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快速裝配的無動力應急供水裝置製造方法
2023-12-05 04:39:11 1
一種快速裝配的無動力應急供水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快速裝配的無動力應急供水裝置,由水箱、手動隔膜泵、過濾罐和水袋組成,所述水箱由內設置第二水袋,水箱框架的頂部一側設有封口拉鏈,所述過濾罐由蓋帽、炭芯、外殼、第二進水口、尾帽和第二出水口組成,所述水箱依次通過管道、第一閥門和第二閥門連接地表原水,水箱的第一進水口通過管道、第三閥門和第四閥門連接過濾罐的第二進水口;過濾罐底部的第二出水口通過管道連接第一水袋;所述手壓隔膜泵一端通過管道接於第一閥門和第二閥門連接的管路上,另一端通過管道接於第三閥門和第四閥門連接的管路上;本發明設備簡單,可摺疊成箱,便於攜帶,完成整體裝配只需15分鐘即可,另不需電源,僅需一個人手動加壓即可完成地表原水注入水箱。
【專利說明】一種快速裝配的無動力應急供水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快速裝配的無動力應急供水裝置,不耗燃料和電力,可成套組裝,攜帶方便,出水水質優良,能夠供人安全飲用,屬於飲用水處理領域應急供水技術。
【背景技術】
[0002]近年來,氣候惡化,自然災難如洪澇,泥石流,地震等頻繁突發,我國地表水水質汙染嚴重,地表原水中砂石等懸浮顆粒物、細菌病毒、消毒副產物等汙染物含量驟增,嚴重影響居民的正常飲用,甚至導致各種傳染疾病的暴發流行。常規處理工藝如混凝、沉澱或澄清、過濾和消毒在短時間內便能滿足去除主要汙染物的要求,達到飲用水標準,保證應急供水。
[0003]針對我國大部分原水受汙染的情況,我們提供一種快速裝配的無動力應急供水裝置,綜合各種常規處理工藝,手動加壓即可完成快速過濾砂石等懸浮顆粒物並對地表原水進行消毒處理的全過程,出水水質優良,感官性狀良好,未檢測到大腸桿菌群,菌落總數< 100 CPU/mL,餘氯< 0.5 mg/L,氯化物< 50 mg/L,基本符合飲用水標準。整套裝置採用輕質材料,可摺疊裝箱,便於攜帶,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尤其適合應用於自然災害如洪澇、泥石流、地震等緊急情況下的應急供水。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在 於提供一種快速裝配的無動力應急供水裝置。
[0005]本發明提出的快速裝配的無動力應急供水裝置,由水箱1、手動隔膜泵3、過濾罐4和水袋5組成,其中:
所述水箱I由內設置第二水袋20,水箱框架7的頂部一側設有封口拉鏈6,水箱I下部一側設有第一進水口 9和第一出水口 8,框架外側設置第三水袋21 ;
所述過濾罐4由蓋帽10、炭芯11、外殼12、第二進水口 13、尾帽14和第二出水口 15組成,炭芯11插入外殼12內,外殼12頂部設有蓋帽10,底部設有尾帽14,尾帽14底部設置第二出水口 15 ;外殼12中上部設有第二進水口 13 ;
所述水箱I的第一出水口依次通過管道、第一閥門和第二閥門連接地表原水2,水箱I的第一進水口通過管道、第三閥門和第四閥門連接過濾罐4的第二進水口 ;過濾罐4底部的第二出水口通過管道連接第一水袋5 ;所述手壓隔膜泵3 —端通過管道接於第一閥門和第二閥門連接的管路上,另一端通過管道接於第三閥門和第四閥門連接的管路上;使用時,首先開啟第二閥門和第三閥門,通過手壓隔膜泵3將地表原水2注入水箱I直至指定水位,投加消毒劑;然後關閉第二閥門,開啟第一閥門,再通過手壓隔膜泵3實現水箱I內水的自循環;接著關閉第三閥門,開啟第四閥門,在過濾罐4中對消毒後的水進行連續過濾和連續出水,出水用第一水袋5來接水,即完成一次應急供水。
[0006]本發明中,採用手動隔膜泵2加壓實現對地表原水3中有機物、懸浮物顆粒物、細菌病毒和消毒副產物的深度去除。[0007]本發明中,水箱I主要用於對地表原水進行蓄水和消毒。水箱大小可根據實際情況定製,可以同時運行多個水箱,以便接納更多水容量。水箱由內、外側和框架組成,內、外側均是聚四氟乙烯製成的袋子,內側第二水袋可固定也可更換,延長水箱使用年限。水箱框架全由交聯聚乙烯發泡材料構成。本發明選擇採用投加次氯酸鈣消毒粉消毒30分鐘。同時保證水箱內水自循環至少15分鐘,縮短原水消毒的等待時間,防止形成死水。
