運動參數而控制第一子界面和第二子界面的布局,以使其更好地符合用戶的使用習慣,改進用戶體驗。

此外,所述電子設備還包括:第一輸入單元,至少設置在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二面;第二顯示單元,至少設置在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二面;其中,設置在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二面的所述第一輸入單元與所述第二顯示單元以層疊方式設置。在所述第二姿態下,所述第二顯示單元上顯示字符陣列(例如,虛 擬鍵盤),所述字符陣列的每個位置指示用戶進行觸摸輸入後所對應的輸入字符,所述處理單元響應於對所述第一輸入單元的點擊輸入操作確定相應的字符,並在所述第二界面中顯示所述字符。由此,在第二姿態下,用戶可以在所述電子設備的顯示方向被「鎖定」的情況下方便地進行字符輸入操作,從而提高了輸入效率,改進了用戶體驗。

圖15A和圖15B是圖示本發明實施例的電子設備的顯示示意圖。

如圖15A所示,所述電子設備處於第二姿態下。在所述第二姿態下,由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第一面和所述連接部分的第一面組成的面被所述第二部分覆蓋,並且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二未被遮蓋部分對應於所述第二區域。所述第二區域上顯示聊天應用的聊天界面。

此外,在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二面上還設置了第二顯示單元從而形成觸摸顯示單元的情況下,如圖15B所示,所述觸摸顯示單元上顯示字符陣列(例如,虛擬鍵盤),所述字符陣列的每個位置指示用戶進行觸摸輸入後所對應的輸入字符。此時,如果通過所述觸摸顯示單元接收到對所述虛擬鍵盤的點擊輸入操作,則所述顯示控制單元可以確定相應的字符,並在所述第一顯示單元上顯示所述字符。也就是說,在此第二姿態下,用戶可以進行諸如字符編輯輸入的操作。

此時,如果第一傳感單元感測到所述電子設備從第二姿態改變為第三姿態並生成相應的觸發信號,則所述顯示控制單元響應於所述觸發信號而將所述第二界面切換為所述第三界面,如圖15B所示。在圖15B中,所述電子設備不僅從第二姿態改變為第三姿態,還從垂直方向改變為水平方向。由此,所述第三區域上顯示包括第一子界面和第二子界面的第三界面,並且所述第三界面以水平方向顯示,其中第一子界面和第二子界面顯示為水平排列。

以上,參照圖14和圖15描述了本發明實施例的電子設備。所述電子設備包括通過連接部分所連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在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面設置顯示單元,並且在電子設備的不同姿態下,所述顯示單元的不同區域被觀看者所感知,由此,提供了一種包含至少兩種姿態的新穎的產品形態,從而豐富了用戶選擇,改進了用戶體驗。

進一步地,在本發明實施例的電子設備中,能夠根據電子設備所處的姿態而顯示相應的界面,使得電子設備的顯示內容與其姿態相適應,從而方便用戶瀏覽和使用,提高了操作效率,進一步改進了用戶體驗。

下面,將參照圖16描述本發明實施例的顯示處理方法。本發明實施例的顯示處理方法可以應用於一電子設備。所述電子設備包括:第一部分,具有相反的第一面和第二面;連接部分,具有相反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二部分,通過所述連接部分與所述第一部分連接,具有相反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電子設備包括第一外表面和第二外表面,所述第一外表面包括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面、所述連接部分的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一面,所述第二外表面包括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二面、所述連接部分的第二面和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二面;第一顯示單元,設置在所述電子設備的第一外表面的至少部分區域,所述電子設備具有至少兩種姿態,在所述第二姿態下,所述第一顯示單元的第二區域能被觀看者感知;在所述第三姿態下,所述第一顯示單元的第三區域能被觀看者感知,所述第三區域大於所述第二區域。

如圖16所示,首先,在步驟S1610,感測表示所述電子設備的姿態的參數。

接下來,在步驟S1620,基於所述參數,確定電子設備處於第二姿態還是第三姿態。

當確定所述電子設備處於所述第三姿態時,進行到步驟S1630。在步驟S1630,在所述第三區域顯示第三界面,並且所述第三界面包括第一子界面和第二子界面。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顯示處理方法還包括:當確定所述電子設備處於所述第二姿態時,在所述第二區域顯示第二界面,所述第二界面只包括第三子界面;接收表示所述電子設備從第二姿態改變為第三姿態的第一觸發信號;響應於所述第一觸發信號,生成第一顯示切換信號;以及響應於所述第一顯示切換信號,在所述第三區域上顯示所述第三界面。

在另一實施例中,所述顯示處理方法還包括:在確定所述電子設備處於所述第三姿態並顯示第三界面之後,接收表示所述電子設備從第三姿態改變為第二姿態的第二觸發信號;響應於所述第二觸發信號,生成第二顯示切換信號;以及響應於所述第二顯示切換信號,在所述第二區域上顯示第二界面,所述第二界面只包括第三子界面。

在另一實施例中,當確定所述電子設備處於所述第二姿態時,在所述第二區域顯示第二界面,所述第二界面只包括第三子界面;所述顯示處理方法還包括:感測所述電子設備的空間運動參數;在所述第二姿態下,不響應所 述空間運動參數改變所述第二界面的顯示方向;在所述第三姿態下,響應於所述空間運動參數改變所述第三界面的顯示方向。

在另一實施例中,所述電子設備還具有第一姿態,在第一姿態下,所述第一顯示單元的第一區域能被觀看者感知,並且由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第一面和所述連接部分的第一面組成的面被所述第二部分覆蓋,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未被遮蓋部分對應於所述第一區域;所述顯示處理方法還包括:基於所述參數,確定電子設備處於第一狀態、第二姿態還是第三姿態;以及當確定所述電子設備處於所述第一姿態時,控制所述第一區域上顯示第一界面。

以上,參照圖16描述了本發明實施例的顯示處理方法。在本發明實施例的顯示處理方法中,能夠根據電子設備所處的姿態而顯示相應的界面,使得電子設備的顯示內容與其姿態相適應,從而方便用戶瀏覽和使用,提高了操作效率,進一步改進了用戶體驗。

【第三實施方式】

首先,參照圖17描述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電子設備。

如圖17所示,本發明實施例的電子設備包括:第一部分10,具有相反的第一面和第二面;連接部分30;第二部分20,通過所述連接部分與所述第一部分連接,具有相反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一顯示單元40,至少設置在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面;第一輸入單元50,至少設置在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二面;其中,所述電子設備包括第一外表面和第二外表面,所述第一外表面包括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一面,所述第二外表面包括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二面和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二面。

可選地,所述第一部分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連接部分具有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三端與所述第二端連接;所述第二部分具有第五端和第六端,所述第五端與所述第四端連接,所述第二部分能基於所述連接部分相對於所述連接部分轉動。

此外,所述電子設備至少可以具有第一姿態和第二姿態,在所述第一姿態下,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面被所述連接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覆蓋,在所述第二姿態下,由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第一面和所述連接部分的第一面組成的面被所述第二部分覆蓋。

所述電子設備還可具有第三姿態。在所述第三姿態下,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第一面未被遮蓋。所述第一部分與所述第二部分之間的夾角大於閾值。 所述閾值可以由本領域技術人員根據需要任意設置,在此不作限定。作為一示例,所述閾值大於120度。作為又一示例,所述閾值大於150度。也就是說,在所述第三姿態下,所述第一部分與所述第二部分之間形成一鈍角,甚至接近180度,即,所述第一部分與所述第二部分所形成的面近似於平面。

此外,如圖17所示,本發明實施例的電子設備還包括第一顯示單元40,在圖17中以實線框示出。所述第一顯示單元至少設置在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面。需要指出的是,雖然在圖17中將第一顯示單元示出為設置在第一部分的第一面的部分區域上,然而,實際上,其可以設置在第一部分的整個第一面上。此外,在第一示例中,所述第一顯示單元可以僅設置在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面。在第二示例中,如上所述,所述連接部分也具有相反的第一面和第二面,並且所述第一顯示單元可設置在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面、以及所述連接部分的第一面中的至少一部分。換言之,所述第一顯示單元可以跨第一部分、連接部分這兩部分而設置。在第三示例中,所述第一顯示單元可以設置在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面、所述連接部分的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一面。換言之,所述第一顯示單元可以跨所述第一部分、所述連接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這三部分而設置。

需要指出的是,在跨兩個部分或三個部分設置所述第一顯示單元的情況下,在第一示例中,所述第一顯示單元可以包括相應的兩塊或三塊顯示屏。各顯示屏之間緊密相鄰地布置。在第二示例中,所述第一顯示單元可以僅包括一整塊顯示屏。

此外,如圖17所示,本發明實施例的電子設備還包括第一輸入單元50,其至少設置在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二面,在圖17中以虛線框示出。需要指出的是,雖然在圖17中將第一輸入單元示出為設置在第二部分的第二面的部分區域上,然而,實際上,其可以設置在第二部分的整個第二面上。所述第一輸入單元例如可以為觸控單元,例如,觸摸板。具體地,在第一示例中,所述第一顯示單元可以僅設置在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二面。在第二示例中,所述第一輸入單元可設置在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二面、以及所述連接部分的第二面中的至少一部分。換言之,所述第一輸入單元可以跨第二部分、連接部分這兩部分而設置。在第三示例中,所述第一輸入單元可以設置在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二面、所述連接部分的第二面和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二面。換言之,所述第一輸入單元可以跨所述第一部分、所述連接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這三部分而 設置。

同樣,需要指出的是,在跨兩個部分或三個部分設置所述第一輸入單元的情況下,所述第一輸入單元可以包括相應的兩塊或三塊觸摸板,也可以僅包括一整塊觸摸板。

此外,可選地,所述電子設備還可包括:第二顯示單元,至少設置在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二面。類似地,所述第二顯示單元可以僅設置在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二面,也可設置在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二面和所述連接部分的第二面,還可設置在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二面、所述連接部分的第二面和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二面。

需要指出的是,無論哪種設置方式,設置在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二面的所述第一輸入單元與所述第二顯示單元可以以層疊方式設置。也就是說,在所述第一輸入單元為觸控單元的情況下,可以在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二面上設置觸摸顯示單元。

此外,可選地,所述電子設備還可包括:第二輸入單元,至少設置在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面。類似的,所述第二輸入單元可以僅設置在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面,也可設置在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面和所述連接部分的第一面,還可設置在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面、所述連接部分的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一面。

同樣,需要指出的是,無論哪種設置方式,設置在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面的所述第二輸入單元與所述第一顯示單元可以以層疊方式設置。也就是說,在所述第二輸入單元為觸控單元的情況下,可以在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面上設置觸摸顯示單元。需要指出的是,在以層疊方式設置第二輸入單元與第一顯示單元時,所述第一顯示單元不會影響所述第二輸入單元採集輸入,所述第二輸入單元也不會影響所述第一顯示單元被觀看者所感知到。

此外,在本發明實施例中,如上所述,所述電子設備至少可以具有第一姿態和第二姿態。在所述第一姿態下,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具有第一相對位置關係。在所述第二姿態下,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具有第二相對位置關係。在所述第一姿態下,所述第一顯示單元的第一未被覆蓋部分和所述第一輸入單元的朝向一致。在所述第二姿態下,所述第一顯示單元的第二未被覆蓋部分和所述第一輸入單元的朝向一致。所述第一未被覆蓋部分和所述第二未被覆蓋部分的面積不同。例如,所述第一未被覆蓋部分的面 積小於所述第二未被覆蓋部分的面積。

此外,本發明實施例的電子設備還可包括處理單元。由此,在所述第一姿態下,所述處理單元能通過第一指令集中的指令響應所述第一輸入單元的輸入。在所述第二姿態下,所述處理單元能通過第二指令集中的指令響應所述第一輸入單元的輸入。所述第一指令集與所述第二指令集至少部分不同。

具體地,所述處理單元可包括顯示控制單元,用於響應於對所述第一輸入單元的輸入,控制所述第一顯示單元的顯示內容改變。

更具體地,在所述第一姿態下,所述顯示控制單元可以響應於對所述第一輸入單元的滑動輸入操作,改變所述第一顯示單元上的顯示內容。另一方面,在所述第二姿態下,所述顯示控制單元可以響應於對所述第一輸入單元的點擊輸入操作確定相應的字符,並在所述第一顯示單元上顯示所述字符。

進一步地,本發明實施例的電子設備還可包括第一傳感單元。所述第一傳感單元用於感測表示所述電子設備的姿態的參數,以生成相應的觸發信號。所述處理單元響應於表示所述電子設備從第一姿態切換到第二姿態的第一觸發信號而通過第二指令集中的指令響應對所述第一輸入單元的輸入,響應於表示所述電子設備從第二姿態切換到第一姿態的第二觸發信號而通過第一指令集中的指令響應對所述第一輸入單元的輸入。

具體地,在第一示例中,所述第一傳感單元可包括:感光單元,包括與所述第一顯示單元的發光單元陣列對應設置的光線檢測陣列,用於檢測所述光線檢測陣列中滿足亮度閾值的區域,作為表示所述電子設備的姿態的參數。

在第二示例中,所述第一傳感單元可包括:彎曲檢測單元,設置在所述連接部分,用於檢測所述連接部分的彎曲狀態作為表示所述電子設備的姿態的參數。

圖18A和圖18B是示出本發明實施例的電子設備在不同姿態下的操控方式和顯示內容的示意圖。

如圖18A所示,所述電子設備處於第一姿態下。在所述第一姿態下,所述第一顯示單元的第一未被覆蓋部分和所述第一輸入單元的朝向一致,並且,所述第一未被覆蓋部分具有相對較小的面積。在此第一姿態下,所述第一顯示單元上顯示一顯示內容。此時,如果通過所述第一輸入單元接收到第一方式的操作(例如,滑動輸入操作),則所述顯示控制單元響應於所述滑動輸入操作,通過第一指令集中的指令對第一顯示單元的顯示進行相應的改變。例 如,在所述顯示內容為第一通知消息的情況下,所述顯示控制單元可以響應於所述滑動輸入操作,將第一通知消息切換為第二通知消息。

此外,可選地,在如圖18A所示的第一姿態下,如果通過所述第一輸入單元接收到與第一方式不同的第二方式的操作(例如,點擊輸入操作),由於第一指令集中可能不包含與第二方式操作相對應的指令,則所述處理單元可以不進行處理。

如圖18B所示,所述電子設備處於第二姿態下。在所述第二姿態下,所述第一顯示單元的第二未被覆蓋部分和所述第一輸入單元的朝向也是一致的,並且,所述第二未被覆蓋部分具有相對較大的面積。在此第二姿態下,所述第一顯示單元上所顯示的顯示內容比如圖18A所示的第一姿態下的顯示內容更多,信息量更大。此時,如果通過所述第一輸入單元接收到第二方式的操作(例如,點擊輸入操作),則所述顯示控制單元響應於所述點擊輸入操作,通過第二指令集中的指令對第二顯示單元的顯示進行相應的改變。

此外,在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二面上還設置了第二顯示單元從而形成觸摸顯示單元的情況下,所述觸摸顯示單元上可以顯示字符陣列,所述字符陣列的每個位置指示用戶進行觸摸輸入後所對應的輸入字符。具體地,在圖18B中,以所述字符陣列為虛擬鍵盤的情況進行了圖示。此時,如果通過所述觸摸顯示單元接收到對所述虛擬鍵盤的點擊輸入操作,則所述顯示控制單元可以確定相應的字符,並在所述第一顯示單元上顯示所述字符。也就是說,在此第二姿態下,用戶可以進行諸如字符編輯輸入的操作。

此外,可選地,在如圖18B所示的第一姿態下,如果通過所述第一輸入單元接收到與第二方式不同的第一方式的操作(例如,滑動輸入操作),由於第二指令集中可能不包含與第一方式操作相對應的指令,則所述處理單元可以不進行處理。

