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機線收線裝置及終端設備的製作方法
2024-01-25 11:36:15 1
專利名稱:耳機線收線裝置及終端設備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ー種耳機線收線結構,尤其涉及ー種耳機線收線裝置及終端設備。
背景技術:
隨著電子產品,特別是諸如手機、筆記本、有助聽功能的移動終端應用的日益普及,上述終端產品的現有的耳機在使用中常常纏繞、打結、攜帯保存不便,給大多數使用者帶來諸多麻煩,已造成大多數使用者放棄使用耳機這一重要功能。另外,在直接使用電子產品時,造成使用者無法避免電子產品(手機等)所產生的電磁輻射給使用者帶來極大的健康安全隱患。例如,當人們將手機直接貼在耳邊,利用其揚聲器進行通話時,手機所產生的電磁輻射將直接對人體大腦的中樞神經造成傷害。人們通過實驗和研究發現,當手機與人體的大腦保持一定距離時可有效降低電磁輻射造成的傷害,例如,利用手機耳機替代手機內置揚聲器收聽語音信息,可使得手機電磁 波對人體大腦的影響降低了 90%以上。然而,目前現有的手機並不具有內置伸縮耳機的功能。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耳機線收線裝置及終端設備,由於該耳機線收線裝置能夠收卷耳機線,從而使得設置有該耳機線收線裝置的終端設備能夠具有內置伸縮耳機的功能,有效降低終端設備的電磁輻射所造成的傷害。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耳機線收線裝置,包括ー殼體1,包括一容置空間;一卷線盤2,以可旋轉的方式設置在所述容置空間內;一耳機線4,纏繞在所述卷線盤2上;一用於傳輸信號的信號聯通裝置,與所述耳機線4的一端連接,設置在所述容置空間內;一用於驅動所述卷線盤2轉動回收所述耳機線4的發條彈簧5,所述發條彈簧5的一端設置在軸3上,所述發條彈簧5的另一端設置在所述卷線盤2上。優選的,所述卷線盤2具有ー內槽,所述耳機線4纏繞在所述卷線盤2的內槽中。優選的,所述發條彈簧5與所述卷線盤2設置在殼體I的容置空間的同一平面上。優選的,所述發條彈簧5設置在所述卷線盤2的ー側。優選的,所述耳機線收線裝置還包括用於防止所述耳機線4拉出任意長度而停下不被縮回的回止裝置。優選的,所述回止裝置包括多個滾珠和卡槽。優選的,所述信號聯通裝置由ー個平面上的多條導電的環形軌道和與其相對應的導電觸針或導電彈片構成。優選的,所述耳機線4的一端的各信號線與所述環形軌道連接,所述環形軌道與所述導電觸針或導電彈片連接,所述導電觸針或導電彈片與信號引出線連接,所述信號線引出線可與所適配的終端設備的信號端連接,所述耳機線4的另一端則與耳機總成連接。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還提供ー種終端設備,包括設備本體; 如上述所述的耳機線收線裝置;所述設備本體通過所述耳機線收線裝置內的信號聯通裝置實現耳機與設備本體的連接及信號傳輸。優選的,所述終端設備為手機、手機耳機配件、電視、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桌上型電腦、數碼播放器、個人視聽設備、收音機、遊戲機中的任何ー種。由上述技術方案可知,本發明的實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該耳機線收線裝置使耳機線便於收卷,便於使用和攜帯,通過該耳機線收線裝置能夠徹底解決終端設備的耳機資源浪費問題,使人們在使用終端設備(例如接打電話)時,不用再將終端設備舉到頭部,可直接從應用終端設備的耳機線收線裝置中拉出內置伸縮耳機,有效降低終端設備的電磁輻射所造成的傷害。
圖I所示為本發明的實施例中耳機線收線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所示為圖I中耳機線收線裝置的分解圖;圖3所示為圖I中耳機線收線裝置的俯視圖;圖4所示為圖3中A-A剖面圖;圖5所示為本發明的另ー實施例中耳機線收線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6所示為圖5中耳機線收線裝置的俯視圖;圖7所示為圖6中的B-B剖面圖;圖8所示為本發明的實施例中信號聯通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9所示為本發明的實例中回止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10所示為本發明的實施例中終端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晰明白,下面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做進ー步的詳細說明。