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建議(五大標誌性工程)
2023-07-03 00:29:33
9月21日,《陝西省貫徹落實〈關中平原城市群建設「十四五」實施方案〉的工作方案》全文發布。這是繼今年6月國家發改委公布《關中平原城市群建設「十四五」實施方案》之後,陝西省重磅推出的綱領性「任務書」和「施工圖」。
官網截圖
《工作方案》要求,充分發揮陝西在建設關中平原城市群中的主體作用,以西安國家中心城市和西安都市圈建設為關鍵牽引,優化城市群空間發展格局,健全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共同推進落實各項重點任務,增強關中平原城市群綜合實力和整體競爭力。
為此,方案制定了詳盡的重點任務分工,將六大類23條任務逐一分解到相關單位,確保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關中平原城市群規劃範圍
加快推進標誌性項目
《工作方案》提出,把工作重心聚焦在重大項目、重大工程、重大事項上,突出標誌性項目工程,以點帶面、多點發力,確保2025年末取得一批實實在在的可視化發展成果。
方案點名列舉了幾個標誌性項目,包括西安鹹陽機場三期、西安都市圈市域郊鐵路、引漢濟渭引水工程、古賢水利樞紐工程、國家西安醫學中心等,要求加快推進,積極策劃一批重大項目,形成推動關中平原城市群建設的堅實支撐。
西安鹹陽機場三期
正在建設的西安鹹陽機場三期擴建工程是西北民航發展史上規模最大的基建工程,項目以2030年為目標年,按照年旅客吞吐量83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00萬噸的目標進行設計,包括機場工程、空管工程和供油工程。目前東航站樓主體結構已封頂,項目建設正穩步推進。三期工程建成投運後,西安機場將形成4條跑道、4座航站樓的格局,構建「絲路貫通、歐美直達、五洲相連」的國際航空樞紐。
西安都市圈市域郊鐵路
今年以來,陝西相關方面結合國家今年批覆的《西安都市圈發展規劃》,綜合考慮軌道交通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居民出行特徵和未來發展方向等,啟動了《西安都市圈多層次軌道交通規劃》研究。未來將統籌考慮利用既有鐵路富餘運能和新建線路,構建由國鐵幹線、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城市軌道交通構成的的高效綜合交通體系。
引漢濟渭引水工程
引漢濟渭被譽為陝西的南水北調項目,分為調水工程、輸配水工程。計劃2025年實現配水10億立方米,2030年配水15億立方米,用以滿足西安、鹹陽、寶雞、渭南4個城市及沿渭河兩岸的11個縣城和6個工業園等城市用水。目前,項目二期黃池溝配水樞紐實現與黑河供水渠道連接,明年6月份具備向西安先期供水條件。三期可研已通過省水利廳技術審查,力爭年內開工。
古賢水利樞紐工程
黃河古賢水利樞紐工程位於黃河北幹流下段,壩址右岸為陝西宜川縣,左岸為山西吉縣,下距壺口瀑布10.1公裡。作為黃河幹流七大骨幹工程之一,古賢水利樞紐是黃河水沙調控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防洪、減淤、供水、發電、灌溉等綜合效益,建成後可有效緩解延安、榆林、渭南、臨汾、呂梁、運城等地工農業用水緊張的局面。
國家西安醫學中心
建設國家醫學中心是國家衛生健康工作「十四五」規劃的重要內容。目前,全國依託22家醫院已設置12個國家醫學中心。陝西正全力推進國家醫學中心落地,西安交大一附院已入圍國家醫學中心創建單位。其核心項目即西安交大一附院國際陸港醫院,將打造以「神內、神外、精神」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為主、「綜合內外科」配套的綜合型三級甲等醫院,以及成果轉化中心、公共衛生中心、國際交流合作中心、醫療綜合樓等配套設施。
優化城市群空間發展格局
增強西安國家中心城市競爭力
統籌劃定城鎮開發邊界,合理確定城市規模,依託自然山水基底建設生態廊道,優化城市空間格局,控制中心城區開發強度和人口密度,推動中心城區瘦身健體。
聚焦科技創新、對外開放、文化建設等重點領域,全面推進「三中心兩高地一樞紐」建設。
加快建設西部科技創新港,增強西安高新區高端產業集聚引領功能,打造全國重要科研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
統籌建設西安國際港務區、西安臨空經濟示範區,加快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示範工程、西安鹹陽國際機場三期工程等建設,充分釋放陸港、空港對外開放支點作用,打造內陸開放高地。
保護好千年古都風貌,彰顯世界歷史文化名城魅力。
培育發展西安都市圈
發揮西安中心城區引領作用,深入推進西安和鹹陽相向一體化發展,提升富平—閻良、臨渭—華州、耀州、楊凌—武功—周至、乾縣—禮泉等外圍組團功能,優化都市圈空間格局。
因地制宜推動市政、能源等基礎設施對接聯網,促進西安優質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資源向周邊地區布局。
西安都市圈「一核兩軸多組團」示意圖
加快重要節點城市建設
立足特色資源和產業基礎,提高地級市綜合服務功能和宜居宜業水平。支持有條件的地級市建設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和省級區域醫療中心。
推動寶雞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建設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和省先進位造業示範基地。推動商洛大力發展生態產業,依託秦嶺打造知名旅遊目的地和康養城市。提高渭南—運城—臨汾、寶雞—天水—平涼、銅川—慶陽聯通程度和協作水平。
提升交通互聯互通水平
協同推進軌道交通建設
加速構建城市群對外運輸大通道,加快西安至延安、西安至安康、西安至十堰等高鐵建設,加快西渝高鐵安康至重慶段前期工作。
有序發展都市圈市域(郊)鐵路,推進西安地鐵三期工程實施。
優化城際公路網
加快推進G5蒲城至澇峪工程建設。啟動實施G70西安至永壽交通繁忙路段擴能改造。適時啟動G342臨猗至合陽黃河大橋前期研究工作。
完善機場網絡布局
加快西安鹹陽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建設輻射「一帶一路」的國際航空樞紐。推動新建寶雞機場項目前期工作。有序推進一批通用機場建設。
提升綜合交通物流樞紐功能
以西安鹹陽國際機場、國際港務區為依託,強化西安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功能,建設寶雞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和渭南等一批區域性交通樞紐。推動西安、寶雞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建設。
優化綜合客運樞紐布局,推動換乘設施立體布局,提升公路、鐵路、機場與城市交通之間的換乘效率。
打造先進位造業集群
以西安、寶雞等為重點,發展數控工具機、工業機器人和油氣鑽採裝備,打造高端裝備製造集群。
發揮西安閻良國家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西安國家民用航天產業基地優勢,推進大型運輸機系列化研製生產,大力發展衛星應用和高分應用,壯大航空航天產業。
實施西安市國家級集成電路產業集群發展工程,完善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智能終端等產業鏈,建設全國重要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基地。
推進寶雞國家級先進結構材料產業集群發展,建設西安國家增材製造創新中心,打造陶瓷基複合材料、超導材料等新材料產業集群。
推動彬(州)長(武)旬(邑)能源化工產業轉型升級,有序發展煤基特種燃料、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促進能源化工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發展。
提升研發設計、信息服務、金融會展等現代服務業發展水平,支撐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此外,方案還從推動產業和創新協同發展、推進生態共建環境共保、共同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推進公共服務開放共享等方面著墨,做出具體部署。關中平原城市群正以開放包容、合作創新的心態踏上新徵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