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食蟹

2024-12-01 12:55:09

話說大明嘉靖二十年的時候,世宗皇帝崇尚道教,尤其是喜愛煉丹和法術。而各地的官員也四處搜羅號稱得道的仙人術士,與丹藥秘方一同獻上,因此無數人等也因此而位列朝野一步登天。    在蘇州有這麼一位知縣姓尹名振琪,年少為官是意氣揚揚,而對於這些旁門左道的事情也是毫不以此為意。而平日裡雖然愛結交朋友,卻也都是愛結交些文人賢士。若有此類人等上門拜訪,言語投機,他便一定會大擺筵宴,款留數日;即便是落魄的秀才患難來投,他也是會以禮相待,贈財贈物。而以他一縣之尊肯如此屈己敬賢。上任不久之後自是聲名遠播。   這一日,太湖邊最大的宅院裡住進了一戶人家,主人家姓程年紀四十在開外是一身的道人打扮。生的丰姿瀟灑,氣度不凡,身邊常跟著四五個道童看著也個個俊秀伶俐。   又過了數日,那姓程的道人託一位鄉紳遞言,自稱法術精妙文才過人尤其擅長寫青詞,想請縣令向上舉薦,當下的時候此風正熱,不過如果說是換一個人的話,那是想睡覺就來了個送枕頭的,正合心意。可偏偏這尹知縣對這些事情最為反感,那鄉紳幾次遞言均被尹縣令以公事繁忙為由推脫了。   而過了一月有餘,尹縣令也早已將此事忘了個乾淨,這天,適逢那位遞言的鄉紳六十大壽,尹縣令著便衣前去賀壽,席間與一書生摸樣的人相談甚歡,及至談起目前奇人異士成風,尹縣令多飲了幾杯酒便露出些不以為然之色。他對書生道:「眾人皆說世間有撒豆成兵呼風喚雨之術,又有人可煉土石為金銀。哪個親眼見過?可見具是虛詞。即便是世間真有這樣的奇妙手段,也不會隨便讓這許多人都學了去。」言罷之後縣令以為那書生必會附和。   沒想到那書生微微一笑說道:「道法三千六百門,人人各執一苗根。大家各修一路各有所成也未可知。至於縣尊想親眼得見呢,倒也並非難事。在下便是修道之人,小小法術卻也會得幾個。」  尹縣令是大感意外道:「尊駕是那位?」   這時那曾遞言的鄉紳湊過來道:「這便是您不願舉薦的那位程道長。」   尹縣令是一陣的尷尬。而程道人卻毫不以為意恭敬地對尹縣令道:「您執掌一縣之政,操勞身體。如今正是菊黃蟹肥之季,後日月圓,請縣尊移貴步至舍下,我已備好肥大活蟹數十隻,正用雞蛋養在缸中,到時您一邊持螯賞菊一邊看我為您演示如何。」   此舉多少有些投其所好之嫌了。原來那尹縣令最嗜吃蟹,而在其管轄界內人人皆知。每年到秋風起時,他便著人搜尋上好的太湖蟹,天天吃一直要吃到十二月蟹瘦的沒滋味了才罷手,還要做上百斤醉蟹貯藏在大甕裡留到冬季享用。住在太湖附近的人家,大都備有專門食蟹的工具,俗稱蟹八件,普通人家大多是用不易生鏽的白銅打制,家境富裕的也有用純銀打造的,尹縣令卻專門找能工巧匠打造了一套純金鑲玉的蟹八件,精美奢華之極,嗜好之深可見一斑。   