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布機的循環布料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12-05 13:57:46 1
專利名稱:染布機的循環布料機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染布機的循環布料機構,尤指一種具有厚質布料及輕質衣料雙重染布設備的染布機,由於能使染色的水流更快速流動,且能將布匹浸於其中而使染色更為均勻,不但染色均勻較為美觀,且品質更為優良的染布機的循環布料機構。
其中,在帶布滾輪83至導布臺86間設有一染料噴頭85,該噴頭85為一封閉的箱形體,其中央貫設有供布匹90穿過的通道,該通道周側環設有斜向下的噴嘴84,使布匹90經過噴嘴84時,同時予以強力的噴水(染色)及噴氣處理(霧化水分子以浸溼布匹),以使布匹能經過噴頭85時,能被充分染色及防皺。
但是,習用染布機在使用時仍存在如下的缺點1,一般染色時,需要較佳的溼度方能使染色均勻。而習用染布機的噴頭以氣流及水同時以環狀強力斜向衝刷而下,造成了氣流及水流的衝力相互幹擾,反而造成了布匹前、後大擺動,不但阻滯了布匹向前行進的速度,而且水分被布匹強力振動,反而形成拍打水流的情形,使水分浸溼於布匹的效果不佳,甚至水流會被反彈出去,未被布匹吸收,徒然造成能源的浪費;另外,由於布匹的浸溼不充分,造成了染色的不均勻且易生成皺摺紋,是習用之主要缺點。
2,上述的結構由於將布匹予以多次且連續的上拉下衝、橫向的拉引,較不適合輕質的布匹染色,否則容易產生皺紋或破裂,是習用染布機不完善之處。
為達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染布機的循環布料機構,主要在筒狀殼體內設有一U形染色槽,該U形染色槽上方分別設有一厚布料染色循環結構與一輕布料染色循環結構;其中厚布料染色循環結構在U形染色槽的一端開口上方,設有帶布滾輪;在該帶布滾輪另側下端分別設有一具噴嘴的噴頭、滑布道及橫向的導布臺;其特徵在於該U形染色槽在布匹入口端一側上緣設有託盤,而在同側下方一定位置設有一窗孔;一增流輔助器介於滑布道與導布臺之間,主要設有一外框體,其一側與一輸水管相連接;在該外框體與滑布道相接端穿設有一流通管,並使該外框體內側與流通管表面間構成封閉的環形空間,而流通管內側端與插入的導布臺之間形成環形狹薄的注水孔。其中;所述導布臺由根部向外端漸漸呈擴散狀,且在末端略向上呈翹起狀。
所述滑布道可為方管或圓管。
所述導布臺端部下方,相對U形染色槽的開口側設有一可改變傾度的活動擋板。
所述活動擋板可由二篩板疊置而成,且可作相互滑動位移,篩孔均可相對貫通或相互錯開而封閉。
所述輕質布料染色的循環結構,在U形染色槽一端開口上端,分別設有一喇叭狀接頭、噴頭、彎弧形的流通管、方形管及擺動件;該擺動件置於U形染色槽的託盤上,其上端設有一可帶動框頭作反覆順、逆時針擺動的旋轉軸。
由於本實用新型同時具有一厚布料染色循環結構與一輕布料染色循環結構,故在使用上十分方便適用,又一增流輔助器會加速布匹的流動,使其染色更為均勻平整,再配合擺動件將布匹折入染色槽內,會使厚料或輕料染色效果更為快速均勻。
圖2,為本實用新型重質布料循環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輕質布料循環結構示意圖。
圖4,為重質布料循環系統之增流輔助器的外觀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局部放大結構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活動擋板的示意圖(一)。
圖7,為本實用新型活動擋板的示意圖(二)。
圖8,為習用染布機的循環布料機構的立體示意圖。
參見
圖1、2,一種染布機的循環布料機構,主要在筒狀殼體10內設有一U形染色槽11,該U形染色槽11上方分別設有一厚布料染色循環結構與一輕布料染色循環結構;其中厚布料染色循環結構,如圖2所示,再配合圖1、2、5,該U形染色槽11的一端開口上方,設有帶布滾輪12,在該帶布滾輪12另側下端分別設有一具噴嘴21的噴頭20、滑布道13及橫嚮導布臺36;使得欲染色的布匹91自U形染色槽11的一端向上繞過帶布滾輪12後,再下降穿過噴頭20,並受噴嘴21噴出水流的帶動,順著滑布道13及導布臺36後,再彎曲折入U形染色槽11的另一端,而完成一次布匹的循環;其中滑布道13可為方管或圓管。
參見圖1、3、5,該U形染色槽11相對於布匹91的入口端一側上緣設有託盤110,並在同側下方一定位置設有一窗孔111。
參見圖2、4、5,一增流輔助器30介於滑布道13與導布臺36之間,主要設有一外框體31,其一側(例如在頂部)與一輸水管35相連接;在該外框體31與滑布道13相接端穿設有一流通管32。並使該外框體31內側與流通管32表面間構成封閉的環形空間33,而流通管32內側端與插入的導布臺36之間則形成環形狹薄的注水孔34,使由輸水管35來的水,在注入環形空間33之後,再由該注水孔34流出,恰能沿著管體之軸向順勢衝出,除了能輔助推動布匹91向前快速流動之外,由於水流充滿了整個流通管32及環形空問33進行染色,使布匹91整個浸入其中作染色更為均勻。
參見圖4,與外框體31前端相接的導布臺36,由根部向外端漸漸呈擴散狀,且在末端略向上呈翅起狀,即具有向上的仰角,能使水流略為減緩向外流出,且該導布臺36的末端伸入U形染色槽11的窗孔111,使布匹直接注入U形染色槽。
