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聲音為話題的記敘文
2024-07-09 16:42:45 1
【篇一:以聲音為話題的記敘文】
雨,絲絲縷縷闖入我的視線,相同的地點,只是換了時間。
那年我高二,他讀高三。我原本以為他是一個很用功的人,但接下來的相處讓我知道我錯了,他很愛說話,沒事大呼小叫,最讓我難以忍受的是每天早晨那雷打不動的關門聲。我想應該全樓的人都聽得到吧!為此,我常向媽媽抱怨:「隔壁的那個人真奇怪,都上高三了,怎麼還那麼吵?學習肯定不怎麼樣!」媽媽什麼也沒說,只是平淡地笑了笑。
時光在每天的關門開門聲中不緊不慢地流逝,直到有一天晚上。下晚自修回宿舍的時候,媽媽還沒有來,我依舊像往常一樣吃完飯後做沒完成的作業。突然,我聽到很大的關門聲,同時夾雜的還有衣架碰撞發出的清脆響亮的聲音。「起風了嗎?媽媽怎麼還不來?」我正在心裡嘀咕,這時一聲巨響後,電也停了,這下可怎麼辦?萬一媽媽還在路上怎麼辦?萬一雨一直下怎麼辦?我心裡七上八下。一陣敲門聲把我拉回到現實。我趕緊開了門。站在門口的怎麼會是他?「你有蠟燭嗎?」「你看見我點了嗎?」我沒好氣地回答。他倒是什麼也沒有說就下了樓。不一會兒他氣喘籲籲地上來遞給我點亮了的半截蠟燭,滿屋亮堂堂的讓我感覺不再害怕。看著他離開的黑乎乎的背影,心裡真不是滋味。一個完全與那厚重關門聲劃不上等號的人。
很快,他就畢業了,但那種關門聲仿佛並沒有消失,依舊在我的心底久久激蕩,像警鐘一樣激勵著我。好長一段時間,我都會趴在窗前望著那快點完的蠟燭心想,那厚重的關門聲何嘗不是蠟燭呢?它總會在定點的早晨出現,喚人們起床,然後,無聲無息地消失在世界的另一頭。
有這樣一種聲音,看你,需要水波不興!
【篇二:最溫暖的聲音_650字】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媽媽,有漂亮的媽媽、溫柔的媽媽,還有和藹可親的媽媽……而我卻有一位愛嘮叨的媽媽,打小時候起,媽媽的嘮叨聲便時常縈繞在我的耳旁。
每天清晨,一陣清脆的鬧鐘聲後,媽媽就開始嘮叨了「快起床,再不起來就遲到了,快!」著急得好像要上戰場。媽媽的嘮叨是我每天都能聽到的最有魔力的聲音。無論何時何地,她都不厭其煩地嘮叨個不停。我在媽媽的嘮叨聲裡,就像被上了發條的玩具,穿衣、洗漱、吃飯,還要回答媽媽一聲聲的嘮叨。我感覺這時媽媽的嘮叨聲是世界上最煩人、最難聽的聲音,可是每當我走出家門,走進校園,我都會想起假如沒有媽媽的嘮叨,我又怎麼可能會按時到校呢?
在一個冬天的中午,一進家門,未見其人,先聞其聲:「快,換鞋、洗手、吃飯!」吃完飯,媽媽又喊:「快把大衣穿上,下午會比較冷!」當我來到學校,聽到好多同學都在喊冷時,坐在教室裡的我,想起媽媽的嘮叨倍感溫暖。
晚上回到家,媽媽又開始嘮叨了,第一件事情就是向她匯報學校的一切,這也成了每天的「必修課」,她總是忘不了叮囑我「要好好聽老師的話,要和同學們友好相處,要注意聽講,要……」我只要有一點進步,媽媽就立刻打預防針——不要驕傲;考試失敗了,媽媽總是幫著我找原因,又是總結教訓,又是給我加油,媽媽的嘮叨聲伴著我的每一點進步!