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理解,雖然上面以滑動輸入操作和點擊輸入操作這兩種不同方式的操作為例進行了描述,但是本發明不限於此。而是,在本發明實施例的電子設備中,所述第一顯示單元能夠在不同姿態下顯示不同的內容,所述第一輸入單元能夠在不同姿態下接受不同方式的輸入操作,並且所述處理單元能夠以不同指令集中的指令進行響應。此外,在所述第一輸入單元與可選的所述第二顯示單元層疊以形成觸摸顯示單元的情況下,在所述第一姿態下,可以禁用所述第二顯示單元,以使得所述觸摸顯示單元僅作用為 觸摸板,從而能夠節省所述電子設備的電力。在所述第二姿態下,所述第二顯示單元可以顯示與第二姿態的操控方式相應的內容,例如虛擬鍵盤等,從而能夠輔助用戶輸入。也就是說,在不同姿態下,所述觸摸顯示單元所支持的功能不同。

具體地,在第一示例中,如上所述,所述第一傳感單元感測表示所述電子設備的姿態的參數。只要所述第一傳感單元感測到所述電子設備的姿態有變化,所述處理單元就相應改變對所述第一輸入單元的輸入的響應方式。例如,只要所述第一傳感單元感測到所述電子設備切換到所述第二姿態,所述處理單元就改變對所述第一輸入單元的輸入的響應方式,例如,通過第二指令集中的指令來響應。進一步地,如果在之前的姿態下第二顯示單元被禁用,則所述處理單元可以觸發開啟所述第二顯示單元。

在第二示例中,如上所述,所述電子設備可包含第一姿態、第二姿態和第三姿態。當所述第一傳感單元感測到所述電子設備的姿態有變化時,所述處理單元判斷改變之前的姿態是否為指定姿態。僅當所述電子設備從指定姿態切換至另一姿態時,所述處理單元才相應改變對所述第一輸入單元的輸入的響應方式。例如,所述處理單元僅當所述電子設備從所述第一姿態切換至所述第二姿態時,才改變對所述第一輸入單元的輸入的響應方式,例如,通過第二指令集中的指令來響應。進一步地,如果在之前的姿態下第二顯示單元被禁用,則所述處理單元可以觸發開啟所述第二顯示單元。

在第三示例中,當所述第一傳感單元感測到所述電子設備的姿態有變化時,所述處理單元進一步判斷在改變之前的姿態下所述電子設備上是否有特定應用正在運行。僅當在改變之前的姿態下所述電子設備上有特定應用正在運行,所述處理單元才相應改變對所述第一輸入單元的輸入的響應方式。例如,所述處理單元僅當所述電子設備從某一姿態改變至第二姿態、並且改變之前的姿態下正運行支持字符輸入的應用時,所述處理單元才改變對所述第一輸入單元的輸入的響應方式,例如,通過第二指令集中的指令來響應。進一步地,如果在之前的姿態下第二顯示單元被禁用,則所述處理單元可以觸發開啟所述第二顯示單元。

由此,本發明實施例的電子設備包括通過連接部分所連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並且在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面設置顯示單元,而在第二部分的第二面設置輸入單元,從而提供了一種包含顯示單元和輸入單元的新穎的產品 形態,從而豐富了用戶選擇,改進了用戶體驗。

進一步地,在本發明實施例的電子設備中,當接收到輸入信號時,能夠根據電子設備的當前姿態而以不同指令集中的指令進行響應,使得具有多種姿態的電子設備的操控方式與其姿態相適應,並使得用戶能夠以符合認知習慣的簡單操作來控制所述電子設備,從而提高了操作效率,進一步改進了用戶體驗。

下面,將參照圖19描述本發明實施例的信息處理方法。

本發明實施例的信息處理方法可以應用於如圖17所示的電子設備。即,所述電子設備包括:第一部分,具有相反的第一面和第二面;連接部分;第二部分,通過所述連接部分與所述第一部分連接,具有相反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一顯示單元,至少設置在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面;第一輸入單元,至少設置在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二面;其中,所述電子設備包括第一外表面和第二外表面,所述第一外表面包括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一面,所述第二外表面包括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二面和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二面。

此外,所述電子設備至少可具有第一姿態和第二姿態。在所述第一姿態下,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具有第一相對位置關係。在所述第二姿態下,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具有第二相對位置關係。

如圖19所示,首先,在步驟S1910,接收輸入信號。接下來,在步驟S1920,確定電子設備的當前姿態為第一姿態還是第二姿態。當所述電子設備的當前姿態為第一姿態時,進行到步驟S1930,通過第一指令集中的指令響應所述輸入信號,當所述電子設備的當前姿態為第二姿態時,進行到步驟S1940,通過第二指令集中的指令響應所述輸入信號。所述第一指令集與所述第二指令集至少部分不同。

在一實施例中,具體地,在所述第一姿態下,響應於表示滑動輸入操作的輸入信號,改變所述第一顯示單元上的顯示內容。在所述第二姿態下,響應於表示點擊輸入操作的輸入信號,確定相應的字符,並在所述第一顯示單元上顯示所述字符。

在另一實施例中,當所述電子設備的當前姿態為第一姿態時,感測表示所述電子設備的姿態的參數,以生成相應的觸發信號;以及響應於表示所述電子設備從第一姿態切換到第二姿態的第一觸發信號而通過第二指令集中的指令響應所述輸入信號。

在另一實施例中,當所述電子設備的當前姿態為第二姿態時,感測表示所述電子設備的姿態的參數,以生成相應的觸發信號;以及響應於表示所述電子設備從第二姿態切換到第一姿態的第二觸發信號而通過第一指令集中的指令響應所述輸入信號。

所述信息處理方法各步驟的具體操作已經在上面參照圖17和圖18所述的電子設備中詳細描述,在此不再重複。

在本發明實施例的信息處理方法中,當接收到輸入信號時,能夠根據電子設備的當前姿態而以不同指令集中的指令進行響應,使得具有多種姿態的電子設備的操控方式與其姿態相適應,並使得用戶能夠以符合認知習慣的簡單操作來控制所述電子設備,從而提高了操作效率,進一步改進了用戶體驗。

【第四實施方式】

以下,將參考附圖詳細描述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

圖20A示出了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電子設備1的示意性結構框圖。一般地,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電子設備1可以是諸如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個人數字助理、智能可穿戴設備等這樣的電子設備。在下文中,為了便於描述,將以智慧型手機作為電子設備1的例子進行說明。

如圖20A所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電子設備1可以包括第一部分10、連接部分30和第二部分20。具體地,如圖所示,所述第一部分10可以具有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其中,所述第一端11可以為自由端,第二端12可以與連接部分30的第三端31連接。所述連接部分30可以具有第三端31和第四端32,其中,連接部分30的第三端31可以與第一部分10的第二端12連接,並且連接部分30的第四端32可以與第二部分20的第五端131連接,連接部分30可以相對於第一部分10轉動。所述第二部分20可以具有第五端131和第六端132,並且第二部分20的第五端131可以與連接部分30的第四端32連接,第二部分20的第六端132可以為自由端,第二部分20能夠通過連接部分30來相對於第一部分10運動。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此所使用的術語「端」指的是距第一部分10、第二部分20和連接部分30的各端面一定範圍內的部分,例如,第一部分10的第一端可以至少是第一部分的第一端11附近的電子設備1的側面部分。

特別地,圖20B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一個示例的電子設備1的示意性結構框圖。如圖20B所示,第一部分10的第二端12可以通過第一連接件140 來與連接部分30的第三端31連接,通過所述第一連接件140可以使得第一部分10和連接部分30相對轉動,從而所述第一部分10的第一面和連接部分30的第一面可以相對地靠近或者相對地遠離。並且,連接部分30和第二部分20可以通過第二連接件150連接,連接部分30和第二部分20的相對轉動可以使得連接部分30的第一面和第二部分20的第一面相對靠近或者相對遠離。在本示例中,當電子設備具有顯示屏幕時,所述第一部分10的第一面、連接部分30的第一面以及第二部分20的第一面可以是電子設備1的具有顯示屏幕的面。

在本發明的其他示例中,所述連接部分30可以由多個轉動部件以及其間的非轉動部件構成,其中實現所述連接部分30與所述第一部分10以及所述連接部分30與所述第二部分20之間連接的轉動部件可以統一視為所述連接部分30的構成部件。換句話說,在本發明的其他示例中,所述電子設備1中除了所述第一部分10和所述第二部分20外的部分也都可以被視為所述連接部分30。

如圖20A所示的電子設備1可以至少具有第一轉動方式和第二轉動方式。具體地,在所述第一轉動方式下,所述電子設備1可以以連接部分30的第一位置為轉動軸,使得電子設備1的第一本體和第二本體能夠相對轉動。其中,所述第一本體可以包括所述第一部分10和第一子連接部,所述第二本體可以包括第二子連接部和所述第二部分20;所述第一子連接部和所述第二子連接部可以是所述第一位置分割所述連接部分30所形成的兩部分。在所述第二轉動方式下,所述電子設備1能以所述連接部分30的第二位置為轉動軸,實現電子設備的第三本體和第四本體的相對轉動,其中,所述第三本體包括所述第一部分10和第三子連接部;所述第四本體包括第四子連接部和所述第二部分20;所述第三子連接部和所述第四子連接部是所述第二位置分割所述連接部分30所形成的兩部分

例如,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如圖20A所示,第一位置可以為連接部分30中的虛線線段123所在的位置,此時,第一位置將連接部分30分為第一子連接部和第二子連接部兩個子連接部,其中,靠近第一部分10的子連接部可以作為第一子連接部,並且,靠近第二部分20的子連接部可以作為第二子連接部,第一部分10與第一子連接部可以構成第一本體160,並且第二部分20和第二子連接部可以構成第二本體170。在本實施例中,第二位置可 以為連接部分30中的虛線線段124所在的位置,此時,第二位置可以將連接部分30分為第三子連接部和第四子連接部兩個子連接部,其中,靠近第一部分10的子連接部可以作為第三子連接部,並且,靠近第二部分的子連接部可以作為第四子連接部,此時,第一部分10與第三子連接部可以構成第三本體,並且第二部分20和第四子連接部可以構成第四本體,一般地,第一位置可以比第二位置更加靠近第一部分10,在電子設備的第一轉動方式下,所述電子設備1可以以第一位置所在的直線為轉動軸,使得第一本體和第二本體相對轉動,從而使得第二本體可以部分地覆蓋第一本體的第一面,在電子設備的第二轉動方式下,所述電子設備1可以以第二位置所在的直線為轉動軸,使得第三本體和第四本體可以相對轉動,並且使得第四本體可以部分地覆蓋第三本體的第一面。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電子設備1還可以具有第一姿態和第二姿態,其中,電子設備1的第一姿態是電子設備1以第一轉動方式轉動,並且第一部分10和第二部分20之間的對應點之間的最大距離小於第一閾值的姿態;電子設備1的第二姿態是電子設備1以第二轉動方式轉動,並且第一部分10和第二部分20之間的對應點之間的最大距離小於第一閾值的姿態。在第一姿態下時所述電子設備的第一部分的第一面外露的區域小於在在第二姿態下時所述電子設備的第一部分的第一面外露的區域。

具體地,圖21A到21C依次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電子設備1的第一姿態、第一姿態向第二姿態切換過程的姿態以及第二姿態的示意圖。其中,圖21A圖示了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電子設備1的第一姿態、圖21C圖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電子設備的第二姿態,而圖21B則圖示所述第一姿態和所述第二姿態切換過程中的任一姿態。

如圖21A所示,在所述第一姿態下,所述第一部分10的第一面100被所述連接部分30和所述第二部分20覆蓋。如圖21C所示,在所述第二姿態下,由所述第一部分10的所述第一面1和所述連接部分30的第一面300組成的面被所述第二部分20覆蓋。需要理解的是,在所述第一姿態和所述第二姿態下的覆蓋包括完全覆蓋以及部分覆蓋。具體地,在所述述第二部分20足夠短的情況下,在如圖21C所示的第二姿態下,由所述第一部分10的所述第一面100和所述連接部分30的第一面300組成的面被所述第二部分20覆蓋可以是所述第二部分20僅覆蓋所述連接部分30的第一面300。

如圖21B所示,在所述第一姿態和所述第二姿態切換過程中的任一姿態下,由於構成所述連接部分30的各個部件之間存在阻尼,使得該任一姿態為無需依賴外力保持穩定的姿態。基於相同的原因,在情況下,所述第一姿態和所述第二姿態同樣為無需依賴外力保持穩定的姿態。本發明不限於此,所述第一姿態和所述第二姿態以及在所述第一姿態和所述第二姿態切換過程中的任一姿態可能是需要依賴外力保持穩定的姿態。下文中,將參照附圖進一步詳細描述所述連接部分30的構造。

進一步地,如圖21A到21C所示,在所述第一姿態和所述第二姿態下,所述第一部分10和所述第二部分20之間對應點之間的最大距離小於第一閾值L。需要理解的是,所述第一部分10和所述第二部分20之間對應點為垂直貫穿所述第一部分10和所述第二部分20所在面的直線在所述第一部分10和所述第二部分20所在面上的一對貫穿點。在如圖21A到21C所示的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電子設備中所述第一部分10和所述第二部分20在所述第一姿態和所述第二姿態以及其間任一姿態下都能夠處於近似緊密貼合。即,所述第一閾值L可能為5mm或者更小。

在一種情況下,在所述電子設備從所述第一姿態經由所述任一姿態向所述第二姿態切換的過程中,保持所述第二部分20的所述第六端22與所述第一面100的距離小於所述第一預定閾值。所述第六端22與所述第一面100的距離為所述第六端22上的任一點與其在所述第一部分10上的對應點之間的距離。

在另一種情況下,在所述第一姿態和所述第二姿態之間執行切換時,所述第一部分10的第一面100和所述第二部分20的第一面200之間的距離同樣小於所述第一預定閾值。也就是說,在此情況下,所述第一部分10和所述第二部分20整體相對平行滑動以執行姿態的切換。以下,將通過參照附圖描述所述連接部分30的構造,說明不同姿態切換過程與所述連接部分30的構造的對應關係。

此外,在如圖21A到21C所示的姿態切換過程中,需要對所述電子設備的施加外力。具體地,在如圖21A所示的所述第一姿態下,當所述第二部分20受到具有從所述第六端22至所述第五端21的方向上的分量的外力F,並且所述外力的分量大小滿足第一預定條件時,所述電子設備從所述第一姿態切換到所述第二姿態。同樣地,在如圖21C所示所述第二姿態下,當所述第 二部分20受到具有從所述第五端21至所述第六端22的方向上的分量的外力F,並且所述外力的分量大小滿足第一預定條件,所述電子設備從所述第二姿態切換到所述第一姿態。需要理解的是,在所述電子設備的所述第二部分20施加的外力傳遞到所述連接部分30以克服所述連接部分30的各個部件之間的阻尼。以下,將通過參照附圖描述所述連接部分30的構造,說明導致所述電子設備姿態切換的外力與所述連接部分30的構造的對應關係。

圖22是進一步圖示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連接部分的示意圖。如圖22所示,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連接部分30可以包括至少三個轉動部件301-30n(n為大於等於3的整數)。所述至少三個轉動部件301-30n的每一個具有一條自身轉動軸311-31n,所述至少三個轉動部件301-30n的各個自身轉動軸311-31n相互平行。例如,在一個轉動部件301上施加的外力在垂直於所述自身轉動軸311、且與所述一個轉動部件301的外表面相切的方向上的分量大小滿足第二預定條件時,所述一個轉動部件301能夠圍繞所述自身轉動軸311轉動。在此,所述第二預定條件與所述至少三個轉動部件301-30n的製造材料、製造工藝等條件相關。此外,當在所述至少三個轉動部件301-30n的每一個上都不存在滿足第二預定條件的外力時,所述至少三個轉動部件301-30n相互之間可能由於阻尼存在而保持相互的穩定,從而保證所述電子設備1的所述第一部分10、所述第二部分20和所述連接部分30之間的相對穩定狀態。

如上參照圖21A到21C所示,在所述第二部分20上施加的用於導致姿態切換的外力是用於使得所述連接部分30中的至少一個轉動部件滿足上述第二預定條件而圍繞其自身轉動軸轉動。由於在所述第二部分20上施加的外力向所述連接部分30中的至少一個轉動部件傳遞的過程中可能存在由於方向不同(即從所述第六端22至所述第五端21的方向可能不同於垂直於所述自身轉動軸、且與所述一個轉動部件的外表面相切的方向)以及其他損失,所述第一預定條件可以是大於所述第二預定條件。

