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胥引結局是悲是喜,華胥引之絕愛之城
2023-04-02 08:36:00 2
華胥引結局是悲是喜,華胥引之絕愛之城
文/田金雙
歷時三年,一朝現身,如今,讓原著黨苦等多年的劇版《華胥引》終於開播了。不過,隨著這部古裝玄幻劇在劇江西、四川衛視的熱播,似乎更多爭議。不過,這也不難理解。畢竟,時經數年,期待滿滿,劇版《華胥引》的播出,亦是原著的二次預熱。因此,鐵桿粉絲和原著粉對對《華胥引》的期待指數和語言之爭可見一斑。
不過,我們亦不能忽略這樣一個影視事實,時下影視公司對網絡文學IP的迷戀已達到一定的程度。公允地說,影視公司對網絡文學IP的狂熱追求,更多源於中國影視劇產量提高,但是我們原創力下降了,沒有適合影視劇的小說誕生,因此尋找網絡文學亦不失一種辦法。應該說,IP和原創不衝突,好的原創內容即是IP。所以,接下來這種IP熱潮至少還會持續1到2年,會給業界帶來新鮮的元素。
相比之下,古裝玄幻愛情小說《華胥引》不止是網絡文學IP,亦有實體小說出版,該作品勢必擁有眾從受眾群。因此,慈文傳媒、天津北方電影集團等聯合出品的古裝玄幻大劇《絕愛之城之華胥引》自然不難理解。
《華胥引》其實是一個發生在亂世中的傷情故事:城破之日,衛國公主葉蓁以身殉國, 依靠鮫珠死而復生。當她彈起華胥調,便生死人肉白骨,探入夢境與回憶。幻術構成的曲譜裡,儘是人世的辛酸與苦澀。而她與亡她國家的陳國世子一次一次於幻境中相遇,身份兩重,緣也兩重。
如若非要給該作品做個評價的話,我想,用相愛相殺,悲情催淚形容恰到好處。相比之下,《華胥引》說的是戰亂,演的是家國紛爭,表現的還是痴國怨女之間的愛情。只不過,這樣的愛情,歷經的很有可能不止一世。所以,當衛國公主葉蓁在幻境中再次和陳國世上相遇時,兩人又開始愛恨糾葛。之所謂,愛也悠悠,恨也悠悠,愛恨悠悠萬事空,餘下的只有一個情字了得。
身為幻想言情作家,《華胥引》可謂唐七公子的當紅之作。因此,這樣熱門的作品改編成影視劇,自然吸睛無數。不過,如若我們對比他劇的話,就不難發現,毀也好,譽也罷,《華胥引》還算比較尊重原著的一部。《華胥引》在結構上忠實原著,將分四大篇章講述華胥夢境的故事,包括絕愛之城、浮生盡、十三月、 一世安。小說中一些經典的臺詞也得以還原,例如片花中曝光的對花對酒,落梅成愁,十裡長亭水悠悠、世人所謂一句一傷,有時候我們傷心並不是因為那些話不好,而是不能承受等。
所以,就該劇風格來說,大可以用悽美或悲情催淚來形容。所以在劇中,《絕愛之城之華胥引》仍然藉由四大篇章講述華胥夢境的故事。所以在劇版《華胥引》中葉蓁和蘇譽的愛情依舊充滿波折,兩人虐心的愛情故事仍舊讓人揪心。所以,不管劇中的權謀鬥爭還是家國爭戰,其實,情歸何處仍是故事表現的主題。而這種主題,即莎士比亞戲劇中《羅密歐與朱麗葉》式的悲情主義,或《梁山泊與祝英臺》是的千古悲情。
換言之,相愛相殺亦是劇版《華胥引》中隱含的精神主題。只不過,這個主題,經過出品方的影視表達,更煽情,更刻骨,更飆淚。要知道,世上最悲催的事之一,就是明明兩個人相愛,愛得刻骨銘心,但終始不能在一起。由是,我們用相愛相愛,悲情催淚形容劇版《華胥引》亦不為過。明明愛情很揪心,內心偏偏放不下,想必,這樣的感情當事人大都身在《華胥引》鐵粉和潛在受眾之列。所以,版劇《華胥引》成為此中人士的催淚彈自然不難理解。