看來嘮叨並不是一件壞事,正是因為媽媽的嘮叨,才使我懂得了許多生活的道理,也讓我養成了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我是在媽媽的嘮叨聲中長大的,而今,我覺得媽媽的嘮叨是世界上最好聽、最溫暖的聲音,因為這聲音包含著媽媽濃濃的愛。
【篇三:永不停息的聲音_800字】
「講文明,講衛生,請不要亂倒亂丟垃圾!」這句話大家都可能印象很深吧。是的,每當我們上學的時候都能聽到這個耳熟能詳的聲音,這是一位老爺爺發出的文明之聲。他已年過七旬,兩鬢染上了斑斑白霜。總是提著一個破舊的小廣播,常年累月地奔波在大街小巷裡。
夏天,午後的陽光把水泥大地曬得白晃晃的,一股股熱浪直往上湧。路上的行人,直往樹蔭下鑽,整個防洪大堤上有點兒空蕩蕩的。我愜意地吃完剛買的冷飲,剛想把包裝紙……這時,那個熟悉身影又出現了。這位慈祥的老爺爺,還是像往常一樣提著那個破舊的小廣播,播放著我們早已熟悉的聲音,走在白晃晃的街道上。他佝僂著身子,走得有點吃力,他不時地彎腰撿拾著散落的紙片,不時地停下腳步拿著毛巾擦擦淌下的汗水。這時我發現他的汗衫早已溼透!
路邊的攤販熱情地邀請著這位可敬的老爺爺:「歇歇腳吧。」可他總是堅定的搖搖自己的頭,說還有很多地方沒有走遍呢。看著他那佝僂的背景消失在小巷的深處,我把手中的那片包裝紙攥得緊緊的,緊緊的……
冬天,北風呼呼地刮著。人們呵著氣,跺著腳,豎起衣領匆匆走著。小巷中,又響起了那熟悉的聲音。此時的他多了幾分蒼老,但依然精神矍爍。一陣寒風颳過,那些本來躺在地上的紙片,此時便在空中跳起舞來。老爺爺便在風中追逐著這些垃圾,一片一片地放進了垃圾桶中。
瞧,那位阿姨穿著厚厚的毛衣,卻一個勁兒地打著鼻嚏,是感冒了吧。她剛把擦完鼻涕的紙丟到地上,也許是她被剛才的情景感動了,趕緊地拾了起來,放進了垃圾桶裡。此時,我發現了老爺爺的臉上綻出了一絲笑意,是這位阿姨的舉動讓他感到了一股春天般的溫暖吧。看到這些,我的眼睛有點溼潤,腳步不由得變得輕快了許多。
我們的環境在變化著,我們周圍的人也在變化著。每每看到這些可喜的變化,我就會想起那位熟悉的老爺爺,那張飽經滄桑的臉,那佝僂的背景,當然還有那永不停息的聲音!