更進一步地,在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中,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連接部分30可以僅由所述至少三個轉動部件301-30n構成。此外,在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一個示例中,在一個轉動部件(例如,轉動部件301)轉動時,其他轉動部件(轉動部件302-30n)相應地轉動。例如,所述至少三個轉動部件301-30n為相互嚙合的齒輪部件,當一個齒輪部件轉動時,將帶動所有嚙合的 其他齒輪部件以相同的線速度(在為相同半徑的情況下,以相同的角速度)聯動。可替代地,當所有的轉動部件聯動時,可能由於各個轉動部件之前的接合方式以及摩擦損耗的不同,導致各個轉動部件的轉動速度(線速度和/或角速度)並不相同。此外,在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另一個示例中,在一個轉動部件(例如,轉動部件301)轉動時,其他轉動部件的至少一個不轉動,即不是所有的轉動部件聯動,而是存在至少一個非聯動的轉動部件。

在所述連接部分30中所有的轉動部件聯動的情況下,由於其中一個轉動部件的轉動將導致其他所有轉動部件以相同或者不同的轉動速度轉動,從而在如圖21A到21C的姿態切換過程中,所述第一部分10和所述第二部分20不能整體上保持相互平行滑動,而是會由於連接部分30中所有轉動部件的轉動存在起伏。與此不同的是,在所述連接部分30中存在至少一個非聯動的轉動部件的情況下,可能存在僅僅所述連接部分30中摺疊區域的轉動部件轉動,而所述連接部分30中其他區域的轉動部件非聯動,從而實現在如圖21A到21C的姿態切換過程中,所述第一部分10和所述第二部分20整體上保持相互平行滑動。

圖23A到23C是圖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電子設備的第一姿態和第二姿態之間切換過程的示意圖。具體地,圖23A圖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電子設備的第一姿態、圖23C圖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電子設備的第二姿態,而圖23B則圖示所述第一姿態和所述第二姿態切換過程中的任一姿態。

類似於上述圖21A到21C圖示的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電子設備,如圖23A所示,在所述第一姿態下,所述第一部分10的第一面100被所述連接部分30和所述第二部分20覆蓋。如圖23C所示,在所述第二姿態下,由所述第一部分10的所述第一面100和所述連接部分30的第一面300組成的面被所述第二部分20覆蓋。

同樣地,類似於上述圖21A到21C圖示的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電子設備,在所述第一姿態和所述第二姿態切換過程中的任一姿態可以為無需依賴外力保持穩定的姿態或者需要依賴外力保持穩定的姿態。

需要注意的是,由圖23A到23C圖示的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電子設備與由上述圖21A到21C圖示的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電子設備不同在於,由於其所述連接部分30的構造不同與參照圖22描述的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電子設備的連接部分,所以從由圖23A所示的第一姿態向由圖23C所示的第二姿態 的切換過程中,所述第一部分10和所述第二部分20不是近似緊密貼合地整體相對平行滑動,而是僅僅所述第二部分20的第六端22近似貼合所述第一部分10滑動。也就是說,所述第一部分10的第一面100和所述第二部分20的第一面200始終存在一定的第一夾角α,並且所述第二部分20與所述連接部分30始終存在一定的第二夾角β。

雖然在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10和所述第二部分20不是近似緊密貼合地整體相對平行滑動,但是如圖23A到23C所示,在所述第一姿態和所述第二姿態下,所述第一部分10和所述第二部分20之間對應點之間的最大距離同樣小於第一閾值。需要理解的是,在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中的第一閾值將大於在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中的第一閾值,例如在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中的第一閾值為1cm,其具體長度主要取決於所述連接部分30中的非轉動部件60。同樣地,在所述電子設備從所述第一姿態經由所述任一姿態向所述第二姿態切換的過程中,保持所述第二部分20的所述第六端22與所述第一面100的距離小於所述第一預定閾值。

此外,在如圖23A到23C所示的姿態切換過程中,需要對所述電子設備的施加外力。具體地,在如圖23A所示的所述第一姿態下,當所述第二部分20受到具有從所述第六端22至所述第五端21的方向上的分量的外力,並且所述外力的分量大小滿足第一預定條件時,所述電子設備從所述第一姿態切換到所述第二姿態。同樣地,在如圖23C所示所述第二姿態下,當所述第二部分20受到具有從所述第五端21至所述第六端22的方向上的分量的外力,並且所述外力的分量大小滿足第一預定條件,所述電子設備從所述第二姿態切換到所述第一姿態。如上參照圖21A到21C以及圖22所已經描述的,所述第一預定條件可以是大於所述第二預定條件。

圖24是進一步圖示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連接部分的示意圖。如圖24所示,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連接部分30包括兩個轉動部件組40和50以及所述兩個轉動部件組之間的至少一個非轉動部件60。每個所述轉動部件組40和50包括至少兩個轉動部件401、402、501和502。如前所述,所述至少兩個轉動部件401和402(或者501和502)的每一個具有一條自身轉動軸411和412(或者511和512),並且所述至少兩個轉動部件401和402(或者501和502)的各個自身轉動軸411和412(或者511和512)相互平行。同樣地,例如,在一個轉動部件401上施加的外力在垂直於所述自身轉動軸 411、且與所述一個轉動部件401的外表面相切的方向上的分量大小滿足第二預定條件時,所述一個轉動部件401能夠圍繞所述自身轉動軸411轉動。此外,當在所述兩個轉動部件組的40和50的每一個轉動部件上都不存在滿足第二預定條件的外力時,所述兩個轉動部件組的40和50中每一個轉動部件的相互之間可能由於阻尼存在而保持相互的穩定,從而保證所述電子設備1的所述第一部分10、所述第二部分20和所述連接部分30之間的相對穩定狀態。

同樣地,在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一個示例中,在一個轉動部件(例如,轉動部件401或501)轉動時,其他轉動部件(轉動部件402或502)相應地轉動。此外,在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另一個示例中,在一個轉動部件(例如,轉動部件401)轉動時,其他轉動部件502不轉動。與上述第一實施例中連接部分30全部由轉動部件構成不同,由於在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連接部分30中存在非轉動部件60,不論其中轉動部件全部為聯動轉動還是存在非聯動轉動的轉動部件,所述第一部分10和所述第二部分20都不會在整個姿態切換過程中保持整體的相互平行滑動。

圖25A和圖25B是圖示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和第二實施例的電子設備的第三姿態的示意圖。具體地,圖25A圖示上述所述連接部分30僅由所述至少三個轉動部件301-30n構成的第一實施例的情況,圖25B圖示所述連接部分30包括兩個轉動部件組40和50以及所述兩個轉動部件組之間的至少一個非轉動部件60的第二實施例的情況。如圖25A和25B所示,所述電子設備還具有第三姿態,所述第一部分10的第一面100、所述連接部分30的第一面300以及所述第二部分20的第一面200組成第一外表面。在所述第三姿態下,所述第一外表面為平面或近似平面。具體地,在所述第一部分10、所述連接部分30以及所述第二部分20厚度嚴格相同,並且所述第一部分10和所述連接部分30之間以及所述第二部分20和所述連接部分30之間充分相對轉動到其間夾角為180度的情況下,所述第一外表面為平面。在所述第一部分10、所述連接部分30以及所述第二部分20厚度存在差別,或者所述第一部分10和所述連接部分30之間以及所述第二部分20和所述連接部分30之間未充分相對轉動,其間夾角小於180度(例如,在175-180度之間)的情況下,所述第一外表面為近似平面。

圖26A和26B是進一步圖示配置有顯示單元的電子設備的示意圖。如圖 26A和26B所示,在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和第二實施例的電子設備中還包括顯示單元70,所述顯示單元70至少設置在所述第一部分10的所述第一面100。進一步地,如圖26A和26B所示,在所述第一姿態下所述顯示單元70的第一未被覆蓋部分701和所述第二姿態下所述顯示單元70的第二未被覆蓋部分702的面積不同。

更進一步地,如圖26A和26B所示,所述顯示單元70為可形變顯示單元,所述顯示單元70至少設置在所述第一部分10的所述第一面100和所述第二部分20的所述第一面200所組成的區域上;或者所述顯示單元70設置在所述第一部分10的所述第一面100、所述連接部分30的所述第一面300和所述第二部分20的所述第一面300所組成的區域上。在如上參照圖21A到21C以及圖23A到23C描述的所述第一姿態和所述第二姿態下,所述顯示單元70的一部分覆蓋述所述顯示單元70的另一部分。

圖27A和27B是進一步圖示配置有傳感單元的電子設備的示意圖。如上參照圖20到圖26B所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電子設備具有多種不同工作姿態(諸如,第一姿態、第二姿態和第三姿態),並且如圖26A和26B所示,在不同的工作姿態下,布置在所述電子設備上的所述顯示單元70會被不同地遮擋,從而存在不同的外露區域。因此,所述電子設備多種不同工作姿態可以對應於不同的工作模式,並且可以根據不同的模式為所述顯示單元70提供不同的顯示內容。

因此,所述電子設備可以進一步包括傳感單元(未圖示),其設置在所述第一部分10和/或所述連接部分30和/或所述第二部分20中,用於檢測所述電子設備的姿態;以及處理單元(未圖示),其設置在所述第一部分10和/或所述連接部分30和/或所述第二部分20中,用於根據所述傳感單元檢測到的姿態,控制所述電子設備的模式切換。

具體地,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如圖27A所示,所述傳感單元包括感光單元80,所述感光單元80包括與所述顯示單元70的發光單元陣列對應設置的光線檢測陣列,用於依據所述光線檢測陣列中滿足預定亮度閾值的區域,確定所述顯示單元的外露區域,從而確定所述電子設備的姿態。這是因為在所述電子設備的不同姿態下,所述顯示單元被所述連接部分30和/或所述第二部分20不同地遮擋,從而具有不同的外露區域。只有布置在所述外部區域下的光線檢測陣列的部分將感測到滿足預定亮度閾值的光線進入,而被 遮擋的光線檢測陣列的另一部分感測到的光線不滿足預定亮度閾值。因此,感測到滿足預定亮度閾值的光線檢測陣列的部分即對應於所述顯示單元70在當前姿態下的外露區域。

在本發明的另一個實施例中,如圖27B所示,所述傳感單元包括彎曲檢測子單元90,設置在所述連接部分30中,所述彎曲檢測子單元90用於根據所述連接部分30的狀態來確定所述電子設備的姿態。例如,所述彎曲檢測子單元90可以是一個角度傳感器,其感測所述連接部分30當前彎曲角度。通過預先設置所述第一部分10、所述連接部分30、所述第二部分20的具體尺寸,在感測到所述連接部分30當前彎曲角度後,可以據此確定所述電子設備的當前姿態。

進一步地,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處理單元包括顯示控制子單元(未圖示),所述顯示控制子單元可以根據所述電子設備的模式切換,切換所述顯示單元上的顯示內容,從而為用戶適應地提供最好地適配所述電子設備的當前模式的顯示。

例如,在本發明的一個示例中,當如圖21A到21C圖示的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電子設備在所述第一姿態和所述第二姿態切換過程中或者圖23A到23C圖示的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電子設備在所述第一姿態和所述第二姿態切換過程中,如圖26A和26B所示,在不同的姿態下,布置在所述電子設備上的所述顯示單元70會被不同地遮擋,從而存在不同大小的外露區域。具體地,如圖26A所示,在第一姿態下,電子設備可以具有較小的外露區域701。當顯示單元70不可以被分區域控制或被分區域逐漸點亮時,在傳感單元檢測到電子設備正在從第一姿態向第二姿態切換的過程中,例如,當如圖27A所示的感光單元80的感測到滿足預定亮度閾值的的光線檢測陣列部分在逐漸增增大時或者當如圖27B所示的彎曲檢測子單元90感測到連接部分30的彎曲角度發生改變時,顯示控制子單元可以控制顯示單元70的顯示內容不發生改變,即,在整個姿態切換過程中,顯示控制子單元可以控制顯示單元70保持僅點亮顯示區域701,並且僅在顯示區域701中有顯示內容。當傳感單元檢測到整個姿態切換過程結束後,即,電子設備進入第二姿態後,此時,電子設備具有較大的外露區域702,然後,顯示控制子單元才控制顯示單元70整體點亮整個外露區域702,並且在整個顯示區域702顯示更加豐富全面的界面內容。在本發明的一個示例中,還可以當傳感單元檢測到整個姿態切換過 程結束的預定時間後,即,當傳感單元檢測到電子設備進入第二姿態並且保持預定時間後,顯示控制子單元才控制顯示單元70整體點亮整個外露區域702,並且在整個顯示區域702進行顯示。所述預定時間可以由系統預設設置,或者由用戶給根據使用需要進行設置,例如,一般地,可以將上述的預定時間設置為1秒鐘。

類似地,當傳感單元檢測到電子設備從第二姿態向第一姿態切換時,顯示控制子單元可以首先控制顯示單元70的顯示內容保持不變,即,在整個姿態切換過程中,顯示控制子單元控制顯示單元70保持點亮整個顯示區域702,並且在整個顯示區域702中有顯示內容。當傳感單元檢測到整個姿態切換過程結束後,即,電子設備進入第一姿態後,電子設備僅僅具有較小的外露區域701,此時,顯示控制子單元可以控制顯示單元70僅僅點亮外露區域701,並且僅在顯示區域701顯示簡單的信息和/或即時消息。在本發明的一個示例中,還可以當傳感單元檢測到整個姿態切換過程結束的預定時間後,即,電子設備進入第一姿態並且保持預定時間後,顯示控制子單元才控制顯示單元70的點亮區域改變為較小的外露區域701,並且僅在顯示區域701顯示簡單的信息和/或即時消息。

在本發明的另一個示例中,電子設備1的顯示單元70還可以具有被顯示控制子單元控制來被分區域控制顯示內容以及被分區域逐漸點亮的功能。此時,在傳感單元檢測到電子設備正在從第一姿態向第二姿態切換的過程中,例如,當如圖27A所示的感光單元80感測到滿足預定亮度閾值的光線檢測陣列的部分在逐漸增增大時或者當如圖27B所示的彎曲檢測子單元90感測到連接部分30的彎曲角度發生改變時,可以根據感光單元80的滿足預定亮度閾值的的光線檢測陣列的部分的位置或者根據所述第一部分10、所述連接部分30、所述第二部分20的具體尺寸以及連接部分30當前彎曲角度,計算出第一部分10的顯示單元的外露區域增加的面積,每當傳感單元檢測到所述第一部分的顯示單元的外露區域增加預定面積時,顯示控制子單元可以控制第一部分的顯示單元70的點亮顯示單元70的當前外露區域,並且,顯示控制子單元可以控制顯示單元70的顯示內容依據顯示單元70的外露區域大小的增加而逐漸豐富。當傳感單元檢測到整個姿態切換過程結束,即,電子設備進入第二姿態時,顯示控制子單元控制顯示單元70整體點亮整個外露區域702,並且在整個顯示區域702顯示界面內容。其中,所述預定面積可以由系 統預設設置,或者由用戶給根據使用需要進行設置,例如,可以將上述的預定面積設置為4平方釐米。

與上述示例相類似地,當傳感單元檢測到電子設備從第二姿態向第一姿態切換時,例如,當如圖27A所示的感光單元80感測到滿足預定亮度閾值的光線檢測陣列的部分在逐漸增減少時或者當如圖27B所示的彎曲檢測子單元90感測到連接部分30的彎曲角度發生改變時,可以根據感光單元80的滿足預定亮度閾值的的光線檢測陣列的部分的位置或者根據所述第一部分10、所述連接部分30、所述第二部分20的具體尺寸以及連接部分30當前彎曲角度,計算出第一部分10的顯示單元的外露區域減少的面積,每當傳感單元檢測到所述第一部分的顯示單元的外露區域減少預定面積時,顯示控制子單元可以控制第一部分的顯示單元70的僅僅點亮顯示單元70的減少後的當前外露區域,並且,顯示控制子單元可以控制顯示單元70的顯示內容依據顯示單元70的外露區域大小的減少而逐漸簡化。當傳感單元檢測到整個姿態切換過程結束,即,電子設備進入第一姿態時,電子設備僅僅具有較小的外露區域701,此時,顯示控制子單元可以控制顯示單元70僅僅點亮外露區域701,並且僅在顯示區域701顯示簡單的信息和/或即時消息。其中,如上所述地,所述預定面積可以由系統預設設置,或者由用戶給根據使用需要進行設置。