尹縣令正在躊躇間,同桌的鄉紳秀才卻都異口同聲為程道人助言,尹縣令頓時醒悟過來,今日慶壽一說根本是託詞,正是為了教自己與程道人相識所設的一個局。抬眼望去滿桌都是縣內有頭面的人物。一時間倒對這姓程的有些刮目相看,短短時間之內便可拉得如此多的人為他做說客,足見得是個人物,再加上剛才攀談時話語間頗有文採,心裡便動了結交的心思,當下竟痛快應允。   十五日黃昏尹縣令應邀而往,進到程宅內只見回塘曲沼,庭院清幽。真是綠蔭深處小橋橫,紅豔叢中高木聳,令人賞心悅目。宴席擺在後園暖閣,一路上白色鵝卵石鋪路,兩側種滿菊花,那暖閣周圍更是菊花開遍,而且品種甚眾花色繁多,縣令大約認出幾款有:鶴翎,剪絨,西施,都是難得的貴重品種,他是喜好風雅的人,心中不由的對程道人又生一份好感。   在暖閣落座但見滿桌佳餚,早有幾位與縣令平素交好的鄉紳等在那裡作陪。寒暄幾句後道人對縣令道:我有一個家奴是專門捉蟹和侍弄蟹的,不但如此,凡是與吃蟹有關的東西他都可以找到最好的,縣尊這次看看他的手段。然後轉身吩咐身邊的道童:「叫那蟹奴過來。」下人傳話,不一會兒一個20歲左右的矮胖男子小跑著過來,垂手站在兩人面前,此人長相奇特,小圓臉黑皮膚,兩顆門齒向外微凸,臉帶媚笑,滿眼伶俐。   縣令不由得多看了兩眼。道人問他:「蟹可備好。」蟹奴恭敬道:「早已備好這就取來。」   不一會兒蟹奴將兩個竹簍抱來放在桌上,打開蓋子,裡面露出熱氣騰騰紅燦燦的太湖蟹,金毛白肚,殼蓋個個有飯碗大小,當真是湖蟹中的極品,眾人都先贊了一番。尹知縣將自己的「蟹八件」取出擺好,兩廂推讓後,便先取一隻尖臍蟹放在那小方桌上,用圓頭剪刀剪開捆蟹的青草繩再逐一剪下大螯和蟹腳,又將腰圓錘對著蟹殼四周輕輕敲打一圈,再以長柄斧劈開背殼和肚臍,露出漲的滿滿的蟹膏,他用小勺將晶瑩如瓊脂的蟹膏舀出送入口中,只覺香甜無比,入口粘牙。吃完蟹膏,才用鑷子、釺子剔出雪白的蟹肉放在小碟裡倒上姜醋汁用筷子夾入口中。等他吃完一隻蟹,蟹奴端上了幾碗不冷不熱的菊花水供眾人洗手去腥。   洗完手,程道人忽然說:「縣尊這樣吃蟹倒是雅致的很,可是總歸不爽利。您看我這一件如何。」說完他向蟹奴揮了揮手,蟹奴遲疑了一下,慢慢從懷中掏出一塊白色的石頭,約有雞卵大小質地晶瑩。道人從簍中取出一隻圓臍蟹,只見他用那塊石頭輕輕敲了三下蟹殼,再將殼翻開往桌上一倒,蟹肺、蟹心、蟹胃,蟹腸等廢物,竟自然脫落,他將調料倒一點入蟹殼中,然後放上一枚小巧的銀勺,雙手遞給知縣。知縣接過來一看那殼底是大瓣大瓣排列整齊雪白蟹肉,殼蓋上是金燦燦的蟹黃。眾人都嘖嘖稱奇。  道人看著縣令驚奇的神情,笑著道:「此石名為蟹石,乃我家蟹奴祖傳之物所值不匪。」蟹奴謙恭地陪著笑將蟹石擦乾淨小心揣入懷中,轉身又端來一壺加入薑片和枸杞煮沸的花雕酒,那酒斟到杯中香氣襲人,是難得的佳釀。