【篇四:穿越千年的吶喊】
那時的你,壯志滿懷,理想之光閃耀在心間;那時的你,深受信任,楚王與你亦師亦友,平輩相交;那時的你,意氣風發,深藏一顆赤子之心。
你,被楚王賞識,同議政事,出謀劃策,臉上是淡定從容的笑。但,人生總有波瀾,讒臣進言:「屈平,包攬國事,一手遮天,目空一切。」你,被猜疑,被疏離,被遺棄。所有的王都不願臣子功高震主。
你,怨恨,委屈,失意,直至無奈。是啊,信任不再,仕途便到達終點。但,你不願離開,你仍有一腔報國熱血。
愁,絲絲縷縷,瀰漫心間;哀,點點滴滴,沁入心肺;愛,綿綿不絕,終愛著楚國。
朝廷,荒唐;楚王,昏庸;官吏,無能;黎民,痛苦!而你,不忍,便將哀怨託《離騷》,望孤忠報楚國。楚王不悅,將你流放湘楚。
你,踱步於湘楚曠野,只能眺望曾經的家園。風瑟瑟而過,捲起幾片落葉;水,凝滯不動,散髮絲絲涼意;鴉,振翅而過,飛翔於歸家的路途;而你,望穿秋水,滿眼是難言的苦楚。「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你,吶喊,聲音迴蕩在悽涼的湘楚曠野。
雖被貶,你仍心繫祖國。憑藉小小的官職,你希圖力挽狂瀾。但,一個人的力量是微薄的,你只聽見戰鼓擂擂,只看見狼煙滾滾。
戰爭的號角還是吹響了,你痛苦於不能為國出力,不能保疆為民;不能制敵於沙場,不能決勝於諸侯。你只能默默祈禱;「戰爭,完結吧!讓楚國生存,讓黎民安居樂業。」這聲音擲地有聲,催人淚下。
最終,天不遂人願,楚旗降落,都城淪陷,你的理想也破滅了。
你,蹣跚地走到汨羅江畔,滾滾的江水咆哮,似要將一切吞噬。殘陽西下,留給大地的只有一個斑駁的身影。
家,破了;國,亡了;心,死了。
這時的你,憔悴蒼老,早已不見當年的英姿勃發;這時的你,一襲白衣,臉上掛滿了悲愴;這時的你,故國已亡,精神支柱轟然倒塌;這時的你,只有一顆火熱的愛國心依舊。
「啊……」,你悲呼,繼而投身汨羅江。滾滾的波濤抹去你最後的痕跡。
這一聲蒼涼的吶喊,道盡了你忠貞高潔的一生。
這一聲吶喊穿越千年,久久迴蕩在我的耳邊。
我想,這一聲吶喊還將延續千年!
【篇五:精心,聆聽】
近來天氣忽暖忽冷,陰晴不定,時而暴雨時而驕陽,折騰得不輕。身體較差的我在冷鋒暖鋒的左右夾逼之下,患了重感冒。我將昏昏沉沉的頭埋在枕頭裡,滿心以為睡上一覺便能恢復健康,但當第二天起來時,喉嚨裡堵得慌,一開始沒有在意,當我要和媽媽打招呼時,發現了一個嚴重的問題——我說不出話了。
「是失聲,感冒有的時候就會這樣,過兩天就好。」媽媽如是安慰我。
我覺得很是新奇,說不出話可真是好玩!可不久,我就發現了問題可不小。許多想要表達的事都說不出來,看到同學不能打招呼,要當面比劃,原本聒噪不堪的我,安靜到讓自己不可置信。
當想慫恿媽媽中午吃牛排卻張開嘴什麼聲音都發不出的時,我徹底崩潰了。鏡子裡,我的嘴唇張張合合卻沒有任何聲音,滑稽的像無聲電影裡的演員。見到我十分沮喪,媽媽神秘地笑著說:「難道聲音只能從喉嚨裡發出嗎?」說完,媽媽轉身進了廚房,我聽到一陣熟悉的鍋碗瓢盆大合奏,還有切菜的聲音,果汁機榨汁的聲音……各種各樣的聲音絡繹不絕,這些聲音都是屬於媽媽的!
