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曼第成功登陸是一場驚天騙局是怎麼回事 為什麼會又這樣的說法
2023-04-01 14:02:35 1
諾曼第登陸,代號「霸王行動」(英語Operation Overlord),1944年6月6日早6時30分,以英美兩國軍隊為主力的盟軍先頭部隊總計17.6萬人,從英國跨越英吉利海峽,搶灘登陸諾曼第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盟軍在歐洲西線戰場發起的一場大規模攻勢。接近三百萬士兵渡過英吉利海峽前往法國諾曼第。諾曼第戰役是目前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陸作戰,使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略態勢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為什麼說諾曼第成功登陸是一場驚天騙局呢?一切還要從為什麼要搶灘登陸說起。
1942年7月,英美倫敦會議,決定1942年秋在北非登陸,而把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推遲到1943年上半年。但此時蘇德戰場形勢非常嚴峻,德軍已進至史達林格勒,蘇聯強烈要求英美在歐洲發動登陸作戰,以牽制德軍減輕蘇軍壓力。由此可見,盟軍策劃諾曼第登陸一方面是為了開闢歐洲第二戰場,緩解東部戰場蘇軍的壓力,更重要的是為了制裁一希特勒為首的納粹德國,推翻法西斯獨裁。
橫穿英吉利海峽,需要面對德軍西線總司令陸軍元帥龍德施泰特指揮的59個師,其中33個海防師,15個步兵師,8個裝甲師,2個傘兵師和由希特勒親自指揮的戰略預備隊2個裝甲師,總共60個師,約76萬人,更加殘酷的是,德國為抗擊盟軍的登陸,早在1941年12月起就開始構築沿海永久性防禦工事,即是德國大肆宣傳的「大西洋壁壘」。登陸難度可想而知,而血拼「瓦碎玉不全」式的登陸,更是盟軍所不願看到的。
於是盟軍開始了一系列的諜戰行動,這場戰略欺騙,範圍之大,構思之妙,難度之高,都令人難以想像。1944年1月,實施「衛士」計劃。其目的主要有兩個:一是通過各種途徑,誘使德軍分散在歐洲各地,從而使德軍在法國,尤其是諾曼第地區的守軍降低到最低限度。二是要使德軍統帥部相信,諾曼第登陸只是一場佯攻,目的就是誘使德軍過早投入後備部隊,從而為下一次更大規模的主攻創造條件。
盟軍創造性的在英格蘭杜撰一個為「美國第一集團軍群」的部隊,派三百多名報務員偽裝成集團軍、軍、師、團、營之間的無線電通訊,嚴格按照同級別單位的日常通訊量進行聯絡,把德軍弄的迷迷糊糊。
盟軍上演好萊塢布景大戲,在英格蘭東南部地區修建了軍營、倉庫、公路、並由好萊塢的道具師設置假的物資囤積處,假的機場、飛機、坦克、大炮一應俱全,再將部分在登陸初期沒有作戰任務的部隊調到這裡,駐紮操練。
制定「水銀計劃」,一方面海空軍佯動,在英國東南部造成大規模集結的假象,與此同時還動用特工,電子幹擾等手段使得德軍判斷登陸地錯誤;另一方面,巴頓將軍在英國進行戰前演講,還找來一個蒙哥馬利的替身現身北非演講,使得隆美爾以為蒙哥馬利一直在北非。因此,德軍的重兵布置在了加萊地區。

這一切的戰略欺騙和保密計劃都成為成功登陸的奠基石,正如邱吉爾所說「戰爭中真理如此寶貴,需要用謊言來保衛」,我想這是對諾曼第登陸最好的註解吧。
看似風平浪靜的諾曼第,實則醞釀著一場大「陰謀」,直到盟軍在諾曼第登陸,德國最高指揮中心才如夢初醒,不過為時已晚,盟軍成功開闢了歐洲第二戰場,也是二戰重要轉折點之一。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儘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