當夜風涼蟹性又極寒,飲著溫熱的花雕酒不但渾身暖融融的,更覺的開胃。程道人對蟹奴說:「你去將裝酒的罈子取來給縣尊看看。」蟹奴轉身出去,片刻又折返回來將兩個酒罈放在桌上。知縣見酒罈外壁雕繪著繁複的花鳥人物,甚是精美,仔細看來一壇圖案為狀元及第,另一壇為花開富貴。知縣是慣飲花雕的人自然知道這兩壇一為狀元紅一為女兒紅,看罈子上有些泥土未洗淨,知道必是泥封地下的沉年酒,怪道剛才嘗著口感甘醇,不由得面露微笑。   程道人對蟹奴說:「向貴客們講講此酒來歷。」蟹奴點頭說:「鄰縣釀酒的陳家20年前生了一對龍鳳雙胞,做父親的將家裡最好的新釀裝在這兩個酒罈裡。如今他家男婚女嫁,美酒亦成。小人為了弄到這自家秘藏,絕不售人的陳年佳釀,很是費了些周折的。」   大家均想:[你這費的周折恐怕不是什麼你情我願的買賣吧。]   蟹奴說罷垂手佇立一旁,眼光卻頻頻掃向縣令。縣令暗自納悶。   此時眾人均想連家奴都身懷絕技,主人家的手段那還了得。卻不知道要變出什麼來,只見程道人一副成竹在胸的樣子,只是勸大家多吃多飲。   杯交箸錯間,程道人叫人取來一個玉盤擺在面前。然後從懷中取出一面繪著菊花的小鼓,有節奏地對著菊花叢敲擊起來,隨著鼓點起落,暖閣周圍花香漸濃,所有菊花的花苞無一例外地緩緩開放,而在暖閣周圍的幾棵花開的尤其大,待開到盤子大小時枝葉一陣擺動花朵竟幻化成幾個一尺來高的黃衣小童。眾人見狀高一聲低一聲地叫起好來。此時蟹奴走到縣令面前背對著程道人連連擺了幾次手,眾人都在叫好完全沒有注意,尹縣令卻看在眼裡。   程道人含笑不語,繼續敲擊花鼓,只見那些小童甚是靈動活潑,在花叢中上躥下跳,有的抓住花枝蕩鞦韆,有的盤腿在花朵上打坐,有的相互嬉戲。眾人看的正高興,程道人的鼓聲驟停,緊接著鼓點密集起來一聲緊似一聲,再看花間的小童如同的了號令一般,一起跳躍著過來,然後一個一個跳上桌子走到玉盤中坐下,化為一枚枚小指肚大小的紅色藥丸。   程道人將玉盤託起道:「此是我煉了多年的菊英丹,這種丹藥煉法奇特,不能在爐火中淬鍊。而需借著菊花本體滋養保護,吸收日精月華。昔唐時,有個崔玄微因服食花英而返老還童,後來得道成仙去了,便是此種法術,我煉這菊英丹日子尚短,本不應該取出,但於諸位見面投緣,我們道家講的便是一個緣字。今日就權將此物做見面之禮送與諸君,雖然火候尚淺還沒有多少功力,但是足可保人百病不生,駐顏增壽了。」  眾人聽罷,俱都喜形於色,連連稱謝。有性急的立時拿來放在口中,囫圇個吞了下去。沉穩些的也馬上就著茶水服下。當中只有尹縣令一人,因見蟹奴向他連連擺手心中生疑而未服。他正在猶豫,忽然暖閣外腳步聲凌亂叫嚷聲迭起。然後一個道童神色慌張氣喘籲籲地跑進來對著程道人道:師父,丹房失火了,丹爐不知被誰推倒,爐裡的丹全都敗了。   程道人大驚失色一張臉由紅轉青,向眾人告個假轉身匆匆隨道童去了。