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儉節約愛我校園作文
2024-11-19 11:46:10
勤儉節約是一種美德,我們應該學會這種美好的品質嗎,為人類做出屬於自己的奉獻。下面是yuwenmi小編整理的作文,快來看看吧,希望對你有幫助哦。
勤儉節約愛我校園作文【篇一】
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建設節約型社會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新時期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方針.目前,我校正進入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各項建設都面臨資金和資源的較大壓力,因而,節約使用和合理利用資源是全校師生員工義不容辭的責任.
為此,在新學期來臨之際,我們向全校團員青年教師發出倡議:「做少先隊員勤儉節約倡議書表率,創節能型團支部」勤儉節約,從我做起.一,牢固樹立節約意識,做少先隊員表率.確立」節約為榮,浪費為恥」的觀念,形成「人人愛節約,事事求節能」的校園氛圍,努力使節約能源資源成為每個人自覺的行動.二,努力實踐節約理念,做少先隊員表率.在日常生活中養成節約每一度電,每一滴水,每一張紙,每一粒米的好習慣,合理使用電視,電腦,實物投影等電化設備,適當調高空調溫度,減少紙張消耗,擰緊水龍頭,節省使用文具,養成文明樸實的餐飲習慣,服飾習慣和文化娛樂習慣等.三,積極開展節約活動,做少先隊員表率.
我們倡議全體團員青年老師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在校園內積極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節能,節用,節支,增效活動,在節約活動中培養節約意識,養成節約習慣,創造節約方法,規範節約行為,建設好我們共同的節約型校園.老師們,建設節約型和諧校園,需要我們大家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率先示範,厲行節約,以積極的心態,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實實在在的節約活動中,為東港美麗的明天而努力奮鬥.浦東新區**小學團支部
勤儉節約愛我校園作文【篇二】
老師們,同學們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知榮明恥勤儉節約愛我校園
榮辱觀:一個古老而嶄新的時代話題汲取傳統的精華,才擁有牢固的根基;反映時代的精神,才能引領時代的風尚。
胡錦濤同志關於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要論述,明確了我國社會當前基本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準則,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和改革開放的時代要求,具有很強的思想性和現實針對性。
榮辱觀古已有之,榮辱心人皆有之。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民族,持有不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人們,其榮辱觀是不同的。恩格斯說,「每個社會集團都有他自己的榮辱觀」。社會主義榮辱觀,回答的是社會主義社會中,什麼是光榮,什麼是恥辱。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既要發揚優良傳統,又要體現時代精神;既要立足本國,又要面向世界;既要把握今天,又要面向未來。
每個時代、每個民族的榮辱觀,歸根結底是由那個時代那個民族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決定的,同時也極大地作用於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它對榮恥的界定,對是非的判斷,對美醜的區分,立足中國的現實國情,著眼現代化的發展要求,體現了繼承與創新的統一。「八榮八恥」體現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特徵。社會主義榮辱觀內含著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指導思想、方針原則和公民的基本道德規範,堅持了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要求。「八榮八恥」既有先進性的導向,又有廣泛性的要求,引導人們擺正個人、集體、國家的關係,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競爭與協作、先富與共富、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等關係,確立了在社會主義社會,全體公民普遍認同和自覺遵守的行為準則。
「八榮八恥」反映了市場經濟的特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大大增強了人們的自立意識、競爭意識、效率意識、民主法制意識和開拓創新精神,但市場自身的缺陷和消極因素也會反映到人們的思想道德和人與人的關係上來。市場經濟是利益經濟、效益經濟,更是信用經濟、法制經濟。「八榮八恥」針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見利忘義、損公肥私、不講信用、欺騙欺詐等消極現象和社會公害,提出鮮明的是非、善惡界限。它所包含的豐富內涵,為保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為建設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道德體系,提供了思想基礎。
「八榮八恥」展現了現代社會的特性。隨著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人們的公共生活領域不斷擴大,相互交往日益頻繁,社會分工日益細密,「八榮八恥」在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會穩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為公民個人道德修養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現。「八榮八恥」在公共生活、公共利益等方面,確立了公民應當遵循的行為準則,有利於促進社會的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
在我們的社會裡,是非、善惡、美醜的界限不能混淆。否則,社會和諧不起來,經濟發展不起來,民族精神振作不起來,國家也強盛不起來。胡錦濤同志提出的「八榮八恥」,旗幟鮮明地指出我們應該堅持什麼,反對什麼,倡導什麼,抵制什麼,應當成為我們每個共產黨員和每個公民應有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準則。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精神風尚。「八榮八恥」在全社會蔚然成風,我們的民族就能夠在思想道德建設上,站在時代前列,領引時代風尚,推動時代進步。
在我們這個文化傳承中精髓與糟粕共存的古老國家裡,人們久已麻木於一點可憐的安樂,正直的聲音常常叫喊不出、深遠的目光每每被迷霧遮擋、憂患的意識總在被人恥笑,我們的社會如同一個被放在哈哈鏡前的孩子,對著自己扭曲的肉體傻笑著不肯離去,最終連精神都被扭曲。此時,能有這一番雖不聲高卻雷霆萬鈞的話語,能有這一種對真理雖不高亢但執著不屈的追求,我們不能不說一個好字!
