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名橋古運河遊記(達人推薦走訪明清古廊橋)
2023-04-15 04:32:42 3
羅坊雲龍橋建於明崇禎七年(1634年),清乾隆三十七年(1771年)重修;橋身長81米,寬5米,高20米。從外形看,廊橋六墩七孔,橋墩上方圓木縱橫交錯,七層疊加,宛如臥龍潛伏在青巖河上;又因常年雲霧繚繞,遠望古橋,形似蛟龍,故名「雲龍橋」。
羅坊雲龍橋
說起廊橋,許多人也許會想到浙江泰順和福建壽寧、屏南;其實,在閩西也有幾座獨具特色的古廊橋,但真正的廊橋之鄉估計要數浙西南的慶元了。面對如此眾多的廊橋,它們的歷史背景和結構形態各異,而此行我們要觀賞的便是連城四堡的玉沙橋和羅坊的雲龍橋。
雲龍橋造型優美,雄壯魁梧,像一條蛟龍匍匐在河兩岸,兩眼直視前方。
雲龍橋的橋頂是文昌閣,這種廟在橋上,橋在水口的建築風格,形成了「橋廟一體」的獨特景觀。
登上文昌閣,極目遠眺,廊橋、青山盡收眼底。
雨後,稀薄的白雲似一條白練橫亙在群山之間,清新感十足。
在羅坊,雲龍橋不僅僅是一座公共建築,同時還扮演著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便是與當地的民俗(走古事)息息相關。
每年元宵佳節,連城的北團、羅坊、隔川盛行走古事,尤以羅坊最為壯觀。走古事分別在草坪和河水中競走,第一次在約400米的草坪環形跑道中,觀眾拍喊鼓舞,每跑兩圈,休息換人。
第二次在河水中競走,即雲龍橋下至水深處不能行走方可上岸,雖天寒水凍,但情緒激昂,場面甚為壯觀。
廊橋還有一個特點便是它的花窗框景,這些框景的外觀大多採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器皿、蔬菜、水果、葉子等形狀雕刻而成。圖中類似花冠或白雲狀。
四堡玉沙橋
中國廊橋數量繁多,種類各異。其中,木拱廊橋建造工藝最為複雜,是橋梁史上的絕品。據悉,建造木拱廊橋,最好的材料是油杉,有防腐功能。另外,為了保護梁柱不受風雨侵蝕,還要在橋上建廊屋,橋身兩側安裝風雨板,再用生油桐上漆,直至完成。
玉沙橋位於連城四堡馬屋村的花溪河上,據說花溪河的沙石,晶瑩閃爍仿若玉石,故名。始建於清康熙23年(1693年),距今已300多年。橋身長30米,寬5米,高10米,廊分九楹,首尾中間均有小閣,高低錯落,精緻美觀。
玉沙橋的兩端古樹參天,十分清幽。
廊橋既是交通建築,更是宗教建築。在許多廊橋中間都會設有神龕,折射出的便是當地百姓的信仰情結和精神動力。
中國人講究風水,於是,廊橋便起到鎖水的作用;在很多地方,廊橋也成了名副其實的「風水橋」。
如今,建造廊橋的工藝已漸漸成為絕版,現有的造橋師傅已成為國家最寶貴的資源。而在他們手中建造起來的一座座廊橋,也成為延續這門技藝的生命。
綜合編輯:文旅龍巖
你點的每個在看,我都認真當成了喜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