軸承潤滑油密封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4-23 00:37:01 2
專利名稱:軸承潤滑油密封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密封裝置,尤其涉及一種軸承潤滑油密封結構。
背景技術:
由於各種機械的軸承處,特別是滾動軸承部位,一般需要用到潤滑油。目前防止潤滑洩漏的方法,一般是用骨架油封進行隔離。其密封結構一般如圖4所示,其包括有轉動軸、擋塵圈、骨架油封、壓蓋、軸承、軸承箱和回油槽。骨架油封一般安裝在壓蓋內側,骨架油封的唇口緊貼轉動軸。由於目前的技術是將骨架油封安裝在壓蓋或軸承箱等靜止部件上,骨架油封的唇口是緊貼在轉動軸這個旋轉部件上,在工作的時候骨架油封是靜止的,轉動軸是在旋轉的,這樣骨架油封和轉動軸之間就存在相對運動,產生摩擦,經過一段時間的運行,轉動軸就會出現磨損,或者骨架油封損壞,潤滑油就會滲漏。若更換轉動軸或骨架油封,一是成本高,二是必須停機,影響設備工作。如果不及時更換轉動軸或骨架油封,滲漏出來的潤滑油會造成環境汙染,軸承就會慢慢潤滑不良,進而軸承損壞,這樣整個設備就不能工作。
發明內容基於此,本實用新型在於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軸承潤滑油密封結構,該軸承潤滑油密封結構能防止潤滑油的滲漏並降低設備磨損。其技術方案如下一種軸承潤滑油密封結構,其包括有轉動軸、軸承、壓蓋和軸承箱,所述的轉動軸穿設在所述的軸承箱中,所述的軸承和壓蓋裝配在所述的軸承箱內並套設在所述的轉動軸上,壓蓋還設在軸承的外側,所述的轉動軸上還固定套設有甩油環,該甩油環位於所述的所述的軸承和壓蓋之間,甩油環沿其中心向外的方向上設有多個溝槽。下面對進一步技術方案進行說明所述的軸承和壓蓋之間形成有空隙,所述的甩油環設置在所述的空隙中。所述的軸承箱設有回油槽,該回油槽與所述的空隙相連通。所述的甩油環與壓蓋之間保留有間隙。所述的甩油環設有溝槽的一面朝向所述的壓蓋。所述的溝槽為直線形溝槽,以連接所述甩油環的中心與所述溝槽的中點的直線作為基準線,所述的溝槽與所述的基準線之間具有夾角。所述的甩油環設有中心通孔,所述的轉動軸穿設在所述的中心通孔中。所述的轉動軸上還固定套設有擋塵圈,該擋塵圈位於所述壓蓋的外側並緊靠壓
至JHL ο下面對前述技術方案的優點或原理進行說明1、所述的轉動軸上固定套設有甩油環,甩油環沿其中心向外的方向上設有多個溝槽,則當設備運行時,所述的甩油環隨著轉動軸一起旋轉,甩油環在旋轉時能產生離心力,從而使將要洩漏出來的潤滑油能夠沿著所述壓蓋的內壁以及溝槽被重新甩回所述的軸承箱中,因而該軸承潤滑油密封結構能防止潤滑油的洩漏及由此引起的環境汙染,另外,由於潤滑油能較長時間地保留在軸承箱內對軸承進行潤滑,且不存在上述的骨架油封與轉動軸之間的相互磨損,因而該軸承潤滑油密封結構還能降低設備的磨損。2、所述的軸承箱設有回油槽,該回油槽與所述的空隙相連通,因而上述重新被甩回的潤滑油會有一部分回流到所述的回油槽中而被重新利用。3、所述的甩油環與壓蓋之間保留有間隙,則能保證所述的甩油環能夠在所述壓蓋和軸承之間的空隙中跟隨轉動軸一起旋轉。4、所述的甩油環設有溝槽的一面朝向所述的壓蓋,則確保了即將要洩漏出來的潤滑油能夠沿著所述壓蓋的內壁和溝槽而被重新甩回所述的軸承箱中。5、所述的溝槽為直線形溝槽,所述的溝槽與所述的基準線之間具有夾角,則確保被甩回的潤滑油的運動方向能夠儘可能地靠近上述離心力的方向,使將要洩漏出來的潤滑油更容易被甩回軸承箱中。6、所述的甩油環設有中心通孔,確保了甩油環能固定套設在所述的轉動軸上。7、所述的轉動軸上還固定套設有擋塵圈,能起到進一步密封的作用,防止外部灰塵的進入。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軸承潤滑油密封結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甩油環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2的正面視圖。圖4是傳統的軸承潤滑油密封結構。附圖標記說明1、軸承箱,2、轉動軸,3、軸承,4、壓蓋,5、甩油環,501、溝槽,502、中心通孔,6、回油
槽,7、擋塵圈,8、骨架油封。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如圖1至圖3所示,一種軸承潤滑油密封結構,其包括有轉動軸2、軸承3、壓蓋4和軸承箱I,所述的轉動軸2穿設在所述的軸承箱I中,所述的軸承3和壓蓋4裝配在所述的軸承箱I內並套設在所述的轉動軸2上,壓蓋4還設在軸承3的外側,所述的轉動軸2上還固定套設有甩油環5,該甩油環5位於所述的所述的軸承3和壓蓋4之間,甩油環5沿其中心向外的方向上設有多個溝槽501。其中,所述的軸承3和壓蓋4之間形成有空隙,所述的甩油環5設置在所述的空隙中。所述的軸承箱I設有回油槽6,該回油槽6與所述的空隙相連通。所述的甩油環5與壓蓋4之間保留有間隙。所述的甩油環5設有溝槽501的一面朝向所述的壓蓋4。所述的溝槽501為直線形溝槽501,以連接所述甩油環5的中心與所述溝槽501的中點的直線作為基準線,所述的溝槽501與所述的基準線之間具有夾角。所述的甩油環5設有中心通孔502,所述的轉動軸2穿設在所述的中心通孔502中。所述的轉動軸2上還固定套設有擋塵圈7,該擋塵圈7位於所述壓蓋4的外側並緊靠壓蓋4。