[0008]本發明中,地表原水2提供受汙染的水源。自然災害如洪澇、泥石流、地震等緊急情況下受汙染的河流、湖泊或是池塘均可以作為目標水源。
[0009]本發明中,手動隔膜泵3也可採用消防泵,最大的特點是不耗燃料和電力,單人手壓操作即可將地表原水注入水箱直至指定位置,出水量大,壓力高,為後續過濾裝置提供足夠壓頭。
[0010]本發明中,過濾罐內置碳芯,可選擇2.5英寸X 10英寸固體活性炭水過濾濾芯,批量生產價格便宜,大約15元/個,使用壽命在6-10個月,容易更換。過濾罐採用支架支撐。過濾罐不僅能消除異味,而且還能很理想地過濾去除消毒副產物如餘氯,氯胺等化學殘留物、有機物和懸浮顆粒物。過濾罐是加壓密封的,從而滿足較高壓力的過濾和一定的流量,保證整套裝置的處理能力。
[0011]本發明中,第一水袋,最終出水由聚氯乙烯材質水袋收集,或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質瓶裝收集,便於運輸,應急飲用。
[0012]本發明工作原理為:
本發明所述設備可以在15分鐘內組裝好。設備準備就緒前所有閥門呈關閉狀態。首先開啟第二閥門和第三閥門,通過手壓隔膜泵3將地表原水2注入水箱I直至指定水位,投加次氯酸鈣消毒粉消毒30分鐘;然後關閉第二閥門,開啟第一閥門,再通過手壓隔膜泵3實現箱內水的自循環5分鐘;接著關閉第三閥門,開啟第四閥門,在過濾罐4中對消毒後的水進行連續過濾和連續出水,供水方式採用手壓噴嘴(槍),最後出水用安全密封第一水袋5來接水,即完成一次應急供水。下一次應急供水前無需乾燥水箱即可靈活選擇連續或間斷運行裝備。
[0013]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於:
1、裝配快速,在現場15分鐘即可完成整體裝配,還不需要任何工具;
2、不需電源,裝置中使用的手壓隔膜泵,僅需一個人手動加壓即可完成地表原水注入水箱,特別適用於洪澇、泥石流等緊急情況;
3、間歇運行,在下次使用前不需要對水箱乾燥和清洗,只需依次消毒過濾即能保證供水質量;
4、設備簡單,整套裝置僅由水箱,手動隔膜泵,過濾罐和水袋組成,簡單輕便。整個運行僅通過一臺手壓隔膜泵即可完成,運行簡單;
5、便於攜帶,箱體材料為交聯聚乙烯發泡材料,加工成片狀結構(可摺疊),體積非常小,收集水袋也很輕便,整套裝置可空運可車運也可手抬至指定場所。
[0014]6、批量生產,適合儲備應急。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發明的原理圖。[0016]圖2為本發明水箱結構圖示。
[0017]圖3為本發明過濾罐結構圖示。
[0018]圖中標號:1為水箱,2為地表原水,3為手動隔膜泵,4為過濾罐,5為第一水袋,6為封口拉鏈,7為水箱框架,8為第一進水口,9為第一出水口,10為蓋帽,11為炭芯,12為外殼,13為第二進水口,14為尾帽,15為第二出水口,16為第一閥門,17為第二閥門,18為第三閥門,19為第四閥門,20為第二水袋,21為第三水袋。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通過實施例結合附圖進一步說明本發明。
[0020]實施例1
如圖1所示,本發明的原理圖由水箱I,地表原水2,手動隔膜泵3,過濾罐4,第一水袋5,第一閥門16,第二閥門17,第三閥門18和第四閥門19組成。所述水箱I的第一出水口
9依次通過管道、第一閥門16和第二閥門17連接地表原水2,水箱I的第一進水口 8通過管道、第三閥門18和第四閥門19連接過濾罐4的第二進水口 13 ;過濾罐4底部的第二出水口 15通過管道連接第一水袋5 ;所述手壓隔膜泵3 —端通過管道接於第一閥門16和第二閥門17連接的管路上,另一端通過管道接於第三閥門18和第四閥門19連接的管路上。
[0021]如圖2所示,本發明水箱I由封口拉鏈6,水箱框架7,第一進水口 8,第一出水口9,第二水袋20,第三水袋21組成。水箱I由內設置第二水袋20,水箱框架7的頂部一側設有封口拉鏈6,水箱I下部一側設有第一進水口 9和第一出水口 8,框架外側設置第三水袋21。