圖28是圖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模式切換方法的流程圖。如圖28所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模式切換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在步驟S2801中,檢測電子設備的姿態。如上所述,所述電子設備至少具有第一姿態和第二姿態,在所述第一姿態下,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面被所述連接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覆蓋,在所述第二姿態下,由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第一面和所述連接部分的第一面組成的面被所述第二部分覆蓋。可以通過設置在所述第一部分和/或所述連接部分和/或所述第二部分的傳感單元檢測所述電子設備的姿態。此後,處理進到步驟S2802。

在步驟S2802中,根據檢測到的姿態,控制電子設備的模式切換。此後,處理進到步驟S2803。

在步驟S2803中,根據電子設備的模式切換來切換電子設備的顯示單元上的顯示內容。

此外,在本發明的一個示例中,步驟S2803中還可以包括在檢測到所述電子設備的姿態發生改變的過程中,控制所述第一部分的顯示單元的顯示內 容不發生改變,直到檢測到所述電子設備的姿態改變結束時,才控制所述第一部分的顯示單元的顯示內容依據電子設備改變後的姿態而改變。在本發明的另一個示例中,步驟S2803中還可以包括在檢測到所述電子設備的姿態發生改變的過程中,每當檢測到所述第一部分的顯示單元的外露區域改變預定面積時,控制所述第一部分的顯示單元的顯示內容依據顯示單元的外露區域大小的改變而改變。

由此可見,通過使用本發明提供的電子設備,可以對現有的手持式電子設備中的結構進行一些優化,使得用戶可以通過手指進行平滑推動的方式來使電子設備在不同的摺疊姿態之間進行切換,方便了用戶的操作,並且,摺疊後的顯示屏幕不會被完全遮擋,用戶能夠通過外露的顯示屏幕及時獲得消息用戶,本發明提供的電子設備及其模式切換方法,能夠實現至少兩個不同的工作姿態,從而在不同工作姿態下提供不同的顯示區域,並且根據工作姿態,在不同的顯示區域中執行相應的內容顯示。

【第五實施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

圖29是示意性示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電子設備的俯視圖。圖30是示意性示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電子設備的側視圖。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電子設備可以是諸如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個人數字助理、智能可穿戴設備等這樣的電子設備。在下文中,為了便於描述,將以智慧型手機作為電子設備的例子進行說明。

如圖29和圖30中所示,智慧型手機1包括第一部分10、第二部分20和連接部分30。

第一部分10具有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和相反的第一表面100和第二表面(未示出)。

連接部分30具有第三端31和第四端32,和相反的第一表面300和第二表面(未示出),其中,第三端31與第二端12連接。

第二部分20具有第五端21和第六端22,和相反的第一表面200和第二表面(未示出),其中,第五端21與第四端32連接,並且第一部分10的第一表面100、連接部分30的第一表面300和第二部分20的第一表面200組成智慧型手機1的第一外表面,並且基於連接部分30,第一部分10和第二部分20能相對轉動。稍後將對第一部分10和第二部分20的相對轉動進行詳細 描述。

智慧型手機1還包括顯示單元(未示出),至少設置在第一部分10的第一表面100上。顯示單元可以是諸如等離子體顯示器、有機電致發光顯示器、液晶顯示器等,然而本發明並不限於此,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選擇顯示單元的類型。此外,顯示單元還可以由觸摸顯示面板來實現,從而使顯示單元能夠對用戶的觸摸操作進行響應。稍後將結合具體實施例對顯示單元進行詳細描述。

智慧型手機1至少具有第一姿態,在所述第一姿態下,第一部分10的第一表面100和第二部分20的第一表面200處於平行或近似平行狀態,且顯示單元的第一區域(圖29和圖30中未示出,稍後結合圖32和圖34進行詳細說明)能被感知。除了第一姿態以外,智慧型手機1還可以具有第二姿態、第三姿態。其中,在所述第三姿態下,所述第一外表面為平面或近似平面。所述第三姿態可以是如圖30中所示出的智慧型手機1的姿態。稍後將結合具體實施例對上述各個姿態進行詳細描述。

智慧型手機1還可包括處理單元(未示出)。處理單元可以是諸如中央處理單元(CPU)這樣的處理器,也可以由嵌入式控制器(EC)來實現。處理單元能夠根據用戶的操作指令來對諸如顯示單元這樣的硬體組件進行控制。稍後將結合具體實施例對處理單元的控制操作進行詳細描述。

雖然上文示出了智慧型手機1包括諸如顯示單元、處理單元這樣的硬體組件,然而本發明並不限於此,智慧型手機1還可以包括諸如存儲單元(未示出)、傳感單元等這樣的硬體組件。稍後將結合優選實施例對智慧型手機1的硬體配置進行詳細描述。

下面將結合圖31和圖32對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智慧型手機1進行詳細說明。圖31是示意性示出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智慧型手機1的第一姿態的側視圖。圖32是示意性示出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智慧型手機1的第一姿態的俯視圖。

如圖31和圖32中所示,電子設備1具有第一姿態,在所述第一姿態下,第一部分10的第一表面100和第二部分20的第一表面200處於平行或近似平行狀態,且顯示單元40的第一區域41能被感知。

應注意的是,雖然在圖31中將智慧型手機1的第一姿態示出為第一部分10與第二部分20平行(即第一部分10的第一表面100與第二部分20的第 一表面200平行),然而本發明並不限於此。在智慧型手機1的第一姿態中,第一部分10可以與第二部分20近似平行,就是說,第二部分20可以向著第一部分10的位置略微傾斜,使得第二部分20的第一表面200與第一部分10的第一表面100形成一定夾角,或者第二部分20可以向著遠離第一部分21的位置略微傾斜,同樣使得第二部分20的第一表面200與第一部分10的第一表面100形成一定夾角。優選地,所述夾角在0°至30°之間,然而本發明並不限於此,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對前述兩種傾斜的方向和角度進行設置,只要能夠實現在第一姿態中顯示單元40的第一區域41能被感知即可。

優選地,在所述第一姿態下,在顯示單元40的第一區域41能被感知的同時,顯示單元40的第二區域42(如圖32中虛線所示)不能被感知。所述不能被感知可以是指當智慧型手機1處於第一姿態時,智慧型手機1的用戶無法看見或看清顯示單元40的第二區域42上顯示的內容,或者也可以是指當智慧型手機1處於第一姿態時,智慧型手機1的用戶無法對顯示單元40的第二區域42進行觸摸。

優選地,在所述第一姿態下,顯示單元40的第一區域41未被第二部分20遮擋,並且顯示單元40的第二區域42被第二部分20遮擋。在如圖31中所示的第一姿態中,第二部分20與第一部分10平行,因此顯示單元40的第二區域42完全被第二部分20遮擋,而顯示單元40的第一區域41未被第二部分20遮擋。由於第二部分20對第二區域42的遮擋,所以用戶至少無法對第二區域42進行觸摸。應注意的是,雖然圖31示出了第二區域42被第二部分20遮擋的情形,然而本領域技術人員並不必然推論得出顯示單元40的第二區域42的顯示內容不可見。例如,當第二部分20由諸如玻璃、透明塑料這樣的透明材料製成時,在圖31所示的第一姿態中,用戶依然可以透過第二部分20看見顯示單元40的第二區域42上的顯示內容。可選擇地,當第二部分20由諸如半透明樹脂這樣的半透明材料製成時,用戶依然可以透過第二部分20看見第二區域42上的顯示內容,只是在該情形中,第二區域42上的顯示內容辨識度不高。

優選地,連接部分30具有轉動軸(圖31中未示出,稍後結合圖35進行詳細說明),並且第一部分10和第二部分20在垂直於轉動軸的方向上長度不同。如圖31中所示,第一部分10在垂直轉動軸的方向上的長度為L1,第二 部分20在垂直轉動軸的方向上的長度為L2,並且L1>L2。在該情形中,當用戶將第二部分20沿連接部分30的轉動軸相對於第一部分10轉動時,第二部分20無法將第一部分10完全遮擋,即用戶能夠感知顯示單元40的第一區域41。

應注意的是,雖然上文示出了第一部分10的長度L1大於第二部分20的長度L2,然而本發明並不限於此,第一部分10的長度L1可以小於第二部分20的長度L2。在該情形中,由於連接部分30在垂直於轉動軸的方向上也具有一定的長度,所以第二部分20仍可以相對於第一部分10轉動來遮擋第一部分10的部分區域,從而使用戶能夠感知顯示單元40的第一區域41。此外,在該情形中,用戶還可以通過使第一部分10沿連接部分30的轉動軸相對於第二部分20轉動的方式,來最終實現由第一部分10的第一表面100與第二部分20的第二表面200處於平行或相對平行的狀態,從而使設置在第二部分20上的顯示單元的一部分區域能夠被感知。

此外,還應注意的是,為了便於對第一姿態進行更好地說明,在圖32中將第二區域42示出為被第二部分20和連接部分30遮擋,然而本領域技術人員根據上文實施例的描述和教導可以得出,第二區域42可以僅被第二部分20遮擋,而不被連接部分30遮擋。此外,在本實施例中,還示出顯示單元40僅設置在第一部分10的第一表面100上,然而本發明並不限於此,顯示單元40還可以設置在第一部分10的第一表面100和連接部分30的第一表面300上,或者設置在智慧型手機1的第一外表面(由第一部分10的第一表面100、連接部分30的第一表面300和第二部分20的第一表面200組成)上。

智慧型手機1還可具有第二姿態。下面將參照圖33和圖34對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智慧型手機1的第二姿態進行詳細描述。圖33是示意性示出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智慧型手機的第二姿態的側視圖。圖34是示意性示出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智慧型手機的第二姿態的俯視圖。

在圖33和圖34中所示的第二姿態下,第一部分10的第一表面100和第二部分20的第一表面200處於平行或近似平行狀態,且顯示單元40的第三區域43能被感知,並且第三區域43與第一區域41不同。

雖然在圖33中將智慧型手機1的第二姿態示出為第一部分10與第二部分20平行(即第一部分10的第一表面100與第二部分20的第一表面200平行),然而與上文參照圖31和圖32對智慧型手機1的第一姿態的描述相似,第二部 分20還可以與第一部分10近似平行,即第二部分20的第一表面200與第一部分10的第一表面100形成一定夾角,同樣優選地,所述夾角在0°至30°之間,然而本發明並不限於此,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對所述夾角的角度進行設置,只要能夠實現在第二姿態中顯示單元40的第一區域43能被感知即可。

如圖34中所示,在第二姿態下,顯示單元40的第三區域43未被第二部分20遮擋,並且顯示單元40的第四區域44被第二部分20遮擋。與上文所描述的第一姿態類似,由於第二部分20對第四區域44的遮擋,所以用戶至少無法對第四區域44進行觸摸。雖然圖34示出了第四區域44被第二部分20遮擋,然而本領域技術人員並不必然推論得出顯示單元40的第四區域44的顯示內容不可見。例如,當第二部分20可以由透明材料製成,或者可以由半透明材料製成,如此,用戶依然可以透過第二部分20看見第四區域44上顯示的內容。如圖34中所示,由於第二部分20在第二姿態中所遮擋的第一部分10的區域小於第一姿態,所以顯示單元40的第三區域43大於第一區域41。

雖然在上文參照圖33和圖34所描述的情形中,第三區域43大於第一區域41,然而本發明並不限於此,第三區域43可以小於第一區域41。例如,如上文所述,在第一部分10的長度L1小於第二部分20的長度L2的情形中,當用戶轉動第一部分10並使其遮擋第二部分20時,由於第一部分10無法完全遮擋第二部分20,所以設置在第二部分20上的顯示單元的一部分區域能夠被感知,可將顯示單元的這部分區域視為第三區域,並且該第三區域在適當的情況下可以小於第一區域41。

此外,還應注意的是,為了便於對第二姿態進行更好地說明,在圖34中將第四區域44僅示出為被第二部分20遮擋,然而本領域技術人員根據上文實施例的描述和教導可以得出,第四區域44可以被連接部分30遮擋(即被第二部分20和連接部分30遮擋)。此外,如上文所述,顯示單元40還可以設置在第一部分10的第一表面100和連接部分30的第一表面300上,或者設置在智慧型手機1的第一外表面上。

下面參照圖35對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智慧型手機1的連接部分30進行詳細描述。圖35是示意性示出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智慧型手機1的連接部分30的示意圖。

如圖31所示,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智慧型手機1的連接部分30可以包括至少三個轉動部件301-30n(n為大於等於3的整數)。所述至少三個轉動部件301-30n的每一個具有一條自身轉動軸331-33n,所述轉動軸331-33n統稱為轉動軸33,所述至少三個轉動部件301-30n的各個自身轉動軸331-33n相互平行。例如,在一個轉動部件301上施加的外力在垂直於所述自身轉動軸331、且與所述一個轉動部件301的外表面相切的方向上的分量大小滿足第一預定條件時,所述轉動部件301能夠圍繞所述自身轉動軸331轉動。在此,所述第一預定條件與所述至少三個轉動部件301-30n的製造材料、製造工藝等條件相關。此外,當在所述至少三個轉動部件301-30n的每一個上都不存在滿足所述第一預定條件的外力時,所述至少三個轉動部件301-30n相互之間可以由於阻尼的存在而保持相互的穩定,從而保證所述智慧型手機1的所述第一部分10、所述第二部分20和所述連接部分30之間的相對穩定狀態。

應注意的是,在本實施例中,在一個轉動部件(例如,轉動部件301)轉動時,其它轉動部件(轉動部件302-30n)既可以保持相對靜止,也可以相應地轉動。例如,所述至少三個轉動部件301-30n可以為相互嚙合的齒輪部件,當一個齒輪部件轉動時,將帶動所有嚙合的其它齒輪部件以相同的線速度(在為相同半徑的情況下,以相同的角速度)聯動。可替代地,當所有的轉動部件聯動時,可能由於各個轉動部件之前的接合方式以及摩擦損耗的不同,導致各個轉動部件的轉動速度(線速度和/或角速度)並不相同。此外,在本實施例的另一個示例中,在一個轉動部件(例如,轉動部件301)轉動時,其它轉動部件的至少一個不轉動,即不是所有的轉動部件都聯動,而是存在至少一個非聯動的轉動部件。

在所述連接部分30中所有的轉動部件聯動的情況下,由於其中一個轉動部件的轉動將導致其它所有轉動部件以相同或者不同的轉動速度轉動,從而在如圖36A到36C的姿態切換過程中,所述第一部分10和所述第二部分20不能整體上保持相互平行滑動,而是會由於連接部分30中所有轉動部件的轉動存在起伏。與此不同的是,在所述連接部分30中存在至少一個非聯動的轉動部件的情況下,可能存在僅僅所述連接部分30中彎折區域的轉動部件轉動,而所述連接部分30中其它區域的轉動部件非聯動,從而實現在如圖36A到36C的姿態切換過程中,所述第一部分10和所述第二部分20整體上保持相互平行滑動。

上文參照圖31和圖32所描述的第一姿態與參照圖33和圖34所描述的第二姿態之間可以進行相互切換。下面將參照圖36A至圖36C對所述第一姿態與所述第二姿態之間的切換過程進行詳細描述。圖36A至圖36C是示意性示出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智慧型手機1的第一姿態與第二姿態之間切換過程的示圖,其中圖36B示例性示出了在所述第一姿態與所述第二姿態之間的切換過程中的一個過渡姿態。

如圖36A到36C所示,在第一姿態和第二姿態下,智慧型手機1的第一部分10和第二部分20之間對應點之間的最大距離小於第一預定閾值L。需要理解的是,智慧型手機1的第一部分10和第二部分20之間對應點為垂直貫穿這兩個部分所在面的直線分別在這兩個部分所在面上的一對貫穿點。在如圖36A到36C所示的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智慧型手機1中,第一部分10和第二部分20在第一姿態和第二姿態以及其間任一個過渡姿態下都能夠處於近似緊密貼合的狀態。優選地,第一預定閾值L小於5mm。