中華民族作為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民族,在千年文明史中積澱了高尚的傳統美德和優秀的民族精神,作為民族文化的精髓一直都是維繫我們民族榮辱與共,不斷進取的精神力量,,並且在社會主義革命和現代化建設中仍是支持我們民族和國家前進的動力,更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內容;然而隨著物質生活的不斷豐富,加之外來文化的影響,社會中開始瀰漫著金錢至上,享樂主義的風氣,被所謂「現代人的生活理念」影響的很多人,開始為了物質享受而向自己的道德挑戰,向國家的法律挑戰,民族的傳統美德和社會主義道德面臨了嚴峻的考驗。
在這種風氣和思潮不斷向社會擴散,企圖顛覆中華民族傳統道德觀和嚴重影響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時候,胡錦濤總書記作為一個黨和國家領導人適時地提出「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充分表現了一個領導人對人民,一個執政黨對國家和民族的負責。「八榮八恥」的提出,正是對社會這種道德危機的莊重回應,是對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社會主義道德風尚的堅決捍衛。樹立全社會的社會主義道德榮辱觀和形成全社會的社會主義道德新風尚是以德治國的重要內容,更是依法治國的有力保障和重要補充,「八榮八恥」為整個社會樹立了正確的道德標準,是所有已經認識到社會道德危機的人的應有的行為準則和與導致道德缺失的不正之風和醜惡現象鬥爭的強大武器。
「堅持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以艱苦奮鬥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胡總書記的「八榮八恥」的講話一提出,立即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和積極響應,因為它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心聲和渴望改變社會風氣的強烈願望,胡錦濤總書記還特別指出:「我們的社會主義社會裡,是非、善惡、美醜的界限絕對不能混淆,堅持什麼、反對什麼,倡導什麼、抵制什麼,都必須旗幟鮮明。要引導廣大幹部群眾特別是青少年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作為中學生更作為一名青年人,我們應當理解總書記對青年同志的特別關注,作為我們這一代青年人是國家和民族未來的希望,更是黨和人民事業的繼承者和建設者,因此我們的思想道德培養和榮辱觀的樹立直接影響著國家和民族的未來,特別是我們年輕的特性決定我們更易受社會風氣和各種思潮的影響,也更容易成為民族傳統道德和社會主義道德的缺失者而背離國家和民族的希望,這並不是杞人憂天,現實生活中道德缺失現象中也不乏很多人不僅沒有成為社會道德的捍衛者和宏揚者,反而湮沒於道德缺失者之中,所以「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首先應是我們所具備的,只有知恥明德才能修身立業,也才能回報國家和社會。熱愛祖國,崇尚科學,努力學習,誠實信用,遵紀守法等都是我們應有的道德準則,因此我們首先應該學習道德,明榮恥,在未來的社會角色中可以分清是非曲直,讓自己的知識和力量服務於社會和國家,服務與自己的良知和道德,爭榮而避恥。作一個民族和國家,個人和社會都認可的有德,有榮,知恥之人。
「八榮八恥」讓我們清晰地認識了應有的道德準則和思想操守,我們作為一名中學生,一個國家的青年,應鄭重承諾始終堅持社會主義榮辱觀,知榮明恥,努力向上,堅持信仰和追求,我也想向所有同學呼籲,繼承民族傳統美德,樹立「八榮八恥」的榮辱觀,在自己的未來人生中,對得起自己的良知,更要對得起自己的國家。
要想牢固樹立知榮明恥的榮辱觀,我們必須身邊的小事做起。
曾幾何時,「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常在耳邊迴響;
曾幾何時,偉大領袖毛澤東擲地有聲的一句話:「浪費是極大的犯罪」,指引著幾代人艱苦創業、自力更生。「勤儉節約、說起勤儉節約,有人覺得它是不入時的代名詞,認為勤儉節約是以前吃不飽穿不暖、生產力水平低下時代的產物,在物質日益豐富、全民奔小康的今天,倡導勤儉節約已經不太合時宜;還有人認為,現在搞市場經濟,高消費、超前消費是促進生產的動力源,如果沒有消費作刺激、作牽引,豈不又回到了計劃經濟時代,造成市場流通不暢、生產停滯不前?這些認識無疑存在謬誤。對於勤儉節約,我們應該重新審視,從更高層次、更深內涵上來理解、來把握,真正把它變為我們的自覺行動。