在此,本發明的示意性實施例及說明僅用於解釋本發明,並不作為對本發明的限定。實施例一如圖I所示,為本發明的實施例中耳機線收線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由圖中可知,該耳機線收線裝置包括ー殼體I,包括一容置空間;一卷線盤2,以可旋轉的方式設置在所述容置空間內,一耳機線4,纏繞在所述卷線盤2上;一用於傳輸信號的信號聯通裝置(圖中未示出),與所述耳機線4的一端連接,設置在所述容置空間內;
一用於驅動所述卷線盤2轉動以回收所述耳機線4的發條彈簧5,所述發條彈簧5的一端設置在軸3上,所述發條彈簧5的另一端設置在所述卷線盤2上。在本實施例中,可通過軸3與螺栓配合將耳機線收線裝置固定在終端設備中。參見圖1,在本實施例中,當耳機線4從卷線盤2中被拉到殼體I外時,由於耳機線4與卷線盤2之間摩擦力,卷線盤2會逆時針轉動,此時通過卷線盤2的轉動,可使得與卷線盤2連接的發條彈簧5發生彈性形變,該發條彈簧5中會存儲由於彈性形變產生的彈性勢能。當需要將被拉伸出的耳機線4回收到卷線盤2上時,發條彈簧5會由弾性形變的狀態恢復到正常的狀態,隨著發條彈簧5的彈性勢能的釋放,發條彈簧5會帶動卷線盤2順時針的轉動,卷線盤2順時針轉動的同時,會將耳機線4纏繞在卷線盤2上。從而實現通過發條彈簧5提供驅動動力,帶動卷線盤2回收耳機線4的目的。 繼續參見圖2,該卷線盤2包括擋板21和底部22,通過擋板21和底部22可形成一內槽,耳機線4設置在所述卷線盤2的內槽中。在本實施例中,由於發條彈簧5和卷線盤2設置在同一平面(如圖I所示),該發條彈簧5與該耳機線4之間可設有隔層7。該隔層7用於將發條彈簧5與耳機線4隔離開,避免互相干擾。也就是,在殼體I的容置空間內,先設置發條彈簧5,然後在發條彈簧5的外圈設置隔層7,在隔層7的外圈設置卷線盤2,其中發條彈簧5的一端固定在軸3上,發條彈簧5的另一端固定在卷線盤2上,因此當卷線盤2轉動時,會帶動發條彈簧5 —起轉動,從而使得發條彈簧5產生彈性形變,當弾性勢能釋放吋,發條彈簧5作為驅動動カ可帶動外圈的卷線盤2轉動,從而達到收卷耳機線4的目的。在本實施例中,為了便於耳機線4從殼體I內拉出或回收到殼體I內,該耳機線收線裝置還包括滾輪6 (參見圖I),設置在殼體I的開ロ處,耳機線4可通過該開ロ處從殼體I外回,並纏繞到殼體I內的卷線盤2上,也可將耳機線4通過該開ロ處從殼體I內的卷線盤2上拉出。在本實施例中,所述信號聯通裝置由ー個平面上的多條導電的環形軌道9和與其相對應的導電觸針或導電彈片10構成。當然,在本實施例中並不限定該信號聯通裝置的具體結構。參見圖I和圖2,耳機線4的一端的各信號線8引出到卷線盤2外側,在卷線盤2的擋板21的平面上設置有多條信號環型軌道9,將耳機線4的各信號線8與信號環型軌道9連接,殼體I上設有多個導電觸針或導電彈片10,殼體I上的多個導電觸針或導電彈片10可與擋板21上的信號環型軌道9接觸,從導電觸針或導電彈片10上引出耳機線4中的各信號線,引出的耳機線4中的各信號線可與所配適的終端設備上的信號輸出輸入端連接;在本實施例中,耳機線4的另一端線頭與耳機總成相連接,該耳機總成可以是單耳機總成和母子雙耳機總成。如圖3所示,為圖I中耳機線收線裝置的俯視圖,圖中示出了殼體I的形狀以及耳機線4進出殼體I的容置空間的位置。當然,在本實施例中並不限定殼體I的具體形狀,以及開ロ處的具體位置。如圖4所示,卷線盤2的擋板21和底部22可形成一內槽,耳機線4在該內槽中纏繞。當然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實施例中並不限定耳機線4在內槽中纏繞的方式。由於卷線盤2和發條彈簧5設置在殼體I的容置空間的同一平面上,能夠有效降低耳機線收線裝置的整體厚度。實施例ニ如圖5所示,為本發明的另ー實施例中耳機線收線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由圖中得知,該耳機線收線裝置包括ー殼體I,包括一容置空間;一卷線盤2,以可旋轉的方式設置在所述容置空間內;一耳機線4,纏繞在所述卷線盤2上;