大家因不知道原由在座上紛紛議論,也有好事的在窗口伸頭探腦地張望。又坐了許久不見程道人迴轉,想著一定事情棘手,大家便各自離開了。   尹縣令回到縣衙,越想事情越覺蹊蹺,正自思忖,忽然聽到有人敲門,問了幾聲無人應答,他起身過去將門打開卻吃了一驚。   原來門前站著一人,仔細一看竟然是程道人家的蟹奴。   縣令還未開口,蟹奴已經急急地說:「方才丹房失火其實是小的所為。」   尹縣令正想問他為何深夜到此,聽他如此說不由奇道:「卻是為何?」   蟹奴忽然屈膝跪下:「為了搭救縣尊,實不相瞞小的主人所修並不是正道,多為旁門邪術,而且此人大有野心,他與縣尊結交,全為了上京面聖。縣尊可知那菊英丹為何物?其實就是傀儡之術,他將菊花精魄淬鍊成形變成丹藥騙人服用,自此之後無論服食者離開多遠,隔山望海哪怕千裡之遙,他只要對著菊花的本體做法,就能操控服食者的心神言行,服食的人對此毫無覺察,此種法術最為陰損,數年之後,菊花本體精元耗盡枯萎,服食者必受其害,輕則大病,重則亡身。」   尹知縣聽完直驚出了一身冷汗,回想剛才情景也覺僥倖。   蟹奴接著道:「那道人還有一套捉妖的法術,他家上上下下道童僕從皆是他四處收羅來的精怪,一同助他作惡。 」  尹縣令大驚:「那你是。」蟹奴道:「不敢欺瞞縣尊,小的確是異類,但是小的自成精後,從未做過傷天害理的事情,平日裡對那道人做法實在是不屑相從,只是因受他轄制而敢怒不敢言,但今日實在是忍無可忍,小的世代生長於太湖,怎容他傷害本地父母,所以今日幾次三番暗示於您,逼不得已推倒了他的丹爐,所幸保得縣尊周全。 」  尹知縣聽完連連點頭,心想怪不得他能進到內衙而外面守衛毫無覺察:[這蟹奴雖是異類,但有副俠義心腸,倒也難得。]便把那嫌惡之心去了七八成。他本是極有決斷的人,當下已經有了計較。他囑咐蟹奴趁無人覺察趕緊返回程道人家中,自己另有安排。  又過了幾日,程道人登門拜訪,聲稱那日家中有事大家不歡而散,想邀尹縣令次日再去,以圖盡興。尹知縣這裡早被蟹奴點破海底眼,心知肚明當下以禮相待,他的邀請卻用身體不適推脫了,程道人神情頗為失望,坐了坐就要告辭。尹縣令卻忽然從懷中取出一封信箋,封皮上寫專程浙江府臺大人親啟。他笑著對程道人道:「我與道長一見如故,相交甚篤以您的本領手段哪能屈尊於小縣之內,這位浙江知府也不是外人正是下官的同年,我書信內已經將道長的法術寫的詳盡,你前去見他,他定能舉薦您上京面聖。」   程道人一聽大喜過望,連連稱謝起身正要接信,尹縣令卻將信箋放在桌上皺眉嘆了口氣,程道人此時心中好似蟲嚼蟻啃。連忙問縣尊為何嘆氣。   縣令一副愁苦的摸樣言道:「道長此去必定飛黃騰達,前程似錦,只是我卻再也嘗不到那樣天下無雙的蟹了,不由得心中惋惜啊。」  程道人一見信箋好似六月裡的雪獅子,半邊身子都軟了立刻笑道:「無妨,我索性將蟹奴送與縣尊,讓他時時服侍您。」