讓勤儉節約成為一種時尚。在追求生活質量、追求生活品位的今天,人們越來越認識到節約資源就是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有關資料顯示,節約一度電,就相當於少排放一千克左右的導致溫室效應的二氧化碳和30克左右的導致酸雨的二氧化硫。缺水是全人類共同面臨的問題,地球上維繫生命的淡水資源十分緊缺,有人打了個比方,如果地球的總水量是一杯水的話,那麼,其中淡水應該僅有1茶匙,而直接可利用的淡水不過才有1滴。我國是世界上12個貧水國家之一,淡水資源不到世界人均水量的四分之一。可見節約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緊密相聯。試想如果一個人住著高樓別墅、開著高級轎車,但呼吸的是汙染的空氣,連喝水都沒有保障,那還有什麼生活質量可言?節約已成為一種世界性的潮流正在為各國政府和人民所推崇,一些國家甚至一些發達國家正在倡導並實施由消費型社會向節約型社會轉型,我們應從科學發展觀的高度來認識勤儉節約對於人類的重要性,讓勤儉節約成為一種新的生活時尚融入到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之中。
讓勤儉節約成為一種習慣。當我們離開家或教室時,是否記得把電器開關關上;當水龍頭滴漏時,我們是否想到先用一隻容器把它接下來,然後再請人抓緊時間修理;當我們要扔掉一張紙時,是否意識到它的另一面還可以用,這樣可以減少一半的用紙量;當我們寄送賀年片時,是否可惜新年一過它們就成了廢紙,而製造這些賀卡可能要以犧牲一棵樹為代價。節約是一件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事,因此要從一點一滴做起。如果我們這樣做,節約本身就成了一種資源。通過節約,我們可以保護一條河流,拯救一片森林。有專家指出,如果13億中國人每人少用一雙一次性木筷,意味著成千上萬畝森林免遭砍伐;如果採用節能光源,照明用電量將下降60%,一年可節約740億千瓦時電能,相當於節約2989萬噸標準煤,可見節約中蘊藏著多麼大的能量。
讓勤儉節約成為一種精神。《朱子家訓》言:「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節約可以陶冶人們的情操、意志和品質,使人遠離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影響。這也是對當前強調發揚艱苦奮鬥精神的響應。
如果有一天,勤儉節約不再是一句號召,不再是布置的任務,而是像穿衣、吃飯、睡覺一樣,成為你我生活方式的組成部分,那真是國人乃至全人類的一次向文明的更高層次的跨越。
艱苦創業」這個古老而又年輕的命題,如今重又被賦予新的歷史使命和戰略意義。我們每一個同學都要永葆「艱苦奮鬥、勤儉節約」之精神,就要倡導吃苦耐勞、崇尚勤儉節約的社會風尚。要建設節約型社會,必須讓這種意識滲透到每個社會成員生活的方方面面,推動每個公民在現實生活中身體力行,為建設節約型社會盡職盡責。但是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資源十分緊缺,絕大部分群眾生活相對貧困,我們的發展還面臨著不少困難和問題:電力短缺、石油依賴進口、水資源供應不足、環境汙染嚴重等。國家為每個公民提供的社會生活條件是有限的,而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是不斷增長的,過度的消耗浪費不利於後續的發展。所以,應當根除各種陳規陋習,以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為榮,以奢靡浪費、享樂主義為恥,以鬥富擺闊、大講排場、盲目攀比劃清界限,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高效節儉地辦好現實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以厲行節約的工作作風影響和帶動社會,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為建設節約型社會盡一份心,出一份力,使艱苦奮鬥、勤儉節約之精神在全社會蔚然成風。我的講話完了,謝謝大家
勤儉節約愛我校園作文【篇三】
我們的祖先,在從前的艱苦生活中,學會了勤儉節約,以他們為榜樣,勤儉節約便成了我們中華人民的美德傳統.
對於我們在校生,更應該做到這一點.但話雖如此,可是並不是每個同學都做到了.那麼如何才能使我們做到勤儉節約,使我們的學校成為一個和諧而又節約的學校?
勤儉節約一詞,相信還會有不少同學在疑問:什麼是勤儉,而什麼又是該節約的呢?要弄清這一點,還需要從浪費的根源說起,比如說我們最常見:每天都要接觸的水.有人認為水多得是到處都有,用完了這一水池,它還會從山上流下,地下冒出.如果你是這樣想那你就錯了.其實,我們人類在處於缺水危險,雖然說地球的3/4面積都是水,但可供人類食用的淡水是很少的.所以,我們要節約用水,還有我們吃剩的飯菜,有的同學吃不完了就隨便亂倒.如果是吃不了那麼多,我們可以相應地買少一點,這樣我們既省了點錢,又不浪費糧食.糧食的短缺,也是我們國家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大家可以計算,如果每個同學每天需要1斤米,那麼我們一個學校有1000個學生一天就要1000斤學生一天就要1000斤大米,一個月就3萬斤.可想而知如果更多呢?所以我們要節約糧食,不要過餘浪費.
還有許許多多的,在我們日常生活和學習上需要節約的.只要我們每個同學都有勤儉節約的好習慣,那麼我們就能成為一個和諧、節約的人,那麼我們的學校就成為了一個和諧又節約的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