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意楊成林裡種植芥菜的方法
2024-02-01 02:55:15 1
專利名稱:一種意楊成林裡種植芥菜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森林培育學、作物栽培學、生態學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意楊成林裡種植芥菜的方法。
背景技術:
意楊是全世界三大速生樹種之一。適宜長江中下遊、所屬平原湖區及氣候相近地區生長。長江中下遊、所屬平原湖區大部分為衝擊土壤,土層深厚、肥沃。不僅適合意楊生長,更適合農作物芥菜的生長。現在在國內有大量的意楊成林裡除了意楊是沒有其它農作物的。這是因為如下原因一是現有意楊成林林地雜樹、雜草與意楊爭陽光、肥料,致使林木生長緩慢、病蟲普逼、畜損嚴重、火警頻繁、林木質量差、保存率低、產材率不高。二是人們有著成林林地只長樹、長草不能間種的誤區,現無數的意楊成林林地處於荒撫閒置狀態,給可用資源造成了極大的浪費。三是現僅有的零星、常規成林林菜間種,因沒科學把住林菜高生長的季節,沒保證林菜的完整生長周期,造成林菜品質差,產量、產值、不高,林、農效益低。 更因缺乏系統配套的創新技術,種植中所出弊端和問題難以解決,導致間種的失敗,對成林林菜規模開發不僅沒有推動力,反而還具有相應的負面影響。如何改變這些狀態、採取科學種植技木、是一個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鞏固造林效果,加快林業、生態發展速度,既能保證林木質量高、產材率高,又能保證林菜品質高,產量高,林農效益高,在意楊成林裡種植芥菜的方法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意楊成林裡種植芥菜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如下步驟
⑴選擇大葉型、葉片厚、蔸型好、抗病蟲能力強、品質優良的芥菜品種; ⑵清理林地先於4月中旬對意楊成林中高樁灌木雜草平地清除,同時將意楊樹幹地面以上4米內的樹枝削除;在高樁灌木雜草清除20天後,對蔸部新萌發出來的嫩梢新葉用草甘磷藥劑和二甲四氯納鹽進行噴施;於5月中旬對林地用草甘磷藥劑和二甲四氯納鹽進行第一次除雜、除草;於7月上旬,用草甘磷藥劑對林地普遍進行第二次除雜除草;
⑶免耕種植於9月中下旬按33X40公分株行距畝植6000蔸的要求,採用打眼器打成 12公分深度的洞孔,施入基肥,封填穴洞;再按每畝林地用芥菜種子150克,均勻拌入100 公斤火土灰和200公斤河沙,進行點穴播種;
⑷抗旱和施肥首先分別將每畝100公斤餅肥、50公斤過磷酸鈣加250公斤土雜肥和人畜糞尿混合拌勻,放入鋪墊檔水薄膜的地窖,慪制發酵半月以上;再在芥菜種植前幾天均勻施入定植洞穴中,待蓋土播種;在芥菜苗期、中期採用抗旱餵乳式施肥,肥料為速效氮肥碳酸氫銨為主,輔以鉀肥;
( 適時收穫芥菜從播種到收穫全生長周期為180天左右,收穫時在芥菜最低葉柄下部動刀,將菜蔸砍平,在運輸上下車、下窖醃製時,不折斷葉柄損傷菜蔸。步驟⑷中所述抗旱餵乳式施肥有二次,第一次在10月,為芥菜的抗旱餵乳壯苗肥,在每畝引水總量4噸水中吸入碳酸氫銨25公斤、硫酸鉀3公斤的肥液,均勻施在移栽菜苗蔸部;第二次在11月,為芥菜保溼餵乳促長肥,在每畝引水總量6噸水中吸入碳酸氫銨 35公斤、硫酸鉀5公斤的肥液,均勻施在芥菜蔸部。步驟⑷中還補施芥菜所缺元素的葉面肥,噴施葉面肥的次數大、中元素噴施2 — 3 次,微量元素噴施1次,間隔時間以兩個星期為宜。步驟⑷中當芥菜生長進入旺盛期時,每畝用15克含量為15%的多效唑用水稀釋後葉面噴施;收穫前20天,每畝分別用20-25克含量為15%的多效唑用水稀釋後葉面噴施。芥菜食品是人類調劑口味,增進食慾的美食佳餚,國內外消費面廣,需求量大。