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烘乾設備的製作方法
2024-01-31 00:31:15

本實用新型涉及木質板材生產及處理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烘乾設備。
背景技術:
國內木質板材加工成型產業具有對原材料要求較低、原材料供應充足、生產成本低、價格便宜的特點,市場佔有率較大。木材加工企業在生產多層板時,為了節省成本,對從原木上刨下的木材片材普遍採用自然脫水的處理方法,將片材晾曬在陽光下,利用陽光照射蒸發水分將片材含水率由原來的40%左右降到18%左右,達到壓制多層板時對片材的含水率要求。此方法環保節能,但是大批量生產時自然晾曬法受氣侯影響較大,因此具有地域限制,且整個作業需佔用較大的場地面積、工作強度高、效率低、晾曬質量不均勻。
因此,為了滿足工業化批量生產的要求,必須淘汰這種落後的生產方法,採用一種既不受氣侯條件、生產場地限制,又能夠提高生產效率、減輕工人勞動強度的先進生產設備來完成對木板片材的乾燥工作。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烘乾設備,解決以上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所解決的技術問題可以採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烘乾設備,包括一爐體,爐體內的物料輸送方向為從左至右方向,所述爐體的左端設有一物料入口、右端設有一物料出口,待烘乾的板材自物料入口進入爐體內進行烘乾,然後從物料出口輸出進行儲運,其特徵在於,所述爐體包括頂部、底部、前側壁和後側壁,爐體頂部設有循環風機,循環風機設有循環風入口和循環風出口,循環風入口和循環風出口通過設置於爐體頂部的接口聯通爐體的內腔,循環風機還設有一進風口,用於連接外部供風裝置,爐體的前後兩個側壁中任一側壁包括內壁和外壁,內壁和外壁間隔一定距離使側壁呈夾層結構,後側壁的夾層結構的頂部聯通循環風機的循環風出口後構成送風風道,前側壁的夾層結構的頂部聯通循環風機的循環風入口後構成迴風風道,任一側壁的內壁上均設有至少兩個便於空氣流通的風口,任一風口均為通孔結構,前側壁的風口聯通爐體內腔迴風風道,後側壁的風口聯通爐體內腔和送風風道。
本實用新型的爐體採用對流烘乾方式對板材進行烘乾處理,爐體的內腔、側壁的夾層結構、側壁的內壁上的通孔結構的風口,配合循環風機後構成一循環送風系統,使外部供風裝置送入的熱空氣在爐體內腔形成對流,對爐體內的物料進行烘乾,爐體內的溫度均勻,相比較自然晾曬的方式,作業效率得到了很大提高。
所述外部供風裝置選用工業鍋爐的餘熱排放裝置,優選木材加工廠的熱能中心的廢氣排放管道。木材加工廠內設有對全廠進行供熱的熱能中心,常見的熱能中心將木材加工過程中的邊角料和廢料當作燃料,通過燃燒加熱空氣,熱空氣溫度約750度,熱空氣再通過管道輸送到換熱設備通過輻射和對流方式加熱導熱油,將導熱油加熱到250度左右後供到木板壓機處供壓製成型時使用。經過換熱後的熱空氣溫度仍保持在300度以上,此部分熱能可以用來作為蒸氣發生器的熱源。而大多數工廠由於熱能過多,同時,對300度的熱空氣沒有更多的使用需求,從而將這些熱能通過煙道排放到大氣中,造成了浪費和一定程度的熱汙染,有悖節能環保的國際發展方向。本實用新型通過選用熱能中心的廢氣排放管道作為外部供風裝置,有效利用了熱能中心的餘熱,減少了熱汙染對於環境的破壞,降低了生產能耗。
所述循環風機採用耐溫型離心風機。
任一所述風口均採用開度可調的結構,通過調節風口的開度來控制進入或者流出爐內的空氣量後使爐內各截面風速一致,從而保證爐內溫度均勻,使烘乾效果均勻穩定。
所述物料入口設有入口閘門,用於在物料被輸入到爐體內腔後將物料入口封閉,所述物料出口設有出口閘門,用於在物料被輸出爐體後將物料出口封閉。所述物料入口和所述物料出口處均設有與閘門對應的氣動機構,在任一閘門位於關閉位置時,將閘門壓向物料入口或者物料出口的邊框,使閘門與邊框之間處於密封狀態,防止爐內熱量外洩,確保爐體內的溫度均衡不受破壞。
所述循環風出口與所述爐體頂部的連接處設有一耐高溫過濾器,防止煙塵進入爐內後汙染物料。
所述循環風機的進風口和循環風入口均設有一用於控制送入爐內的高溫空氣和從爐內送回的低溫空氣的風量大小的閘閥,所述閘閥為電驅動控制的閘閥。
