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牛郎織女是什麼歌_ 牛郎 織女 傳說
2023-04-02 07:51:17 1
牛郎織女是中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與該傳說相關的節日是七夕節。2008年,牛郎織女傳說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牛郎織女故事的發源地,有著不同的說法,每一種都有著自己的故事敘述,且分屬於不同的省份和縣市。
在人們普遍接受的故事的發源地上,河南是最重要的地域。在河南,有兩處,一個是魯山的孫義村,一個是南陽的牛郎莊,被認為是牛郎織女故事的發源地,且廣為人知。但同樣的故事,在二者區域內,從故事起源、風俗特點,乃至當代對其的文化意義發掘,都存在著差異。
毛亨丨文
中國的神話傳說總是有套路的,所以,無論是魯山,還是在南陽,在七夕這天,總有一些「如有雷同,純屬巧合」的風俗。善良的村民要大清早要殺一隻公雞,怕公雞報曉,打擾了牛郎織女約會。
嗯,好善良的村民……
為了對得起死去的雞,村民們在這天得到了吃雞的任務。小朋友負責幹掉雞翅尖,吃了會變得靈巧。同時,這一天,也要炸一些吃食,菜角啊,焦葉兒什麼的,叫「巧果」。
到了晚上,有對象的青年男女可以悄悄地開始「虐狗行動」了——躲在葡萄架下偷聽牛郎織女說悄悄話,據說,如能聽到牛郎織女相會時的情話,今後便能得到真愛。至於是躲葡萄架還是鑽玉米地,這就不好說了。
上面說的這些,是「魯山版」和「南陽版」的相似點。要是剩下的都一樣,也就沒啥好說道的了;各地的地方特色,使得故事變得更複雜起來。
主人公籍貫大PK
南陽牛郎莊:牛郎織女都是普通的吃瓜群眾,阿牛是南陽城西二十裡的桑莊人,阿織是城南二十裡史窪村(俗稱織女村)人。阿牛河邊放牛,阿織去河邊採桑葉餵蠶,倆人就看對眼兒了。男方家太窮,女方家反對,男女主人公私奔,這套路莫名的熟悉……
可是不久,織女家人找到了他們,把織女拉回家,不讓他們相見。牛郎尋找妻子來到史窪村附近住下,隨後便形成了如今的牛郎莊。
魯山孫義村:古代,魯峰山南麓住有一戶孫姓人家,家有兄弟二人,哥哥叫孫守仁,弟弟叫孫守義。小義七八歲的時候,父母相繼下世,兄弟倆相依為命,艱難度日。哥哥守仁種地當家,弟弟守義放牛打柴,人稱小義為「牛郎」。
哥哥守仁長大娶了媳婦,嫂子不願負擔小叔子的生活,鬧著要和牛郎分家。牛郎人小志氣大,於是就趕著老黃牛住進了魯峰山南坡半山腰的山洞裡,就是後來人們說的「牛郎洞」。
奇特風俗大PK
南陽牛郎莊:牛郎和織女雖然恩愛,但區不能白頭到老,這種沒有善終的結局,讓牛郎莊和織女村形成了不成文的規矩——史窪村女不嫁牛郎莊男。兩個村的孩子在一起讀書,即使互有好感,也從來不敢談戀愛,村裡人都知道這個禁忌。要是梁山伯和祝英臺有這等覺悟,豈不是少了一樁人間悲劇?
也有說法,織女原是天上的仙女,牛郎原本也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神仙變身為南陽男女時,神話變成了傳說,融入了人間煙火。
魯山孫義村:牛郎後裔所在的孫義村中,現有明清時期的孫氏祠堂三間。孫氏祠堂祭祖主要在每年農曆臘八、春節、二月初二、七月初七等日子,祭祖時要從牛郎洞、九女靈霄殿請祖,然後再送祖,祭祖時唱祭祖歌、灑酒、上五穀等。
魯山辛集鄉孫義村至今保留著牛崇拜的習俗,把牛看做家庭一員。不僅家家戶戶養牛,但養牛不殺牛、牛死後掩埋的習俗一直延續了很久。在辛集鄉,每年的七月初七,從不間斷地舉行大型廟會。在辛集鄉孫義村,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習俗,即起廟會、唱大戲,從來不看《天河記》。因為《天河記》裡關於他們祖先的一些描寫不尊重。
魯山還有植柞養蠶的歷史,傳說魯山的織綢技術就是織女下凡後傳授的,魯山綢被譽為「織女織」、「仙女織」,1914年曾獲萬國博覽會金獎。目前,養蠶織絲仍是魯山山區民眾主要的經濟收入之一。
證據大PK
南陽牛郎莊:有專家結合資料分析,「七夕節」的起源始於楚國時期的漢水流域。隔開牛郎、織女的天河,就是漢水的支流白河。
12下一頁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