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多向鍛造製備鈦鋁合金葉片方法與流程
2024-04-14 16:44:05 1
1.本發明屬於鈦鋁合金熱加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多向鍛造製備鈦鋁合金葉片方法。
背景技術:
2.鈦鋁合金是一種新型輕質高溫結構金屬間化合物,具有高比強度、高比韌度、耐磨、耐蝕、耐高溫以及優異的抗氧化性能廣泛應用於航空發動機及葉片領域,現有的鈦鋁合金葉片主要採用定向凝固、粉末冶金方法進行製造,但是定向凝固、粉末冶金方法存在強度低、塑性差且僅僅用於尺寸較小的零件,採用鍛造的方法,由於該材料熱塑性較差且葉片在鍛造過程中變形量較大,容易出現裂紋等缺陷影響鍛件使用。
技術實現要素:
3.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多向鍛造製備鈦鋁合金葉片方法,以有效解決鈦鋁合金葉片在鍛造過程中難成型及開裂的問題。
4.為解決此技術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
5.一種多向鍛造製備鈦鋁合金葉片方法,包括:
6.步驟一:下料、噴砂,根據葉片尺寸計算所需鈦鋁合金坯料所需規格,並對坯料兩端進行倒稜,採用鋼砂拋光去除坯料表面黑皮缺陷,形成第一坯料;
7.步驟二:噴塗,將上述步驟一所述第一坯料置於烘箱中進行加熱,烘箱加熱溫度150~200℃,保溫1~2h,採用水玻璃潤滑劑進行噴塗,確保塗料覆蓋第一坯料所有端面,然後置於烘箱中烘乾,形成第二坯料;
8.步驟三:加熱,將上述步驟二所述的第二坯料置於電阻爐中加熱,加熱溫度:1260~1280℃,加熱係數1.2~1.5min/mm;
9.步驟四:多向預鍛:採用多向鍛造機進行多向鍛造,預鍛模具預熱至200~250℃,在模具型腔內部噴塗石墨潤滑劑,將上述棒料置於預鍛下模中,上模施力下壓,側向採用衝頭進行水平施力壓制,葉片榫頭個數與衝頭個數對應,鍛造至棒料充滿模具型腔;
10.步驟五:終鍛,上述預鍛坯置於電阻爐中加熱,加熱溫度:1260~1280℃,加熱係數1.2~1.5min/mm,將上述預鍛件置於螺旋壓力機,終鍛模具預熱至200~250℃,並噴塗石墨潤滑劑,壓製成鍛件。
11.進一步地,預鍛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模具型腔包括杆部和端頭,杆部對應葉片葉身,端頭對應葉片榫頭。
12.進一步地,葉片榫頭為兩個的情況下,端頭包括左端頭和右端頭,其中左端頭為t型並且t型大端與型腔的杆部連通,t型的小端與左衝頭的尺寸對應,右端頭為圓柱形且尺寸與右衝頭對應。
13.進一步地,端頭與杆部為圓角過渡結構,左、右衝頭形狀為圓柱型,衝頭與端頭的配合間隙為0.4~0.5mm。
14.進一步地,根據葉片葉身形狀確定模具型腔杆部的截面形狀。
15.進一步地,還包括:步驟六:雷射切邊,將鍛造完成的葉片鍛件置於切邊託塊上,在室溫條件下採用光纖雷射切割機進行雷射切邊,切邊託塊為底座為高度不小於10mm、長度寬度不小於鍛件外輪廓尺寸的四方體,採用螺栓固定於設備,上表面為與鍛件下模形狀相同的凹槽,並與邊緣為0.5~1mm的平面。
16.進一步地,步驟五,具體採用1000t螺旋壓力機。
17.進一步地,步驟四,採用20mn多向鍛造機進行多向鍛造。
18.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採用採用多向鍛造方法生產鈦鋁合金葉片,降低鈦鋁合金表面缺陷,且該方法簡單可行,易於操作。
附圖說明
19.附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1預鍛模具圖。