所述閘閥採用比例式調節的電動風閥,由爐內溫度控制電動風閥開啟角度以控制高溫空氣與爐內空氣吸入比例,高低溫空氣經循環風機混合均勻後送入爐內循環。
所述爐體上設有保溫層,所述保溫層的厚度為70mm~120mm,通過設置保溫層防止爐體內的熱量通過爐體外壁過快散發,所述爐體的頂部、底部和前後兩個側壁的外壁上均設有一所述保溫層。
優選的,所述保溫層的厚度為100mm。
優選的,所述保溫層選用巖棉製成的保溫層。
所述爐體的頂部保溫層和底部保溫層中分別設有用於加強爐體頂部和爐體底部的結構強度的加強筋,所述加強筋埋設於保溫層中。
所述爐體內設有爐內輸送機,用於對進入爐體內的板材進行從左至右方向的水平移載,所述爐體外位於物料入口外側設有便於物料輸入後送至爐內輸送機上的入口段輸送機,所述爐體外位於物料出口的外側設有便於將物料輸出爐體的出口段輸送機。本實用新型中,輸送機的動力設備設置於爐體的外部,防止爐內高溫破壞設備。
所述爐內輸送機、所述入口段輸送機和所述出口段輸送機均採用鏈式輸送機。
所述爐體頂部、底部和前後兩個側壁拼接後在壁板內部使用氣體保護焊接方法將爐體內部所有接縫密焊,使爐體形成密閉空間,防止爐體熱量外洩。
所述爐體內壁設有用於檢測板材位置的位置傳感器,所述位置傳感器的信號輸出端連接爐體的控制電路,用於判斷物料是否已完全輸入到爐體內,或者判斷物料是否已完全輸出到爐體外,從而控制爐內輸送機、入口段輸送機和出口段輸送機的啟停時機,使物料的輸送過程平順無阻,同時也可以控制入口閘門和出口閘門以及與之配合的氣動機構的啟停時機,增強設備的保溫性能。
所述位置傳感器採用對射式光電開關,所述對射式光電開關的接收端和發射端分別設置於爐體內的對向內壁上。
所述爐體設有至少兩個保溫區,用於延長物料輸送路徑的同時使物料充分被烘乾,任一所述保溫區設有一與其配套的所述循環送風系統和對應的爐內輸送機。
所述爐體頂部設無動力排氣風管,通過自然排氣方式將爐內溼熱空氣排放,保持爐內壓力正常,在壓力超過無動力排氣風管的承受值時可以及時將部分熱空氣外排,以達到安全洩壓的效果。
所述外部供風裝置和所述循環風機的連接管道中設有一除塵裝置,用於將送入循環風機的熱空氣中的煙塵濾除,外部供風裝置送入的高溫高熱空氣中難免會帶有燃燒過程中產生的煙塵和其他雜質,在熱空氣進入爐體之前,設置除塵裝置,有效去除了這類煙塵和雜質,防止其隨著循環送風系統構成的對流空氣滲入到物料內沉積,避免汙染物料。
所述除塵裝置採用多管式旋風分離器。
所述爐體內設有溫溼度監控裝置,用於實時監測爐體內的溫度和溼度,所述溫溼度監控裝置的信號輸出端連接所述循環風機的控制電路,通過實時監測和反饋爐體內的溫度、溼度情況,對循環風機的轉速進行調節,達到爐體空氣對流的速度,從而調節爐體內溫度和溼度的效果;
所述溫溼度監控裝置包括設置於爐體內的溫度傳感器和溼度傳感器。
有益效果:由於採用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佔地面積小,不受自然條件和地域的使用限制,具有全天候生產能力,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勞動強度;自動化的監控和保溫措施確保了烘乾速度和質量;利用工廠餘熱的結構設計節省了生產能耗,實現了節能減排的目的。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系統連接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爐體截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徵、達成目的與功效易於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圖示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參照圖1,一種烘乾設備,包括爐體1,其用於對送入其內的物料進行烘乾處理。物料多為木材加工廠的板材製品。爐體1內的物料輸送方向為從左至右方向。爐體1的外部連接一用於向其內送入熱空氣的外部供風裝置3。外部供風裝置選用工業鍋爐的餘熱排放裝置,優選為木材加工廠的熱能中心,其燃料為木材加工過程中的邊角料和廢料。由於這類燃料燃燒後產生的熱氣流中存在雜質和粉塵,因此外部供風裝置3和爐體1的連接管道中設置一除塵裝置7進行除塵,以便濾除熱空氣中的煙塵、粉塵和其他雜質後,將乾淨的熱空氣導入到爐體1內,用於烘乾物料。除塵裝置7採用多管式旋風分離器。
