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申遺之爭再起風雲,文化傳承保護迫在眉睫
2023-04-05 14:54:10 1
太極拳申遺之爭再起風雲,文化傳承保護迫在眉睫委員建議加快太極拳申遺,文化保護引發熱議隨著各項會議的熱烈開展,本次關乎社會經濟文化等領域的各項議題受到廣泛關注。而近日河南委員提出必須加快太極拳申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建議,也引起了與會代表、委員的熱議。據筆者了解,太極拳申遺早已被各項重要會議提及,今年亦非首次,2013年也有委員曾提出類似建議。因為太極拳不只可以作為全民健身運動項目的有益補充,更能成為向世界傳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窗口,為世界文化遺產做出貢獻。 3億太極拳友、眾多太極流派,對申遺是悖論抑或契機?據國內知名太極服裝品牌——武極堂相關負責人透露,全球練習太極拳運動的人數早已超過3億人。且由他們的銷售網絡支撐的大數據分析表明,不止國內,遠及地球另一端的維吉尼亞海灣,向西繞過非洲好望角,北至斯堪地那維亞的小鎮,世界各地都有大批太極拳迷。他們喜愛行雲流水的太極拳技法,更對其中所蘊含的文化內涵深深著迷。而太極拳本身在經過千百年的沿襲發展,形成了紛呈的門類,陳式、楊式、孫式、吳式、武式五大分支,加上其下衍生的眾多流派更是怡惠後世。但這兩點也正是許多對太極拳申遺持觀望態度者的心聲。他們表示,非物質申遺必須符合「正處於瀕危狀況」這一條件,但舉目可見太極拳的蓬勃發展,如何算得上是「遺產」?其實不然。太極拳申遺前期籌備組織的相關人士向我們解釋道:太極拳不只包含著拳數套路、運動技法,更因為其涵蓋內化的深刻哲學淵源,陰陽兩儀、四象萬物豐富的思辨理念都亟待進一步的搶救、挖掘和整理。所以也期待國內各宗流派能共同參與,有力推進申遺進程。申遺絕非搶註商標,弘揚文化任重道遠事實上,正如委員們在會上所說:「目前,中華太極拳有可能遭到別國惡意強報的可能。」這樣的擔憂不無道理。也許,大家還記得09年的太極、武當申遺之爭。事件源起韓國某知名論壇上的一篇帖文「武當山或盜用韓國國旗做徽章,韓國學者提出需將太極申遺」,引發了中韓兩國網民熱議,進而演變成文化保護的網絡大討論。目前,周邊國家如韓國、日本、印度等都已著手太極拳申遺工作。而中國,作為太極拳和太極文化的發源地,更應該重視這樣一項古老而偉大的傳統運動和文化的保護。當然,申遺的目的絕非搶註「金字招牌」,為自己的文化產業貼標籤。更多的是需要喚醒社會對於太極哲思,乃至傳統文化的回歸和繼承。讓身口相傳的文化鏈得以延續,這是「活」著的傳統文化中最脆弱,也最寶貴的部分,也正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設立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