在一種情況下,在智慧型手機1從所述第一姿態經由所述任一個過渡姿態向所述第二姿態切換的過程中,保持第二部分20的第六端22與第一部分10的第一面100的距離小於第一預定閾值L。第六端22與第一部分10的第一面100的距離為所述第六端22上的任一點與其在第一部分10的第一面100上的對應點之間的距離。

在另一種情況下,在所述第一姿態與所述第二姿態之間執行切換時,第一部分10的第一面100和第二部分20的第一面200之間的距離同樣小於所述第一預定閾值L。也就是說,在此情況下,第一部分10和第二部分20整體相對平行或近似平行地滑動以執行所述第一姿態與所述第二姿態之間的切換。

此外,在如圖36A到36C所示的姿態切換過程中,需要對智慧型手機1施加外力。具體地,在如圖36A所示的第一姿態下,當第二部分20受到外力的作用,並且該外力具有從第六端22至第五端21的方向上的分量F1,並且所述分量F1的大小滿足第二預定條件時,智慧型手機1從第一姿態切換到第二姿態。同樣地,在如圖36C所示的第二姿態下,當第二部分20受到外力的作用,並且該外力具有從第五端21至第六端22的方向上的分量F2,並且所述分量F2的大小滿足第二預定條件,智慧型手機1從第二姿態切換到第一姿態。需要理解的是,在第二部分20施加的外力能夠傳遞到連接部分30以克服所 述連接部分30的各個部件之間的阻尼。此外,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理解的是,上文所述的對第二部分20施加的外力還可以單獨地施加在連接部分30上,或者同時施加在第二部分20和連接部分30上,只要能夠產生滿足第二預定條件的分量F1或分量F2即可。

此外,應注意的是,雖然上文將切換過程施加外力的分量F1和分量F2均設定為滿足第二預定條件,然而本發明並不限於此,分量F1和分量F2可以分別滿足不同的預定條件,即可以為分量F1和分量F2分別設置不同的預定條件(例如,分量F1對應第二預定條件,分量F2對應第三預定條件),從而分別實現從第一姿態向第二姿態切換或從第二姿態向第一姿態切換,例如,當用戶握持智慧型手機1並使智慧型手機1保持垂直站立狀態時,分量F2應適當大於分量F1,即第三預定條件大於第二預定條件。

如上文所述,智慧型手機1具有顯示單元40,至少設置在第一部分10的第一面100上。優選地,顯示單元40為可形變顯示單元或柔性顯示單元,並且可至少設置在第一部分10的第一面100和第二部分20的第一面200所組成的區域上;或者顯示單元40設置在第一部分10的第一面100、連接部分30的第一面300和第二部分20的第一面200所組成的第一外表面上。在如上文參照圖31至圖34所述的不同姿態中,顯示單元40的特定區域(例如第一區域41和第三區域43)能夠被感知,而其它區域(例如第二區域42和第四區域44)由於被第二部分20遮擋而不能被感知。

由於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智慧型手機1具有多種不同姿態(諸如,第一姿態、第二姿態和第三姿態),因此在不同的姿態下,顯示單元40會被不同地遮擋,從而存在不同的外露區域(例如第一區域41和第三區域43)。因此,智慧型手機1的不同姿態可以對應於不同的工作模式,並且可以根據不同的工作模式為顯示單元40提供不同的顯示內容,例如即時消息、常用應用等。

優選地,智慧型手機1還可具有傳感單元,設置在第一部分10和/或連接部分30和/或第二部分20中,用於檢測智慧型手機1的姿態。並且,智慧型手機1還具有處理單元,設置在第一部分10和/或連接部分30和/或第二部分20中,用於根據所述傳感單元檢測到的姿態,控制智慧型手機1的模式切換。優選地,所述處理單元包括顯示控制子單元,所述顯示控制子單元根據所述電子設備的模式切換,切換所述顯示單元40上的顯示內容,從而為用戶適應地提供最好地適配所述電子設備的當前模式的顯示。

優選地,所述傳感單元可包括感光單元。下面將結合圖37A對配置有感光單元的智慧型手機1進行詳細描述。圖37A是示意性示出配置有感光單元80的智慧型手機1的示圖。

感光單元80包括與顯示單元40的發光單元陣列對應設置的光線檢測陣列,用於依據所述光線檢測陣列中滿足預定亮度閾值的區域,確定所述顯示單元的外露區域,從而確定所述電子設備的姿態。這是因為在所述智慧型手機的不同姿態下,所述顯示單元40被所述連接部分30和/或所述第二部分20不同地遮擋,從而具有不同的外露區域。只有布置在所述外露區域下的光線檢測陣列的部分將感測到滿足預定亮度閾值的光線進入,而被遮擋的光線檢測陣列感測到的光線不滿足預定亮度閾值。因此,感測到滿足預定亮度閾值的光線檢測陣列的部分即對應於所述顯示單元40在當前姿態下的外露區域(例如第一區域41和第三區域43)。

優選地,所述傳感單元可包括彎曲檢測子單元。下面將結合圖37B對配置有彎曲檢測子單元的智慧型手機1進行詳細描述。圖37B是示意性示出配置有彎曲檢測子單元90的智慧型手機1的示圖。

所述彎曲檢測子單元90設置在所述連接部分30中,所述彎曲檢測子單元90用於根據所述連接部分30的狀態來確定所述電子設備的姿態。例如,所述彎曲檢測子單元90可以是一個角度傳感器,其感測所述連接部分30當前彎曲角度。通過預先設置所述第一部分10、所述連接部分30、所述第二部分20的具體尺寸,在感測到所述連接部分30當前彎曲角度後,可以據此確定所述電子設備的當前姿態。

應注意的是,雖然上文參照圖37A和圖37B將所述傳感單元分別示出為包括感光單元80和彎曲檢測子單元90,然而本發明並不限於此,所述傳感單元還可由感光單元80和彎曲檢測子單元90共同組成,從而能夠更精準地檢測智慧型手機1的姿態。此外,所述傳感單元還可以包括其它檢測元件,只要能夠檢測智慧型手機1的姿態即可。

由此可見,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智慧型手機1通過使第一部分10和第二部分20能相對轉動而形成所述第一姿態,既能夠減小智慧型手機1的體積,方便用戶的攜帶和握持,而且還能夠根據不同的姿態來切換智慧型手機1的工作模式,從而在未被遮擋的區域(如第一區域41和第三區域43)中顯示諸如即時消息、常用應用等,方便用戶能夠在減小電子設備1的體積之後使用 電子設備1的特定功能。

下面將結合圖38至圖39對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智慧型手機1進行詳細描述。圖38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智慧型手機1的連接部分的示意圖。圖39A至39C是示意性示出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電子設備的第一姿態與第二姿態之間切換過程的示圖。

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智慧型手機1與上文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智慧型手機1的相似,因此為了使說明書更加清楚簡潔,這裡將省略對兩個實施例之間相同或相似部件、功能等的描述,並著重描述兩個實施例之間的區別。

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智慧型手機1與第一實施例之間的區別主要在於連接部分30。如圖38中所示,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智慧型手機1的連接部分30包括兩個轉動部件組50和70以及所述兩個轉動部件組之間的至少一個非轉動部件60。每個所述轉動部件組50和70包括至少兩個轉動部件501、502和701、702。如前所述,所述至少兩個轉動部件701和702(或者501和502)的每一個具有一條自身轉動軸711和712(或者511和512),並且所述至少兩個轉動部件701和702(或者501和502)的各個自身轉動軸711和712(或者511和512)相互平行。同樣地,例如,在一個轉動部件701上施加的外力在垂直於所述自身轉動軸711、且與所述一個轉動部件701的外表面相切的方向上的分量大小滿足第一預定條件時,所述一個轉動部件701能夠圍繞所述自身轉動軸711轉動。此外,當在所述兩個轉動部件組的50和70的每一個轉動部件上都不存在滿足第一預定條件的外力時,所述兩個轉動部件組的50和70中每一個轉動部件的相互之間可能由於阻尼存在而保持相互的穩定,從而保證所述智慧型手機1的所述第一部分10、所述第二部分20和所述連接部分30之間的相對穩定狀態。

同樣地,在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一個示例中,在一個轉動部件(例如,轉動部件501或701)轉動時,其它轉動部件(轉動部件502或702)相應地轉動。此外,在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另一個示例中,在一個轉動部件(例如,轉動部件501或701)轉動時,其它轉動部件(例如,轉動部件502或702)不轉動。與上述第一實施例中連接部分30全部由轉動部件構成不同,由於在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連接部分30中存在非轉動部件60,不論其中轉動部件全部為聯動轉動還是存在非聯動轉動的轉動部件,所述第一部分10和所述第二部分20都不會在整個姿態切換過程中保持整體的相互平行滑動。

下面參照圖39A至圖39C對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智慧型手機1的第一姿態與第二姿態之間的切換過程進行詳細描述。圖39A至39C是示意性示出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智慧型手機1的第一姿態與第二姿態之間切換過程的示圖。

與第一實施例描述相類似,圖39A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智慧型手機1的第一姿態,圖39C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智慧型手機1的第二姿態,圖39B示出了第一姿態與第二姿態之間的一個過渡姿態。

如圖39A至圖39C中所示,在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智慧型手機的第一姿態與第二姿態的切換過程中,所述第一部分10和所述第二部分20不是近似緊密貼合地整體相對平行滑動,而是僅僅所述第二部分20的第六端22近似貼合所述第一部分10滑動。也就是說,所述第一部分10的第一面100和所述連接部分30的第一表面300始終存在一定的第一夾角α,並且所述第二部分20的第一表面200與所述連接部分30的第一表面300始終存在一定的第二夾角β。

雖然在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10和所述第二部分20不是近似緊密貼合地整體相對平行滑動,但是如圖39A到39C所示,在所述第一姿態和所述第二姿態下,所述第一部分10和所述第二部分20之間對應點之間的最大距離同樣小於第一預定閾值L。

需要理解的是,在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中的第一預定閾值L可以大於在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中的第一預定閾值L,例如在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中的第一預定閾值為1cm,其具體長度主要取決於所述連接部分30中的非轉動部件60。同樣地,在智慧型手機1從所述第一姿態經由所述任一過渡姿態向所述第二姿態切換的過程中,保持所述第二部分20的所述第六端22與所述第一面100的距離小於所述第一預定閾值L。

此外,在如圖39A到39C所示的姿態切換過程中,需要對智慧型手機1施加外力。具體地,在如圖39A所示的所述第一姿態下,當所述第二部分20受到外力的作用,該外力具有從第五端21至第六端22的方向上的分量F3,並且分量F3大小滿足第二預定條件時,所述智慧型手機1從所述第一姿態切換到所述第二姿態。同樣地,在如圖39C所示所述第二姿態下,當所述第二部分20受到外力的作用,該外力具有從第五端21至第六端22的方向上的分量F4,並且分量F4大小滿足第二預定條件時,所述智慧型手機1從所述第二姿態 切換到所述第一姿態。

與上文第一實施例描述相似的,在本實施例中,分量F3和分量F4可以分別滿足不同的預定條件,即可以為分量F3和分量F4分別設置不同的預定條件(例如,分量F3對應第二預定條件,分量F4對應第三預定條件),從而分別實現從第一姿態向第二姿態切換或從第二姿態向第一姿態切換,例如,當用戶握持智慧型手機1並使智慧型手機1保持垂直站立狀態時,分量F2應適當大於分量F1,即第三預定條件大於第二預定條件。

此外,本實施例中的第二預定條件可以與上文第一實施例中的第二預定條件相等,也可以不等。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根據連接部分30的製造材料、製造工藝等進行設置。

與上文第一實施例描述相似的,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智慧型手機1可以具有諸如顯示單元、處理單元、傳感單元這樣的硬體組件,並且處理單元可以根據所述傳感單元檢測到的姿態,控制智慧型手機1的工作模式切換,並且在所述顯示單元上顯示不同的內容,從而為用戶適應地提供最好地適配所述電子設備的當前模式的顯示。

由此可見,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智慧型手機1通過使第一部分10和第二部分20能相對轉動而形成所述第一姿態,既能夠減小智慧型手機1的體積,方便用戶的攜帶和握持,而且還能夠根據不同的姿態來切換智慧型手機1的工作模式,從而在未被遮擋的區域(如第一區域41和第三區域43)中顯示諸如即時消息、常用應用等,方便用戶能夠在減小電子設備1的體積之後使用電子設備1的特定功能。

下面參照圖40,對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模式切換方法進行詳細說明。圖40是示出應用於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電子設備的模式切換方法4000的流程圖。這裡將結合上文所述第一實施例和第二實施例的智慧型手機1對模式切換方法4000進行說明,因此將省略對智慧型手機1的各個組件的描述。

如圖40中所示,在步驟S4001中,檢測智慧型手機1的姿態。如上所述,智慧型手機1至少具有第一姿態。在所述第一姿態下,第一部分10的第一表面100和第二部分20的第一表面200處於平行或近似平行狀態,且顯示單元的第一區域能被感知。除了第一姿態以外,智慧型手機1還可以具有第二姿態、第三姿態。在所述第三姿態下,所述第一外表面為平面或近似平面。所述第三姿態可以是如圖2中所示出的智慧型手機1的姿態。可以通過設置在所述第 一部分和/或所述連接部分和/或所述第二部分的傳感單元檢測智慧型手機1的姿態。此後,處理進到步驟S4002。

在步驟S4002中,根據檢測到的姿態,控制智慧型手機1的模式切換。此後,處理進到步驟S4003。

在步驟S4003中,根據智慧型手機1的模式切換,切換智慧型手機1的顯示單元40上的顯示內容。

【第六實施方式】

首先,將參照圖41描述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電子設備。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電子設備1可以是諸如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個人數字助理、智能可穿戴設備等這樣的電子設備。在下文中,為了便於描述,將以智慧型手機作為電子設備1的例子進行說明。

如圖41所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電子設備1包括第一部分10、第二部分20和連接部分30。換句話說,所述電子設備1中除了第一部分10和第二部分20之外的其他部分為連接部分30。所述第一部分10具有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所述連接部分30具有第三端31和第四端32,所述第三端31與所述第二端1212連接;所述第二部分20具有第五端21和第六端22,所述第五端21與所述第四端32連接,所述第二部分20至少能基於所述連接部分30相對於所述第一部分10轉動。

其中,基於所述連接部分30,電子設備1至少具有三種姿態,其中,第一姿態下,所述第一部分10和所述第二部分20具有第一相對位置關係;第二姿態下,所述第一部分10和所述第二部分20具有第二相對位置關係;第三姿態下,所述第一部分10和所述第二部分20具有第三相對位置關係。這裡,所述第一相對位置關係、所述第二相對位置關係和所述第三相對位置關係各不相同。

所述電子設備1能通過第一方式從所述第二姿態切換至所述第一姿態,且能通過第二方式從所述第三姿態切換至所述第一姿態,所述第一方式與所述第二方式不同。

在下文中,將具體描述所述連接部分30的配置,所述連接部分30可以由多個轉動部件以及其間的非轉動部件構成,其中實現所述連接部分30與所述第一部分10以及所述連接部分30與所述第二部分20之間連接的轉動部件將統一視為所述連接部分30的構成部件。換句話說,所述電子設備1中除了 所述第一部分10和所述第二部分20外的部分都被視為所述連接部分30。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此所使用的術語「端」指的是距第一部分10、第二部分20和連接部分30的各端面一定範圍內的部分。

以下,將參照附圖進一步詳細描述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所述電子設備1的所述連接部分30,以及在所述第二部分20至少基於所述連接部分30相對於所述第一部分10轉動的情況下,所述電子設備1的姿態切換過程。

圖42A到42C是圖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電子設備的第一姿態和第二姿態之間切換過程的示意圖。具體地,圖42A圖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電子設備的第一姿態、圖42C圖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電子設備的第二姿態,而圖42B則圖示所述第一姿態和所述第二姿態切換過程中的任一姿態。

如圖42A所示,在所述第一姿態下,所述第一部分10的第一面100被所述連接部分30和所述第二部分20覆蓋。如圖42C所示,在所述第二姿態下,由所述第一部分10的所述第一面100和所述連接部分30的第一面300組成的面被所述第二部分20覆蓋。需要理解的是,在所述第一姿態和所述第二姿態下的覆蓋包括完全覆蓋以及部分覆蓋。具體地,在所述述第二部分20足夠短的情況下,在如圖42C所示的第二姿態下,由所述第一部分10的所述第一面100和所述連接部分30的第一面300組成的面被所述第二部分20覆蓋可以是所述第二部分20僅覆蓋所述連接部分30的第一面300。