·
一用於傳輸信號的信號聯通裝置(圖中未示出),與所述耳機線4連接,設置在所述容置空間內;一用於驅動所述卷線盤2轉動回收所述耳機線4的發條彈簧5,所述發條彈簧5的一端設置在軸3上,所述發條彈簧5的另一端設置在所述卷線盤2上。參見圖5,在本實施例中,當耳機線4從卷線盤2上被拉出殼體I外時,由於耳機線4與卷線盤2之間摩擦力,卷線盤2會逆時針轉動,此時通過卷線盤2的轉動,可使得與卷線盤2連接的發條彈簧5發生彈性形變,該發條彈簧5中會存儲由於彈性形變產生的彈性勢能。當需要將被拉伸出的耳機線4回收到卷線盤2上時,發條彈簧5會由弾性形變的狀態恢復到正常的狀態,隨著發條彈簧5的彈性勢能的釋放,發條彈簧5會帶動卷線盤2順時針的轉動,卷線盤2順時針轉動的同時,會將耳機線4纏繞在卷線盤2上。從而實現通過發條彈簧5提供驅動動力,帶動卷線盤2回收耳機線4。如圖6所示,為圖5中耳機線收線裝置的俯視圖,圖中示出了殼體I的形狀以及用於傳輸音頻信號的信號引出線11的位置。當然,在本實施例中並不限定殼體I的具體形狀。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發條彈簧5設置在所述卷線盤2的ー側。如圖7所示,為圖6中的B-B剖面圖,發條彈簧5設置在卷線盤2的上方,卷線盤2以可轉動的方式設置在容置空間中,卷線盤2的擋板21和底部22形成ー內槽,耳機線4在卷線盤2的內槽中纏繞。由此可知,實施例ニ與實施例一中的耳機線收線裝置的構造原理基本相同,實施例一中卷線盤2設置在發條彈簧5的外圈,實施例ニ中卷線盤2設置在發條彈簧5的下方。當然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實施例中並不限定卷線盤2和發條彈簧5的具體相對位置關係。如圖8所示,為本發明的實施例中信號聯通裝置的構造示意圖。本圖示出了耳機線4的一端從卷線盤2伸出,在ー個平面上分成若干組信號並分別與多條信號環型軌道9上連接,再通過與多條信號環型軌道9對應的導電觸針或導電彈片10將音頻信號從殼體I中引出,然後通過信號弓I出線與所適配的終端設備相連接。需要說明的是,為了將耳機線收線裝置中的耳機線4拉出任意長度而停下不被縮回,該耳機線收線裝置還包括用於防止耳機線4拉出任意長度而停下不被縮回的回止裝置,該回止裝置設置在殼體I的容置空間內。如圖9所示,為本發明的實例中回止裝置示意圖,該回止裝置包括多個滾珠91和卡槽92。在具體實例中,當耳機線4拉出一定長度欲止住吋,只要往外拉耳機線4後再鬆開耳機線4,滾珠91即被帶入卡槽92中而將耳機線4卡住;當欲將耳機線4全部收卷回卷線盤2吋,只要往外再拉一段耳機線4後再鬆開,即會將卡住耳機線4的滾珠91帶出卡槽92不再卡住耳機線4,從而耳機線4即可全部收回到卷線盤2中。在本實施例中,終端設備可以為手機、手機耳機配件、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桌上型電腦、電話、數碼播放器、個人視聽設備、收音機、遊戲機中的任何ー種。下面僅以終端設備為手機進行介紹,其它終端設備的結構與其類似,在此不在敷述。如圖10所示、為本發明設置在終端設備中的示意圖。該終端設備包括
ー設備本體111;一耳機總成112;一耳機線113,所述耳機線113的一端與所述耳機總成112連接;一用於纏繞耳機線113的耳機線收線裝置114,所述耳機線113的另一端與耳機線收線裝置114內的信號聯通裝置連接;一信號引出線115,所述耳機線收線裝置114內的信號聯通裝置與信號引出線115連接,實現耳機總成112與設備本體111的連接及信號傳輸。由上述技術方案可知,本發明的實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該耳機線收線裝置使耳機線便於收卷,便於使用和攜帯,通過該耳機線收線裝置能夠徹底解決終端設備的耳機資源浪費問題,使人們在使用終端設備(例如接打電話)時,不用再將終端設備舉到頭部,可直接從應用終端設備的耳機線收線裝置中拉出內置伸縮耳機,有效降低終端設備的電磁輻射所造成的傷害。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耳機線收線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 ー殼體(I),包括一容置空間; 一卷線盤(2),以可旋轉的方式設置在所述容置空間內; 一耳機線(4),纏繞在所述卷線盤(2)上; 一用於傳輸信號的信號聯通裝置,與所述耳機線(4)的一端連接,設置在所述容置空間內; 一用於驅動所述卷線盤(2)轉動回收所述耳機線(4)的發條彈簧(5),所述發條彈簧(5)的一端設置在軸(3)上,所述發條彈簧(5)的另一端設置在所述卷線盤(2)上。