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託腹式兩半座面可交叉轉動自行車座的製作方法
2023-12-02 14:20:11 3

本實用新型屬於自行車運動器材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託腹式兩半座面可交叉轉動自行車座。
背景技術:
已知的自行車座多為模式化的三角形,座面具有一個向前(以自行車的前進方向而言,下同)伸出的鼻翼,使用時存在以下弊端:較長時間騎坐水平狀態安置的車座時,車座前伸的鼻翼會硌壓會陰部產生不適感,特別是男性的陰囊、睪丸及陽具在蹬行過程中被鼻翼硌壓、研磨會產生灼熱和疼痛等不適感而影響騎行;若將車座調整為前端向下有一定傾斜度使用時會減輕對會陰部的硌壓感,但這會迫使騎行者手臂加大向前下方推撐車把以阻止臀部前滑的力量,長時間推撐的結果會導致上肢肌肉產生疲勞而出現酸麻脹痛等不適感;較長時間雙腿交替蹬踏動作會使騎行者大腿內側以及後側根部與車座座面及鼻翼兩側面反覆摩擦而產生熾熱、疼痛感;騎行者坐骨結節部位由於車座座面長時間頂壓及研磨會產生疼痛或不適感。
已有公開技術在車座鼻翼根部向下挖出一個凹陷空間雖然解決了男性陰囊、睪丸及陽具無壓迫放置的空間問題,但會陰部位後段、大腿內側及後側根部的硌壓、摩擦的不適感依然存在。
還有已公開的技術方案將傳統車座上向前伸出的鼻翼去除,其結果雖然解決了會陰前部等部位受到壓迫和大腿內側根部摩擦的問題,但這樣設計變化的結果會出現以下三方面的新問題:一是由於車座鼻翼的去除使得車座前端出現了一個橫向較寬的前沿,該前沿使騎行者大腿後側根部的硌壓及摩擦情況更加惡化;二是由於車座鼻翼的去除使得騎行者兩大腿根部內側沒有了依附而臀部有了沿人體縱軸轉動的條件,蹬踏時由於臀部的左右轉動卸載和緩衝了部分蹬力使騎行者感覺用力蹬踏時失去了穩定的支撐,降低了蹬踏力向腳踏板傳遞的效率;第三,由於車座鼻翼的去除使得騎行者臀部出現明顯的前滑移動問題。
授權公告號為CN1106309C公開的一種自行車座,其特徵為無鼻,將座面縱向切開分為左右兩部分,再將左右兩個座面橫向切開又分為前後兩部分,其中後半部分固定在支撐體上不能移動或轉動,前半部分可繞後沿下橫向設置的軸向前下翻轉。「無鼻」的設計能夠解決會陰前部及睪丸受到壓迫和摩擦的問題,設計人試圖用兩部分中的前半部分可以沿橫向設置的軸向前下翻轉的設計解決車座前沿與騎行者大腿後側根部的硌壓及摩擦問題,但實際上通過車座前半部分向前下翻轉只是把原來前半部分車座硌壓大腿根部的前沿向後轉移到了後半部分的前沿,該前沿依然存在並發揮著墊硌騎行者大腿後側根部的作用,因此說這樣的設計並不能解決車座前沿對人體大腿後側根部的硌壓及摩擦問題,同樣如前所述的無鼻車座臀部前滑移動的問題還依然存在,且由於車座前半部分沿橫軸向前下翻轉後把原來前半部分車座的前沿向後移動到後半部分的前沿的結果實際上是使有效支撐人體臀部的支撐面縮小並後移,這樣後移的結果使得人體臀部向前滑動的問題更加突出,設計者試圖通過設置在所述第一襯墊前部的前凸起在用力蹬踏被拉回時產生的向上凸起的膨脹部作為一個障礙物阻止騎車人臀部的前滑移動,事實上該向上凸起的膨脹部阻止不了騎車人臀部的前滑移動,結果還會增大對騎車人大腿後側根部的墊硌作用;同樣,由於鼻翼的去除使得兩大腿內側根部蹬行時沒有了依附支撐點,因臀部的左右轉動卸載和緩衝部分蹬力而降低了蹬踏力向腳踏板傳遞效率的問題也依然沒有得到解決。因此說現缺少解決上述問題較為合理的自行車座。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能夠較好地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託腹式兩半座面可交叉轉動自行車座,所採取的技術方案由支撐體組合件、座面組合件和託腹組合件三部分構成。
所述支撐體組合件包括:兩個直角梯形框架、第一橫杆、第二橫杆、第一連板、第二連板、軸座,緊固軸螺釘;所述兩個直角梯形框架內側相對應的焊接連接第一橫杆、第二橫杆、第一連板、第二連板;第一連板上垂直設兩個螺釘有調整左座板右座板向前下轉動角度限位功能;所述第二連板上設兩個膠墊有緩衝左座板右座板震動功能;兩個直角梯形框架上平面的前部橫向固連兩個軸座,兩個軸座上設緊固軸螺釘。
