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蒸汽地拖斷電自動斷水閥門的製作方法
2023-10-18 04:49:09 2
專利名稱:一種蒸汽地拖斷電自動斷水閥門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閥門,特別是一種用於蒸汽地拖的斷電自動斷水閥門。
技術背景目前,市場上現有的蒸汽地拖都帶有閥門,地拖工作時,水箱內的水通 過閥門流向蒸汽發生器,然後加熱汽化變成蒸汽,再噴灑到清潔布上。地拖 使用完成後,通過控制按鈕可以切斷蒸汽地拖的電源,但是由於閥門通常都 是機械式的,需要人工進行關閉才可以切斷水源,在斷電到關閉閥門的過程 中還會有水流向蒸汽發生器,並加熱汽化,造成一部分水和蒸汽的浪費。 實用新型內容針對以上現有蒸汽地拖機械閥門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 可以在斷電後立即自動斷水的閥門。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採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一種蒸汽地拖斷電自動斷水閥門,包括閥體和閥芯,閥體上設有進水口和出水口,閥芯上設有活塞,所述活塞是軟質材料製成,在閥芯與閥體之間設有彈性支持物,在閥體的外側設有螺線管。本實用新型中,所述螺線管設在線圈支架內,線圏支架的內側包裹有軟鐵磁環,線圈支架的外側包裹軟鐵線圈外殼,軟鐵線圈外殼與軟鐵磁環之間設有空隙。本實用新型中,所述彈性支持物是彈簧。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進水口與閥芯的中心在同一軸線上。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活塞是橡膠活塞。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以上結構可知,本閥門通電後,螺線管產生》茲力吸引閥芯同時壓迫彈簧收縮,閥芯上的橡膠活塞遠離進水口,進水口 進水,出水口出氷,實現閥門通電後自動打開,斷電後,螺線管失去磁力作 用,彈簧反彈推動橡膠活塞向前移動直至堵住進水口,實現閥門自動關閉, 本閥門結構較為簡單,控制方便快捷、安全可靠。
以下結合附圖與真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l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真體實施方式如圖1所示, 一種用於蒸汽地拖的斷電自動斷水閥門,包括閥體7和閥 芯3,閥體7上i殳者進水tf 8和出水口 9,閥芯3上安裝有活塞6,所述活塞 6是由橡膠材料製成,在閥芯3與閥體7之間安裝有彈簧4,彈簧4被壓縮後, 閥《、3上的活塞6與閥體7之間留有"定的距離,以保證進水口 8的進水可 以直接流入到出水口 9中。在閥體7外側包裹有螺線管1,螺線管1設在線 圈支架5內,線圈支架5的內側包裹有軟4失》茲環10,線圈支架5的外側包裹 軟鐵線圏外殼2,軟鐵線圈外殼2與軟鐵磁環10之間設有空隙1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閥體7上的進水口 8與閥芯3中心在同一軸線上, 閥芯3上的活塞6可以堵住進水口 8。當蒸汽地拖通電後,蒸汽發生器和閥 體7上的螺線管1也將接通電源,螺線管1通電後產生^f茲力吸引閥芯3向螺 線管l方向運動,同時壓迫彈簧4收縮,進水口8打開進水,水流從出水口 9流出經管道輸入到蒸汽發生器中,蒸汽地拖開始工作。拖地工作完成後, 關閉外接電源,蒸汽發生器和閥體7上的螺線管1同時斷電,螺線管1失去 磁力作用,彈簧4推動活塞6向前移動並封堵住進水口 8,閥門關閉,切斷 水流,蒸汽地拖停止工作。
權利要求1、一種蒸汽地拖斷電自動斷水閥門,包括閥體(7)和閥芯(3),閥體(7)上設有進水口(8)和出水口(9),閥芯(3)上設有活塞(6),其特徵是所述活塞(6)是軟質材料製成,在閥芯(3)與閥體(7)之間設有彈性支持物,在閥體(7)的外側設有螺線管(1)。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蒸汽地拖斷電自動斷水閥門,其特徵是 所述螺線管(l)談在線圈支架(5)內,線幽支架(5)的內側包裹有軟鐵磁 環(10),線圏支架(5)的外側包裹軟鐵線圈外殼(2),軟鐵線圈外殼(2) 與軟鐵磁鈽(10 )之間設有空隙(11 )。
3、 根據杈利要求l所述的一神蒸汽地拖斷電自動斷水閥門,其特徵是 所迷彈性支持物是彈簧(4 )。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蒸汽地拖斷電自動斷水閥門,其特徵是 所述進水口 (8)與閥芯(3)的中心在同一軸線上。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蒸汽地拖斷電自動斷水閥門,其特徵是 所迷活塞(6 )是橡肢活塞。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蒸汽地拖斷電自動斷水閥門,包括閥體和閥芯,閥體上設有進水口和出水口,閥芯上設有橡膠活塞,在閥芯與閥體之間設有彈簧,在閥體外側設有線圈支架,螺線管設在線圈支架內,線圈支架的外側包裹有軟鐵線圈外殼,線圈支架的內側包裹有軟鐵磁環,軟鐵線圈外殼與軟鐵磁環之間設有空隙。本實用新型閥門通電後,螺線管產生磁力吸引閥芯同時壓迫彈簧收縮,閥芯上的橡膠活塞遠離進水口,進水口進水,出水口出水,實現閥門通電後自動打開,斷電後螺線管失去磁力作用,彈簧反彈推動橡膠活塞向前移動堵住進水口,實現閥門自動關閉,本閥門結構簡單,控制方便快捷、安全可靠。
文檔編號F16K1/32GK201166182SQ20082000637
公開日2008年12月17日 申請日期2008年1月31日 優先權日2008年1月31日
發明者梁永健, 黃偉聰 申請人:梁永健;黃偉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