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耳機線收線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卷線盤(2)具有一內槽,所述耳機線(4)纏繞在所述卷線盤(2)的內槽中。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耳機線收線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發條彈簧(5)與所述卷線盤(2)設置在殼體(I)的容置空間的同一平面上。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耳機線收線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發條彈簧(5)設置在所述卷線盤⑵的ー側。
5.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耳機線收線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耳機線收線裝置還包括用於防止所述耳機線(4)拉出任意長度而停下不被縮回的回止裝置。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耳機線收線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回止裝置包括多個滾珠和卡槽。
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耳機線收線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信號聯通裝置由ー個平面上的多條導電的環形軌道和與其相對應的導電觸針或導電彈片構成。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耳機線收線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耳機線(4)的一端的各信號線與所述環形軌道連接,所述環形軌道與所述導電觸針或導電彈片連接,所述導電觸針或導電弾片與信號引出線連接,所述信號線引出線可與所適配的終端設備的信號端連接,所述耳機線(4)的另一端則與耳機總成連接。
9.ー種終端設備,其特徵在於,包括 設備本體; 如權利要求I 8任一項所述的耳機線收線裝置; 所述設備本體通過所述耳機線收線裝置內的信號聯通裝置實現耳機與設備本體的連接及信號傳輸。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終端設備,其特徵在幹,所述終端設備為手機、手機耳機配件、電視、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桌上型電腦、數碼播放器、個人視聽設備、收音機、遊戲機中的任何ー種。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耳機線收線裝置及終端設備,該耳機收線裝置包括一殼體(1),包括一容置空間;一卷線盤(2),以可旋轉的方式設置在所述容置空間內;一耳機線(4),纏繞在所述卷線盤(2)上;一用於傳輸信號的信號聯通裝置,與所述耳機線(4)的一端連接,設置在所述容置空間內;一用於驅動所述卷線盤(2)轉動回收所述耳機線(4)的發條彈簧(5),所述發條彈簧(5)的一端設置在軸(3)上,所述發條彈簧(5)的另一端設置在所述卷線盤(2)上。由於該耳機線收線裝置能夠收卷耳機線,從而使得設置有該耳機線收線裝置的終端設備能夠具有內置伸縮耳機的功能,有效降低終端設備的電磁輻射所造成的傷害。
文檔編號H04R1/10GK102843626SQ20111016605
公開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20日 優先權日2011年6月20日
發明者鄭大清 申請人:新疆天地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