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高效快速的茶多酚茶渣分離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2-05 11:26:46 1

本實用新型涉及茶多酚提取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高效快速的茶多酚茶渣分離裝置。
背景技術:
茶多酚是茶葉中多酚類物質的總稱,包括黃烷醇類、花色苷類、黃酮類、黃酮醇類和酚酸類等。主要為黃烷醇(兒茶素)類,兒茶素佔60-80%。茶多酚是形成茶葉色香味的主要成份之一,也是茶葉中有保健功能的主要成份之一。研究表明,茶多酚等活性物質具有解毒和抗輻射作用,能有效地阻止放射性物質侵入骨髓,並可是鍶90和鈷60迅速排出體外,被健康及醫學界譽為「輻射剋星」。茶多酚在常溫下呈淺黃或淺綠色粉末,易溶於溫水(40-80℃)和含水乙醇中,穩定性極強,在PH值4-8、250℃左右的環境中,1.5h內均能保持穩定。
溶劑萃取法是最傳統的提取茶多酚的工藝,現有技術中已開發出十多種提取工藝,茶多酚易溶(或可溶)於水、醇類、醚類、酮類、酯類等,所以溶劑萃取法可有水提取法和有機溶劑萃取法兩種。水提取法以水為溶劑,採用水浴加熱提取多次,合併提取液後用氯仿萃取,分出氯仿相後改用乙酸乙酯多次萃取,合併乙酸乙酯相併減壓蒸餾濃縮,將其乾燥(真空、冷凍或噴霧乾燥)後用去離子水重結晶即得產品。此法有機溶劑使用少,工藝簡單,成本低,產品純度高,但是提取率較低。有機溶劑提取方法是傳統的提取茶多酚的一種方法,也是使用最為廣泛的方法,過程比較簡單,其原理是利用茶葉中不同化合物在不同溶劑中的溶解度差異進行提取分離的。常用的溶劑有水、甲醇、乙醇、丙酮、乙酸乙酯,一般為回流提取。茶多酚的提取工藝一般為:茶葉原料—溶劑提取—過濾—有機溶劑脫色、脫咖啡鹼—萃取—回收溶劑乾燥—茶多酚粗品。浸取、除雜、萃取為必不可少的共同性步驟,常用的去除雜質的方法有氯仿除雜法、活性炭脫色法、石油醚除雜法或通過低溫靜止除雜法。各工藝的差別僅在於浸取條件(浸取劑、浸取時間、PH值、溫度、次數等)、除雜條件和萃取條件不同。
不論如何,不可缺少的步驟是將茶葉中富含的茶多酚溶解到溶劑後才能進行後續的萃取,提純等操作,現有技術中有使用過濾的方式去除茶葉浸泡後的茶渣,但是,過濾時因茶渣過多,過濾的效率較低,這嚴重影響了茶多酚生產的效率。茶渣去除的不徹底也會影響後續的萃取、提純等步驟。現有的技術中還有採用離心的方式去除茶渣,在將茶葉粉碎後溶解離心過濾,以將茶葉中所含的內溶物提取出來後在進行後續處理,現有的提取離心過濾裝置包括外殼裡面的濾筒,濾筒上裝有濾膜,藉助於離心力的作用,將汁液過濾到濾筒外,而殘渣留在濾筒內,濾筒在使用一段時間後,殘渣堆積在濾膜上,因而需要清洗。但是現有的裝置需要將濾筒拆卸下後方能對濾膜進行清洗,因此費時費力,很麻煩,而且,對茶渣進行離心的力較大,茶渣有被甩出進入汁液,造成汁液中含有茶渣,即過濾不徹底的現象。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高效、快速的茶多酚茶渣分離裝置。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高效快速的茶多酚茶渣分離裝置,包括底部設有離心電機的離心筒,離心筒的底部設有汁液出口,所述離心筒的筒腔內設有柱狀的濾網,筒腔底部設有離心電機傳動塊,與設置在濾筒底部的凹腔配合,所述濾筒的筒壁上設有貫穿筒壁的通孔,濾筒的筒口處設有對稱的耳板,耳板上設有吊孔,所述的離心筒與濾筒之間設有輔助過濾筒,輔助過濾筒的筒口沿徑向外延形成環狀的擋板供卡在離心筒的筒口,輔助過濾筒的筒壁上設有濾孔。
優選的,所述離心筒內的濾網的孔徑小於輔助過濾筒上的濾孔。
優選的,所述輔助過濾筒上的濾孔的孔徑小於濾筒上的通孔。
優選的,所述濾筒上的通孔孔徑為1-2cm。
優選的,所述輔助過濾筒上的環狀擋板上設有貫穿擋板的槽孔。
優選的,所述槽孔的數量為至少一個。
優選的,所述離心筒的筒口上方設有茶葉浸泡水出水管。