參照圖2、圖3,爐體1的左端設有物料入口、右端設有物料出口,待烘乾的板材自物料入口進入爐體內烘乾後再從物料出口輸出。爐體1包括頂部11、底部12、前側壁13和後側壁14。頂部11設有循環風機2,循環風機2採用耐溫型離心風機,循環風機2設有循環風入口22和循環風出口23,循環風入口22和循環風出口23通過設置於頂部11的接口聯通爐體內腔,循環風機的進風口21連接外部供風裝置3。頂部11設無動力排氣風管15。爐體1的前後兩個側壁中任一側壁包括內壁和外壁,內壁和外壁間隔一定距離使側壁呈夾層結構,後側壁14的夾層結構的頂部聯通循環風機2的循環風出口23後構成送風風道4,前側壁13的夾層結構的頂部聯通循環風機2的循環風入口22後構成迴風風道5,任一側壁的內壁上均設有至少兩個便於空氣流通的風口,任一風口均為通孔結構,且均採用通過調節風口的開度來控制進入或者流出爐內的空氣量後使爐內各截面風速一致的開度可調結構。循環風機2的進風口21和循環風入口22均設有用於控制送入爐內的高溫空氣和從爐內送回的低溫空氣的風量大小的閘閥,閘閥為電驅動控制的閘閥。循環風出口23與爐體頂部11的連接處設有耐高溫過濾器2301,防止煙塵進入爐內後汙染物料。前側壁13的內壁上的風口聯通爐體內腔和迴風風道5,後側壁14的風口聯通爐體內腔和送風風道4。爐體內腔、側壁的夾層結構、側壁的內壁上的風口與循環風機配合後構成一使外部供風裝置3送入的熱空氣在爐體內腔形成對流的循環送風系統。爐體1內設有用於對進入爐體內的物料進行從左至右方向水平移載的爐內輸送機1601。物料入口設有用於在物料被輸入到爐體內腔後將物料入口封閉的入口閘門61,物料出口設有用於在物料被輸出爐體後將物料出口封閉的出口閘門62,物料入口和物料出口處均設有在任一閘門位於關閉位置時將閘門壓向物料入口或者物料出口的邊框的氣動機構。確保閘門關閉後的密封性能,防止爐體內腔的熱量外洩。爐體1外位於物料入口外側設有便於物料輸入後送至爐內輸送機上的入口段輸送機1602,爐體1外位於物料出口的外側設有便於將物料輸出爐體的出口段輸送機1603;爐體內壁設有用於檢測板材位置的位置傳感器,位置傳感器的信號輸出端連接爐體的控制電路,爐體的控制電路用於控制爐內輸送機1601、入口段輸送機1602和出口段輸送機1603的啟停時機,以及控制入口閘門61、出口閘門62、與入口閘門和出口閘門配合的氣動機構的啟停時機。爐內輸送機1601、入口段輸送機1602和出口段輸送機1603均採用鏈式輸送機。位置傳感器採用對射式光電開關,對射式光電開關的接收端1702和發射端1701分別設置於爐體內的對向內壁上。爐體頂部11、底部12和前側壁13和後側壁14拼接後在壁板內部使用氣體保護焊接方法將爐體內部所有接縫密焊。爐體1的頂部11、底部12和前側壁13和後側壁14的外壁上均設有保溫層,保溫層的厚度為70mm~120mm,優選100mm。頂部11的保溫層和底部12的保溫層中分別設有用於加強爐體頂部和爐體底部的結構強度的加強筋,加強筋埋設於保溫層中。保溫層優選巖棉製成的保溫層。
爐體1內還設有溫溼度監控裝置,用於實時監測爐體內的溫度和溼度,溫溼度監控裝置的信號輸出端連接循環風機2的控制電路,循環風機的控制電路對循環風機的轉速進行調節;溫溼度監控裝置包括設置於爐體內的溫度傳感器和溼度傳感器。
爐體1設有至少兩個用於延長物料輸送路徑的同時使物料充分被烘乾的保溫區,任一保溫區設有一與其配套的所述循環送風系統和對應的爐內輸送機。
參照圖2,設有兩個保溫區,分別為保溫區A和保溫區B,其中,保溫區A的左側連接入口段輸送機1602,保溫區B的右側連接出口段輸送機1603。
本實用新型的爐體採用對流烘乾方式對板材進行烘乾處理,爐體的內腔、側壁的夾層結構、側壁的內壁上的通孔結構的風口,配合循環風機後構成一循環送風系統,使外部供風裝置送入的熱空氣在爐體內腔形成對流,對爐體內的物料進行烘乾,爐體內的溫度均勻,相比較自然晾曬的方式,作業效率得到了很大提高。
上述內容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徵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範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範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範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