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心傳遞作文
2024-11-08 22:46:12
導語:孝心是由生活中點點滴滴的瑣碎小事體現出來的,它不需要華麗的包裝,也不需要甜言蜜語。孝敬只需要一顆純真的心,用自己樸實無華的行動來表達。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作文,歡迎大家參考!
【篇一:傳遞著的孝心】
今天是小明的爺爺的生日,全家歡聚一堂在飯店為他祝福,爺爺、奶奶,伯父、伯母,叔叔、阿姨,爸爸、媽媽全都到齊了,大家開開心心吃起飯來。
突然,爸爸夾著一個用黃色外皮的衣裳裹著的脆嫩脆嫩的雞腿給了爺爺,對爺爺說:「爸爸,您辛苦了,是您把握養大成人,這個雞腿應該給您吃。」爺爺笑著說:「謝謝你,兒子你真孝順。」當時,小明饞得口水直流,兩眼盯著雞腿,那是他最愛吃的油炸雞腿。
爺爺夾著雞腿沒吃,看出了小明的心思,便把雞腿夾給了他,笑著說「現在是小孩子長身體的關鍵的時候,這個雞腿該他吃吧!」
小明聽了笑著張開了饞嘴,正準備吃時雙眼看著爸爸,心想:爸爸掙錢很不容易,上班很辛苦,它太瘦了,還要掙錢給我上學,這個雞腿應該給爸爸吃。小明立即站起來,快飛地跑到爸爸身邊,把雞腿給了他,說道:「爸爸還是你吃,謝謝你把握養大。」爸爸激動的點點頭,淚珠在眼眶中打轉。
這時,坐在桌上的所有人都樂了起來,這個雞腿傳來傳去,最終還是到了爸爸碗裡,大家都在七嘴八舌的誇獎起小明,說這孩子長大了,懂事了,知道孝順父母。此時,爺爺、爸爸、小明你看著我,我看著你都笑了。
【篇二:感恩母親傳遞孝心】
同學們,你們知道母親節是什麼時候嗎?嘻嘻,母親節就在五月的第一個星期天啊!代表母親節的花是康乃馨,母親節起源於古希臘,我們要學會感恩母親,是你的母親,一直陪伴在你身邊的。
當你還是很小的時候,母親花了很多時間,教你用勺子·用筷子吃東西;教你穿衣服·繫鞋帶·系扣子;教你洗臉,教你梳頭髮;教你做人的道理。所以,當你的母親有一天變老時,當你的母親想不起來或接不上話時,請不要怪罪她,當她開始忘記系扣子,綁鞋帶,當她開始在吃飯的時候弄髒衣服,當她梳頭時手開始不停的顫抖時,請不要催促她,因為你在慢慢長大,而她卻在慢慢地變老只要你在她眼前的時候,她的心就會很溫暖,如果有一天,當她站也站不穩,走也走不動的時候,請你緊緊握住她的手,陪她慢慢地走,就像當年她牽著你一樣。
時光如水,似水流年淡去我們多少回憶,卻始終不改我們對母親的綿綿感念。鶯歸燕去,春去秋來,歲月的年輪中我們一天天長大,母親卻以顏容漸老,滿頭華發。母親啊,請讓女兒在您的節日裡,抱得這寸草春暉吧!