尤其生長在成林自然生態環境中,無病蟲無汙染的鮮芥菜品質好,口感甜美,可用來加工成生態、環保、高檔、高價值的綠色食品,屬於大規模加工辦廠的大綜農作物品種。近12年的林菜實踐,連續9年在意楊大樹鬱閉林中大規模栽植芥菜,順應意楊生長的自然規律,巧「偷」 林中的天時、地利,妙用楊樹落葉前後季節差和落葉中的有利因素,嚴把熱長樹、冷長菜、冬長菜、春長葉少長菜的農時季節,在意楊落葉前一個多月將芥菜種植到鬱閉林中,使菜進入了較空地溫度要低4度左右的天然陰棚,菜苗容易成活,為芥菜生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爭得了一個多月高生長的寶貴時間,把住了芥菜最關鍵的生長環節,完善了林地芥菜全生長周期,使林地芥菜能達到高產、高質、高效的目的。有效地避免了以往等意楊落葉後栽芥菜, 延誤了芥菜生長季節,使芥菜出現蔸型小、乾物質少、產量低、品質差、易早苔春花菜的弊端。落葉前一個月栽菜,使林菜生長吻合,真正做到了林萊輪番長人地兩不閒。樹葉落入菜中是菜的有機肥料,菜收後留下的殘葉、根、蔸又是樹的有機肥料,是個良性生態循環模式。 林菜共生,不僅協調生長,而且較純作的芥菜產量要高、品質要好。隆冬季節因林菜能產生田間小氣候,林中的自然溫度又較空地要高4度以上,意楊的樹杆樹枝更成為了菜增溫、祛寒的天然大棚。並能有效抗擊特大冰雪災害、出現穩產高產的奇蹟,也能美化、淨化、優化環境,保持水土流失,起到了生態調控作用。更能充分利用成林林中的寶貴土地、陽光等資源, 大力發展綠色芥菜,豐富社會財富,增加農民收益。還能將以往農民用作種植芥菜的良田、 良地騰出來加強糧、棉、油生產。將芥菜轉進意楊成林天然的種植大棚,得到安全、高值、高效、規模化的發展。產生巨大的林、農雙贏效益。特別能鞏固造林效果,加快林業、生態發展的速度。意楊成林林地種植芥菜不宜機械耕整,或用牛犁土整地,不然會破壞成林林木滿布林地的根系,影響林木的正常生長,本發明採用免耕操作的方法種植,避免了對成林林木滿布林地根系的破壞,從而不會影響林木的正常生長。本發明採用抗旱餵乳式施肥使整個菜地處於潮溼狀態,滿足芥菜對水肥的需求, 加快芥菜的迅猛生長。這樣的抗旱、施肥,省工、省力,既對芥菜不會造成肥害,又針對性的解決了芥菜最關鍵時段所需的大水、中肥、大肥問題。本發明方法充分利用成林林中的寶貴土地、陽光等資源,大力發展綠色芥菜,加快了林業、生態的發展。既能保證林木質量高、產材率高,又能保證林菜品質高,產量高,林農效益高,豐富了社會財富,增加農民收益。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根據具體實例對本發明作詳細說明 本發明有下列步驟
一、選優品種
優良的芥菜品種是芥菜高產的前提。傳統雜亂的芥菜品種生長緩慢,中後期病重,易早衰、早苔不僅產量低,而且品質差。我們要選擇大葉型、葉片厚、蔸型好、抗病蟲能力強,品質優良的芥菜品種進行種植,以達到高產、高值的目的。二、清理林地
1、清除林地灌木、雜草,分二步進行
第一步,於4月中旬對荒撫林地,分別使用油鋸、砍刀、割刀,重點對意楊成林中根系發達、繁殖性強的高樁灌木、雜草,平地清除。操作時必須敞開原蔸部,讓其充分吸收陽光雨露、萌發再生。同時使用弧形削枝刀將意楊樹幹從地面以上4米的樹枝削除。這既有利林木的生長。也有利林地芥菜的種植。第二步,當高樁灌木雜草清除20多天後,對蔸部新萌發出來的嫩梢新葉,用含量為41%的草甘磷藥劑按產品說明書所示濃度及方法,再在每15公斤藥液中加10克含量為 56%的二甲4氯納鹽粉劑兩包,針對性進行噴施,以達到除杆、爛根、爛蔸的理想效果。2、除雜、除草,分兩次進行
第一次為基礎除草,於5月中旬對林地進行第一次除雜、除草,使用含量為41%的草甘磷藥劑按產品說明書所示濃度及方法再在每15公斤藥液中加1包10克含量為56%的二甲 4氯粉劑,在普遍噴施的同時,重點要解決好頑固雜草的問題,為第二次除草打好基礎。第二次為完整除雜、除草,於7月中旬,單用含量為41%的草甘磷藥劑,按產品說明書所示濃度及方法,對林地普遍進行第二次除雜除草,全面徹底除盡所有雜草,做好備耕工作。因第二次除草離芥菜種植相隔一段時間,林地上的個別雜草種子,又會萌發出不顯眼的小草,可在芥菜種植前先用含量為20%的百草枯水劑按產品說明書稀釋濃度藥液, 針對性局部進行噴施。這些從時間上及早著手、藥劑上由重到輕,操作上有序分類的開荒除草方法,有利林地殘留藥物的完全分解消失,確保芥菜種植的安全。