如圖42B所示,在所述第一姿態和所述第二姿態切換過程中的任一姿態下,由於構成所述連接部分30的各個部件之間存在阻尼,使得該任一姿態為無需依賴外力保持穩定的姿態。基於相同的原因,在情況下,所述第一姿態和所述第二姿態同樣為無需依賴外力保持穩定的姿態。本發明不限於此,所述第一姿態和所述第二姿態以及在所述第一姿態和所述第二姿態切換過程中的任一姿態可能是需要依賴外力保持穩定的姿態。下文中,將參照附圖進一步詳細描述所述連接部分30的構造。

進一步地,如圖42A到42C所示,在所述第一姿態和所述第二姿態下,所述第一部分10和所述第二部分20之間對應點之間的最大距離小於第一閾值L。需要理解的是,所述第一部分10和所述第二部分20之間對應點為垂直貫穿所述第一部分10和所述第二部分20所在面的直線在所述第一部分10和所述第二部分20所在面上的一對貫穿點。在如圖42A到42C所示的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電子設備中所述第一部分10和所述第二部分20在所述第一 姿態和所述第二姿態以及其間任一姿態下都能夠處於近似緊密貼合。即,所述第一閾值L可能為5mm或者更小。

在一種情況下,在所述電子設備從所述第一姿態經由所述任一姿態向所述第二姿態切換的過程中,保持所述第二部分20的所述第六端22與所述第一面100的距離小於所述第一預定閾值。所述第六端22與所述第一面100的距離為所述第六端22上的任一點與其在所述第一部分10上的對應點之間的距離。

在另一種情況下,在所述第一姿態和所述第二姿態之間執行切換時,所述第一部分10的第一面100和所述第二部分20的第一面200之間的距離同樣小於所述第一預定閾值。也就是說,在此情況下,所述第一部分10和所述第二部分20整體相對平行滑動以執行姿態的切換。以下,將通過參照附圖描述所述連接部分30的構造,說明不同姿態切換過程與所述連接部分30的構造的對應關係。

此外,在如圖42A到42C所示的姿態切換過程中,需要對所述電子設備的施加外力。具體地,在如圖42A所示的所述第一姿態下,當所述第二部分20受到具有從所述第六端22至所述第五端21的方向上的分量的外力F,並且所述外力的分量大小滿足第一預定條件時,所述電子設備從所述第一姿態切換到所述第二姿態。同樣地,在如圖42C所示所述第二姿態下,當所述第二部分20受到具有從所述第五端21至所述第六端22的方向上的分量的外力F,並且所述外力的分量大小滿足第一預定條件,所述電子設備從所述第二姿態切換到所述第一姿態。需要理解的是,在所述電子設備的所述第二部分20施加的外力傳遞到所述連接部分30以克服所述連接部分30的各個部件之間的阻尼。以下,將通過參照附圖描述所述連接部分30的構造,說明導致所述電子設備姿態切換的外力與所述連接部分30的構造的對應關係。

圖43是進一步圖示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連接部分的示意圖。如圖43所示,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連接部分30可以包括至少三個轉動部件301-30n(n為大於等於3的整數)。所述至少三個轉動部件301-30n的每一個具有一條自身轉動軸311-31n,所述至少三個轉動部件301-30n的各個自身轉動軸311-31n相互平行。例如,在一個轉動部件301上施加的外力在垂直於所述自身轉動軸311、且與所述一個轉動部件301的外表面相切的方向上的分量大小滿足第二預定條件時,所述一個轉動部件301能夠圍繞所述自身轉 動軸311轉動。在此,所述第二預定條件與所述至少三個轉動部件301-30n的製造材料、製造工藝等條件相關。此外,當在所述至少三個轉動部件301-30n的每一個上都不存在滿足第二預定條件的外力時,所述至少三個轉動部件301-30n相互之間可能由於阻尼存在而保持相互的穩定,從而保證所述電子設備1的所述第一部分10、所述第二部分20和所述連接部分30之間的相對穩定狀態。

如上參照圖42A到42C所示,在所述第二部分20上施加的用於導致姿態切換的外力是用於使得所述連接部分30中的至少一個轉動部件滿足上述第二預定條件而圍繞其自身轉動軸轉動。由於在所述第二部分20上施加的外力向所述連接部分30中的至少一個轉動部件傳遞的過程中可能存在由於方向不同(即從所述第六端22至所述第五端21的方向可能不同於垂直於所述自身轉動軸、且與所述一個轉動部件的外表面相切的方向)以及其他損失,所述第一預定條件可以是大於所述第二預定條件。

更進一步地,在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中,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連接部分30可以僅由所述至少三個轉動部件301-30n構成。此外,在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一個示例中,在一個轉動部件(例如,轉動部件301)轉動時,其他轉動部件(轉動部件302-30n)相應地轉動。例如,所述至少三個轉動部件301-30n為相互嚙合的齒輪部件,當一個齒輪部件轉動時,將帶動所有嚙合的其他齒輪部件以相同的線速度(在為相同半徑的情況下,以相同的角速度)聯動。可替代地,當所有的轉動部件聯動時,可能由於各個轉動部件之前的接合方式以及摩擦損耗的不同,導致各個轉動部件的轉動速度(線速度和/或角速度)並不相同。此外,在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另一個示例中,在一個轉動部件(例如,轉動部件301)轉動時,其他轉動部件的至少一個不轉動,即不是所有的轉動部件聯動,而是存在至少一個非聯動的轉動部件。

在所述連接部分30中所有的轉動部件聯動的情況下,由於其中一個轉動部件的轉動將導致其他所有轉動部件以相同或者不同的轉動速度轉動,從而在如圖42A到42C的姿態切換過程中,所述第一部分10和所述第二部分20不能整體上保持相互平行滑動,而是會由於連接部分30中所有轉動部件的轉動存在起伏。與此不同的是,在所述連接部分30中存在至少一個非聯動的轉動部件的情況下,可能存在僅僅所述連接部分30中摺疊區域的轉動部件轉動,而所述連接部分30中其他區域的轉動部件非聯動,從而實現在如圖42A 到42C的姿態切換過程中,所述第一部分10和所述第二部分20整體上保持相互平行滑動。

圖44A到44C是圖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電子設備的第一姿態和第二姿態之間切換過程的示意圖。具體地,圖44A圖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電子設備的第一姿態、圖44C圖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電子設備的第二姿態,而圖44B則圖示所述第一姿態和所述第二姿態切換過程中的任一姿態。

類似於上述圖42A到42C圖示的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電子設備,如圖44A所示,在所述第一姿態下,所述第一部分10的第一面100被所述連接部分30和所述第二部分20覆蓋。如圖44C所示,在所述第二姿態下,由所述第一部分10的所述第一面100和所述連接部分30的第一面300組成的面被所述第二部分20覆蓋。

同樣地,類似於上述圖42A到42C圖示的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電子設備,在所述第一姿態和所述第二姿態切換過程中的任一姿態可以為無需依賴外力保持穩定的姿態或者需要依賴外力保持穩定的姿態。

需要注意的是,由圖44A到44C圖示的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電子設備與由上述圖42A到42C圖示的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電子設備不同在於,由於其所述連接部分30的構造不同與參照圖43描述的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電子設備的連接部分,所以從由圖44A所示的第一姿態向由圖44C所示的第二姿態的切換過程中,所述第一部分10和所述第二部分20不是近似緊密貼合地整體相對平行滑動,而是僅僅所述第二部分20的第六端22近似貼合所述第一部分10滑動。也就是說,所述第一部分10的第一面100和所述第二部分20的第一面200始終存在一定的第一夾角α,並且所述第二部分20與所述連接部分30始終存在一定的第二夾角β。

雖然在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10和所述第二部分20不是近似緊密貼合地整體相對平行滑動,但是如圖44A到44C所示,在所述第一姿態和所述第二姿態下,所述第一部分10和所述第二部分20之間對應點之間的最大距離同樣小於第一閾值。需要理解的是,在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中的第一閾值將大於在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中的第一閾值,例如在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中的第一閾值為1cm,其具體長度主要取決於所述連接部分30中的非轉動部件60。同樣地,在所述電子設備從所述第一姿態經由所述任一姿態向所述第二姿態切換的過程中,保持所述第二部分20的所述第六端22 與所述第一面100的距離小於所述第一預定閾值。

此外,在如圖44A到44C所示的姿態切換過程中,需要對所述電子設備的施加外力。具體地,在如圖44A所示的所述第一姿態下,當所述第二部分20受到具有從所述第六端22至所述第五端21的方向上的分量的外力,並且所述外力的分量大小滿足第一預定條件時,所述電子設備從所述第一姿態切換到所述第二姿態。同樣地,在如圖44C所示所述第二姿態下,當所述第二部分20受到具有從所述第五端21至所述第六端22的方向上的分量的外力,並且所述外力的分量大小滿足第一預定條件,所述電子設備從所述第二姿態切換到所述第一姿態。如上參照圖42A到42C以及圖43所已經描述的,所述第一預定條件可以是大於所述第二預定條件。

圖45是進一步圖示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連接部分的示意圖。如圖45所示,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連接部分30包括兩個轉動部件組40和50以及所述兩個轉動部件組之間的至少一個非轉動部件60。每個所述轉動部件組40和50包括至少兩個轉動部件401、402、501和502。如前所述,所述至少兩個轉動部件401和402(或者501和502)的每一個具有一條自身轉動軸411和412(或者511和512),並且所述至少兩個轉動部件401和402(或者501和502)的各個自身轉動軸411和412(或者511和512)相互平行。同樣地,例如,在一個轉動部件401上施加的外力在垂直於所述自身轉動軸411、且與所述一個轉動部件401的外表面相切的方向上的分量大小滿足第二預定條件時,所述一個轉動部件401能夠圍繞所述自身轉動軸411轉動。此外,當在所述兩個轉動部件組的40和50的每一個轉動部件上都不存在滿足第二預定條件的外力時,所述兩個轉動部件組的40和50中每一個轉動部件的相互之間可能由於阻尼存在而保持相互的穩定,從而保證所述電子設備1的所述第一部分10、所述第二部分20和所述連接部分30之間的相對穩定狀態。

同樣地,在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一個示例中,在一個轉動部件(例如,轉動部件401或501)轉動時,其他轉動部件(轉動部件402或502)相應地轉動。此外,在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另一個示例中,在一個轉動部件(例如,轉動部件401)轉動時,其他轉動部件502不轉動。與上述第一實施例中連接部分30全部由轉動部件構成不同,由於在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連接部分30中存在非轉動部件60,不論其中轉動部件全部為聯動轉動還是存在非聯動 轉動的轉動部件,所述第一部分10和所述第二部分20都不會在整個姿態切換過程中保持整體的相互平行滑動。

圖46A和圖46B是圖示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和第二實施例的電子設備的第三姿態的示意圖。具體地,圖46A圖示上述所述連接部分30僅由所述至少三個轉動部件301-30n構成的第一實施例的情況,圖46B圖示所述連接部分30包括兩個轉動部件組40和50以及所述兩個轉動部件組之間的至少一個非轉動部件60的第二實施例的情況。如圖46A和46B所示,所述電子設備還具有第三姿態,所述第一部分10的第一面100、所述連接部分30的第一面300以及所述第二部分20的第一面200組成第一外表面。在所述第三姿態下,所述第一外表面為平面或近似平面。具體地,在所述第一部分10、所述連接部分30以及所述第二部分20厚度嚴格相同,並且所述第一部分10和所述連接部分30之間以及所述第二部分20和所述連接部分30之間充分相對轉動到其間夾角為180度的情況下,所述第一外表面為平面。在所述第一部分10、所述連接部分30以及所述第二部分20厚度存在差別,或者所述第一部分10和所述連接部分30之間以及所述第二部分20和所述連接部分30之間未充分相對轉動,其間夾角小於180度(例如,在175-180度之間)的情況下,所述第一外表面為近似平面。

如上文中所述,圖42A至圖42C示出了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電子設備通過第一方式的第一姿態和第二姿態之間切換過程的示意圖,且圖44A至圖44C示出了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電子設備通過第一方式的第一姿態和第二姿態之間切換過程的示意圖。可見,儘管在第一實施例和第二實施例中,連接部分30的構造不同,但第一姿態與第二姿態之間切換的方式相同。此外,圖47A至圖47C示出了本發明的電子設備通過第二方式的第一姿態和第三姿態之間切換過程的示意圖。在圖47A-47C中,並未特別示出連接部分30的具體構造,換言之,在圖47A-47C中,連接部分30既可以採用第一實施例的配置,也可以採用第二實施例的配置。具體地,具體地,圖47A圖示本發明的電子設備的第三姿態、圖47C圖示本發明的電子設備的第一姿態,而圖47B則圖示所述第三姿態和所述第一姿態切換過程中的任一姿態。通過圖42A至圖42C、44A至圖44B與圖47A至圖47C的比較可清楚地看出,所述第一方式與所述第二方式不同包括:所述第一方式和所述第二方式下所述第二部分的運動方式不同。

接下來,將從不同的角度來解釋所述第一方式下和所述第二方式下所述第二部分20的不同的運動方式。

首先,可以從受力方式不同的角度來考慮。

可以通過第一方式使得所述電子設備1在第二姿態與第一姿態之間切換。在所述第二姿態下,通過所述第一方式,所述第二部分20受到所述第五端21至所述第六端22的方向上的分量的外力,並且所述外力大小滿足第二預定條件,即:所述外力足以使得所述第二部分20經由所述連接部分30相對於所述第一部分10發生相對滑動,所述電子設備1從所述第二姿態切換到所述第一姿態。也就是說,此時,通過所述第一方式,所述第二部分20受到的是平行於所述電子設備1的第一面、且從第五端21指向第六端22方向的推力,換言之,將所述第二部分20朝著靠近所述第一部分10的方向滑動的推力,從而所述電子設備1從第二姿態切換至第一姿態。當然,另一方面,在所述第一姿態下,通過所述第一方式,所述第二部分20受到所述第六端22至所述第五端21的方向上的分量的外力,並且所述外力大小滿足第二預定條件,即:所述外力足以使得所述連接部分30運動,所述電子設備1從所述第一姿態切換到所述第二姿態。也就是說,此時,通過所述第一方式,所述第二部分20受到的是平行於所述電子設備1的第一面、且從第六端22指向第五端21方向的推力,換言之,將所述第二部分20朝著遠離所述第一部分10的方向滑動的推力,從而所述電子設備1從第一姿態切換至第二姿態。

可以通過第二方式使得所述電子設備1在第三姿態與第一姿態之間切換。在所述第三姿態下,通過所述第二方式,所述第二部分受到從所述第六端22向靠近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面轉動方向上的分量的外力,並且所述外力大小滿足第三預定條件,即:所述外力足以使得所述第二部分20經由所述連接部分30相對於所述第一部分10發生相對轉動,所述電子設備1從所述第三姿態切換到所述第一姿態。也就是說,此時,通過所述第二方式,所述第二部分20受到的是與所述第二部分20的第一面呈一定夾角(優選地,夾角為90°)、且從所述第六端22向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面轉動方向上的推力,換言之,將所述第二部分20朝著靠近所述第一部分10的第一面的方向轉動的推力,從而所述電子設備1從第三姿態切換至第一姿態。當然,另一方面,在所述第三姿態下,通過所述第二方式,所述第二部分受到從所述第六端22向遠離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面轉動方向上的分量的外力,並且所述外力大小 滿足第三預定條件,即:所述外力足以使得所述第二部分20經由所述連接部分30相對於所述第一部分10發生相對轉動,所述電子設備1從所述第一姿態切換到所述第三姿態。也就是說,此時,通過所述第二方式,所述第二部分20受到的是與所述第二部分20的第一面呈一定夾角(優選地,夾角為90°)、且從所述第六端22向遠離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面轉動方向上的推力,換言之,將所述第二部分20朝著遠離所述第一部分10的第一面的方向轉動的推力,從而所述電子設備1從第一姿態切換至第三姿態。