20.附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1葉片鍛件圖。
21.其中,1:下模;2:左衝頭;3:右衝頭。
具體實施方式
22.為使本發明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明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實施例。基於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發明保護的範圍。
23.相對傳統鍛造的擠杆+頂鍛+預鍛+終鍛的方法,該方法只需通過多向鍛造(預鍛)+終鍛即可生產產品,可有效解決鍛件難成型及合格率低的問題,考慮到該合金在鍛造過程中極易開裂的特點,我們在制定多向預鍛變形工藝時,必須要充分考慮預變形的變形方式、變形溫度範圍及變形程度範圍,否則預鍛方案將無法實施。
24.參照圖1和2,一種多向鍛造製備鈦鋁合金葉片方法,包括:
25.步驟一:下料、噴砂。根據葉片尺寸計算鈦鋁合金坯料所需規格,該規格根據鍛件體積的1.1~1.2倍換算,並對坯料兩端進行倒稜,採用鋼砂拋光去除坯料表面黑皮缺陷,形成第一坯料。
26.步驟二:噴塗。將上述步驟一所述第一坯料置於烘箱中進行加熱,烘箱加熱溫度150~200℃,保溫1~2h,採用水玻璃潤滑劑進行噴塗,確保塗料覆蓋第一坯料所有端面,然後置於烘箱中烘乾,形成第二坯料;
27.步驟三:加熱。將上述步驟二所述的第二坯料置於電阻爐中加熱,加熱溫度:1260~1280℃,加熱係數1.2~1.5min/mm;相對後續終鍛溫度需高出10~30℃,加熱係數需高出10~15%,保證坯料加熱時受熱均勻充分,在多向鍛造機上的鍛造時間較終鍛時間長,較高的鍛造溫度防止終鍛溫度過低導致的開裂等缺陷產生。
28.步驟四:多向鍛造(預鍛):採用多向鍛造機進行多向鍛造。傳統情況採用的擠杆+頂鍛變形方式,缺點在於部分金屬處於劇烈變形狀態,所受的拉應力會加劇坯料開裂的傾向,不利於後續鍛件的成型。採用帶工裝模具多向鍛造變形方式,優點是三向的金屬均處於壓應力狀態,從而減少坯料劇烈變形後金屬開裂的傾向。模具預熱至200~250℃,在模具型
腔內部噴塗石墨潤滑劑。將上述棒料置於預鍛下模中,上模施力下壓,鍛壓速度為10~20mm/s,坯料實現杆部變形並變形量控制在15%~20%;左、右衝頭水平施力進行壓制,鍛壓速度應設定為30~60mm/s,坯料實現端頭變形並變形量控制在20%~40%。鍛造使坯料充滿模具型腔,終鍛溫度≥800℃,至於架子上自然空冷至室溫。1火成型。其中上下模具杆部型腔橫截面可為圓形、橢圓形、四方形等,上下模具中端頭型腔橫截面可為圓形、橢圓形、四方形等,端頭可為一個或左右各一個,端頭與杆部為圓角過渡結構,左、右衝頭形狀為圓柱型,與上下模型腔尺寸一致,配合間隙為0.4~0.5mm,衝頭長度不小於預鍛端頭至模具邊緣的距離,並設置螺紋與設備連接。
29.步驟五:終鍛。上述預鍛坯置於電阻爐中加熱,加熱溫度:1240~1260℃,加熱係數1~1.2min/mm。該合金容易發生開裂現象,將上述預鍛件置於壓力機等靜壓設備進行,鍛壓速度應設定為5~10mm/s,終鍛溫度≥800℃,可進行多火次預變形,但總計不超過2火次。模具預熱至200~250℃,並噴塗石墨潤滑劑。壓製成鍛件。
30.步驟六:雷射切邊。將鍛造完成的葉片鍛件置於切邊託塊上,在室溫條件下採用光纖雷射切割機進行雷射切邊。雷射切邊切除飛邊,所損耗的材料少,並避免切割過程產生的拉應力而導致開裂。切邊託塊上表面為與鍛件下模形狀相同的凹槽,並與邊緣為0.5~1mm的平面,在保證完全去除毛邊的基礎上避免傷及鍛件本體。
31.經過改變傳統的擠杆+頂鍛+預鍛的變形,採用多向鍛造以及使用壓應力式模具工裝預鍛,可以有效解決原始棒材極易開裂、成型難以及合格率低的問題。
32.實施例1:
33.步驟一:下料、噴砂。根據葉片尺寸計算所需鈦鋁合金坯料所需規格為並對兩端頭進行2
×
45
°
倒稜,採用鋼砂拋光去除坯料表面黑皮缺陷,形成第一坯料。
34.步驟二:噴塗。將上述步驟一所述第一坯料置於烘箱中進行加熱,烘箱加熱溫度150℃,保溫2h,採用水玻璃潤滑劑進行噴塗,確保塗料覆蓋第一坯料所有端面,然後置於烘箱中烘乾,形成第二料;
35.步驟三:加熱。將上述步驟二所述的第二坯料置於電阻爐中加熱,加熱溫度:1260℃,加熱係數1.5min/mm;
36.步驟四:多向鍛造(預鍛):採用20mn多向鍛造機進行多向鍛造,模具預熱至250℃,在模具型腔內部噴塗石墨潤滑劑。將上述棒料置於預鍛下模中,上模施力下壓,壓力為60bar,左、右衝頭水平施力,壓力為60bar,進行壓制。鍛造至棒料充滿模具型腔。其中上下模具杆部型腔橫截面可為的圓形,上下模具中端頭型腔橫截面可的圓柱形。右端頭為的圓柱形,端頭與杆部為圓柱形,與上下模型腔尺寸一致,配合間隙為0.4mm,左衝頭長度為330mm,右衝頭長度為450mm,並設置螺紋與設備連接,形成預鍛坯。
37.步驟五:終鍛。上述預鍛坯置於電阻爐中加熱,加熱溫度:1260℃,加熱係為1.5min/mm。將上述預鍛件置於1000t螺旋壓力機,模具預熱為250℃,並噴塗石墨潤滑劑。壓製成鍛件。
38.步驟六:雷射切邊。將鍛造完成的葉片鍛件置於切邊託塊上,在室溫條件下採用光纖雷射切割機進行雷射切邊。切邊託塊為底座為高度為15mm、長度寬度不小於鍛件外輪廓
尺寸的四方體,採用螺栓固定於設備,上表面為與鍛件下模形狀相同的凹槽,並與邊緣為1mm的平面。
39.實施例2:
40.步驟一:下料、噴砂。根據葉片尺寸計算所需鈦鋁合金坯料所需規格為並對兩端頭進行2
×
45
°
倒稜,採用鋼砂拋光去除坯料表面黑皮缺陷,形成第一坯料。
41.步驟二:噴塗。將上述步驟一所述第一坯料置於烘箱中進行加熱,烘箱加熱溫度200℃,保溫1.5h,採用水玻璃潤滑劑進行噴塗,確保塗料覆蓋第一坯料所有端面,然後置於烘箱中烘乾,形成第二料;
42.步驟三:加熱。將上述步驟二所述的第二坯料置於電阻爐中加熱,加熱溫度:1280℃,加熱係數1.2min/mm;
43.步驟四:多向鍛造(預鍛):採用20mn多向鍛造機進行多向鍛造,模具預熱至200℃,在模具型腔內部噴塗石墨潤滑劑。將上述棒料置於預鍛下模中,上模施力下壓,壓力為50bar,左、右衝頭水平施力,壓力為100bar,進行壓制。鍛造至棒料充滿模具型腔。其中上下模具杆部型腔橫截面可為橢圓形,上下模具中端頭型腔橫截面可的圓柱形。右端頭型腔為50
×
10mm的長方體,端頭與杆部為r20mm圓角過渡結構。左衝頭形狀為圓柱型,右衝頭形狀為圓柱型,配合間隙為0.4~0.5mm,左衝頭長度為300mm,右衝頭長度為350mm,設置螺紋與設備連接。
44.步驟五:終鍛。上述預鍛坯置於電阻爐中加熱,加熱溫度:1280℃,加熱係為1min/mm。將上述預鍛件置於1000t螺旋壓力機,模具預熱為200℃,並噴塗石墨潤滑劑。壓製成鍛件。
45.步驟六:雷射切邊。將鍛造完成的葉片鍛件置於切邊託塊上,在室溫條件下採用光纖雷射切割機進行雷射切邊。切邊託塊為底座為高度為20mm、長度寬度不小於鍛件外輪廓尺寸的四方體,採用螺栓固定於設備,上表面為與鍛件下模形狀相同的凹槽,並與邊緣為1mm的平面。
46.最後應該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但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並不局限於此,任何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範圍內,可以輕易想到各種等效的修改或者替換,這些修改或者替換都應該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