三、免耕種植
意楊成林林地種植芥菜不宜機械耕整,或用牛犁土整地,不然會損傷成林林木滿布林地的根系,影響林木的正常生長,只能順應生態自然規律採用免耕的方法種植。1、按芥菜高產標準33X40公分株行距畝植6000蔸的要求,於9月中下旬採用打眼器,打成12公分深度的洞孔,施入基肥,封填穴洞。2、按每畝林地用芥菜種子150克,均勻拌入100公斤火土灰和200公斤河沙,進行點穴播種,藉助意楊樹枝葉遮陽、降溫、保溼的有利條件,達到順利出苗,在鬱閉林中渡過幼苗期,當樹葉逐漸脫落,如出現個別壓苗現象,及時進行人工清理,搞好均苗移栽、缺蔸補植和相應的苗期管理,增強菜苗拒葉、頂葉能力,確保菜苗正常生長。四、抗旱、施肥
芥菜是個喜大水大肥的農作物。而在成林大樹中的免耕芥菜抗旱和施肥的難度大。按墾熟林地畝產6500公斤鮮芥菜的標準,每畝需施餅肥100公斤、過磷酸鈣50公斤、碳酸氫銨60公斤、尿素10公斤、硫酸鉀12公斤。使用這些肥料對芥菜的生長針對性強,符合免耕栽植芥菜用肥的實際。芥菜的全生長過程對水、肥的要求都特別高。但因栽植的株行距太稀,只能靈活解決。一是首先施好芥菜全生長過程中所需的基肥。具體為分別將每畝100公斤餅肥、50公斤過磷酸鈣加250公斤土雜肥和少量的人畜糞尿混合拌勻,放入鋪墊檔水薄膜的地窖,加入一定的水,再將四周的膜向中合攏,讓其混合慪制發酵半月以上。在芥菜移栽前幾天取出。再按每畝400公斤混肥標準均勻施入定植洞穴中,待蓋土播種。真正讓穴施基肥起到芥菜生長當家肥的作用。二是重點搞好芥菜苗期、中期餵乳式抗旱促長肥。抗旱餵乳式施肥應以芥菜生長最敏感的速效氮肥碳酸氫銨為主,輔以適量的鉀肥。抗旱餵乳式施肥的方法採用林菜專用引水、吸肥電器設備,按0、8%左右肥水比進行。抗旱餵乳式施肥具體分二次實施。10月和11月兩個月,一個月搞一次,每次都要做到依次依序進行。第一次為芥菜的抗旱餵乳壯苗肥。在每畝引水總量4噸水中吸入碳酸氫銨25公斤、硫酸鉀3公斤的肥液,均勻施在種植菜苗蔸部,這樣能緩解菜苗旱情,促進菜苗行根、成活、轉青,起到提苗、壯苗作用。第二次為芥菜保溼餵乳促長肥。在每畝引水總量 6噸水中吸入碳酸氫銨35公斤、硫酸鉀5公斤的肥液,均勻施在芥菜蔸部,使整個菜地處於潮溼狀態,滿足芥菜對水肥的需求,加快芥菜的迅猛生長。這樣的抗旱、施肥,省工、省力,既對芥菜不會造成肥害,又針對性的解決了芥菜最關鍵時段所需的大水、中肥、大肥問題。抗旱餵乳式施肥具體分二次實施。10月和11月兩個月,一個月搞一次,每次都要做到依次依序進行。第一次為芥菜的抗旱餵乳壯苗肥。在每畝引水總量4噸水中吸入碳酸氫銨25公斤、硫酸鉀3公斤的肥液,均勻施在種植菜苗蔸部,這樣能緩解菜苗旱情,促進菜苗行根、成活、轉青,起到提苗、壯苗作用。第二次為芥菜保溼餵乳促長肥。在每畝引水總量 6噸水中吸入碳酸氫銨35公斤、硫酸鉀5公斤的肥液,均勻施在芥菜蔸部,使整個菜地處於潮溼狀態,滿足芥菜對水肥的需求,加快芥菜的迅猛生長。這樣的抗旱、施肥,省工、省力,既對芥菜不會造成肥害,又針對性的解決了芥菜最關鍵時段所需的大水、中肥、大肥問題。當芥菜生長進入旺盛期時,每畝用15克含量為15%的多效唑用水稀釋後葉面噴施,這樣可使芥菜葉片增厚、葉柄健壯,使芥菜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齊頭並進;再待收穫前 20天,每畝分別用20-25克含量為15%的多效唑用同樣的方法葉面噴施,這樣既壯苗又控苗,促進水肥集中向芥菜葉、柄、萌動幼苔轉化,不斷增加芥菜的乾物質,達到高產的效果和優良品質。五、適時收穫
