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自動光纖機的製作方法
2024-03-30 05:31:05
專利名稱:一種自動光纖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自動化機械產品技術領域,特指一種自動光纖機。
技術背景光纖是光導纖維的簡寫,是一種利用光在玻璃或塑料製成的纖維中的全反射原理而達成的光傳導工具。光纖除了具有信息傳輸的功能外,其還經常被用於發光器件應用在各種產品中。例如,對於具有發光效果的賀卡產品,除了使用發光二極體作為發光源以外, 還可以利用光纖作為發光源。由於光纖體積小,並且可以根據需要編排呈發光造型,所以被廣泛應用於發光光源產品技術領域。但是,光纖使用過程中通常採用人工方式將其插接至賀卡本體上,這種人工方式不僅效率低,並且編排的光纖造型也不一致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就是克服現有人工插接光纖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自動光纖機,該自動光纖機可自行完成光纖送料、插接、剪切的過程。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了如下的技術方案該自動光纖機的機座上方設置有工作檯和位於工作檯上方的機頭;在機座上設置一光纖收卷裝置;所述的機頭安裝在工作檯上方的水平橫梁上,並且機頭與一水平馬達連動,通過水平馬達驅動機頭沿水平方向移動;所述的工作檯安裝在與水平橫梁水平方向垂直的垂直軌道上,並通過垂直驅動裝置帶動沿垂直軌道運行;光纖由所述的光纖收卷裝置經傳輸輥輸送至機頭的針管內。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機頭包括座體、可上下滑動的安裝在座體上的滑塊、驅動滑塊進行上下運行的氣缸或馬達以及對光纖進行剪切的剪切機構,座體安裝在水平橫梁上,氣缸或馬達安裝在座體上。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水平橫梁上安裝有一水平軌道、與水平軌道平行的水平傳動皮帶、固定在水平橫梁上的水平馬達,所述的座體具有與水平軌道配合的滑座,並且座體與水平傳動皮帶連動,水平馬達通過水平傳動皮帶帶動座體沿水平軌道實現水平方向移動。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垂直驅動裝置包括兩平行的垂直軌道、位於兩垂直軌道中間並與垂直軌道平行的垂直傳動皮帶、驅動垂直傳動皮帶運行的垂直馬達;所述的工作檯底部具有與垂直軌道配合的滑塊,並且工作檯與垂直傳動皮帶連動,垂直馬達通過垂直傳動皮帶帶動工作檯沿垂直軌道前後運行。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水平橫梁上安裝有兩個同步運行的機頭;所述的機座上安裝有兩個光纖收卷裝置,每個光纖收卷裝置上的光纖分別經過對應的經傳輸輥輸送至對應機頭。所述的機座上安裝有控制箱。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為光纖由光纖收卷裝置引出,經過傳輸輥輸送至機頭,由機頭的針管輸出,將待加工的產品(例如賀卡、電路板、或者其他平面產品)固定在工作檯上。工作時,機頭帶動針管上下移動,光纖由針管插入待加工產品中,並且通過剪切裝置可將光纖剪切。機頭通過水平馬達驅動沿水平方向移動;工作檯通過垂直驅動裝置帶動沿垂直方向運行,這樣機頭相對於工作檯可以實現在平面XY軸方向上的任意移動,實現光纖自動的插接。採用上述結構後,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採用自動送料機構,提供生產效率, 並且產品的品質得到保證。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圖;圖2是圖1中的局部放大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中垂直驅動裝置主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見圖1-3,本實用新型包括一機座 1,基座1上設置有工作檯2、機頭3和光纖收卷裝置5。工作檯2具有一供待加工產品放置的平臺,工作檯2安裝在一垂直驅動裝置6上, 該垂直驅動裝置6包括兩平行的垂直軌道60、位於兩垂直軌道60中間並與垂直軌道60平行的垂直傳動皮帶61、驅動垂直傳動皮帶61運行的垂直馬達62。所述的工作檯2底部具有與垂直軌道60配合的滑塊20,並且工作檯2與垂直傳動皮帶61連動,垂直馬達62通過垂直傳動皮帶61帶動工作平臺2沿垂直軌道60前後運行。機頭3位於工作檯2上方,其安裝在一水平橫梁4上。該水平橫梁4的兩端通過支柱固定在基座1上方,並且水平橫梁4橫跨於工作檯2上方。機頭3與一水平馬達40連動,通過水平馬達40驅動機頭3沿水平方向移動,具體結構如下機頭3包括座體31、可上下滑動的安裝在座體31上的滑塊32、驅動滑塊32進行上下運行的氣缸、對光纖進行剪切的剪切機構以及安裝在滑塊32末端供光纖伸出的針管 300。座體31安裝在水平橫梁4上,氣缸安裝在座體31上。所述的水平橫梁4上安裝有一水平軌道41、與水平軌道平行的水平傳動皮帶42、固定在水平橫梁4端部的水平馬達40,所述的座體31具有與水平軌道41配合的滑座30,並且座體31與水平傳動皮帶42連動,水平馬達40通過水平傳動皮帶42帶動座體31沿水平軌道41實現水平方向移動。在機座1上設置一光纖收卷裝置5,該光纖收卷裝置5包括一個收卷輥51和收卷馬達52,通過收卷馬達52帶動收卷輥52運轉;光纖由所述的光纖收卷裝置5經傳輸輥輸送至機頭3的針管300。當機頭3的滑塊32在氣缸帶動下向下運行時,針管300將插入待加工的平面產品上,光纖隨針管300的插入進入待加工平面產品內。當機頭3的滑塊32向上運行時,針管300退回,光纖留在待加工的平面產品上。針管300隨滑塊32退回到起始高度後,座體31底部的橫向剪切機構將開始工作,對插入平面產品內的光纖進行剪切,這樣剪切的光纖切頭沒有毛邊。