所述座面組合件包括:左座板、右座板、右座墊、左座墊、軸、兩個右座板軸套、兩個左座板軸套;所述座面的外形由左右兩半對稱的左座板、右座板組成,所構成的鼻翼前端中間向後凹陷出一個空間,成為開口向前的U字形鼻翼。
在所述右座板下面固定連接兩個右座板軸套,在所述左座板下面固定連接兩個左座板軸套;所述軸穿過軸座鉸接四個軸套後由所述緊固軸螺釘緊固;在左座板右座板上表面分別覆蓋一層具有符合解剖學設計形狀的左座墊、右座墊,在所述左座墊、右座墊上與人體坐骨結節對應處設置有兩個坐骨結節橢圓通孔;所述左座墊、右座墊由高彈海綿製成。
所述託腹組合件包括:彎方管下端緊固螺釘、彎方管、立方管、鉸接螺釘、託腹板、託腹板軟墊、託腹板連接件、彎方管上端緊固螺釘、縱方管。在所述第一橫杆第二橫杆上縱向設置縱方管,彎方管的下端頭插入縱方管前端孔內由彎方管下端緊固螺釘固連;彎方管的上端頭插入立方管下端孔內由彎方管上端緊固螺釘固連;託腹板前面固連託腹板連接件,鉸接螺釘鉸接託腹板連接件和立方管的上端頭,託腹板後表面覆蓋一層託腹板軟墊。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a、本車座左右兩半分開的兩半座面可隨騎行者左右大腿交替下壓而交叉向前轉動的設計,使座面前沿向前下傾斜翻轉而不再產生硌壓感和大腿內側根部的摩擦不適感;
b、本車座短小鼻翼前端開口中間挖空的設計,即可為騎行者會陰部特別是男性陰囊及睪丸提供無障礙放置的空間而解決硌壓、摩擦疼痛的不適感問題,又保留了現行自行車座鼻翼的作用,使得騎行者大腿內側根部有所依託從而有助於在蹬踏時將力傳遞給踏板;
c、本實用新型設置託腹板的設計,能限制、阻擋人體腹部向前移動,徹底解決由於車座向前轉動後臀部的前滑移動問題,同時克服了由於臀部前滑帶來的手臂加大向前下推撐用力易產生疲勞的弊端;
d、本實用新型設置託腹板的設計,給騎行者腹部提供了一個穩定的支撐面,克服了蹬行時由於臀部的左右轉動卸載和緩衝部分蹬力的弊端,使蹬踏時腿部的蹬踏力更好的傳遞給踏板。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地說明。
圖1是本車座的立體示意圖;
圖2是圖1打開左座板與右座板後的結構簡圖;
圖3是圖1左座板向前下轉動示意簡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附圖,一種託腹式兩半座面可交叉轉動自行車座,由支撐體組合件、座面組合件和託腹組合件三部分構成。
所述支撐體組合件包括:兩個直角梯形框架2、第一橫杆16、第二橫杆26、第一連板17、第二連板25、軸座19,緊固軸螺釘20;所述兩個直角梯形框架2內側相對應的焊接連接第一橫杆16、第二橫杆26、第一連板17、第二連板25;第一連板17上垂直設兩個螺釘18有調整左座板1右座板12向前下轉動角度限位功能;所述第二連板25上設兩個膠墊24有緩衝左座板1右座板12震動功能;兩個直角梯形框架2上平面的前部橫向固連兩個軸座19,兩個軸座19上設緊固軸22螺釘20,如圖2所示。
所述座面組合件包括:左座板1、右座板12、右座墊14、左座墊15、軸22、兩個右座墊軸套21、兩個左座墊軸套23;在所述右座板12下面固定連接兩個軸套21,在所述左座板1下面固定連接兩個軸套23;所述軸22穿過軸座19鉸接四個軸套21、23後由所述緊固軸螺釘20緊固;在左座板1右座板12上與人體坐骨結節對應處設置有兩個坐骨結節橢圓通孔;在左座板1右座板12上表面分別覆蓋一層具有符合解剖學設計形狀的左座墊15、右座墊14並在其上與左座板1右座板12上設置的兩個坐骨結節橢圓通孔相對應的位置設置坐骨結節橢圓通孔13,所述左座墊15、右座墊14由高彈海綿製成,見圖1、圖2。
所述託腹組合件包括:彎方管下端緊固螺釘3、彎方管4、立方管5、鉸接螺釘6、託腹板7、託腹板軟墊8、託腹板連接件9、彎方管上端緊固螺釘10、縱方管11。在所述第一橫杆16第二橫杆26上平面或下平面上中間部位設置縱方管11,彎方管4兩端頭分別插入縱方管11前端、立方管5下端孔內分別由彎方管下端緊固螺釘3、彎方管上端緊固螺釘10固連;託腹板7前面的中央部位固連託腹板連接件9,鉸接螺釘6鉸接託腹板連接件9和立方管5的上端頭,託腹板7後表面覆蓋一層託腹板軟墊8,所述託腹板軟墊8由高彈海綿製成,如圖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