其次,可以從運動方向不同的角度來考慮。

可以通過第一方式使得所述電子設備1在第二姿態與第一姿態之間切換。在所述第二姿態下,通過所述第一方式,所述第二部分20與所述第一部分10之間進行相對平行運動(實質上為完全平行或近似平行),其中所述第一部分10與所述第二部分20之間的夾角保持恆定且小於第二預定閾值,所述電子設備1從所述第二姿態切換到所述第一姿態。例如,在第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二部分20與所述第一部分10完全平行地相對運動,從而所述第一部分10與所述第二部分之間的夾角保持恆定且為0。但是,在第二實施例中,在可允許的範圍內,所述第二部分20與所述第一部分10近似平行地相對運動,此時,所述第一部分與所述第二部分之間的夾角保持恆定且為α,當然α是小於第二預定閾值的值。另一方面,在所述第一姿勢下,通過所述第一方式,通過所述第二部分20與所述第一部分10之間相反方向的相對平行運動,所述電子設備1從所述第一姿態切換到所述第二姿態。

可以通過第二方式使得所述電子設備1在第三姿態與第一姿態之間切換。在所述第三姿態下,通過所述第二方式,所述第二部分20與所述第一部分10之間進行相對轉動運動,其中所述第一部分10與所述第二部分20之間的夾角不斷減小,所述電子設備從所述第三姿態切換到所述第一姿態。另一方面,在所述第一姿勢下,通過所述第二方式,所述第二部分20與所述第一部分10之間進行相反方向的相對轉動運動,其中所述第一部分10與所述第二部分20之間的夾角不斷增大,所述電子設備從所述第一姿態切換到所述第三姿態。

然後,還可以從運動過程中第六端22與第一部分10的第一面100的距離不同的角度來考慮。

可以通過第一方式使得所述電子設備1在第二姿態與第一姿態之間切 換。在所述第二姿態下,通過所述第一方式,所述第二部分20在保持所述第六端22與所述第一部分10的第一面100的距離小於第一預定閾值的情況下運動,所述電子設備1從所述第二姿態切換到所述第一姿態。當然,另一方面,在所述第一姿態下,通過所述第一方式,所述第二部分20在保持所述第六端22與所述第一部分10的第一面100的距離小於第一預定閾值的情況下運動,所述電子設備1從所述第一姿態切換到所述第二姿態。例如,可以在所述第二部分20與所述第一部分10完全貼合的狀態下通過所述第一方式進行第二姿態與第一姿態之間的切換,此時,所述第六端22與所述第一部分10的第一面的距離為0。又如,也可以在僅所述第二部分20的第六端22與所述第一部分10的第一面100接觸而所述第二部分20的其餘部分不與所述第一部分10的第一面100保持接觸,此時所述第六端22與所述第一部分10的第一面100的距離為一小值,且該小值在可允許的範圍內,即小於第一預定閾值。

可以通過第一方式使得所述電子設備1在第三姿態與第一姿態之間切換。在所述第三姿態下,通過所述第二方式,所述第二部分20在使得所述第六端22與所述第一部分10的第一面100的距離從第二預定閾值增大至一最大值然後減小至所述第一預定閾值以下的情況下運動,所述電子設備1從所述第三姿態切換到所述第一姿態。具體來講,在所述第三姿態下,如果如上文中所述,所述第一部分10的第一面100、所述連接部分30的第一面300以及所述第二部分20的第一面200嚴格地共面,則通過所述第二方式從所述第三姿態向所述第一姿態切換時,最初所述第六端22與所述第一部分10的第一面100的距離為0,即第二預定閾值為0。然後,隨著第二部分20向著靠近第一部分10的方向轉動,二者的距離逐漸增大至一最大值,例如,最大值出現在第二部分20與第一部分10垂直時,然後,二者的距離逐漸減小至第一預定閾值,即最小值出現在第二部分20與第一部分10完全貼合或基本貼合時。在所述第三姿態下,如果如上文中所述,所述第一部分10的第一面100、所述連接部分30的第一面300以及所述第二部分20的第一面200非嚴格地共面,則通過所述第二方式從所述第三姿態向所述第一姿態切換時,最初所述第六端22與所述第一部分10的第一面100的距離為一非零的小值。另一方面,在所述第一姿態下,通過所述第二方式,所述第二部分20在使得所述第六端22與所述第一部分10的第一面100的距離從第一預定閾值以下 增大至一最大值然後減小至所述第二預定閾值的情況下運動,所述電子設備1從所述第一姿態切換到所述第三姿態。

在上文中,為了便於理解,從三個不同的角度解釋了用於變換姿態的第一方式和第二方式的不同。然而,本發明並不僅限於此。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理解,任何其他可能的角度也可以類似地用來解釋第一方式和第二方式的不同。

圖48A和48B是進一步圖示配置有顯示單元的電子設備的示意圖。如圖48A和48B所示,在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和第二實施例的電子設備中還包括顯示單元70,所述顯示單元70至少設置在所述第一部分10的所述第一面100。進一步地,如圖48A和48B所示,在所述第一姿態下所述顯示單元70的第一未被覆蓋部分701和所述第二姿態下所述顯示單元70的第二未被覆蓋部分702的面積不同。

更進一步地,如圖48A和48B所示,所述顯示單元70為可形變顯示單元,所述顯示單元70至少設置在所述第一部分10的所述第一面100和所述第二部分20的所述第一面200所組成的區域上;或者所述顯示單元70設置在所述第一部分10的所述第一面100、所述連接部分30的所述第一面300和所述第二部分20的所述第一面300所組成的區域上。在如上參照圖42A到42C以及圖44A到44C描述的所述第一姿態和所述第二姿態下,所述顯示單元70的一部分覆蓋述所述顯示單元70的另一部分。

圖49A和49B是進一步圖示配置有傳感單元的電子設備的示意圖。如上參照圖1到圖48B所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電子設備具有多種不同工作姿態(諸如,第一姿態、第二姿態和第三姿態),並且如圖48A和48B所示,在不同的工作姿態下,布置在所述電子設備上的所述顯示單元70會被不同地遮擋,從而存在不同的外露區域。因此,所述電子設備多種不同工作姿態可以對應於不同的工作模式,並且可以根據不同的模式為所述顯示單元70提供不同的顯示內容。

因此,所述電子設備可以進一步包括傳感單元(未圖示),其設置在所述第一部分10和/或所述連接部分30和/或所述第二部分20中,用於檢測所述電子設備的姿態切換和/或姿態切換的方式;以及處理單元(未圖示),其設置在所述第一部分10和/或所述連接部分30和/或所述第二部分20中,用於根據所述傳感單元檢測到的姿態切換和/或姿態切換的方式,控制所述電子設 備的模式切換。

具體地,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如圖49A所示,所述傳感單元包括感光單元80,所述感光單元80包括與所述顯示單元70的發光單元陣列對應設置的光線檢測陣列,用於依據所述光線檢測陣列中滿足預定亮度閾值的區域,確定所述顯示單元的外露區域,從而確定所述電子設備的姿態切換。這是因為在所述電子設備的不同姿態下,所述顯示單元被所述連接部分30和/或所述第二部分20不同地遮擋,從而具有不同的外露區域。只有布置在所述外部區域下的光線檢測陣列的部分將感測到滿足預定亮度閾值的光線進入,而被遮擋的光線檢測陣列的另一部分感測到的光線不滿足預定亮度閾值。因此,感測到滿足預定亮度閾值的光線檢測陣列的部分即對應於所述顯示單元70在當前姿態下的外露區域。

此外,所述感光單元80還可以進一步判斷感測到滿足預定亮度閾值的光線檢測陣列的部分的數量是逐漸增大還是急劇增大。如果所述感測單元80判斷出感測到滿足預定亮度閾值的光線檢測陣列的部分的數量是逐漸增大的,則應認為是通過第一方式進行姿態切換。另一方面,如果所述感測單元80判斷出感測到滿足預定亮度閾值的光線檢測陣列的部分的數量是急劇增大的,則應認為是通過第二方式進行姿態切換。

在本發明的另一個實施例中,如圖49B所示,所述傳感單元包括彎曲檢測子單元90,設置在所述連接部分30中,所述彎曲檢測子單元90用於根據所述連接部分30的狀態來確定所述電子設備的姿態。例如,所述彎曲檢測子單元90可以是一個角度傳感器,其感測所述連接部分30當前彎曲角度。通過預先設置所述第一部分10、所述連接部分30、所述第二部分20的具體尺寸,在感測到所述連接部分30當前彎曲角度後,可以據此確定所述電子設備的當前姿態。

此外,所述彎曲檢測子單元90還可以進一步檢測所述連接部分30中包括的轉軸的轉動。具體來講,如上文中所述,所述連接部分30可以包括多個轉軸。例如,如果所述彎曲檢測子單元90檢測到所述多個轉軸之中僅部分轉軸轉動而其餘轉軸不轉動,並且轉動的轉軸部分是依次變化的(如,當前時刻是311、312、313,而下一時刻是312、313、314),則應認為是通過第一方式進行姿態切換。另一方面,如果所述彎曲檢測子單元90檢測到所述多個轉軸之中的全部轉軸均轉動,則應認為是通過第二方式進行姿態切換。

進一步地,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處理單元包括顯示控制子單元(未圖示),所述顯示控制子單元根據所述電子設備的模式切換,切換所述顯示單元上的顯示內容,從而為用戶適應地提供最好地適配所述電子設備的當前模式的顯示。

這裡,需要指出的是,所述第一姿態下所述顯示單元的第一未被覆蓋部分小於所述第二姿態下所述顯示單元的第二未被覆蓋部分的面積。

接下來,將詳細描述姿態切換時顯示內容切換的不同示例。

作為第一示例,假定在所述第二姿態下,所述顯示單元70顯示第三內容。當所述傳感單元檢測到所述電子設備1通過上文中所述的第一方式從第二姿態切換到第一姿態時,所述顯示控制子單元控制所述顯示單元70從顯示所述第三內容切換至顯示第一內容。

由於如上文中所述,所述第一姿態下所述顯示單元的第一未被覆蓋部分小於所述第二姿態下所述顯示單元的第二未被覆蓋部分的面積。因此,第一姿態下能夠顯示的第一內容必然少於第二姿態下能夠顯示的第三內容。這裡,第一內容為第三內容的一部分,且第一內容不同於所述第三內容的第一子內容,所述第一子內容是第一內容所在的區域在所述第二姿態下顯示的內容。也就是說,第一內容雖然是第三內容的一部分,但絕不是簡單地對第三內容原樣不動地裁切,而是對於第三內容中各項的重新精簡組合。

例如,圖50A示出了當顯示單元70的外露區域(即未被覆蓋部分)大時顯示內容的示例,而圖50B示出了當顯示單元70的外露區域(即未被覆蓋部分)小時顯示內容的示例。如圖50A和圖50B所示,第三內容可以是包括播放控制按鈕(包括播放、暫停、快進等)、播放進度條、歌詞、專輯封面等的完整內容,而第一內容可以是僅包括播放控制按鈕及播放進度條的精簡內容。當然,在第一內容中,需要對播放控制按鈕及播放進度條重新布局。

通常認為,用戶在通過第一方式從第二姿態變換到第一姿態時期望繼續對電子設備進行操作的可能性較大,並且由於顯示單元執行顯示的有效面積減小,因此變換顯示到精簡內容的顯示以便於用戶的進一步操作。

另一方面,假定在所述第一姿態下,所述顯示單元70顯示第一內容。當所述傳感單元檢測到所述電子設備1通過上文中所述的第一方式從第一姿態切換到第二姿態時,所述顯示控制子單元控制所述顯示單元70從顯示所述第一內容切換至顯示第三內容。

作為第二示例,假定在所述第三姿態下,所述顯示單元70顯示第四內容。當所述傳感單元檢測到所述電子設備1通過上文中所述的第二方式從第三姿態切換到第一姿態時,所述顯示控制子單元控制所述顯示單元從顯示所述第四內容切換至顯示第二內容。

與第一示例中第一內容與第三內容相關不同,在第二示例中,所述第二內容為預定內容,且所述第二內容與所述第四內容無關。例如,圖50A示出了當顯示單元70的外露區域(即未被覆蓋部分)大時顯示內容的示例,圖50C示出了當顯示單元70的外露區域(即未被覆蓋部分)小時顯示內容的另一示例。如圖50A和圖50C所示,第四內容也可以是包括播放控制按鈕(包括播放、暫停、快進等)、播放進度條、歌詞、專輯封面等的完整內容,而第二內容可以是鎖屏界面。

通常認為,用戶在通過第二方式從第三姿態變換到第一姿態時期望不再對電子設備進行操作的可能性較大,因此直接將電子設備切換到鎖屏模式且顯示單元顯示鎖屏界面可以有效地降低功耗。

另一方面,假定在所述第一姿態下,所述顯示單元70顯示第二內容。當所述傳感單元檢測到所述電子設備1通過上文中所述的第二方式從第一姿態切換到第三姿態時,所述顯示控制子單元控制所述顯示單元從顯示所述第二內容切換至顯示第四內容。

在上文中,分別以兩個獨立的示例示出了通過第一方式在第一姿態與第二姿態之間切換的情況和通過第二方式在第一姿態與第三姿態之間切換的情況。然而,也可以將第一示例和第二示例進行組合,即在一個示例中,包括通過第一方式在第一姿態與第二姿態之間切換的情況和通過第二方式在第一姿態與第三姿態之間切換的情況。

作為第三示例,假定在所述第二姿態下,所述顯示單元70顯示第一應用的第五內容。當所述傳感單元檢測到所述電子設備1通過第一方式從第二姿態切換到第一姿態時,所述顯示控制子單元控制所述顯示單元70從顯示所述第一應用的第五內容切換至顯示第一應用的第六內容。並且假定在所述第三姿態下,所述顯示單元70顯示第一應用的第七內容。在第三示例中,關注的是在第二姿態和第三姿態下顯示相同應用的情況下通過不同方式(第一方式或第二方式)切換到第一姿態後顯示內容將有所不同。這裡,需要說明的是,由於第二姿態下所述顯示單元的第二未被覆蓋部分的面積小於第三姿態下所 述顯示單元的第三未被覆蓋部分的面積,因此即使在第二姿態下和第三姿態下都顯示相同的應用,該相同應用的內容也將略有不同。因此,在上文中,以第一應用的第五內容和第一應用的第七內容來對二者進行區分。當所述傳感單元檢測到所述電子設備1通過第二方式從第三姿態切換到第一姿態時,所述顯示控制子單元控制所述顯示單元70從顯示所述第一應用的第七內容切換至顯示非第一應用的第八內容,其中所述非第一應用的第八內容與所述第一應用的第七內容無關。例如,所述非第一應用的第八內容可以是鎖屏界面。

這樣,由於用戶在通過第一方式從第二姿態變換到第一姿態時期望繼續對電子設備進行操作的可能性較大,並且用戶在通過第二方式從第三姿態變換到第一姿態時期望不再對電子設備進行操作的可能性較大,因此通過將顯示控制子單元配置為:當通過第一方式從第二姿態切換到第一姿態時,將顯示內容從第一應用的第五內容切換到第六內容,其中第六內容與第五內容相關,以便於用戶的進一步操作,並且通過將顯示控制子單元配置為:當通過第二方式從第三姿態切換到第一姿態時,將顯示內容從第一應用的第七內容切換到非第一應用的第八內容,以便於有效降低功耗。

對於第一應用的第六內容,可以通過如下兩種方式來生成。與上文中所述的第一示例類似地,所述第一應用的第六內容可以為所述第一應用的第五內容的一部分,且第六內容不同於所述第五內容的第一子內容,所述第一子內容是第五內容所在的區域在所述第二姿態下顯示的內容。即,第一應用的第六內容可以與所述第一應用的第五內容部分地相同。

另外,可替代地,所述第一應用的第六內容也可以基於所述第一應用的第五內容而生成,其中所述第六內容與所述第五內容不同。例如,所述第一應用為一購物應用,且在第二姿態下所述第一應用的第五內容為商品信息。當所述電子設備通過第一方式從第二姿態切換到第一姿態時,所顯示的第一應用的第六內容為對應該商品的條形碼。

可見,在通過第一方式切換之後,第六內容可以與第五內容地相同,也可以完全地不同。但是,不論第六內容是否與第五內容相同,二者都是相關的。相比之下,在通過第二方式切換之後,與第八內容與第七內容不但不同而且無關。

