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運群眾太極拳決賽看花眼 那麼多流派你看懂了麼?
2023-04-06 04:05:37 4
第十三屆全運會群眾項目比賽太極拳決賽在天津理工大學體育館拉開比賽大幕。本次比賽共設男、女子組陳式太極拳,男、女子組楊氏太極拳,男、女子組吳式太極拳,男、女子組武式太極拳,男、女子組孫式太極拳以及男、女子組24式太極拳12項,共計產生12枚金牌。在下午時段進行的吳式太極拳比賽中,來自江蘇的王斌和河南的吳敏芳分獲男、女子組冠軍。在男、女子組武式太極拳比賽中,來自湖北的付稱霸和河北的王豔萍分獲男女冠軍。
從早上9點到晚上10點,男女共12個項目,陳式、楊式、吳式、武式、孫式、二十四式輪番上場……第十三屆全運會群眾項目比賽中的太極拳決賽讓人覺得眼花繚亂,然而,太極拳那麼多流派,您都看懂了麼?下面讓小編來告訴你吧!
山東選手張千秋在男子組規定陳式太極拳56式比賽中
男子陳式太極拳56式冠軍,來自山東的拳手張千秋是一名煤礦工人。在他的帶動下,單位很多職工都跟著學起了太極拳。他從1998年開始練習陳式太極拳,在他看來,陳式發力較多,容易表現的貼、打、摔、拿等動作比較明顯,適合年輕人練習,技擊內涵的表現力比較強。
河南選手吳敏芳在女子組規定吳式太極拳45式比賽中
來自河南的54歲選手吳敏芳獲得女子吳式太極拳45式冠軍。她習練吳式太極拳已有10年。吳式太極清靜綿柔、不以進攻為主,而是柔化對方進攻,步型身形細膩緊湊,轉動靈活,斜中寓正,看似身體有些傾斜,但其實自有重心,非常適合養生習練,被稱為「長壽拳」。
陝西選手段翠麗在女子組規定武式太極拳46式比賽中
來自福建博物院44歲的工作人員江曦,在男子武式太極拳46式比賽中位列第六名。他告訴記者,他習練陳式太極拳十幾年,轉武式才幾個月,對兩個流派的技術風格差異深有體會。
「武式太極拳習練者偏少一些,技術上具有不對稱性特點,發寸勁、手型上力達掌根、步型上非常靈活,不能斷勁。」江曦說,「陳式出腳力道在腿部外側,武式要求力道在內側和前側,腿部力量重心不一樣。」
上海中醫藥大學的體育教師馮金瑞在全運會群眾比賽男子組規定孫式太極拳73式決賽中完美發揮,收穫一枚金牌。馮金瑞在決賽中高質量地完成整套拳,以9.34分的成績排名首位,收穫金牌。本屆全運會首設群眾組項目。可以說讓更多喜歡體育的大眾搭起了舞臺,讓人們有夢,願意付出,就能夢想成真。
二十四式太極拳是王元飛的業餘愛好,他每天都堅持練習,一練就是20年。王元飛參加過省裡的大型比賽,是浙江省第一屆、第二屆體育大會冠軍。
「孫式太極習練者雖然沒有陳式和楊式那麼多,但也具有顯著特色,看似簡單,但蘊含形意、八卦等深奧內容,轉身必開合,步法靈動,」馮金瑞說。
每種流派的區別在哪裡?
賽事總裁判長蘇長來總結道,陳式、楊式、吳式、武式、孫式等太極拳流派項目都各有風格特徵。陳式主要風格是纏絲、發力、震腳;楊氏特徵是舒展大方、連綿不絕、如行雲流水;吳氏特徵是錐子步、對後背肌群和腹肌要求較高;武式的手型在胸前不高於眼睛、動作範圍偏小,像木偶一樣;孫式步伐較快,跟步收步迅速;24式的特徵和楊式相似,是楊式太極拳的簡化版,易於普及。
「我們的評判標準主要看拳手的功力、精神氣、全身協調能力和推、攘、捋、摁的力道,腰腹、腿部力量都會影響表現力,」蘇長來說,「也有一套扣分標準,比如晃動、跳動、收步拖地、弓步膝關節超過腳尖、抬腿過高等等。」
太極拳一天之內全部賽完,異彩紛呈的「功夫全運」才剛剛開始,舞龍、氣功等項目將接踵而至。其中健身氣功設置了易筋經、五禽戲、六字訣、八段錦等琳琅滿目的小項。「傳說中的江湖」「高手在民間」等好戲即將逐一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