本實施例具有以下優點1、所述的轉動軸2上還固定套設有甩油環5,甩油環5沿其中心向外的方向上設有多個溝槽501,則當設備運行時,所述的甩油環5隨著轉動軸2 —起旋轉,甩油環5在旋轉時能產生離心力,從而使將要洩漏出來的潤滑油能夠沿著所述壓蓋4的內壁以及溝槽501被重新甩回所述的軸承箱I中,因而該軸承潤滑油密封結構能防止潤滑油的洩漏及由此引起的環境汙染,另外,潤滑油能較長時間地保留在軸承箱I內對軸承3進行潤滑,且不存在上述的骨架油封8對轉動軸2的磨損,因而該軸承潤滑油密封結構還能降低設備的磨損。2、所述的軸承箱I設有回油槽6,該回油槽6與所述的空隙相連通,因而上述重新被甩回的潤滑油會有一部分回流到所述的回油槽6中而被重新利用。3、所述的甩油環5與壓蓋4之間保留有間隙,則能保證所述的甩油環5能夠在所述壓蓋4和軸承3之間的空隙中跟隨轉動軸2 —起旋轉。4、所述的甩油環5設有溝槽501的一面朝向所述的壓蓋4,則確保了即將要洩漏出來的潤滑油能夠沿著所述壓蓋4的內壁和溝槽501而被重新甩回所述的軸承箱I中。5、所述的溝槽501為直線形溝槽501,所述的溝槽501與所述的基準線之間具有夾角,則確保被甩回的潤滑油的運動方向能夠儘可能地靠近上述離心力的方向,使將要洩漏出來的潤滑油更容易被甩回軸承箱I中。6、所述的甩油環5設有中心通孔502,確保了甩油環5能固定套設在所述的轉動軸2上。7、所述的轉動軸2上還固定套設有擋塵圈7,能起到進一步密封的作用,防止外部灰塵的進入。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並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專利範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1.一種軸承潤滑油密封結構,其包括有轉動軸、軸承、壓蓋和軸承箱,所述的轉動軸穿設在所述的軸承箱中,所述的軸承和壓蓋裝配在所述的軸承箱內並套設在所述的轉動軸上,壓蓋還設在軸承的外側,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轉動軸上還固定套設有甩油環,該甩油環位於所述的所述的軸承和壓蓋之間,甩油環沿其中心向外的方向上設有多個溝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軸承潤滑油密封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軸承和壓蓋之間形成有空隙,所述的甩油環設置在所述的空隙中。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軸承潤滑油密封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軸承箱設有回油槽,該回油槽與所述的空隙相連通。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軸承潤滑油密封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甩油環與壓蓋之間保留有間隙。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軸承潤滑油密封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甩油環設有溝槽的一面朝向所述的壓蓋。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軸承潤滑油密封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溝槽為直線形溝槽,以連接所述甩油環的中心與所述溝槽的中點的直線作為基準線,所述的溝槽與所述的基準線之間具有夾角。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軸承潤滑油密封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甩油環設有中心通孔,所述的轉動軸穿設在所述的中心通孔中。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軸承潤滑油密封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轉動軸上還固定套設有擋塵圈,該擋塵圈位於所述壓蓋的外側並緊靠壓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軸承潤滑油密封結構,其包括有轉動軸、軸承、壓蓋和軸承箱,所述的轉動軸穿設在所述的軸承箱中,所述的軸承和壓蓋裝配在所述的軸承箱內並套設在所述的轉動軸上,壓蓋還設在軸承的外側,所述的轉動軸上還固定套設有甩油環,該甩油環位於所述的所述的軸承和壓蓋之間,甩油環沿其中心向外的方向上設有多個溝槽。該軸承潤滑油密封結構能防止潤滑油的滲漏並降低設備磨損。
文檔編號F16J15/16GK202883746SQ20122056976
公開日2013年4月1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31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31日
發明者鄧曉明, 虞錦明 申請人:安德裡茨(中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