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便攜實用測釺的製作方法
2023-10-31 17:38:55 1

本發明涉及測量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便攜實用測釺。
背景技術:
測釺是用來標定尺段點的位置和計算丈量的尺段數的重要工具。現有技術中:中國專利號cn201620430524.9,專利申請日期為2016年5月13日,發明創造名稱為:固定測釺裝置,該申請案固定測釺裝置是為施工現場進行測設時的測釺相對穩定而設計的,屬於建築測量領域;固定測釺裝置是由測釺主杆、活套、測釺副杆夾、測釺地梁、底盤、支腳與水準氣泡組成的;測釺主杆垂直於測釺地梁並固結在測釺地梁的中央;測釺副杆夾與活套固結,活套套結在測釺主杆的中上部;測釺地梁的兩端固結在底盤上;支腳安裝在底盤的下部;水準氣泡安裝在底盤的上表面;該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不用專人扶持測釺,可將測釺表示的點很快傳遞到地面,但是該裝置在搬運時由於地梁、底盤等較為不便。
中國專利號cn201620384159.2,專利申請日期為2016年4月29日,發明創造名稱為:一種適用於工程測量的固定測釺裝置,該申請案提供一種適用於工程測量的固定測釺裝置,包括豎直杆件,所述豎直杆件上設有用於固定測釺的卡夾,豎直杆件下方設有底盤,所述底盤表面設有水平氣泡,底盤下方設有用於支撐和調節底盤的調平角螺旋。該裝置能夠方便的安裝和更換測釺,可以在凹凸不平的地面或者斜坡使用,使人員不必手持測釺長時間站立,但使用時需要通過調節調節底盤的調平角螺旋來實現,相對較為麻煩,降低了工作效率。
中國專利號cn201520787823.3,專利申請日期為2015年10月12日,發明創造名稱為:摺疊式多地形測釺,該申請案提供了一種摺疊式多地形測釺,包括帶有垂直參考線的釺杆和用以支撐釺杆的撐腳,所述釺杆的底部設有釺頭,所述多地形測釺還包括用以安裝釺杆的套筒和用以安裝撐腳的轉筒,所述套筒豎向布置,所述轉筒橫向布置,所述轉筒設置在所述套筒外壁的一側並與所述套筒固定連接,所述釺杆套裝於所述套筒內並通過緊定螺釘固定在套筒內;所述轉筒內設有轉軸,所述撐腳設置有兩個,兩個撐腳對稱布置在所述轉軸的兩端,所述轉筒上設有用以所述撐腳展合的展合缺口,展合極限銷釘穿過所述展合缺口鑲嵌在所述轉軸上。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便攜實用測釺。
本發明提供一種便攜實用測釺,其包括:測釺主杆,測釺支撐杆和測釺支腳;其中,
所述測釺主杆的底端設置有尖端;所述測釺主杆沿周向均勻設置有三個連接耳;
所述測釺支撐杆的個數為三個,每個測釺支撐杆的頭端均設置有連接雙耳板,所述連接雙耳板通過蝶形螺旋與所述連接耳相連;所述蝶形螺旋包括螺杆段和位於螺杆段末端的蝶形把手;所述螺杆段穿設過所述連接雙耳板和連接耳上的螺孔;
所述測釺支腳的個數為三個,分別鉸接於三個測釺支撐杆的尾端;所述測釺支腳的頭部與測釺支撐杆的尾端轉動連接;每個測釺支撐杆的尾端均形成有可容納所述測釺支腳的凹槽;
所述測釺支腳的尾部形成尖端。
進一步地,所述連接耳設置於距離測釺主杆的底端50~100cm的位置處。
進一步地,所述測釺支腳設置有外凸結構,所述外凸結構形成驅動所述測釺支腳轉動的把手。
本發明提供一種便攜實用測釺。該測釺結構中,通過蝶形螺旋將測釺支撐杆與測釺主杆固連在一起。測釺支撐杆通過測釺支腳與地面接觸,測釺支腳為尖狀,方便與地面固定。測釺支腳不使用時,可以收回至凹槽,以免搬運時刮傷人。測釺支撐杆與測釺主杆可分離。使用時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適當調節三個測釺支撐杆來達到測釺豎直,或高度的調節;測釺主杆和三個測釺支撐釺杆可以分離。測釺在使用和不使用時均需把蝶形螺旋擰緊,以便把測釺支撐杆固定牢固,避免了在搬運過程中測釺掉落而砸傷腿腳等,同時也給實驗人員管理儀器帶來了方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便攜實用測釺的工作狀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便攜實用測釺的收回狀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測釺主杆