[0022]如圖3所示,本發明過濾罐4由蓋帽10、炭芯11、外殼12、第二進水口 13、尾帽14和第二出水口 15組成。炭芯11插入外殼12內,外殼12頂部設有蓋帽10,底部設有尾帽14,尾帽14底部設置第二出水口 15,外殼12中上部設有第二進水口 13。
[0023]將上述裝置用於受汙水源地,15分鐘組裝好整套裝備。設備準備就緒前所有閥門呈關閉狀態。首先開啟第二閥門和第三閥門,通過手壓隔膜泵3將地表原水2注入水箱I直至指定水位,若採用的水箱I內側有效容積為I立方,則大約需要20分鐘上水,投加次氯酸鈣消毒粉消毒30分鐘;然後關閉第二閥門,開啟第一閥門,再通過手壓隔膜泵3實現水箱I內水的自循環5分鐘;接著關閉第三閥門,開啟第四閥門,在過濾罐4中對消毒後的水進行連續過濾和連續出水,供水時間30分鐘,可根據進水渾濁程度靈活調節供水時間,供水方式採用手壓噴嘴(槍),最後出水用安全密封第一水袋5來接水,即完成一次應急供水。整個過程製備I立方安全飲用水約1.5小時。如果按每天以12小時計算,運行8個周期,那麼可以制水8立方,按每個人平均每天喝200 mL水來計算,可以供應400萬人喝一天。下一次應急供水前無需乾燥水箱即可靈活選擇連續或間斷運行裝備,確保供水及時。
【權利要求】
1.一種快速裝配的無動力應急供水裝置,由水箱⑴、手動隔膜泵⑶、過濾罐⑷和第一水袋(5)組成,其特徵在於: 所述水箱⑴由內設置第二水袋(20),水箱框架(7)的頂部一側設有封口拉鏈(6),7jC箱(1)下部一側設有第一進水口(9)和第一出水口(8),水箱框架(7)外側設置第三水袋(21); 所述過濾罐⑷由蓋帽(10)、炭芯(11)、外殼(12)、第二進水口(13)、尾帽(14)和第二出水口(15)組成,炭芯(11)插入外殼(12)內,外殼(12)頂部設有蓋帽(10),底部設有尾帽(14),尾帽(14)底部設置第二出水口(15);外殼(12)中上部設有第二進水口(13); 所述水箱(1)的第一出水口依次通過管道、第一閥門和第二閥門連接地表原水(2),水箱⑴的第一進水口通過管道、第三閥門和第四閥門連接過濾罐⑷的第二進水口 ;過濾罐(4)底部的第二出水口通過管道連接第一水袋(5);所述手壓隔膜泵(3) —端通過管道接於第一閥門和第二閥門連接的管路上,另一端通過管道接於第三閥門和第四閥門連接的管路上;使用時,首先開啟第二閥門和第三閥門,通過手壓隔膜泵(3)將地表原水(2)注入水箱(I)直至指定水位,投加消毒劑;然後關閉第二閥門,開啟第一閥門,再通過手壓隔膜泵(3)實現水箱(1)內水的自循環;接著關閉第三閥門,開啟第四閥門,在過濾罐(4)中對消毒後的水進行連續過濾和連續出水,出水用第一水袋(5)來接水,即完成一次應急供水。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裝配的無動力應急供水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水箱(1)的水箱框架上設有第三水袋,第二水袋和第三水袋均是聚四氟乙烯製成的袋子,水箱框架全由交聯聚乙烯發泡材料構成。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裝配的無動力應急供水裝置,其特徵在於手動隔膜泵(3)可採用消防泵。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裝配的無動力應急供水裝置,其特徵在於過濾罐內置碳芯選擇2.5英寸X 10英寸固體活性炭水過濾濾芯。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裝配的無動力應急供水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水袋採用聚氯乙烯材質水袋或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質水袋。
【文檔編號】C02F1/28GK103803746SQ201410069475
【公開日】2014年5月21日 申請日期:2014年2月28日 優先權日:2014年2月28日
【發明者】張冰, 周雪飛, 褚華強, 楊海真, 劉紅梅 申請人:同濟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