【篇三:孝心傳遞】
我外婆是典型的農村婦女,勤勞善良、賢惠孝順,可以說古代女子應有的美德她都具備了。不覺中,她已霜染雙鬢,到了花甲之年,身體硬朗的她卻過早地患了老年痴呆,爸爸媽媽帶她看了好多醫生,診斷結果只是輕微老年痴呆。但生活中,外婆似乎更嚴重些,很多事情她都忘記怎麼做,以前種菜對她來說是輕車熟路的,現在她卻經常對著田地發呆,不知該做什麼。看到外婆這種狀態,大家都好擔心,地也不種了,雞鴨也不養了,但她還是習慣到老房子那去,問她去幹什麼,她說要去種菜、養雞鴨。
大家看在眼裡,急在心裡,這樣下去真不是辦法呀。大家商量著,儘量順著外婆,給她一個輕鬆愉快的家庭氛圍,當她忘記事情時,我們幫她回憶,當她不知道該做什麼時,我們就讓她休息,大家能幫儘量幫著做。我分配到的任務是帶外婆去散步,晚上幫外婆捶背。每天吃完晚飯後,我帶著外婆到老人活動中心去散步,順道幫媽媽扔垃圾。記得有一次,我忘了提垃圾,還是外婆提醒我,我驚呼起來:「外婆,您的記性比我還好。」外婆臉上的皺紋笑成一朵菊花。
國慶七天假,我們帶著外婆尋找過去的記憶。我們去了外婆以前工作和生活的地方,她的那些老朋友,外婆都能一一叫出她們的名字,還能如數家珍地給我們講起那過去的事,媽媽和舅舅也都懷念起小時候的情景。外婆說:「你們兄妹倆,小時候很鬧騰,經常跟我去廠裡玩,妹妹有一次摔得下巴縫了三針。」媽媽感慨地說:「是啊,現在還留有傷疤。」……聽著他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講述,我覺得外婆的病一下子消失了。
最美不過夕陽紅。在美麗的夕陽中,我們一家人用親情守護著這位可親可敬的外婆,用孝心傳遞,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
【篇四:傳遞「孝」的正能量】
故事裡的高雨欣,這位賣燒烤的「最美孝心少年」讓我感動至深。
就是這個11歲的女孩,在家庭陷入困境時,她摟著媽媽的脖子說:「媽媽,咱家我頂著。」每當夜幕降臨,懂事的她每天都去幫媽媽賣燒烤家人生活的擔子,成了家裡的頂梁柱。每天只有晚上9點以後,妹妹睡了,欣才能學習、寫作業。今年,她卻以四門功課全獲滿分的優異成績成為小升初考試中全縣第一名,升入了中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在她身上,我不僅看到了孝心,也感受到了她對生活的堅忍和對苦難的堅強和自信。她克服重重困難以最簡單最聖潔的「愛」回報父母。我要以高雨欣為榜樣,和同學們一起傳遞「孝」的正能量!
「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是來自於家庭的「小愛」,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是屬於社會的「大愛」。梁啓超在《少年中國說》中提到,「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高雨欣的事跡向整個社會傳播著家庭和諧、美好的巨大正能量。
【篇五:孝心傳遞】
和我一起走進澡堂的是一對父子。準確的說,是父子五人。
老大模樣的中年男子背著父親徑直向我對面的位置上走來,緩緩地將老人放下,在一旁直喘粗氣。老二麻利地給老人寬衣解帶,(最小的叫他二哥),老三老四迅速脫去身上的衣物。老人衣服脫完後,老三吃力地背起父親,向裡間走去。
到了澡池邊,小兒子用手試了試水溫,見有點熱,對老三說:「三哥,水有點熱,當心啊!」只見老三將老人放進澡池的一角,雙手緊緊地抱著老人,一如抱著剛剛出生的嬰兒。我坐在他們不遠處,上下打量起老人來,這是一個半身不遂的老人,不能說話,身體僵硬,任由兒子「擺布」。不大一會兒,另外兩個兒子先後走了進來,到老人身邊坐下,老大拿起隨身攜帶的毛巾細心地給老人擦洗,嘴裡不停地對老人說:「大,先泡泡,等身體泡透了,老二給你擦灰。」老人呆呆地向老大望望,算是回應吧。
輪到老二給老人擦背了,其動作極其麻利,絲毫不輸給專業的擦澡工。他細心地擦著,全身上下一處不落,我在一旁靜靜地欣賞著動人的一幕。稍後,老四抱起老人走到淋浴下,老三為老人洗頭,打香皂,動作同樣極其麻利自然,沒有絲毫的做作與焦躁。孝心就這樣在兄弟四人間傳遞著。
都說養兒防老。眼前的一幕是對「烏鴉反哺」、「羔羊跪乳」最好的詮釋。什麼是愛,什麼是孝順,不是綾羅綢緞,不是金山銀海,不是山珍海味,而是父母需要你,你能及時伸出援手的那一刻。
【篇六:孝心傳遞】
「百善孝為先」,這樣的美德一直在我家傳遞,並感染著身邊更多的人。