縣令正等此言,表面上卻還要佯裝推辭道:「那如何使得,有道是君子不奪人所愛,況且我只為道長盡這些許的綿力,怎麼能受這樣重的禮。」說著從桌上又將信箋拿起在手中。程道人見狀連忙說:「那蟹奴便是本地人,故土難離本來就不願隨我上京,這幾日接連磨我,我早已厭煩,正好送與縣尊做個順水人情。」   尹縣令還在猶豫:「好是好,只是怕那奴才心戀舊主,在本官處呆不長久啊。」   程道人微一沉吟便從懷中取出一個琉璃小瓶遞給尹縣令說:「無防,如果蟹奴生事您將此物給他看,他便會服首聽命。」尹縣令心知這便是那克制蟹奴的東西,當下不動聲色接過來放在懷中。  次日程道人攜帶隨從離家去見浙江知府,蟹奴來見尹縣令道:「多謝縣尊不使小的遠離故土,從此情願服侍您。只是您將那妖道舉薦到知府哪裡,豈不是又令無辜者受害。」   縣令笑著扶起道:「果然,你能成精想必是迥出同類,這份心腸也屬難得。你放心我那位同年也並非善類,自從上任以來為搜刮百姓錢財傷人害命不計其數,我這叫以惡制惡。想那道人一心上京面聖,我不舉薦他自然還會找別人。天子腳下高人眾多,有把他收服了的也說不定。這就不是你我能管的了的了。」   不過,本官一直感你相救之德,今日倒好報答了,說著從懷中取出程道人所給的琉璃瓶遞給蟹奴又說:「想你一直自由自在哪會情願與人為奴,還你自由之身,不過下次要小心不可再受人與柄了。」   蟹奴大出所料,愣怔片刻磕頭猶如搗蒜對縣令道:「相救之德高天難比,瀚海同深。「說著涕淚橫流。縣令道:」你此去好自為知不可做危害百姓的事,願你修成正果。」   蟹奴答應後,接過琉璃瓶放入懷中,拭淚而去。   尹縣令看他離開心中安慰之餘又有點好奇,只是不知這蟹奴到底是個什麼精怪。   嘉靖二十一年「壬寅宮變」,周皇后因此處死多名術士,程道人也在其列,舉薦他的知府被貶邊疆幾年後病死。   轉眼又是秋來,知縣與幾位鄉紳泛舟太湖,宴席也擺在船上,杯箸交錯間見一隻皮毛油亮的黑色大水獺在不遠的湖面上自在仰泳,只見它將一隻大蟹放在自己肚腹之上,右爪握住一塊小石敲擊著蟹殼,左手從碎殼中利落地抓出蟹肉而食,樣子趣致可愛。而知縣的遊船經過它的身邊它也毫不避讓。舟上眾人見狀紛紛用食物逗弄它。   誰知待船駛近,水獺在水中利落的一個翻身,竟然「呼的」躍上船來。眾人措不及防驚叫著後退,卻見那水獺直立起身子,兩隻前爪酷似人樣地抱在胸前,向著位於船首的尹知縣恭敬的作了幾揖,又從掖下取出一物放在船頭。眾人正在嘖嘖稱奇之際,水獺已經重新躍入水中,一條水線漸漸消失在湖心。   尹知縣拾起那物一看,卻是那蟹奴的蟹石。心中恍然,想來這剛剛離去的水獺便是那蟹奴的本相了。   幾年之後一天,忽然上百隻水獺連夜在岸邊築起十裡長堤,次日太湖發大水,附近洲縣田地被淹,房倒屋塌受災嚴重,唯有尹縣令境內因有水獺所築堤壩而毫無損害。堤壩屹立至今,人稱為獺堤。
同类文章
鬼火鳴冤