芥菜的品質與收穫時間的遲早,收穫方法好差有著直接的關係,芥菜從播種到收穫全生長周期為180天左右,因氣溫高低和苗床、大田水肥條件的影響,成熟期有一個星期左右的差異,必須掌握最佳收穫期。如種植面積大、勞動力緊張,則在芥菜幼苔5釐米時就要開始收穫,如面積小、勞動力相對集中,則在幼苔12釐米時,及時搶收,收得太早會損失產量, 收得太遲會出現抽苔和爛鮮,收穫時必須嚴格操作方法,做到在芥菜最低葉柄下部動刀,將菜蔸砍平,在運輸、上下車、下窖醃製時儘量不搞斷葉柄損傷菜蔸,以免影響芥菜品質。
權利要求
1.一種意楊成林裡種植芥菜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如下步驟 ⑴選擇大葉型、葉片厚、蔸型好、抗病蟲能力強、品質優良的芥菜品種;⑵清理林地先於4月中旬對意楊成林中高樁灌木雜草平地清除,同時將意楊樹幹地面以上4米內的樹枝削除;在高樁灌木雜草清除20天後,對蔸部新萌發出來的嫩梢新葉用草甘磷藥劑和二甲四氯納鹽進行噴施;於5月中旬對林地用草甘磷藥劑和二甲四氯納鹽進行第一次除雜、除草;於7月上旬,用草甘磷藥劑對林地普遍進行第二次除雜除草;⑶免耕種植於9月中下旬按33 X 40公分株行距畝植6000蔸的要求,採用打眼器打成 12公分深度的洞孔,施入基肥,封填穴洞;再按每畝林地用芥菜種子150克,均勻拌入100 公斤火土灰和200公斤河沙,進行點穴播種;⑷抗旱和施肥首先分別將每畝100公斤餅肥、50公斤過磷酸鈣加250公斤土雜肥和人畜糞尿混合拌勻,放入鋪墊檔水薄膜的地窖,慪制發酵半月以上;再在芥菜種植前幾天均勻施入定植洞穴中,待蓋土播種;在芥菜苗期、中期採用抗旱餵乳式施肥,肥料為速效氮肥碳酸氫銨為主,輔以鉀肥;( 適時收穫芥菜從播種到收穫全生長周期為180天左右,收穫時在芥菜最低葉柄下部動刀,將菜蔸砍平,在運輸上下車、下窖醃製時,不折斷葉柄損傷菜蔸。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⑷中所述抗旱餵乳式施肥有二次, 第一次在10月,為芥菜的抗旱餵乳壯苗肥,在每畝引水總量4噸水中吸入碳酸氫銨25公斤、硫酸鉀3公斤的肥液,均勻施在移栽菜苗蔸部;第二次在11月,為芥菜保溼餵乳促長肥,在每畝引水總量6噸水中吸入碳酸氫銨35公斤、硫酸鉀5公斤的肥液,均勻施在芥菜蔸部。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⑷中還補施芥菜所缺元素的葉面肥,噴施葉面肥的次數大、中元素噴施2 — 3次,微量元素噴施1次,間隔時間以兩個星期為且。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⑷中當芥菜生長進入旺盛期時,每畝用15克含量為15%的多效唑用水稀釋後葉面噴施;收穫前20天,每畝分別用20-25克含量為15%的多效唑用水稀釋後葉面噴施。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意楊成林裡種植芥菜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如下步驟⑴選擇大葉型、葉片厚、蔸型好、抗病蟲能力強、品質優良的芥菜品種;⑵清理林地;⑶免耕栽植;⑷抗旱和施肥;⑸適時收穫。本發明方法充分利用成林林中的寶貴土地、陽光等資源,大力發展綠色芥菜,既能保證林木質量高、產材率高,又能保證林菜品質高,產量高,林農效益高,豐富了社會財富,增加了農民收益,加快了林業生態發展的速度。
文檔編號A01G1/00GK102273376SQ20111028359
公開日2011年12月14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22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22日
發明者佘濟雲, 劉天龍, 劉立武, 劉紹先, 周暉子, 孫君梅, 陳彩虹, 陳微, 黎皖 申請人:孫君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