媽媽把孝心傳遞給了我;外公年紀大了身體裡長了結石,所以家在鄉下的外公到縣人民醫院住院看病,外婆來去又不方便,所以外公就由媽媽來照顧。早上,媽媽燒好早飯,把我送到學校之後,怕外公餓了就趕緊跑到病房,給外公送早餐,還要扶腿腳不太靈活的外公上廁所,外公吃飯的時候還要提醒外公什麼能吃什麼不能吃,外公睡覺的時候,媽媽要幫外公蓋好被子,到了下午媽媽又急急忙忙的奔波到學校接我去外公的病房,緊迫到一大把一大把地抹汗;媽媽的一日三餐都是在病房中與外公一起吃,一直陪到很晚才回家。孝是無微不至的。
姑姑把孝傳遞給了我;奶奶的生日到了,全家人都去奶奶家吃飯,可是全家卻只有姑姑準備了禮物,大家都忘了,姑姑考慮得很周到,怕奶奶年紀大了騎自行車會很累給奶奶買了一輛電瓶車,奶奶看到姑姑買的禮物,樂得合不攏嘴。孝是禮輕情意重。
爸爸把孝傳遞給了我,爺爺眼睛得了白內障,爸爸二話不說就向單位請假陪爺爺去北京看病了。到了北京醫院,爸爸跑前跑後,配藥交費給爺爺弄病號飯,整整一個星期,等爺爺出院的時候,爸爸都瘦了。孝是默默陪伴。
孝字在心,才能做到孝,做到了孝,才能收穫愛。
【篇七:傳遞「孝心」】
自學我和辛月生了下來,爺爺和奶奶就從來沒有看過我們。媽媽非常難過,因為那時候我們家窮,爺爺奶奶看不起我們。
雖然我家和爺爺家住的很近,媽媽因為傷心從來沒搭理過爺爺。我和辛月想了一個辦法,讓媽媽去面對爺爺和奶奶。
夏天,媽媽種的豆角長大了,我拿起小籃子偷偷地去了園子裡摘了一籃豆角跑到爺爺家說:「爺爺,這是我媽媽給您的豆角。」爺爺笑了,我又用零花錢買了兩根麻花,回到家對媽媽說:「這兩根麻花是爺爺讓我拿來給您嘗嘗的。」媽媽也笑了。
這天也是爺爺的生日,媽媽把我和辛月帶到爺爺家,我在屋裡聽見媽媽的聲音,有些聽不清,可還是聽明白了一點,媽媽在給爺爺道歉,我非常高興。那天我們一家人和和美美地吃了一頓飯。
兩天後,奶奶來到我家說:「你家有面瓜嗎?我想吃麵瓜。」媽媽回答說:「有啊!」晚上,媽媽讓我摘了一個面瓜送給奶奶。
現在媽媽和這兩位老人很友好,時常讓我去送一些吃的,媽媽有時不在家,爺爺會從自家拿一些吃的送過來。
這個大家庭非常和睦,爺爺和奶奶其樂融融。這件事被孫老師知道了,她經常在班級裡誇我和辛月是有孝心的好孩子,說我們兩個用小手為親人架起一座幸福的小橋。我心裡真高興啊!班隊會上,孫老師讓我發言講講這件事。我激動地對同學們說:「孝心表現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小手拉大手,小孩子要成為傳遞孝心的橋梁。」
【篇八:孝心可以傳遞】
孝心是由生活中點點滴滴的瑣碎小事體現出來的,它不需要華麗的包裝,也不需要甜言蜜語。孝敬只需要一顆純真的心,用自己樸實無華的行動來表達。在家庭這個大課堂中,每天我都要受到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孝心行動的薰陶,在我幼小心田裡播撒下美好的種子。
百善孝為先。我們家是一個四世同堂的大家庭,爺爺、奶奶每天細心服侍96歲的太奶奶,任勞任怨地為她老人家做飯、剪髮、洗腳、修指甲,還陪太奶奶聊天。
為了讓太奶奶吃得好,爺爺奶奶變著花樣給她準備可口的一日三餐。太奶奶生病了,需要輸液,血管不好找,好不容易輸上液,爺爺怕太奶奶睡著了不小心碰掉輸液管,就始終握著她的手,一握就整整半天時間。
每當到了母親節、父親節的時候,爸爸媽媽都會給爺爺奶奶送上精心準備的禮物。當奶奶穿上媽媽買來的新衣服時,臉上就會露出燦爛的笑容。
在爸爸媽媽的影響和帶動下,我和弟弟也學著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樣子,主動幫著太奶奶做事,孝敬父母。
記得媽媽上次生病時,我和弟弟爭著為躺在床上的媽媽拿藥、端水,時不時問媽媽好點了嗎?需不需要我們幹事?平日裡,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對我和弟弟無微不至地照顧,我也力所能及地幫他們分擔家務,主動照看弟弟,教弟弟看書識字。我時常想:能做好一個小學生該做的事,讓家長少為自己操心,就是對長輩最好的孝敬。
「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在長輩們的言傳身教中,就連我家剛滿3歲的小弟弟現在也知道把好吃的先給太奶奶,再給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姐姐吃,最後自己才吃。孝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種美德會讓幾代人心心相通,情更濃,愛更深,永無止境地一代又一代傳遞下去。
[孝心傳遞作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