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為止最像地球的系外行星被天文學家從「字紙簍」裡撿了回來
2023-04-01 07:11:05
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一顆與地球非常相似的行星,通過回顧克卜勒望遠鏡留下的數據,它可能有能力維持生命。
藝術家描繪的克卜勒1649c表面景觀。美國航天局/埃姆斯研究中心/丹尼爾·魯特
克卜勒的Tai 空望遠鏡於2018年11月退役,但許多珍寶仍隱藏在它的資料庫中。
這顆新發現的行星被命名為克卜勒1649c,它的主星是一顆距離地球約300光年的紅矮星。克卜勒1649c每19.5個地球日圍繞恆星運行,位於恆星的可居住區。宜居區是一個理論軌道範圍,通過計算行星從主星接收的熱量,液態水可能存在於行星表面。因為紅矮星又小又暗,它們的可居住區半徑非常小。
克卜勒太空望遠鏡使用「中天法」尋找行星。它監測恆星亮度的微小變化來尋找系外行星。這種微小的變化是由行星經過恆星前面引起的。
克卜勒對系外行星的發現佔迄今為止發現的系外行星總數的三分之二(目前大約有4100顆)。結果顯示,在銀河系的2000億顆恆星中,有20-25%有巖石狀的可居住行星。這證明宇宙中有許多世界可能有能力維持生命。
藝術家對克卜勒1649c和它的主人紅矮星的描繪。美國航天局/埃姆斯研究中心/丹尼爾·魯特
這個新發現的星球曾經被扔進廢紙簍作為一個錯誤的警報。但是覆審結果表明它確實存在。克卜勒1649c大約是地球體積的1.06倍,從主星接收的熱量佔地球從太陽接收的熱量的75%。這兩點使它非常特別。
許多系外行星的體積與地球相似,而一些系外行星的溫度與地球相似。然而,很少有行星在大小和溫度上與地球相似。
克卜勒1649c的行星系統中還有另一顆行星克卜勒1649b。這顆行星距離其主星的距離只有克卜勒1649c的一半,因此它顯然太熱,不適合生命存在。
但是克卜勒1649c的有趣特徵現在已經不復存在了。天文學家仍然對它的大氣特徵一無所知。大氣層的成分和厚度與地球的溫度及其在表面保持液態水的能力密切相關。紅矮星的另一個缺點是,紅矮星年輕時通常會頻繁地產生耀斑,因此位於其可居住區域的行星的大氣層很容易被迅速剝離。
但是紅矮星的優勢在於它們的數量。銀河系中70%的恆星是紅矮星。可以預計,至少有一小部分紅矮星將被適合生命繁衍的類地行星所包圍。
近年來,科學家們在尋找系外行星的過程中發現了這種趨勢。隨著發現的系外行星數量的增加,似乎在紅矮星周圍發現潛在的可居住系外行星變得越來越普遍。
地球和克卜勒1649c的比較。美國航天局/埃姆斯研究中心/丹尼爾·魯特
參考:
從假陽性狀態中拯救出來的一顆地球大小的可居住區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