鬼火鳴冤

    清嘉慶年間建安縣靠山莊有個叫張發的人,生得高大又性情暴躁。這年初冬的一天,張發與一個叫王全的人發生口角,三兩個回合便把王全打倒在地,王全當場氣絕身亡。在場的人急忙報告了地保,地保將張發綁縛命人看管。當時天色已晚,地保又派了兩名鄉丁看守屍體.然後親自去縣衙報案。    第二天上午,知縣

懶鬼告狀

    魯西南某地有個叫張三的懶人,冬怕雪夏怕熱,秋有蚊蟲春太溼。讓他出門幹活,他就從額角頭一直疼到腳趾頭。說來也難怪,張三的父母中年得子,溺愛嬌寵,寵得兒子三歲懶學坐,五歲懶學走,到如今只曉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    日月如梭,轉眼張三在父母的羽翼下長到了二十五歲,而張三的父母終年勞累,

聊齋故事:義母

    新昌縣有個向陽村,村裡住著一對母子,兒子名叫劉廣,母親姓覃。    這天天才亮,十三歲的劉廣還在睡覺,母親覃氏就把他叫了起來,塞了把柴刀給劉廣,說是已經替劉廣在學堂請好假了,讓他去山上砍柴。    劉廣揉了揉眼睛,奇怪道:「我前兩天才去砍了柴,家裡就沒有柴燒了嗎?」    「只怕過幾天要下雨

聊齋故事:夢奸

    馬三是新橋村才上任的更夫。    開始馬三怎麼都不肯答應做更夫。    村長好話都說盡了,還答應每個月多給馬三兩百個銅板,馬三才勉強答應了下來。    馬三二十歲,爹娘都去世了,還沒娶媳婦,膽子非常大,經常半夜到有錢人家的墳頭去偷祭品吃,可以說是最適合做更夫的人。    馬三不肯做更夫,是因

時醫

    清雍正年間,浙江嘉興有一個叫魏江的大夫,平日走街串巷四處行醫,醫術也還馬馬虎虎說得過去,象頭痛風寒之類的小病吃了他的藥時而頗有靈驗,不僅如此,他在家中還開有一個藥房,如此看病抓藥都很方便。當時嘉興府的知府有一個芳齡十二的寶貝女兒,偶因受涼染了風寒,請了幾個大夫都不見效。因為府上有個小

民間山野怪談之水精

    據唐《傳奇》記載,唐德宗貞元年間,有個叫周邯的士子,他生性豪放豁達,交友甚廣。    一日,周邯見一彝人牽著一個十四五歲的少年在集市上販賣,便上前詢問。彝人說少年水性極佳,踏浪而行如履平地,潛入水中一天都不用浮出換氣,四川的河流、湖泊、深潭都被他潛了個遍,只因父母雙亡,家貧如洗,這才

民間山野怪談之半邊塔

    相傳,坐落在江西東北部的尚和村,原本是豐饒的魚米之鄉,可到了萬曆年間,卻頻生怪事,一到晚上,村子就被愁雲慘霧籠罩,時常妖風四起,飛沙走石,動不動就有百姓和過往客商神秘失蹤。    一時流言四起,民生凋敝。裡長看在眼裡,急在心頭,請官府來調查,也調查不出什麼結果,一時不知如何是好。  

民間志怪故事之雞異

    故事發生在清朝光緒年間。    江西的一個地方發生了一場特大瘟疫,有一個村莊中的人口死去大半,活著的人跑得動的都逃命去了。嶽老漢一家祖孫三代12口人死去10口,僅剩下嶽老漢和一個8歲大的孫女小玉。嶽老漢已經一大把年紀了,經不起折騰,就和孫女小玉留在村裡住了下來。昔日一個人口鼎盛的大村

三連墳

    天門和京山交界的地方,有個灣子叫三連墳灣。在灣子的東頭,有座三個墳包連在一起的墳墓。每年的清明,全灣的人都要到這座三連墳前燒紙拜祭,據說這個習俗在當地已延續了好幾十年。關於三連墳的來歷,在那一帶曾流傳著一個悲壯的故事。    20世紀20年代,竟陵龐家灣有個姓龐的漢子,是遠近聞名的殺

奪命翡翠壺

    陳州有個鐵匠叫徐鐵崖,這年他突染重病,自知生命將盡,這天,他便把兒子徐小茂叫到床前,指著床頭,顫巍巍地說:「酒罈下有個木匣,把它取出來。」徐小茂很納悶,他長到30歲,還是第一次聽說酒罈下面藏有東西。他疑惑著拿來一把鐵鏟,移開酒罈,開始挖掘起來。挖了一會兒,徐小茂就愣住了,只見一塊紅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