靜下心來,我打開窗子。足球轉播的聲音屬於鄰家大叔,尚不嫻熟的小提琴聲屬於隔壁小女孩兒,「吱吱呀呀」的聲音屬於騎著破三輪兒收購廢品的老頭,「嘰嘰喳喳」的聲音屬於歡快的小鳥,「沙沙」的聲音屬於院子裡的老槐樹……
原來大家都有這麼多的聲音!閉上雙眼,耳朵便明朗起來,和諧、自然的聲音傳入雙耳,沒有爭吵,沒有閒言碎語,沒有嘮叨,有的是毫不被人聲潤色的一份清爽、閒適,我像一個隱居的小啞巴一樣,仿佛越聽越遠,聽到了山的聲音,水的聲音,聽到了雲朵划過天際的聲音,聽到睡蓮綻開花瓣的聲音……
睜開雙眼,一切意象戛然而止,我意猶未盡地揉揉雙耳,想說出些什麼,驀然記起自己什麼也說不出。沒有笑聲,笑容卻已爬上我的臉頰,這無聲的笑讓我不禁想起了「此時無聲勝有聲」。
媽媽從廚房裡端出牛排,說:「是想吃牛排吧?」我搖搖頭,媽媽詫異地看著我。現在牛排不是最要緊的,我走到鋼琴前,彈起了蕭邦的《夜曲》。我聆聽了萬籟之聲,那麼,當別人失去信心,心情沮喪的時候,我希望,他們也能聽到屬於我的,這優美動聽的聲音。
【篇六:父親的笛聲】
依稀想來,已有幾年未踏上這一條灑滿月光的小路了。小路是父親親手用鵝卵石鋪成的,在月下泛著朦朧柔和的光。路的那頭,連著那河邊的小屋,連著我的父親。父親呵,你是否依然執著地坐在岸邊,哀怨地吹著笛子,等著兒子的歸來?
父親愛好吹笛。小的時候,父親的笛聲載滿了我童年的樂趣,像那條絲帶一樣的小河,牽引著我的童心在父親愛的港灣裡晃悠。父親很疼我這個惟一的兒子,老喜歡用粗糙的雙手捏我的臉蛋,不顧我疼得哭起來,還兀自傻呵呵地笑。每天日暮時分,父親帶我到河邊的草地上放牛。他常常放開牛繩讓牛自己吃草,自己從背後的草簍裡摸出笛子,鼓起腮,吹出世間最美妙的音樂。我就靠在父親腿上,看著天邊的夕陽將父親的頭髮染上點點金色。我愛父親,父親的笛聲最美。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開始討厭起父親:討厭他滿嘴煙味,討厭他的黃牙;討厭他背個草簍到學校找我,還從窗外傻傻地盯著我看;我還討厭他沒有本事,只知侍弄幾畝薄地,連我的學費也沒能賺回。我和父親逐漸隔膜了。在被我吼了幾次後,父親不再打著赤腳去學校看我,不再嘮叨著讓我好好學習。他保持沉默,而打破沉默的惟一方式就是吹笛,如怨如慕,如泣如訴。而在我看來,這又成了不務正業的標誌。
我到外地上學去了。離去的前一天晚上,我走上那條熟悉的小路,感覺到一絲眷戀與不舍。路像是月光在地上划過的痕,也划過我的心。幾年時間裡,我未回過一次家。母親在電話裡告訴我,我走後,父親整日像掉了魂似的,茶飯不思,只知去河邊吹笛子。最終,我應母親的請求回到了家。到家裡已是夜晚,月剛升起,當我懷著無盡的思緒在小路上行走時,遇到了等我的父親。我忽地一下子哭出來,緊緊抱住了父親。我請求父親給我吹笛,父親答應了。哽咽的笛聲又在耳畔響起,響在灑滿月光的小路上,勾起我的回憶。我感覺到父親眷眷的愛子之情,感到愧對父親的笛聲。父親愛我,他為我吹了十多年的笛子,而我此刻才發現它和我的心竟能產生如此強烈地共鳴!