每次光纖300被剪切機構切斷後,被切斷的光纖就留在待加工的平面產品內。本實用新型可以採用一個機頭3,也可以採用兩個機頭3,水平橫梁4上安裝有兩個同步運行的機頭3 ;所述的機座1上安裝有兩個光纖收卷裝置5,每個光纖收卷裝置5上的光纖分別經過對應的經傳輸輥輸送至對應機頭3的針管300內。另外,本實用新型中的機頭3推動滑塊32運行的可以是氣缸,也可採用馬達推動。使用本實用新型時,光纖由光纖收卷裝置5引出,經過傳輸輥輸送至機頭3,由機頭3的針管300輸出,將待加工的產品(例如賀卡、電路板、或者其他平面產品)固定在工作檯2上。工作時,機頭3內的滑塊32帶動針管300上下移動,光纖由針管300插入待加工產品中,並且通過剪切裝置可將光纖剪切。機頭3通過水平馬達40驅動沿水平方向移動; 工作檯2通過垂直驅動裝置6帶動沿垂直方向運行,這樣機頭3相對於工作檯2可以實現在平面XY軸方向上的任意移動,實現光纖在水平面上任意位置的自動插接。另外,所述的機座1上安裝有控制箱7,使用者可以通過控制箱7進行編程將光纖的長度分為多組,以方便操作人歸類組別,同時可以通過編程控制機頭即工作檯的運行距離,以符合不同的待加工產品。當然,以上所述僅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而已,並非來限制本實用新型實施範圍,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範圍所述的構造、特徵及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或修飾,均應包括於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範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自動光纖機,包括機座(1),其特徵在于于機座(1)的上方設置有工作檯(2) 和位於工作檯( 上方的機頭(3);在機座(1)上還設置光纖收卷裝置(5);所述的機頭(3)安裝在工作檯(2)上方的水平橫梁(4)上,並且機頭(3)與一水平馬達GO)連動,通過水平馬達00)驅動機頭C3)沿水平方向移動;所述的工作檯(2)安裝在與水平橫梁(4)水平方向垂直的垂直軌道(60)上,並且工作檯(2)通過垂直驅動裝置(6)帶動沿垂直軌道(60)運行;光纖由所述的光纖收卷裝置( 經傳輸輥輸送至機頭(3)的針管(300)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動光纖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機頭C3)包括座體 (31)、可上下滑動的安裝在座體(31)上的滑塊(3 、驅動滑塊(3 進行上下運行的氣缸或馬達、對光纖進行剪切的剪切機構以及位於滑塊(32)末端供光纖穿過的針管(300),座體 (31)安裝在水平橫梁(4)上,氣缸或馬達安裝在座體(31)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自動光纖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水平橫梁(4)上安裝有一水平軌道(41)、與水平軌道平行的水平傳動皮帶0 以及固定在水平橫梁(4) 末端的水平馬達(40),所述的座體(31)具有與水平軌道Gl)配合的的滑座(30),並且機頭的座體(31)與水平傳動皮帶0 連動,水平馬達GO)通過水平傳動皮帶0 帶動座體(31)沿水平軌道Gl)實現水平方向移動。
4.根據權利要求1-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一種自動光纖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垂直驅動裝置(6)包括兩平行的垂直軌道(60)、位於兩垂直軌道(60)中間並與垂直軌道(60)平行的垂直傳動皮帶(61)、驅動垂直傳動皮帶(61)運行的垂直馬達(6 ;所述的工作檯(2) 底部具有與垂直軌道(60)配合的滑塊(20),並且工作檯( 與垂直傳動皮帶(61)連動,垂直馬達(6 通過垂直傳動皮帶(61)帶動工作檯( 沿垂直軌道(60)前後運行。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自動光纖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水平橫梁(4)上安裝有兩個同步運行的機頭(3);所述的機座(1)上安裝有兩個光纖收卷裝置(5),每個光纖收卷裝置( 上的光纖分別經過對應的經傳輸輥輸送至對應機頭(3)的針管(300)內。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自動光纖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機座(1)上安裝有控制箱(7)。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自動化機械產品技術領域,特指一種自動光纖機。該自動光纖機的機座上方設置有工作檯和位於工作檯上方的機頭;在機座上設置一光纖收卷裝置;所述的機頭安裝在工作檯上方的水平橫梁上,並且機頭與一水平馬達連動,通過水平馬達驅動機頭沿水平方向移動;所述的工作檯安裝在與水平橫梁水平方向垂直的垂直軌道上,並通過垂直驅動裝置帶動沿垂直軌道運行;光纖由所述的光纖收卷裝置經傳輸輥輸送至機頭的針管內。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為光纖由光纖收卷裝置引出,經過傳輸輥輸送至機頭,由機頭的針管輸出,將待加工的產品(例如賀卡、電路板、或者其他平面產品)固定在工作檯上。
文檔編號B65H49/18GK202163951SQ20112022892
公開日2012年3月14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30日 優先權日2011年6月30日
發明者王其健 申請人:王其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