參見圖5、6、7,在導布臺36端部略下方,相對於U形染色槽11的開口側,設有一可改變傾度的活動擋板40,使布匹91自導布臺36衝出時,可調整活動擋板40至最佳的傾度,使不同質料的布匹91可確實觸及該活動擋板40之後,再落入U形染色槽11,並使布匹91呈波浪的折曲結構收合;尤其是當布匹91的質料較重時,衝出之後即立即下落,衝出的距離較近,故該活動擋板40是以較大的角度嚮導布臺36傾靠,使布匹91的折曲更為適當;反之,當布匹91的質料較輕時,衝出的距離較遠,該活動擋板40的傾斜角度則較接近垂直,以利布匹91的撞擊。
另外,參見圖1、6、7,活動擋板40可由二篩板41、42疊置構成,且可作相互滑動位移,使篩孔均得以相對貫通或相互錯開而封閉;當二篩板41、42的篩孔未對合時,用於水量適量之時,該布匹91衝擊到活動擋板40即落下,水流如箭頭所示,拍打到活動擋板40後即下落於U形染色槽11中;若水分太多時,如圖7所示,將活動擋板40的二篩板41、42的篩孔對合,則使布匹91衝擊到活動擋板40時落下,而水流如箭頭所示,部份穿過篩孔流出,可使布匹91的溼度均勻。
參見圖1、3,本實用新型又可在筒狀殼體10內設有一組輕質布料染色的循環結構,主要在U形染色槽11開口上端,分別設有一喇叭狀接頭50、噴頭51、弧形流通管60、方形管61及擺動件70;其中噴頭51內的噴嘴52是朝後方斜向噴射染料水以帶動布匹92向後滑行;該方形管61設計的主要目的是能容納較多的水,且使布匹92能平整而不捲曲地浸入水中染色。
擺動件70置於U形染色槽11的託盤110上,且其上端設有一旋轉軸72,可帶動一方形框頭71作反覆順、逆時針(特定角度內)的擺動;則布匹92由U形染色槽11一端而出,分別經過噴頭51的衝刷染色,再由流通管60轉入方形管61內浸染之後,再自框頭71而出,且由於框頭71呈左、右擺動,使布匹92能呈波浪彎折狀地落入U形染色槽11的另一端而完成一次的染布循環。
本實用新型具有特別的巧思,故在使用上具有以下優點
1.本實用新型同時具有一厚布料染色循環結構與一輕布料染色循環結構,在使用上將更為方便適用。
2.本實用新型在厚布料染色循環結構中,特別設有一增流輔助器,介於滑布道與導布臺之間,使布匹在此處經過水流的加速衝刷,且供給充足的水量,使其染色更為均勻而平整。
3.本實用新型在輕布料染色循環結構中,特別設有方形管以增加布匹的浸溼率,且在末端設有擺動件,使染色的布匹能經擺動後進入U形染色槽內摺疊,使染色更為平均,質量更好。
權利要求1.一種染布機的循環布料機構,主要在筒狀殼體內設有一U形染色槽,該U形染色槽上方分別設有一厚布料染色循環結構與一輕布料染色循環結構;其中厚布料染色循環結構在U形染色槽的一端開口上方,設有帶布滾輪;在該帶布滾輪另側下端分別設有一具噴嘴的噴頭、滑布道及橫向的導布臺;其特徵在於該U形染色槽在布匹入口端一側上緣設有託盤,而在同側下方一定位置設有一窗孔;一增流輔助器介於滑布道與導布臺之間,主要設有一外框體,其一側與一輸水管相連接;在該外框體與滑布道相接端穿設有一流通管,並使該外框體內側與流通管表面間構成封閉的環形空間,而流通管內側端與插入的導布臺之間形成環形狹薄的注水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染布機的循環布料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導布臺由根部向外端漸漸呈擴散狀,且在末端略向上呈翹起狀。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染布機的循環布料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滑布道可為方管或圓管。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染布機的循環布料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導布臺端部下方,相對U形染色槽的開口側設有一可改變傾度的活動擋板。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染布機的循環布料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活動擋板可由二篩板疊置而成,且可作相互滑動位移,篩孔均可相對貫通或相互錯開而封閉。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染布機的循環布料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輕質布料染色的循環結構,在U形染色槽一端開口上端,分別設有一喇叭狀接頭、噴頭、彎弧形的流通管、方形管及擺動件;該擺動件置於U形染色槽的託盤上,其上端設有一可帶動框頭作反覆順、逆時針擺動的旋轉軸。
專利摘要一種染布機的循環布料機構,主要在筒狀殼體內設有一U形染色槽,該U形染色槽上方分別設有一厚布料染色循環結構與一輕布料染色循環結構;其中厚布料染色循環結構主要於U形染色槽上方,設有一增流輔助器,充填其中的水流可輔助推動布匹向前快速流動,能使染色更為均勻;輕質布匹染色循環結構主要在U形染色槽開口上端,接設有一條染布的通道,配合末端的擺動件,將布匹折入染色槽內,不論厚料或輕料的布匹,皆可十分快速均勻的進行染色。
文檔編號D06B3/28GK2576754SQ02247590
公開日2003年10月1日 申請日期2002年8月28日 優先權日2002年8月28日
發明者亞倫庫馬巴魯 申請人:亞倫庫馬巴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