優選的,所述離心筒的濾網上設有濾布。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茶渣分離裝置,設置在濾筒上的通孔較大,可以快速對茶葉水中的茶渣進行分離,輔助過濾筒和設置在離心筒筒腔內的濾網可以對茶渣進行攔截,輔助過濾筒可以整體吊出清潔,用於茶渣分離高效、快速,結構簡單,操作方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離心筒的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濾筒的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輔助過濾筒的示意圖;
圖中標號說明:10-離心筒,11-離心電機,12-汁液出口,13-濾網,14-傳動塊,20-濾筒,21-凹腔,22-筒壁,221-通孔,23-耳板,231-吊孔,30-輔助過濾筒,31-擋板,311-槽孔,32-輔助過濾筒筒壁,321-濾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如圖1、2、3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高效快速的茶多酚茶渣分離裝置,包括底部設有離心電機11的離心筒10,離心筒10的底部設有汁液出口12,所述離心筒10的筒腔內設有柱狀的濾網13,筒腔底部設有離心電機傳動塊14,與設置在濾筒20底部的凹腔21配合,所述濾筒20的筒壁22上設有貫穿筒壁22的通孔221,濾筒20的筒口處設有對稱的耳板23,耳板23上設有吊孔231,所述的離心筒10與濾筒20之間設有輔助過濾筒30,輔助過濾筒30的筒口沿徑向外延形成環狀的擋板31供卡在離心筒10的筒口,輔助過濾筒30的筒壁32上設有濾孔321。
將浸泡過的茶葉水倒入濾筒20中,開啟離心電機11,茶水被甩入離心筒10內,經由汁液出口12流入下一工序,茶渣被攔截在濾筒20的通孔221上,部分流出的茶渣被輔助過濾筒30的濾孔321攔截,其餘細小的茶渣被設置在離心筒10內的濾網13攔截,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離心裝置,孔徑呈梯次分置,避免僅有單層過濾網時出現的過濾效果差的現象,可以實現高效、快速的分離茶渣。
進一步的,所述離心筒10內的濾網13的孔徑小於輔助過濾筒30上的濾孔321,如此,稍小的茶渣可以透過輔助過濾筒30上的濾孔321,被設置在離心筒10內的濾網13攔截。
進一步的,所述輔助過濾筒30上的濾孔321的孔徑小於濾筒20上的通孔221,如此,稍小的茶渣可以透過濾筒20上的通孔221,被設置在輔助過濾筒30上的濾孔321攔截。
進一步的,所述濾筒20上的通孔221孔徑為1-2cm,這與一般茶葉的大小相當,可以想到的是,本實用新型涉及到的孔徑的大小可以根據不同茶葉的大小進行設計。
進一步的,所述輔助過濾筒30上的環狀擋板31上設有貫穿擋板31的槽孔311,在使用一段時間後,可以通過此槽孔311將輔助過濾筒30吊起,進行徹底的清潔,更進一步的,所述槽孔的數量為至少一個。
進一步的,所述離心筒10的筒口上方設有茶葉浸泡水出水管,如此,前一工序浸泡後的茶葉可以直接放入到濾筒20內,實現連續的生產。
進一步的,所述離心筒10的濾網13上設有濾布,可以進一步防止細小的茶渣流入到汁液中。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茶渣分離裝置,採用分級、分梯次設置的過濾設備對茶渣進行過濾,提高了茶渣分離的效率,避免茶渣堵塞導致的過濾效果差,生產效率低的問題。
對於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於上述示範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徵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實用新型。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範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實用新型的範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範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實用新型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