2-測釺支撐杆
3-測釺支腳
4-凹槽
5-蝶形螺旋
6-連接耳
7-外凸結構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技術領域的人員更好地理解本發明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在一種具體的實施方式中,本發明提供了一種便攜實用測釺。請參見圖1和圖2,該圖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便攜實用測釺的結構。
具體而言,本發明提供的便攜實用測釺包括:測釺主杆1,測釺支撐杆2和測釺支腳3;其中,
所述測釺主杆1的底端設置有尖端;所述測釺主杆1沿周向均勻設置有三個連接耳6;
所述測釺支撐杆2的個數為三個,每個測釺支撐杆2的頭端均設置有連接雙耳板,所述連接雙耳板通過蝶形螺旋5與所述連接耳6相連;所述蝶形螺旋5包括螺杆段和位於螺杆段末端的蝶形把手;所述螺杆段穿設過所述連接雙耳板和連接耳6上的螺孔;
所述測釺支腳3的個數為三個,分別鉸接於三個測釺支撐杆2的尾端;所述測釺支腳3的頭部與測釺支撐杆2的尾端轉動連接;每個測釺支撐杆2的尾端均形成有可容納所述測釺支腳3的凹槽4;即測釺支撐杆3可以展開和收回,展開時從凹槽4內旋出,與測量基面接觸,收回時再旋迴到凹槽4內;
所述測釺支腳3的尾部形成尖端。
進一步地,所述連接耳6設置於距離測釺主杆1的底端50~100cm的位置處。
優選地,所述測釺支腳3設置有外凸結構7,所述外凸結構7形成驅動所述測釺支腳3轉動的把手。
本發明提供的便攜實用測釺的核心技術是在測釺主杆1上設定固定裝置,即上述連接耳6;通過蝶形螺旋5將測釺支撐杆2與其固連在一起。測釺支撐杆2通過測釺支腳3與地面接觸,測釺支腳3為尖狀,方便與地面固定。測釺支腳3不使用時,可以收回至凹槽4,以免搬運時刮傷人。測釺支撐杆2與測釺主杆1可分離。使用時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適當調節三個測釺支撐杆2來達到測釺豎直,或高度的調節;測釺主杆1和三個測釺支撐杆可以分離。測釺在使用和不使用時均需把蝶形螺旋5擰緊,以便把測釺支撐杆2固定牢固,避免了在搬運過程中測釺掉落而砸傷腿腳等,同時也給實驗人員管理儀器帶來了方便。
由上述內容可知,本發明提供的便攜實用測釺結構中,通過蝶形螺旋將測釺支撐杆與測釺主杆固連在一起。測釺支撐杆通過測釺支腳與地面接觸,測釺支腳為尖狀,方便與地面固定。測釺支腳不使用時,可以收回至凹槽,以免搬運時刮傷人。測釺支撐杆與測釺主杆可分離。使用時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適當調節三個測釺支撐杆來達到測釺豎直,或高度的調節;測釺主杆和三個測釺支撐釺杆可以分離。測釺在使用和不使用時均需把蝶形螺旋擰緊,以便把測釺支撐杆固定牢固,避免了在搬運過程中測釺掉落而砸傷腿腳等,同時也給實驗人員管理儀器帶來了方便。
以上對本發明所提供的便攜實用測釺進行了詳細介紹。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發明的原理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於幫助理解本發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對本發明進行若干改進和修飾,這些改進和修飾也落入本發明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