路很美,很美,是月划過的痕。月是路的魂,而父親的笛聲則是我的心魂。
【篇七:琴聲感動我心】
西沉的紅日,把縷縷落寞的桔紅塗滿天際。夕陽下,滄桑古老的小道上充滿著迷離的格調,顯得格外的幽靜。天地萬物似乎都酣醉在這片凝固著卻極短暫的美麗之中,止住了一切聲響。
我拖著長長的影子,在寧靜的古道中漫步,心中翻滾著萬千的思緒,為連日的挫折、不順而憂傷著。忽然,一陣悠揚的琴聲夾雜著徐徐清風輕輕送入我的耳朵。那美妙的鋼琴聲似乎很遠,遙不可用,又似乎很親近,繚繞耳際。我止住了腳步,讓這一串串靈動跳躍的音符輕輕滑過心田,快樂地舞動著。
琴聲依舊迴旋在蒼照暮色中的小道上,卻猶如一股清泉為每個途人洗去心靈的汙垢,洗去疲倦的塵埃。我的思緒漸漸地與這靈動美妙的琴聲融為一體,有超脫紅塵,「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之感。
我沿著聲音的痕跡,來到了一間破舊的小屋前。這悠揚的琴聲正是從裡面傳出來的。我正要屏住呼吸縱情賞樂時,琴聲驟然止住了。一個稚嫩的童聲傳進我的耳中:「爺爺,我累了。彈琴真快樂,雖然我看不見,但也可以用心去感受,是麼?」
一個蒼老的聲音:「是的,小丫,你彈得十分動聽。我看見你的手指多麼靈活,就像在那些琴鍵上跳舞一樣。」我的心猛然像觸電似的,腦海中升起了許多問號,難道……難道他們是…我悄悄透過那積塵已久的玻璃窗往裡張望,只見一位七八歲的小女孩正用雙手比劃著什麼,對著一位老人講話。只是小女孩的眼睛雖然失去水靈靈的光彩,卻透出一種快樂的自信感。她是一位盲人!而那位坐著的老人竟是位聾人!我的心再次被深深地感動著,兩行溫熱的淚竟悄然滾落。這淚,是甘甜的!
夕陽收起了最後一縷餘暉。在我轉身離去的瞬間,那美妙的琴聲再一次響起,也再一次讓我莫名的感動。古道間迴蕩著這爺孫倆的歡聲笑語和感動人心的琴聲。我前行的腳步變得堅定了,因為在這個黑黝黝的夜晚,那感動人心的琴聲,便是我前進的明燈。
【篇八:聽雨】
小時候,住在瓦屋下,每當下雨,便能聽到淅淅瀝瀝、悽悽然然的雨聲。長大了,住在鋼筋混凝土的森林中,聽不到雨聲悽然,似乎生活缺了不少的靈氣。缺了能讓人感動的至柔至弱的東西,心便開始在慢慢沙化。於是就懷念起那瓦屋的雨聲。
雨是柔弱的,是世界上最輕靈的東西,敲不響那厚重的鋼筋水泥的樓房。而瓦屋則不同,雨滴在上面,叮叮噹噹的,發出悅耳的聲音。身在小屋的人也就有了在雨中親近自然的福氣。雨勢急驟,聲音就慷慨激越,如萬馬奔騰;雨勢減緩,聲音也弱下去,輕柔地沁入你的心,像暖春時節耳邊的輕風。瓦片似乎是專為雨設置的,它們盡職地演奏著,聽雨人心中便漫出不盡的情意。
人們喜歡當心中充滿懷念與感喟時,一個人靜靜地坐下聽雨。垂老的志士有「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的抱負;遲暮的美人有「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的幽怨;相思的情人有「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的情懷;多情的詩人有「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的遐思。
雨聲成了人們修飾感情、寄託心願的使者。
閒暇之中,有幸回到了自己曾經聽雨的地方。恰逢那天下小雨,又聽到這熟悉而又陌生的雨聲。迷濛之中,雨聲裡透出一種古怪的情調,是久未溝通的那種。它拒我於千裡之外,向我表明它對我的陌生,然而我卻能從意識的最深處感受到它存在的氣息。我有一種從夢中猛醒的暢快和歷經迷茫後的滄桑感。
哦,我在雨聲中相約的竟是已隔了時空的自我,它在講述我以前的一切。我彷徨了,我問自己,我是誰?還是從前的那個我嗎?
有詞云:「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人生境遇不同,聽雨的感受也就各異。然而聽雨卻都是聽靈魂的對話,聽真情的奔瀉,聽年華的淙淙流淌。雨聲所敲打的,除去歲月的迴響外,還有昔日難再的痛惜與欲語還休的惆悵。似乎只有在這瓦屋輕靈的雨聲中,心靈才得以喘息,生命才得以延續。
雨聲依然在響,像我真實的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