作為第四示例,假定在所述第二姿態下,所述顯示單元70顯示第一應用 的第五內容。所述顯示控制子單元進一步被配置為判斷所述第一應用的類型。並且,基於所述第一應用的類型,所述顯示控制子單元控制切換後顯示的內容。

具體來講,當所述傳感單元檢測到所述電子設備1從第二姿態切換到第一姿態時,如果所述顯示控制子單元判斷出所述第一應用的類型為持續型,如音樂播放器、導航等應用,則所述顯示控制子單元控制所述顯示單元70顯示第一應用的第六內容,所述第六內容為所述第五內容的一部分,且第六內容不同於所述第五內容的第一子內容,所述第一子內容是第五內容所在的區域在所述第二姿態下顯示的內容。例如,如果所述顯示控制子單元判斷出所述第一應用的類型為持續型,則所述顯示控制子單元控制顯示第一應用的精簡界面,在所述精簡界面中,選擇完整內容的一部分顯示。舉例來講,第一應用為音樂播放器,在從第二姿態切換到第一姿態後,第一內容改變為從包括播放控制按鈕(包括播放、暫停、快進等)、播放進度條、歌詞、專輯封面等完整內容中選擇出的一部分內容,如播放控制按鈕和播放進度條。或者,所述顯示控制子單元控制所述顯示單元70也可以顯示第一應用的第六內容,所述第六內容基於所述第五內容產生且與所述第五內容不同。例如,如果所述顯示控制子單元判斷出所述第一應用的類型為持續型,則所述顯示控制子單元也可以重新生成第一應用的精簡界面。舉例來講,第一應用為導航應用,在從第二姿態切換到第一姿態後,第一內容改變為箭頭導航,這裡的箭頭導航完全不同於之前顯示的完整導航內容。

另一方面,如果所述顯示控制子單元判斷出所述第一應用的類型為非持續型,則所述顯示控制子單元控制所述顯示單元70顯示非第一應用的第八內容,其中所述非第一應用的第八內容與所述第一應用的第五內容無關。例如,如果所述顯示控制子單元判斷出所述第一應用的類型為非持續型,則所述顯示控制子單元控制顯示鎖屏界面。

這樣,由於在當前運行的應用為持續型應用的情況下從第二姿態變換到第一姿態時期望繼續對電子設備1進行操作的可能性較大,並且在當前運行的應用為非持續型應用的情況下從第二姿態變換到第一姿態時期望不再對電子設備進行操作的可能性較大,因此通過將顯示控制子單元配置為:當在當前運行的應用為持續型應用的情況下從第二姿態切換到第一姿態時,將顯示內容從第一應用的第五內容切換到第六內容,其中第六內容與第五內容相關, 以便於用戶的進一步操作,並且通過將顯示控制子單元配置為:當在當前運行的應用為非持續型應用的情況下從第二姿態切換到第一姿態時,將顯示內容從第一應用的第五內容切換到非第一應用的第八內容,以便於有效降低功耗。

作為第五示例,假定在所述第二姿態下,所述顯示單元70顯示第一應用的第五內容。與第四示例中所述顯示控制子單元進一步被配置為判斷所述第一應用的類型不同,在第五示例中,所述顯示控制子單元進一步被配置為判斷正在執行的操作的類型。並且,基於正在執行的操作的類型,所述顯示控制子單元控制切換後顯示的內容。也就是說,即使當前正在運行的應用的類型為持續型應用,但是當前並未執行持續型操作(如,執行音樂播放、執行導航等操作),那麼仍將顯示切換到非第一應用的第八內容。

具體來講,當所述傳感單元檢測到所述電子設備1從第二姿態切換到第一姿態時,如果所述顯示控制子單元判斷出操作類型為持續型,如執行音樂播放、或執行導航等操作,則所述顯示控制子單元控制所述顯示單元70顯示第一應用的第六內容,所述第六內容為所述第五內容的一部分,且第六內容不同於所述第五內容的第一子內容,所述第一子內容是第五內容所在的區域在所述第二姿態下顯示的內容。例如,如果所述顯示控制子單元判斷出操作類型為持續型,則所述顯示控制子單元控制顯示第一應用的精簡界面。或者,所述顯示控制子單元控制所述顯示單元70也可以顯示第一應用的第六內容,所述第六內容基於所述第五內容產生且與所述第五內容不同。例如,如果所述顯示控制子單元判斷出所述第一應用的類型為持續型,則所述顯示控制子單元也可以重新生成第一應用的精簡界面。

另一方面,如果所述顯示控制子單元判斷出操作類型為非持續型,則所述顯示控制子單元控制所述顯示單元70顯示非第一應用的第八內容,其中所述非第一應用的第八內容與所述第一應用的第五內容無關。例如,如果所述顯示控制子單元判斷出操作類型為非持續型,則所述顯示控制子單元控制顯示鎖屏界面。

這樣,由於在當前執行的操作類型為持續型的情況下從第二姿態變換到第一姿態時期望繼續對電子設備1進行操作的可能性較大,並且在當前執行的操作類型為非持續型的情況下從第二姿態變換到第一姿態時期望不再對電子設備進行操作的可能性較大,因此通過將顯示控制子單元配置為:當在當 前執行的操作類型為持續型的情況下從第二姿態切換到第一姿態時,將顯示內容從第一應用的第五內容切換到第六內容,其中第六內容與第五內容相關,以便於用戶的進一步操作,並且通過將顯示控制子單元配置為:當在當前執行的操作類型為非持續型的情況下從第二姿態切換到第一姿態時,將顯示內容從第一應用的第五內容切換到非第一應用的第八內容,以便於有效降低功耗。

接下來,將參照圖51描述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模式切換方法的具體過程。如圖51所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模式切換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在步驟S5101中,檢測電子設備的姿態切換和/或姿態切換的方式。如上所述,其中所述電子設備,包括:第一部分;連接部分;和第二部分,通過所述連接部分與所述第一部分連接;其中,基於所述連接部分,電子設備至少具有三種姿態,其中,第一姿態下,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具有第一相對位置關係;第二姿態下,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具有第二相對位置關係;第三姿態下,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具有第三相對位置關係,所述第一相對位置關係、所述第二相對位置關係和所述第三相對位置關係各不相同;且所述電子設備能通過第一方式從所述第二姿態切換至所述第一姿態,且能通過第二方式從所述第三姿態切換至所述第一姿態,所述第一方式與所述第二方式不同。可以通過設置在所述第一部分和/或所述連接部分和/或所述第二部分的傳感單元檢測所述電子設備的姿態切換和/或姿態切換的方式。此後,處理進到步驟S5102。

在步驟S5102中,根據檢測到的姿態切換和/或姿態切換的方式,控制電子設備的模式切換。此後,處理進到步驟S5103。

在步驟S5103中,根據電子設備的模式切換,切換電子設備的顯示單元上的顯示內容。

作為第一示例,假定在所述第二姿態下,所述顯示單元70顯示第三內容。當檢測到所述電子設備1通過上文中所述的第一方式從第二姿態切換到第一姿態時,控制所述顯示單元70從顯示所述第三內容切換至顯示第一內容。

由於如上文中所述,所述第一姿態下所述顯示單元的第一未被覆蓋部分小於所述第二姿態下所述顯示單元的第二未被覆蓋部分的面積。因此,第一姿態下能夠顯示的第一內容必然少於第二姿態下能夠顯示的第三內容。這裡,第一內容為第三內容的一部分,且第一內容不同於所述第三內容的第一子內 容,所述第一子內容是第一內容所在的區域在所述第二姿態下顯示的內容。也就是說,第一內容雖然是第三內容的一部分,但絕不是簡單地對第三內容原樣不動地裁切,而是對於第三內容中各項的重新精簡組合。

另一方面,假定在所述第一姿態下,所述顯示單元70顯示第一內容。當檢測到所述電子設備1通過上文中所述的第一方式從第一姿態切換到第二姿態時,控制所述顯示單元70從顯示所述第一內容切換至顯示第三內容。

作為第二示例,假定在所述第三姿態下,所述顯示單元70顯示第四內容。當檢測到所述電子設備1通過上文中所述的第二方式從第三姿態切換到第一姿態時,控制所述顯示單元從顯示所述第四內容切換至顯示第二內容。

與第一示例中第一內容與第三內容相關不同,在第二示例中,所述第二內容為預定內容,且所述第二內容與所述第四內容無關。

另一方面,假定在所述第一姿態下,所述顯示單元70顯示第二內容。當檢測到所述電子設備1通過上文中所述的第二方式從第一姿態切換到第三姿態時,控制所述顯示單元從顯示所述第二內容切換至顯示第四內容。

作為第三示例,假定在所述第二姿態下,所述顯示單元70顯示第一應用的第五內容。當檢測到所述電子設備1通過第一方式從第二姿態切換到第一姿態時,控制所述顯示單元70從顯示所述第一應用的第五內容切換至顯示第一應用的第六內容。並且假定在所述第三姿態下,所述顯示單元70顯示第一應用的第七內容。在第三示例中,關注的是在第二姿態和第三姿態下顯示相同應用的情況下通過不同方式(第一方式或第二方式)切換到第一姿態後顯示內容將有所不同。這裡,需要說明的是,由於第二姿態下所述顯示單元的第二未被覆蓋部分的面積小於第三姿態下所述顯示單元的第三未被覆蓋部分的面積,因此即使在第二姿態下和第三姿態下都顯示相同的應用,該相同應用的內容也將略有不同。因此,在上文中,以第一應用的第五內容和第一應用的第七內容來對二者進行區分。當檢測到所述電子設備1通過第二方式從第三姿態切換到第一姿態時,控制所述顯示單元70從顯示所述第一應用的第七內容切換至顯示非第一應用的第八內容,其中所述非第一應用的第八內容與所述第一應用的第七內容無關。例如,所述非第一應用的第八內容可以是鎖屏界面。

作為第四示例,假定在所述第二姿態下,所述顯示單元70顯示第一應用的第五內容。所述模式切換方法進一步包括判斷所述第一應用的類型。並且, 基於所述第一應用的類型,控制切換後顯示的內容。

另一方面,如果判斷出所述第一應用的類型為非持續型,則控制所述顯示單元70顯示非第一應用的第八內容,其中所述非第一應用的第八內容與所述第一應用的第五內容無關。例如,如果判斷出所述第一應用的類型為非持續型,則所述顯示控制子單元控制顯示鎖屏界面。

作為第五示例,假定在所述第二姿態下,所述顯示單元70顯示第一應用的第五內容。與第四示例中進一步判斷所述第一應用的類型不同,在第五示例中,所述模式切換方法進一步包括判斷正在執行的操作的類型。並且,基於正在執行的操作的類型,控制切換後顯示的內容。也就是說,即使當前正在運行的應用的類型為持續型應用,但是當前並未執行持續型操作(如,執行音樂播放、執行導航等操作),那麼仍將顯示切換到非第一應用的第八內容。

另一方面,如果判斷出操作類型為非持續型,則控制所述顯示單元70顯示非第一應用的第八內容,其中所述非第一應用的第八內容與所述第一應用的第五內容無關。例如,如果判斷出操作類型為非持續型,則所述顯示控制子單元控制顯示鎖屏界面。

迄今為止,已經參照附圖詳細描述了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電子設備。通過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電子設備,可以通過兩種不同的方式在三種姿態之間切換,並且可以基於切換方式的不同來控制切換後顯示的內容,從而電子設備的使用模式靈活多變且用戶的使用體驗高。

通過以上的實施方式的描述,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發明可藉助軟體加必需的硬體平臺的方式來實現,當然也可以全部通過硬體來實施。基於這樣的理解,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對背景技術做出貢獻的全部或者部分可以以軟體產品的形式體現出來,該計算機軟體產品可以存儲在存儲介質中,如ROM/RAM、磁碟、光碟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臺計算機設備(可以是個人計算機,伺服器,或者網絡設備等)執行本發明各個實施例或者實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單元/模塊可以用軟體實現,以便由各種類型的處理器執行。舉例來說,一個標識的可執行代碼模塊可以包括計算機指令的一個或多個物理或者邏輯塊,舉例來說,其可以被構建為對象、過程或函數。儘管如此,所標識模塊的可執行代碼無需物理地位於一起,而是可以包括存儲在不同位裡上的不同的指令,當這些指令邏輯上結合在一起時,其構成單元/ 模塊並且實現該單元/模塊的規定目的。

在單元/模塊可以利用軟體實現時,考慮到現有硬體工藝的水平,所以可以以軟體實現的單元/模塊,在不考慮成本的情況下,本領域技術人員都可以搭建對應的硬體電路來實現對應的功能,所述硬體電路包括常規的超大規模集成(VLSI)電路或者門陣列以及諸如邏輯晶片、電晶體之類的現有半導體或者是其它分立的元件。模塊還可以用可編程硬體設備,諸如現場可編程門陣列、可編程陣列邏輯、可編程邏輯設備等實現。

以上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介紹,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發明的原理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於幫助理解本發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時,對於本領域的一般技術人員,依據本發明的思想,在具體實施方式及應用範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綜上所述,本說明書內容不應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

同类文章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包括敞開式箱體和前攝影蓋,在箱體頂部設有移動式光源盒,在箱體底部設有LED脫影板,LED脫影板放置在底板上;移動式光源盒包括上蓋,上蓋內設有光源,上蓋部設有磨沙透光片,磨沙透光片將光源封閉在上蓋內;所述LED脫影

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與流程

本發明涉及通信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背景技術:在寬帶碼分多址(WCDMA,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系統頻分復用(FDD,FrequencyDivisionDuplex)模式下,為了進行異頻硬切換、FDD到時分復用(TDD,Ti

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檯曆,尤其涉及一種既顯示月曆、又能插入照片的個性化檯曆,屬於生活文化藝術用品領域。背景技術::公知的立式檯曆每頁皆由月曆和畫面兩部分構成,這兩部分都是事先印刷好,固定而不能更換的。畫面或為風景,或為模特、明星。功能單一局限性較大。特別是畫

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視頻信號處理領域,特別是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背景技術: Mpeg標準是由運動圖像專家組(Moving Picture Expert Group,MPEG)開發的用於視頻和音頻壓縮的一系列演進的標準。按照Mpeg標準,視頻圖像壓縮編碼後包

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的製作方法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背景技術:熱塑性複合材料與傳統熱固性複合材料相比其具有較好的韌性和抗衝擊性能,此外其還具有可回收利用等優點。熱塑性塑料在液態時流動能力差,使得其與纖維結合浸潤困難。環狀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bt)是一種環狀預聚物,該材料力學性能差不適合做纖

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一種PE滾塑儲槽一、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PE滾塑儲槽,主要用於化工、染料、醫藥、農藥、冶金、稀土、機械、電子、電力、環保、紡織、釀造、釀造、食品、給水、排水等行業儲存液體使用。二、 背景技術 目前,化工液體耐腐蝕貯運設備,普遍使用傳統的玻璃鋼容

釘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釘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釘,尤其涉及一種可提供方便拔除的鐵(鋼)釘。背景技術:考慮到廢木材回收後再加工利用作業的方便性與安全性,根據環保規定,廢木材的回收是必須將釘於廢木材上的鐵(鋼)釘拔除。如圖1、圖2所示,目前用以釘入木材的鐵(鋼)釘10主要是在一釘體11的一端形成一尖

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醫療器械,具體地說是ー種直流氧噴裝置。背景技術:臨床上的放療過程極易造成患者的局部皮膚損傷和炎症,被稱為「放射性皮炎」。目前對於放射性皮炎的主要治療措施是塗抹藥膏,而放射性皮炎患者多伴有局部疼痛,對於止痛,多是通過ロ服或靜脈注射進行止痛治療

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屬於機械領域。背景技術::閥門作為流體控制裝置應用廣泛,手輪傳動的閥門使用比例佔90%以上。國家標準中提及手輪所起作用為傳動功能,不作為閥門的運輸、起吊裝置,不承受軸向力。現有閥門

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背景技術:1-本發明所屬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其中的管狀容器被放在循環於配送鏈上的文檔匣或託架裝置中。本發明特別適用於,然而並非僅僅專用於,對引入自動分析系統的血液樣本試管之類的自動識別。本發明還涉及專為實現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